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化韵发音变化规律表
韵母儿化啊音变表
![韵母儿化啊音变表](https://img.taocdn.com/s3/m/7d2ed30276c66137ee0619ef.png)
丢nɡ,加r,
元音鼻化
电影儿(diànyir)
板凳儿(bǎndèr)
韵母是i、ü
不变,
加er[ər]
玩艺儿(yìer)小鸡儿(jìer)
有趣儿(qǜer)蛐蛐儿(qǜer)
韵母是-i[前]、-i[后]
丢-i[前]或
-i[后],
加er[ər]
没词儿(cér)瓜子儿(zěr)
铁丝儿(sēr)挑刺儿(cèr)
zɑ
写字啊(xiězìzɑ)
啊
-i[后]、er
rɑ
没事啊(méishìrɑ)
小二啊(xiǎo’èrrɑ)
啊
没事儿(shèr)树枝儿(zhēr)
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表
“啊”前音节尾音素
“啊”
的变化
举 例
汉字
写法
ɑ、o、e、ê、i、ü
yɑ
真大啊(zhēndàyɑ)
你说啊(nǐ)
快来啊(kuàiláiyɑ)
下雨啊(xiàyǔyɑ)
呀
u(包括ɑo、
普通话韵母儿化发音表
原韵或尾音素
儿 化
实 际 发 音
韵母或尾音素是ɑ、o(含ɑo、iɑo)、e、ê、u
不变,加r
号码儿(mǎr)豆芽儿(yár)
锯末儿(mòr)麦苗儿(miáor)
唱歌儿(ɡēr)方格儿(ɡér)
半截儿(jiér)木橛儿(juér)
抓阄儿(jiūr)纽扣儿(kòur)
尾音素是i、n
(不含in、ün)
丢i或n,
加r
茶盖儿(ɡàr)一块儿(kuàr)
刀背儿(bèr)一会儿(yíhuèr)
心眼儿(yǎr)聊天儿(tiār)
手绢儿(juàr)打盹儿(duěr)
儿化音的读法和变化规律
![儿化音的读法和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f4f0de71eb91a37f1115c9d.png)
儿化音的读法和变化规律——《对外汉语教学》(一)儿化的性质和作用er韵母叫儿韵,只有"儿、而"ãr、"尔、耳、迩、饵"ěr."二、贰"âr等很少几个常用字。
有具体的意义。
er有另外的作用,它可以和韵母结合起来,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这就是"儿化韵"。
一般不表示什么具体的意义。
"儿化韵"是韵母的一种音变现象。
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虽然读音只是一个音节,但是在书写上一般要用两个汉字。
如:"花儿huar"中的"花"和"儿"结合成一个"儿化音节"。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韵,一律在原韵母后面加一个r来表示。
普通话里的"儿化"音变现象具有以下作用:1、语法上,区分词性。
例如:画(动词)--画儿(名词)尖(形容词)--尖儿(名词)2、词汇上,区别词义。
例如: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3、修辞上,表示微小的形状或者带有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
如: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二)儿化韵的读音规律方言区人不容易发好儿化韵,主要障碍在于有些韵母(尾)不便于卷舌,需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变化规律:l、韵母中最后一个元音是a、o、e、ä、u,在发这个元音的同时加卷舌动作,如:那儿nàr鲜花儿xiānhuār山坡儿shānpōr干活儿gànhóur这儿zhâr台阶儿táijiēr水珠儿shuǐzhūr小狗儿xiáogǒur2、韵母有韵尾i或n的,丢掉韵尾,在发韵腹的同时加卷舌动作,如:小孩儿háir→hár拐弯儿wānr→wārxxwâir→wâr唱本儿běnr→běr3、韵母i、ü要在i、ü后面加上一个[Er](发音比e的舌位略前,略低,舌面要放松,《汉语拼音方案》就写e),同时加卷舌动作,如:小鸡儿jīr→jiērxx鱼儿yúr→yuãr4、韵母是-i [ü〕、-i〔i〕的,丢掉这个韵母,改成[E],然后卷舌,如:树枝儿zhīr→zēr没事儿shår→shâr鱼刺儿cår→câr细丝儿sīr→sēr5、后鼻音韵母,丢掉韵尾ng,发韵腹元音时,口、鼻同时出气,形成鼻化元音(国际音标用"~"作为元音鼻化记号),同时卷舌,如:蛋黄儿huángr→huDrxxchóngr→ch?r。
