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财政状况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的财政制度与税收政策

古代中国的财政制度与税收政策

古代中国的财政制度与稅收政策古代中国的财政制度与税收政策一直是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

中国古代的财政制度比较复杂,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上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特别是汉唐时期和明清时期,其财政制度与税收政策显得尤为成熟和完善。

第一任大一统皇帝秦始皇采用锄政于民的策略,屠杀百姓收缴工具,经过几代皇帝的推广,天下一切度量衡和农业工具都统一了。

同时,他还实行均田制,要求每家每户拥有一块土地以养老扶贫,战争时可以调兵遣将。

在税收方面,秦朝实行统一的赋税制度,即“抽分法”,为防止地主和贵族侵夺农民权益,会按不同的土地和农民贡献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或物资,让农民有一定实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但是,后期的政治压迫、战乱或群体抗议,导致了秦朝的崩溃。

汉朝刘邦执政后改革很多制度,其中财政制度得到了重视。

他大力整顿土地制度,取消了奴隶制和抵押制,实行赋役制和赋税制。

赋役制是指每户拥有的土地按家庭人口和耕地面积来计算,国家将种植所需农资发给农民,同时根据土地种植情况会要求一定的劳动力和耗费。

赋税制是直接对土地进行征税,每户按照土地面积、品质和田赋等级的不同,向国库缴纳税收或物品。

明朝时期也实行过一些好的财政制度和税收政策,如锡税、坊税、关税等。

其中锡税是重要的财源之一,与矿区主要产锡地区有关。

坊税,是对官营、商营行当的相关房地产进行的征税,是街道巷陌的税收。

关税,即海关征收的税收,主要对外国贸易征收。

随着各朝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财政制度和税收政策不断发生变化和调整。

总而言之,古代中国的财政制度和税收政策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反映了各朝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的不同特点。

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我们还需要根据时代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创新现行的财政制度和税收政策,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福祉。

中国古代经济的财政体制和货币制度

中国古代经济的财政体制和货币制度

中国古代经济的财政体制和货币制度中国古代经济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高度独立和自主的体系。

古代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都深受经济的影响,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古代中国的财政体制和货币制度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系统为中国的封建社会打下了基础。

一、财政体制古代中国的财政体制包括直收、分缣、承包、兼领等一系列制度。

直收制度是古代中国的基本税制,也是财政体制的核心之一。

直收制度主要通过官方向土地和人口收取各种税费,从而形成一定的财政收入。

在古代,直收制度一般分为几个部分,包括田赋、物赋、人头税、服役等等。

其他的缣、承、领制度也都是早期财政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承包制度是领前收费的一种形式。

这种制度的特点在于,承包人一般是地主或者民间富豪。

他们负责对自己所管理的人口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粮或产品。

缣制度是在直收制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它也是一种增收渠道,缣制度主要是通过与人缘(类似于现代的商人)筹集财富。

兼领制度则是在古代中国早期实行的一种直接收获税收的制度,它与直收制度有很大的区别。

二、货币制度中国的古代货币制度也与财政体制一样,相当复杂。

古代货币制度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重量的货币制度,另一种则是基于商品货币的货币制度。

最早的货币是贝类货币,它们主要由贝壳制成,这种货币在西周末期和春秋时期时流行。

中国古代货币中最重要的一种是铜钱,它代表了中国货币制度的高峰。

铜钱是制成小圆形的铜制货币,经过数千年的使用和发展,中国铜钱制度不断变化,最终形成了六朝、唐、宋、元代的铜钱制度等等。

在唐代,铜钱因其极高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成为了世界上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财政体制和货币制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通过这种组织结构,成功地实现了财政预算、政府行政和社会管理,保证了经济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维系。

在现代化进程中,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和进步,但是这一成就也不断地受到国际社会的争议和批评。

古代财政制度及其演变的历史轨迹

古代财政制度及其演变的历史轨迹

古代财政制度及其演变的历史轨迹财政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古代财政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发展史上值得深入了解的历史轨迹。

从古代到现代,财务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在古代,财政制度是每个王朝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财政制度经历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不仅给当时的政治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现在的财政制度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国自古就有很多的财政制度,而在财政制度的演变中,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的趋势:集中财权、提高税收、规范财务、完善监管。

具体而言,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

一个庞大的国家需要有很好的财政制度来维持,而财政制度的根本目标是把握财富的红利,实现资源分配的合理化。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大夫家族自己财富的管理与积累已开始出现。

国家的创立让财政制度作为国家重要组成部分开始出现,这一时期,财政制度仍处于萌芽阶段。

列国的反复斗争,造成了战争的破坏和财力的大量耗费,同时也促使了财政制度的逐渐完善。

那时主要管理财产的是国库,控制权在国王手中。

战国时期的变革让中央政府拥有了更多的财产,这样便出现了财务专员的职位,此时记载铸币、取给、遣使等的“主管祭器仪物”的大官——大理寺判、大理寺丞的官位,即管理国家财产的专员。

秦朝是中国第一个被称为“中央集权”的王朝,因为在这个时期财政制度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与完善,秦始皇采取了两税法,即土地税和人头税,这次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把整个国家纳入中央的控制之下,力争把整个社会的经济收入归纳到中央集中收入。

随着秦汉的结束,财政制度出现了新的变化。

到了西汉时期,国家的财税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制度。

由于较为稳定的财政制度,就可以大力发展经济,因此,汉初及后来的汉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繁荣时期,这与稳定的财政制度有很大关系。

