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油罐闪爆事故案例分享..
(完整版)动火作业典型事故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事故主要原因:(1)维修班长在未办理动火作业票的情况下派 焊工施工(缺少与动火有关部门人员的沟通)。(2)焊工未见到动 火票就动火。(3)雇用民工受人指令关闭阀门后,既未向井站值班 人员报告,又未在现场看守(缺少协调与信息沟通)。(4)配气站 值班员,在未搞清停气原因的情况下,贸然打开天然气阀门,导致 事故发生(上锁挂签)。(5)天然气公司负责人,在没有作业方案、 没有履行作业手续、没有采取相应安全措施的情况下,直接盲目安 排作业(三无作业:无方案、无作业许可、无安全措施)。
24日7时40分,焊工违章进行液化石油气管道防静电装置焊接作 业,7时51分,当将第3只单头螺栓焊至液化石油气管道气相总管, 空压机加压至1.36MPa时,2号液化石油气储罐发生爆炸,罐体冲出 地面,其余两个埋地液化石油气储罐受爆炸冲击,向左右偏转,造 成液化石油气罐区全部破坏,爆炸形成的冲击波将混凝土盖板碎块 最远抛出420多米。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事故的直接原因:在进行管道气密性试验时,没有将管道与埋地液化石 油气储罐用盲板隔断,液化石油气储罐用氮气压完物料后没有置换,导致液 化石油气储罐与管道系统一并进行气密性试验,罐内未置换干净的液化石油 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因现场同时进行电焊动火作业, 电焊火花引发试压系统发生化学爆炸,导致事故发生。
油气储运——安全经验分享
动火作业典型事故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案例一、2003年10月28日,中国石油某油田一采油厂在柯14井安 装单井罐时发生油罐爆炸着火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1 人轻伤。
40立方米原油罐 40立方米原油罐
勒1井
柯14井
安全经验----动火作业事故
石油化工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PPT精选文档-PPT文档资料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安监总局局长杨栋梁针对事故提出的十五个问题
为什么不警戒 ? 为什么不封路 ? 为什么不疏散群众 ?
为什么不通知群众 ?
为什么引起爆炸 ? 为什么会发生泄漏 ? 泄漏的原因是什么 ? 直接原因是什么 ?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石油化故
事故经过
11月22日凌晨3点,位于黄岛区秦皇岛路与斋堂岛路交汇 处,中石化输油储运公司潍坊分公司输油管线破裂,事故 发生后,约3点15分关闭输油,斋堂岛街约1000平方米路
面被原油污染。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
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黄岛区立即组织在海面布设两道 围油栏。处置过程中,上午10点30分许,黄岛区海河路和 斋堂岛路交汇处发生爆燃,同时在入海口被油污染海面上 发生爆燃。
茂名石化公司北山岭原油罐区火灾事故
事故暴露安全管理的问题
1、原油储罐区施工管理的责任不落实,对外来施工人员的监 督管理极不严格。外来施工人员在要害部位的重大危险源区 作业,施工单位无人管理;港口公司机动科没有人负责,也 没有指派人员管理;北山岭原油罐区也没有人在现场监督和 采取有效的坚督措施。5名外来施工对伍的临时工在充满油气 的阀室内冒险作业无人管理,无人监督,无人制止,以致造 成重大火灾事故,外加施工人员失管失椌。
中石油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轻油罐着火
事故经过
2009年7月12日9 时50分左右,乌石化炼 油厂工作人员在巡检时 发现13号轻油罐出现明 火,立即进行灭火处置 并报警,乌石化接警后 紧急出动,10时30分左 右,明火被扑灭。
江苏泰州市5· 4油罐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
油罐爆炸事故案例
1.5.1法国一炼油厂液化石油气球形贮罐着火爆炸7人死亡在法国费赞(Feyzin)炼油厂,一天早晨,3名检测工在进行每周两次的液化石油气取样作业。
首先将443号丙烷贮罐(12000m3)的阀门打开,经15分钟后取样完毕,要关闭阀门时,因-46℃的气体阀门冻结而不能完全关闭。
此刻,气体向周围逸散,一直扩散到离贮罐60m远的汽车公路及与罐区相通的公路,因此向整个费赞地区发出了警报,并禁止汽车在公路上通行。
但已来不及通知行驶在公路上的汽车,这时驶来的汽车与气体接触瞬间发生大火,汽车被烧毁,司机受了重伤。
发生警报的同时,35名消防队员赶到443号贮罐区现场,此时大火已蔓延至462号贮罐,消防队员奋力喷水灭火。
