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毒素的测定

合集下载

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检测论文

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检测论文

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检测探析[摘要]目的:使用美国abraxis麻痹性贝类毒素试剂盒对40个北海海域的文蛤样品进行psp检测。

方法:使用酶联免疫试剂盒对文蛤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检测,检测限为0.02ng/g,灵敏度为为0.015 ng/g。

通过建立psp纯溶液的标准曲线测定,待测水产品的psp浓度。

结果:建立标准曲线后,最终测得水产品样品psp的平均含量为1.7ng/g结论:应用elisa法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具有简便、快捷、成本低廉等特点,适用于快速检测的样品。

可以应用于水产品质量的快速检测以及对贝类进行质量监控。

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指存在于贝类体内,摄食后可以产生麻痹作用的一种海洋生物毒性物质。

psp的化学结构主要是石房蛤毒索(saxitoxin),是目前世界上一类分布最广、食物中毒频率最高、危害度最大的毒素。

关键词:水产品;麻痹性毒素;检测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2-01-011 资料与方法1.1 样品随机选取40个北海海域的文蛤样品,用于后续psp检测使用。

1.2 试剂美国abraxis贝类毒素试剂盒,甲醇。

1.3仪器酶标比色仪(bio一tek)、均质器、微量进样器、离心机、电子天平。

1.4方法1.4.1测定原理用特异性抗体同石房蛤毒素进行结合。

样本中的石房蛤毒素可与石房蛤毒素一酶的结合物进行竞争,与微孔板上的兔抗一石房蛤毒素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石房蛤毒素抗体和微孔底部的二抗发生结合,洗板后加入底物,此时会产生蓝色物质。

颜色的深度同样本中的石房蛤毒素浓度成反比。

在规定时间内终止颜色反应,用酶标仪进行读值。

每个孔内的样本浓度通过做出标准曲线来读取。

1.3.2样品前处理除去样品的贝壳,用蒸馏水洗净后放入均质器中。

称取15g均质后的样品,加入15ml0.1 mol/l的盐酸溶液,并煮沸5min。

煮沸过程中需要不断搅拌。

冷却均质后,以3500r/min 的速度进行10分钟离心。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贝类及其制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第一法为小鼠生物法,适用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总量测定;第二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麻痹性贝类毒素的筛查检测;第三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麻痹性贝类毒素总量(STXeq),以及GTX4、GTX1、dcGTX3、B1、dcGTX2、GTX3、GTX2、neoSTX、dcSTX、STX等组分含量的常规检测;第四法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法,适用于GTX1、GTX 4、GTX2、GTX 3、dcGTX2、dcGTX 3、neoSTX、STX、dcSTX、GTX5等10种麻痹性贝类毒素组分含量的测定及确证。

第一法小鼠生物法2 原理方法采用小鼠生物法对PSP予以定量。

根据小鼠腹腔注射贝类提取液后的死亡时间,查出鼠单位,并按小鼠体重,校正鼠单位(corrected mouse unit,CMU),计算确定每100 g样品中PSP的鼠单位。

以石房蛤毒素作为标准,将鼠单位换算成毒素的微克数,计算确定每100 g贝肉内的PSP微克数。

所测定结果代表存在于贝肉内各种化学结构的PSP毒素总量。

3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 氢氧化钠(NaOH):将4.0 g氢氧化钠(NaOH)溶于1 L蒸馏水中。

3.2 盐酸(HCl):分析纯。

3.2.1盐酸溶液(0.18 mol/L):将15 mL浓盐酸(HCL)用蒸馏水稀释至1 L。

3.2.2盐酸溶液(5 mol/L):将41.7 mL浓盐酸用蒸馏水稀释至100 mL。

3.3 无水乙醇(CH3CH2OH):分析纯。

3.4 石房蛤毒素标准品(Saxitoxin,STX,C10H17N7O4·2HCl):纯度≥98.0%。

3.5 标准溶液的配制3.5.1 石房蛤毒素贮备液(100 μg/mL):用蒸馏水配制20%(v/v)的乙醇溶液,用5 mol/L盐酸调节pH到2.0~4.0之间,备用。

贝类中失忆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贝类中失忆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失忆性贝类毒素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适用于贝类及制品中失忆性贝类毒素的检测。

第一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失忆性贝类毒素筛查检测;第二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于贝类可食部分及其制品(不包括盐渍制品)中软骨藻酸的常规检测;第三法为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贝类可食部分及其制品(不包括盐渍制品)中软骨藻酸的确证。

第一法酶联免疫吸附法2 原理本方法测定基础是竞争性酶联免疫反应,酶标板上包被有针对软骨藻酸抗体的捕捉抗体,加入抗软骨藻酸抗体、标准液或样品溶液及软骨藻酸酶标记物,游离的失忆性贝类毒素与软骨藻酸酶标记物竞争软骨藻酸抗体,同时软骨藻酸抗体与捕捉抗体连接。

