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筋刺法
经筋刺法
经筋的作用
• 《素问· 痿论》:“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 即经筋起约束骨骼、活动关节、保持人体正常 的运动功能及维持正常的体位姿势的作用。
经筋病
• 《灵枢·经筋》:“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 热则筋弛纵不放,阴萎不用。阳急则反折,阴 急则挽不伸。 • 即经筋的病候多表现在运动方面,如筋脉的牵 引、拘挛、弛缓、转筋、强直和抽搐、口目为 僻、毗急不能卒视、舌卷等表现。临床上大多 数肌肉、关节、肌腱韧带、神经等病变皆可归 为经筋病。
• 选穴: 华佗夹脊、阳明经排刺 (根据病变肢体,选择上肢 或下肢排刺),上肢自肩髃穴至合谷穴,下肢自髀关 穴至解溪穴。
• 操作: 华佗夹脊,直刺1.5~ 2.5寸,刺至脊柱横突,施小 幅度捻转。阳明经排刺,每穴间隔 1寸,刺0.5~0.8 寸,施捻转补法。
缺血性延髓麻痹
缺血性延髓麻痹是脑卒中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包括延髓疑核缺血损害所致真性延髓麻痹,也 包括双侧皮质脑干束病损所致假性延髓麻痹
•
岳增辉,刘伍立,章薇.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及疗效评价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4, 8
(4):85-86.
• 经筋刺法能抑制脊髓前角细胞的兴奋性,对病理 性神经活动有良好的调整作用,针刺这些部位时, 腱梭兴奋,Ib纤维冲动发放增加,通过脊髓后角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前角α 细胞的α 纤维的冲 动减少,牵张反射减弱,肌张力降低,痉挛缓解。
临床效果
• 经筋疗法“消灶调机”具有“整体机能调整” 的明显作用,临床上产生系列性的功能平衡及 抗衰防老的功效。
• 目前经治108种常见病症疗效显著,并对其中 的40余种难治病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及其他疗 法,使它由一个独立诊疗专科变成专治顽症瘤 疾的特种医疗。
筋针疗法 牛君银
手心主之筋
手心主之筋,起于中指,与太阴之 筋并行,结于肘内廉,上臂阴,结 腋下,下散前后挟胁;其支者,入 腋,散胸中,结于臂 [1] 。其病当所 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治在 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名日孟冬痹也。
手少阴之筋
手少阴之筋,起于小指之内侧,结于锐骨,上
结肘内廉,上入腋,交太阴,挟乳里,结于胸 中,循臂下系于脐。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
转筋,肩不举,颈不可左右视。治在
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名
日孟夏痹也。
手太阴之筋
手太阴之筋,起于大指之上,循指上 行,结于鱼后,行寸口外侧,上循臂, 结肘中,上牖内廉,入腋下,出缺盆, 结肩前脶,上结缺盆,下结胸里,散 贯贲,合贲下抵季胁。其病当所过者, 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治 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名日仲冬痹也。
于髀,聚于阴器,上腹而布,至缺盆而结,上颈,上挟口,合
于顺,下结于鼻,上合于太阳。太阳为目上网,阳明为目下网 其支者,从颊结于耳前。其病足中指支胫转筋,脚跳坚,伏兔 转筋,髀前肿,瘸疝,腹筋急,引缺盆及颊,卒口僻急者,目 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 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治之以马膏,膏其急者以白酒和 桂,以涂其缓者,以桑钩钩之,即以生桑灰置之坎中,高下以
筋针疗法
疼痛科牛君银
筋针疗法 概念
筋针疗法是刘农虞教授多年经验总结,在经筋理 论指导下,遵循《灵枢 经筋》“治在燔针劫刺, 以知为数,以痛为输”的原则,采用“以痛为输” 为主法,选取筋穴,应用筋针,浅刺皮下,无感 得气,导气布津,舒畅经筋,适用于治疗经筋病 的一种特殊针刺方法。
经筋理论之经筋的概念
示津液已亏;苔腻为有湿、有痰、有食积之象;无苔为阴津亏虚;
爱爱医资源-新经筋实用疗法金针点筋术
新经筋实用疗法金针点筋术新经筋实用疗法金针点筋术是在经筋疗法的基础上,参照中医经典理论,结合笔者多年的经验和现代医学凝结而成。
