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子部文献的范围及分类-最新年精选文档
我国古代敦煌文献考略
我国古代敦煌文献考略
敦煌文献是一种重要的古代文献资料,主要源于西域莫高窟各窟藏石窟壁画,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蒙古文献。
在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考略主要包括以敦煌文献为代表的蒙古高洛文献,也就是西部游牧民族的古本书、典籍和文物的类型的文献考略。
其中,敦煌文献包括敦煌石窟壁画记录的主要内容:诗词、说文、史书、京物志、宗教文献、诗词楹联、绘画、佛教等。
当中文献考证,很多都发现在敦煌文献中。
藏经洞里,藏有许多古代历史文献,其中有大量记载可以推知我国古代历史的文献考证,比如汉书、史记和司马迁的史记。
此外,还有胡克的绘画、尼古拉佛学经典等,这些都可以提供重要的史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多地了解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
总之,敦煌文献的考证,是近代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影响力最大的文献来源之一,具有重要价值和价值,是中国文化发展和历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源。
敦煌文献概述修订稿
敦煌文献概述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敦煌文献概述一、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几个概念汉河西四郡,(河,特指黄河,一般的叫水)霍去病开的。
武威,旧为凉州,张掖旧叫甘州,酒泉旧叫肃州(甘肃名称就这么来的),安西即瓜州,敦煌沙州。
瓜沙二州离得不远。
安史之乱以后,被西藏吞并,吐蕃。
当时把边关的重要军事力量调回内地平息安史之乱,顾不上边关了,就被吐蕃包围了。
包围了十年之久,敦煌投降了。
所以敦煌里的西藏文物比较多。
晚唐,敦煌大族张议潮起义,把吐蕃赶走了。
派出使者到长安,说归顺唐中央。
行政单位叫归义军。
归义军时期很长,敦煌很多的文物如壁画都是这个阶段的。
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敦煌石窟:指敦煌地区的多处石窟,如西千佛洞,榆林窟(榆林河峡谷,安西县西南)等。
不光指莫高窟。
旅游的话到不了榆林窟,不开放。
莫高窟也只是开放有限的洞窟。
敦煌城南就是一座山,鸣沙山。
鸣沙山月牙泉,汉朝就有了。
鸣沙山往东有条河,把山冲断,出现了崖壁,朝东。
莫高窟就开在这些崖壁上。
河对岸就是三危山。
(台)苏莹辉《敦煌学概要》莫高窟740多个石窟,时间最早的是前秦,最晚的是,千年之久。
16号窟,有耳洞,编为十七号,藏经洞,长宽高各3米左右。
耳洞地面高一点,要上两三级台阶。
把经卷都搁里边,包袱皮包上,像是有计划似的。
放得满满,把洞口封上,抹平,画上壁画,谁能看出来这还有个洞啊。
就这样,静静的,五百余年后被发现。
研究洞窟里的壁画,塑像,经卷形成了敦煌学。
二、藏经洞的发现光绪二十六年(1900),甲子纪年是“庚子”。
八国联军进北京。
8月,慈禧携光绪逃到西安来了,西狩,来西安打猎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藏经洞发现了,肯定顾不上了。
道士,不是和尚,王圆禄发现的。
(敦煌是丝路的交汇。
出了敦煌,分两路。
南路到龟兹——于阗,翻过雪山——伊拉克叙利亚,过地中海,到欧洲了。
北路到吐鲁番——喀什——翻过大雪山即,葱岭(帕米尔高原)。
“子部”包括哪些典籍?
