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
“导学案”实施方案细则

“导学案”实施方案细则
引言
导学案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策略,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本细则将从导学案的编制、使用、更新与完善等方面,对“导学案”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一、导学案编制
确定教学目标
(1)明确课程目标,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
(2)确保教学目标与课程大纲和考试要求相符合。
设计学习内容
(1)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注重知识的先后联系和系统性。
(2)结合生活实例和学科前沿,增加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制定学习任务
(1)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包括阅读、思量、实践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合理安排学习任务的难度和数量。
提供学习资源
(1)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网络资源等。
(2)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学习资源,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制定评价标准
(1)制定具体、明确的评价标准,以便于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2)评价标准应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导学案使用
教师引导
(1)教师需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赋予学生指导和匡助。
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

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一、引言:导学案是教师课前备课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文将探讨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以及如何合理地运用导学案提升教学效果。
二、导学案的作用与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学案通过引入问题、激发好奇心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 帮助学生预习知识:导学案设计了适当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预习课堂内容,提前了解相关知识,为课堂上的学习打下基础。
3. 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导学案中设置了一定的困惑和挑战,鼓励学生尝试和思考,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4. 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让学生做主角”是导学案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5. 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导学案的设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导学案作为一种教学辅助工具,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备课,准备充分的教学资源和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三、合理运用导学案的策略:1. 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设计与实际生活和其它学科相关的问题,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感。
2. 梯度设置问题:将问题分为简单、中等和复杂难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
3. 给予充足的探索时间:学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探索,教师应尽量避免过早给出答案或提示,鼓励学生尝试多种解决办法。
4. 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5. 提供及时反馈: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激励学生持续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四、结语:导学案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导学案

什么是导学案什么是“导学案”?这个教学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总想弄明白是什么回事,直到现在有了心思,有了时间,从网络上解读了这个新名词,联系教学实际,略知到一二三了。
文章阐述:一、什么是导学案?导学案是经教师集体研究,个人备课.再集体研讨制定的。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
它以学生为本,以三维目标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自主发展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
是教师在准备上课教案的同时,根据本节课教学知识的特点、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是教师集体备课的结晶。
它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悄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潜移化。
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将学生的学习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后的发展和联系。
导——指导、引导;学——学生、学习;案——方案、设计。
导学案的作用:提出学习要求、划定学习范围、指导学习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等等。
二、导学案产生的背景是什么?①政治背景;社会背景;③素质教育背景;④新课改的背景。
三、导学案的特点导学案主要依据五大环节: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当堂检测评估、课后拓展延伸。
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能力。
实质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
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1、问题探究是学案的关键,它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导学案教学模式(精选五篇)

导学案教学模式(精选五篇)第一篇:导学案教学模式导学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变“教师为本”为“学生为本”,以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体现在学生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根据自身水平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体现在学生能独立自主参加学习的全过程。
学案教学模式是以让学生学会学习为宗旨,以学案为依托,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性、发展性为目标,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能让学生知道老师的授课目标、意图,让学生学习能有备而来,给学生以知情权、参与权。
“学案”的作用:它可以指导预习,也可用于课堂教学,并且系统的学案还是一份很好的学习资料一.导学案设计设计好“导学案”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尝试以下做法: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自学能力水平和教学要求,制定出一整套学生自学指导纲要,即“导学案”。
其内容包括“学习目标”、“课前复习与回顾”、“新知导学”、“新知探究”、“巩固训练及达标检测”等,根据每单元谈论话题的不同可以灵活掌握内容设置。
特点是:让学生结合导学案预先了解所学的内容及要达到的目标。
导学案梯度,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从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优秀生从导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在设计“导学案”时,应依据学习的内容、目标和学生的情况而变,没有千篇一律、固定不变的格式。
但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步骤、分层次地从知识、能力到理论的运用逐步加深。
数学导学案10篇