也可以说是发展了的经筋疗法,比旧的经筋疗法有利于应用和推广。
重要的是以中医经典为依据,以来源与壮族民间的经筋疗法为治疗手段,渗入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是发展的新的治疗方法。
笔者有幸在2001年接触到此疗法,被来自我们民间的原生态所疗法吸引,单凭借一根金制针和我们传统的手段相结合,所产生的疗效很是惊人,所以,我利用接近8年多的时间在总结和应用此疗法,在经过多年对大量病人的资料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性的东西而且创立了很实用的经筋肌肉辨证和指导治疗的手段。
有的病人在各大医院解决不了的顽固痛证,在这里,就用我们的一根金制针治愈。
在多年的实践中,在应用中发现新经筋实用疗法金针点筋术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痛证此针法应为首选。
在对其他疾病中比如内科杂病,要和穴位理论互相配合即经筋-经络互调理论的应用,用经筋点筋术扩大针灸的治疗范围。
新经筋实用疗法-金针点筋术的核心内容有下面四项一;首次提出经筋辨证内容---治疗痛证最重要的基础二;独创经筋解剖刺法-----中西医完美的结合三;提出一核心三辅助的新经筋治疗方法----用传统的治疗手段辅助经筋四;创建经筋-经络互调理论在治疗当中的应用---扩大针灸的治疗范围一;新经筋疗法中经筋辨证的论述此创建的新经筋疗法,首次解决医学界对经筋没有辨证的问题,经筋的辨证是对传统中医学的发展和创新,用现代医学充实传统中医学,填补经筋学的空白。
经筋一词最早出现于黄帝内经,是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肌肉、肌腱、韧带组织朴素的认识,而且发现了人的运动力线---经筋线。
又进一步说明经筋的特点是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单一说明经筋具有的纯物质性和不确定的易变性。
[关于经筋的特点有专门的章节讨论]经筋学中的辨证要脱离经脉学中的思想,比如八纲辨证,气血辨证,脏腑辨证等,肯定有自己独立的辨证体系,这个辨证体系就是经筋的辨证.经筋辨证的内容是根据失衡的经筋表现出特殊或者特有的症状和运动的非正常现象,很快的确定受累的具体的经筋,再定位具体的哪一条肌肉,顺藤摸瓜使医者方便和迅速的沿着受损伤的肌肉方便快速的找到引起功能障碍的主要病灶点。
经筋理论的刃针疗法
“刃针疗法”之一――刃针的由来一说起扎针,大家马上想到细细的毫针,最多也只能想到三棱针、梅花针。
其实,古代扎针用的针不止毫针一种,而是有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大针等九种,统称“九针”,后来又发展出更多的针,也都用传统文化中视为多的“九”来概括,也称为“九针”。
可见,毫针只不过是九针中的一种而已。
您一定要问,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种的针呢?那是因为,治疗不同的病人和不同的疾病,就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针具,就像家里要有多把长、短、大、小、形状不一的螺丝刀,以拧不同的螺丝一样。
如果不能用合适的针具和针法治疗适宜的病人和疾病,治疗也就得不到效果。
在《灵枢·官针第七》里,有这样一段精既然需要用多种的针具来“因人而宜”、“辨证论治”,那为什么是毫针一统天下呢?清代著名医学家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针灸失传论”一文里,针对“今之为针者,其显然之失有十,而精微尚不与焉。
”等现状,尖锐地提出针灸失传的十项容。
其中第十项是“古之针制有九,镵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亦随病所宜而用,一失其制,则病不应。
今则大者如员针,小者如毫针而已,岂能治痼疾暴气?此十失也。
”。
可见,恢复使用毫针、员针以外的九种针,已经被提到继承传统的层面,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然而,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古“九针”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代人和现代病的治疗,那就需要在古“九针”的基础上研发新的针具。
是不是改变了针具的形状和粗、细、大、小就算是新的针具呢?答案显然不是。
只有在创新理念的前提下,研发出来有特点、安全、适用的才是新的针具,绝不仅仅是改变形状和大小粗细而已。
