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及其检验
肝炎病毒病原生物学
HBcAg抗原很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 HBc,但无中和作用。
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则表示HBV在肝内 处于复制状态。 HBeAg:HBeAg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急性乙型肝炎进入恢复期时HBeAg消失,抗HBe阳性;但
抗HBe亦见于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微生物学检查法
实验室诊断不依靠分离病毒,而采用下述方法: (一) 病毒检测: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早期,取粪 便用免疫电镜检测HAV颗粒;用放射免疫 (RIA) 或酶 免疫 (EIA) 法检测HAV 的抗原。 (二) 血清学检查:检测抗HAV常用RIA和EIA法。 检测抗HAV IgM有助于早期诊断;测抗HAV IgG有助 于流行病学调查;测粪便中抗HAV IgA也有助于诊断。 (三) 病毒核酸检测:应用 cDNA-RNA分子杂交技 术及PCR技术检测HAV的RNA,方法特异、敏感。用 斑点杂交法可检出10-9mg核酸。
生物学性状
易感动物和细胞培养
只有黑猩猩对HBV易感,接种后可发生与人类相 似的急慢性感染。 体外细胞培养尚未成功。近年来应用基因克隆技术, 可使HBV基因转移给小鼠或转染细胞株。将病毒DNA 导入肝癌细胞后,病毒可复制并在细胞中表达 HBsAg、 HBcAg和HBeAg。有此细胞株可持续地产生Dane颗 粒。这些细胞培养可用于抗HBV药物的筛选、疫苗制 备及HBV致病机制研究等。HAV口小肠淋巴结内增殖
潜伏期
血(病毒血症)
排毒高峰
肝细胞内增殖
致病(出现临床症状)。
急性期 排毒量 Ab
机体的免疫应答也参与了肝脏的损伤,即抗HAV在 肝脏与HAV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或Tc(CTL)对感染 病毒肝细胞的攻击所致。
致病性与免疫性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英文名为Hapatitis A virus,HAV,是一种寄生于肝脏上的病毒,首先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
编辑摘要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概述1973年Feinslone 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 ) 。
属微小RNA病毒科,新型肠道病毒72型。
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
一般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甲肝病毒甲肝病毒- 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
无囊膜。
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
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HAV的单股RNA,其长度相当于7400个核苷酸。
在RNA的3′末端有多聚的腺苷序列,在5′末端以共价形式连接一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细小蛋白质,称病毒基因组蛋白(Viral protein ,genomic,VPG)。
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能使病毒核酸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上进行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二)病毒感染模型与培养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且能传代,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冻中检出HAV。
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的早期,HAV可随粪便排出。
恢复期血清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
1979年Provost 等首次成功地将已适应在狨猴传代的毒株培养于原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细胞FPhK6株中。
我国学者也先后成功地使HAV在肝癌细胞株中增殖。
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虽可增殖。
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且增殖与细胞释放均甚缓慢。
应用免疫荧光试验,可检出组织细胞中的HAV,亦可用放射免疫方法,自细胞溶解物中检出HAV。
(三)抵抗力初步实验证明,HAV对乙醚、60℃加热1小时及pH3的作用均有相对的抵抗力(在4℃可存活数月)。
肝炎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甲型肝炎的预防
1.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不生食;
粪便、污水管理;食品管理;灭蝇;宣教。 2. 特异性预防: 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疫苗; 3.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HBV属 嗜肝DNA病毒
