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群之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害群之马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
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⑩。
小童辞⑾。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见:拜访。
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④涂:同途。
即路。
⑤若:你。
⑥然:是的。
表应答。
⑦所存:所在的地方。
⑧异哉:了不起啊。
异:不寻常。
⑨非徒:不但,不只。
⑩为天下:治理天下。
⑾辞:谢绝。
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
以,因。
异,不同。
乎,于,相当于与、跟。
⒀稽首:叩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2)问涂焉( )(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 (4)黄帝再拜稽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3.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2分)4.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2分)5.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2分)6.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马?请举1~2个例子。
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害群之马?(3分)参考答案:1.(1)拜见(2)同途。
(3)罢了 (4)叩头2.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吗?3.短文记叙了一个牧童回答皇帝如何治理天下的故事。
4.牧童认为治理天下如同放牧,除掉害群之马即可。
5.这个成语比喻是危害大众集体的人。
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只要是危害人民、危害国家利益的坏人即可。
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害群之马文言文翻译道理
夫《害群之马》,古之寓言也。
其意寓深远,非止于言马,实则喻人。
盖群马之中,有独行者,其性傲慢,不遵群规,常以己意行事,不顾他人,此乃害群之马也。
今译其义,以明道理,俾众览之。
《害群之马》者,盖言群马之中,有异类也。
此马性不群,独来独往,不与众马相随。
其行也,疾如风,驰如电,独往独来,无所顾忌。
群马见之,皆避道而走,恐与之相遇,受其骚扰。
故人曰:“此马害群也。
”然则,此马之所以害群,非独因其行独异也,亦因其心不齐,志不坚。
心不齐,则不能共事;志不坚,则不能成器。
是以,此马虽有一时之快,终不能长久立于群马之列。
故曰:“害群之马,终为群马所弃。
”吾人观之,此马之害群,实乃人性之弊也。
人亦然,有若此马者,名为群居,实则独行。
或因己之才智,傲视群伦;或因己之财富,骄横乡里。
此皆害群之行,足以败群之德。
夫德者,立身之本,治国之基也。
人若无德,虽才高八斗,终为众人所弃;国若无德,虽强盛一时,终为后世所笑。
是以,君子必慎独,修己以安人。
若见有如害群之马者,宜远而避之,以免受其影响。
夫为政者,尤宜防害群之马。
国家之治,非一人之力可成,需群策群力。
若群中有一二害群之马,则群力受损,国家之基动摇。
故曰:“治国之道,在于去害群之马。
”去害群之马,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可成。
必先正己,然后正人。
己不正,则不能正人;己不正,则不能去害群之马。
是以,为政者,必先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平天下。
今译《害群之马》之理,欲使人知:群居之道,在于和;治国之道,在于德。
若人各有心,各为其主,则群不立,国不宁。
故君子宜以德立身,以和处群,以诚待人,以慎为政。
如此,则害群之马自无所容,而国家社稷,得以长久。
盖《害群之马》之喻,虽言马,实示人。
人当以此为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使世风日上,国家昌盛。
是乃《害群之马》之真谛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课外阅读2(含答案)
课外阅读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
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奚:何,什么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3.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 A
2.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3.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4.示例: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
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答案摘选
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答案摘选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答案摘选篇一:害群之马文言文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⑤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
④奚:何,什么。
⑤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
这里指危害马群的劣马,也即害群之马。
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
