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角度
诗歌鉴赏的角度与方法
诗歌鉴赏的角度与方法
一、诗歌鉴赏的角度
1、内容角度:从诗歌的内容来看,可以从情节、主题、意象、抒情等方面来分析诗歌的内容。
2、形式角度:从诗歌的形式来看,可以从格律、结构、押韵、修辞等方面来分析诗歌的形式。
3、意境角度:从诗歌的意境来看,可以从诗歌的气氛、情绪、色彩、空间等方面来分析诗歌的意境。
4、思想角度:从诗歌的思想来看,可以从诗歌的主题、观点、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来分析诗歌的思想。
二、诗歌鉴赏的方法
1、细读法:仔细阅读诗歌,把握诗歌的内容、形式、意境、思想等要素,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
2、比较法:将诗歌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特点和优势。
3、对比法:将诗歌中的某些元素与其他元素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4、综合法:将诗歌的内容、形式、意境、思想等要素综合起来,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整体意义。
鉴赏诗歌的五个角度
鉴赏诗歌的五个角度嘿,咱今儿就来说说鉴赏诗歌的五个角度!第一个角度,咱得先瞅瞅诗歌的主题呀!就好比你看到一幅画,你得先知道它画的是啥,对吧?比如说李白的,那主题不就是思乡嘛!这多明显呀!你想想,要是连诗歌说的是啥都搞不清楚,那还咋欣赏呢?“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哇,这思乡之情简直要溢出纸面啦!第二个角度呢,就是诗歌的意象。
啥是意象?就是那些个能让你一下子就联想到某种感觉或者情境的东西。
像“枯藤老树昏鸦”,这几个意象一出来,那萧瑟、凄凉的感觉不就有了嘛!就好像你走在一条满是枯藤和老树的小路上,还有几只昏鸦在叫,哎呀,那氛围,啧啧!第三个角度是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那可讲究了!有的华丽,有的质朴,各有各的美。
像“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语言多形象生动啊,让你一下子就能在脑海里勾勒出那画面。
这语言就像是一把钥匙,能打开你进入诗歌世界的大门呢!第四个角度是诗歌的韵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歌,那感觉多棒啊!就跟唱歌似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读起来多顺溜呀!这韵律就像是音乐的节奏,让诗歌变得更有魅力了。
最后一个角度,那就是诗人的情感啦!诗歌都是诗人情感的表达呀。
杜甫为啥写那么多忧国忧民的诗?那是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切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情感多强烈啊!咱欣赏诗歌,就得从这五个角度去细细品味。
你说,要是不这样,那不是白瞎了那些好诗嘛!诗歌就像是一座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里面的无尽奥秘呢!这五个角度就是我们挖掘的工具,用好了,就能领略到诗歌的美妙之处啦!所以呀,咱可得好好掌握这五个角度,去尽情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美好体验吧!。
诗歌鉴赏设题角度及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设题角度及答题技巧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考查可谓是异彩纷呈,准确的炼字、妙用的技巧、经典的意象、丰富的情感既展示了我国古典文化的风采,又考查了考生美学层面上的鉴赏能力。
古诗鉴赏,动乎心,发于情,培养诗的感觉与悟性是根本,当然熟悉高考命题者设题的角度,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肯定可以为考生的答题锦上添花。
角度一:理解、赏析关键字词。
这里有两种题型,一是对诗歌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赏析,如上海卷要求对李白“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挂”字加以赏析,天津卷要求对南宋汪元量的“北望烟云不尽头”中的“望”字加以赏析。
二是对流传下来的不同版本中的关键字词进行区别分析。
【典型例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重点考查对关键词的鉴赏。
“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大雁懂得人情,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含蓄地表达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而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的拟人化手法。
【温馨提示】古代诗歌的语言是最凝炼的,往往一词一句就能生动地描摹出事物的特征,深刻地反映思想内容。
鉴赏时应联系全诗的主旨,从造词、造句、修辞等不同方面仔细揣摩、推敲,来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
其次,要学会根据语境推断词性、词义的方法,并特别注意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等情况。
另外。
古人评诗有“诗眼”一说,所谓诗眼就是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词。
抓住了诗眼分析,我们就能看清这首诗的情感世界。
如何判断诗眼之所在昵?一般说来,诗眼都是在全诗的后两句,因为诗人通常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最后两句往往才是诗歌的主旨所在。
赏析古诗的角度
赏析古诗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意象与意境的赏析。
意象是诗歌中的形象,意境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境界。
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意境,可以深入理解诗歌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描绘了一幅凄凉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而《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营造出一种宁静、恬淡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修辞手法的赏析。
古诗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风格。
例如,《春晓》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春天的美好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而《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寂静的山林描绘得更加逼真。