没有结合的酶标记物在洗涤步骤中被除去。

将酶基质和显色剂加入到孔中并且孵育。

结合的酶标记物将无色的发色剂转化为蓝色的产物。

加入反应终止液后使颜色由蓝转变为黄色。

在450 nm测量微孔溶液的吸光度值,样品中的失忆性贝类毒素溶液与吸光度值成反比,按绘制的标准曲线定量计算。

3试剂和材料注: 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

3.1无水甲醇(CH3OH)。

3.2 DA标准物质。

3.3 DA酶标记物。

3.4抗DA抗体。

3.5 包被有捕捉抗体的微孔板。

3.6基质(过氧化氢)/发色剂(四甲基联苯胺)。

3.7洗脱液:0.5%吐温20-PBS。

3.8反应终止液:6mol/L硫酸。

3.9半对数坐标纸。

3.10 商业化试剂盒若评价技术参数达到本标准的要求则也适合于本标准(附录A)。

4 仪器和设备4.1酶标仪:450 nm。

4.2 均质器。

4.3离心机:转速≥2000 转/分钟。

4.4微量加样器:50 μL, 100 μL,200 μL,1000 μL。

4.5 微量多通道加样器:50 μL~300 μL。

4.6 天平:感量为0.01 g。

4.7滤器:0.45 μm5 分析步骤5.1 试样制备5.1.1样品采集5.1.1.1分析样品要有充分的代表性,样品至少要10个以上,尽可能没有个体差异。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测定的小鼠生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㊂本标准中小鼠生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贝类及其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贝类可食部分及其制品(不包括盐渍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 A)㊁鳍藻毒素-1(D T X-1)和鳍藻毒素-2(D T X-2)的测定㊂小鼠生物法2原理用丙酮提取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 S P),经无水乙醚分配,减压蒸干后,再以含1%吐温-60的生理盐水为分散介质,制成D S P混悬液㊂将该混悬液注射入小鼠腹腔,观察小鼠存活情况,计算其毒力㊂3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一级水㊂3.1试剂3.1.1丙酮(C3H6O)㊂3.1.2无水乙醚(C4H10O)㊂3.1.3吐温-60(C64H126O26)㊂3.1.4氯化钠(N a C l)㊂3.2试剂配制3.2.1氯化钠溶液(0.85%):称取0.85g N a C l,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 L㊂3.2.2吐温-60(1%):称取1.0g吐温-60,用氯化钠溶液(0.85%)溶解并定容至100m L㊂3.3材料3.3.1小鼠:体重为16g~20g的健康I C R品系雄性小鼠㊂3.3.2金属筛网:孔径约2mm㊂4仪器和设备4.1旋转蒸发器㊂4.2均质器㊂4.3天平:感量为0.1g㊂5分析步骤注:为避免毒素的危害,应戴手套进行操作㊂移液管及移液器吸头等用过的器材㊁废弃的提取液等应在次氯酸钠溶液(5%)浸泡1h以上以使毒素分解㊂对于动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㊁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应参照G B14925执行㊂5.1样品采集采取足够的贝类样品个数,并使贝肉达400g以上㊂远离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的样品,除了在常温下品质不会发生变化的,应将样品置于保温盒中冷冻送检,或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处于低温状态(0ħ~10ħ)送检㊂如为带壳样品,应开壳,去除水分后冷冻送检㊂5.2试样制备5.2.1生鲜带壳样品用清水彻底洗净贝类样品外表,切断闭壳肌,开壳,用清水淋洗内部去除泥沙及其他异物,取出贝肉㊂严禁以加热或药物方法开壳㊂注意不要破坏闭壳肌以外的组织,尤其是中肠腺(中肠腺又称消化盲囊,组织呈暗绿色或褐绿色)㊂将去壳贝肉置于孔径约2mm的金属筛网上,沥水5m i n㊂将贝肉剪碎㊂5.2.2冷冻样品在室温下使冷冻样品融化呈半冷冻状态㊂带壳冷冻的样品按5.2.1方法清洗㊁开壳㊁淋洗取肉,除去贝肉外部附着的冰片,抹去水分㊂将贝肉剪碎㊂5.3试样提取称取200g剪碎的贝肉试样置于均质杯中,按体积比加3倍量丙酮后均质2m i n以上㊂将均质好的物质倒入布氏漏斗中抽滤,收集滤液㊂分别用残渣2倍量的丙酮再清洗残渣两次,滤液与上述滤液合并㊂将滤液移入500m L的圆底烧瓶中,56ħʃ1ħ下,减压浓缩去除丙酮直至在液体表面分离出油状物㊂用100m L~200m L无水乙醚溶解油状物,倒入分液漏斗内,再用少量无水乙醚清洗圆底烧瓶,合并倒入分液漏斗内,以少量的水洗下粘壁部分,轻轻振荡(不能生成乳浊液),静置分层后去除水层(下层)㊂用相当乙醚半量的水洗乙醚层两次,去除水层,再将乙醚层移入250m L或500m L的圆底烧瓶中,于35ħʃ1ħ减压浓缩去除乙醚㊂用少量无水乙醚将浓缩物移入50m L或100m L圆底烧瓶中,再次减压浓缩去除乙醚㊂用1%吐温-60的生理盐水将全部浓缩物转移至刻度试管中稀释到10m L,充分振摇,制成均匀混悬液㊂1m L该混悬液相当于20g试样,以此混悬液为试验原液㊂以试验原液注射小鼠,当24h内2只或3只小鼠死亡时,需振荡试验原液使成均匀混悬液,用1%吐温-60生理盐水按表1逐步稀释成4倍或16倍的稀释液,充分混匀,按表1注射小鼠㊂5.4小鼠试验选择16g~20g健康I C R雄性小鼠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溶剂对照组两组,每组3只㊂实验组将腹腔注射试验原液或其稀释液,溶剂对照组将腹腔注射1%吐温-60生理盐水㊂分别取1m L待测液或1%吐温-60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小鼠㊂注射过程中若有提取液溢出,须将该只小鼠丢弃,并重新注射一只小鼠㊂仔细观察并记录死亡时间㊂死亡时间计算从注射完毕开始至小鼠停止呼吸(小鼠呼出最后一口气止)为止㊂存活动物应连续观察24h㊂观察时限24h内,在溶剂对照组小鼠正常的情况下,实验组若出现2只或3只小鼠死亡,则按表1进一步实验,以确定一组3只小鼠中死亡2只或2只以上的最小染毒量或最大稀释度㊂表1注射量㊁稀释度与毒力的关系注射液注射量m L相对应的试样量g毒力MU/g试验原液11.0200.05试验原液20.5100.14倍稀释液11.050.24倍稀释液20.52.50.416倍稀释液11.01.250.816倍稀释液20.50.6251.66分析结果的表述观察时限24h内,在溶剂对照组小鼠正常情况下,若实验组无小鼠死亡或仅有1只小鼠死亡,则报告样品中D S P毒力为:<0.05MU/g㊂观察时限24h内,在溶剂对照组小鼠正常情况下,若实验组有2只或3只小鼠死亡,则按5.4进行动物实验,并根据表1计算样品中D S P毒力,报告样品中D S P毒力为:ˑˑˑMU/g㊂酶联免疫吸附法7原理根据竞争性酶联免疫反应,游离的腹泻性贝类毒素与其酶标记物竞争腹泻性贝类毒素抗体㊂没有被结合的酶标记物在洗涤步骤中被除去㊂将酶底物和显色剂加入到孔中并且孵育㊂结合的酶标记物将无色的发色剂转化为蓝色的产物㊂加入反应终止液后使颜色由蓝转变为黄色㊂用酶标仪在450n m波长下测量微孔溶液的吸光度值,试样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含量与吸光度值成反比,按绘制的标准曲线定量计算㊂8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一级水㊂8.1试剂8.1.1甲醇(C H3O H)㊂8.1.2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N a2H P O4㊃12H2O)㊂8.1.3氯化钠(N a C l)㊂8.1.4氯化钾(K C l)㊂8.1.5磷酸二氢钾(K H2P O4)㊂8.1.6吐温-20(C58H114O26)㊂8.1.7牛血清白蛋白(B S A)㊂8.1.8酶标记物㊂8.1.9过氧化氢(H2O2)㊂8.1.103,3,5,5-四甲基联苯胺(TM B,C16H20N2)㊂8.1.11硫酸(H2S O4)㊂8.2试剂配制8.2.1甲醇溶液(90%):量取90m L甲醇,加入10m L水,混合均匀㊂8.2.2磷酸盐缓冲液(P B S溶液,p H7.4):分别称取磷酸二氢钾0.20g㊁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2.90g㊁氯化钠8.00g㊁氯化钾0.20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 L㊂8.2.3酶标记物稀释液:称取1.0g B S A,加P B S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0m L㊂8.2.4酶标记物工作液:用酶标记物稀释液将酶标记物稀释至工作浓度㊂8.2.5洗脱液:吸取0.5m L吐温-20加入P B S溶液中,并稀释至1000m L㊂8.2.6硫酸溶液(1m o l/L):吸取53.2m L硫酸,缓缓加至900m L水中,并用水稀释至1000m L㊂8.3标准品大田软海绵酸(O A,C44H68O13,C A S号78111-17-8)标准溶液㊂8.4标准溶液配制标准系列工作液:将大田软海绵酸标准溶液用P B S溶液稀释,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μg/L㊁5μg/L㊁10μg/L㊁25μg/L㊁50μg/L㊁100μg/L㊁150μg/L和200μg/L的D S P标准系列工作液㊂现用现配㊂8.5材料包被有腹泻性贝类毒素抗体的微孔板㊂注:商业化试剂盒若评价技术参数达到本标准的要求则也适合于本标准,参见附录A㊂9仪器和设备9.1酶标仪㊂9.2均质器㊂9.3离心机:转速ȡ6000r/m i n㊂10分析步骤10.1样品采集同5.1㊂10.2试样制备同5.2㊂10.3 试样提取将剪碎的试样均质,准确称取10g (精确至0.1g ),加入50m L 甲醇溶液(90%),均质1m i n ~2m i n ,6000r /m i n 离心10m i n ,转移出上清液,根据上清液体积加入2倍体积的P B S 溶液,混合均匀,吸取50μL 试样稀释液进行测定㊂10.4 测定将包被有腹泻性贝类毒素抗体的微孔条插入微孔架并做好标记,其中包括空白对照孔㊁标准液孔和样液孔,分别做平行孔㊂向空白对照孔加入50μLP B S 溶液,标准液孔加入50μL 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系列工作液,样液孔加入50μL 样液㊂加入50μL 腹泻性贝类毒素酶标记物至每个微孔,迅速充分混合,22ħ~25ħ避光孵育10m i n ㊂孵育结束后,倒去孔中液体,每个微孔注入250μL 洗脱液冲洗,翻转微孔板,倾去孔内液体,再重复以上洗板操作4次,在吸水纸上拍干㊂每孔加50μL 过氧化氢和T M B ,充分混合,室温避光孵育6m i n ㊂每孔加入50μL 硫酸溶液(1m o l /L )迅速混匀,终止反应,在10m i n 内测量并记录450n m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㊂若提取液经测定后的质量浓度超出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应适当稀释后重新测定㊂10.5 标准曲线的制作以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工作液质量浓度以10为底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式(1)计算的标准液的百分比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㊂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液或样液的百分比吸光度值按式(1)计算:A =SS 0ˑ100%(1)式中:A百分比吸光度值;S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液或样液的平均吸光度值;S 0 0μg/L 的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液的平均吸光度值㊂11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按式(2)计算:X =ρˑV ˑf m(2)式中:X 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克(μg /g );ρ 