儿化音的用法完整版
![儿化音的用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d9f2fc336c1eb91b375d6d.png)
儿化音的用法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一)儿化的性质和作用er韵母叫儿韵,只有"儿、而"ér、"尔、耳、迩、饵"ěr."二、贰"èr?等很少几个常用字。
有具体的意义。
er有另外的作用,它可以和韵母结合起来,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这就是"儿化韵"。
一般不表示什么具体的意义。
"儿化韵"是韵母的一种音变现象。
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虽然读音只是一个音节,但是在书写上一般要用两个汉字。
如:"花儿hu乺"中的"花"和"儿"结合成一个"儿化音节"。
规定,用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韵,一律在原韵母后面加一个r来表示。
普通话里的"儿化"音变现象具有以下作用:1、语法上,区分词性。
例如:画(动词)--画儿(名词)尖(形容词)--尖儿(名词)2、词汇上,区别词义。
例如: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3、修辞上,表示微小的形状或者带有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
如: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二)儿化韵的读音规律方言区人不容易发好儿化韵,主要障碍在于有些韵母(尾)不便于卷舌,需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变化规律:l、韵母中最后一个元音是a、o、e、ê、u,在发这个元音的同时加卷舌动作,如:那儿nàr鲜花儿xiānhuār山坡儿shānpōr干活儿gànhóur这儿zhèr台阶儿táijiēr水珠儿shuǐzhūr小狗儿xiáogǒur2、韵母有韵尾i或n的,丢掉韵尾,在发韵腹的同时加卷舌动作,如:小孩儿háir→hár香味儿wèir→wèr拐弯儿wānr→wār唱本儿běnr→běr3、韵母i、ü要在i、ü后面加上一个[Er](发音比e的舌位略前,略低,舌面要放松,就写e),同时加卷舌动作,如:小鸡儿jīr→jiēr金鱼儿yúr→yuér4、韵母是-i[ü〕、-i〔〕的,丢掉这个韵母,改成[E],然后卷舌,如:树枝儿zhīr→zēr没事儿shìr→shèr鱼刺儿cìr→cèr细丝儿sīr→sēr5、后鼻音韵母,丢掉韵尾ng,发韵腹元音时,口、鼻同时出气,形成鼻化元音(国际音标用"~"作为元音鼻化记号),同时卷舌,如:蛋黄儿huángr→huDr小虫儿chóngr→chr。
儿化音变
![儿化音变](https://img.taocdn.com/s3/m/3c78913bf111f18583d05ac8.png)
绕口令练习3
小饭碗儿: 有个小孩叫小兰儿,口袋儿里装着几个小 钱儿。既买醋,又买盐儿,还买了一个小 饭碗儿。小饭碗儿真好玩儿,红花儿绿叶 儿镶金边儿,中间儿还有个小红点儿。
普通话儿化词语表4
ei-er 刀背儿 摸黑儿 en-er 老本儿 花盆儿 嗓门儿 把门儿 哥们儿 纳闷儿 后根儿 高根儿鞋 别针儿 一阵儿 走神儿 大婶儿 小人儿书 杏仁儿 刀刃儿 eng- er 钢镚儿 夹缝儿 脖颈儿 提成儿
绕口令练习1
练字音儿: 进了门儿,倒杯水儿,喝了两口儿运运气 儿,顺手拿起小唱本儿,唱一曲儿,又一 曲儿 ,练完了嗓子我练嘴皮儿。绕口令儿, 练字音儿,还有单弦儿牌子曲儿,小快板 儿 ,大鼓词儿,越说越唱我越带劲儿。
普通话儿化词语表2
iɑ-iɑr 掉价儿 一下儿 豆芽儿 iɑn-iɑr 小辫儿 照片儿 扇面儿 差点儿 一点儿 雨点儿 聊天儿 拉链儿 冒尖儿 坎肩儿 牙签儿 露馅儿 心眼儿 iɑng -iɑr 鼻梁儿 透亮儿 花样儿
“-r”是儿化韵的形容性符号,不能把
它作为一个音素看待,如花儿—— huār。
儿化的作用
儿化不是一种单纯的语音现象,它具有区 别词义、确定词性以及表示感情色彩等方 面的作用。 1.区别词义的作用 眼 眼儿 头 头儿 信 信儿 把 把儿