土拨鼠肝炎病毒(WHV)
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
•单纯疱疹病毒(HSV)
•风疹病毒(RV)
它 们 均 非 嗜 肝 病 毒
所 致 肝 损 害 为 继 发 性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一)生物学性状
●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归类于小RNA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
●病毒结构: 病毒直径27 nm,无囊膜,为正20面体球形颗粒
●抵抗力:
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100 ℃加热 5 分钟可使病毒灭活
2004年12月,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 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淋病、梅毒,占发病总 数的85.17%;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 为:狂犬病、肺结核、艾滋病、乙型肝 炎、流行性出血热,占死亡总数的 86.19%。[
Dane particle
生物学性状
Complete particle, infective HBV spherical,double capsid球形,双层衣壳。 outer capsid=envelope 外衣壳=包膜(脂质双层+蛋白质) HBsAg等 inner capsid内衣壳: HBcAg、HBeAg internal内部: DNA--- circular, double- stranded环状双链 DNA polymerase 多聚酶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及其检验PPT课件
15
病毒感染的临床检测
病毒培养及电镜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均 不能常规开展
ELISA法检测抗HAV-IgM是目前诊断急性 甲肝最可靠、最敏感、应用最广的方法。
抗HAV-IgG检测:主要用于人群感染率的调 查
也可进行PCR、核酸杂交,但也不常用
18
• 口—口咽部/唾液腺(增值)—肠黏膜、 局部淋巴结(大量增殖)—血液(病毒 血症)—肝脏
19
潜伏期15—50天 转氨酶升高前5—6天
血液 粪便 发病两周 血清及肠道中产生—HAV IgG/IgM 粪便中午病毒排出
20
皮肤黄疸
21
巩膜黄染
22
23
以往认为HAV对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 目前观点: HAV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 (特异CTL、细胞因子、中和抗体)
26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7
10
•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11
甲型肝炎病毒
12
一 生物学特性
• 形态结构 球形 无包膜 单链RNA 衣壳抗原性
13
二 培养特性
1.动物培养 : 静脉注射或经口---
发生肝炎-----粪便(早期)、血清(恢复 期)
2. 细胞培养:
14
பைடு நூலகம்
★ 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检测
病毒培养及电镜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均不能常规开展 ●ELISA法检测抗HAV-IgM是目前诊断急性甲肝最可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件18第31章肝炎病毒
思考题
1.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急性肝炎的病毒有哪些?通过血液/性/母婴传播的肝炎病毒有哪些?其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有哪些异同? 2.乙肝“两对半”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主要经血液传播,丙肝患者和HCV阳性血制品为主要传染源。 * 与HBV相比,HCV感染特点包括, -隐性感染多见; -更易慢性化; -HCV免疫原性较弱,易导致免疫耐受或持续感染。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检查与防治: * ELISA查抗体,PCR查核酸。 * 无疫苗。
微生物学检查: * ELISA检测HAV的IgM抗体。 预防控制: * 加强饮食业、水源等的管理。 * 疫苗接种。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生物学特征: * 不完全双链DNA病毒,有包膜(又称外衣壳),内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 * HBV感染者血清中可见三种病毒相关颗粒:大球型颗粒( Dane颗粒)、小球型颗粒和管型颗粒。
HBsAg
HBeAg
抗HBc IgM
抗HBc IgG
抗HBe
抗HBs
结果解释
-
-
-
-
-
+
接种过乙肝疫苗,有免疫力
+
+
+
-
-
-
乙肝急性期
+
+
-
+
-
-
慢乙肝,病毒高复制,传染性强
+
-
-
+
+
-
慢乙肝,病毒低复制
+
+
+/-
+
-
-
慢乙肝急性发作,病毒较高复制
肝炎病毒
微生物学检查:
抗-HAV IgM: 急性感染 抗-HAV IgG: 既往感染 防治原则: 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1963年,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 肝炎相关抗原。 属于嗜肝DNA病毒。 慢性肝炎多见,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有关。