大约2小时后,443号贮罐随着一声巨响发生爆炸,大火瞬时向四周蔓延,相继引燃了周围的贮罐。
其后又引起球形贮罐的爆炸,使B地区的5号球形贮罐遭到损坏。
这场爆炸,使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设备遭到损坏。
事故原因1)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阀冻结,而引起的气体泄出,着火源或是在公路上行驰的汽车,或是由喷出的丙烷产生的静电。
2)虽然有安全阀,但没有喷水设备也是造成贮罐爆炸的一个原因。
3)疋田教授认为,取样阀本体是由铸钢制造的,最低耐用温度为-30℃(实际温度为-46℃);阀门未采用聚四氟乙烯防冻;第二个原因是阀门未设置紧急关闭机构等。
这些都是未能防止阀门冻结的原因。
4)罐区至工厂边界的安全距离应为120m以上,至公路的距离应在250以上,否则是很危险的。
一、事故概况B经过1981年9月10日14时55分左右,辽宁省某县石油公司油库一号油罐发生爆炸,当即造成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3万余元。
1981年5月12日,县农机厂与县石油公司签定了一项建罐合同,在石油公司油库院内建一组(4个)1200立方米的立式金属储油罐。
石油公司承担建罐材料供应及现场保护,县农机厂负责工程项目的施工。
这项工程于5月15日动工,7月末四个罐体的立体工程基本完成,8月末工程扫尾等待试验验收。
石油化工油罐火灾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保定市石油化工厂渣油罐爆炸
事故原因分析
2、违章进行明火作业。3月31日16时25分左右,市氧 气厂职工刘某、王某在渣油罐南侧距罐8.3米处的液控塔上 进行电焊作业,电焊火花与罐外溢出的可爆性气体相遇起爆 炸,罐内渣油喷出酿成火灾。
3、单位领导不尊重科学,不重视安全生产,违章指挥 ,冒险蛮干。该厂是1972年从部队接收过来的一个小炼油 厂,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总体布局和一些设备本来就 不甚合理,存在许多危险因素,由于厂领导重生产轻安全, 对于潜在的危险因素没有认真进行解决,终于造成这次恶性 爆炸火灾事故。
茂名石化公司北山岭原油罐区火灾事故
事故暴露安全管理的问题
1、原油储罐区施工管理的责任不落实,对外来施工人员的监 督管理极不严格。外来施工人员在要害部位的重大危险源区 作业,施工单位无人管理;港口公司机动科没有人负责,也 没有指派人员管理;北山岭原油罐区也没有人在现场监督和 采取有效的坚督措施。5名外来施工对伍的临时工在充满油气 的阀室内冒险作业无人管理,无人监督,无人制止,以致造 成重大火灾事故,外加施工人员失管失椌。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事故后果
事故造成55人死亡、9人失踪。现住院伤员145人,其中危 重10人(8人仍未脱离危险期),重症32人,轻症103人。 爆裂管线长度达3.5公里 5515米排水暗渠遭冲击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输油管线情况介绍
这条爆炸的东黄输油管道,于1986年7月建成投产。管道 长度248.5公里,管径711毫米,年输油能力1000万吨。 东黄输油管道已经服役二十余年,在两次腐蚀性调查中, 发现管道防腐层已严重老化。
青岛输油管线爆炸事故
输油管线原因
初步原因分析是管线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爆燃发生
安全经验分享—油罐焊接爆炸
40立方米原油罐
克14井
油罐爆炸烧毁的汽车残骸
(1)动火前既未将罐清洗干净,也未 通过取样分析。 (2)既作业时先将排气管用法兰联接 到罐体上,后对排气管的延伸部分焊 接。 (3)由于罐内留有残液,残液在罐内 挥发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并且达到 了爆炸极限。在焊接过程中爆炸性气体 顺排气管排出时,遇焊接明火,引爆了 罐内爆炸性气体。
安全经验分享 油罐焊接爆炸事故
2003年10月28日14时50分左右,中国石油某油 田分公司一采油厂在克14井安装单井罐时发生了一 起油罐爆炸着火事故,造成5人死亡、2人重伤,1人 轻伤。
事故发生经过
40立方米原油罐 40立方米原油罐
阿 1井
搬至
克14井
该罐于 10 月 4 日起 已停用,罐中原油已 放至底阀口(底阀口 排气管 距罐底10厘米),也就 是说罐内留有残液,密 度 0.806 吨 / 立方米。 10 月 28 日 9 时 30 分 ,注采保运班电焊工 及维护工到达阿1井进 行吊罐作业。在吊罐 装车时,发现油罐排 气管过长不便搬运, 就将排气管割成两段 勒1井 随罐一起装车。
两具40立方米原油罐 密度:0.806吨/米3Fra bibliotek10cm
12点30分左右,两具油罐 及相关附件运至克14井. 13点,开始卸装吊罐工作. 14点44分,工人先在油罐上 连接排气管法兰,后焊接排气 管割开的延伸部分。 14点50分,油罐在焊接过程 中发生爆炸,现场开始着火。
15点52分,消防车赶到现场 进行扑救.