“子部”包括哪些典籍?本文为大家介绍“子部”包括的典籍,提供给大家阅读。
四库全书将中国历史上创立一种学说或建立一个学派的人物文集列入“子部”,包括哲学、宗教、科技、医、农、兵、法以及类书、杂著等诸多方面。
实际上,凡经、史、集无法容纳的皆入子部,十分庞杂。
《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分为儒家、兵家、法家、农家、医家、天文历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释家、道家等十四类,总收典籍930部,17566卷。
其中“杂家”类也收录现在图书分类中归于文学类的'诗文评的一些笔记,如俞文豹《吹剑录》、周密《齐东野语》、王士祯《池北偶谈》等。
“子”类书籍坊間出版过《十子全书》、《二十二子》,其中以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世界书局出版的《诸子集成》最为完备,其中收录老子、庄子等二十六子,多用清儒校本。
二十六子典籍为:《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列子》、《墨子》、《晏子》、《尹文子》、《管子》、《商君书》、《慎子》、《韩非子》、《孙子》、《吴子》、陆贾《新语》、刘安《淮南子》、桓宽《盐铁论》、扬雄《法言》、王充《论衡》、荀悦《申鉴》、王符《潜夫论》、葛洪《抱朴子》、刘义庆《世说新语》、颜之推《颜氏家训》。
《四库全书》中子部的儒家类有:王肃《孔子家语》、《荀子》、陆贾《新语》、桓宽《盐铁论》、贾谊《新书》、刘向《新序》、扬雄《法言》、荀悦《申鉴》、王符《潜夫论》、徐干《中论》、傅玄《傅子》、王通《中说》、唐太宗《帝范》、林慎思《续孟子》、《伸蒙子》、司马光《家范》、张载《张子全书》、朱熹编次《二程遗书》、吕本中《童蒙训》、朱熹《延平答问》、《近思录》、《杂学辨》、《小学集注》、黎靖德编《朱子语类》、真德秀《大学衍义》、《读书记》、《心经》、《政经》等。
兵家类有吕望《六韬》、孙武《孙子》、吴起《吴子》、司马穰苴《司马法》、尉繚《尉繚子》,黄石公《三略》、《素书》、李靖《李卫公问对》、李荃《太白阴经》,曾公亮《武经总要》、许洞《虎钤经》、唐顺之《武编》、何良臣《阵纪》、郑若曾《江南经略》、茅元仪《武备志》、戚继光《纪效新书》、《练兵纪实》等。
敦煌文献库
敦煌文献库内容简介:敦煌文献库是专门收录敦煌汉文文献的大型古籍数据库,由北京大学教授刘俊文总策划、总编纂、总监制,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开发制作。
上个世纪初于敦煌莫高窟发现、而后流散世界各地的数达5万件之多的汉文和藏文、梵文、于阗文、回纥文、吐火罗文文献,是举世闻名的文化奇珍。
不仅使大批亡佚已久的古文献重现于世,更在世界范围内有力推进与中世纪中亚和中国相关之歴史学、地理学、语言学、民族学、宗教学以及文化艺术之研究,并形成国际性显学---敦煌学。
敦煌文献库辑录现藏中国大陆和台湾以及英、法、俄、德、日等国之敦煌汉文文献3万余件,分为佛书编(佛教经卷)、遗书编(经史子集四部典籍写本)、文书编(官文书,私文书及寺院文书残卷),各据原件照片或复印件制成高精度的数码影像,并以爱如生独有的数字再造技术制成保留原件所有信息的数码全文,采用还原式页面,逼真再现敦煌文献的各种复杂书式,包括眉批、夹注、图表、标记及怪僻字、重迭字、翻转字、涂抹字等。
总计全文超过1亿字,影像超过30万页,数据总量约100G。
同时配备强大的检索系统和完备的功能平台,实现毫秒检索只字不差,图文对照逐行可勘,整理标注随心所欲,编辑下载按键即得,为研究利用敦煌文献开出新生面。
技术标准:页面显示:还原式全文页面,逐页对照原版影像检索路径:分类检索(类、目)条目检索(题名、时代、作者、篇目)全文检索(任意字、词、字符串)高级检索(进阶、逻辑、关联)研读功能:放缩(影像放大阅读)全屏(影像全屏阅读)去灰(影像去除灰度阅读)翻转(影像旋转180度阅读)连缀(影像前后页连缀阅读)设置(全文设定版式和字体)标注(全文添加标点和批注)书签(全文添加书签和分类管理)打印(全文打印)下载(全文编辑拷贝)辅助工具:研究提示(查找相关研究成果)常用字典(查找难字读音及释义)采用字库:方正楷体S-超大字符集适用环境:Windows8/7/vista/XP/server2003/2008出版信息敦煌文献库分为五集,自2011年至2016年陆续出版,(初集已出)。
浅论敦煌儒家文献的分类
浅论敦煌儒家文献的分类论文摘要敦煌儒家文献以写本为主,不仅有较高的学术和历史价值,还具有浓郁的敦煌地域特色。
但是,敦煌儒家文献作为一个整体类别一直被学界忽视。
为了进行综合研究,首先就要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类。
敦煌儒家文献可分为经典、历史、蒙训和杂着四大类。
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了从十六国到北宋时期多达5万件以上的经卷和文书,其形态有卷子、册叶本以及单片纸叶等,多数为手写本,也有极少量雕版印刷品和拓本;其文字多为汉文,亦有古藏文、梵文等文献。
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历史、地理、语言、文学、美术、音乐、天文、历法、宗教、儒典以及数学、医学等等。
敦煌文献的发现,是我国也是世界20世纪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引起了世界的震惊。