复制
特点:有逆转录过程。
抗原组成
HBsAg(S蛋白):分4个亚型,我国adr多见。 *HBsAg(+):乙肝病人;HBsAg无症状携带者。 *抗-HBs:中和抗体(具保护作用)。 前S1Ag和前S2Ag: *与HBV的吸附有关; *增加HBsAg的免疫原性;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能通过阻断HBV与肝细 胞结合而起到抗病毒作用)。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HBsAg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 *血液或血制品等: *垂直传播: 发病机理: *免疫病理损伤(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免疫逃逸: 前C基因变异,不能正确转译 HBeAg,造成免疫逃逸。
实验室诊断
1、抗原抗体检测:两对半抗原抗体
HBsAg阳性: HBV感染 抗-HBs阳性:恢复期、既往感染者或接种疫苗后 HBeAg阳性:病毒在体内复制,有较强感染性。 抗-HBe阳性:机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 病毒停止复制。 抗-HBcIgM阳性:病毒复制,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原组成
HBcAg: *内部抗原,血液中难以检测到; *抗-HBc(+):指示病毒在体内复制,有传染 性。 HBeAg: *可溶性蛋白,可存在于血液中; *HBeAg(+):指示病毒在体内复制,传染 性强; *抗-HBe(+),对机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易发生变异。
包头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习题集及答案第37章 肝炎病毒
第37章肝炎病毒一、名词解释Dane颗粒、HBsAg二、填空题:1.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_______,传播途径是_______,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检查_______、_______为主,其中_______可作为急性感染的诊断指标。
2. 乙型肝炎病毒大球形颗粒又称_______颗粒,其外壳含有_______抗原和_______抗原,核心颗粒含_______抗原和_______抗原,以及_______酶,核酸的类型是_______。
除大球形颗粒外,尚有_______颗粒和_______颗粒,由过剩的_______抗原组成。
3. 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阳性者血清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种形态结构的颗粒,即、和-小球形颗粒。
其中颗粒是由感染性的HBV颗粒。
4. 临床上检测的“乙肝两对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项指标。
其中_______是HBV感染的指标,_______是血清具有强传染性的指标,_______是保护性的抗体。
乙肝抗原抗体系统中不能查到的是_______。
5. HBV灭活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消毒剂。
2.肝炎病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七型,其中_______和_______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传播,引起_______。
3.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_______病毒,必须在_______型肝炎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
三、选择题:1.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接触 D蚊虫叮咬 E 性接触2. 关于HA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形态结构与肠道病毒相似 B经粪-口传播 C 只有一个血清型D 感染易转变成慢性E 病后免疫力牢固3.HAV区别于其他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是A. 形态 B大小 C结构 D对热的抵抗力 E 目前无法细胞培养4.HAV随粪便排出体外最主要的时间是A. 感染后1周内B. 发病2周后C. 发病前后2周内D. 恢复期E. 发病后1个月5. 可作为甲肝急性感染指标的是A. HAV-IgGB. HAV-IgMC. HAV-IgED. A+BE. 以上都可以6. 下列理化因素中,能灭活HAV的是:A.乙醚B.加热60C,1小时C.PH=3D.氯仿E.加热100C,5分钟7. 乙肝病毒的核酸类型是:A 单股RNAB 双股RNAC 双股线状DNAD 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8.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消化道传播 B血液、血制品传播 C 蚊虫叮咬 D 呼吸道传播 E 直接接触9. 下列病毒中抵抗力最强的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乙脑病毒 D 单纯疱疹病毒 E 流感病毒10. 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A. 血中测出HBsAgB. 血中测出抗-HBsC. 