在唐代,国家的税收贡赋更加严格,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税收的逃漏加大,而不是因为税收制度的缺陷,而是官吏的腐败与失职。

中国古代财政和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财政和经济政策

中国古代财政和经济政策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经过漫长的时间发展,中国不断地形成出一套独属于自己的财政和经济政策。

正是这些财政和经济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的财富和经济得以长时间地繁荣。

1. 财政政策(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的基础,能够控制货币流通的好坏和经济供求趋势的发展。

在中国古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也是历经了很长时间。

在公元前11世纪的殷商时期,已经有了铜钱,而到了汉朝时期,铜钱已经成为国内贸易和税收的主要货币。

到了唐朝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银元的出现对中国货币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唐朝一部分繁荣的原因。

(2)徭役制度徭役制度旨在调剂国库收入和社会劳动力的供求关系。

在中国古代,徭役制度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赋税形式,社会各阶层都有义务进行劳役。

在春秋时期,徭役制度的规定比较简单,主要是进行军事动员和修建水利工程。

而到了汉代,徭役制度的累赘和统计规定越来越严格。

(3)等比税法唐朝时期,中国实行了一种与徭役制度相对的等比税法。

等比税法是根据田地的面积和耕种数量的不同,进行相应等级的税收,并完成了从徭役制度向税收制度的转换。

这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对财政管理的一次革新。

2. 经济政策(1)官营商业中国古代的商业是相对落后的,尤其是民营商业。

为了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控制商品的质量,中国古代曾尝试了官营商业政策。

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中国明代的官营茶叶局。

从此,各类象牙、丝绸、瓷器等各类手工艺品逐渐成为国宝并推向世界。

(2)国有产业中国古代的国有产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早在当时中国就给国家财政的管理加强了一定的控制。

到了宋朝时期,国家开始在煤炭、铁路等重要领域进行控制。

而在明朝时期,钦定为“厂”、独立发展、营利性强的企业,这种政策意味着国家开创了公营经济的先河。

(3)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是至关重要的,而在中国古代,这一政策也是严格规定的。

在唐朝时期,中国开始实行“当钱”政策,即颁布命令使百姓必须用铜钱。

古代财政制度

古代财政制度

古代财政制度在各个朝代和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

在原始社会时期,没有阶级,没有国家,也就没有财政。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剩余生产物;随着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逐渐产生了私有制,社会划分为奴隶主和奴隶两个对立的阶级,形成了奴隶占有制的生产方式。

在古代,财政制度逐渐形成体系的阶段包括元明清三朝。

元代开始采用银作为主要货币,奠定了明清两代银本位的基础。

明代建立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落后和最保守的财政制度,但它又能奇迹般地维持了几百年。

科举制度的实行,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考试改变命运,跨入富人阶层,社会结块化现象被打破,民众更加分散化和易于管理,中央集权程度达到顶峰。

清代的财政体系一方面延续了明朝的大部分制度,另一方面通过三大改革(新增人口永不加赋,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并成为养廉银的一部分),使整个税收体系更加简洁和高效。

总的来说,古代财政制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形式和特点。

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演变

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演变是一个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过程。

自古至今,经济财政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制度的变革和演变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秦汉时期开始,梳理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各个时期的主要特征和影响。

一、秦汉时期的财政制度秦朝统一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其中财政制度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

秦朝的财政制度以征税为主,实行均田制,对土地进行平均分配,并征收统一的赋税。

随后,汉朝继承了秦朝的财政制度,并进行了一些调整。

汉朝采用了土地私有制,将土地划分为公田和私田,公田的收益用于赋税,私田则由农民自主经营。

此外,汉朝还设立了盐铁官,对盐和铁进行垄断经营,以此获取财政收入。

然而,由于汉朝后期的政治腐败和官员贪污,财政制度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民不聊生。

二、唐宋时期的财政制度唐宋时期,中国的财政制度达到了较高水平。

唐代建立了完善的税收制度,主要依靠赋税和徭役来获取财政收入。

税收的基准以土地面积为标准,采用了一定的等级差别,使得富人和贫人之间的负担得以平衡。

宋代则进一步改进了财政制度,实施了均田制,并推行了一揽子改革方案,如完善了户籍制度、设立官员廉洁奖励制度等。

此外,宋代还增加了军队编制,对外贸易逐渐扩大,贸易税成为重要的财政来源。

然而,由于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得财政制度的复杂性上升,吏治腐败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三、明清时期的财政制度明清时期,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调整。

明朝建立了兵役户口制度和流民管理制度,通过逐户清查户口和实行劳动力征用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财政收入的来源。

清朝继承了明朝的财政制度,并加以细化和改进。

清朝采用了坐收渔利的方式,推行了多种税收形式,如地租、田赋、关税等。

此外,清朝还实行了四库全书的修撰和税赋调整等重要政策。

然而,清朝后期的财政危机逐渐加剧,导致了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崩溃。

四、现代中国的财政制度近代以来,中国的财政制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古代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

古代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

古代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财政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转中的重要环节,贯穿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的财政税收制度也是历经了不断的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随着国家制度和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财政税收制度也不断地调整和完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古代财政税收制度的演变。