3. 时代背景的赏析。
一首好的古诗总是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的,通过了解当时的历史和社会背景,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唐代的古诗多描写壮丽的山河和繁荣的社会,反映了唐朝的盛世景象;而宋代的古诗则多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情感世界的探索,反映了宋朝的文化氛围。
赏析古诗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全面地理解和把握诗歌的内涵和风格,从而更好地领略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追求。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的几个角度
古诗表达技巧鉴赏的几个角度一、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1、直抒胸臆这是一种不要任何“附加物”,而由诗人对有关人、事、物直接表明爱憎态度的一种抒情方式。
比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结尾:“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就直截了当的抒发了诗人甘愿为天下贫寒的知识分子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再如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着。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全诗以慷慨悲凉的调子,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这两种方式都是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是作者把所要表达的思想、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有所感触的某种客观景象或事物上。
情景交融是作者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助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来抒发感情。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这首咏梅词,通篇未见“梅”字,却传出寂寞之“梅”的神韵,做到了情寄于物,物因情见。
于梅的咏叹中,显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移的崇高品质。
再如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中写了山、潮、月三种景物,全诗四句,句句写景,但每句有都融入了诗人浓浓的主观感受。
群山依旧,而故都以荒;潮声仍然,而城已空;旧月还在,宫墙还在。
景物的描写中,寄寓着诗人对历史,对时事的深深忧虑。
二、从构思方式的角度分析1、借古讽今作者由于某种原因,不愿、不便或不能对现时发表议论,于是采用对前代事物或现象进行议论的方式来表达看法,抒发情感。
如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中有讽有慨,寓慨于讽。
从讽的方面看,表面讽刺汉文帝,实际上诗人的用意并不在此。
晚唐许多皇帝大都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
诗歌鉴赏的十大角度
1、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置疑角度诗歌的鉴赏资1988年以来,一直是高考重要考题。
94年以前,重在考查排列、对偶、炼字、背诵、用典、文学常识等,94年以后,则重在对诗歌进行鉴赏评价。
而真正侧重从形象、语言、表达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的是从1999年。
自2002年起,则由客观题转变为主观形试题。
题量也加大,分值也增多。
下面结合相关试题,浅谈几点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以期为考生提供帮助。
一、从重点词语处置疑。
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鉴赏诗歌。
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例如: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2002年杭州统考题)【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
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故用“铺”更准确、形象。
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二、从关键语句处置疑。
所谓的关键语句,多指诗词中的“诗眼”句,即能揭示诗的主旨、艺术内涵的语句。
这些句子多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等起着关键作用。
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关键语句,深入地剖析,才能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深入地把握全诗内涵。
例如: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古诗歌鉴赏切入的六个角度
听张立本女吟
从风格入手
• 风格是诗人在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艺术 特色和创作个性。不同的诗人有不同的创作风 格,同一位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也是不 一样的。 • 风格有豪放的、婉约的,有浪漫的、也有现实 的,有华丽的、有新奇的、也有朴实的等等。 • 一般考试出题选取的诗文往往都是能代表作者 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辛弃疾、毛泽东的 豪放词,柳永、秦观的婉约词,李白的浪漫主 义诗作,王维的"画中有诗"等等。注意到这一 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严维
• 丹阳国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表面上“秋”是写时令,实际上是表达 了当时作者的情绪,作者巧妙地运用拆字法, 以“心”上有“秋”说明“愁”,从而表达 出作者的千种离情,万般愁绪。
阅读王昌龄的《闺怨》,体会 “忽”字在诗中的作用。
闺怨
王昌龄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 翠楼,去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来 表示转折,让杨柳色忽然闯入她的眼帘,使她情不自 禁地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感情一下子 转为伤感。一个“忽”字将感情的这种变化写得淋漓 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怎样理解《别滁》第三句中的“且”?