刃针,就是一种源于古九针,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凸显微创理念,并与现代医学接轨的中医原创针具。
以它为主、配合手法和中药外用的“刃针疗法”(也称“刃针微创治疗术”),主要治疗软组织损害导致的疼痛和功能障碍,以与影响脏器官所致的功能性症状。
经筋刺法
“腧,谓孔穴也,言筋但从筋所痛之处, 即为孔穴,不必要须依诸腧也”(杨上善)。
石学敏院士依据现代临床知识,将“腧” 引申理解压痛点、反应点,更体现了 “ 病在筋,调之筋” 的经筋病治疗思想。
“筋部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 《灵枢· 卫气失常》。
石学敏院士指出经筋病阴阳辨证不明显, 故针刺筋之左右、无伤骨骼、血脉、脏 腑;并提出经筋刺法应多采取排刺及一 针多向等透刺。
• 在患者患指的近指间关节的掌侧、背侧各加刺 一针,操作要求刺激强度大,时间长,患指针 感明显。
• 李氏将10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8例,对照 组50例。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经筋排 刺法,对照组用醒脑开窍针法。观察两组临床 疗效、肩关节运动功能及神经系统缺损程度。 • 结果:治疗组在总疗效、改善肩关节运动功能 及神经系统缺损方面优于对照组。
临床效果
• 经筋疗法“消灶调机”具有“整体机能调整” 的明显作用,临床上产生系列性的功能平衡及 抗衰防老的功效。
• 目前经治108种常见病症疗效显著,并对其中 的40余种难治病的疗效优于药物治疗及其他疗 法,使它由一个独立诊疗专科变成专治顽症瘤 疾的特种医疗。
经筋刺法在中风病的应用
▲痉挛状态
▲感觉障碍 ▲中风后手指屈伸障碍 ▲缺血性延髓麻痹 ▲ 偏头痛
•
李春梅,尹丽丽,王理康.醒脑开窍针法配合经筋排刺法治疗中风后肩关节半脱位58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 08,49(9):809-811.
• 经筋刺法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有 较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从而提高患者的日常 生活能力。
• 通过强烈的局部针刺作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 淋巴循环,提高局部新陈代谢,增加患指神经 肌肉敏感性,改善肌肉、肌键、筋膜的功能, 从而达到治疗屈伸障碍的目的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
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60例临床观察(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观察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的疗效。
【方法】采用区组随机对照的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患者分为经筋刺法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
治疗3周后,以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的疗效。
【关键词】中风/针灸疗法;肌痉挛状态/针灸效应;十二经筋在中风偏瘫的恢复过程中,痉挛是关系到恢复程度的核心问题,并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生存质量。
如何有效地抑制痉挛是目前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笔者在临床上用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的患者,通过对治疗前后患者偏瘫痉挛肢体进行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计分,观察本法对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1)年龄在50岁以上;(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1996年制订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的中风病诊断标准[1];(3)头颅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提示为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12纳入标准[2](1)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