(1)动火前必须办理用火作业票。 (2)罐必须清洗置换彻底。 (3)测爆合格后方可动火。
柯14井
常见油汽火灾事故案例分析
常见油汽火灾事故案例分析引言油汽火灾事故是指因燃油和气体的泄漏、挥发、蓄积和燃烧而造成的火灾事故。
这类事故通常具有发展快、破坏大的特点,对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常见的油汽火灾事故,以期能够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预防和应对此类事故的能力。
1. 油罐车爆炸事故案例1:2018年6月6日,山东省滨州市发生一起油罐车爆炸事故,造成5人死亡、3人受伤。
当时,一辆满载燃油的油罐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突然发生爆炸,导致油罐车瞬间起火。
事故中,爆炸威力巨大,不仅炸碎了油罐车,还造成了周围车辆和路人的伤亡,现场一片混乱。
事故分析:1)事故诱因:据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油罐车在行驶途中因燃油渗漏和油气蒸发导致燃烧点温度升高,最终引发爆炸。
此外,油罐车的安全措施不够完善,同时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受到外部碰撞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
2)事故教训:油罐车爆炸事故给出了重要的教训。
首先,对于运输燃油的油罐车,应加强对车辆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车辆的安全性。
其次,对于燃油运输过程中的泄露和挥发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避免油气积聚引发火灾。
另外,在驾驶油罐车的过程中,要加强驾驶员的安全培训和意识教育,防止发生驾驶操作失误。
3)防范措施:对于油罐车的设计和制造,应当加强对其安全性能的要求,确保其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出现泄漏和爆炸的风险。
同时,对于燃油运输企业和驾驶员,也要加强安全管理和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变能力,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加油站火灾事故案例2:2017年8月12日,湖北省襄阳市发生一起加油站火灾事故,造成3人死亡、数十人受伤。
事故中,一名加油站员工在加油过程中操作不当,导致汽油泄漏并被点燃,随后引发了整个加油站的火灾。
灾情蔓延迅速,并波及到了周边的建筑物,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和财产安全。
事故分析:1)事故诱因:事故的主要诱因是加油站员工在加油过程中操作不当、对火灾隐患的忽视以及应急处置不当。
“115”闪燃爆炸事故反思资料
2、专业主管部门职责落实不到位。作为危运车辆主管 部门调度室,对危运车辆没有进行定期监督检查,监管不到位, 对危运车辆加装驻车加热器这一致命安全隐患没有及时掌握。
(四)事故性质 通过调查组取证分析,认为此次事故是一起由承包
商单位擅自改装特种车辆且违章造成的责任事故。
五、事故教训 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制度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保证。某运输 公司视甲方管理制度于虚设,没有组织相关人员对驻车加热器 进行危害识别,自行增加车辆附属设施,既没有征得甲方管理 部门的同意,也没有与现场管理人员沟通,更没有进行相关论 证、试验,安全管理流于形式,为事故的发生埋下了伏笔。
3、安全机动科作为安全监管部门,给予安全机动科科长、 工业安全主管通报批评,各罚款500元。
4、副总工程师负责区块安全生产管理,罚款500元。
七、防范措施 1、立即在全厂范围内开展装卸油站点的专项检查,开
展危害识别,完善安全管理措施和有关规章制度,防止类似事 故再次发生。
2、运输公司在2013年11月10日前将驻车加热器全部拆 掉停止使用,甲方逐车验收合格后方可入站拉油。同时,所有 进站拉油车辆必须经装车台现场监督安全检查,验收签字后方 可进入装车台。
TTC
结
构
与
原
理 可用定时器或遥控器启动加热器
“10.28”在建原油储罐特大爆炸事故
“10.28”在建原油储罐特大爆炸事故
2006年10月28日19时16分,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某石化分公司在建的10万立方米原油储罐内浮顶隔舱刷漆防腐作业时,发生爆炸。
该工程是由安徽省防腐工程总公司承包施工,造成13人死亡、6人轻伤。
一、事故经过
施工单位安徽省防腐工程总公司成立于1989年12月31日,注册资金1500万元,注册经济类型为集体经济;2002年6月28日,获建设部颁发的防腐保温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2004年12月28日,获安徽省建设厅颁发的安全生产许可证。
发生爆炸事故的原油储罐为浮顶罐,全高21.8米,全钢材质结构。
储罐的浮顶为圆盘状,内径80米,高约0.9米,从圆盘中心向外被径向分隔成1个圆盘舱(半径为9.6米)和5个间距相等、完全独立的环状舱,每个环状舱又被隔板分隔成个数不等的相对独立的隔舱,每个隔舱均开设人孔。
事故发生前,储罐在进行水压测试,储罐内水位高度约13米。
2006年10月28日,安徽省防腐工程总公司在原油储罐浮顶隔舱内进行刷漆作业的施工人员有27人,其中施工队长、小队长及配料工各1人,其他24人被平均分为4个作业组。
防腐所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储罐事故案例
储罐事故案例
近年来,储罐事故频繁发生,给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
成严重威胁。
下面介绍一个储罐事故案例,以警示大家重视储罐安
全管理。
案例描述:
2019年8月18日,湖南怀化市溆浦县一家石油化工厂的储罐
发生爆炸,造成2名工人死亡,1名工人受伤。
起火面积超过350
平方米,火势高度达30米,抛洒到150米之外也能感受到热浪炙烤。
火灾堆积点附近的民房窗玻璃全部破碎,篮球场上的彩虹桥变成了
灰色,附近的计划生育宣传栏也被烧毁。
事故原因:
据调查,事故原因是储罐漏液、燃气和蒸气混合后,被引燃而
导致的。
储罐工艺管道长期腐蚀,管道连接处出现裂缝,维修不到位,导致液体渗漏,蒸气泄漏等因素形成了爆炸的条件。
责任判定:
经过调查取证、情况研判和现场勘查,生产单位存在违法违规
行为,对储罐安全未加以重视,安全生产管理不到位。
公司涉嫌违
法建设未经审批的罐区,未按规定进行储罐日常巡查和维修,并未
建立储罐泄漏警报系统,对场地周边环境和人员生命财产造成严重
影响。
因此,该公司被依法处罚。
教训总结:
储罐安全事故给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为
了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需要落实储罐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储罐
日常巡查制度、支持设备维修系统,加大安全监管制度的质量,严
把出租、销售等环节管控。
同时,加强对员工安全生产知识的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提高储罐管理的安全性,以保障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
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案例
加油站火灾、爆炸事故案例火灾、爆炸事故案例:案例一:广东梅州市某县石油公司违章动火爆炸事故。
事故经过:1998年7月29日,广东省梅州市某县石油公司库站合一的加油站罐室油罐发生爆炸,当场炸伤1人,炸死2人,事故直接经济损失16万元。
7月29日上午,该油库主任陈某兼站长带领两名社会上的修理工,对装过90#汽油的1号卧式罐扶梯进行焊接,在焊接过程中发生爆炸,陈某和雇来的焊工一人当场炸死,另一人重伤。
事故原因:1、罐室内存在油蒸气,且达到爆炸极限;2、在动火前没有按规定检测油蒸气浓度;3、罐室内的扶梯松动,在进行焊接时引燃油蒸气发生爆炸。
事故教训:1、这次事故是站领导不懂安全常识,违规在爆炸危险区域动用明火造成的,它充分说明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
2、在规范中罐室储油明令禁止,该站就是在违背国家规范而埋下了事故隐患,不可避免地造成爆炸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黄岛油库火灾爆炸事故事故经过:1989年8月21日,东营—黄岛输油管线某站油库一座2.3万m3的非金属油罐(5号罐)爆炸起火,2号和3号罐也随之爆炸起火,流出的油火,使整个库区成为一片火海,过火面积达15万㎡。
这场大火共燃烧了104h(5天4夜),在事故中有19人牺牲,78人受伤,共烧毁原油3.6万t,烧毁大型油罐五座及全部辅助设施,损失5000万元。
事故原因:1、由于该地区遭受雷击,罐内产生感应火花引爆油气是造成这次事故直接原因;2、黄岛油库在建设和管理上的不完善和油罐自身缺陷,为事故埋下了隐患,是造成这次事故的间接原因;3、防雷设施不符合要求,长年锈蚀失去应有的防雷作用;4、非金属油罐有容易因雷电感应产生火花的先天性缺陷;5、黄岛油库总体规划不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是事故扩大,损失加大的原因。
事故教训:1、非金属容器储油,无法将静电导出,在加油过程中严禁向非金属容器中直接加油;2、防雷、防静电设施的建议,加强防雷、防静电设施完善的检查、检测工作,保证完好;3、加油站严格按照国家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建设,站内设施符合防火规范,是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4、加强安全管理、安全检查,落实制度建设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油库及加油站典型事故案例分析一、临界区油库油罐爆炸事故案例描述:2024年12月,地临界区油库发生油罐爆炸事故,造成多人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事故发生时,油罐内贮存的石油产品被点燃,引发大面积火灾,火势迅速蔓延至周围的其他油罐。
消防部门赶到后,采取了紧急灭火措施,并组织人员疏散周边居民。
事故原因分析: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事故是由于油罐内油气泄漏引发火灾。
油罐泄漏可能是由于装卸作业不当、油罐设备老化、维护保养不及时等原因引起的。
同时,油库的消防设施不完善,防火措施不到位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安全教训:油库及加油站是储存和运输易燃易爆物质的场所,必须加强日常管理和检查工作,做好设备维护保养,确保所有设备和工艺安全可靠。
加强装卸作业操作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安装和完善消防设施,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确保出现事故时能够及时发现、报警和处置。
二、加油站液化气泄漏引发火灾事故案例描述:2024年8月,地一家加油站发生液化气泄漏引发火灾事故。
事故发生时,加油站的液化气罐突发泄漏,液化气液化燃烧所释放的热量引燃周围的可燃气体,导致火势快速蔓延,火光冲天。
加油站员工迅速疏散周围居民,并报警求助。
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迅速赶到现场进行灭火,并组织人员疏散周边人员。
事故原因分析:初步调查显示,事故是由于液化气罐的阀门损坏引发泄漏,液化气在与空气相混后形成可燃气体,遇到明火等点燃源引发火灾。
此外,加油站的防爆设备不完善、安全管理不到位等因素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安全教训:加油站涉及到液化气等易燃易爆物的储存和供应,必须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对罐区阀门等设备进行定期巡检和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加强现场监测,及时发现并排查隐患。
三、油库油气回收装置失效引发事故案例描述:2024年3月,地一家油库发生油气回收装置失效引发事故。
事故发生时,油气回收装置因管道堵塞及设备故障,导致油气无法正常回收,积聚在油库区域。
总厂“”油罐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2000年7月2日,山东省青州市潍坊弘润石油化工助剂总厂,在油罐区违章焊接作业,因未堵盲板,造成2个500m3油罐爆炸起火,10人死亡,部分操作室及管排、管架烧毁,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