由标准曲线得到的试样待测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 /m L );V 试样提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 );f稀释倍数;m 试样的称样量,单位为克(g)㊂注:任何腹泻性贝类毒素含量大于16μg/100g 的样品即被认为是有害的,对人类食用不安全㊂12 其他本方法的定量限为10μg /k g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3原理试样经甲醇提取,碱性条件下水解释放出酯化态腹泻性贝类毒素,液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法测定,以基质标准曲线进行外标法定量㊂14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一级水㊂14.1试剂14.1.1甲醇(C H3O H):色谱纯㊂14.1.2乙腈(C H3C N):色谱纯㊂14.1.3氨水(N H3㊃H2O)㊂14.1.4氢氧化钠(N a O H)㊂14.1.5盐酸(H C l)14.1.6甲酸铵(N H4C O O H):色谱纯㊂14.1.7甲酸(H C O O H):色谱纯㊂14.2试剂配制14.2.1甲醇溶液(30%):量取30m L甲醇,用水稀释至100m L㊂14.2.2甲醇溶液(20%):量取20m L甲醇,用水稀释至100m L㊂14.2.3氨水-甲醇溶液(0.3%):吸取0.3m L氨水,用甲醇稀释至100m L㊂14.2.4氢氧化钠溶液(2.5m o l/L):准确称取5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 L㊂14.2.5盐酸溶液(2.5m o l/L):准确量取104.5m L盐酸,用水稀释至500m L㊂14.2.6流动相A[甲酸铵溶液(2mm o l/L)]:准确称取126m g甲酸铵,用50m L水将其全部溶解,加入2m L甲酸,加水定容至1000m L,室温下可保存48h㊂14.2.7流动相B[乙腈-甲酸铵溶液(2mm o l/L)(95+5)]:准确称取126m g甲酸铵,用30m L水溶解,加入2m L甲酸,加水稀释至50m L,再加入950m L乙腈,室温下可保存48h㊂14.3标准品14.3.1大田软海绵酸(O A,C44H68O13,C A S号78111-17-8)标准溶液:14.24μg/m L,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一定浓度的O A标准溶液㊂14.3.2鳍藻毒素-1(D T X-1,C45H70O13,C A S号81720-10-7)标准溶液:15.15μg/m L,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一定浓度的D T X-1标准溶液㊂14.3.3鳍藻毒素-2(D T X-2,C44H68O13,C A S号139933-46-3)标准溶液:7.80μg/m L,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一定浓度的D T X-2标准溶液㊂14.4标准溶液配制14.4.1腹泻性贝类毒素混合标准中间液:分别吸取适量的各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溶液于5m 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使各腹泻性贝类毒素浓度分别为:O A1.0μg/m L,D T X-11.0μg/m L,D T X-21.0μg/m L㊂-18ħ以下避光保存,保存期1个月㊂14.4.2腹泻性贝类毒素基质标准系列工作液:取5份空白试样,分别加入适量上述各浓度腹泻性贝类毒素混合标准中间液,按与试样相同的分析步骤处理,制成O A㊁D T X-1㊁D T X-2的质量浓度为0.8n g/ m L㊁1.6n g/m L㊁4.0n g/m L㊁8.0n g/m L和16.0n g/m L的基质标准系列工作液,过0.22μm的有机相微孔滤膜后备用㊂14.5材料14.5.1固相萃取柱:硅胶表面修饰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型固相萃取柱,60m g/3m L,或性能相当者㊂使用前依次用1m L甲醇㊁1m L甲醇溶液(30%)活化㊂14.5.2微孔滤膜:0.22μm,有机相㊂15仪器和设备15.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电喷雾离子源㊂15.2天平:感量为0.01g㊂15.3组织均质器:转速ȡ10000r/m i n㊂15.4涡旋振荡器㊂15.5离心机:转速ȡ8000r/m i n㊂15.6超声波清洗器㊂15.7恒温干燥箱㊂15.8固相萃取装置㊂15.9真空泵㊂15.10氮吹仪㊂15.11p H计㊂16分析步骤16.1样品采集同5.1㊂16.2试样制备同5.2㊂16.3试样提取16.3.1腹泻性贝类毒素提取将剪碎的试样均质,准确称取2g(精确至0.01g)于50m 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9m L甲醇,涡旋混合1m i n,超声提取10m i n,8000r/m i n下离心5m i n,移出上清液于20m L刻度玻璃管中㊂残渣中加入9m L甲醇,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提取液,用甲醇定容至20m L㊂16.3.2酯化态腹泻性贝类毒素水解释放准确吸取提取液1m L置于螺纹口样品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5m o l/L)125μL,混匀后用密封膜将瓶密封,于76ħ下温育40m i n,冷至室温后,加入盐酸溶液(2.5m o l/L)125μL并混匀,所得水解液(1.25m L相当于0.1g试样)可直接过0.22μm有机相微孔滤膜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或者必要时进行净化处理㊂16.4试样净化所得水解液用3m L水稀释,涡旋混匀后,移入已预活化的聚合物型固相萃取柱,待液体以1m L/ m i n的流速流出后,再用1m L甲醇溶液(20%)淋洗,弃去流出液,保持抽气2m i n,最后用1m L氨水-甲醇溶液(0.3%)洗脱,保持抽气2m i n,收集洗脱液,用甲醇定容至1m L(相当于0.1g试样),过0.22μm的有机相微孔滤膜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㊂16.5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采用与试样相同的操作步骤,得到空白溶液㊂16.6仪器参考条件16.6.1液相色谱参考条件:a)色谱柱:C18柱,柱长100mm,内径2.1mm,粒径3.5μm,或性能相当者;b)流速:0.2m L/m i n;c)柱温:35ħ;d)进样量:10μL;e)流动相:流动相A为甲酸铵溶液(2mm o l/L),B为乙腈+甲酸铵溶液(2mm o l/L)(95+5),梯度洗脱,梯度洗脱条件见表2㊂表2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时间/m i n A/%B/%0.070301.070303.010906.010906.170308.0703016.6.2质谱参考条件a)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b)扫描模式:负离子扫描;c)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O A㊁D T X-1㊁D T X-2母离子㊁子离子及去簇电压和碰撞能见表3;d)电喷雾电压(I S):-4000V;e)雾化气压力(G S1):414k P a;f)气帘气压力(C U R):104k P a;g)碰撞气压力(C A D):83k P a;h)辅助气流速(G S2):70L/m i n;i)离子源温度(T E M):550ħ㊂表3腹泻性贝类毒素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母离子㊁子离子㊁去簇电压和碰撞能量目标化合物母离子m/z子离子m/z去簇电压V碰撞能量e V大田软海绵酸(O A)803255.3*-130-65 113.1-130-90鳍藻毒素-1(D T X-1)817255.2*-90-48 150.8-90-48鳍藻毒素-2(D T X-2)803255.0*113.0-130-130-65-90*代表定量离子㊂16.7基质校正标准曲线的制作将基质标准系列工作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中,测定相应的峰面积,以标准工作液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㊂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溶液的多反应监测色谱图参见图C.1㊂16.8试样溶液的测定将试样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中,得到峰面积,根据基质标准曲线得到试样溶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质量浓度㊂在同样测试条件下,试样溶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保留时间与基质标准工作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保留时间之间的偏差在ʃ2.5%以内,且试样溶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应与质量浓度相近的基质标准工作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一致,其丰度比偏差应符合表4要求,则可判定试样溶液中存在被测化合物㊂表4定性离子相对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定性离子相对丰度>50%>20%~50%>10%~20%ɤ10%允许的相对偏差ʃ20%ʃ25%ʃ30%ʃ50%17分析结果的表述17.1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按式(3)计算:X i=ρiˑVˑ1000mˑ1000(3)式中:X i 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 g);ρi 由基质标准曲线得到的试样溶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 g/m L);V 试样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1000 换算因子;m 与1m L试样提取液相当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㊂计算结果应扣除空白值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㊂17.2总毒力计算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总毒力按式(4)计算:O A e q=ðn i=1X i㊃r i (4)式中:O A e q 腹泻性贝类毒素总毒力,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 g);X i 各种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 g);r i 毒性因子㊂注:试样中各种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需按照附录B中的毒性因子(T E F s),统一转换为总毒力(O A e q)㊂18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㊂19其他本方法中O A㊁D T X-1和D T X-2的检出限均为10.0μg/k g,O A㊁D T X-1和D T X-2的定量限均为30.0μg/k g㊂。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贝类中3种腹泻性贝类毒素许均图,陈德斌,陈 燕,唐春玲(广州华鑫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63)摘 要:建立了应用EMR-Lipid小柱净化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贝类样品中3种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分析方法。