2.确定词性的作用 画儿 盖儿 破烂儿 尖儿
玩意儿 一个劲儿 蛐蛐儿 花裙儿 没好气儿 马驹儿
小鸡儿 今儿 小曲儿 小米儿 卖劲儿 小姨儿
妮儿 一股劲儿 金鱼儿 毛驴儿 没趣儿 打旗儿
5.收- ng的韵母儿化时丢失韵尾后,韵腹变成鼻 化元音,同时加上卷舌动作。 ang[aŋ→ã r] iang[iaŋ→iã r] uang[uaŋ→uã r] eng[әŋ→r] ing[iŋ→ir] ong[uŋ→ũr] iong[yŋ→r] 帮忙儿 药方儿 唱腔儿 着凉儿 竹筐儿 蛋黄儿 凉风儿 门缝儿 铜铃儿 大兵儿 小虫儿 胡同儿 小熊儿普通话Leabharlann 化词语表8
十二、多音节词语之儿化
![十二、多音节词语之儿化](https://img.taocdn.com/s3/m/62aba812fc4ffe473368abc8.png)
词语练习,109页。
(3)韵母i、ü因舌位靠前,开口度小,不便于 卷舌,儿化时在i、 ü之后加央元音[ə] (《 汉语拼音方案》就写e),同时加卷舌 动作。如: 小米儿xiǎomǐr 读作xiǎomiěr 米粒儿mǐlì r 读作mǐlièr 小鸡儿xiǎojīr 读作xiǎojiēr 眼皮儿yǎnpí r 读作yǎnpiér 金鱼儿jīnyúr 读作jīnyuér 有趣儿yŏuqùr 读作yŏuquèr 小雨儿xiǎoyúr 读作xiǎoyuér
二、儿化的作用 儿化韵不是单纯的语音现象,它和词汇、语 法、修辞都有关系。它有区别词义、区别词性和 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 (1)区别词义 头 (脑袋) 头儿(领头的)
笑话 (耻笑) 笑话儿(可笑的故事)
半天 (很久的时间) 半天儿(一个上午或一个下午) 信 (书信) 信儿(口信、消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区分同音词 开伙 (办伙食) 开火儿(交战) (3)区别词性 亮 (形容词) 亮儿(名词) 画 (动词、名词) 画儿(名词) 盖 (动词) 盖儿(名词) 堆 (动词) 一堆儿(量词) 拉练(野营训练) 拉链(拉锁)
(4)表示某些附加意义 A表细小、轻微 细丝儿 门缝儿 针尖儿 眼儿 碴儿 针鼻儿 心眼儿 核儿
B表亲切或喜爱 小孩儿 金鱼儿 鲜花儿 小马儿
办事儿
小狗儿 大婶儿 苹果脸儿 说说话儿 来玩儿
C表轻蔑和鄙视 小偷儿 芝麻官儿 光杆儿 红眼儿病
瘪三儿 冒牌儿
光棍儿 找茬儿
邪门儿
三、儿化韵的发音规律 “儿化韵”是普通话语音的一个特点,方言 区的人不容易发好儿化韵,发音的障碍在于有 些韵母或韵母的韵尾不便于卷舌,需要注意它 们的读音变化规律(书写形式不改)。 (1)韵母中最后一个元音是a、o、e、e、u的, 就在发这个元音的同时加一个卷舌动作,如: 那儿 nàr 鲜花儿 xiānhuār 山坡儿 shānpōr 干活儿 gànhuór 这儿 zhèr 秧歌儿 yānggēr 台阶儿 táijiēr 叶儿 yèr 水珠儿 shuǐzhūr 小狗儿 xiǎogŏur
拼音儿化,变调
![拼音儿化,变调](https://img.taocdn.com/s3/m/48cee877cfc789eb162dc829.png)
1、儿化韵、轻声、变调
(1)儿化韵:
当er跟在其他音节后面和其他音节结合成一个音节时,就会使原音节的韵母变主卷舌音节的韵母,这就是“儿化”,改变后的韵母叫“儿化韵”。
“儿化韵”除了使读音发生变化外,有时也会改变词语的词性或意思,如:钉(动词),钉儿(名词)。
(2)轻声
在说话时,有的音节失去原来的声调,变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
轻声不标调号。
A、名词词尾带“子”“儿”“头”“们”等。
如
B、语气助词和结构助词:吧吗呢啊的地得着了过等。
C、词语中表示方位的成分。
如:
家里夜里墙上外边底下
D、叠音词和重叠形式动词的后一个成分,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的第二个音节。
E、“一”“不”夹在叠词中间读轻声。
说一说听一听买不买行不行
F、有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读轻声。
如:
衣服清楚玻璃葫芦葡萄
(3)变调
①上声变调
两个上声连读,前一个上声变成像阳平。
三个上声相连,末尾音节一般不变调,或者开头、当中的上声音节都变得像阳平,或者当中的上声音节变得像阳平。