一、事故经过2000年7月1日,为解决柴油存放一段时间后,由棕黄色变为深灰色的质量问题,厂领导决定采用临淄某个体技术人员的脱色技术,在柴油罐间加活性剂罐、混合罐、管道泵,将307号罐、308号罐的柴油,经管道泵注入混合罐,同来自活性剂罐的活性剂混合脱色后,注入204号罐储存外销。
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直接安排生产设备部牵头,由机动车间维修班负责焊接安装。
整个作业,采用先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后,再对接同柴油罐相连接的阀门、法兰、管道,现场进行焊接的方法。
7月2日上午,已将混合罐、活性剂罐、管道泵定位,并同308号罐对连焊接完毕,下午继续进行与204号罐的对接。
18时45分,在焊接与204号罐相接的管道时,发生爆炸,204号罐罐体炸飞,南移3.5m落下,罐内柴油飞溅着火,同时将该罐同307号罐之间的管道从307号罐根部阀前撕断,307号罐中400余吨柴油从管口喷出着火。
现场施工的10人,突然被柴油烈火掩盖,瞬间即被烧死。
307号罐在204号罐爆炸起火后45分钟,再次发生爆炸,罐底焊缝撕开12m左右,罐内剩余柴油急速涌出,着火的柴油顺混凝土地面流至附近的操作室,操作室被烧毁;流至装置管排底部,管排管架被烧塌;流至厂区大门以外,将部分大树烧死。
事故发生后,地市县及厂消防队及时赶到扑救,大火于20时45分被扑灭,没有造成罐区其他汽油、柴油罐的爆炸,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二、事故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事故是在焊接与204号罐底部闸板阀对接的管道时发生的。
204号罐以前装过柴油,但已长时间没有使用,只是偶尔当作生产中吹扫管道时的储气罐使用。
在罐内约有15m3放不出来的柴油,阀门以上无油,有充分的挥发空间,挥发后的柴油与罐内的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
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10.24”油罐火灾事故
(二)施工单位在制订施工方案、进行工作危险性分析、办理 动火票时,要认真、全面、科学地分析作业现场存在的各种危 险有害因素,尤其是火灾、爆炸等危险因素,要制订安全可靠 的施工方案,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坚决杜绝因风险辨识 不全面、不到位、不科学而留下隐患,坚决杜绝为抢工期、省 费用、图方便而冒险作业。
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三
3
齐鲁石化承包商“9.15”物体打击事故
齐鲁石化承包商“9.15”物体打击事故
一、事故情况 2010年9月15日,山东 齐鲁石化建设有限公司在齐 鲁石化塑料厂高密度聚乙烯 装置进行冷却器充氮保护作 业时,由于活套法兰和管箱 整体飞出,滚落出25.73米, 击中正在施工的作业人员, 导致2人当场死亡,3人送医 院抢救无效死亡、1人受伤。
中石油辽阳石化分公司“6.29”原油罐爆燃事故
4、个体防护器材 承包商自己准备常规的个人防护用品,例如安全帽、安全 工作服、安全眼镜和安全鞋等。如果现场存在特殊的危害,需 向承包商提供一些专门的防护设备,如在氢气区域作业时所需 的防火服、在受限空间内作业需要使用的空气检测仪等等。在 某些对个人安全防护用品有特殊要求的区域,应该在进入这些 工艺区域的地方安装明显标志,说明所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 5、现场监督 承包商的现场管理人员负责监督管理其员工在现场的作 业,企业的任何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都应该主动 监督承包商的现场作业,及时报告发现的不安全状况或行为。
拆除施工情况及进度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10.24”油罐火灾事故
浮盘外缘与罐壁局部
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公司“10.24”油罐火灾事故
油罐正西侧罐外壁有两台电动阀,阀杆及阀体的浮盘以上部位有 浓密烟熏痕迹,以此为中心向北12.3m至向南62. 8m范围内的浮盘与 罐壁缝隙烟熏痕迹较重。下图为以电动阀为中心区域的过火情况。
石油火灾事故案例分析警示教育
石油火灾事故案例分析警示教育一、案发经过2012年7月4日,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一个石油储存场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火灾事故。
该储存场位于一处人迹罕至的偏远地区,距离最近的居民区有数十公里。
事故发生时,该储存场内存储有约1万吨原油,由于高温天气和不当的安全操作,导致油罐发生爆炸并引发大面积火灾。
火势迅速蔓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给消防和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调集了大量的消防和救援力量前往现场进行扑救和救援。
然而,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又正值夏季高温天气,消防人员在赶到现场之前就已经被大火吞没。
整个火灾扑救和救援过程历时长达一个星期,众多油罐被火烧损失,周边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后续清理和恢复工作也成为了长期难题。
二、事故原因分析1. 安全管理不到位在该石油储存场,存在着安全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首先,该储存场地处偏远,距离居民区较远,管理、监督和维护力量不足,导致了安全管理工作的疏漏。
其次,部分油罐的年限较长,设施设备老化严重,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而且,没有进行定期的检查维护工作,更增加了事故发生的风险。
2. 高温天气事故发生时,正值夏季高温天气,气温持续高达30摄氏度以上,湿度低,极易导致静电积聚和火灾发生。
此外,高温天气还加剧了原油的挥发性和易燃性,一旦遭受外界火源或机械撞击,极易引发火灾爆炸。
3. 不当的操作行为据调查,火灾事故的起因是有工人在作业过程中不慎使用明火,导致了油罐内原油的着火。