样品用80%乙腈溶液提取,以安捷伦Captival EMR-Lipid小柱净化,经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测定,采用大气压电喷雾负离子电离,选择反应监测模式,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

实验结果表明,3种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检出限为0.5~1.0 μg·kg-1,回收率为82.6%~107.1%,相对标准偏差为3.5%~9.9%。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回收率和精密度较好,适合应用于日常贝类样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监测。

关键词:腹泻性贝类毒素;贝类;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Rapid Determination of Three Diarrhoeal Shellfish Poisons in Shellfish by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XU Juntu, CHEN Debin, CHEN Yan, TANG Chunling(Guangzhou Huaxin Testing Technology Co., Ltd., Guangzhou 510663, China) Abstract: A method for rapid determination of three diarrhoeal shellfish poisons in shellfish samples by EMR-Lipid column purification combined with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was established. The sample was extracted with 80% acetonitrile solution, purified with Agilent Captiva EMR-Lipid column, analyzed by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ionized by atmospheric pressure electrospray negative ions, 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 mode, and quantified by matrix matching 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three diarrhoeal shellfish toxins were 0.5~1.0 μg·kg-1, the recovery was 82.6%~107.1%,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was 3.5%~9.9%.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monitoring diarrhoeal shellfish poisons in shellfish samples beca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goodsensitivity and recoveries.Keywords: diarrhoeal shellfish poisons; shellfish; ultra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是由原甲藻属和有毒赤潮藻类鳍藻属的藻类产生的脂溶性多环醚类生物活性毒素[1]。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测定的小鼠生物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㊂本标准中小鼠生物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适用于贝类及其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适用于贝类可食部分及其制品(不包括盐渍制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 A)㊁鳍藻毒素-1(D T X-1)和鳍藻毒素-2(D T X-2)的测定㊂小鼠生物法2原理用丙酮提取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 S P),经无水乙醚分配,减压蒸干后,再以含1%吐温-60的生理盐水为分散介质,制成D S P混悬液㊂将该混悬液注射入小鼠腹腔,观察小鼠存活情况,计算其毒力㊂3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一级水㊂3.1试剂3.1.1丙酮(C3H6O)㊂3.1.2无水乙醚(C4H10O)㊂3.1.3吐温-60(C64H126O26)㊂3.1.4氯化钠(N a C l)㊂3.2试剂配制3.2.1氯化钠溶液(0.85%):称取0.85g N a C l,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 L㊂3.2.2吐温-60(1%):称取1.0g吐温-60,用氯化钠溶液(0.85%)溶解并定容至100m L㊂3.3材料3.3.1小鼠:体重为16g~20g的健康I C R品系雄性小鼠㊂3.3.2金属筛网:孔径约2mm㊂4仪器和设备4.1旋转蒸发器㊂4.2均质器㊂4.3天平:感量为0.1g㊂5分析步骤注:为避免毒素的危害,应戴手套进行操作㊂移液管及移液器吸头等用过的器材㊁废弃的提取液等应在次氯酸钠溶液(5%)浸泡1h以上以使毒素分解㊂对于动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㊁废弃物及动物尸体处理,应参照G B14925执行㊂5.1样品采集采取足够的贝类样品个数,并使贝肉达400g以上㊂远离实验室不能及时送检的样品,除了在常温下品质不会发生变化的,应将样品置于保温盒中冷冻送检,或采取必要措施保证其处于低温状态(0ħ~10ħ)送检㊂如为带壳样品,应开壳,去除水分后冷冻送检㊂5.2试样制备5.2.1生鲜带壳样品用清水彻底洗净贝类样品外表,切断闭壳肌,开壳,用清水淋洗内部去除泥沙及其他异物,取出贝肉㊂严禁以加热或药物方法开壳㊂注意不要破坏闭壳肌以外的组织,尤其是中肠腺(中肠腺又称消化盲囊,组织呈暗绿色或褐绿色)㊂将去壳贝肉置于孔径约2mm的金属筛网上,沥水5m i n㊂将贝肉剪碎㊂5.2.2冷冻样品在室温下使冷冻样品融化呈半冷冻状态㊂带壳冷冻的样品按5.2.1方法清洗㊁开壳㊁淋洗取肉,除去贝肉外部附着的冰片,抹去水分㊂将贝肉剪碎㊂5.3试样提取称取200g剪碎的贝肉试样置于均质杯中,按体积比加3倍量丙酮后均质2m i n以上㊂将均质好的物质倒入布氏漏斗中抽滤,收集滤液㊂分别用残渣2倍量的丙酮再清洗残渣两次,滤液与上述滤液合并㊂将滤液移入500m L的圆底烧瓶中,56ħʃ1ħ下,减压浓缩去除丙酮直至在液体表面分离出油状物㊂用100m L~200m L无水乙醚溶解油状物,倒入分液漏斗内,再用少量无水乙醚清洗圆底烧瓶,合并倒入分液漏斗内,以少量的水洗下粘壁部分,轻轻振荡(不能生成乳浊液),静置分层后去除水层(下层)㊂用相当乙醚半量的水洗乙醚层两次,去除水层,再将乙醚层移入250m L或500m L的圆底烧瓶中,于35ħʃ1ħ减压浓缩去除乙醚㊂用少量无水乙醚将浓缩物移入50m L或100m L圆底烧瓶中,再次减压浓缩去除乙醚㊂用1%吐温-60的生理盐水将全部浓缩物转移至刻度试管中稀释到10m L,充分振摇,制成均匀混悬液㊂1m L该混悬液相当于20g试样,以此混悬液为试验原液㊂以试验原液注射小鼠,当24h内2只或3只小鼠死亡时,需振荡试验原液使成均匀混悬液,用1%吐温-60生理盐水按表1逐步稀释成4倍或16倍的稀释液,充分混匀,按表1注射小鼠㊂5.4小鼠试验选择16g~20g健康I C R雄性小鼠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溶剂对照组两组,每组3只㊂实验组将腹腔注射试验原液或其稀释液,溶剂对照组将腹腔注射1%吐温-60生理盐水㊂分别取1m L待测液或1%吐温-60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小鼠㊂注射过程中若有提取液溢出,须将该只小鼠丢弃,并重新注射一只小鼠㊂仔细观察并记录死亡时间㊂死亡时间计算从注射完毕开始至小鼠停止呼吸(小鼠呼出最后一口气止)为止㊂存活动物应连续观察24h㊂观察时限24h内,在溶剂对照组小鼠正常的情况下,实验组若出现2只或3只小鼠死亡,则按表1进一步实验,以确定一组3只小鼠中死亡2只或2只以上的最小染毒量或最大稀释度㊂表1注射量㊁稀释度与毒力的关系注射液注射量m L相对应的试样量g毒力MU/g试验原液11.0200.05试验原液20.5100.14倍稀释液11.050.24倍稀释液20.52.50.416倍稀释液11.01.250.816倍稀释液20.50.6251.66分析结果的表述观察时限24h内,在溶剂对照组小鼠正常情况下,若实验组无小鼠死亡或仅有1只小鼠死亡,则报告样品中D S P毒力为:<0.05MU/g㊂观察时限24h内,在溶剂对照组小鼠正常情况下,若实验组有2只或3只小鼠死亡,则按5.4进行动物实验,并根据表1计算样品中D S P毒力,报告样品中D S P毒力为:ˑˑˑMU/g㊂酶联免疫吸附法7原理根据竞争性酶联免疫反应,游离的腹泻性贝类毒素与其酶标记物竞争腹泻性贝类毒素抗体㊂没有被结合的酶标记物在洗涤步骤中被除去㊂将酶底物和显色剂加入到孔中并且孵育㊂结合的酶标记物将无色的发色剂转化为蓝色的产物㊂加入反应终止液后使颜色由蓝转变为黄色㊂用酶标仪在450n m波长下测量微孔溶液的吸光度值,试样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含量与吸光度值成反比,按绘制的标准曲线定量计算㊂8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一级水㊂8.1试剂8.1.1甲醇(C H3O H)㊂8.1.2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N a2H P O4㊃12H2O)㊂8.1.3氯化钠(N a C l)㊂8.1.4氯化钾(K C l)㊂8.1.5磷酸二氢钾(K H2P O4)㊂8.1.6吐温-20(C58H114O26)㊂8.1.7牛血清白蛋白(B S A)㊂8.1.8酶标记物㊂8.1.9过氧化氢(H2O2)㊂8.1.103,3,5,5-四甲基联苯胺(TM B,C16H20N2)㊂8.1.11硫酸(H2S O4)㊂8.2试剂配制8.2.1甲醇溶液(90%):量取90m L甲醇,加入10m L水,混合均匀㊂8.2.2磷酸盐缓冲液(P B S溶液,p H7.4):分别称取磷酸二氢钾0.20g㊁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2.90g㊁氯化钠8.00g㊁氯化钾0.20g,加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 L㊂8.2.3酶标记物稀释液:称取1.0g B S A,加P B S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0m L㊂8.2.4酶标记物工作液:用酶标记物稀释液将酶标记物稀释至工作浓度㊂8.2.5洗脱液:吸取0.5m L吐温-20加入P B S溶液中,并稀释至1000m L㊂8.2.6硫酸溶液(1m o l/L):吸取53.2m L硫酸,缓缓加至900m L水中,并用水稀释至1000m L㊂8.3标准品大田软海绵酸(O A,C44H68O13,C A S号78111-17-8)标准溶液㊂8.4标准溶液配制标准系列工作液:将大田软海绵酸标准溶液用P B S溶液稀释,配制成浓度分别为0μg/L㊁5μg/L㊁10μg/L㊁25μg/L㊁50μg/L㊁100μg/L㊁150μg/L和200μg/L的D S P标准系列工作液㊂现用现配㊂8.5材料包被有腹泻性贝类毒素抗体的微孔板㊂注:商业化试剂盒若评价技术参数达到本标准的要求则也适合于本标准,参见附录A㊂9仪器和设备9.1酶标仪㊂9.2均质器㊂9.3离心机:转速ȡ6000r/m i n㊂10分析步骤10.1样品采集同5.1㊂10.2试样制备同5.2㊂10.3 试样提取将剪碎的试样均质,准确称取10g (精确至0.1g ),加入50m L 甲醇溶液(90%),均质1m i n ~2m i n ,6000r /m i n 离心10m i n ,转移出上清液,根据上清液体积加入2倍体积的P B S 溶液,混合均匀,吸取50μL 试样稀释液进行测定㊂10.4 测定将包被有腹泻性贝类毒素抗体的微孔条插入微孔架并做好标记,其中包括空白对照孔㊁标准液孔和样液孔,分别做平行孔㊂向空白对照孔加入50μLP B S 溶液,标准液孔加入50μL 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系列工作液,样液孔加入50μL 样液㊂加入50μL 腹泻性贝类毒素酶标记物至每个微孔,迅速充分混合,22ħ~25ħ避光孵育10m i n ㊂孵育结束后,倒去孔中液体,每个微孔注入250μL 洗脱液冲洗,翻转微孔板,倾去孔内液体,再重复以上洗板操作4次,在吸水纸上拍干㊂每孔加50μL 过氧化氢和T M B ,充分混合,室温避光孵育6m i n ㊂每孔加入50μL 硫酸溶液(1m o l /L )迅速混匀,终止反应,在10m i n 内测量并记录450n m 波长下的吸光度值㊂若提取液经测定后的质量浓度超出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应适当稀释后重新测定㊂10.5 