②“一”“七”“八”“不”的变调
“一”单用或在词的末尾及在数词中读本音;在去声前变成阳平;在非去声前变去声;夹在叠词中间读轻声。
“不”在非去声前读去声。
“七”“八”的本调是阴平,它们只有一种变调,即在去声之前能够变为阳平。
③“啊”的变调
“啊”在词的末尾,与其前面一个音节的最后一个音连读。
但不与g连读,如:
桂林的山真奇啊(qi,ɑ)yɑ
桂林的山真秀啊(xiu,ɑ)wɑ
桂林的山真险啊(xiɑn,ɑ)nɑ。
儿化音(二)
![儿化音(二)](https://img.taocdn.com/s3/m/48bc418e8762caaedd33d438.png)
儿化后缀“儿”和前面音节的韵母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该音节的韵母变成卷舌的韵母,这种音变现象就叫做“儿化”,儿化后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
内部有带儿化韵音节的词就叫做“儿化词”。
在书面上用汉字“儿”表示儿化,但是“儿”和前面的字属于同一个音节。
在汉语拼音中表示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音节的拼音形式之后加“r”就可以了。
比如:点儿——diǎnr,树叶儿——shùyèr。
一、儿化的词汇语法作用儿化也有语法词汇作用,带不带“儿”缀,意思、用法会有差异。
有的不读成儿化词就不成词,有的读成儿化词与不读成儿化词感情色彩不同,还有的读成儿化词与不读成儿化词意思不同。
例如,“桃儿”“杏儿”,没有“儿”缀,在口语中就不能单说;“面条儿”说成“面条”,“小孩儿”说成“小孩”,意思没有什么不同,修辞色彩上可能稍微有点差异。
儿化的主要词汇语法作用可以概括为几种:1.区别词义,带“儿”缀的词和不带“儿”缀的词是意义不同的两个词。
头:脑袋。
头儿:领头的。
眼:眼睛。
眼儿:小窟窿。
2.区别词性,带“儿”缀的词和不带“儿”缀的词,词性不同。
盖:动词。
盖儿:名词。
个:量词。
个儿:名词。
3.带“儿”缀的词,一般表示细、小、轻、微的意义(与带“子”缀的词比较)。
棍儿刀儿花园儿饭桌儿皮球儿纸片儿4.带“儿”缀的词,可以表示喜爱、亲切的感情色彩脸儿伙伴儿小孩儿小鸟儿宝贝儿花裙儿二、儿化的读音规律一个韵母变成儿化韵,共同的特点是在原有韵母的基础上加上了卷舌的动作。
但是,由于韵母的结构特点不同,使得韵母有不同的儿化方式,主要的规律有以下几个:1.由ɑ、o、e、ê、u收尾的韵母,直接加上卷舌动作。
ɑ→ɑr: 刀把儿号码儿打杂儿iɑ→iɑr: 人家儿豆芽儿脚丫儿uɑ→uɑr: 菊花儿牙刷儿大褂儿o→or: 山坡儿围脖儿粉末儿uo→uor: 干活儿水果儿餐桌儿e→er: 山歌儿风车儿饭盒儿iê→iêr: 树叶儿台阶儿锅贴儿üê→üêr: 丑角儿木橛儿弯月儿u→ur: 水珠儿脸谱儿里屋儿ɑo→aor: 蜜桃儿走道儿跳高儿iɑo→iɑor: 小鸟儿禾苗儿纸条儿ou→our: 纽扣儿年头儿小丑儿iou→iour: 皮球儿短袖儿蜗牛儿2.单韵母i、ü,在韵母后面加er。
儿化音详细讲解
![儿化音详细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bddda33a45177232e60a254.png)
普通话说好儿化音,不是简单的把“儿”当成一个独立的音节来读,而是在念“儿”前面一个音节的同时,把舌尖轻轻向上一卷。
增加这样一个卷舌动作,可以使我们的语言更丰富,更准确,同时,也使我们的语言更富有美感。
①韵母尾音是a、o、e、u的,原来的韵母不变,加一个卷舌动作(r)就行了。
如:“手套儿”(shou tao r)。
②韵母尾音是ng的,后鼻尾音减弱,加上卷舌动作(r)。
如:黑影儿(hei ying r)。
③韵母末尾为i、n的,去掉韵尾,然后加上卷舌动作(r)。
如:刀背儿(dao bei r 应读成dao ber)。
“儿化音”举例注意:此处是借助汉语拼音写儿化音节的实际发音,并非拼写规则。
儿化音节的拼写要符合拼写规则。