血中测出HBcAgD. 血中测出HBeAg和抗-HBsE. 血中测出抗-HBe11. 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病毒是A. HAV B HBV C HIV D EBV E HSV-212.下列方法中,不能灭活HBV的是:A.煮沸100C,30分钟B.高压蒸汽121 C:,20分钟C.O.5%过氧乙酸浸泡,30~60分钟D.70%乙醇浸泡,30~60分钟E.5%次氯酸钠,60~120分钟13. 关于HB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核酸为双股线状DNAB.其DNA多聚酶无逆转录酶功能C.血中测出HBeAg是体内HBV复制的指标之一D.可用减毒活疫苗特异性预防E.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14. 下列哪种病毒为缺陷病毒A.HAVB.HBVC.HCVD.HDVE.HEV15. 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B.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C.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D.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E.有感染性,无抗原性,不产生任何抗体16. 关于乙肝病毒e抗原,下列哪项不正确A.是传染性高的指标B.具有抗原性,能诱导人体产生相应抗体C.是体内有HBV复制的指标D.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E.存在于Dane颗粒的最外层17. 关于乙型肝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致病机制主要是HB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B.感染途径主要是非胃肠道途径和垂直传播C.临床表现呈多样性D.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的多见E.有些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18. 关于HBsAg,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我国无症状携带者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B.少数无症状携带者肝脏有病理改变C.是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D.阳性者不能作为献血员E.其相应抗体出现表示传染性强19. 关于HBeAg 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HBVDNA的preC和C基因编码B.相应抗体对人体有保护作用C.是机体有HBV复制的指标D.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E.在人体血清中,不能与抗-HBc同时出现20. 与HBV致病机制无关的是A.HBV体内增殖抑制CTL的活性B.HBV的preC基因易变异C.Ⅰ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Ⅲ型超敏反应21. 关于丁型肝炎病毒的叙述。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病毒学、呼吸道病毒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微生物学及检验(病毒学、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反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朊粒)模拟试卷6(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 2. A2型题 3. A3型题 4. A3型题 5. B1型题 6. B1型题1.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A.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B.药瘾者共同污染HIV的注射器C.输血和器官移植D.母婴垂直传播和围产期传播E.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正确答案:E解析:HIV的传播途径有同性或异性间性行为、药瘾者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输血和器官移植、母婴垂直传播和围产期传播。
知识模块:病毒学、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反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朊粒2.狂犬病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为A.单股正链RNAB.单股负链DNAC.单股线状,不分节段的负链RNAD.单股线状,可分节段的负链RNAE.双股环状DNA正确答案:C解析:狂犬病病毒外形呈弹状[(60~400)nm×(60~85)nm],一端钝圆,一端平凹,有囊膜,内含衣壳呈螺旋对称。
核酸是单股不分节负链RNA。
知识模块:病毒学、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反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朊粒3.关于狂犬病病毒的血清型,描述正确的是A.只有1个血清型B.有2个血清型C.有3个血清型D.有4个血清型E.有5个以上血清型正确答案:D解析:用血清学方法可将狂犬病病毒属分为4个血清型,I型病毒有CVS 原型株、古典RV、街毒和疫苗株,血清Ⅱ、Ⅲ及Ⅳ型病毒为狂犬病相关病毒,其原型株分别为Lagos bat、Mokola和Duvenhage病毒。