【译文】黄帝要去具茨山拜见大隗,恰好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黄帝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孩儿说:是的。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吗?小孩儿说:是的。
黄帝说:这孩子真与众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
请问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儿拒绝回答。
黄帝又问,小孩儿才说道: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也不过是除掉害群之马罢了。
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阅读训练】1.解释:(1)将(2)然(3)徒(4)去2.翻译:(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3.这则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要,打算(2)是的(3)只,仅仅(4)除去,除掉2.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二:1、选出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3分)A.非徒知具茨之山徒以有先生也B.小童辞旦辞爷娘去C.称天师而退不能称前时之闻D.请问为天下号为张楚2、把下面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适遇牧马童子(2)若知大隗之所存乎?3、黄帝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2分)参考答案:1、A (3分)2、(1)正好遇到放马的小孩(2)你知道大隗在什么地方吗?(每句1分,共2分)3、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隗害群之马文言文翻译
隗害群之马,犹疾风骤雨之过庭也。
其疾也,如电闪雷鸣,瞬息千里;其猛也,如狂飙突进,势不可挡。
虽众马疾驰,莫能与之争衡。
盖其性之疾,非一日之故,久积而成,故能独领风骚,称霸群伦。
翻译:《隗害群之马》的文言文翻译如下:此所谓危害群马者,犹如疾风骤雨横扫庭院。
其速度之快,犹如电闪雷鸣,瞬间千里;其猛烈程度,如同狂飙突进,势不可挡。
纵使群马疾驰,亦无法与之抗衡。
盖因其性疾,非一日之故,久积而成,故能独领风骚,称霸群伦。
夫隗害群之马,其行也疾,其心也狠。
如狼似虎,伺机而动。
群马之中,独此马为害,若不除去,群马将不得安宁。
故有智者,必先除之而后安。
昔有群马,共行于野。
其中有一马,名为隗害。
此马疾如流星,猛如狂风,群马皆避之。
一日,群马遇一智者,智者曰:“此马害群,若不除之,群马皆不得安。
”众马惧,不敢言。
智者遂令群马退避,自持长矛,径往隗害马前。
隗害马见智者,心生畏惧,欲逃不能。
智者挥矛直刺,隗害马应声而倒。
群马见之,皆欢呼雀跃,以为得脱此难。
自此,群马得以安宁,各得其所。
智者之功,可谓大矣。
然智者知,此害群之马,虽已除之,然其根仍在。
若不从根本上杜绝,恐他日又生。
故智者常思,如何从根本上杜绝此类害群之马,以保群马之安宁。
夫隗害群之马,虽已除之,然其影响仍在。
群马之中,或有暗藏之害,或有未显之疾。
智者须时刻警惕,方能防患于未然。
此所谓“防微杜渐”,亦所谓“治大国如烹小鲜”。
盖害群之马,非一日之患,亦非一日之除。
需智者之谋,群马之合力,方能真正杜绝。
若不如此,恐害群之马,终将再次横行,群马不得安宁。
故智者当深思,如何使群马共进,共御外敌,共除害群之马。
如此,方能使群马皆得其所,各展其能,共筑和谐之群。
噫!隗害群之马,虽已除之,然其教训,不可不记。
智者当以此为鉴,以防后患。
群马亦当以此为戒,共守和谐,共赴前程。
害群之马文言文启示
害群之马文言文启示元器件害群之马文言文答案发音:hài qún zhīmǎ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
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出处:《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害群之马释义)指危害马群的马[故事]有一次,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贤人大隗(kui)。
方明、昌寓在座一左一右护卫,张若、他朋在前边开路,昆阍(hun)、滑稽在车后随从。
他们来到襄诚原野时户外运动,迷失了方向,七位圣贤找不到一个人指路。
这时,他们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便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吗?”孩子说:“当然知道了。
”“那么你知道大隗住在那里吗?”那孩子说:“知道”黄帝说:“这孩子真叫人吃惊,他不但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住在那里。
那么我问。
害群之马什么意思啊拜托啦还有害群之马文言文的翻译啊-。
害群之马:【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
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相近词】城狐社鼠、残渣余孽【相反词】仁人志士、谦谦君子【押韵词】强不凌弱、众不暴寡、舞文枉法原文黄帝将见大隗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译文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第二生活,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是的。
”又问。
【急】害群之马文言文参考答案1.(1)拜见(2)同“途”。
(3)罢了(4)叩头外贸知识2.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吗 3.短文记叙了一个牧童回答皇帝如何治理天下的故事。
4.牧童认为治理天下如同放牧,除掉害群之马即可。
5.这个成语比喻是危害大众集体的人。
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只要是危害人民、危害国家利益的坏人即可。
害群之马文言文翻译概括
原文:
夫群马之中,有所谓害群之马者,其性躁扰,不守群规,群马畏之,不敢与之同行。
其行多乖戾,不循正道,群马随之,往往陷于险境。
故曰:“害群之马,如之何其害也!”