标准曲线的制作以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工作液质量浓度以10为底的对数值为横坐标,以式(1)计算的标准液的百分比吸光度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㊂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液或样液的百分比吸光度值按式(1)计算:A =SS 0ˑ100%(1)式中:A百分比吸光度值;S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液或样液的平均吸光度值;S 0 0μg/L 的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液的平均吸光度值㊂11 分析结果的表述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按式(2)计算:X =ρˑV ˑf m(2)式中:X 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克(μg /g );ρ 由标准曲线得到的试样待测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μg /m L );V 试样提取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 );f稀释倍数;m 试样的称样量,单位为克(g)㊂注:任何腹泻性贝类毒素含量大于16μg/100g 的样品即被认为是有害的,对人类食用不安全㊂12 其他本方法的定量限为10μg /k g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3原理试样经甲醇提取,碱性条件下水解释放出酯化态腹泻性贝类毒素,液相色谱分离,串联质谱法测定,以基质标准曲线进行外标法定量㊂14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 B/T6682规定的一级水㊂14.1试剂14.1.1甲醇(C H3O H):色谱纯㊂14.1.2乙腈(C H3C N):色谱纯㊂14.1.3氨水(N H3㊃H2O)㊂14.1.4氢氧化钠(N a O H)㊂14.1.5盐酸(H C l)14.1.6甲酸铵(N H4C O O H):色谱纯㊂14.1.7甲酸(H C O O H):色谱纯㊂14.2试剂配制14.2.1甲醇溶液(30%):量取30m L甲醇,用水稀释至100m L㊂14.2.2甲醇溶液(20%):量取20m L甲醇,用水稀释至100m L㊂14.2.3氨水-甲醇溶液(0.3%):吸取0.3m L氨水,用甲醇稀释至100m L㊂14.2.4氢氧化钠溶液(2.5m o l/L):准确称取50g氢氧化钠,用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 L㊂14.2.5盐酸溶液(2.5m o l/L):准确量取104.5m L盐酸,用水稀释至500m L㊂14.2.6流动相A[甲酸铵溶液(2mm o l/L)]:准确称取126m g甲酸铵,用50m L水将其全部溶解,加入2m L甲酸,加水定容至1000m L,室温下可保存48h㊂14.2.7流动相B[乙腈-甲酸铵溶液(2mm o l/L)(95+5)]:准确称取126m g甲酸铵,用30m L水溶解,加入2m L甲酸,加水稀释至50m L,再加入950m L乙腈,室温下可保存48h㊂14.3标准品14.3.1大田软海绵酸(O A,C44H68O13,C A S号78111-17-8)标准溶液:14.24μg/m L,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一定浓度的O A标准溶液㊂14.3.2鳍藻毒素-1(D T X-1,C45H70O13,C A S号81720-10-7)标准溶液:15.15μg/m L,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一定浓度的D T X-1标准溶液㊂14.3.3鳍藻毒素-2(D T X-2,C44H68O13,C A S号139933-46-3)标准溶液:7.80μg/m L,或经国家认证并授予标准物质证书的一定浓度的D T X-2标准溶液㊂14.4标准溶液配制14.4.1腹泻性贝类毒素混合标准中间液:分别吸取适量的各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溶液于5m L棕色容量瓶中,用甲醇稀释并定容,使各腹泻性贝类毒素浓度分别为:O A1.0μg/m L,D T X-11.0μg/m L,D T X-21.0μg/m L㊂-18ħ以下避光保存,保存期1个月㊂14.4.2腹泻性贝类毒素基质标准系列工作液:取5份空白试样,分别加入适量上述各浓度腹泻性贝类毒素混合标准中间液,按与试样相同的分析步骤处理,制成O A㊁D T X-1㊁D T X-2的质量浓度为0.8n g/ m L㊁1.6n g/m L㊁4.0n g/m L㊁8.0n g/m L和16.0n g/m L的基质标准系列工作液,过0.22μm的有机相微孔滤膜后备用㊂14.5材料14.5.1固相萃取柱:硅胶表面修饰苯乙烯二乙烯基苯聚合物型固相萃取柱,60m g/3m L,或性能相当者㊂使用前依次用1m L甲醇㊁1m L甲醇溶液(30%)活化㊂14.5.2微孔滤膜:0.22μm,有机相㊂15仪器和设备15.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配电喷雾离子源㊂15.2天平:感量为0.01g㊂15.3组织均质器:转速ȡ10000r/m i n㊂15.4涡旋振荡器㊂15.5离心机:转速ȡ8000r/m i n㊂15.6超声波清洗器㊂15.7恒温干燥箱㊂15.8固相萃取装置㊂15.9真空泵㊂15.10氮吹仪㊂15.11p H计㊂16分析步骤16.1样品采集同5.1㊂16.2试样制备同5.2㊂16.3试样提取16.3.1腹泻性贝类毒素提取将剪碎的试样均质,准确称取2g(精确至0.01g)于50m L具塞离心管中,加入9m L甲醇,涡旋混合1m i n,超声提取10m i n,8000r/m i n下离心5m i n,移出上清液于20m L刻度玻璃管中㊂残渣中加入9m L甲醇,重复提取一次,合并提取液,用甲醇定容至20m L㊂16.3.2酯化态腹泻性贝类毒素水解释放准确吸取提取液1m L置于螺纹口样品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2.5m o l/L)125μL,混匀后用密封膜将瓶密封,于76ħ下温育40m i n,冷至室温后,加入盐酸溶液(2.5m o l/L)125μL并混匀,所得水解液(1.25m L相当于0.1g试样)可直接过0.22μm有机相微孔滤膜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或者必要时进行净化处理㊂16.4试样净化所得水解液用3m L水稀释,涡旋混匀后,移入已预活化的聚合物型固相萃取柱,待液体以1m L/ m i n的流速流出后,再用1m L甲醇溶液(20%)淋洗,弃去流出液,保持抽气2m i n,最后用1m L氨水-甲醇溶液(0.3%)洗脱,保持抽气2m i n,收集洗脱液,用甲醇定容至1m L(相当于0.1g试样),过0.22μm的有机相微孔滤膜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㊂16.5空白试验除不加试样外,采用与试样相同的操作步骤,得到空白溶液㊂16.6仪器参考条件16.6.1液相色谱参考条件:a)色谱柱:C18柱,柱长100mm,内径2.1mm,粒径3.5μm,或性能相当者;b)流速:0.2m L/m i n;c)柱温:35ħ;d)进样量:10μL;e)流动相:流动相A为甲酸铵溶液(2mm o l/L),B为乙腈+甲酸铵溶液(2mm o l/L)(95+5),梯度洗脱,梯度洗脱条件见表2㊂表2流动相梯度洗脱条件时间/m i n A/%B/%0.070301.070303.010906.010906.170308.0703016.6.2质谱参考条件a)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b)扫描模式:负离子扫描;c)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O A㊁D T X-1㊁D T X-2母离子㊁子离子及去簇电压和碰撞能见表3;d)电喷雾电压(I S):-4000V;e)雾化气压力(G S1):414k P a;f)气帘气压力(C U R):104k P a;g)碰撞气压力(C A D):83k P a;h)辅助气流速(G S2):70L/m i n;i)离子源温度(T E M):550ħ㊂表3腹泻性贝类毒素多反应监测模式下母离子㊁子离子㊁去簇电压和碰撞能量目标化合物母离子m/z子离子m/z去簇电压V碰撞能量e V大田软海绵酸(O A)803255.3*-130-65 113.1-130-90鳍藻毒素-1(D T X-1)817255.2*-90-48 150.8-90-48鳍藻毒素-2(D T X-2)803255.0*113.0-130-130-65-90*代表定量离子㊂16.7基质校正标准曲线的制作将基质标准系列工作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中,测定相应的峰面积,以标准工作液的质量浓度为横坐标,以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㊂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溶液的多反应监测色谱图参见图C.1㊂16.8试样溶液的测定将试样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中,得到峰面积,根据基质标准曲线得到试样溶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质量浓度㊂在同样测试条件下,试样溶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保留时间与基质标准工作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保留时间之间的偏差在ʃ2.5%以内,且试样溶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应与质量浓度相近的基质标准工作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一致,其丰度比偏差应符合表4要求,则可判定试样溶液中存在被测化合物㊂表4定性离子相对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定性离子相对丰度>50%>20%~50%>10%~20%ɤ10%允许的相对偏差ʃ20%ʃ25%ʃ30%ʃ50%17分析结果的表述17.1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按式(3)计算:X i=ρiˑVˑ1000mˑ1000(3)式中:X i 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 g);ρi 由基质标准曲线得到的试样溶液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毫升(n g/m L);V 试样溶液的体积,单位为毫升(m L);1000 换算因子;m 与1m L试样提取液相当的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㊂计算结果应扣除空白值㊂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㊂17.2总毒力计算试样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总毒力按式(4)计算:O A e q=ðn i=1X i㊃r i (4)式中:O A e q 腹泻性贝类毒素总毒力,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 g);X i 各种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千克(μg/k g);r i 毒性因子㊂注:试样中各种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需按照附录B中的毒性因子(T E F s),统一转换为总毒力(O A e q)㊂18精密度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㊂19其他本方法中O A㊁D T X-1和D T X-2的检出限均为10.0μg/k g,O A㊁D T X-1和D T X-2的定量限均为30.0μg/k g㊂附录A商业化试剂盒评价技术参数A.1定量限定量限为10μg/k g㊂A.2回收率回收率为85%~90%㊂A.3重现性标准品变异系数ɤ10%,样品变异系数ɤ15%㊂A.4交叉反应率检测O A交叉反应率达到100%;检测D T X-1交叉反应率达到50%;检测D T X-2交叉反应率达到50%㊂与麻痹性贝类毒素,包括S T X㊁n e o S T X㊁d c-S T X㊁G T X1/4㊁G T X2/3㊁B1㊁B2㊁C-1/2和D A等没有任何交叉反应㊂附录B腹泻性贝类毒素毒性因子表B.1腹泻性贝类毒素毒性因子(r)毒素O A D T X-1D T X-2毒性因子110.6附录C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溶液的多反应监测色谱图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溶液的多反应监测色谱图见图C.1㊂图C.1腹泻性贝类毒素标准溶液(3n g/m L)的多反应监测色谱图。