(2)Brunnstrom脑卒中分级为Ⅱ~Ⅳ级。
(3)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定痉挛状态0级以上,其中0级(肌张力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范围内均无阻力)为肌张力正常,1级(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到终末端时有轻微的阻力)和1+级(肌张力稍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时在前1/2 ROM中有轻微的“卡住”感觉,后1/2ROM中有轻微的阻力)为轻度痉挛,2级(肌张力轻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大部分ROM内均有阻力,但仍可以活动)为中度痉挛,3级(肌张力中度增加,被动活动患侧肢体在整个ROM内均有阻力,活动比较困难)和4级(肌张力高度增加,患侧肢体僵硬,阻力很大,被动活动十分困难)为重度痉挛。
经筋刺法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43例
经筋刺法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43例作者:倪丽伟卞金玲石学敏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年第06期关键词:经筋刺法;顽固性面瘫;疗效中图分类号:R245.3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1)06-0073-02笔者在临床中采用经筋刺法配合刺络、隔姜灸治疗顽固性面瘫43例有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来自于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针灸科门诊患者43例,其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4~64岁,平均(36.25±12.46)岁;面瘫左侧23例,右侧20例,病程在2月以上,最长达13个月;带状疱疹病毒感染15例,其余均为上呼吸道感染以后。
1.2 纳入标准符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神经病学》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1];病程2个月以上;参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评估及疗效判定标准方案》[2]面神经功能评分2 治疗方法2.1 经筋刺法治疗选穴:以面部瘫痪肌群的经筋透刺和排刺为主:阳白四透、太阳透地仓、承浆透地仓、颊车地仓互透、颊肌排刺、瘫痪肌群围刺等;操作:以瘫痪经筋透刺、排刺、围刺为主。
阳白穴以四枚针分别向上星、头维、丝竹空、攒竹方向透刺,进针1~1.5寸,施捻转平补平泻1 min;攒竹透向睛明,进针0.5寸,手法同前,施术轻柔,以免皮下出血;丝竹空沿眉横刺,进针1.5寸,施术同前;四白、迎香分别透向睛明,进针1.5寸,施术同前;太阳向下穿颧弓透向地仓,进针2.5~3寸,施术同前;人中、承浆、颊车分别透向地仓,进针1.5~2寸,施术同前;沿颊车至地仓,下关至迎香每间隔1寸刺入1针,以进入皮内为度(浅刺),施捻转平补平泻,总计施术2 min。
以上针刺施术后留针20 min。
2.2 刺络拔罐根据患者病情,选用颊、颧、额部的2~3个穴位进行刺络拔罐,出血2~3 mL。
2.3 艾条隔姜灸取患侧的颊车、地仓、迎香等穴位,如有露睛流泪加阳白穴,耳后、耳下及面部疼痛加翳风穴。
经筋刺法的临床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 :R 2 4 5 . 3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 0 9 5—1 4 3 4 . 2 0 1 3 . 0 9 . 0 6 4
十二 经筋 是十 二经 脉之 气结 聚 散络 于筋 肉关 节 的体 系, 其分布范 围与 十二 经脉大体 一致 。经筋 的主要病候 可 以概括为 : “ 其病当所过者肢痛及 转筋 ” 。经筋刺法 广义上 指的是所 有沿经筋走行施行 针刺 的方法 , 狭 义上指 的是根
1 1 2 2
・
V o 1 . 2 4 N o . 9 述 ・
J o u r n a l o f A e r o s p a c e Me d i c i n e