吾观古之人,有若此者,往往为国家之害,为民之祸。
盖其心术不正,志行不端,虽处群英之中,亦不能自拔。
如楚之亡国之臣,秦之暴君,皆此类也。
是以君子慎独,必察其心,观其行,然后知其是否为害群之马。
译文:
在众多马群中,有一种被称为害群之马的存在,它性情躁动不安,不遵守群马的规矩,其他马群都害怕它,不敢与它同行。
它的行为常常乖张不轨,不遵循正道,跟随它的马群往往陷入危险境地。
因此说:“害群之马,其害究竟如何?”
我观察古代的人,有像这样的人物,常常成为国家的祸害,民众的灾难。
原因在于他们的心术不正,行为不端,即使身处英才之中,也无法自拔。
比如楚国的亡国之臣,秦朝的暴君,都是这类人。
因此,君子在独处时必须谨慎,必须考察他们的内心,观察他们的行为,然后才能知道他们是否是害群之马。
概括:
本文以“害群之马”为喻,揭示了那些扰乱秩序、背离正道、危害集体利益的人。
文中通过比喻,将这样的人比作马群中的害群之马,指出他们如同古代的亡国之臣和暴君,心术不正,行为不端,虽身处英才之中,却无法自拔,成为国家和民众的祸害。
作者强调君子在独处时应谨慎自守,通过观察和考察,辨别出这样的人,以防其成为害群之马。
全文旨在告诫人们,要警惕那些可能危害集体利益的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害群之马全文文言文翻译
昔者,有马群居,其群中有一马,号为“害群之马”。
此马性顽劣,不遵群规,不与群马相随,独来独往,肆无忌惮。
群马皆恶之,欲逐之出群,然此马狡猾,常以巧言令色,诱群马不前。
一日,群马皆集于林中,共议逐害群之马。
一马曰:“吾等欲逐此马,然恐其复入群中,为害更甚。
不如设法制之,使其自离群去。
”众马皆以为然。
于是,群马齐声呼曰:“害群之马,汝不遵群规,独来独往,为害群马。
今吾等议定,若汝再犯,必逐汝出群!”害群之马闻言,心中恐惧,遂默然不语。
然此马虽惧,仍不思悔改。
次日,群马于草原上觅食,忽见一狼自林中来,众马皆惊,四散奔逃。
害群之马见状,心生恶念,欲诱狼捕食众马,以泄私愤。
于是,害群之马大声呼曰:“狼来矣!众马速逃!”众马闻声,纷纷奔逃。
害群之马趁机奔向狼,欲诱狼追捕众马。
然狼识破其诡计,反追害群之马。
群马见狼追害群之马,皆回身相助。
狼无奈,只得放弃追捕,转身离去。
害群之马侥幸逃脱,然而众马皆知其险恶用心,不再信任。
自是而后,害群之马孤身一匹,徘徊于荒野,无人与之为伍。
其心中悔恨不已,然已无法挽回。
世人皆以害群之马为戒,告诫子弟,勿学其恶行。
夫马者,群居之畜也。
群居则共进退,共患难。
若一人心怀恶念,不顾群规,必为害群之马。
此马虽逃脱一时,终难逃恶名。
故为人者,当以此为鉴,谨守群规,勿为害群之马。
译文:昔日,有一群马居住在一起,其中有一匹马,被称为“害群之马”。
这匹马性格顽劣,不遵守群规,不与群马同行,独自来去,肆无忌惮。
群马都厌恶它,想要驱逐它出群,然而这匹马狡猾,常常用花言巧语,诱使群马不敢上前。
有一天,群马都聚集在林中,共同商议驱逐害群之马。
一匹马说:“我们想要驱逐这匹马,然而担心它再次进入群中,为害更甚。
不如设法制止它,让它自己离开群去。
”众马都认为这个主意不错。
于是,群马齐声呼喊:“害群之马,你不遵守群规,独自来去,为害群马。
现在我们商定,如果你再次犯错,我们一定会驱逐你出群!”害群之马听到这话,心中恐惧,于是默默不语。
盖括害群之马文言文翻译
夫盖括害群之马,盖言其犹如一匹不受约束、横行霸道的野马,其所至之处,无不生乱,无所不为。
盖马者,群居之物,性喜自由,然若不受约束,则必为害群之马。
古之圣贤,多有论述。
孔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此言道之不行,犹如盖括之马,横行天下,无所适从。
孟子亦云:“天下之恶,归于一身。
”此言盖括之马,集天下之恶于一身,为害甚巨。
盖括之马,生于世,必有所因。
或因家道中落,失其约束;或因宠溺过甚,忘其规矩。
是以,其行如脱缰之马,任意驰骋,无所顾忌。
其害群之状,有如破竹之势,不可阻挡。
盖括之马,其害有四:一害国家,二害社稷,三害家庭,四害自身。
国家者,民众之父母,社稷者,国家之根本。
若盖括之马横行,必使国家社稷动摇,民生凋敝。
家庭者,人生之港湾,若盖括之马入室,必使家庭不和,亲情破裂。
至于自身,盖括之马者,犹如害己之虫,终将自食其果。
古之人,深知盖括之马之害,故有种种防范之策。
一则,严加约束,使马有所忌;二则,以德服人,使马心悦诚服;三则,以法治国,使马不敢妄为。
如此,则可免盖括之马为害。
然而,世之盖括之马,层出不穷。
或因时局动荡,人心不古;或因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是以,防范盖括之马,非一日之功,需代代相传,方得成效。
今日之世,盖括之马亦不少。
或为贪官污吏,或为奸商恶霸,或为败家之子,或为不肖之徒。
他们如盖括之马,横行乡里,为害一方。
然国家有法,社会有德,终将使这些盖括之马受到应有的惩处。
盖括之马,虽为害群之马,然亦有可取之处。
如能约束自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亦可成为一匹良马。
是以,人当以盖括之马为鉴,修身齐家,立身处世,方能免于为害。
总之,盖括害群之马,虽为害群之马,然其危害不可小觑。
人当以古人之智慧,防范于未然,使之不得为害。
如此,国家可安宁,社会可和谐,家庭可和睦,个人可自重。
斯为至善之道也。
《害群之马》原文注释及启示
