集合的概念(第一课时课件)高一数学课件(人教A版2019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 “我们班的所有男同学构成一个集合”这个说法对吗?为什么?
数 学
对! 满足确定性
眼
光 “我们班的所有高个子男同学构成一个集合”这个说法对吗?
看
问 为什么?
题
不对! 不满足确定性
2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元 2)互异性 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
素
的
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重复出现的.
特
性
用 下图中不同信号灯颜色组成的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多少?
2. 设A是一些实数组成的集合,满足条件:
核 心 素
问
若a∈A,则 4 ∈A,且 2 ∉A.
题
2-a
养
(2) A能否只包含一个元素?为什么?
之
数
据 分 析
分 析
不能! 因为方程a=
4
2-a
无实数解.
+
逻
辑 递 推
方
法 这里将元素个数问题转化为方程是否有解的问题.
总 结
用到了方程思想.
问 变题 设A是一些实数组成的集合,若a∈A,则
总 结
对于选项D的排除,用到了反证法思想 .
课堂小结
一、本节课学习的新知识: 元素及其表示 集合及其表示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的特性
集合相等
课堂小结
二、本节课提升的核心素养:
数学运算 直观想象 数据分析
逻辑推理(有序思考 分类讨论 反证法)
课堂小结
三、本节课训练的数学思想方法:
递推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 分类讨论
(5)立德中学今年入学的全体高一学生.
思 考
以上例子中,我们研究的对象分别是什么?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概
念
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2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元 1)确定性 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素
的
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一个元素
特
性
在或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R
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N*
NZ
QR
图形语言
venn图
练一练
用符号“∈”或“ ∉”填空:
0∈ N; ∉ Z;
-3 ∉ N; ∈Q;
提醒:0∈N, 但 0 ∉N*.
0.5 ∉ Z; π∈R .
新知梳理
元素及其表示
研究的对象; 小写拉丁字母
集合及其表示
元素组成的总体; 大写拉丁字母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
集合相等
两个集合所含元素相同
1.1.1 集合的含义
思维篇
素养篇
知识篇
问 1.下列各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核 心
题 (1)若x∈N,y∈N,则(x+y)∈N*;(2) 若xy∈Z,则x∈Z,y∈Z;
素 养
(3)若x∈Z,y∈Z,则 ∈Q ; (4) 若x,y均为无理数,则xy ∉Q.
核
心
题
素
a∈N , 且 ∈Z. 则A中元素最5多有 5 个.
养
之
先定量判断:-4≤2-a≤4 且 a≥0
再有序列举:
数
分
据
分 析
析
a=0时,符合; a=2时,无意义; a=4时,符合;
a=1时,符合; a=3时,符合; a=5时,不符合;
+
逻
a=6时,符合.
辑
递 推
方 法
这里元素个数问题的解决分两步:先确定元素范围,再对
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 记作a ∉A
练一练
用符号“∈”或“ ∉”填空:
1)若所有奇数组成集合A,则
2 ∉ A,
3 ∈ A;
2)若所有小于4的实数组成集合B,则
∈ B,
∉ B.
4 常用数集
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自然数集 N
正整数集 N* 或 N+
整数集
Z
有理数集 Q
实数集
核 心 素
问 2. 设A是一些实数组成的集合,满足条件:
题
若a∈A,则 4 ∈A,且2 ∉A.
2-a
养
(1) 若1∈A,则A中元素个数为 3 .
之
数 据 分
分 析
1∈A
析
4∈A
-2∈A
1∈A
+
逻 辑
方 元素个数问题常用策略:
递 推
法 1)直接列举;(本题列举过程中用到了数值迭代)
总 结
2)通过转化与化归,得到元素的范围后再计数; 3)通过递推等手段,使条件显性化,再确定元素.
亲爱的同学:
欢迎来到高中数学课堂! 经历过小学和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 数学知识,也能用它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解决的更多是些简单的、孤立的问题。而 生活中的问题纷繁复杂、门类众多,该如何高效地解决它们呢? 数学家想到的办法是:先将它们归类,然后一类一类地解决!要学会 这种高效的方法,我们得先学习如何用数学语言表达一类一类的事物! 集合,是刻画一类事物的语言和工具,让我们从“集合是什么” 开始 学习吧!
总 结
照条件列举验证.用到了重要的策略:有序思考.