贝毒有哪些检验方法

贝毒有哪些检验方法

贝毒有哪些检验方法贝类毒素又称赤潮生物毒素,是由赤潮生物产生的一系列天然活性物质。

对其贝毒需要了解其检验工作,那么贝毒有哪些检验方法?给大家详细的讲解一下。

贝毒一共有4种检验方法,1、生物检测法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小白鼠生物学方法被首先采用于测定PSP 和NSP的毒性。

该方法是经过一系列的前处理过程(针对水溶性或脂溶性的毒素),将确定为有毒性的部分按不同剂量注射到实验用纯品系的小白鼠腹腔内,观察小白鼠的中毒情况,通过半致死浓度等指标,将致死的鼠单位(Mu)换算成毒素含量。

小白鼠生物学检测法在未知贝毒的发现和研究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化学方法没有建立以前,作为贝毒检测的常规方法而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世界上大约有81%的国家采用该方法检测DSP 和PSP,对于NSP和ASP 的检测有的国家仍用该方法。

我国目前也采用该方法对贝毒实施检测。

但该方法存在着很多不足和缺陷,例如:仅能指出毒性的大小,无法确定毒素的组成和含量;所测得的毒性和小鼠的品系有关,可比性较差,必须进行标准毒素的校准才有可能相比;毒性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差;毒性测试所需时间长;需要受过专门训练的操作人员;小鼠维持费用较高;对很多脂溶性毒素来说,过多的干扰基质很容易造成假阳性和假阴性;另外,由于动物保护主义的反对,越来越需要其他的方法来替代它。

2、免疫分析法免疫分析法,如ELISA (酶联免疫吸附检测)、RIA(放射免疫分析)、EIA (竞争性酶免疫分析) 以及S-PIA(固态免疫珠检测),是以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原理为基础,将毒素作为抗原注射到兔子等实验动物体内使其产生专一性抗体,然后从其血清中提取抗体,用放射性或荧光物质进行标记,将提取的贝毒或贝类匀浆组织暴露于标记物中,通过检测抗血清-抗原混合物中放射性或荧光强度以测定样品中毒素含量的方法。

通常采用的方法为ELISA,酶联免疫方法便宜、快速,适合处理大批量样品,它不需要非常复杂和昂贵的设备,并能够实现自动化。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检测方法比较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检测方法比较

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检测方法比较胡雪莲;俞漪;曲勤凤;顾文佳【摘要】为了满足当前对于食品安全实时监控的需要,对腹泻性贝类毒素DSP的两种快速筛选方法——蛋白磷酸酶抑制法和酶联免疫法开展了研究,首先根据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了这两种方法的筛选检出限,再对标准溶液及模拟阳性样品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重复性验证,最后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检测原理并进行了优势比较.检测结果显示这两种筛选方法均具有准确率高,重复性较好的优点,本文提出的筛选检出限(200 μg/kg)远低于我国相关标准的规定(600 μg/kg),都不失为检测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理想筛选方法.【期刊名称】《食品研究与开发》【年(卷),期】2012(033)012【总页数】4页(P127-130)【关键词】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蛋白磷酸酶抑制法;酶联免疫法【作者】胡雪莲;俞漪;曲勤凤;顾文佳【作者单位】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上海200233【正文语种】中文贝类毒素(Shellfish toxin)是一类由浮游藻类或微生物合成,通过食物链传给贝类,并在其体内富集而形成的脂溶性次生代谢生物高分子化合物[1-3]。

它的形成与海洋中有毒藻类赤潮密切相关。

常见的贝类毒素包括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神经性贝类毒素(NSP)和健忘性贝类毒素(ASP)等。

其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存在比较普遍,海产双壳类、棘皮类、腹足类等软体动物中都曾有检出该毒素的报道[4]。

近年来对中国沿海部分海域贝类毒素的调查显示[5-7],中国沿海部分海域赤潮活动平凡,赤潮一旦产生,海产双壳贝类易受到贝类毒素的威胁。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主要中毒症状包括腹泻(92%)、恶心(80%)、呕吐(79%)、下腹疼痛(53%)[8]。

尽管目前还没有因DSP中毒致死的报道,但由于DSP中毒症状与细菌性胃肠炎类似,极易混淆,且发作时间短,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若是延误治疗,会对健康造成较大的伤害。

贝毒有几种检验方法

贝毒有几种检验方法

贝毒有几种检验方法贝毒检验方法很重要,贝毒检验方法需要多加了解,那么贝毒有几种检验方法?掌握其贝毒检验方法那么才能仔细辨别,1、小鼠生物检测法小鼠检测法是应用最多的贝类毒素检测方法,可用于所有贝类毒素的检测。

该方法的优点是技术容易掌握,不需要使用专门仪器。

小鼠生物检验法是将贝类毒素的提取物进行适当的稀释后,对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并计算平均致死时间。

根据Sommer表,查出相应的MU(给小白鼠腹腔注射毒素的系列稀释液,然后计算每只20g小白鼠的剂量作为1个死亡时间,以15min内杀死1只鼠单位来表示毒性的大小,换算成MU/100g贝肉)。

小鼠生物测定法已被AOAC(美国公职分析家协会)作为国际海产品贸易中贝类麻痹性毒素的测定方法。

但该方法的缺点是由于小鼠的大小以及小鼠个体情况的不同,因此造成灵敏度不高,偏差较大。

而且存在实验小鼠用量大以及哺乳动物费用增加的缺陷。

同时操作繁琐,以及用该法测定高毒性贝类样品时的变异性较高的缺陷。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测定方法来弥补小鼠检测法的不足。

2、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化学检测法测定贝类毒素发展很快。

HPLC法主要应用于PSP,DSP和ASP的检验上。

与其它方法相比,HPLC法有着明显的优越性:(1)灵敏度高,专一性强,检出限低。

(2)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的基团如氨甲酰基N)磺基在分析的过程中不会解离。

(3)缩短了分析时间,通过自动注射技术,能处理更多的样品,便于进行毒素监控。

(4)能提供关于毒素的更多信息,能测出每1个组分的具体含量及毒性的大小,从而有助于比较或了解毒素种类的差异。

HPLC法是唯一能定性、定量检测出各种毒素组分的技术,HPLC法发展非常迅速并极有可能代替小鼠检测法成为主要的检测方法。

该法也存在一些如测定时需要昂贵的仪器、专业知识和费时等缺点。

3、免疫学测定方法免疫学测定方法以抗原一抗体特异性反应为基础,其中包括凝集反应、沉淀反应、补体反应等。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贻贝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贻贝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含量

p r r a c i i crm t rp ytne asset me y ( P C MS ) S ef hsmpew set c d b 0 e om n el ud ho a gah - dm m s pc o t f q o a r r H L - / . hl s a l a x at y8 % MS l i r e
f. hj n i e e uly et g et , aghu hj n 3 0 1,h a 1Z ei g s r s at T sn n e H nzo , ea ,10 2 i ; a F hi Q i i C r Z i C n
2 C l g Fo c n e n i eh o g nier gZ ea g ogh n nvrt, a ghuZ e a, 10 5C i ) . oee f odSi c dBo c nl y g e n, hj n nsag ie i H nzo hj n 30 3 ,hn l o e a t o E n i i G U sy i a
Li a u g r o m a e Li ui nn e s by Hi h Pe f r nc q d Chr m a o r p y Ta e M a s o t g a h nd m s
Sp c r m e r e to ty
Zh n i q He Xi 。 Zh n o g y n a g Ha - i , n , e g Ch n - i g
8 74251 种贝类毒素在2 ~ 0 g 范 围内线性 良好 ;在4 1. 5 .。2 / 080 / L 个添加水平下O A的 回收率为7 . ~8 . , S 95 % 86 R D为 % 84 %~1.%; T 一 的回收率为8 .%~9 .%, S 为42 % ~ . %。 .3 04 D X 1 3 8 1 2 R D .2 65 4 方法灵 敏度高 , 定量 限为00 m /g 来 自市 . g 。 2 k 场 和产地的4 个贻贝样 品残 留分析发现 , 个样 品检 出腹泻性贝类毒 素, 5 有4 检出率为8 %。 . 9