a>ar 那儿哪儿把儿碴儿价码儿话把儿刀把儿ai>ar 小孩儿女孩儿男孩儿盖儿鞋带儿an>ar 老伴儿门槛儿坎儿脸蛋儿白干儿(白酒) 腰板儿快板儿光杆儿ang>ar 药方儿帮忙儿ia>iar 豆芽儿纸匣儿ian>iar 一点儿有点儿差点儿片儿心眼儿沿儿聊天儿小辫儿燕儿前儿牛角尖儿iang>iar 好样儿(的) 象样儿娘儿(俩) 鼻梁儿看样儿ua>uar 大褂儿uai>uar 一块儿uan>uar 好玩儿撒欢儿猪倌儿uang>uar 像框儿蛋黄儿uan>er 烟卷儿杂院儿绕远儿韵缘儿ei>er 倍儿(棒) 椅子儿背儿en>uar 大婶儿嗓门儿纳闷儿压根儿小人儿(书) 调门儿串门儿eng>er 八成儿板凳儿麻绳儿ie>uer 小街儿一些儿半截儿ue>uer 木橛儿uei>uer 一会儿这会儿会儿洋味儿那会儿跑腿儿多会儿烟嘴儿e>er 这儿个儿自个儿嗝儿哥儿们下巴颏儿模特儿u>ur 煤核儿纹路儿身子骨儿指头肚儿主儿ong>or 空儿萤火虫儿iong>ior 小熊儿ao>aor 好好儿着儿(招儿) 早早儿小道儿一股脑儿半道儿走道儿符号儿iao>oaor 面条儿豆角儿小鸟儿ou>our 兜儿年头儿纽扣儿头头儿炕头儿两口儿两头儿个头儿高手儿猴儿iou>iour 一溜儿打球儿蜗牛儿uo>uor 大伙儿大家伙儿朵儿蝈蝈儿心窝儿酒窝儿饭桌儿座儿土坡儿儿化音练习办法:语音的差异主要表现有:多数地区平翘舌音不分,n、l不辨、缺少eng、ing、e、uo等韵母,没有轻声以及儿化音乱用,还有多数人的韵母圆唇度不够等。
儿化韵发音变化规律表
![儿化韵发音变化规律表](https://img.taocdn.com/s3/m/15011f71240c844768eaee02.png)
丢去-i,加
er
词儿(c?r)事儿(shar)
韵母是
ui、in
un、?n
丢去i或n,力口er
麦穗儿(suer)干劲儿(j ier)
飞轮儿(Ifler)花裙儿(q(er)
韵母是ing
丢去韵尾,加鼻化的(er)
打鸣丿
电影丿
」(m ier)花瓶儿(p ier)
」(y ier)找零儿(I ier)
心眼丿
花园丿
(g d)一块儿(kucr)」(bar)味儿(war)L(yer)弯儿(wr)
L(yud)窍门儿(m?r)化
门缝儿(far) 帮忙儿(m dr) 药方儿(fd) 没空儿(k?r)
韵母是i、?
不变,加er1
玩艺儿(y ier)毛驴儿(l uer)
原韵或尾音
儿化
实际读音
韵母或尾音 是
a、0、
e、u
不变、加r
号码丿 粉末丿 草帽丿 唱歌丿 小猴丿
」(m dr)花儿(huir)
」(m?r)书桌儿(zhucr)」(m dor)麦苗儿(midor)」(gyr )眼珠儿(zhtr )
」(h?ur)打球儿(qi tr)
尾音是
i、n
丢去i或
n,加r
盖儿
刀背丿
儿化音的读法和变化规律
![儿化音的读法和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7ba0fc25ccbff121dd368302.png)
儿化音的读法和变化规律——《对外汉语教学》(一)儿化的性质和作用er韵母叫儿韵,只有"儿、而"ér、"尔、耳、迩、饵"ěr."二、贰"èr 等很少几个常用字。
有具体的意义。
er有另外的作用,它可以和韵母结合起来,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这就是"儿化韵"。
一般不表示什么具体的意义。
"儿化韵"是韵母的一种音变现象。
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虽然读音只是一个音节,但是在书写上一般要用两个汉字。
如:"花儿huar"中的"花"和"儿"结合成一个"儿化音节"。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韵,一律在原韵母后面加一个r来表示。
普通话里的"儿化"音变现象具有以下作用:1、语法上,区分词性。
例如:画(动词)--画儿(名词)尖(形容词)--尖儿(名词)2、词汇上,区别词义。
例如: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3、修辞上,表示微小的形状或者带有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
如: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二)儿化韵的读音规律方言区人不容易发好儿化韵,主要障碍在于有些韵母(尾)不便于卷舌,需要注意它们的读音变化规律:l、韵母中最后一个元音是a、o、e、ê、u,在发这个元音的同时加卷舌动作,如:那儿nàr 鲜花儿xiānhuār山坡儿shānpōr 干活儿gànhóur这儿zhèr 台阶儿táijiēr水珠儿shuǐzhūr 小狗儿xiáogǒur2、韵母有韵尾i 或n 的,丢掉韵尾,在发韵腹的同时加卷舌动作,如:小孩儿háir→hár拐弯儿wānr→wār香味儿wèir→wèr唱本儿běnr→běr3、韵母i、ü要在i、ü后面加上一个[Er] (发音比 e 的舌位略前,略低,舌面要放松,《汉语拼音方案》就写 e ),同时加卷舌动作,如:小鸡儿jīr→jiēr金鱼儿yúr→yuér4、韵母是-i [ü〕、-i〔i〕的,丢掉这个韵母,改成[E],然后卷舌,如:树枝儿zhīr→zēr没事儿shìr→shèr鱼刺儿cìr→cèr细丝儿sīr→sēr5、后鼻音韵母,丢掉韵尾ng ,发韵腹元音时,口、鼻同时出气,形成鼻化元音(国际音标用"~"作为元音鼻化记号),同时卷舌,如:蛋黄儿huángr→huDr小虫儿chóngr→ch?r。