知识模块:病毒学、呼吸道病毒、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疱疹病毒、反转录病毒、其他病毒、朊粒4.关于狂犬病病毒,下列不正确的描述是A.可通过虫媒传播B.在中枢神经细胞胞浆内形成内基小体C.不会引起化脓性脑炎D.病毒沿感觉神经末梢扩散到脑干E.病毒对外界抵抗力不强,56℃30分钟即可杀灭正确答案:A解析:狂犬病病毒不是通过虫媒传播。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这些病毒分别属于不同病毒科,性状显著不同,但均以肝细胞为唯一复制场所,引起病毒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和戊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传播,引起急性肝炎,不发展成慢性肝炎或者慢性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主要是血源性传播,除引起急性肝炎外,还可致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和肝癌有关;丁型肝炎病毒为缺陷病毒,必须在嗜肝DNA病毒辅助下才能复制,故其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同。
第一节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小RNA病毒科肝病毒属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结构:与肠道病毒相似,所以曾把它归属到肠道病毒里,后基因测序归到此属。
球形,27-32nm,单正链RNA,20面体,无包膜。
电镜下两种颗粒同时存在实心:有感染性,有抗原性空心:无感染性,有抗原性2、抗原性: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3、动物模型:黑猩猩、狨猴、猕猴。
细胞培养:在人与猴肝、肾细胞内增殖特点:增殖缓慢;无CPE;无血凝4、我国研制HA V减毒活疫苗(H2株)为宿主适应性突变株,抗原性优于国外F减毒株5、抵抗力:较强,对热、消毒剂抵抗力强,对uv 敏感二、致病性与免疫性1、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染源:病人(潜伏后期、急性早期传染性最强)→途径:粪—口传播,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可造成爆发流行2、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病理损伤有关,免疫系统在清除病毒的过程中损伤了肝细胞。
临床表现潜伏期15-50天,平均30天,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多为隐性感染,主要是疲乏、食欲减退、恶心、黄疸、肝脾肿大等。
病程4-8周,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不转为慢性。
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三、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检查▪测抗原——及早,发病1W后只有半数(+)▪测抗体:➢——HA V- IgM——新近感染➢——HA V- IgG——既往感染及流行病学调查➢中和型抗HA V——疫苗效果▪防治▪一般预防▪减毒活疫苗▪丙球—紧急预防第二节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属于嗜肝DNA病毒科,正嗜肝DNA病毒属。
微生物学检验肝炎病毒及检验
微生物学检查
HIV抗体检测 初筛试验 确证试验 HIV抗原检测 核酸检测
防治原则
广泛的宣传教育 建立检测系统 加强检疫 切断传播途径 治疗:AZT、3TC
Gp120 Gp41
包膜蛋白
P14内膜蛋白
P24衣壳蛋白 RNA
逆转录酶
HIV结构示意图
病毒脱壳
病毒 进入细胞
病毒包膜与 细胞膜融合
HIV的Gp120与 细胞表面的CD4结合
致病机制
细胞免疫介导的免疫损伤 免疫复合物性的免疫损伤:肝外损伤 自身免疫反应的免疫损伤 病毒变异:逃逸免疫
免疫性
抗-HBs:一般于感染后4~5月阳转,持续6 个月或数年,是保护性抗体 抗-HBc:一般于感染后3~5周阳转,无保 护作用,IgM可作为急性一干的诊断指标, IgG是HBV既往感染的指标 抗-HBe:一般在HBeAg消失时出现,是病 情开始恢复的征兆
致病机制
主要侵犯带有CD4分子的细胞(如TH细胞) HIV对CD4+T细胞的损伤 CD4+T细胞减少 CD8+T细胞相对增多 CD4+/CD8+比例倒置 HIV造成单核细胞损伤 HIV造成神经细胞损伤
HIV引起的免疫应答
HIV引起的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不能有效的 清除HIV HIV的免疫逃逸 HIV感染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HIV整合于细胞染色体 HIV变异 HIV损害各种免疫细胞
HIV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 病原体 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 HIV有HIV-1和HIV2两型
生物学特性
形态结构:球形,RNA病毒,双层衣壳, 有包膜 HIV的复制 HIV的培养:黑猩猩和恒河猴是HIV感染的 动物模型 抵抗力:不强
微生物学肝炎病毒
e抗原(HBeAg)
由PreC及C基因编码 可溶性蛋白,游离存在于血清中 与病毒的复制成正比 是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传染性的指标之一 刺激机体产生HBeAb,具免疫保护作用 Pre-C区突变——免疫逃逸