中国学者自1900年得睹敦煌文献为起始,对其进行整理和研究,逐步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敦煌学,并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门显学。
在敦煌文献中,儒家类文献虽然占极少的部分,但也已是“入则充栋宇,出则汉牛马”了,不仅卷帙多,种类繁杂,而且还具有自身的特点: 其一,敦煌儒家文献主要是写本,有六朝本、北朝本、隋唐本、五代宋初本,时间跨度长达五六百年,比我们现在所用的宋元善本为早,为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和历史价值。
其二,敦煌儒家文献具有浓郁的敦煌地域特色,其中不仅保存有学校的教材、学郎的作业,还有一些明显体现着敦煌地区特点和编撰特色的史学文献。
这些文献,对敦煌地区的历史、教育、语言文字及社会风俗等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
目前,敦煌儒家文献作为一个类别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整体的把握。
近年来,敦煌儒家文献的专题研究如儒家经典、蒙书、书仪等有较为深入的发展,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但是,专题研究代替不了总体研究。
总体研究首先要做的工作是对敦煌儒家文献进行分类,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分析、把握敦煌儒家文献的前提,而这项工作目前却做得不如人意,属于薄弱环节。
敦煌地方音乐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敦煌地方音乐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关键词:敦煌;地方音乐文献;音乐文献学;收集整理一、敦煌地方音乐文献的收集与整理(一)敦煌地方音乐文献的特点。
敦煌地处中国西北边远地区,它历史悠久、举世文明。
敦煌市及所辖7镇2乡,除汉族外,还包括回、蒙、藏、维吾尔、苗、满、土家、哈萨克、东乡、裕固等10个少数民族。
从音乐内容、体裁上讲,敦煌民间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分为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戏曲、说唱,每一类又可以分为多个小类,这就需要收集、整理音乐文献的收集者具备一定的音乐知识,将具有敦煌地域特色的音乐文献做重点收集、整理。
(二)敦煌地方音乐文献收集与整理的方法。
1.按照载体进行收集与整理。
2.按照采集方式进行收集与整理。
(三)敦煌地方音乐文献的类型。
如果要对敦煌地方音乐文献进行研究,我们首先要确定敦煌地方音乐文献的类型。
通过前期的信息采集,从有利于地方音乐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传播的角度出发,对所收集敦煌地方音乐文献可划分以下几类。
1.地方音乐乐谱。
2.地方史志、地方音乐志。
3.地方音乐论著。
4.音乐期刊和报纸。
期刊和报纸也是记载音乐的一种途径方法,期刊类如《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同声月刊》、《歌谣周刊》等,这些期刊对研究敦煌地方音乐文献不可忽视,是研究敦煌地方要组成部分,另外,目前敦煌地方并无专业的音乐报纸出版。
敦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对敦煌曲子戏整理进行了录制、录像,其中有《敦煌曲子戏十八扯之一》至《敦煌曲子戏十八扯之四》(2022年由敦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录制),《织手巾》(2022年敦煌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录制)等,这些反应现实生活的小戏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二、敦煌地方音乐文献研究的内容、意义(一)敦煌地方音乐文献研究的内容。
(二)敦煌地方音乐文献研究的意义。
注释:①陈薇.当代中国音乐文献的收集整理.档案,2022(5):47.。
敦煌文献名词解释(一)
敦煌文献名词解释(一)敦煌文献敦煌文献是指在敦煌莫高窟及其周边地区发现的大量古代文书和经卷,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藏匿文物集合,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
文献类别敦煌文献主要包括:•佛教文献:这是敦煌文献中最为重要的一类。
佛教文献包括经卷、论著、经注、释文等,内容涵盖佛教的教义、仪轨、禅修方法等。
•社会文献:社会文献主要记录了敦煌地区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袁楠文书、边塞期刊等。
•文化文献:文化文献主要包括文史类书籍、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资料。
例如,《舞曲集谱》、《古群英传》等。