一、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的财政主要是依靠徭役和封建领主化政的形式。

在夏商时期,夏王朝实行过田租制,将土地划分为九等,每种等级所收取的税贡不同。

而在商朝,实行了群伯制,政府向封府的大臣和王族征收不同的赋税,同时征集兵役和劳役。

周朝的财政制度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继承了商朝的制度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

实行了分封制和属国贡赋制,分封制中,周王将土地分给爵位高低不同的诸侯,诸侯收取士兵和丁男之外,还要交纳一定的赋税以供养周王;在属国贡赋制中,周王对附庸国征收赋税,可以得到部分物资作为自己的经济收入。

二、秦汉时期秦朝建立后,实行三篇法,改变了原先的田租制,实行了房屋统计制。

同时,还成立了户籍系统,使得政府更有利于对人口和财产的掌控,并将战俘和奴隶融入到生产劳动中。

同时,秦朝还清算了旧有的官制,建立了绝对权力、层级分明的专制制度。

汉朝的税制基本是沿袭秦朝的,而且还出现了更加严格的封建土地制度,重视私有制土地,以及放贷和利息的财政政策。

汉初还实行了财税制度中的“丁征岁赋”、地方财政的“州郡国县”单位系统和“均输”赋税制度。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经历了动荡的三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财政税收制度也有了新的进展。

此时期的政治和经济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一系列农民起义和内战使得政府的经济和财政都十分困难。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了自谦和实行“保甲制”,这些措施能够减轻农民的财政负担,使世界和平实现了一定的稳定。

同时,此时期也开始了科举和贞观之治,对于财税体制的整顿和优化起着推动的作用。

四、唐宋元时期唐宋元时期相继实行了多项财政税收制度,如唐太宗所规定的常平仓制,唐玄宗所颁布的均输制,宋神宗所实施的制旗计划,并建立了专门负责征税与储备的商会和商票制度。

中国古代财政史简略

中国古代财政史简略

我们知道,国家财政史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依着经济运行和政治诗句的动荡而波动的古老的历史范畴。

国家财政的运行有时会带来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时也成为朝代更迭的导火索、人民灾难的源头、社会发展的障碍。

实践证明,国家财政史任何政权组织赖以生存的经济支柱,同时对国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国家强弱乃至兴旺的催化剂,是国民经济发展或衰落的重要经济杠杆。

既然财政制度有着如此重要的经济地位,那么,我们就很有必要以古鉴今,汲取历史的经验,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财政最重要的组成便是支出与收入,了解支出与收入能让我们通彻财政。

夏商西周时期的财政支出•夏商周三代国家的财政支出,史籍上称“国用”,如何分配支出,满足国家需要,史籍上称“制国用”,夏、商两代的支出尚无定制,西周开始渐具规模,其特征如下:(一)国家财政支出与王室财政支出不分•夏、商、周三代国家财政与王室财政不分,其支出同样不可分,特别是财政支出的形式又和奴隶制的分封制,宗法制、俸禄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奴隶制国家财政支出的一个显著特点。

•(二)财政支出首先保证祭祀和军事需要•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地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的基础上,维护国家权威是政治统治的需要,也是财政支出的首要任务。

史载“国之大事,在祀或戎”,祀为抚国家、定百姓、强化神权;戎为武力征伐,安国定邦,强化王权,祭祀和军事征伐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财政支出首先确保祭祀和军事和需要。

•(三)式法制财,专款专用•三代财政支出分为九类,亦称九式,每一式都有一定的收入来源和支出用途,所谓式法制财,主要在于收支对口,专款专用,保证均节财用,求得财政平衡。

•财政支出包括军事支出、祭祀支出、王室支出、俸禄支出、设支出居民生活保障和抚恤支出。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支出--春秋战国时期,兼并战争频繁,诸侯李国都在建立了数量庞大的军队。

改装装备,春秋时期的战事是由驾战车的贵族所支配,他们根据骑兵的规则交战,对他们来说,威信和“面子”更重于实际所得。

中国古代朝代GDP排行

中国古代朝代GDP排行

宋朝唐朝明朝清朝元朝隋朝汉朝晋朝秦朝周朝商朝夏朝元朝的经济数据很难统计,根据国外研究机构估计其GDP占世界的30%-35%左右。

宋朝人均GDP达2280美元,整个宋朝占世界的GDP的65%,北宋80%,南宋50%,是中国历史最富有的朝代。

明朝的万历时期占世界GDP的80%,整个明朝的GDP是45%,可是明朝末期发生灾荒和战争使其从80%迅速下滑至一半,在明朝中后期部分江南地区已经恢复至宋朝水平。

清朝(35%-10%)可以排到明朝(40%-45%)后面,可是其后期的经济大幅度衰退,侵略战争以及大量白银用于赔款并流向国外,所以造成整个国力迅速跌落,从康熙乾隆嘉庆的35%跌至10%。

北宋朝税峰值达到1亿6000万贯。

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所以,1贯=5克。

现在1克黄金=19美元,按黄金折价,现在约值152亿美元。

当时的税率约为1/15,农民没有额外负担,也没有户籍制,想做生意就可以进城,商业尤为发达。

司马光曾说:“世风日下,贩夫走卒接着丝袜”。

由于其他赋税不多,那么GDP差不多是152×15=2280亿美元。

当时北宋的人口差不多一亿,因此也可以有2280美元的人均GDP。

其实,换算美元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因为黄金的开采量有了极大的增长,所以,应该比2280美元高得多!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000万贯文,北宋中后期的一般年份也可达8000万~9000万贯文,即使是失去了半壁江山的南宋,财政收入也高达10000万贯文。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我们用其他的数字比较一下就知道了。