《害群之马》原文注释及启示害群之马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⑩.”小童辞⑾.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见:拜访.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④涂:同“途”.即路.⑤若:你.⑥然:是的.表应答.⑦所存:所在的地方.⑧异哉:了不起啊.异:不寻常.⑨非徒:不但,不只.⑩为天下:治理天下.⑾辞:谢绝.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以,因.异,不同.乎,于,相当于“与”、“跟”.⒀稽首:叩头.【翻译】有一次,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贤人大隗(wei).方明、昌寓在座一左一右护卫,张若、他朋在前边开路,昆阍(hun)、滑稽在车后随从.他们来到襄诚原野时,迷失了方向,七位圣贤都迷路,找不到一个人指路.这时,他们正巧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便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吗?”孩子说:“当然知道了.”“那么你知道大隗住在那里吗?”那孩子说:“知道”黄帝说:“这孩子真叫人吃惊,他不但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住在那里.那么我问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孩子说:“治理天下,就象你们在野外邀游一样,只管前行,不要无事生非,把政事搞得太复杂.我前几年在尘世间游历,常患头昏眼花的毛病.有一位长者教道我说:“你要乘着阳光之年,在襄城的原野上邀游,忘掉尘世间的一切.现在我的毛病已经好了,我又要开始在茫茫世尘之外畅游.治理天下也应当像这样,我想用不着我来说什么.”黄帝说:“你说的太含糊了,究竟该怎样治理天下呢?”“治理天下,和我放马又有何不同呢?只要把危害马群的马驱逐出去就行了.”黄帝大受启发,称牧童为天师,再三拜谢,方才离开.启示: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答案摘选
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答案摘选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答案摘选篇一: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答案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⑤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
④奚:何,什么。
⑤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
这里指危害马群的劣马,也即害群之马。
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
【译文】黄帝要去具茨山拜见大隗,恰好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黄帝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孩儿说:是的。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吗?小孩儿说:是的。
黄帝说:这孩子真与众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
请问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儿拒绝回答。
黄帝又问,小孩儿才说道: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也不过是除掉害群之马罢了。
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阅读训练】1.解释:(1)将(2)然(3)徒(4)去2.翻译:(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要,打算(2)是的(3)只,仅仅(4)除去,除掉2.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二:1、选出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 (3分)A.非徒知具茨之山徒以有先生也 B.小童辞旦辞爷娘去C.称天师而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D.请问为天下号为张楚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适遇牧马童子(2)若知大隗之所存乎?3、黄帝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2分)参考答案:1、A (3分)2、(1)正好遇到放马的小孩(2)你知道大隗在什么地方吗?(每句1分,共2分)3、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害群之马的文言文翻译
夫害群之马,古之有之,乃众兽之祸首,群羊之害首也。
盖其性顽劣,行悖逆,不知谦让,不顾群情,独断独行,傲慢无礼。
是以,虽置身于大众之中,犹如疾风骤雨,卷起尘埃,扰乱秩序,令群兽不得安宁。
古语有云:“独木不成林,独骑不成队。
”此言甚是。
夫群羊之所以能共进退,同呼吸,共命运,皆因彼此相互扶持,共克时艰。
而害群之马,犹如利刃割破羊群,使羊群四散,无法团结一心,共御外敌。
昔有羊群,众羊和睦相处,各司其职,共保家园。
然群中有一马,自恃其力,不遵羊群规矩,时常挑衅众羊,扰乱羊群秩序。
此马行止无常,喜怒不定,有时狂躁不安,有时沉默寡言,令羊群不得安宁。
一日,羊群在草原上觅食,忽遇猛虎。
众羊惊慌失措,四处奔逃。