贝类毒素及其贝类毒素检测的研究

贝类毒素及其贝类毒素检测的研究

导读:贝类毒素及其贝类毒素检测的研究,摘要:贝类中毒是由一些浮游藻类合成的多种毒素而引起的,这些藻类是贝类的食物,这些毒素在贝类中蓄积,通过生物测定、物理分析、免疫化学可测定贝类毒素,赤潮毒素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事件日益增多,贝类毒素属于海洋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它的形成与海洋中有毒素藻类赤潮密切相关,经过生物积累和放大转化为有机毒素,即贝类毒素,因此开展对贝类毒素的研究对人类有重要意义,1贝类毒素贝类(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0)摘要:贝类中毒是由一些浮游藻类合成的多种毒素而引起的,这些藻类是贝类的食物,这些毒素在贝类中蓄积。

通过生物测定、物理分析、免疫化学可测定贝类毒素。

关键词:贝类;毒素;检测;藻类;毒理效应;化学分析。

Shellfish poison and shellfish toxin detection research(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Nanjing 21000,Nanjing,China) Abstract: shellfish poisoning is by some planktonic algae synthesis of a variety of toxin and cause, these algae is shellfish food, the poison in the shellfish accumulation. Through the bioassay, physical analysis, immune chemical measurement shellfish poison.Keywords: Shellfish; Poison; Detection; Algae, Toxicological effect; Chemical analysis. 20世纪50年代以后,海洋赤潮频繁,赤潮毒素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事件日益增多。

贝类毒素的检测

贝类毒素的检测
微 克 /o l0克 。
甲酸酯类毒素 , 使毒性增大 。 可采用 以下措施 对实验进行改进 : 用盐酸提取毒素前 , ① 用超 声波破碎机破坏毒素细胞壁 ,使毒素更易放 出; 改用水浴加热 , ② 减少加 热处理时 间 ; ③ 加热时间要准确 。
( 免疫检测 2)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 , 采用针对麻痹性 贝 毒毒素 的抗体检测毒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其方法方便 , 迅速 , 但 缺点是价格高 ,且各毒素之间的交叉反应 低, 不能完全体现出样品的毒性 。 ( 细胞毒性检测 3) 根据麻痹性 贝毒毒素可以阻断 N " a 内流
2 化学方法 、 ( ) 统化学 方法 以 B t 等提 出 的 1传 as e 氧化 , 荧光技 术应用最广 。在碱性 条件下用 过氧化氢 氧化 P P S ,使其生成具有 荧光的物
O , L A法 中所 用 的抗 体 仅与 I s和 O AES Y r A 瓜, 但不 与其 它毒物反应 , 因此专一性 强 , 灵 敏度可达 lr( 09 OA) 。 2化学 分析法 、 () 1 高效液相色谱法 该法 已广泛 为研 究者接受 ,即先用体积 比为 8 %的乙醇萃取 0
( 联 :3 0 7 广 西 南 宁广 西 农 业 职 业 通 500 , 技术学院 )

渔紫致富指南 2 』 ∞ 2
维普资讯
这一机理 , 培养 的细胞中加入 N * 在 a 通道活 化剂乌本 苷 , 如果没 有 P P 素存 在 , S 毒 细胞 会 因 Na 内流过多而肿胀死亡 ,而 P P可有  ̄ S 效抑制这一过程 , 从而实现对毒素的检测 。
维普资讯

l ̄ 0 葛 虹 \
《 无公 害食 品 水产品中有毒有 害物质限量 》 标 准 中规 定麻 痹性 贝毒素 ( S 含量不 得 P P) 超 过 40 U 10克 ( 0M / 0 贝类 ) 腹 泻性 贝毒 素 , ( S MU 克为不得捡出 ( D P) / 贝类 ) 。 二 、 痹 性 贝 毒 ( S 的分 析 方 法 麻 P P) 贝类毒 素主要 为麻痹性 贝毒 ( S ) PP 及 腹泻性贝毒 ( S , D P) 两种贝类毒素的相关检 测技 术与检测技术的发展已十分重要。 1 生物分析检测方法 、

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快速检测

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快速检测

水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的快速检测黄玉柳;黄国秋;叶欣宇;黎小正;吴祥庆;庞燕飞;谢宗升;陈静【摘要】介绍了美国ABRAXIS麻痹性贝类毒素试剂盒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方法,应用该试剂盒对广西钦州和防城港海域近江牡蛎样品各20个、北海海域文蛤样品20个,进行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全部试验过程在2h内完成,检测限0.02 ng/g,灵敏度为0.015 ng/g.应用ELISA法检测麻痹性贝类毒素,具有简便、快捷、灵敏、成本低廉等特点,非常适于快速检测的实际需求,有望作为理想的筛选分析方法之一,在水产品质量快速检测、养殖区染毒情况调查以及上市贝类质量监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2(040)001【总页数】2页(P255-256)【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酶联免疫;食品检验;小白鼠生物法【作者】黄玉柳;黄国秋;叶欣宇;黎小正;吴祥庆;庞燕飞;谢宗升;陈静【作者单位】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1;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1;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1;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1;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1;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1;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1;广西水产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62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是指存在于贝类体内、化学结构以石房蛤毒素(Saxitoxin,STX)为代表、摄食后可产生麻痹作用的海洋生物毒性物质的总称,主要是由甲藻类中的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以及膝沟藻属(Gonyaularx)、原甲藻属(Prorocentrum)等一些形成赤潮的种类产生的一系列氨基甲酸酯类衍生物,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食物中毒发生频率最高、危害程度最大的一类毒素。

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小鼠法、生物免疫法、色谱法和质谱法等手段来检测贝类并做出预警预报[1-2]。

贝类毒素.ppt

贝类毒素.ppt

病源藻:Dinophysis spp.,其所产生的毒素为 多元醚化合物
OA
PTX
DTX
YTX
贝类毒素简介
腹泻性贝类毒素 DSP
中毒症状:主要为消化系统不适症状,包括反胃、 呕吐、下痢及腹痛,并伴随着畏寒、头痛、发 热等症状,症状至多持续2~3天。一般而言,腹 泻性贝类中毒并不会造成死亡,其愈后良好且 无并发症
贝类毒素简介
麻痹性贝类毒素 PSP
中毒症状:主要为神经性症状,包括唇舌麻木 感、皮肤刺痛、晕眩、言语困难、四肢末端灼 热感等症状。严重者可能会因呼吸困难、呼吸 衰竭而致死。一般而言,如经24小时仍能存活 且无并发症者,愈后良好。
麻痹性贝毒常见于淡菜、蛤蜊、扇贝等双壳贝 类。
贝类毒素简介
腹泻性贝类毒素 DSP
AZAs主要引起人体肠道紊乱,与腹泻性贝毒(DSP) 和细菌性肠毒素引起的人体中毒症状极其相似。
AZAs毒性比较稳定,常规的烹饪和加工处理无法去 除,其毒性远比 OA强,目前还没有找到有效的治疗 方法和治疗药物。
贝类毒素简介
新型贝类毒素
近年来, 除了上述几种毒素,还不断有新的毒 素及其成分被发现,贝类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 毒有机化合物, 目前确定有10 余种贝毒其毒素 比眼镜蛇毒素高80 倍,检测贝类毒素是水产品 检测机构的技术难点和重点
shellfish
ASP
poisons
贝毒危害具有突发性和广泛性,且 毒性大、反应快、无适宜解毒剂
贝类毒素简介
麻痹性贝类毒素 PSP
病原藻:主要来自海洋中的单 细胞甲藻,其所产生的毒素为 巨蚌毒素
石房蛤毒素(STX) 新石房蛤毒素(neo-STX) 膝沟藻毒素(GT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相当乙醚半量的蒸馏水洗乙醚层两次,再将乙醚层移入 250mL的磨口烧瓶中,减压浓缩 (旋转蒸发器, 35℃) 去除 乙醚
提取

以少量乙醚将浓缩物移入100mL磨口烧瓶中,再次减压 浓缩去除乙醚 以 1% 吐温 60 生理盐水将全部浓缩物在刻度试管中稀释 到 10mL 。此时 1mL 试液相当于 20g 去壳贝肉的重量,以 此悬浮液做为试验原液
小白鼠试验

振荡使试液或其稀释液成为均匀的悬浮液 将每只小白鼠称重,每三只小白鼠为一组,分别将1mL 试液注射到小白鼠腹腔中 同时,另取三只小白鼠作为对照组,注射1mL 1%吐温60生理盐水于腹腔中 观察自注射开始到24h后的小白鼠 存活情况,求出一组三只中死亡两 只及两只以上的最小注射量



样品的测定
检样的制备

贝类 洗净外壳,切断闭壳 肌,开壳,用清水淋 洗内部去除泥沙及其 他外来杂质,仔细取 贝肉,收集沥水 5min (避免贝肉堆积), 捡出碎壳等杂物,将 贝肉均质

注意:取肉时切勿 割破肉体,开壳前 不能加热或用麻醉 剂
样品的测定
检样的制备
贝类罐头 1. 将罐内所有内容物(包括贝肉组织及汁液), 于均质器中均质 2. 大容量的罐头,则过滤分离贝肉及汁液,分别 称重,将固形物和汤汁按比例混合,充分均质 冷冻贝类 在室温下,使冷冻的样品(带壳或脱壳的)呈 半冷冻状态,按上述规定的方法清洗、开壳、 淋洗、取肉、均质