明隆庆5年(1571)国家岁入白银250万两。

明末天下大乱,在后金和农民起义的两面夹击下,明政府先后增加了辽饷,剿饷和练饷的征收,即著名的“三饷加派”,结果弄得民怨沸腾,烽烟四起。

这种杀鸡取卵的做法为国家每年带来大概1000万两左右的财政收入。

也就是说,此时明朝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大约是 1500万两白银左右。

如果我们认为银钱的一般兑换率为1两白银=1贯铜钱的话,那么此时明朝的财政收入仅仅是北宋的不到1/10,南宋的不到1/6,尽管这已经是南宋灭亡的300多年之后,尽管明朝的国土要远远大于宋朝。

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演化

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演化

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演化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演化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历史过程。

以下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演化:税收制度的发展、财政管理体系的变迁,以及货币制度的演进。

1. 税收制度的发展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税收制度经历了多次演变。

最早的税收形式是赋税制度,通过对土地的赋税来获取财政收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赋税制度逐渐不足以满足财政需求,于是出现了其他各种形式的税收。

其中最重要的是统计法,该法通过对人口、田地、房屋等进行统计,计算出应交纳的税款。

此外,还有市场税、关税等形式的税收。

这些税收制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向商业社会转变的过程。

2. 财政管理体系的变迁古代中国的财政管理体系也经历了不断的变迁。

最早的财政管理形式是家天下的制度,君主统一管理国家的财政事务。

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出现了财政衙门的设立,负责具体的财政收支管理。

再后来,根据地理区域的不同,财政管理逐渐形成了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之间的分权分层体系。

这种分权分层的财政管理体系,适应了国家政权的分散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求。

3. 货币制度的演进古代中国的货币制度也经历了多次演进。

最早的货币形式是贝壳、布币等,用于交换物品。

后来,出现了青铜货币、刀币等金属货币,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统一性的国家货币。

不同朝代的统治者也采取了不同的货币政策,如开采更多的贵金属、改变货币单位等。

货币制度的演进与国家政权的变动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财政制度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

税收制度的发展、财政管理体系的变迁,以及货币制度的演进都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字数:278)。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

第六章  两宋时期的财政 《中国财政史》PPT 课件

四、茶课
两宋时期,统治者十 分重视茶课。宋朝茶 课主要实行专卖办法, 以禁榷法为主,禁榷 法即完全官专卖。此 外,又有商专卖,商 专卖又称通商法、不 完全官专卖,具体包 括入中法(折中法)等 不同形式。
(1)禁榷法 (2)入中折中法 (3)通商法 (4)引茶法 (5)茶马法
五、酒课
酒课虽起源于商鞅变法,但大兴酒课则在唐后期,至宋酒课更加 严苛。宋朝酒课制度有三种:
6.上供钱
第四节 两宋时期的财政支出
一、皇室支出 二、官俸支出 三、行政费用支出 四、军费及赔款支出 五、社会保障支出
一、皇室支出
宋初的几位皇帝尚属开明,常以内库佐助国库,但自英宗以后,朝廷 内外奢侈之风日盛,皇室费用日益增加,类似太祖、太宗那样以内库 佐助左藏的情况就难得一见了。
宋朝的皇室支出存在一个特殊现象,即两宋时期皇室财政比国家财政 更充裕,这也就是人们常说宋朝“内重外轻”现象。
此 后 , 宋 朝 对 这 一 税 则 又 进 行 过 多 次 补 充 和 修 正 , 而 且 经 常 调 整 税率,有时提高税率,有时降低税率。
两宋时期,还时常随着物价的波动而调整税率。
二、市舶课
两宋的市舶课较之唐朝有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是:
• (1)设置市舶司的城市显著增加。 • (2)有海外贸易关系的国家和贸易的商品显著增加。 • (3)国家获得的财政收入更加丰厚。
均属州、县之职役。
2.免役法 • 雇募的规定 • 实施的时间 • 雇募的资金来源
第三节 两宋时期的工商税收
一、商税 二、盐课 三、茶课 四、酒课 五、矿课 六、契税、买扑 七、杂税和其他收入
一、商税
宋代商品经济相对发达,为商税收入的增加奠定了基础。商税的 征收由全国1 830多个商税务或商税场负责。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财政政策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财政政策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财政政策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财政政策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经历了多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和财政政策的变革,这些变革直接影响到了国家的经济繁荣和人民的生活水平。

一、封建经济制度与财政政策在中国古代,封建经济制度占据主导地位。

封建社会中,土地是基本的生产工具,君主和地主阶级通过租佃关系控制土地,从农民那里征收租税。

这种经济制度下的财政政策主要是以农业税为主,通过对土地的控制和收取租税来维持财政收入。

二、商业经济制度与财政政策随着商业的兴盛,商业经济制度逐渐成形。

商业经济制度下,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民自愿组成商会和行业组织进行市场交易,私人财产获得更多的保护。

财政政策上,国家开始采取积极的政策鼓励商业发展,比如减免商税、推行货币制度等,提高了财政收入和国家的财富。

三、农业经济制度与财政政策尽管商业经济发展迅猛,但在古代的中国,农业经济一直是经济的基础。

农业制度中,土地是农民的主要生产资料,农民根据土地的使用权来进行农业生产。

财政政策方面,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农民的利益,比如减免农业税、提供灾害救济等,以维持农民的生产热情和国家的粮食供应。