数学导学案10篇一、导学案1:整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目标:掌握整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整数的加法规则a. 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绝对值相加;b. 异号相加,取较大数的符号,绝对值相减。
2. 整数的减法规则a. 被减数和减数同号,取相同符号,绝对值相减;b. 被减数和减数异号,取被减数的符号,绝对值相加。
导学提醒:1. 认真观察整数加减法运算的规律;2. 多进行运算实践,巩固掌握规则。
二、导学案2:整数的乘法与除法导学目标:掌握整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整数的乘法规则a. 同号相乘,结果为正;b. 异号相乘,结果为负。
2. 整数的除法规则a. 同号相除,结果为正;b. 异号相除,结果为负。
导学提醒:1. 注意除法中的零的情况,零不能作为除数;2. 练习中注意加强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三、导学案3: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目标:掌握分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分数的加法规则a. 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加;b. 分母不同时,通分后分子相加。
2. 分数的减法规则a. 分母相同时,分子相减;b. 分母不同时,通分后分子相减。
导学提醒:1. 注意通分时要选择合适的分母;2. 认真观察运算规律,加深理解。
四、导学案4:分数的乘法与除法导学目标: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分数的乘法规则a. 分子相乘,分母相乘。
2. 分数的除法规则a. 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将被除数乘以倒数。
导学提醒:1. 注意约分的情况,尽量化简结果;2. 多进行实际问题的运算应用。
五、导学案5:小数的加法与减法导学目标:掌握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灵活运用。
导学内容:1. 小数的加法规则a. 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加;b. 若小数位数不同,可在较短的小数末尾补零。
2. 小数的减法规则a. 小数点对齐,按位相减;b. 若小数位数不同,可在较短的小数末尾补零。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学目标:1. 理解导学案和教案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导学案和教案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步骤。
3. 了解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内容:第一章:导学案的概念与特点1.1 导学案的定义1.2 导学案的特点1.3 导学案的类型和应用第二章:教案的概念与特点2.1 教案的定义2.2 教案的特点2.3 教案的设计与实施步骤第三章:导学案与教案的区别3.1 目标导向不同3.2 设计主体不同3.3 实施方式不同第四章:导学案与教案的应用案例分析4.1 案例一:导学案在课堂中的应用4.2 案例二:教案在课堂中的应用第五章:导学案与教案的联系与融合5.1 导学案与教案的互补关系5.2 导学案与教案的融合策略5.3 导学案与教案在教学中的优化应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学案和教案的概念、特点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导学案和教案在课堂中的应用案例。
3.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导学案和教案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3. 小组讨论: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教学内容:第六章:导学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6.1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原则6.2 导学案设计的步骤与方法6.3 导学案设计的注意事项第七章:教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7.1 教案设计的基本原则7.2 教案设计的步骤与方法7.3 教案设计的注意事项第八章:导学案与教案的评价与反思8.1 导学案评价与反思的方法8.2 教案评价与反思的方法8.3 导学案与教案评价与反思的整合第九章:导学案与教案的实践与应用9.1 不同学科中导学案与教案的应用9.2 不同学段中导学案与教案的应用9.3 导学案与教案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第十章:导学案与教案的未来发展10.1 教育信息化对导学案与教案的影响10.2 教育教学改革对导学案与教案的发展趋势10.3 导学案与教案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导学案和教案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中学“导学案”实施细则

中学“导学案”实施细则引言概述:中学“导学案”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旨在匡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课程内容。
它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科特点,编制的一份详细的学习指导案。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中学“导学案”的实施细则。
一、导学目标的设定1.1明确学习目标:导学案的第一步是明确学习目标,即教师希翼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达到的具体目标。
这些目标应当与教学大纲和学科要求相一致,明确而具体,能够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1.2分解学习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将目标进一步分解为几个小目标,每一个小目标对应导学案中的一个学习任务。
这样有助于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1.3设定评价标准:在设定学习目标的同时,教师还应当设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便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评价标准应当明确、客观,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学习内容的选择2.1根据教材内容:导学案的学习内容应当与教材内容相一致,但不仅仅是简单的复制和粘贴。
教师应当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内容。
2.2结合学科特点:不同学科有不同的特点和方法,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应当结合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和教学策略。
例如,在数学学科中,可以采用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解决;在语文学科中,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3关注学生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应当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内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三、学习任务的设计3.1合理安排学习步骤:导学案中的学习任务应当按照一定的学习步骤进行安排,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
这样能够匡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3.2提供学习资源:教师可以在导学案中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如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互联网资源等。
《孔乙己》导学案(精选6篇)