独马却自恃其勇,竟欲与猛虎搏斗。
众羊见状,纷纷劝阻,然此马不听,仍旧挺身而出。
结果,羊群因无首领指挥,各自为战,终被猛虎吞噬。
而独马,亦因自大而丧命。
此马之死,可谓咎由自取。
若其能谦逊待人,团结友爱,羊群岂会因之而乱?是以,害群之马,实为羊群之大敌,国家之害,社会之祸。
夫害群之马,生于人性之私欲,长于社会之恶习。
其行为虽微不足道,然影响甚大。
古有贤者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此言害群之马之影响,可谓一针见血。
然害群之马,非一日之患,亦非一人之过。
欲除害群之马,需从根而治。
首先,教育当以德为先,培养人之人性,使之知谦让,懂团结。
其次,法制当严,对害群之马予以严厉打击,使其不敢为恶。
再者,社会风气当正,树立良好风尚,使害群之马无处遁形。
总之,害群之马虽小,其影响甚大。
欲保国家安宁,社会和谐,必先除害群之马。
夫害群之马,如不除之,则如毒瘤般蔓延,终将祸国殃民。
是以,吾辈当共同努力,拔除害群之马,共创美好未来。
然害群之马,犹如顽石,难以攻克。
需吾辈以坚定的信念,持之以恒的努力,方能将其铲除。
吾辈当以此为任,以天下为己任,为我国之繁荣昌盛,为世界之和平安宁,而努力奋斗!呜呼!害群之马,实为我国之害,社会之祸。
愿吾辈携手共进,拔除害群之马,共创美好未来!。
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答案摘选
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答案摘选篇一:害群之马文言文阅读答案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 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⑤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
④奚:何,什么。
⑤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
这里指危害马群的劣马,也即害群之马。
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
【译文】黄帝要去具茨山拜见大隗,恰好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黄帝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孩儿说:是的。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吗?小孩儿说:是的。
黄帝说:这孩子真与众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
请问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儿拒绝回答。
黄帝又问,小孩儿才说道: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也不过是除掉害群之马罢了。
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阅读训练】1.解释:(1)将(2)然(3)徒(4)去2.翻译:(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参考答案】1.(1)要,打算(2)是的(3)只,仅仅(4)除去,除掉2.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二:1、选出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 (3分)A.非徒知具茨之山徒以有先生也 B.小童辞旦辞爷娘去C.称天师而退不能称前时之闻 D.请问为天下号为张楚(1)适遇牧马童子(2)若知大隗之所存乎?3、黄帝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2分)参考答案:1、A (3分)2、(1)正好遇到放马的小孩(2)你知道大隗在什么地方吗?(每句1分,共2分)3、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害群之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害群之马》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害群之马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⑤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涂:同“途”。
④奚:何,什么。
⑤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
这里指危害马群的劣马,也即害群之马。
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
【译文】黄帝要去具茨山拜见大隗,恰好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黄帝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孩儿说:“是的。
”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吗?”小孩儿说:“是的。
”黄帝说:“这孩子真与众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