普通话音变(轻声、儿化)
![普通话音变(轻声、儿化)](https://img.taocdn.com/s3/m/f7cfc83e02768e9950e7380a.png)
普通话音变(轻声、儿化)一、变调:1、上声的变调(参见普通话声调)2、“一”、“不”的变调二、轻声:1、什么是轻声?普通话音节都有一个固定的声调,可是某些音节在词和句子中失去了它原有的声调,读成一种轻短模糊的调子,甚至声、韵母也发生了变化,这就是轻声。
2、轻声的作用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兄弟xi ōngdì ( [名]哥哥和弟弟)兄弟xi ōngdi ([名]弟弟)能干n énggà ([形]有才能,会办事)能干n éngg a ([形]心灵手巧;精明)言语y ányǔ ([名]指所说的话)言语y ányu ([动]开口;招呼)运气y ùnqì (词组。
武术、气功的一种炼身方法)运气y ùqi ([名]幸运)3、轻声的规律普通话多数轻声同词汇、语法有密切联系:①、语气助词“吗、呢、啊、吧”等:是吗他呢看啊走吧②、助词“着、了、过、的、地、得、们”:看过忙着来了我的勇敢地喝得(好)朋友们③、名词的后缀“子、头”:桌子椅子木头石头④、方位词:墙上河里天上地下底下那边⑤、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面的字:说说想想弟弟奶奶谈谈跳跳⑥、表示趋向的动词:出来进去站起来走进来取回来⑦、某些常用的双音节词的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读轻声:明白暖和萝卜玻璃葡萄知道事情衣服眼睛三、儿化1、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2、儿化的作用:儿化在表达词语的语法意义和修辞色彩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儿化音的读法和变化规律
![儿化音的读法和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3e6cc95580216fc710afd12.png)
儿化音得读法与变化规律——《对外汉语教学》(一)儿化得性质与作用er韵母叫儿韵,只有"儿、而”ér、”尔、耳、迩、饵”ěr."二、贰"èr 等很少几个常用字。
有具体得意义.er有另外得作用,它可以与韵母结合起来,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这就就是"儿化韵”。
一般不表示什么具体得意义。
"儿化韵”就是韵母得一种音变现象。
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得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虽然读音只就是一个音节,但就是在书写上一般要用两个汉字。
如:”花儿huar”中得"花"与"儿”结合成一个"儿化音节"。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韵,一律在原韵母后面加一个r来表示。
普通话里得"儿化”音变现象具有以下作用:1、语法上,区分词性。
例如:画(动词)--画儿(名词) 尖(形容词)--尖儿(名词)2、词汇上,区别词义。
例如:眼(眼睛)--眼儿(”小洞”之义) 头(脑袋)--头儿(”负责人"之义)3、修辞上,表示微小得形状或者带有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