《孔乙己》导学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2、在具体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中,去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孔乙己悲剧生活的社会根源。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握主题 [教学时数] 四教时 一、导语: 二、时代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18年冬天,发表于1919年4月的《新青年》杂志,后来收入短篇小说集《呐喊》。
在当时的文化教育领域,虽然在1906年就废止了封建科举制度,但封建复古逆流仍然很猖獗。
封建教育仍然是社会教育的核心内容。
鲁迅先生针对现状,写了二十多年前的社会现实,启发人们将其与当时现状进行对照,懂得批判与取舍。
三、作者介绍: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从文学创作方面讲,鲁迅前期创作成熟和影响最大的是小说,而他后期则主要从事杂文创作。
小说集:《呐喊》《彷徨》,《狂人日记》是新中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他写的第二部就是《孔乙己》。
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杂文集:《》诗集:《野草》 四、读课文 1、检查预习,正字注音 阔绰(chu)阔气。
绰:宽绰,如绰绰有余 羼(chàn)混和,掺杂 绽出(zhàn)突露出来。
比较“绽”“淀”字 间或(jiàn)偶然,有时候。
注音“中间”读jian 拭(shì)擦蘸(zhàn)打折(shé)打断附和(hè)(言语动作)追随别人(多含贬义)。
比较:和平he 不屑置辩(xiè):认为不值得争辩 颓唐(tuí)精神萎靡,不振作 戕害(qiāng)伤害。
戕:杀害。
2、听录音,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
通过“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口述,记叙了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
五、理清小说结构 1、指名回顾小说情节的四个组成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2、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课文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第1课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主备人:张海龙审核人:程玉荣第1课时(总第7课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培养基的基础知识,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的有关内容。
2.了解消毒和灭菌常用的方法及二者的区别。
二、重点难点:配置培养基无菌技术微生物接种
三、自主学习
(一)、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的营养基质叫培养基。
可分为培养基和培养基。
2.营养构成: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和,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以及的要求。
3.培养乳酸杆菌时需在培养基中添加、培养霉菌时需将培养基PH调至、
培养细菌时需将PH调至、培养厌氧微生物则需提供条件。
〖思考1〗从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来看,培养基中为什么都含有这些营养成分?
【补充1】碳源:如CO2、糖类、脂肪酸等有机物,构成微生物的结构物质和分泌物,并提供能量。
氮源:如N2、氨盐、硝酸盐、牛肉膏、蛋白胨等,主要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及含氮代谢物等。
含有C、H、O、N的化合物既可以作为碳源,又可以作为氮源,如氨基酸等。
总结:按培养基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分类
(二)、无菌技术:阅读“无菌技术”,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具体操作如下:
1.对实验操作的、操作者的和进行。
2.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和等器具进行。
3.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附近进行。
4.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相接触。
(2)消毒和灭菌
1.消毒是指。
常用的方法有、、消毒法。
2.灭菌是指。
常用的方法有:、、灭菌。
分别适用于那些用具?
四、合作探究
〖思考2〗无菌技术除了防止培养物被污染外,还具有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3〗利用干热灭菌箱对玻璃器皿灭菌时物品不能摆得太挤,目的是什么?
〖思考4〗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气压升至,温度为,并维持min;最后切断热源,使温度自然降温,气压务必降至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
五、检测提升
1.下列有关培养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基是为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的基质
B.培养基只有两类: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水即可制成液体培养基
D.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单个细菌
2.不同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 )
