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专题:地球的圈层结构(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圈层结构
、单选题
1.软流层位于( )
1)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 圈层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小的 C. C 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
分
B. B 圈层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没有影
响
D. D 圈层厚度均匀, 是岩 浆的发源地
2)在地震波传至 ① 处时,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
A. 纵波消失,横波变慢 C. 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3.岩石圈是指(
)
A. 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 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
壳
C. 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
岩石
D. 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4.如图为 “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读右图完成下
题.
A. 莫霍界面以上 2.读“地球圈层示意图 D. 古登堡界面以
下
B.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变
慢
D. 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加
1)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 三部分组成,其中成,其中G 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 软流层 B. 下地幔
3)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正确叙述是(
A. 沉积岩重熔再生形成变质岩
C. 岩浆岩冷却凝固形成变质岩
B. 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
岩
D. 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岩浆
C 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 三部分组
D. 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C. 图中 D 层
D. 图中G 层
)
A. ①是地壳,② 是地幔,④是岩
石圈
C. 自然地理环境即组成地球的各圏
层
B. ③是被陆地分割成的不连续的圈层
D. 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没有联
系
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2)图中M 和N 所位于的地形区分别是()
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A.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 B. 青藏高原、四川盆地
C. 黄土高原、汾河谷地
D. 四川盆地、大别山区
7.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圏层结构图(图),回答下题.
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① 圈层 B. ② 圈层
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 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 C. ③ 圈层最
可能为液态
3)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
A. 华北平原
B. 云贵高原
)
C. ③ 圈层
D. ④圈层)
B. ② 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 ④ 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 青藏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5.读“地球的圈层结构示意图”可知
()
6.读“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完成下
题.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4)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
A. 侵入岩
B. 喷出岩
(5)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于地表的岩石有(
A. 玄武岩
B. 石灰岩
8.左图表示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的某种关系。
我国内陆某地自然景观。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C. 变质岩
)
C. 花岗岩a
为甲、乙间相互作用,
D. 沉积岩
D. 大理岩
b 为甲、丙间相互作用。
右图
为
1)若a形成化石, b 形成右图中的景观,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甲表示大气圈
(2)右图所示的区域(
A. 气候湿润、降水多
C. 风力和流水侵蚀显
著
9.读图,完成下题
B. 乙表示岩石
圈
)
C. 丙表示生物圈
D. 乙影响丙的演化
B.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
弱
D. 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
A. 地幔
B. 地壳
C. 地核
2)岩石圈位于()
D. 软流层
A. ① 顶部
B. ② 的全部
C. ①的全部和② 的顶部
D. ② 的全部和③的顶部
11.下图是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
题。
1)图示区域地壳的厚度分布特点是( ) A. 北部低,南部高 B. 中间高,四周低 2)若绘制地
壳厚度剖面图,其 0 千米为( )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1)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 )
A. 由西向东逐渐增厚
B. 由北向南逐渐增厚
2)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 0 千米为( ) A. 海平面
B. 岩石圈底部
、综合题
C. 由东向西逐渐增厚
C. 莫霍面
D. 由南向北逐渐增厚
D. 软流层中部
C. 中部地区变化大
莫霍面
D. 东部地区最薄
D. 软流层中部
10.读 “我国大陆部分地壳等厚度线图 ”,完成下
题.
1)写出图中地理事物的名称: A _______ ;B 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C表层以外划分为三个圈层:分别为________ 圈、 ______ 圈、_______ 圈.
3)试描述界面①上③、④波速变化情况:______ .