四、国家垄断经济制度与财政政策在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中,国家垄断经济也占据了一定的地位。

国家对于某些重要的产业和产品进行垄断,并通过税收、征役等手段获取收入。

财政政策上,国家对垄断经济的管理更加严格,以确保国家的财政收入和经济稳定。

五、改革开放与财政政策20世纪以后,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经济制度和财政政策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中国逐渐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注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财政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国家加大了对科技、教育、社会福利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并通过减税、优惠政策等鼓励企业发展。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与财政政策在不同历史时期有所变化,但目标都是为了保障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无论是封建经济还是商业经济,农业经济还是国家垄断经济,每一种经济制度都有其独特的财政政策来支持和维持其运行。

中国古代财政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财政制度演变

中国古代财政制度演变随着中国历史的漫长发展,财政制度也经历过各种风雨变迁。

从商代时期的礼物经济,到周朝时期的革新,再到秦汉时期的变法,每个时期的财政制度都有其自己的特点和重要性。

1. 原始的礼物经济早期社会的财政制度是基于自然经济的,通过交换各种商品来实现物资的平衡。

但是,由于贸易时的距离、不同地区资源的丰富程度而决定价格实际上与劳动的价值相差巨大。

所以,出现了一种礼物经济的形式,用黄金、银、象牙等贵重物品来表示财富的数量和地位的高低。

在商代时期,成王的“周易”已经规定了钱币与物品的等值关系,商业活动也有了相应的规范和约束。

因此,商代的商垂及商汤时期已经产生了一些见于文字的固定的商业原则,但由于文字材料的匮乏,贸易和商业活动的状况尚无法得到完整的了解。

作为生产力较低的历史阶段,个人和家庭作为生产单位发挥着基础性和重要性的作用,基本上构成了商业经济的主贴。

2. 周朝时期的革新在周朝时期,财政制度经历了一次革新。

周朝在财政制度上的主要变化是取消了封建贵族的特权,实现了地权和人权平等的理念。

取消了封建贵族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打破了封建私有制的基础。

周朝使农民士兵,成为自由劳动者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实行“平均地制”,将国家土地分配予自耕种,分给部队的士兵,这对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周朝在税收制度上也做出了改革。

在周朝早期,土地是全国的财富基础,但由于社会阶层结构的产生,农民原有的财产不断被贵族侵占,财富的分配从公有进入私有阶段。

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周王统治者经常发放土地及其权利,用以安置自己的奴隶和臣子,以及军队士兵等。

3. 秦汉时期的变法秦汉时期的财政制度变革涵盖了财税制度、货币制度等方面。

在秦朝时期,经过牛姬、李斯和吕不韦等一系列政治家的努力,秦国把六国的疆土统一,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政府,这是秦始皇的功绩。

在秦始皇时期,国家建立的中央财政制度为经济的中央集权打下了基础。

同时,货币制度也实现了标准化和便利性。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财政体系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财政体系

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财政体系中国古代经济制度与财政体系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和财政体系经历了不断的变革和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主要是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农业生产占据了主导地位。

封建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经济活动主要以农耕为主,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封建土地制度中,皇权统治下划分了官田和私田,供给官员和贵族的田地和供给农民的田地。

土地归属制度的不断改革,使得土地流转和土地所有权的变动成为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制度变迁中的重要因素。

古代中国的财政体系主要通过徭役和赋税来筹措国家收入。

徭役是指国家强制民众提供劳动力和物资的制度,既是农民纳税的形式,也是国家获取人力和物力的来源。

赋税则是以物质财富为基础的税收制度,通过对各级官员和地主富户收取赋税来赋予国家财政。

古代财政体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但真正形成规模的财政制度要追溯到西周时期。

当时的国家财政以贡赋为主,并发展了一套完整的财政管理制度,包括财经管理机构设立、财政收入支出管理、财务统计报告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和财政体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

战国时期,商业和手工业开始兴起,私人经济也逐渐取代了以前的封建经济。

在汉代,商业和手工业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发展,货币经济开始兴盛。

货币制度的完善推动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促进了国内贸易和国外贸易的繁荣。

随着经济的发展,财政制度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唐代的中央财政机构更加完善,建立了专门负责财政事务的部门,如户部、度支部等。

中央财政的发展使得国家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有了更加精细的管理。

而宋代的财政体制改革更是对古代财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实行了均田制和青苗贷等政策,促进了农业生产和国家财政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制度和财政体系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封建社会时期,土地制度的变革影响了生产关系和经济结构的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中国古代国家财政机构国库简介

中国古代国家财政机构国库简介

中国古代国家财政机构国库简介早在《周礼》一书中就记述了周朝关于国家财政国库机构的组织状况,天官中的财务职责主要是支出,地官中的财务机关是收入,其格局大体是:1.总揽国家财政大权的“天官大宰”。

2.主管收支核算的会计之长“司会中大夫”。

3.地官大司徒兼管的赋税收入部门。

4.九府出纳牵制系统(职内、职币、大府、王府、内府、外府、臬府、天府、职金)。

5. 主管国库财物保管部门的“小宰中大夫”,具体事务由下属两个单位负责,第一是“宰夫”,释考每月库物出入,对后代审计很有影响。

第二是“大府”职掌库藏,包括各库财物纳出与岁终总考收支。

不同的财物分库管理,故太府又统管有玉府(王用珍宝)、内府(国用财物)、外府(国用钱币)、典丝、掌皮、司裘、酒正等,这种由大府统一控制的国库组织形式,对后世国库组织建设有着深刻影响。