这种不当的操作行为严重违反了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定,直接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三、教训总结从上述石油火灾事故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非常宝贵的教训:1. 安全管理意识是关键无论在什么行业,安全管理都是最重要的。
特别是对于石油等易燃易爆物品的储存、运输和加工,更需要严格的安全管理。
管理者和从业人员都应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定,定期进行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确保安全隐患及时排查和处理。
大型原油储罐火灾事故分析
大型原油储罐火灾事故分析引言原油储罐火灾是石油化工行业常见的事故,也是一种十分危险和严重的事故。
一旦发生原油储罐火灾,会给企业及周围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甚至可能引发爆炸,造成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
因此,对于预防和应对原油储罐火灾事故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从事故发生原因、应急处理、事故后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对原油储罐火灾事故进行深入探讨,为相关行业提供经验借鉴和防范措施。
一、案例分析2019年6月21日,山东省青岛市发生了一起大型原油储罐火灾事故。
据了解,位于青岛港胶州湾保税港区的中化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的原油储罐发生火灾,火势非常大,浓烟滚滚,现场十分危险。
事故发生后,火势持续蔓延,共有8个大型油罐起火,现场形势非常紧急。
据初步调查,事故起火原因可能是由于储罐开关门不当,导致空气进入储罐内部,与原油产生化学反应引发火灾。
此次事故共造成8个储罐被烧毁,损失巨大。
二、原因分析1. 设备故障原油储罐作为石油化工行业的重要设备,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
如果储罐设备出现故障,可能会导致原油泄漏、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
设备设施的非正常操作或检修不到位,均有可能成为事故发生的隐患。
2. 人为操作在实际生产中,人为操作失误也是导致原油储罐火灾的常见原因。
例如储罐门未关闭严实、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等,都有可能引发原油泄漏和火灾事故。
3. 管控不严相关部门对于储罐火灾的防范措施和管控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等,也是导致储罐火灾事故的原因之一。
例如储罐周边的消防设备不齐全、监控系统不完善、漏油检测不及时等,都可能成为事故隐患。
三、应急处理当原油储罐发生火灾事故时,应急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应急处理的措施和原则:1. 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火灾,企业要根据事先制定的应急预案,迅速启动应急系统,组织人员进行紧急处置。
2. 确保人员安全在应对火灾事故时,要第一时间确保人员安全,迅速疏散人员,转移周围居民,并保持人员的安全距离,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中国石油事故案例
柯14井
该罐于10月4日起已 停用,罐中原油已放至底 阀口(底阀口距罐底10厘 米),也就是说罐内留有残 液,密度0.806吨/立方米。 10月28日9时30分, 注采保运班电焊工及维护 工到达勒1井进行吊罐作 业。在吊罐装车时,发现 油罐排气管过长不便搬运 ,就将排气管割成两段随 罐一起装车。
排气管
2005年12月2日,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引咎辞职。 2005年12月4日,中石油免去该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的职 务。 2005年12月6日,针对此事的国务院调查组成立,组长为国家安监总 局局长李毅中,监察部、国资委、环保总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均参与其中。 2006年 1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 取了有关“11· 13”爆炸事故及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调查处理的汇报,同意 给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吉林省环保局等单位有关责任人相应的 党纪、政纪处分。 2006年11月24日,国务院同意给予中石油集团公司一副总经理行政 记过处分,给予该石化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委书记)、双苯厂厂长 等9名企业责任人员行政撤职、行政降级、行政记大过、撤销党内职务、 党内严重警告等党纪政纪处分;同意给予吉林省环保局局长(党组书记) 行政记大过、党内警告处分,给予吉林市环保局局长行政警告处分。
他们错在哪里?
(1)违反用火安全管理制度规定,违规开具用火作业票。 硫磺回收车间在开具用火作业票时,作业现场盲板尚未加装完毕,动 火点V402罐物料尚未清退,也未对动火地点进行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 采样分析,用火作业更没有及时向炼油厂安全环保处汇报,在这种情况下 开具动火作业票允许动火,是违反该石化分公司《用火安全管理制度》和 炼油厂安全环保处制定的有关规定。 按该石化分公司《用火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此处用火应为一级用火, 在厂安全环保等四个职能部门未组织检查验收确认的情况下,车间自行认 定用火等级为二级,签批了二级用火作业票。 (2)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监督管理工作不力。 10月24日在V403罐物料尚未倒空、置换工作还未完成,现场存在有毒 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的情况下,硫磺回收车间就组织施工单位进行了检修 维修作业的准备工作,违反了大庆石化分公司《装置停工检修安全管理规 定》的有关规定。