文献形式敦煌文献以莫高窟壁画、纸质文书和木牍为主要形式。
莫高窟壁画莫高窟壁画是指在莫高窟中绘制的壁画。
这些壁画以佛教题材为主,内容丰富多样,包括佛陀传记、佛教经典故事、仪轨等。
莫高窟壁画的绘制技法独特,色彩鲜艳,艺术价值极高。
纸质文书纸质文书是敦煌文献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
这些文书用丝绸纸等材料制成,内容涵盖佛教经典、经疏、注释、日记等。
纸质文书保存状况较好,有助于研究古代文化、社会等方面的问题。
木牍木牍是敦煌文献中另一种常见的形式。
这些木牍是以木材为材料,刻写上文字的一种形式。
木牍多用于官方文书、财税记录等,对于研究古代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价值。
文献保护与传承面对时间和环境的侵蚀,敦煌文献的保护与传承面临巨大挑战。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相关机构和研究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数字化保护、修复与翻译等,以确保这些文献的长期保存和广泛传播。
以上是对敦煌文献的相关名词的解释和说明。
敦煌文献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持续吸引着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希望通过对敦煌文献的保护和传承,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播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
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是对敦煌遗书中的历史类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和编辑的学术活动,其意义在于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资料。
以下是关于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的一些重要方面:1. 敦煌史部文献的特点:敦煌遗书中的史部文献涵盖了丰富的历史材料,包括官方公文、官员任免表、地方志、家谱族谱、历史著作、碑刻等。
这些文献在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和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们在时间范围、内容丰富性和文字形式方面都有其独特之处。
2. 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的历史与现状: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清代皇家秘阁书官马浴宽首先在1909年开始对敦煌遗书进行整理。
此后,一系列的研究者、学者和机构参与了敦煌史部文献的整理工作,大量的文献得以整理、研究和出版。
然而,由于敦煌遗书的数量庞大、文字形式的多样性以及文物保存的脆弱性,敦煌史部文献的整理工作仍然很庞大而艰巨。
3. 敦煌史部文献整理与学术贡献: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对于中国古代历史学、文化学、地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整理和研究敦煌史部文献,可以填补历史记录中的空白,还原特定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对于重要历史事件、社会结构、官制制度等方面的了解具有重要贡献。
此外,敦煌遗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地域志书和地理资料,对于古代地理学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
4.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敦煌史部文献得以数字化、存储和传播。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敦煌史部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更加便利和广泛,并为更多的学者和研究机构提供了参与其中的机会。
总的来说,敦煌史部文献整理研究在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敦煌遗书中的史部文献进行整理、研究和编辑,可以为历史学、文化学和地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资源和资料,有助于拓展对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我国敦煌学研究文献资料的布局
我国敦煌学研究文献资料的布局一关于文献的基本概念文献(document literature)指记录有知识与其他信息的载体。