13.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A 、B表示地震波,其中 A 表示 _______ 波, B 表示_______ 波。
2)图中F处,地震波 A 完全________ ,地震波B速度________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3)这说明 F 面以上的 E 物质状态为_______ 态,以下的G 物质状态为_______ 态。
4)C层主要由______ 组成。
G层叫_______ ,H层叫________ 。
5)D 叫 ______ 界面。
14.读地球内部结构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球内部圈层的名称: A _______ ,B1 _______ ,D _______ , F _______
2) C 是_____ 层,这里可能是________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______ 。
(用字母表示)
15.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1)图中实线与虚线都代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情况,其中虚线代表_______ 波,实线代表______
波。
(2)无论纵波还是横波在经过a界面时,速度都明显加快,a为______ 界面,其以上部分 A 为________ ;
横波经过b界面时消失,纵波速度突然减缓,b为 _______ 界面,其以下部分 C 为_______ ,其以上部分
B 为 _______ 。
(3)地球内部圈层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其划分依据是()
A. 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B. 各层组成物质的不同
C. 各层比重的不同
D. 各层的厚度不同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 【答案】B
解析】【分析】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表
地球的圈层结构重要特点
大气圈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外部圈层
一。
从地面开始,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迅速下降。
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 A 圈层为大气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A 错误;
B 圈层水圈,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形成有影响, B 错误;
C 圈层为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岩石圈的一部分, C 正确;
D 圈层为上地幔顶部,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 D 错误。
故选 C 。
(2)据图可知,① 深度在2900 千米处,为地幔和地核的界面,即古登堡界面的位置,地震波经过时,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故选C。
故答案为:(1)C;(2)C
【点评】考查学生的图与知识点相结合的能力。
(1)地球的圈层结构分为内三圈和外三圈,了解和熟记它们的组成,特点,分层。
岩石圈是有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2)熟记地震波的特点,横波传播速度慢,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在古登堡界面的位置,地震波经过时,横波消失,纵波变慢。
3. 【答案】D
【解析】【分析】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慢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故选: D .
【点评】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4. 【答案】(1)D
(2)A
(3)B
【解析】【分析】(1)A 、外部圈层为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A为大气圈, B 为生物圈, C 为水圈,
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底部,故不符合题意;
B、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图中可知 D 为地壳,EF 为地幔,G 为地核,故不符合题意;
C、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故DE 为岩石圈,故不符合题意;
D、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故正确.
(2)A、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软流层是有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故正确;
B、软流层是有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而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
成了岩石圈,故不是下地幔是上地幔,故不符合题意;
C、D 为地壳,故不符合题意;
D、G 为地核,故不符合题意.
(3)A、沉积岩重融再生形成岩浆,故错误;
B、变质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故正确;
C、岩浆岩经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故错误;
D、岩浆岩经过重融再生作用转化为岩浆,故错误.
故答案为:(1)D.(2)A.(3)B
【点评】(1)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外部圈层为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故ABC 为地球外部圈层. D 为地壳,EF为地幔,G 为地核.
(2)软流层是有塑性物质组成,是岩浆的发源地.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由内向外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上地幔存在一软流层,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加上地壳组成了岩石圈.
(3)岩浆经过冷却凝固作用转化为岩浆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变质作用到变质岩;各类岩石可以经过外力作用到达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经过重融再生作用到岩浆.
5. 【答案】A
【解析】【分析】读图,①和②的顶部组成④,而①②是除地核以外的两个地球内部圈层,且④与三个地球外部圈层共同组成了自然地理环境。
故④ 为岩石圈,① 为地壳,②为地幔, A 对;
③ 为水圈,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B 错;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组成自然地理环境,而不是自然地理环境就是组成地球的歌圈层, C 错;
外部圈层与内部圈层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性, D 错。
故答案为: A 。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地球内部从外到内依次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6. 【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地壳等厚度线可直接看出,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2)
阅读图示分析数值特点可知,图中M 和N 分别为低值区、高值区;M 的厚度范围为(40,42),地势低于周围地区,结合经纬线(110°E 以西,30°N 穿过)和所学地理知识可知M 为我国的四川盆地.N 地区厚度范围为(38,40),地势高于周围地区,结合经纬线和所学地理知识可知,N 为我国大别山区.