“11.5”闪燃爆炸事故反思
TTC
可用定时器或遥控器启动加热器
遥控器T70/80
防冻液循环泵
燃烧室
-35#柴油供 给电子阀
程序控制器
电火花塞
驻车加热器 排气孔,无 消音器也无 防火罩
安装驻车加热器处
闪燃的罐口
(二)间接原因 1、安全检查不到位。联合站工作人员对进站拉运原油 车辆安全检查、危害识别不到位,对车辆加装驻车加热器、增 加副油箱等附属设施的明显变化,没有及时发现。 2、装车台人员安全意识淡薄。据了解,装车台员工在 之前装油过程中听到过油罐车有响声(驻车加热器在工作), 仅草率对驾驶员进行了一般询问,没有进行深入的排查了解, 也没有引起高度警觉,更没有进行详细的检查和上报。
“11.5”罐车闪爆着火事故现场示意图 A罐车
闪燃位置 3# 起火位置
北
鲁E71750
B罐车
新M13321
鲁E71628 距离5米 距离5米
D罐车
C罐车
2# 闪爆位置
1#
20时30分,联合站装油工王某某负责给a罐车装油。20 时55分,装油工姚某某站在鹤管阀门处开始给b罐车装油, 20时57分,姚某某发现b油罐前端突然有一道蓝色火焰窜向 装油罐口,罐口随即发生闪燃,装油工姚某某立即关闭了正
分说明某联合站没有深入有效开展动态危害识别,没有真正把
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的提升作为安全生产的第一要务来抓,
致使操作规程有令不行、违章行为屡禁不止。
六、责任认定及处理
(一)某运输公司自行改装特种车辆装置,为油气场所安
全埋下隐患,对此次事故发生负主要责任。 1、对运输公司通报批评,停产整顿,责令运输公司在 甲方HSE会议上做书面检查。 2、沉没危运车辆HSE风险抵押金10000元,事故损失由 运输公司全部承担。 3、责令运输公司对此次事故按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大连“8.29”爆炸事故案例分享
大连石化灌区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2011年8月29日上午10时左右,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油品罐区一个可存储数千吨柴油的罐体突然发生火灾,经消防官兵全力扑救,截至13时20分,火已扑灭,未造成人员伤亡。
起火原因正在调查中。
由于该大型储油罐内存放了约800吨成品柴油,并且位于该公司厂区成品油储藏区中心位置,周边还有许多各类化工产品储藏罐,大火很快危及到了周边存储罐的安全。
事故发生后,大连市有关方面迅速调集了包括航空消防车在内的约70辆消防车,近300名消防战士,紧急赶往现场参与灭火和增援,对处在危险中的其他化工存储罐降温防火。
火灾发生后,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
在从大连市中心赶往火灾现场的路上,隔海就能看到远处冒起的冲天浓烟,路上到处都是拉着警报赶往现场的消防车。
离厂区还有一段距离,就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
大连市有关方面表示,由于采取了水的应急三级防控等环保措施,消防水全部被排入应急池中,未进入海域。
根据环保监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均未超过国家相关环保标准。
目前,环保滚动监测仍在进行中。
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
二、事故处理动态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8月30日在大连石化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免去蒋凡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职务,调大庆炼化公司总经理冷胜军任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
中石油集团总经理蒋洁敏8月31日表示,大连石化在一年内连续发生安全事故,充分暴露了安全管理、基础工作、队伍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
中石油集团公司同时决定,成立集团公司事故调查组,由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廖永远任组长,抽调技术和管理专家进驻大连石化,在国家安监总局指导下,配合大连市事故调查组,从技术和管理层面做更深层次的事故分析,尽快查清事故原因,严肃追究事故责任,完善防范措施;在集团公司范围内开展扎实深入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三基”工作全面督查。
三、事故延伸2011年7月16日:千万吨常减压装置换热器“大帽”泄漏着火。
中国石油事故案例资料
40立方米原油罐
柯14井
这是油罐爆炸后被烧毁的汽车残骸在说明着当时的惨状
他们错在哪里?
(1)动火前既未将罐清洗干净,也未 通过取样分析。 (2)既作业时先将排气管用法兰联接 到罐体上,后对排气管的延伸部分焊 接。 (3)由于罐内留有残液,残液在罐内 挥发形成了爆炸性混合气体,并且达到 了爆炸极限。在焊接过程中爆炸性气体 顺排气管排出时,遇焊接明火,引爆了 罐内爆炸性气体。
他们错在哪里?
(1)违反用火安全管理制度规定,违规开具用火作业票。 硫磺回收车间在开具用火作业票时,作业现场盲板尚未加装完毕,动 火点V402罐物料尚未清退,也未对动火地点进行有毒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 采样分析,用火作业更没有及时向炼油厂安全环保处汇报,在这种情况下 开具动火作业票允许动火,是违反该石化分公司《用火安全管理制度》和 炼油厂安全环保处制定的有关规定。 按该石化分公司《用火安全管理制度》规定,此处用火应为一级用火, 在厂安全环保等四个职能部门未组织检查验收确认的情况下,车间自行认 定用火等级为二级,签批了二级用火作业票。 (2)现场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监督管理工作不力。 10月24日在V403罐物料尚未倒空、置换工作还未完成,现场存在有毒 有害及易燃易爆气体的情况下,硫磺回收车间就组织施工单位进行了检修 维修作业的准备工作,违反了大庆石化分公司《装置停工检修安全管理规 定》的有关规定。