统一的秦王朝建立后,财政管理机构在九卿中有少府卿和治粟内史,少府卿“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主要是负责宫廷皇室内部的财政事务;治粟内史“掌谷货”,是国家财政收支主管部门,管理太仓和大内。

太仓负责粮谷的仓储出纳,大内负责钱帛器用的保管出纳,仓廪和库藏已初步形成两个互不相属的平行系统。

但少府卿职权甚重,超出了皇室财务的范畴,倍以控制国家财政,所以,国库还不可能形成独立而严密的组织机构。

当然,国家收入和皇室收入的各自分别,这是秦朝的首创,比起前代无疑是一个显著进步。

西汉沿袭秦制,皇室库与国库有时互守略域,但更多的时间是互相调拨使用。

在汉武帝时,增设水衡都尉负责收入,少府卿负责支出,两个部门共同掌管皇室库。

这样,使皇室财政机构的职权和管理机能得到大大加强,有利于皇帝牢固地控制财权,保证了皇室费用。

而国库方面,由大司农(治粟内史)负责,其中太仓掌粮谷贮藏,都内主管钱帛库藏出纳,相当于秦之大内。

这两个自然属性不同的部门进一步的明确划分,给征收、运输、储藏、出纳、核算等管理都带来方便,有效地发挥了国库对经济进行调整和干预的职能。

中国古代的历史经济与财政

中国古代的历史经济与财政

中国古代的历史经济与财政中国古代是一个悠久的历史文明古国,经历过众多王朝的更迭和社会制度的演变。

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古代的经济与财政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其特点和变化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商鞅变法、汉武帝的开疆拓土、唐朝的繁荣以及明朝的衰落等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的历史经济与财政状况。

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改革事件,发生在战国时期的秦国。

商鞅倡导改革农业、政治、教育等多个领域,通过推行均田制度、行令法以及选拔人才的制度改革来提升国家的整体实力和民众的生产力。

均田制度使得土地重新分配,减少了土地的累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行令法则强化了君主的权力,实现了法治的初步形成。

商鞅变法对于秦国乃至后来统一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汉武帝是西汉王朝的一位杰出的皇帝,他开创了西汉的鼎盛时期。

汉武帝实行了一系列的开疆拓土政策,扩大了国土面积,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对外贸易。

他发动了几次大规模的军事征讨,征服了南越、匈奴等周边的敌对势力。

此外,汉武帝还修建了众多的公共工程,如修筑了长城、打造了宫殿和陵墓等,推动了建筑业和冶金业的繁荣发展。

这些开疆拓土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但同时也给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唐朝的繁荣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被视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巅峰之一。

大唐盛世的时期出现了繁荣的经济局面,这主要得益于唐朝政府的优良治理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唐朝推行了平均地税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农田的开垦率。

此外,唐朝还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隋唐时期还出现了许多对经济生活有积极影响的制度,如隋炀帝实行的均输法、唐玄宗实行的永乐令等,这些制度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国家财政和经济的稳定性。

明朝的衰落明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最后一个皇朝,但由于一系列的内外因素影响,这个伟大的王朝逐渐走向衰落。

明朝时期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主要原因有多重方面。

古代财政的演变趋势

古代财政的演变趋势

古代财政的演变趋势
古代财政的演变趋势主要体现在财政结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财政演变趋势。

1. 财政结构的演变:古代财政结构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家有所差异,但一般可以观察到从简单的部门化到更加复杂的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在起初阶段,财政工作可能由国家或王室成员直接负责,随着国家规模的扩大和财政活动的增加,逐渐形成了财政部门、税务部门、银行或金融机构等不同的财政机构。

2. 财政收入的演变:古代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土地税、农田赋税以及商业税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财政收入的来源逐渐多样化,例如通行税、专卖税、关税等。

一些国家还通过国营企业、封建经济等方式创造财政收入。

3. 财政支出的演变:古代财政支出主要用于维持国家体制的运转、军事防御、修建工程、宫殿和陵墓建设等。

随着国家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财政支出逐渐增加,并涵盖了更多的领域,如教育、文化、科技等。

同时,国家也逐渐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督和管理。

4. 财政管理的演变:古代财政管理逐渐从个人或王室的私人事务发展到成体系的公共事务。

财政制度、税收制度、财政统计等逐渐完善,并逐渐建立起专门的财政机构和部门。

与此同时,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也逐渐提高。

总的来说,古代财政的演变趋势表现为财政结构日益复杂、收入来源多元化、支出领域拓展以及财政管理体系的健全与完善。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变迁,财政也在不断地演变和调整。