这些信息是用文字、符号、图形、声频、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
文献是历史的产物,经历了甲骨、金石、筒策、纸张书写和印刷品、视听资料、电子计算机阅读资料等几个发展阶段。
国内图书情报学界普遍认为,文献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文献是记录有信息与知识的一切载体,可以作为存储、利用或传递过程中一个单元处理的人工附载物。
据史料记载,“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篇中,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微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微也;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微之矣。
”此处,“文”指典籍,贤者。
由此可见,文献的概念在当时环境中包括历代形成的“历史典籍”和前代熟悉礼制的贤士大夫两种含义。
到了今天,“文献”则专指以文字、图像、声频、视频为主要记录媒体的一切信息和知识载体。
国际标准化组织《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ISO/DIS 5217)对文献的描述是:“在存储、检索、利用或传递记录信息记录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而存储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
”我国一九八三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对文献作出了如下定义“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据此,可理解为,文献是将人类知识用文字、符号、图形及声频、视频信号等记录方式在一定介质(如甲骨、竹帛、纸张、感光材料、磁性材料等)上所生成的物质成果。
可见,现代文献的基本要素有三部分构成,即知识、载体和记录。
知识决定文献内容,载体决定文献形式,而记录则是构成文献的手段。
文献信息又称文献型信息,顾名思义,是指用文字、图像、声频、视频等媒体记录于一定物质载体上的信息。
也就是运用一定的媒体将一定的信息和知识记录于一定形式的物质载体上,此种物质载体所涵内容总称为文献信息。
此类信息只占信息领域的小部分,属于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古文献四大发现3——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近代古文献四大发现之三敦煌遗书是中国甘肃省敦煌莫高窟发现的中古时期纸质写本和印本文献。
又称敦煌古文献、敦煌文书。
发现和被劫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看守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同一杨姓抄经手在第十六窟干活时,杨某将抽烟用的纸捻插入靠近窟门内部北壁的墙缝,不料纸捻陷入缝中。
王、杨二人怀疑壁中可能另有一洞,于是乘夜凿壁,果然发现内有一洞(即第十七窟),里面堆满了成捆的古代文物和遗书。
从此密封近千年的古代遗书重新面世。
1944年在莫高窟土地祠塑像中、1965年在莫高窟第 122窟窟前遗址中又有少量发现。
首批敦煌遗书被发现以后的最初几年尚未引起轰动。
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A.斯坦因在进行第二次中亚探险时到达敦煌,在翻译蒋孝琬的协助下,利用王道士的无知和对宗教信仰的虔诚,采取欺骗手段,骗得敦煌遗书24箱,运回英国。
斯坦因的“收获”在西方立即引起震动,盗宝者以“探险家”的名义纷至沓来。
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也到达敦煌,他以通晓汉文的优势,尽量挑选有纪年和题识的遗书,共得10余筐,辗转运回巴黎。
斯坦因和伯希和盗走敦煌遗书和文物的消息传至内地,国人震惊,一批士大夫纷纷要求清政府进行干预。
但直到1909年,清学部才电令陕甘总督将劫余之物押运北京。
途中何彦昇、李盛铎、刘廷琛等封建官僚亦加劫掠。
此后日本人桔瑞超、俄国С.Ф.奥尔登堡等也参与劫夺。
大批敦煌遗书由此散落世界各地。
收藏和刊布敦煌遗书目前分藏在英、法、中、苏、日五国及其他国家的一些图书馆和博物馆。
斯坦因劫夺的藏文遗书现藏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汉文遗书原藏不列颠博物馆,1973年始移藏不列颠图书馆。
汉文部分已制成缩微胶卷,在国际上公开出售,计6980号,其余未公开的残卷尚有几千号,总量实际已达1.16万余号。
伯希和劫夺部分最有价值,一直藏在巴黎国立图书馆,汉文和藏文部分都已制成缩微胶卷并公开出售。
其中2000号以前原留作藏文遗书编目使用,现存汉文部分(含少量西域文字)胶卷为 2001~6038号(内缺4100~4499号)。
敦煌文献介绍【范本模板】
百科全书式的敦煌文献作者:杨秀清据统计,国内外收藏的敦煌文献约5万余件。