请问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儿拒绝回答。
黄帝又问,小孩儿才说道:“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也不过是除掉害群之马罢了。
”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阅读训练】1.解释:(1)将(2)然(3)徒(4)去2.翻译:(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要,打算(2)是的(3)只,仅仅(4)除去,除掉2.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二:1、选出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3分)A.非徒知具茨之山徒以有先生也B.小童辞旦辞爷娘去C.称天师而退不能称前时之闻D.请问为天下号为张楚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1)适遇牧马童子(2)若知大隗之所存乎?3、黄帝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2分)参考答案:1、A(3分)2、(1)正好遇到放马的小孩(2)你知道大隗在什么地方吗?(每句1分,共2分)3、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害群之马-哲理小故事
害群之马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垮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
此所谓奸伪悖德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
译文不论是治军还是理国,有五种人需要对之注意,他们是国家、军队混乱的祸患。
这五种人是:私结朋党,搞小团体,专爱讥毁、打击有才德的人;在衣服上奢侈、浪费、穿戴与众不同的帽子、服饰、虚荣心重、哗众取宠的人;不切实际地夸大盅感民众人,制造谣言欺诈视听的人;专门搬弄是非,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兴师动众的人;非常在意自己的个人得失,暗中与敌人勾结在一起的人。
这五种虚伪奸诈、德行败坏的小人,对他们只能远离而不可亲近。
拓例牧童驱逐害群之马远古的时候,轩辕黄帝要到具茨山去寻找一位叫大隗的“完人”,向他请教治理天下的良策。
出发前,黄帝请了一些很有经验的人做向导和随从。
可是,当他们行至襄城郊外时,还是迷了路,绕来绕去总是找不到出路。
黄帝一行正在万分着急的时候,忽然看见空旷的野地里有个牧马的男孩,黄帝就赶快过去问他:“你知道去具茨山的方向吗?”男孩说:“当然知道。
”黄帝心中大喜,连忙又问:“那你知道大隗住在什么地方吗?”男孩看了看黄帝说:“知道。
我什么都知道。
”黄帝见他果然聪明伶俐,于是逗他说:“你的口气真大,既然什么都知道,那我问问你,如何治理天下,你知道吗?”男孩爽快地回答说:“那有什么难的。
”说完男孩却跳上马背要走开。
黄帝拉住男孩再问,于是男孩回答说:“治理天下,与牧马相比有什么不同吗?只不过是要把危害马群的坏马驱逐出去而已。
”男孩说完,骑马离去。
黄帝闻听此言,茅塞顿开,连向牧童离去的方向叩头拜谢,然后驱车打道返回。
管理启示治理企业,有五种人需要对之注意,他们是导致企业管理混乱的祸患。
这五种人是:1,私结朋党,搞小团体,专爱讥毁、打击有才德的人;2,虚荣心重、哗众取宠的人;3,不切实际地夸大盅感员工,制造谣言欺诈视听的人;4,专门搬弄是非,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兴师动众的人;5,非常在意自己的个人得失,暗中与竞争企业勾结在一起的人。
害群之马文言文翻译启示
古之君子,修己以安人,以德化民,其身正,不令而行。
然世之繁杂,贤愚不齐,其间或有品行不端,如群马之中,有独骏者,亦有害群之马也。
所谓“害群之马”,即指那些扰乱秩序,败坏风气,影响整体利益之人。
兹以文言文翻译之,以启示后人。
《孟子·梁惠王上》云:“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此言君子之乐,亦言君子之行。
然世之害群之马,恰与君子之道相悖。
译为文言文,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然世之害群之马,则悖君子之道,败坏风俗,扰乱秩序,使人离心离德,害莫大焉。
”害群之马,其行不端,其心不正。
观其言行,或傲慢无礼,或贪婪自私,或欺骗欺诈,或好勇斗狠。
此等人,犹如马群中之独骏,虽一时得志,然终将导致马群散乱,不得安宁。
译为文言文,曰:“害群之马,其行不端,其心不正。
或傲慢无礼,或贪婪自私,或欺骗欺诈,或好勇斗狠。
犹如马群中之独骏,一时得志,终将导致马群散乱,不得安宁。
”君子之道,以德服人。
害群之马,则以力压人。
力可以胜一时,德可以服万世。
故君子宜远离害群之马,以正己身,正人心,正风气。
译为文言文,曰:“君子之道,以德服人。
害群之马,则以力压人。
力可以胜一时,德可以服万世。
君子宜远离害群之马,以正己身,正人心,正风气。
”夫世之害群之马,犹如疫病之毒,蔓延甚广,影响深远。
然君子以德化民,可以驱散疫病,还百姓以安宁。
是以,翻译文言文,非仅为字词之转换,更在于传承文化,启迪人心。
译为文言文,曰:“夫世之害群之马,犹如疫病之毒,蔓延甚广,影响深远。
君子以德化民,可以驱散疫病,还百姓以安宁。
翻译文言文,非仅为字词之转换,更在于传承文化,启迪人心。
”总之,翻译文言文,启示后人,当以德服人,远离害群之马,弘扬正气,共创和谐。
如此,方能传承文化,振兴中华。
初一难度的文言文阅读《害群之马(15分)》有答案