S e p 2 0 1 3
综
经 筋 刺 法 的 临床 应 用 进 展
许 军峰
关键词
经 筋刺 法 ; 临床应 用; 研 究进 展
研究须制 定统 一 又切 实可 行 的诊断 、 疗 效评 定标 准 , 增 强
可信 度及说服力 。
参 考 文 献
[ 1 ] 申鹏飞 . 石学敏经 筋刺 法临证 经验 浅析 [ J ] . 辽宁中医
杂志, 2 0 1 0 , 3 7 ( 1 ) : 2 0— 2 1 .
[ 2 ] 钟冲, 韩淑凯. 经筋排 刺法配合 皮肤 针 治疗神 经根 型颈 椎病 8 O例 [ J ] . 中国中医急症 , 2 0 1 1 , 2 0 ( 6 ) : 9 7 4 . [ 3 ] 黄朝军. 壮 医经筋疗法治疗颈肩综合 征 7 2例 临床 观察
闫毓茜 经筋恢刺 法治疗 中风后上肢 痉挛 3 0例 , 疗 效 明显优于常规针 刺法 。蔺彦 芬 等经 筋排 刺法配 合皮 肤针治疗脑卒 中后上肢痉 挛 7 5例 , 总有效率 9 4 . 6 7 % 。黄
经筋理论与筋针疗法
脏腑、手足、阴阳之脉 有孔脉道 输送气血、传递信息 虚实 是动病、所生病(复杂、深重) 以经取之(经穴)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 脉动变化(人迎脉、寸口脉)
经筋与卫气
• 经筋分布于筋肉骨节,布散头窍,深入体腔,贯通脊柱,而联缀百 骸,维络周身。 • 其禀受四末“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素问•痹论篇》)之卫阳之气的温养,“柔则养筋”而发挥“主 束骨而利机关”的生理功能。 • 机体为了适应经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的俯仰转侧、屈伸旋转的静 动迅变的复杂运动,必有赖于慓悍滑疾之卫气,由四末阴阳数筋并 发,向心速行,“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协调阴阳,方能 实现。 • 在病理上:经筋病变与卫气不足,腠理空虚,风夹寒湿,乘虚侵袭, 入腠袭筋有关,由于经筋“中无有孔”,不能传输病邪,故其表现 为病位局限、病情轻浅、不易传变。
经筋学说提出的一些新观点
• 卫津学说 ——营卫、津血分布脉之内外,各司其职 营行脉中,血位脉中 —— 输送气血、传递信息、平衡阴阳 卫行脉外,津浸筋肉、液居孔窍—— 卫外、滋润五体、滑利孔窍
• 得气表现形式的多样化 有感得气 —— 激发营气 —— 酸麻胀重等 无感得气 —— 激发卫气 —— 针游于巷
西医对经筋的研究
• 筋膜结缔组织与经穴相关性的研究
• 国外对筋膜的专门研究集中在美国、德国、荷兰等科研机构,将筋膜作为一种 生物组织的研究,转向系统研究,部分学者提出了全身筋膜是“力学网 络”“信号转导网络”的假说。 • 召开了2次国际会议,07年德国Ulm大学、英国Westminster大学等8家知名 科研机构联合主办了第一届国际筋膜研究大会,09年举办了第二届大会,大会 以“常规与替代医疗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为主题,研究领域涵盖了筋膜解剖学、 筋膜生物力学及生理学、筋膜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筋膜病理学及治疗 学、替代疗法的筋膜机制等方面。目前国际开展筋膜研究的机构大约有200多 家,涉及40多个国家,主要来自欧美知名医学院校,其中以美国佛蒙特大学医 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德国乌尔姆大学医学院、荷兰Vrije大学等人体科学研 究团队。 • 国内南方医科大学原林教授的团队,通过数字模拟人的研究,提出了筋膜学, 从维持生命周期延长的角度提出人体分为两大系统,即由未分化结缔组织支架 在神经和免疫系统的参与下构成的人体支持与储备系统与被该支架支持和包绕 的各种已分化功能细胞构成人体的功能系统。原林等《筋膜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哎呀,要说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真是让人头疼的事儿。
但咱别怕,因为有一种神奇的疗法——经筋刺法,能帮咱们解决这个难题。
我曾经遇到过一位患者老张,他是个特别开朗的人,整天乐呵呵的。
可突然有一天,他的笑容变得奇怪起来,嘴巴歪了,眼睛也闭不上,这可把他急坏了。
原来,他得了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咱们先来了解了解这个病,这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啊,就像是脸上的“电路”出了故障,导致面部的肌肉不听使唤啦。
那为啥会这样呢?原因有好多,像病毒感染、着凉啦,都可能惹祸。