32
3、HBV复制周期
HBV编码的 DNA多聚酶
细胞RNA聚合酶
病毒抗原致敏的杀伤性T细胞(CTL)的直接杀伤作用 特异性T细胞产生和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发挥抗病毒效应 其中一些因子可活化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
胞,扩大了细胞毒效应 CTL诱导肝细胞凋亡 CTL介导的细胞免疫效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又可导致肝
细胞损伤
37
2.体液免疫及其介导的免疫病理反应
PreC基因的变异:1896 位G-A突变导致第28位TGG 变为TAG,使PreC基因不能转译出完整的HBeAg。
C基因的变异,导致HBcAg抗原位点的改变,出现免 疫逃避。
42
过分强烈的细胞免疫 大面积肝细胞损伤
爆发型肝炎(重症肝炎)
免疫功能正常 隐性感染或急性肝炎
免疫功能低下 慢性肝炎或慢性活动性肝炎
而抑制病毒
30
HBcAg(核心抗原)
存在于病毒的核心及被感染的肝细胞表面 一般不游离于血循环中,为衣壳蛋白 具有很强的抗原性 抗HBc-IgM和抗HBc-IgG无中和病毒作用 抗HBc-IgM出现快,是病毒复制的指标 抗HBc-IgG在血中持续时间较长 具有T细胞表位,可刺激产生细胞免疫反应
管型颗粒:由小球形颗粒聚集而成 。
20
HBV电镜图
A:小球形颗粒;B:管形颗粒;C:Dane颗粒 (X80000)
21
Dane颗粒的结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甲肝诊断标准
甲肝诊断标准
甲型肝炎是一种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其诊断标准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标准,甲肝的诊断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毒学证据三个方面。
首先,临床表现是甲肝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患者在感染后约15-50天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食欲不振、黄疸、恶心、呕吐等。
其中,黄疸是甲肝的典型表现,出现在病程的早期阶段,对于诊断甲肝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实验室检查也是甲肝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血清学检查是诊断甲肝的主要方法之一,包括抗甲肝病毒IgM抗体检测和肝功能检查。
抗甲肝病毒IgM抗体阳性对于甲肝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肝功能检查则可以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最后,病毒学证据也是甲肝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病毒学检查主要包括甲肝病毒RNA检测和病毒抗原检测。
甲肝病毒RNA检测可以直接检测病毒的存在,对于甲肝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病
毒抗原检测则可以间接反映病毒的存在,对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甲肝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毒学证据三个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方面的信息,可以对甲肝进行准确诊断,从而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该充分了解甲肝的诊断标准,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减少疾病的传播和减轻患者的痛苦。
同时,公众也应该增强对甲肝的认识,提高防范意识,避免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控制甲肝的发病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
(病毒学课件)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生物学性状1. (HAV电子显微镜图基因组RNA衣壳60基因结构5’—Vpg——P1(VP1—VP2—VP3—VP4)—P2—P3——3’5’VP1-4、RNA多聚酶、蛋白酶抗原性•••60℃14℃•pH3)•加热100℃5抵抗力感染动物模型黑猩猩、绒猴和红面猴对HAV易感,且能传代,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恢复期血清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
细胞培养•株、人胚肺二倍体细胞株•培养10天的人胚肺二倍体细胞,呈梭型贴壁生长。
致病性与免疫性••急性甲型肝炎•所致疾病多侵犯儿童及青年。
临床表现多从发热、疲乏和食欲不振开始,继而出现肝肿大、压痛、肝功能损害,部份患者可出现黄疸。
甲型肝炎巩膜黄染传染源血液粪便急性甲肝患者隐性感染者潜伏期末至病后2周CONCENTRATION OF HEPATITIS A VIRUSIN VARIOUS BODY FLUIDSFecesSerumSalivaUrineB o d y F l u i d s 1001021041061081010Infectious Doses per mL•少数经血液、尿液和密切接触等传播。
传播途径•粪-口: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和食具等造成散发流行或大流行。