诗人形象 《春夜洛城闻笛》 人物形象 形象 景或物 诗中人物形象 《题李凝幽居》 虞世南《蝉》
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简述“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所写的景物的特点。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小知识-鉴赏现代诗歌的角度
小知识-鉴赏现代诗歌的角度
鉴赏现代诗歌的角度有很多,以下是几个常见的:
1. 情感角度
现代诗歌通常具有强烈的情感表达,读者可以从诗歌中感受到诗人的喜怒哀乐和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
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从情感角度入手,感受诗人的内心世界,并对诗歌的情感表达进行评价。
2. 韵律角度
现代诗歌中的韵律多样,不限于传统的五言、七言古诗的格律,还有自由诗、散文诗等形式。
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从韵律角度入手,欣赏诗歌的音韵之美,并对诗歌的语言形式进行评价。
3. 主题角度
现代诗歌主题丰富多彩,包括社会现实、人生哲理、感性体验等。
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从主题角度入手,探究诗歌主题的内涵与意义,并对诗人思想的理解及表达方式进行评价。
4. 艺术角度
现代诗歌是一种文艺作品,具有一定的艺术性。
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从艺术角度入手,欣赏诗歌的艺术技巧和表现形式,并对诗歌的艺术价值进行评价。
5. 时代角度
现代诗歌是时代的产物,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和思潮。
鉴赏现代诗歌时,可以从时代角度入手,探究诗歌与当时社会、文学、文化背景的关系,并对诗歌在时代上的价值和意义进行评价。
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角度
第六节古典诗歌鉴赏题的十大角度一、从重点词语处置疑理解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是鉴赏诗歌的第一步。
只有充分地理解古典诗歌中的重点词语,才能较为准确地鉴赏诗歌。
因而,理解重点词语便成为古典诗歌鉴赏题的置疑角度。
例如: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诗后的试题。
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问题: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分析】:古典诗歌往往寓情于景,每句诗都有它的意境,且意境与意境之间均有紧密联系,只有充分地理解词句,才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境。
根据诗意可知,这时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故用“铺”更准确、形象。
运用“铺”字,更能表现了秋天夕阳的柔和与江面的平静,给人以安闲、舒适之感。
二、从关键语句处置疑所谓的关键语句,多指诗词中的“诗眼”句,即能揭示诗的主旨、艺术内涵的语句。
这些句子多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等起着关键作用。
只有准确地把握这些关键语句,深入地剖析,才能找到切入全诗的关键点,进而深入地把握全诗内涵。
例如: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试题。
更漏子温庭筠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夜夜,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问题:“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是什么意思?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分析】:此题的置疑角度是鉴赏古代诗词的关键语句。
这一句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意思是:秋夜三更冷雨,点点滴在梧桐树上,这离情又有谁可以理解呢?点示了诗的内涵。
该句用人之所闻,描写景物,融情与景,情景交融。
那一直滴到天明,没有休止的绵绵秋雨,正如主人公的离情连绵不断。
三、从诗词意境上置疑诗词的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连缀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
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写的事物或画面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鉴赏诗歌,重在领悟诗的意境,能够领悟诗词的意境就能准确理解诗词所要表达的思想或所抒发的感情。
诗歌鉴赏的五个角度
都 有 美 妙 的 意 境 ,鉴 赏 时 要 特 别 关 注 。 院栽 ,蕊 寒香 冷 蝶 难 来 。他 年 我 若 为 青
古 典 诗歌 中 的形 象往 往 蕴 涵 着 丰 富 的意 以黄 巢 的 《 菊 花》 题 为例 : “ 飒 西 风 满 飒
哲 理 ,承 载 着 诗人 强烈 的 人 文 关怀 。教 帝 ,报 与 桃 花 一 处 开 。 ”诗 的前 两 句 写 学 中 ,我 们 应 鼓励 学 生 联 系个 人 的生 活 的是 秋 菊 傲立 西 风 的 形 象 ,诗 人 触 景 生
“ 词 ”居 多 ,此 种 例 子 比 比 皆是 , 如 可 能 一 一悟 透 , 因此 ,要 抓 住 几 种 常 见 动 孟 浩 然 的 “ 蒸 云 梦 泽 , 波 撼 岳 阳 城 ” 的 技法 。 气 中的 “ ”与 “ ” 蒸 撼 ;再 如 杜 甫 的 远 有 一 首 被 . 称 作 “ 籁 ” 的 小 令 《 净 沙 ・ 思》 天 天 秋 。