中国经济史第四章古代社会的财政、货币与金融

中国经济史第四章古代社会的财政、货币与金融
货币的价值:古代社会的货币价值主要取决于其材质、重量、铸造工艺等因素
货币的种类:古代社会的货币种类繁多包括铜钱、银锭、金锭、纸币等
货币的兑换: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主要通过市场交易、官方兑换等方式进行
货币的管理与政策
金融业的发展历程
古代社会的金融业:以货币、借贷、典当等为主要形式
货币的起源:从实物货币到金属货币再到纸币
古代社会的货币
古代社会的金融
古代财政、货币与金融的关系
单击添加标题
古代社会的财政
财政制度的演变
添加标题
春秋战国时期:实行赋税制度开始出现货币
添加标题
夏பைடு நூலகம்周时期:以贡赋为主实行井田制
添加标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均田制货币制度进一步发展
添加标题
秦汉时期:实行租庸调制货币制度逐渐完善
添加标题
宋元时期:实行两税法货币制度逐渐成熟
外交:用于对外交往、维护国家利益等
财政管理机构与职能
礼部:负责国家礼仪、祭祀、外交等
兵部:负责国家军事、国防等
工部司:负责国家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
工部:负责国家工程建设、物资采购等
吏部:负责国家官员选拔、考核等
户部司:负责财政收支、税收、国库管理等
吏部司:负责国家官员选拔、考核等
礼部司:负责国家礼仪、祭祀、外交等
铜钱:古代中国最主要的货币形式分为五铢钱、开元通宝等
纸币:最早出现在宋朝如交子、会子等
布币: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形式主要在楚国、鲁国等地使用
贝币:古代中国最早的货币形式主要在沿海地区使用
刀币: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形式主要在齐国、燕国等地使用
黄金:古代中国的贵金属货币分为金条、金锭等
货币的流通与价值

中国古代的财政与税收

中国古代的财政与税收

中国古代的财政与税收一、引言中国古代的财政与税收是国家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与税收政策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资源配置,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为基础,探讨中国古代的财政与税收制度。

二、秦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秦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中国古代财政与税收制度的重要奠基者。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均田制”和“籍田制”等税制,这些措施为后世的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此外,秦朝还设立了官府财务机构,确保财政收入和开支的有效管理。

三、汉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汉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财政与税收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时期。

汉朝实行的“井田制”和“税赋制”等税收政策,确保了税收的稳定和财政收入的增加。

此外,汉朝还设立了专门的财政机构,如太仆寺和少府寺等,来管理财政事务。

四、唐朝的财政与税收制度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高峰时期,也是财政与税收制度进一步发展的时期。

唐朝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等税收政策,确保了财政收入的稳定和国家经济的繁荣。

唐朝还系统地建立了财政机构,如户部和度支使等,来提高财政管理的效率。

五、明清时期的财政与税收制度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也是财政与税收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的时期。

明朝实行的“一税制”和清朝实行的“户口调查制”等税收政策,为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和财政管理的规范奠定了基础。

明清时期还建立了专门的财政机构,如户部和礼部等,来加强财政管理的效果。

六、财政与税收制度的影响中国古代的财政与税收制度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财政和税收制度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财政收入,使国家财务得以稳定。

同时,财政和税收制度也为国家提供了资源配置和经济管理的手段,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七、结论中国古代的财政与税收制度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和变化。

从秦朝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的财政与税收制度逐渐完善和规范,为国家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国古代的财政状况与赋役制度•主题内容认知•考点详情例析•主题学习范例•主题复习拓展•主题能力演练主题内容认知•前言•主题内容范围主题内容认知——前言(1)“经济是最大的政治”。

财政与税收可以说是一个政权或朝代兴衰的晴雨表,能比较突出地反映治国方针:是否采取措施发展经济;是否实行合理有效的税收政策;是否能保持收入与支出的平衡等。

………………(略)主题内容范围古代王朝的财政状况、财政政策;主要的赋役制度及发展变化;财政税收与政治统治的关系以及土地政策的发展变化等。

考点详情例析〔例1〕下列各项,作为XX国奴隶制开始瓦解标志的是A .使用铁器和牛耕BB .鲁国实行按田亩收税C .商业繁荣,城市兴起D.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解析〕2002年春季高考题,考查对土地政策及社会发展变化的理解。

奴隶制的瓦解是社会性质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生产关系的变革。

B和D都符合题意,最后答案的选择就看时间•(2)经过土地改革,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①分到了田地②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③摆脱了封建剥削与债务④摆脱了政治压迫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主题学习范例•知识梳理•1.古代财政状况概述•2.古代重要赋役制度•考点突破•1.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和发展趋势•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历代经济政策、制度的本质、特点和作用国家财政状况与税收政策主题学习范例•国家财政状况与税收政策知识梳理1.古代财政状况概述(1)(1)西汉时期坏;王国问题;匈奴问题。

1.古代财政状况概述(2)•中前期的好转。

原因:长期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王国问题的解决;经济权力的集中;编户制度保证税收;匈奴及西域问题解决。

中后期的恶化。

原因:统治阶级腐化;对外战争;豪强地主势力发展。

1.古代财政状况概述(4)•唐后期中央财政入不敷出: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上藩镇割据混战是主要因素,藩镇割据的结果既使地方的独立性加强,又严重破坏了经济发展;经济上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使均田制无法实行,租庸调制必然就无法维持了。

1.古代财政状况概述(5)•(3)北宋时期•2.古代重要的赋役制度(1)(1)编户制度:主要盛行于西汉,编户农民对封建国家承担田租、算赋、口赋和兵役四项义务。

2)租调制:主要盛行于魏晋到南北朝时期,是和均田制结合在一起的赋役制度。

规定受田农民,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

考点突破1.我国古代主要赋税制度的类型和发展趋势(1)类型○以人丁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度:编户制度;租调制;租庸调制。