如:鲜花儿、女孩儿、好玩儿、山歌儿(二)儿化韵得读音规律方言区人不容易发好儿化韵,主要障碍在于有些韵母(尾)不便于卷舌,需要注意它们得读音变化规律:l、韵母中最后一个元音就是a、o、e、ê、u,在发这个元音得同时加卷舌动作,如:那儿nàr鲜花儿xiānhuār 山坡儿shānpōr 干活儿gànhóur这儿zhèr台阶儿táijiēr水珠儿shuǐzhūr 小狗儿xiáogǒur 2、韵母有韵尾i或n得,丢掉韵尾,在发韵腹得同时加卷舌动作,如:小孩儿háir→hár拐弯儿wānr→wār香味儿wèir→wèr唱本儿běnr→běr3、韵母i、ü要在i、ü后面加上一个[Er](发音比 e 得舌位略前,略低,舌面要放松,《汉语拼音方案》就写 e ),同时加卷舌动作,如:小鸡儿jīr→jiēr金鱼儿yúr→yuér4、韵母就是-i [ü〕、-i〔i〕得,丢掉这个韵母,改成[E],然后卷舌,如:树枝儿zhīr→zēr没事儿shìr→shèr鱼刺儿cìr→cèr细丝儿sīr→sēr5、后鼻音韵母,丢掉韵尾ng ,发韵腹元音时,口、鼻同时出气,形成鼻化元音(国际音标用"~"作为元音鼻化记号),同时卷舌,如:蛋黄儿huángr→huDr小虫儿chóngr→ch?r。
儿化音的读法和变化规律
![儿化音的读法和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5ec5b0ee87101f69e3195b6.png)
儿化音的读法和变化规律——《对外汉语教学》(一)儿化的性质和作用er 韵母叫儿韵,只有"儿、而"ãr、"尔、耳、迩、饵"ěr."二、贰"âr 等很少几个常用字。
有具体的意义。
er有另外的作用,它可以和韵母结合起来,使这个韵母发音时带有卷舌色彩,这就是"儿化韵"。
一般不表示什么具体的意义。
"儿化韵"是韵母的一种音变现象。
韵母儿化以后读音要发生变化,在发这个音节的同时韵母就产生卷舌动作,虽然读音只是一个音节,但是在书写上一般要用两个汉字。
如:"花儿huar"中的"花"和"儿"结合成一个"儿化音节"。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用拼音字母拼写儿化韵,一律在原韵母后面加一个r来表示。
儿化音讲解
![儿化音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e3fa3b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3b.png)
2、主要元音是i、ü,加er(in、ün 、ing先去韵尾再加er)。 如:
i、ü :玩意儿、米粒儿、差不离儿、金鱼儿、小曲儿、闺女儿 in、ün:皮筋儿、脚印儿、今儿、毛驴儿、小曲儿 ing :电影儿、打鸣儿、火星儿
3、舌尖元音一i(前、后)换成er,如: - i :瓜子儿、棋子儿、小字儿、没词儿、
有些猴儿早等急了,一听老猴儿也这么说,就跟着嚷起来,对 ,吃西瓜吃皮儿吃西瓜吃皮儿猴儿王一看,认为已经找到了正确的 答案,就向前跨了一步,开言道:对大家说的都对,吃西瓜是吃皮 儿哼,就小毛猴儿崽子说吃西瓜是吃瓤儿,那就叫他一个人吃,咱 们大家都吃西瓜皮儿于是西瓜一刀两断,小毛猴吃瓤儿,大家伙儿 是共分西瓜皮儿。
刀背儿、摸黑儿、老本儿、花盆儿、嗓门儿、把门儿、哥们儿、 纳闷儿、后跟儿、高跟儿鞋、别针儿、一阵儿、走神儿、大婶儿、 小人儿书、杏仁儿、刀刃儿
瓜子儿、石子儿、没词儿、挑刺儿、墨汁儿、锯齿儿、记事儿
针鼻儿、垫底儿、肚脐儿、玩意儿、有劲儿、送信儿、脚印儿
毛驴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曲儿、痰盂儿、合群儿
四、技能训练
1、不考虑规则自然熟练地念说: 干活儿、聊天儿、这儿、那儿、拐弯儿、闹着玩儿、 有点儿酷、冒牌儿、吃枪子儿、串门儿
不便于卷舌的韵母,儿化时发音要领有:
1、丢掉韵尾i、n、ng,主要元音卷舌。后鼻韵母丢掉韵尾ng 后,主要元音同时鼻化。如:
ai-ar:小孩儿、鞋带儿、一块儿、盖儿; ei-er:京味儿、椅子背儿、倍儿(棒); an-ar:门槛儿、腰板儿、心眼儿、差点儿、好玩儿、人缘儿 en-er:嗓门儿、大婶儿、没准儿、三轮儿、打盹儿、冰棍儿 ang-ar:帮忙儿、鼻梁儿、好样儿 eng-er:麻绳儿、板凳儿、门缝儿
4、故事练习:
儿化韵和儿化词的发音举例.doc
![儿化韵和儿化词的发音举例.doc](https://img.taocdn.com/s3/m/d2283d447c1cfad6185fa776.png)
儿化韵和儿化词的发音举例下面列出每个原形韵母,用符号表示由哪个原形韵母变为儿化韵。
描写儿化韵中的“:”表示“:”之前的是主要元音(韵腹),不是介音(韵头)。
注意:此处是借助汉语拼音写儿化音节的实际发音,并非拼写规则。
儿化音节的拼写要符合拼写规则。