贾 岛苦 吟诗 句 的 故事 便 是 一 个 例 证 ,一 小 的景 物 , 却 反 映 了 一 个 深 刻 的 主 旨 : 句 “ 敲 月 下 门 ” 让 他 名 垂 千 古 ; 宋 封 建权 贵只 是 一 时之 势 , 终 究 逃 不 脱 衰 僧 , 代 大 诗 人 王 安 石 为 “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 亡 的命 运 。 春
还 不 如 “ 枝 ” 好 ; 齐 已 听 后 十 分 佩 一
服。
乌 衣 巷 口夕 阳斜 。 旧 时王 谢 堂 前 燕 ,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 全 诗 落 笔 于 眼 前 的 ”
四 、炼 字
古 代 诗 人 特 别 讲 究 “ 字 ” 唐 代 “ 草 花 ” “ 阳 ” “ 前 燕 ” 等 细 炼 。 野 、 夕 、 堂
诗歌鉴赏的四个角度 -回复
诗歌鉴赏的四个角度分别是:
语言角度: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含蓄性、凝练性、跳跃性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
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形象角度:即从诗歌中意象构成的意境入手,从人物形象与自然景观形象的角度,从作品的形象侧面捕捉诗歌的情感意蕴。
表达技巧角度:即从诗歌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入手,通过对各种表达技巧的辨识和理解,达到深入理解诗歌的目的。
主旨情感角度:即从作品的整体入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层层深入地对诗歌的主旨情感进行探究。
希望以上信息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诗歌鉴赏考察的三个角度
例3: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问: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⑵ 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答:(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 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 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 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 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 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 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核按钮》P51、P52
古代诗歌鉴赏 之
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鉴赏考察的三个角度:
一、鉴赏作品的形象 二、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 者的观点态度 三、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景物 形象
景象
物象
诗歌的形象
人物 形象
抒情主人公
作为描写客 体的对象
知识储备 1、人物形象类型 (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 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 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2、塑造方法 (1)细节刻画法。 (2)烘托渲染法。 (3)对比衬托法。 (4)比兴牵引法。 (5)抒情寄托法。
【人物形象分析答案构成】
1.观点:形象的总体特征
2.摘句: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
有关诗句 3.分析:结合诗句分析其特征及 意义(思想内容及观点态度) 4.作用或效果:指出描绘形象的 作用或效果。
如何读懂诗歌、把握主旨?
四看
一看题目——题目定识积累· 常见艺术形象举隅】 1.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迷惘惆怅的形象。
古诗词赏析的一般角度
• (5)品意象:诗歌所写之“景”、所咏之 “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 “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 “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 “意象”。只有领悟“意象”中的寓意,才 能把握好诗歌的思想感情。
会更强。
• 不同类型诗歌的内容和感情态度对应表: • 内容分类 • 感情态度 • 咏史、怀古: 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抒发感慨,
曲折反映对现实的关注 • 送别、悼亡: 思念之情、深厚的情谊、对友人的关注、劝勉
友人的豁达乐观、别后寂寞伤感、表明自己的志向。 •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乡思亲、客居异地的孤寂无奈、
前途渺茫的失望、怀才不遇的感慨、忧国忧民的情愫。 • 咏物、抒怀: 志向追求(报效国家、清白人格、高尚情操:
不媚世俗,坚持个性)、命运坎坷(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生 活凄苦)、生活哲理、人生感悟。 • 山水、田园: 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喜爱田园、淡泊名利、 揭示生活哲理。 • 边塞、征戎: 对战争(战乱)的厌倦、对人们遭遇的同情、 对朝廷的不满;将士思归;守边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驰骋 疆场、为国捐躯的悲壮。 • 爱情、怨妇: 对丈夫的思念期盼、独居闺中的孤独哀怨、月 明难眠的凄凉、对爱情的忠贞执著。
• 考点2 怎样评价思想感情?