甲型病毒性肝炎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示意图HAV↓↓血液→↓↓机体的免疫应答致病机制免疫抗-HAV IgG甲型肝炎临床表现与血清学反应微生物学检查抗-HAV IgM防治原则•••甲肝减毒活疫苗(H2)•灭活疫苗为什么毛蚶能引起1988年上海甲型肝炎流行?(毛蚶大闹上海滩复习思考题试比较甲型肝Hepatitis A virus, HAV。
甲型肝炎病毒PPT课件
以肝脏为主要靶器官,对肝脏有亲嗜性,
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毒。
类型: 1
甲型肝炎病毒
2
乙型肝炎病毒
3
丙型肝炎病毒
4
丁型肝炎病毒
5
戊型肝炎病毒
1
中国不仅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也是病 毒性肝炎的高发区。目前已知的甲、乙、丙 、丁、戊、庚及TTV型肝炎,在我国均有发 生,其中尤以甲、乙、丙、戊4个型别的流 行情况严重。 仅乙肝病毒携带者以达1.2亿 之多。可以说,病毒性肝炎是对我国危害最 为严重的传染病。
16
17
18
一、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与结构
1.大球形颗粒:Dane 颗粒,具有感染性的 完 整 的 HBV 颗 粒 , 球 形 , 直 径 4 2 nm ,双层衣壳。
19
2.小球形颗粒: 直径22nm 3.管形颗粒: 22(100~700)nm
HBsAg聚合 体无感染性
20
电镜下的HBV
21
2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HAV)
❖ HAV是引起甲型肝炎的病原体。 ❖ 属于小RNA病毒科的嗜肝RNA病毒属(原为肠
道病毒72型)。 ❖ 甲型肝炎是世界性急性传染病,占病毒性肝炎的
50%,年发病数超过200万
3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HAV Infection
28
e抗原(HBeAg)
13
免疫预防
❖ 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免疫预 防对象是未感染者,主要为儿童和与肝炎病 人有密切接触者
❖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14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甲肝抗体样本检测的风险评估
甲肝抗体样本检测的风险评估一、一般生物学特性概述1、起源1973年Feinstone应用免疫电镜技术从急性肝炎患者粪便中发现。
由于其理化性状与肠道病毒相似,1982年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将其分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72型。
但由于有些特性并不与肠道病毒相同,如HAV在细胞内增殖迟缓,不引起CPE等,故近年又被单列为小RNA病毒科的肝病毒属。
2、基因组及基编码产物单股正链RNA,约7.4kb,分5’非编码区、编码区和3’非编码区。
5’非编码区起到识别和链接宿主核糖体的作用。
5’末端的第735个碱基处开始有一个单一的开放读码框架,编码一种多聚蛋白,并被病毒蛋白酶水解成非结构蛋白和结构蛋白。
结构蛋白是一个大分子蛋白质,断裂成VP1、VP2、VP3、VP4。
VP1是衣壳蛋白,诱发中和抗体。
人类HAV为Ⅰ、Ⅱ、Ⅲ、Ⅶ型,主要是Ⅰ、Ⅲ型,仅个别毒株为Ⅱ和Ⅶ型。
HAV仅为一个血清型。
与其他肝炎病毒无交叉反应。
3、形态特征圆球状,直径约27nm,无包膜,呈20面对称体,有饱满和空心两种颗粒。
病毒颗粒以五聚体前体进行装配。
12个五聚体以一种浓度依赖形式装配成空的衣壳,不含RNA核心,具抗原性但无感染性。
实心的HAV颗粒具传染性。
4、培养特性在细胞培养中HA V不能使细胞产生病变,电镜检查也未能在细胞中找到典型的病毒颗粒。
但HA V的CR326株(为狨猴適應株)可在FRhK6猴肾细胞株中连续传代,也可将病人粪便接种非洲绿猴肾细胞中连续传代,免疫荧光法可在细胞质中发现HA V抗原。
我国近年发现HA V可在人胚肾细胞MERN株中增殖。
5、流行特性主要经过粪-口途径传播,可造成暴发或散发流行,潜伏期短,发病较急,一般不转为慢性,亦无慢性携带者,预后良好。
二、致病性和感染剂量关于甲型肝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较少,尚未完全阐明。
经口感染HAV后,发病前有短暂病毒血症阶段,然后再定位于肝脏。
既往认为HAV对肝细胞有直接损害作用。
近年研究表明:实验感染HAV的动物肝细胞及HAV体外细胞培养时均不发生细胞病变;患者血清CD+8细胞亚群增高,致敏淋巴细胞对HAV感染的肝细胞显示细胞中毒性;肝内炎症反应明显等。
5.3走进医学微生物HAV
(粪便) 转氨酶 症状/黄疸
IgG
IgM
Weeks after exposure
微生物学检查
1. HAV-IgM 出现早,消失快 甲肝早期诊断最可靠的血清学指标 2. HAV-IgG 出现较晚,持续时间长 主要用于了解甲肝感染史或进行流行生(水、食物传播) 特异预防:减毒活疫苗 紧急预防:丙种球蛋白
毛蚶
Hepatitis A virus
(Infectious Hepatitis )
教学内容
一、生物学性状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三、微生物学检查 四、防治原则
生物学性状
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大 小形态与肠道病毒相似,但基因序 列、其它生物学性状不同。
生物学性状
抗原性: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 细胞培养:在人与猴肝、肾细胞内增殖
小结
HAV
生物学特性 致病机理: 粪口传播; 免疫病理损伤 微生物学检查:IgM IgG 防治原则
思考题
1.HAV是否可以经血液传播? 2.HAV是如何通过免疫病理损伤破坏肝细胞?
增殖缓慢,不释放, 抵抗力:较强,耐受100℃ 5min
致病机理
血清转氨酶升高,肝细胞受损
粪口途径
血液?