故选:(1)C.(2)D
【点评】(1)主要考查了地壳的厚度,根据图中地壳等厚度线的分布特征不难判断出答案.(2)该题主
要考查了我国地形区的分布和等值线图的判读.
7. 【答案】(1)B
(2)C
(3)C
(4)D
(5)A
【解析】【分析】(1)读图,① 为地壳、② 为地幔、③ 为外核、④为内核.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对应的是②圈层.(2)A、①圈层为地壳,厚度(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 千米,
大洋地壳一般厚度只有几千米)海洋较陆地小,故不符合题意;B、② 圈层为地幔,横波和纵波都可以通
过,故不符合题意 C 、③圈层为外核,横波不可以通过,最可能为液态,故正确; D 、④圈层为内核,温
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故不符合题意.(3)地壳的厚度与露出地表的部分的高度成正比,宛如植物一
样,上面部分越高,其根扎得越深.所以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大陆厚,海洋薄,高山高原处更厚.地壳最厚处在青藏高原.(4)具有层理构造的岩石是沉积岩.(5)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于地表的岩石有玄武岩.故选:(1)B.(2)C.(3)C.(4)D.(5)A.
【点评】(1)在地幔的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重要发源地.(2)横波速度慢,
只经过固体物质;纵波速度快,能经过固态,液态,气态物质.(3)地壳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陆地壳厚度一般为35﹣45 千米.其中高山、高原地区地壳较厚,平原、盆地地区地壳相对较薄.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厚度只有几千米.(4)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侵入岩结晶度
好,晶体颗类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重结晶作用明显.(5)玄武岩、花岗
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固积沉岩作用形成沉积岩.
8. 【答案】(1)D
(2)D
【解析】【分析】根据化石形成条件,a应是生物圈和岩石圈交汇处。
b 景观是风蚀地貌,位于岩石圈和大气圈交汇处。
生物存在改变了大气的成分。
干旱区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流水侵蚀作用微弱。
物理风化强烈。
(1)若a形成化石,则甲乙是岩石圈和生物圈, b 形成右图中
的景观,则甲丙是岩石圈和大气圈。
所以甲是岩石圈,乙是生物圈,丙是大气圈,A、B、C 错。
生物圈影
响大气成分,乙影响丙的演化, D 对。
(2)右图所示的是风力侵蚀地貌,区域内气候干旱, A 错。
植被
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D 对。
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强烈, B 错。
风力侵蚀显著,流水侵蚀弱, C 错。
【点评】化石是生物遗体或遗迹形成的,a应是生物圈和岩石圈交汇处。
b 景观是风蚀地貌,位于岩石圈
和大气圈交汇处。
生物存在改变了大气的成分。
干旱区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少。
9.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A、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可判断出① 为地壳,表示地幔的是② ,故不符合题
意;B、据图分析可知,图中圈层①表示的地壳,故正确;C、图中表示地核的是③,故不符合题意;D、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故不符合题意.(2)读图,图中
①为地壳、② 为地幔、③为地核.岩石圈位于①的全部和②的顶部.
故选:(1)B(2)C.
【点评】(1)地球物理学家通过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它们的分界面分别为:莫霍界面(横波和纵波速度增加)、古登堡界面(横波突然消失,纵波速度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判断出图中①地壳,②地幔,③外核(地核又分为内核和外核).(2)地表以下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
和地核;地表以上为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的固体岩石组成.
10.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根据图中地壳等厚度线可直接看出,图示地区的地壳厚度由东向西逐渐增厚.(2)
A 、海平面以下仍有地壳,故不符合题意;B、岩石圈包括整个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如果从岩石圈底部算起就多出了软流层以上的地幔这部分,故不符合题意;C、莫霍面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地壳
厚度是由莫霍面向地表面方向度量的,故正确; D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软流层以上仍有一部分地幔,故
不符合题意.