案例四
裂解碳四储罐“11.28”火灾事故
2006年11月28日15:20,中国石油吉石化公司 聚乙烯厂油品车间液态烃罐区裂解碳四储罐V9301/2在脱水过程中发生一起火灾事故,29日5:59 火势扑灭。事故未造成人员伤亡,损失物料20吨。
●事故经过:
两具40立方米原油罐 密度:0.806吨/米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事故失为接近三百万元人民币:
三、事故调查及事故原因分析
调查组通过现场勘查、人员问讯、拍照、及取样物证 分析,技术组专家还进行了包括静电电位差等现场测试。
物证收集及实验检测:事故调查组到达现场后,根据对事故 调查的初步判断分别对罐内油气、原油罐呼吸阀、原油储罐沉积物 、防静电工服、防静电鞋、现场压缩空气橡胶软管进行了取样; 取样后送中国**大学(北京),公安部**消防研究所进行功 能测试,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安全工程研究院;中国****股份 有限公司**安全工程研究院(防静电功能测试); 结果表明随着罐内原油温加热后轻组分会不断挥发,在储罐 内油液面以上的空间内,可燃气体不断富集,浓度逐渐升高,会逐 渐达到爆炸极限。
平台原油储罐闪爆 事故案例
2013年
6.10事故调查报告大纲
事故概述 事故经过、事故损失情况 事故调查及原因分析 整改措施
事 故 概 述
时间: 4月08日08:12时 气象:温度10℃,相对湿度62%,风速13.5 米/秒(6级风),风向:东风 地点:海上施工现场 承包商:××××有限公司 承包性质:外派劳务工 事故性质:人员死亡:两人
事 故 概 述
事 故 概 述
施工队伍的工作内容是对平台储油平台罐顶涂敷环氧树脂以 粘补玻璃钢加强。 办理完冷工作业许可证后,三位作业人员经由原油B罐到达 了D罐罐顶,准备进行D罐顶部涂环氧树脂作业。8:12,当 前面两个作业人员到达D罐罐顶时,D罐发生了闪爆(现场 突然出现较大的声音,D罐顶部鼓起,冒出黑烟)一位人员 掉落在D罐和B罐中间的甲板上,头部旁边是一处凸出甲板 面的电缆护管和B罐与D罐间的管线法兰连接处,所在甲板 有一滩血迹;另外一名在附近蹲着受到轻伤;第三位失踪, 直到13:00值班船在平台西侧约3海里处找到落水生亡的第三 位作业人员。 经各方沟通协调,两位死者与一位伤者的家属人员及其诉求 均得到妥善处理,未造成续发的群体性事件。
三、事故调查及事故原因分析
直接原因:
技术组认为事故最可能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硫化亚铁自燃引 起罐内混合气体闪爆,但检验结果不足以完全排除静电火花引发 闪爆的可能性: 由于作业人员的工作服、工作鞋及使用的压缩风胶管均不 具备防静电性能,其在移动时会摩擦产生静电,由于静电不能及 时导除而积聚,在身体部位或手持的胶管前端的金属短管靠近或 接触金属物件时,可能发生静电放电,引燃泄漏的可燃气体,进 而通过破损点、呼吸阀(因阻火器失效)等进入事故储罐内。 由于罐顶腐蚀较为严重,腐蚀物会形成结片,在施工人员 经过时,可能由振动使结片剥离掉落,静电放电产生火花。
四、事故性质
调查组认为本次事故属于未能有效识别风险、管 理制度现场执行不到位引起的一起两人死亡事故,按《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 的定义,属于一般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五、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1、加强现场人员使用的防静电劳保用品的管理,在检 验手段和标准不明确的情况下,建立强制更换制度,确 保现场使用的防静电工作服及工具有效。 2、针对静电和硫化亚铁的认识不足,组织全员培训。 3、规范和加强储罐(尤其是使用时间较长的)的检测 和清理。按照行业标准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测和评估,根 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措施和设备管理制度。 4、加强储罐作业前的风险分析,尤其对储存含硫油品 储罐要注意硫化亚铁自燃的风险分析和控制措施,要完 善管理制度,补充相应的管理要求。
三、事故调查及事故原因分析
管理原因:
一是对硫化亚铁自燃的风险认识不足。由于油品含硫量 低,因此一直未充分认识到硫化亚铁的风险,也未系统地识别 出硫化亚铁可能自燃导致储罐内混合气体燃烧和爆炸的风险, 是导致事故发生最主要的系统管理原因之一。 二是设备本质安全存在缺陷。由于设计年代较早,虽然 该设计符合常压储罐的设计标准,但这种固定顶储罐加呼吸阀 的模式可能导致罐内存在爆炸性混合气体,存在一定的隐患。 而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对于老旧原油储罐操作及检修未做系 统的检测和评估,导致长期腐蚀,罐内存在硫化亚铁。此外, 经本次修复的罐顶粘接处可能仍然由于修补存在缺陷导致仍有 破损,呼吸阀阻火器失效的情况下由于外部静电释放火花并与 罐内少量外散的气体产生了较大火花,火花通过粘接处的破损 或呼吸阀阻火器返回罐内,引起罐内存在的可燃气体混合物闪 爆。
五、 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建议
5、加强人员资质管理。及时安排人员参加换证培训, 确保合规。 6、考虑增加惰性气体保护装置,确保原油储罐的本质 安全。 7、事故单位应举一反三,全面排查类似的原油储罐, 对于排查出来的隐患组织专项治理,避免重特大恶性事 故的发生。
谢谢
三、事故调查及事故原因分析
管理原因:
三是个人保护设备和工具有缺陷。工人使用的工服和工 鞋在事故发生时已不具备防静电性能。压缩空气胶管带钢制喷 头不符合防静电要求;胶管本体不具备防静电性能。现场管理 人员对于作业人员的劳保用品、工具等已经不具备防静电性能 的状况缺乏判断和管理,且缺少有效的判断依据及管理手段。 四是罐内存在爆炸性混合气体。由于该罐属于原油储罐 ,事故前一天外输作业后,空气由呼吸阀进入罐内,与原油挥 发的可燃气体混合后,达到爆炸极限范围。但作业人员未能识 别出油罐内的可燃气体混合物达到爆炸极限的爆炸风险,作业 现场的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在各原油储罐内存有油气并实施 倒罐、外输等作业,罐内存在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情况下,平台 管理不严格,作业过程控制不到位,人员持续在罐顶作业,暴 露于风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