而这经筋刺法呢,就像是个神奇的“修理工”。
它可不是随便扎扎针就行,这里面的门道可多着呢。
医生在给老张治疗的时候,那叫一个认真仔细。
先找准穴位,就跟瞄准目标一样,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然后轻轻把针插进去,这个过程可不简单,得掌握好力度和深度。
有时候,还得根据老张的反应调整针的位置。
你可能会好奇,这针都扎哪儿啊?比如说,在脸上的一些特定部位,像攒竹、阳白、地仓这些地方。
每一针下去,都带着医生的期望,希望能尽快帮老张恢复正常。
老张一开始还挺紧张,毕竟那么多针要扎在脸上。
但慢慢地,他发现每次治疗后,自己的症状都有一点点改善。
从刚开始眼睛只能半闭着,到后来能闭得差不多了;嘴巴也没那么歪了,笑容也逐渐自然起来。
这经筋刺法啊,不仅要扎针,后续的护理也很重要。
不能受风着凉,要注意休息,饮食也得注意清淡。
老张可听话了,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张终于又变回了原来那个开朗的他。
走在街上,又能大大方方地跟人打招呼、说笑了。
所以说啊,这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还真有一套。
要是您或者身边的人不小心得了这个病,别害怕,找对方法,积极治疗,一定能重新找回那自然的笑容!不过,也不是说所有的面神经麻痹都能用经筋刺法一下子治好。
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治疗的效果和时间也会有所不同。
但只要咱们有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总会慢慢好起来的。
总之,经筋刺法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治疗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给患者带来了希望。
经筋疗法——07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二)
第六章常见病症的经筋疗法(二)12.青少年近视眼的经筋疗法【病症概述】近视眼,是指眼的屈光度数太大、或眼的纵轴长度较大,当平行的光线进入眼球之后,其成像于视网膜之前,因此看远物时视力不好,而看近处的物体时较清楚,故称近视眼。
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成长时期,眼球内的睫状肌肌力充沛,但若使用眼的习惯不科学,致使睫状肌的调节视力产生疲劳乃至痉挛时,这时晶状体的凸度加大,平行光线的焦点便移到视网膜之前,这便形成假性近视,是青少年早期的近视眼。
假性近视如不及时防治,或防治失当,发展下去,则睫状肌痉挛可发展为眼球代偿变长,即成为真性近视。
轻度近视(-200D以下,即负2屈光度以下),其视力一般在0.1以上;3~6屈光度以上为中度近视;6屈光度以上为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者,其远近的视力均明显下降,且可伴有眼肌疲劳,眼球外斜,乃至伴发眼底的其他病变。
【机制释义】①中医学认为本病同脏腑有关系。
如《灵枢·大惑》云:“五脏六脏之精气皆上注于目”,故目眼的视力,与脏腑之虚实关系密切。
②眼为经筋之枢纽,据古医籍的记载,十二经筋中,手足三阳的经筋都与眼睛有联系,其中足太阳及足阳明,分别于眼形成“目上网”及“目下网”。
③近视同劳伤关系密切。
青少年在校学习,高度用脑力及视力。
脑力与视力,相辅相成。
视力的降低,影响脑力;脑力下降,影响视力。
因此,调节脑力及视力,需同步进行。
【临床表现】青少年近视眼的经筋病态表现:①在眼眶周围的肌筋,可用手触检查法-“柑弓手”方法,即将手的四个小指并拢为一方,与大拇指互相对应,形成小指与拇指的指合力关系,状如柑样。
检查经筋病变时,首先将四指固贴于头上,以大拇指的指尖作为检查工具,尔后依靠指合力的力学作用,运用大拇指指尖的灵敏性,于常见的穴位,作切拨、揉拨等手法,通过正与异的对比方法,识别出筋结穴位。
眼眶周围常见的穴位,一般有7个(详见经筋穴位施治图的眶膈筋区穴位图示)。
②高度近视病例及已出现头晕头痛、颈部僵紧感者,其病变多累及到颞筋区及颈筋区,在理筋调节近视眼时,亦宜对这些筋区进行查灶及消灶的理筋治疗(参阅有关筋区图示)。
经筋针刺疗法研究
ma n i p u l a t i o n , i t i s f o u n d t h a t h o w t o i n t e r p r e t me id r i a n s i n e w a c u p u n c t u r e b y he t k n o wl e d g e o f mo d e m me d i c i n e i s t h e k e y o f f u r t h e r r e s e a r c h e s .