这些文献几乎包括了中国中古时期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且由于它全部出自当时人之手,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原始记录,没有经过后人加工改造,是最能客观反映当时社会实际的第一手资料,因而被称为“中国中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古代学术的海洋”。
敦煌文献中,大约百分之九十是佛教文献。
现存敦煌佛经中最早的写卷是日本中村不折所藏《譬喻经》,经末题记云:“甘露元年三月十七日于酒泉城内斋丛中写讫”。
“甘露元年”即前秦甘露元年,公元359年,这也是藏经洞敦煌文献的最早记年。
佛教经典中,经、律、论三类经典应有尽有,数量最多的是《大般若波罗密多经》、《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妙法莲花经》、《金光明最胜王经》、《维摩诘所说经》等,而最有价值的则是禅宗经典和三阶教经典。
禅宗自北魏传入中国后,经过中国僧侣的改造,成为最具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自唐代起分为南北两宗,由于南宗慧能成为正统,早期禅宗历史及禅宗北宗历史渐被淹没,敦煌文献中却发现了许多与此有关的资料,如《菩提达摩南宗定是非论》、《顿悟无生般若颂》、《南天竺国菩提达摩禅师观门》、《观心论》、《楞伽师资记》等,其中《楞伽师资记》明确记载了神秀——玄赜——慧安——普寂等禅宗北宗的世系,《观心论》则被认为是北宗创始人神秀的著作.敦煌文献中还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六祖坛经》,对了慧能禅宗思想的形成十分重要,与宋代以后的《坛经》多有不同.《顿悟大乘正理诀》是公元792-794年间由敦煌赴拉萨的大禅师摩诃衍等三人与印度僧人辩论的记录,对研究西藏的佛教史、尤其是禅宗传入西藏的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三界教是北周末年僧人信行(541—594)创立的佛教教派,武则天执政时一度兴盛,开元十三年(725)政府下令取缔三阶教,到北宋初年,此教已烟消云散,其经典也荡然无存.敦煌文献中也保存了不少三阶教经典,如《三阶佛法》、《三阶佛法密记》、《佛说示所犯者法镜经》、《三界佛法发愿法》等,它的发现,为佛教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
敦煌文书的世界
敦煌文书的世界敦煌之地位于藏、维、蒙诸民族居住地的交汇点上,是汉族势力进入少数民族地域的绿洲之路的先端,也是东亚与中、西亚相接的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同时还是接连蒙古和中亚、西藏甚至印度的南北交通线的交汇点,是多种文化交流的中心。
在历史长河里,曾支配过敦煌的政治势力除了汉、魏、晋、前凉、西凉、隋、唐以及北宋初期、明初期和民国以后的汉族之外,前秦、后梁(以上氐族)、北凉(匈奴系)、北魏、西魏、北周(以上鲜卑族)、吐蕃(藏族)、西夏(党项族)、元(蒙古族)、吐鲁番(维吾尔族)、清(满族)等非汉族势力也长期存在过。
关于敦煌一名,《汉书·地理志》引应劭注曰“敦,大也;煌,盛也。
”唐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也说:“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不过对于敦煌之名乃是外来语的音译这一观点也逐渐为人所知。
匈牙利伊朗学家哈尔玛塔(Janos Harmatta)教授在《“敦煌”名称的起源》一文中强调了“敦煌”一名的伊朗语源说,并指出“吐鲁番”一名很可能与“敦煌”出于同源,意为大建筑,设围的城市。
英国著名伊朗学家贝利(H.W.Bailey)主张此名来自伊朗语*druvana-,有“围绕”、“坚固安全的地方,堡塞”等义。
美国汉学家梅维恒(Victor H.Mair)在近年提出“敦煌”(*Tωaη-ωaη,按高本汉的构拟*twer-xweng-)来自佉卢文俗语(Kharosthi Prakrit)的drumga,可能也与某伊朗语词同源,而且可以往上推到共同印欧语的*Dher,意为“掌握”、“稳固”。
还有学者提出,敦煌一名乃是吐火罗的异译。
敦煌莫高窟外景及伯希和在藏经洞(现17号窟)挑拣写卷敦煌彩塑、壁画等敦煌莫高窟的开凿,首先作为线索的文字记录,是武周圣历元年(698年)被树立在第332窟的李君修莫高窟佛龛碑。
此碑残泐,后众学者据王重民先生发现的敦煌文献中《太上业报应缘经》卷三残卷写本背面抄录的李君碑铭文做了校对补录。
子部集部文献
馆藏
“荟要”两部 北四阁: 文渊阁 (北京紫禁城皇宫) 文源阁 (京郊圆明园) 文溯阁(奉天故宫(今沈阳) ) 文津阁(承德避暑山庄)
南三阁: 文宗阁: (镇江金山寺) 文汇阁: (扬州大观堂) 文澜阁: (杭州西湖)
四库全书的不足之处
第一,重视儒家著作,把儒家著作放在突出的位置。把 儒家经典放在四部之首,把一般儒家著作放在子部之首。 第二,轻视科技著作。认为西方现代科学技术,是“异端 之尤”,可以“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除了农家、 医家和天文算法类收录少数科技著作之外,一般科技著作 是不收录的。 第三,不收戏剧著作和章回小说。 第四,图书正文或有删节或篡改。
子部、集部文献
一、子部文献的从单一到庞杂