A.碳源、磷酸盐和维生素 B.氮源和维生素
C.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D.碳元素、氧元素、氢元素、氮元素3.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 )
A.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 B.接种纯种细菌 C.适宜环境条件下培养 D.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4.下列常用的无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酒精擦拭双手 B.用氯气消毒水源
c.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D.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可用酒精擦拭5.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6.有关倒平板的操作错误的是…………( )
A.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的桌面上 B.使打开的锥形瓶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c.将培养皿打开,培养皿盖倒放在桌子上 D.等待平板冷却凝固后需要倒过来放置7.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人工培养箱中培养
8.作为自养生物唯一碳源的是()
A糖类 B 石油 C 二氧化碳 D 花生粉饼
9.涂布平板操作需要用到………………( )
A.接种环、滴管、酒精灯 B.接种环、移液管、酒精灯
C.涂布器、移液管、酒精灯 D.涂布器、接种环、酒精灯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年级生物学科导学案
第1课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
主备人:张海龙审核人:程玉荣第2课时(总第8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会以大肠杆菌为材料进行微生物培养与分离纯化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
三、自主学习:
实验操作----大肠杆菌的纯化培养:
本实验所用的培养基是,本实验可分成和两个阶段进行。
(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操作步骤是:
、、、、。
〖思考5〗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称量操作中,动作要迅速,原因是什么?溶化操作中需要不断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6〗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微生物提供什么等营养物质?
2.倒平板:待培养基冷却至℃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
其过程是:
①在火焰旁右手拿,左手;
②使锥形瓶的瓶口;
③左手将培养皿,右手,立刻盖上皿盖。
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
〖思考7〗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8〗倒平板的目的是什么?
〖思考9〗若皿盖和皿底之间粘有培养基,则该平板能否培养微生物?为什么?
〖思考10〗配制斜面培养基作用是什么?,试管为什么要加塞棉塞?
(二)、纯化大肠杆菌
微生物接种:最常用的是法和法。
另外还有穿刺接种和斜面接种等。
1.平板划线法是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其操作步骤是:①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
②在酒精灯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大肠杆菌的菌种试管的棉塞。
③将菌种试管口通过火焰达到
的目的。
④将冷却的接种环伸入到。
⑤将菌种试管口再次通过火焰后塞上棉塞。
⑥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把接种环,盖上皿盖,不要划破培养基。
⑦灼烧接种环,冷却后从划线。
重复上述过程,完成三、四、五区域内划线。
注意不要将相连。
⑧将平板培养。
〖思考11〗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什么?
为什么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在第1次划线后都从上次划线末端开始的目的是?
2.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
进行培养。
当稀释倍数足够高时,即可获得单个细菌形成的标准菌落。
系列稀释操作:
①取盛有mL水的无菌试管6支,编号101、102、103、104、105、106。
②用灼烧冷却的移液管吸取mL菌液注入编号为101试管中,并吹打3次使之混匀。
③从101倍液中吸取mL菌液注入到编号为102试管内吹打均匀,获得102倍液。
依此类推。
四、合作探究
1培养未接种培养基的作用是什么?,若有菌落形成,说明什么?
2在肉汤培养基上,大肠杆菌菌落颜色?形态?
3培养12h和24h后的菌落大小?;菌落分布位置?原因?
〖思考12〗在某培养基上出现了3种特征不同的菌落是什么原因?
〖思考13〗频繁使用的菌种利用什么法保存?长期保存菌种的方法是什么?
五、检测提升
1.将接种后的培养基和一个未接种的培养基都放入37℃恒温箱的目的是……………( ) A.对比观察培养基有没有被微生物利用 B.对比分析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C.没必要放人未接种的培养基 D.为了下次接种时再使用
2.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作酵母菌碳源的是()
A含碳有机物B蛋白胨C含碳无机物D花生粉饼等天然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