故选:(1)C.(2)C
【点评】(1)主要考查了地壳的厚度,根据图中地壳等厚度线的分布特征不难判断出答案.(2)主要考
查了地球的圈层结构,莫霍面是地幔与地壳的分界面,地壳厚度是由莫霍面向地表面方向度量的.莫霍面是地壳的起始位置,由此界面向地表方向分别出现 1 千米、 2 千米等.
二、综合题
11.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等值线数值,可以看出,地壳厚度北部高,南部低。
A 、B 错。
中部地区等值线
最密集,说明厚度变化最大, C 对。
根据图中数值,可以看到,南部的地壳厚度最薄, D 错。
【小题2】地壳是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最外面一层,和地幔之间有一个莫霍面,换句话说就是莫霍面以上是地壳。
所以绘制的地壳厚度剖面图中,0 千米为莫霍面, C 对。
地壳可以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大洋地壳在海平面以下的洋底到莫霍面之间, A 错。
岩石圈包括莫霍面下面的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不属于地壳, B 错。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部分, D 错。
12. 【答案】(1)外核;地幔;莫霍界面;纵波;横波
(2)大气;水;生物
(3)④(横波)完全消失,③(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解析】【分析】(1)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故 A 为外核.地幔与地壳的界限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界限为古登宝界面.故 B 为地幔,② 为莫霍界面.地震波分为横波
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故③为纵波④为横波.(2)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外部圈层为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3)该图纵坐标为深度,
横坐标为速度,越往右速度越大.故横波突然消失,纵波传播速度下降.
故答案为:(1)外核;地幔;莫霍界面;纵波;横波(2)大气;水;生物(3)④(横波)完全消失,
③(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点评】(1)内部圈层由地核、地幔、地壳组成.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地幔与地壳的界限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界限为古登宝界面.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纵波速度快可以在固、液和气体中传播.(2)地球圈层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外部圈层为生物圈、水圈与大气圈组成.(3)该图纵坐标为深度,横坐标为速度,越往右速度越大.
13. 【答案】(1)横;纵
(2)消失;突然下降
(3)固;液
(4)各类岩石;外核;内核
(5)莫霍
【解析】【分析】⑴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 B 的传播速速一直快于A,因此 A 表示横波, B 表示纵波。
⑵由图可知,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消失,震波 B 速度突然下降。
⑶地震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在F面以上横波能够传播,因此 E 物质状态为固态,F面以下横波消失,因此 E 物质状态为液态。
⑷ C 层为地壳,由岩石组成,G 层叫外核,H 层叫内核。
⑸ D 叫莫霍界面。
故答案为:(1)横;纵。
(2)消失;突然下降。
(3)固;液。
(4)各类岩石;外核;内核。
(5)莫霍。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简单,掌握相关基础知识作答即可。
14. 【答案】(1)地壳;上地幔上部;下地幔;内核
(2)软流层;岩浆
(3)A+B1
【解析】【分析】⑴读图并结合课本知识可知, A 表示地壳,B1 表示上地幔上部, D 表示下地幔, F 表示地球的内核
⑵ 读图可知, C 是软流层,一般来说,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⑶ 岩石圈的范围是指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顶部,可用字母A+B1 表示。
故答案为:(1)地壳;上地幔上部;下地幔;内核。
(2)软流层;岩浆。
(3)A+B1
【点评】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称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地壳+ 上地
幔顶部=岩石圈纵波,横波通过地幔速度最大。
15. 【答案】(1)横;纵
(2)莫霍;地壳;古登堡;地核;地幔
(3)A
【解析】【分析】(1)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判断虚线为横波,实线为纵波。
(2)横波传到古登堡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显著减小.纵波和横波传到莫霍面都明显增加而不是减小。
故判断 a 为莫霍面。
上下分地壳( A )和地幔(B); b 为古登堡面。
上下分地幔( B )和地核(C)。
(3)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强烈冲击.产生弹性振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判断地球内部圈层结构根据地震波波速通过介质而变化来判断。
【点评】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