a>ar 那儿哪儿把儿碴儿价码儿话把儿刀把儿 ai>ar 小孩儿女孩儿男孩儿盖儿鞋带儿 an>ar 老伴儿门槛儿坎儿脸蛋儿白干儿(白酒)腰板儿快板儿光杆儿 ang>ar 药方儿帮忙儿 ia>iar 豆芽儿纸匣儿 ian>iar 一点儿有点儿差点儿片儿心眼儿沿儿聊天儿小辫儿燕儿前儿牛角尖儿iang>iar 好样儿(的)象样儿娘儿(俩)鼻梁儿看样儿 ua >uar 大褂儿 uai>uar 一块儿 uan>uar 好玩儿撒欢儿猪倌儿 uang>uar 像框儿蛋黄儿 uan>er 烟卷儿杂院儿绕远儿韵缘儿 ei>er 倍儿(棒)椅子儿背儿 en>uar 大婶儿嗓门儿纳闷儿压根儿小人儿(书)调门儿串门儿 eng >er 八成儿板凳儿麻绳儿 ie>uer 小街儿一些儿半截儿ue>uer 木橛儿 uei>uer 一会儿这会儿会儿洋味儿那会儿跑腿儿多会儿烟嘴儿 uen>i:er 光棍儿三轮儿打盹儿准儿屁股墩儿 i>i:er 玩意儿几儿妮儿没好气儿 in>i:er 一个劲儿今儿一股劲儿卖劲儿 ing>i : er 明儿零儿打鸣儿ǖ>ǖ:er 蛐蛐儿小曲儿金鱼儿ǖn>ǖ:er 花裙儿—i(前)>i 花子儿石头子儿毛刺儿—i(后)>i 侄儿年三十儿没事儿 e>er 这儿个儿自个儿嗝儿哥儿们下巴颏儿模特儿 u>ur 煤核儿纹路儿身子骨儿指头肚儿主儿ong>or 空儿萤火虫儿 iong>ior 小熊儿 ao>aor 好好儿着儿(招儿)早早儿小道儿一股脑儿半道儿走道儿符号儿iao>oaor 面条儿豆角儿小鸟儿 ou> our 兜儿年头儿纽扣儿头头儿炕头儿两口儿两头儿个头儿高手儿猴儿 iou>iour 一溜儿打球儿蜗牛儿 uo>uor 大伙儿未儿大家伙儿朵儿蝈蝈儿心窝儿酒窝儿饭桌儿坐儿土坡儿下面列出每个原形韵母,用符号表示由哪个原形韵母变为儿化韵。
儿化音的拼音书写规则
![儿化音的拼音书写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eb927b6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e4.png)
儿化音的拼音书写规则
儿化和儿化韵:er在普通话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韵母,它不同声母相拼,也不能同其它音素组合成复合韵母,可以自成音节。
er
自成的音节很少,常见的有“耳、而、儿、饵、尔、二、贰、迩”等。
此外,er常附在其它音节后边,使这个音节发生变化,成为一个带卷舌动作的韵母,这就是儿化现象。
儿化后的韵母称儿化韵。
带儿化的韵母的音节,一般用两个汉字来表示。
用汉语音字母写这些儿化音节,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上“r”。
轻声是四声之外的一种特别声调。
在词语或句子里,有的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这种又轻又短的调子就是轻声。
普通话的轻声都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变化而来。
轻声作为一种变调的语音现象,一定体现在词语和句子中,因此,轻声音节的读音就不能独立存在。
轻声对某些词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园儿(yuár)窍门儿(mér)
尾音是nɡ
(inɡ除外)
丢去nɡ,加r,
元音鼻化
门缝儿(fèr)
帮忙儿(már)
药方儿(fár)
没空儿(kòr)
韵母是i、ü
不变,加er
玩艺儿(yìer)毛驴儿(lǘer)
韵母是-i
丢去-i,加er
词儿(cér) 事儿(shèr)
韵母是
ui、in
un、ün
丢去i或n,加er
麦穗儿(sùer)干劲儿(jìer)
飞轮儿(lúer)花裙儿(qúer)
韵母是i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ɡ
丢去韵尾,
加鼻化的(er)
打鸣儿(míer)花瓶儿(píer)
电影儿(yǐer)找零儿(líer)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原韵或尾音
儿化
实际读音
韵母或尾音是
ɑ、o、e、u
不变、加r
号码儿(mǎr)花儿(huār)
粉末儿(mòr)书桌儿(zhuōr)
草帽儿(màor)麦苗儿(miáor)
唱歌儿(ɡēr)眼珠儿(zhūr)
小猴儿(hóur)打球儿(qiúr)
尾音是
i、n
丢去i或n,加r
盖儿(ɡàr)一块儿(kuàr)
刀背儿(bèr)味儿(w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