初一难度的文言文阅读《害群之马(15分)》有答案害群之马 (15分)黄帝将见①大(taì)隗(wěi)②乎具茨③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④焉,曰:“若⑤知具茨之山乎?”曰:“然⑥。
”“若知大隗之所存⑦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⑧小童!非徒⑨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⑩。
”小童辞⑾。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⑿?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qǐ)首⒀,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①见:拜访。
②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③具茨:山名,在荥阳密县(今河南省密县)。
④涂:同“途”。
即路。
⑤若:你。
⑥然:是的。
表应答。
⑦所存:所在的地方。
⑧异哉:了不起啊。
异:不寻常。
⑨非徒:不但,不只。
⑩为天下:治理天下。
⑾辞:谢绝。
⑿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这与牧马还有什么两样吗?奚,何。
以,因。
异,不同。
乎,于,相当于“与”、“跟”。
⒀稽首:叩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 ) (2)问涂焉( )(3)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 (4)黄帝再拜稽首(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3.用简炼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的内容。
(2分)4.牧童认为如何治理天下?(2分)5.源于这个故事的成语是“害群之马”,这个成语的比喻义是(2分)6.在现实生活中哪些人是害群之马?请举1~2个例子。
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害群之马?(3分)参考答案1.(1)拜见(2)同“途”。
(3)罢了 (4)叩头2.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吗?3.短文记叙了一个牧童回答皇帝如何治理天下的故事。
4.牧童认为治理天下如同放牧,除掉害群之马即可。
5.这个成语比喻是危害大众集体的人。
6.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举例只要是危害人民、危害国家利益的坏人即可。
我们的态度应该是与之作坚决的斗争。
《害群之马》阅读答案
《害群之马》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5习题。
(15分)上①校猎城南,太子、秦、齐王②皆从,上命三子驰射角胜③。
建成有胡马,肥壮而喜蹶④,以授世民曰:“此马甚骏,能超数丈涧⑤。
弟善骑,试乘之。
”世民乘以逐鹿,马蹶,世民跃立于数步之外,马起,复乘之,如是者三,顾谓宇文士及曰:“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建成闻之,因令妃嫔谮⑥之于上曰:“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⑦!”上大怒,先召建成、元吉,然后召世民入,责之曰:“天子自有天命,非智力可求;汝求之一何急邪!”世民免冠顿首,请下法司案验。
上怒不解,会有司奏突厥入寇,上乃改容,劳勉世民,命之冠带,与谋突厥。
闰月,己未,诏世民、元吉将兵出幽州以御突厥,上饯之于兰池⑧。
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
【注】①上:指唐高祖李渊。
②太子、秦、齐王:指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和齐王李元吉。
③角胜:争胜负。
④蹶:颠覆。
⑤超数丈涧:跃过数丈宽的水沟。
⑥谮:诬陷。
⑦浪死:白白送死。
⑧兰池:今陕西咸阳东。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3分)①顾谓宇文士及曰顾:②会有司奏突厥入寇会:③因令妃嫔谮之于上曰令:1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 因令妃嫔谮之于上曰上饯之于兰池B. 肥壮而喜蹶,以授世民诏世民、元吉将兵出幽州以御突厥C. 肥壮而喜蹶溪深而鱼肥D. 因以为号焉始一反焉13.下列组合能体现“上大怒”原因的一项是()(2分)A.①建成闻之,因令妃嫔谮之于上②秦王自言,我有天命,方为天下主,岂有浪死B.①建成有胡马,肥壮而喜蹶,以授世民②彼欲以此见杀,死生有命,庸何伤乎C.①上怒不解,会有司奏突厥入寇②世民乘以逐鹿,马蹶D.①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②马起,复乘之,如是者三1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①诏世民、元吉将兵出幽州以御突厥。
(2分)②上每有寇盗,辄命世民讨之,事平之后,猜嫌益甚。
害群之马文言文意思
害群之马文言文意思害群之马出自《庄子·徐无鬼》,意思是危害马群的劣马。