临床表现
隐性感染为主 急性肝炎,不发展成慢性肝炎、肝硬化 不存在慢性携带者
临床表现
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厌食 血清转氨酶升高 黄疸
Relative concentration of anti-HAV
甲型肝炎病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 抗-HAV IgM检测:早期、快速诊断。 2. 抗-HAV IgG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解既往感染史或流行病学调查。 3. RT-PCR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HAV RNA
四、防治原则
1. 加强食物、水源和粪便管理。 2. 预防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与血清学过程
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HAV
➢ 甲型肝炎是世界性急性传染病: 占病毒性肝炎的 50%,年发病数超过200万
➢ 我国成人HAV抗体阳性率:70%~90%
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 肝脾肿大 ➢ 黄疸 ➢ 转氨酶升高 ➢ 血胆红素升高 ➢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 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 不转变成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Thanks
一、 HAV的重要生物学性状
病毒颗粒呈球形,无包膜,直径 27-32 nm 抗原性稳定,仅有一个血清型 有7个基因型 ,中国主要流行ⅠA 亚型 抵抗力较强
➢ 60℃条件下可存活4小时 ➢ 在淡水、海水、泥沙和毛蚶等贝类中可存活数天至数月
HAV电镜图
HAV的基因结构与编码蛋白
➢ 基因组:+ssRNA,7.5kb,只含一个ORF ➢ VP1、VP2、VP3:衣壳蛋白,含中和抗原表位 ➢ VP4:小分子多肽,功能未明 ➢ VPg :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
二、 HA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1.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2.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密切接触
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
➢ 1988年春季上海发生甲肝暴发流行 ➢ 发病人数超过30万例,死亡47人
毛蚶
• (二)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感染的临床检测
病毒培养及电镜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均 不能常规开展
ELISA法检测抗HAV-IgM是目前诊断急性 甲肝最可靠、最敏感、应用最广的方法。
抗HAV-IgG检测:主要用于人群感染率的调 查
也可进行PCR、核酸杂交,但也不常用
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及其检验
病毒分型
正式命名的5种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
丁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
戊型肝炎
己肝病毒(HFV):现已被否定 庚肝病毒(HGV/GBV-C),TT病毒和SEN病毒:不属于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外观
慢性活动性肝炎
潜伏期15—50天 转氨酶升高前5—6天
血液 粪便
发病两周 血清及肠道中产生—HAV IgG/IgM 粪便中午病毒排出
皮肤黄疸
巩膜黄染
以往认为HAV对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
目前观点: HAV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 (特异CTL、细胞因子、中和抗体)
切断传播途径: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 临床意义
• 粪口传播 1988年的初春,空前 拥挤的医院门诊,摆满病床的工 厂仓库,甚至是旅馆和学校教室 ,还有街头关于疫情蔓延的传闻 和流言……一场突如其来的甲肝 大流行,打乱了上海这座大都市 的正常生活。这场疫病流行,整 整持续了2个月,甲肝感染者超 过35万人,死亡31人。毛蚶
• 口—口咽部/唾液腺(增值)—肠黏膜、 局部淋巴结(大量增殖)—血液(病毒 血症)—肝脏
病毒性肝炎——历史的观点
“传染性”肝炎
甲
人传人,粪口途径
戊 经肠道传播
病毒性肝炎
非甲非乙
“血清性”肝炎 输血传播
乙丁
丙 肠道外传播
己肝、庚肝 Biblioteka 其它引言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分类 粪口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 季节性,可引起暴发或流行,无慢性肝炎
肠道外传播即输血注射及母婴传播
乙、丙和丁型肝炎,多为散发,无季节性,有慢性化倾向,部分病例可发展成肝 硬化和肝细胞癌(HCC)
•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一 生物学特性
• 形态结构 球形 无包膜 单链RNA 衣壳抗原性
二 培养特性
1.动物培养 : 静脉注射或经口---
发生肝炎-----粪便(早期)、血清(恢复 期)
2. 细胞培养:
★ 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检测
病毒培养及电镜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均不能常规开展 ●ELISA法检测抗HAV-IgM是目前诊断急性甲肝最可
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 甲肝减毒活疫苗 被动免疫 甲肝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