1.1.1 集合的含义
思维篇
素养篇 知识篇
问 1. 已知0∈A,1∈A,a∈A, a2∈A,且A是包含三个
数
题
学
元素的集合,求实数a的值.
思
想
当a=0,或a=1,或a=a2时,A只有两个元素0和1,不符!
之 分 当a2=0时,a=0,不符!
分
当a2=1时,a=1或-1
问
数
学 思
题
想
内所有满足CM≤2的点M组成的集合. 若点P、Q分别是△ABC的
内心和外心,则P U,Q U.(填“∈”或“ ∉”)
之
数分
U是以C为圆心、以2为半径的圆内(含边界)的点
形 结
的集合(点集). 由已知及图形分析得:CP=
析
<2,
合
CQ=2.5>2, 故P ∈ U、Q ∉ U.
方 点集问题解决策略:数形结合 法 1)将条件中的符号语言翻译成文字语言和图形语言; 总 2)结合图形,确定点集对应的区域; 结 3)点与点集的关系,取决于点到关键点或线的距离.
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前后顺序.
集合相等 两个集合所含元素相同
练一练
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0且小于10的奇数;
(2) 我国境内的高山.
(1)是,确定由1,3,5,7,9五个元素组成的集合.
(2)否,“高山”不具有确定性.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由0,∣- 1 ∣,1 , 0.5 组成的集合包含4个元素;
+
思 想
分 由2=1+1∈A,得1×1=1∈A. 故A中至少有四个元素. 析 另一方面,对于选项D,若A中还有第5个元素m,则m≥5,
反
因为m可拆成2+(m-2), 且2(m-2)-m=m-4≥1,所以2(m-2)∈A,
证 法
故A中将会出现第6个元素2(m-2). 与选项D自身矛盾!
方
法 这里同时用到了分拆、递推与循环迭代;
3. 已知集合A中的元素都是正整数,且满足条件:
数
问
学
思
题
想
对任意正整数x、y,若x+y∈A,则xy∈A. 已知4∈A,则A中元素个数有可能是 ( )
A. 2个 B. 3 个 C. 4个 D. 5个.
之
迭 代
一方面,可将4逆向拆成1+3,或2+2,或3+1; 由已知1+3∈A,得1×3=3∈A;由3=1+2,得1×2=2∈A;
类析 讨 论
若a=1,不符! 若a=-1,则A中有三个元素0,1,-1,符合条件.
综上所述,得a=-1 .
方 元素含字母问题常用解决策略:分类讨论
法 1)有序思考:不重复,不遗漏;
总 结
2)分层讨论:先按大类讨论,若需要某一类内部可再讨论; 3)检验互异性:对照已知条件判断合理与否.
2. 如图,△ABC中,AB=5, BC=4, CA=3; 已知U是△ABC所在平面
2
(2)由3,1,4与1,4,3分别组成的集合是不同的集合.
(1)错误!不满足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2)错误!依据元素的无序性,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元素、集合的表示及关系 我们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
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
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 记作a∈A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1 集合的含义
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
1.1.1 集合的含义
思维篇 素养篇
知识篇
1 什么是集合?
看下面的例子:
抽 (1)1~11之间的所有偶数;
象 与
(2)方程 x2-2x-3=0 的所有实数根;
概 (3)所有的正方形;
括
(4)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的点;
数 学
为什么?
眼
光
看
问
3个 重复的只能算作一个
题
2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元 素
3)无序性
同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列举时无需讲究先后顺序.
的
特
特别地,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相同,就称这两个
性 集合相等,与元素出现顺序无关.
用 1)电话号码“120”所含字符构成的集合与号码“122”所含
数
学 字符构成的集合是否相等?为什么?
眼
不相等!元素不完全相同
光
看 2)单词“eat”所含字母构成的集合与单词“tea”所含字母
问 题
构成的集合是否相等?为什么?
相等!元素完全相同
2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元素的特性 微 清 单
确定性 互异性
给定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那么任何 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中就确定了.
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 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 重复出现的.
之
直 观
分 (1)× 反例:x=y=0;
想 象
析 (3)× 反例:y=0;
(2) × 反例:x=2, y=0.5 ; (4) × 反例:x=y= .
+
数
据
数集的性质问题解决策略:
分 析
方 法
1)要否定判断,举一个反例即可;
总 2)要肯定判断,可对照定义、定理等依据;也可以通过推理
结
给出证明;
3)注意0等特殊元素的特殊性,利用数学直观作为思考先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