现在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害群之马文言文翻译如下:黄帝到具茨山去拜见大隗,正巧遇上一位牧马的少年,便向牧马少年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少年回答:“知道。
”又问:“你知道大隗居住在什么地方吗?”少年回答:“知道。
”黄帝说:“这位少年,真是了不起啊!不只是知道具茨山,而且知道大隗居住的地方。
请问怎样治理天下。
”少年推辞不说,黄帝又继续追问。
少年说:“治理天下的人,这与牧马的人有什么两样呢?也是去掉其中不好的马罢了。
”黄帝听了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牧童“天师”而退去。
成语故事有一次,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贤人大隗。
黄帝一行人来到襄城原野时,迷失了方向。
这时,黄帝一行人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他们就问他:“你知道具茨山在哪吗?”孩子说:“当然知道了。
”黄帝说:“那么你知道大隗住在哪里吗?”孩子说:“知道。
”黄帝说:“你这孩子真让人吃惊,你不但知道具茨山的位置,还知道大隗住在哪里。
那么我问你,你是否知道如何治理天下呢?”孩子说:“治理天下,就像你们在野外游走一样,只管前行,不要把政事搞得太复杂。
我前几年在尘世间游历,常患头昏眼花的毛病。
有一位长者教导我说:你要乘着阳光之车,在襄城的原野上遨游,忘掉尘世上的一切。
现在我的毛病已经好了,我又要开始在茫茫尘世之外畅游。
治理天下也应当像这样,我想用不着我来说什么。
”黄帝说:“治理天下,确实不是你的事情,可是尽管如此,我还是要向你请教究竟怎样能治理好天下?”牧童不肯回答,黄帝又问,牧童只好说:“治理天下,就像我放马一样,只要能祛除妨害马儿自然成长、繁衍的东西就足够了。
”黄帝大受启发,称牧童为天师,再三拜谢牧童,方才离开。
成语寓意害群之马的可怕之处,在于它那惊人的破坏力。
一个正直能干的人进入一个混乱的群体可能会被吞没,而一个无德无才者能很快将一个高效的人群变成一盘散沙。
组织系统往往是脆弱的,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妥协和容忍的基础上的,很容易被侵害、被毒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训练】
1.解释:
(1)将 (2)然 (3)徒 (4)去
2.翻译:
(1)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2)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3.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要,打算 (2)是的 (3)只,仅仅 (4)除去,除掉
导读: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③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④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⑤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2.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
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
3.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二:
1、选出加点词解释相同的一组 (3分)
A.非徒知具茨之山 徒以有先生也 B.小童辞 旦辞爷娘去
3、示例:黄帝的做法让我们明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要妄自尊大,要虑心向他人请教,要时常自我反省,自我完善。 (本题2分,其它角度也可以,酌情给分)
C.称天师而退 不能称前时之闻 D.请问为天下 号为张楚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适遇牧马童子
(2)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3、黄帝的做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2分)
参考答案:
1、A (3分)
2、(1)正好遇到放马的小孩
(2)你知道大隗在什么地方吗? (每句1分,共2分)
(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
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②具茨:山名。③涂:同“途”。④奚:何,什么。⑤害马:本指损伤马的自然本性。这里指危害马群的劣马,也即害群之马。后凡足以损害同类或团体的人都称为害马或害群之马。
【译文】
黄帝要去具茨山拜见大隗,恰好遇到一个放马的孩子,黄帝就向他问路说:“你知道具茨山吗?”小孩儿说:“是的。”黄帝又问:“你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吗?”小孩儿说:“是的。”黄帝说:“这孩子真与众不同啊!不只知道具茨山,还知道大隗所在的地方。请问如何治理天下呢?”小孩儿拒绝回答。黄帝又问,小孩儿才说道:“治理天下,和牧马有什么不同呢?也不过是除掉害群之马罢了。”黄帝(听了后)拜了两拜,又叩头至地行了大礼,口称“天师”而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