其治疗机理的研 究相对较 少, 指 出如何 用现代 医学的知识解释经筋针 刺的机理应是 以后研究的重点。
[ 关键词]经筋; 针刺 ; 综述 [ 中图分类号]R 2 4 6 . 2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0 0 4 - 6 8 5 2 ( 2 0 1 4 ) 0 1 - 0 1 3 9 — 0 4
S t u d y o n Me r i d i a n S i n e w Ac u p u n c ur t e Th e r a p y
Ma s s a g e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G u a n g x i Z h u a n g Me d i c i n e H o s p i t a l , N a n n i n g 5 3 0 0 0 1 , C h i n a
浅谈石学敏院士刺络疗法的临床应用
(2)操作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以三棱针点刺在疱疹间隙处(轻者皮内,重者皮下),刺4~5点, 加以闪火罐放血5~lOmL,注意不要点在疱疹上,拔罐部位应交替进行,留罐时间不 得超过8分钟。
(3)方义 带状疱疹治疗上常以清热泻火,解毒利湿为法。石学敏院士运用刺络疗法配合针灸, 有卓著疗效,且取效快,不使用任何药物可痊愈。石教授认为刺络拔罐具有促进血液循 环,增强代谢,以改善局部免疫状态的功能。从而,起到杀灭病毒,抑制细菌的继发感 染,加速带状疱疹痊愈的作用。临床积累了数百例病例,与普通针刺方法比较疗效显著, 有立即止痛消疹之功。基于中医理论,究其病因病机,邪阻经脉,壅结于皮部,而皮部 者以“经脉为纪”,循其皮部发病部位,刺之于血即可通过皮部以疏调本经气血,引邪 外出。再配合针刺丰隆、阴陵泉祛湿清热、通调经脉瘀阻,正如“菀陈则除之,去血脉 也。" 3.顽固性疼痛 顽固性疼痛,可见于多种疾病,缠绵难愈。古代医家认为疼痛为经脉气血不通, 取穴多以局部为主。因内伤或外邪等因素,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脉络失和,气滞血瘀, 而出现疼痛的症状。刺络拔罐疗法止痛,应用范围广泛,诸如痹症的关节疼,肌肉疼; 三叉神经痛、臂丛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各种神经痛,以及急性扭伤、跌打肿痛等施用 本法,止疼缓急,立竿见影。
(1)选穴 华佗夹脊穴(2、3、5、7对)。
(2)操作 华佗夹脊刺穴(2、3、5、7对)直刺l~1.5寸,令针感向前胸或上、下放散, 施捻转补法1~3分钟,继而在相当于风门,肺俞,膈俞穴部位选两对,用三棱针点刺 3~5下,深达皮下,然后加火罐令出血5~IOM毫升为度。
(3)方义 华佗夹脊穴为督脉之络,旁通脏腑背俞,刺第2、3、5、7对可以宣肺益气,解表祛邪, 刺络拔罐可活血行气,泻血祛邪肃肺,《医学源流论》云:“凡血络有邪者,必尽去之” 故泻血祛邪应务求其尽,单纯刺络不能使血尽邪出,加拔罐控制出血量,可以使血尽邪 出。 2.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病毒繁殖活动, 导致受侵的神经节发炎、肿胀、坏死,产生神经痛及沿神经分布的群集性丘疹,水疱, 中医称为“缠腰火丹"。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久而化火,肝经火 甚而致,或因脾失健运,蕴湿化热,湿热搏结,并感毒邪而成。肝火脾湿郁于内,毒邪 乘之诱于外,气血瘀阻为其果。毒火稽留血分,表现为红斑,湿热困阻于肝脾,引起水 疱,气血瘀阻于经络则临床上表现为疼痛。而从带状疱疹的病因看,病毒导致神经根发 炎肿胀,神经根性炎症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消除神经根的炎 症和水肿。刺络拔罐法具有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消肿去炎止痛之功效,通过施治可以
许荣正“集针刺法”治疗经筋病经验
•514•浙江中医杂志2019年7月第54卷第7期针灸聚英许荣正“集针刺法”治疗经筋病经验陈如许荣正=浙江省台州医院浙江台州317000关键词集针刺法经筋病临床经验许荣正许荣正主任中医师为台州市首批名中医,从医40余年,学验俱丰,致力于“针至病所”相关理论的研究,在传承中创新,运用“集针刺法”治疗经筋疾病,疗效显著:现总结其经验,介绍如下。
1集针刺法的认识《内经》针刺法有五刺、九刺、十二刺等,其中多针刺法有齐刺和恢刺。
“齐刺者,直入一,傍入二,以治寒气小深者。
或三刺,三刺者,治痹气小深者也。
”(《灵枢•官针》)是正中先刺一针,再于两旁或上下各刺一针,三针齐用的一种针法。
适于病变范围较小而部位较深的痹痛等症。
“恢刺者,直刺傍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灵枢•官针》)是一种直刺筋上,旁刺一针.并将此针•前一后提插多向透刺的针法,后人又称为“多向刺法”。
许师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多针刺法能有效治疗经筋疾病,在古典针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集针刺法”的概念。
2针具选用及操作要点集针刺法是用2至9根毫针.集束同时并刺于病痛点的一种针法。
针具选择0.35mm X50.00mm或0.35mm X 70.OOnun的毫针,宜粗不宜细。
操作特点:首先以押手指爪紧切病痛点,刺手集双针快速并刺于痛点,双针集束是集针刺的基础用针单位,并根据病痛点的范围增加针数.最多不超过9针,得气后可加用温针或电针疗法。
所治病痛点可为压痛点、卡压点、挛缩点等。
3集针刺治疗经筋病的特点经筋之为病,以痛为输,临床的病灶点多以局部出现结点压痛为特征。
根据“针至病所”理论.治疗局灶性经筋疾病,集针刺直达病所,有“针到则气到”的作用,对定性定位明确的疼痛更易取效。
以针尖靠近病灶是针至病所的一个经典针法,以针尖直刺或朝向病所,起到以针调气的目的。
集针刺法的特点:集针刺是双针并刺、集多针治疗十二经筋产生局灶性病变、点面结合、疗效明确的一种针法。
经筋刺法结合超声波中药导入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疗效