将混合物加热,并徐徐煮沸 5min ,冷却至室温, 调节 pH 至 2.0-4.0 (切勿> 4.5 )。将混合物移至 量筒中并稀释至200mL
样品的测定
提取

将混合物倒回烧杯,搅拌至均质状,使其沉降至 上清液呈半透明状,不能堵塞注射针头即可
必要时将混合物或上清液以3000r/min离心5min, 或用滤纸过滤 保留进行小鼠注射用的足量液体(约10mL)
X—样品中PSP含量,每百克样品中鼠单位(MU / 100g)
Ki—每只小鼠的重量校正系数 Mi—每只小鼠的鼠单位数,鼠单位(MU) D—样品提取液的稀释倍数 200—样品量,克(g)
结果的计算与判断
毒力单位转换
样品中的毒力单位的按公式(4)计算。 F· 80µ g /100g=400MU/100g ………(3) F=5 式中: F—毒素转换系数; 80µ g /100g—样品中PSP限量,µ g /100g 400MU/100g—样品中PSP限量,MU/100g

样品的测定
小鼠试验



若注射样品原液后,1只或2只小鼠的死亡时间 大于 7min ,则需再注射至少 3 只小鼠以确定样 品的毒力 若小鼠的死亡时间小于5min,则要稀释样品提 取液后,再注射另一组小鼠(3只),得到 5min-7min的死亡时间 稀释提取液时,要调节pH至2.0-4.0,逐滴加入 0.1mol/L或0.01mol/LHCl溶液


样品的测定
小鼠试验

选择ICR系小鼠 称重:以感量为 0.1g 的天平将小鼠称重并 记录重量
样品的测定
小鼠试验

每个样品注射3只小鼠,每只小鼠腹腔注射1mL 提取液。注射时若有一滴以上提取液溢出,须 将该只小鼠丢弃,并重新注射一只小鼠 记录注射完毕时间,仔细观察 并用秒表记录小鼠停止呼吸时 的死亡时间(到小鼠呼出最 后一口气止)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方法
在国际上对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较 多,主要有生物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酶 联免疫法、放射性免疫法等 生物法(小白鼠法, Mouse bioassay )是 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生物法
(SC/T 3024-2004)
原理

用丙酮提取贝类中毒素,再转移至乙醚中,经减压浓 缩蒸干后,再以 1% 吐温- 60 生理盐水溶解残留物,注 射小白鼠观察存活情况,计算其毒力
结果的计算与判断
毒力的计算


根据小鼠的死亡时间,在附录B 中查出相应的每毫升注射 液的鼠单位数M 将存活鼠的死亡时间视为大于60min即相当于<0.875MU 若试验动物重量< 19g或>21g。则根据附录C查出重量校 正系数k 样品中PSP的含量按公式(1)计算。 ……………(1) 式中:
原液 原液 2倍稀释液 2倍稀释液 4倍稀释液 4倍稀释液 8倍稀释液 8倍稀释液 16倍稀释液 16倍稀释液
1.0 0.5 1.0 0.5 1.0 0.5 1.0 0.5 1.0 0.5
20 10 10 5 5 2.5 2.5 1.25 1.25 0.625
0.05 0.1 0.1 0.2 0.2 0.4 0.4 0.8 0.8 1.6

样品的测定
提取

取 100g 样 品 于 800mL 烧 杯 中 , 加 0.1mol/L HCl 溶液 100mL 充分搅拌, 检查 pH ( pH 应为 2.0-4.0 )。需要 时,可逐滴加入5mol/L HCl溶液或 0.1mol/L NaOH 溶液调整 pH ,加碱 时速度要慢,同时需不断搅拌,防 止局部碱化破坏毒素


提取

取处理好的中肠腺,或200g贝肉置于均质杯内, 均质2min 加 3 倍量丙酮,与样品充分搅拌均匀后,用布 氏漏斗抽滤并收集提取液。对残渣以检样两倍 量丙酮再次抽滤两次,合并抽滤液

提取

将抽提液移入 500mL 的磨口烧瓶中,减压浓缩(旋转蒸发 器,56℃)去除丙酮,直至在液体表面分离出油状物 将浓缩液移入分液漏斗内,以100mL-200mL乙醚和少量的 水洗下粘壁部分,轻轻振荡(不能生成乳浊液),静置分层 后,去除水层(下层)
检样的制备
生鲜带壳的贝类


用清水彻底洗净贝类外壳,开壳,用清水淋洗内部去 除泥沙及其他外来杂质,仔细取出贝肉,切勿割破肉 体 收集贝肉,沥水 5min ,捡出碎壳等杂物,迅速冷冻, 贮藏备用 注意不要破坏闭壳肌以外的组织,尤其是中肠腺(又 称消化盲囊,组织呈暗绿色或褐绿色)。开壳前不能 加热或用麻醉剂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方法

国际上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较多,主要有小白鼠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酶联免疫法、放射性免疫法等。 生物法(即小白鼠法)是国际惯用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方法,已被美国公职分析化学家协会《公定分析方法》 (AOAO)收入,而成为最普遍应用的检验方法。 生物法 (即小白鼠法 ),系采用 ICR 系列的小白鼠作为检验 动物,进行贝类毒素分析
二、腹泻性贝类毒素(DSP)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

DSP是由于双壳贝类滤食含毒的涡鞭毛藻而引起

影响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是日本和欧洲沿海国家, 发病率高,引起许多国家地区的关注 受DSP中毒的症状表现为消化功能紊乱(腹泻、 呕吐、腹痛),食用含毒贝类后 30 分钟至几小 时出现症状,中毒者一般在3-4天康复,尚无死 亡病例
试剂
盐酸溶液:0.1 mol/L 盐酸溶液:5 mol/L 氢氧化钠溶液:0.1 mol/L

仪器和设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均质器 天平(感量0.1g) 离心机 pH计 秒表 玻璃皿;烧杯、量筒、容量瓶、搅拌棒等 注射器:1mL 注射器针头:8#
小白鼠:
体重为19-21g的健康ICR系雄性小白鼠 若体重<19g或>21g,查表中的校正系 数便可得到校正的死亡时间 体重>23g、或已用过的小白鼠则不能 使用
在室温下,使冷冻的样品(带壳或去壳的)呈半冷冻 状态,按上述方法清洗、开壳、淋洗、取肉
冷冻贝类

检样的制备
取 样

可以切取中肠腺的贝类(扇贝、贻贝、牡蛎等),称取 200g贝肉后,仔细切取全部中肠腺,将中肠腺称重后细 切混合做为检样,注意不要使中肠内容物污染案板 对于尚未确定部位毒性的贝类及不易切取中肠腺的小 型贝肉,可将全部贝肉细切、混合,做为检样 为避免毒素的危害,应戴手套进行检验操作,移液管等 用过的器材应在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h以上,以使 毒素分解;废弃的提取液等也应用5%的次氯酸钠溶液处 理
1)以中肠腺为检样时,相当于含有中肠腺的去壳贝肉量。
谢谢 !



生物法(即小白鼠法)优势:当使用生物法检测法时,一旦 发现超标样品,则本批样品不得食用,这说明所检测贝类 中相关的毒素含量已经影响到人们的食用安全,不适合食 用。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生物法
(SC/T 3023-2003)
原理

根据小鼠注射贝类提取液后的死亡时间,查出 鼠单位,计算确定每100g贝肉中PSP的含量 特点:测定结果代表存在于贝肉内各种化学结 构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总量 鼠单位 mouse unit,MU:对体重为20g的小白 鼠腹腔注射1mL麻痹性贝类毒素后,小鼠在 15min时死亡所需的最低毒素量
试剂和材料


丙酮(分析纯) 乙醚(分析纯) 1% 吐温 -60 生理盐水:称取 1.0g 吐温 -60 ,溶于生理盐 水(0.8%NaCl)中,并定容至100.0mL
仪器和设备





旋转蒸发器 均质器 磨口烧瓶:圆底,500 mL,250 mL,100 mL 布氏漏斗:φ100mm 分液漏斗:具塞,500 mL 天平:感量0.1g 刻度试管:10mL,具塞 冰箱:0℃-5℃和-15℃- -20℃ 注射器:1mL 注射器针头:8# 小白鼠:体重为16-20g的健康ICR系雄性小白鼠
贝类毒素的测定 生物法
一、麻痹性贝类毒素(PSP) Para1ytical shellfish poisoning



PSP中毒是最常见的食用贝类中毒 PSP由一组石房蛤毒及其衍生物组成,PSP与涡 鞭毛藻的水华有关(>106个细胞/升) PSP在世界范围内分布 PSP 中毒引起神经系统紊乱,呼吸困难,感觉 窒息,心肺衰竭而在2—24小时内死亡 一般 PSP 中毒在 0.5-2h 的时间内,症状逐渐发 展,能承受12h以上的中毒者一般能康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