• 四看一品,概括感情。评价思想感情,除 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还要做到“四看 一品”,即:看标题、看作者、看序注、 看诗眼、品意象。
• (1)看标题。
•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感。《春夜喜 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喜)《枫桥夜泊》——表 达羁旅愁思。(愁) 《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 情。(怜)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
“诗歌鉴赏”出题角度及答题规范出题角度:特定形象(意象)解读、诗歌意境鉴赏、情感主旨提炼、表达技巧分析、语言文字推敲一、特定形象解读类角度1:人物形象【基本格式】确定形象中心词(身份)——基本特点(经历、性格等)——形象意义例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有时还要结合诗句分析)例2(2010 福建卷)访隐者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角度2:事物形象————找寻物的特点,物与人的契合点(多用象征和托物言志)【基本格式】说明形象的具体特征+揭示形象内涵(即作者借这一形象所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志向、阐明的道理等,或是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例1(2008安徽卷)小孤山[宋] 谢枋得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无涯骇众观。
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
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小孤山是长江之中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地(要点一:进一步说明这一形象),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要点二:揭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和时代内涵)。
二、诗歌意境鉴赏类【基本格式】描绘了什么样的客观形象图景+图景的特点+作者在其中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格式阐释】1.一定要结合诗中的意象,在忠实于原诗的前提下,展开联想与想像,描绘成图景画面,语言力求优美。
2.在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时,注意准确地把准景物的特点和情调,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概括即可。
如:自然清新、清旷冲淡、雄浑壮阔、苍凉萧瑟等等。
(完整版)诗歌鉴赏角度
一、鉴赏诗歌形象(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民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二、鉴赏艺术手法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鉴赏形象
(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 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 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 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民人才的形象 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 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二、鉴赏艺术手法
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2、抒情手法: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3、描写方法:(按不同分类标准)
1)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2)虚写、实写。
3)动态描写、静态描写。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
4)景物(环境)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暗示、流露、表现)人物心情、为抒情做铺垫、奠定感情基调、情景相生(情景相融)、美景衬哀情
动作(细节)描写
语言描写
4、修辞手法:夸张、比喻、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对偶(主要是前三类)
5、分类(不同分类标准)
按表现手法分类:
浪漫主义:想象、夸张、语言华美,一般表现对理想的追求或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现实主义:写实,对现实的直接反映(批判,不满、揭露)。
按内容分:
边塞诗:杀敌报国,建功立业,语言豪迈壮阔。
田园诗:表现田园生活的安逸、闲适。
送别诗:表现和友人的惜别之情,或对友人、对自己的劝勉。
怀古诗:借古讽今。
咏物诗: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羁旅诗:思乡念亲。
6、语言风格
的语言有:
(1)、平实质朴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哪贾岛的《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全篇4句20字,毫无难解之处。
(2)、含蓄隽永 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如李商隐的《雨夜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天各一方的夫妻间挂念问候,其时其境其情,归家团聚作长夜之谈的憧憬,统统显于言外,隐于空白。
(3)、清新雅致 如杨万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形象生动 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
如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赤壁怀古》),既是诗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
(5)、绚丽飘逸 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绮丽、变幻莫测,这是绚丽飘逸之美。
(6)沉郁顿挫如杜“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其他还有:粗犷豪放、缠绵哀怨、含蓄蕴藉、悲怆幽怨。
7、运用典故 中常常引用古书中现成的故事或词句,这叫“用典”,因为要“寓万于一”,以简括体现丰富。
理解典故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典故本身的内容,二是作者用典的意图。
例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这些典故的运用,借用历史事实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须结合诗句加以鉴赏)
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
四、对情感的鉴赏
是抒情的语言艺术,准确鉴赏的关键在于把握里所表达的感情。
所表达的感情约略可分为以下八类:
1、惜别之情 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
2、黍离之情 如姜夔的“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
3、思乡之情 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4、怀古之情 如杜牧的“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5、讽喻之情 如《诗经》中的“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白居易的“樽罍溢九酝,水陆罗八珍······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轻肥》)。
6、报国之情 如王昌龄的“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出塞》);陆游的“出师一表真名世”(《书愤》)。
7、咏景之情 如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谢朓的“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
不对芬芳酒,还望青山郭”(《游东田》)。
8、恋友之情 如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