经筋刺法结合超声波中药导入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疗效目的:观察经筋刺法结合超声波中药导入治疗对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TMD)的疗效。
方法:95例TMD患者,随机分为A组(n=31)、B组(n=32)和C组(n=32),A组采用经筋刺法治疗,B组采用超声波中药导入疗法,C组联合采用经筋刺法和超声波中药导入两种方法进行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各组疗效(10天为1疗程)。
结果:3个疗程结束后,经筋刺法和超声波中药导入联合治疗组对于TMD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
结论:筋刺法结合超声波中药导入对TMD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经筋刺法;超声波;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简称TMD)以颞下颌关节疼痛、弹响、运动障碍甚至交锁为主症。
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在TMD治疗方面的优势日益突出,传统医学包括针刺、灸法及穴位注射等,现代医学运用西药治疗、物理治疗(如红外线、超短波、激光、电磁微波及肌肉力量技术等),以及配合义齿咬合板正畸治疗等综合疗法[1-2],治疗困难,易反复发作。
该病治疗目标为消除疼痛、减轻不良负荷、恢复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探讨经筋刺法结合超声波对该病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1. 1对象和分组选择2011年11月至2014年3月因TMD在我科治疗的患者95例,其中男42例,女53 例;年龄19-78岁,病程3个月-20年。
均符合《口腔颌面外科学》中相关诊断标准[3]。
包括:①张口受限,局部疼痛,主要表现在开口及咀嚼动作时关节区或其周围肌群疼痛;②张、闭口过程中出现弹响声;③X线片显示颞颌关节间隙前后宽窄不一。
随机将患者分A组、B组和C组。
其中A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平均(37.5±5.4)岁;B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37.4±5.7)岁;C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平均(37.2±5.7)岁。
三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216例疗效分析
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216例疗效分析【摘要】目的:观察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16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110例采用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配合拔罐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连续5天后,休息2天,5天为1疗程,治疗3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经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分析发现,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研究意义(P<0.05)。
结论: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与拔罐疗法。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针灸疗法;经筋刺法;拔罐:放血拔罐膝骨性关节炎(OA)是以关节软骨变性软化、软骨增生性改变和软骨下改变为基础,以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关节退秘退行性疾病,其中疼痛是绝大数患者的主诉症状。
临床上许多患者主诉关节内疼痛的同时,在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部位也存在明显的疼痛:而没有主诉关节外疼痛的患者在查体过程中也多发现关节周围软组织存在明确的压痛点。
因此,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可分为关节骨和关节外两部分。
关节内的疼痛是以关节软骨、软骨下骨、滑膜为致痛源,关节外的疼痛是继发引起的关节周围肌肉起止点、滑囊、脂肪垫等存在的劳损或炎性病变所致。
其中有些患者关节外疼痛的存在占有更重要的地位,其与骨软骨的病变相互作用易形成恶性循环。
其患病率随着年龄而增加,女性比男性多发,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严重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笔者所在科室自2020年8月-2021年5月,采用经筋刺法配合放血拔罐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1.2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本院住院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共216例,均有膝关节疼痛、屈伸活动困难,关节活动时弹响,局部压痛,部分患者伴有膝关节肿胀。
X线检查示髌骨关节面软骨下骨质致密,不光滑,膝关节间隙变窄,不对称,骨质增生,骨质疏松,关节内有游离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