○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收标准的赋税制: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

○征收货币的赋税制度:募役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

•(2)演变趋势(1)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征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

这一转变以唐朝的两税法为主要标志。

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2)演变趋势(2)•○农民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

○随着封建经济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实物为主逐步向货币为主转变,这一转变以明朝的一条鞭法为标志。

○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如两税法、一条鞭法、地丁银制,都是把各种杂税合并起来统一征收。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封建社会历代经济政策、制度的本质、特点和作用1)一个国家或政权实行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归根结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地位决定的。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因此重农或尚农,以农立国就成为XX 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因此安定和控制农民,是地主阶级制定经济政策和制度又一出发点。

•(2)评价重农抑商政策,要注意它的历史阶段性。

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着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成为必然,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评价重农抑商政策(2)•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发展。

其做法既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又导致国家落后,也就必然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规律性总结•赋税制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状况•相关链接•1.井田制•2.均田制•综合与创新•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规律性总结赋税制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状况保证劳动者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

如果统治者破坏了这个原则,进行超经济的掠夺剥削,只能适得其反,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和自身灭亡。

•相关链接1.井田制(1)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出现于商朝,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下世代享用,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②诸侯要向国王交纳一定的贡献。

③由奴隶主贵族强迫奴隶集体耕种。

④那时的耕地阡陌纵横,称为井田。

1.井田制(2)•瓦解: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齐国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等)——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

•2.均田制(1)实行:从北魏开始,直至隋唐,虽然有所变化,但沿袭了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影响深远。

分配,给农民一定数量的土地,种植谷物和桑麻。

受田的农民,每年必须交纳一定数量的租粟、调帛或麻,还必须服徭役和兵役2.均田制(2)•条件:国家要掌握大量的土地。

实行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以巩固统治。

作用:使农民获得了部分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2)•当前实行的农村税费改革,被誉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

这从政治上给我们的启示是:(1)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

政治根源于经济,由经济决定;政治又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影响。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3)•任何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其根本的经济利益。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另一方面将会更好地维护广大农民的根本经济利益,巩固农村改革所取得的成果。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4)(2)体现了党和国家实行依法治国的原则。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依法调整和规范国家、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将农村的分配制度进一步纳入法治轨道,正是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5)(3)体现了国家的对内职能。

一是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二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6)(4)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

实行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农民的关心。

这既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的集中反映,也是国家机关对人民负责的组织活动原则的具体体现。

当前农村税费改革的哲学思考(7)•提示:农村税费改革,在经济学上可用税收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作用,国家宏观调控以及农业基础地位等知识加以分析;在哲学上可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普遍联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知识加以分析。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此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B .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C.封建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c比井田制进步D.井田制遭到破坏•2.春秋时期,鲁国出现的公田转化为私田的现象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A.周王室势力衰微B.刺激了新农具的广泛采用C.促进了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D.国君收入减少了c•3.汉代税收中较重的是A.田赋和更赋B.人口税和更赋C.人口税和附加税D.人口税和田租B•“租调制”、唐朝的“两税法”、明朝后期的“一条鞭法”、清朝前期的“摊丁入亩”等。

据此回答4~7题。

4.“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特点是A.废除了人头税B .以田亩数计征cC.赋税折银征收D.按照资产交纳•5.清朝前期实现“摊丁入亩”政策最重要的客观作用是A.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B.使赋税的征收办法简化C.土地的利用率提高D.使雇用劳动力增多A•6.明后期张居正改革实行的“一条鞭法”和清前期雍正帝实行的“摊丁入亩”,共同的直接目的都是为了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保护自耕农的生产积极性C.实践儒家的仁政思想AD.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7.纵观古今的税收,从根本性质上说,社会主义税收A.较前种类增多了,但数量减少了B.较前范围扩大了,种类增多了C.取之于民,用之于民D.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c•8.均田制实行的前提条件是A.阶级矛盾缓和,政府轻徭薄税B.统治者手中掌握一定数量的土地C.对前代政策的继承和发展D.满足农民强烈的土地要求B•11.隋唐时期实行的租庸调制,“庸”的作用是A.减轻了农民的徭役负担B.减轻了农民的租税负担C.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D.使农民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土地c•社会经济的盛衰。

据此回答12~17题。

12.下列赋税制度体现了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革的是A.初税亩B .编户制度C.租庸调制D.一条鞭法A•13.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制度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初税亩B.编户制度C.租庸调制D.一条鞭法B•15.王安石颁行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主要解决的问题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 .限制大地主的利益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D.巩固加强中央集权A•16.两税法实行后,影响最深远的作用是A.调整了赋税制度与土地制度不协调的状况B B.削弱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C.增加了唐朝政府的赋税收入D.使政府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17.明朝“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形态,从经济发展趋势看,其作用主要表现在A.使白银成为市场上普遍流通的货币B.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实物地租C.刺激了冶铁业的发展D.促进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D•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封建生产关系也得到调整,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据此回答18~21题。

•19.清初统治者奖励垦荒,宣布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其共同作用是①缓和了阶级矛盾②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④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A.①②③B .①③④C.②③④•20.雍正帝在位时对XX国经济影响最大的举措是A.设军机处cB .实行更名田C.收地丁银D.奖励垦荒•21.我国封建社会的赋税制度和征税标准由人丁到田亩、由实物到银两的变化,反映了①农民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松弛②国家征收的土地税加重③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④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c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