子,本指先秦时期各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 “子部文献”亦指的该时期所形成的诸子 百家的著作。
《七略》、《汉书艺文志》——《晋中 经》——《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 总目》(2984)
《贩书偶记》及续编,收《四库全书总目》 未收的子书3259部,二者相加共6243部。
宋四大书:《文苑英华》、《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册府元龟 》
其他文献
《古代文学研究资料汇编》 《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汇编》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书》
三、丛书
所谓丛书,就是把多种书籍汇编在一起, 依照一定的原则、体例,统一编纂 印制, 并冠以一个总的名称的一套书。
《尚书》、《礼记》 ——陆龟蒙《笠泽丛 书》——南宋俞鼎孙、俞经所编《儒学警 悟》,南宋左圭辑有《百川学海》——明 代程荣汇集汉魏六朝诸家著述,编为《汉 魏丛书》
编撰《四库全书》的起因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十一月,安徽学政 朱筠提出《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 乾隆皇帝的认可,接着便诏令将所辑佚书 与“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诸书”, 汇编在一起,名曰《四库全书》。
第五章 敦煌教育、科技文献
第五章敦煌教育、科技文献第一节敦煌教育文献敦煌文献中没有专门记载教育方面的卷子,但是,在各类文献中,有很多涉及到教育和科举。
这些史料,不但使我们可以了解敦煌地区的教育及科举方面的历史,对了解封建国家的教育和科举也很有帮助。
藏经洞出土文献中的教育史料跨度的时代范围很大,上自两汉下止宋,但以唐至宋初为多,也有部分关于吐蕃占领敦煌时期的教育材料。
材料的内容几乎涉及教育的各个方面 , 大致可分为学校类、学官类、教材类、学生类等。
一、学校类文献比较而言,这类文献不是很多,也没有单独存在的卷子,大都需要从其他类文书中选拣。
但这类文献的内容比较明确,一眼便知其教育类性质。
其中绝大多数是作为其他文献的尾部题记出现的。
出土文献反映,敦煌有各类学校,有官学系列、私学系列和寺学系列。
官学是指被列入封建国家直接管理的州县学。
私学是相对于官学而言的,并不完全指私家的学校。
寺学则是寺院所开办学校。
每个学校系列都有多少不等的相关材料存世。
1 、官学系列文献州郡学。
P.2005《沙州都督府图经》记载:敦煌“州学右在城内,在州西三百步,其学院内东厢有先圣太师庙,堂内有素 ( 塑 ) 先圣及先师颜子之像,春秋二时奠祭。
”该文书作于开元年间,是敦煌文献中关于州学(包括县学、医学)的最详细的记载。
此外的材料都是题记类,主要有:P.3274《孝经疏》卷末题:“天宝元年 (742) 十一月十八日于郡学写了”。
P.3369《孝经白文》末题:“咸通十五年(874)沙州学生索什德”。
p.3783《论语白文》末题:“文德元年(888)正月十三日敦煌郡学士张园通书”。
P.2859d《占十二时来法》末题:“州学阴阳子弟吕弁本。
”时在天复四载(904)。
P.2578《开蒙要训》末题:“天成四年(929)九月十八日敦煌郡学仕郎张显顺书”。
这里的郡学与州学是同一所学校。
敦煌在武德年间初建敦煌郡,后改名沙州,天宝元年至乾元元年复名为郡。
州郡学名称的变化与唐在敦煌行政机构名称的变更完全相符,可见郡学就是州学。
敦煌藏文文献P.T.2第一部分译注
敦煌藏文文献P.T.2第一部分译注敦煌藏文文献P.T.2是一部珍贵的藏文古籍,保存在中国甘肃省的敦煌莫高窟中。
这部文献记录了古代西藏地区的历史、宗教、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资料,对于研究西藏地区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价值。
P.T.2文献的第一部分包括了许多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了大量的诗歌、经典、历史文献等。
这些文献大多是以藏文书写的,反映了藏传佛教在西藏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下面将对P.T.2文献的第一部分进行详细的译注。
第一部分的文献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诗歌该部分包括了很多藏文诗歌,其中包括了一些著名的佛教诗歌和吟诵文,如《祈愿文》、《颂赞经文》等。
这些诗歌大多是用于佛教的祈祷和礼赞,反映了当时西藏地区佛教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二、经典P.T.2文献中还包括了一些佛经和经典的抄本,如《金刚经》、《心经》等。
这些经典是佛教教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西藏地区佛教的信仰和教化。
三、历史文献除了宗教文献外,P.T.2文献中还有一些历史文献,包括了一些关于西藏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如《藏地历史》、《西藏传统文化》等。
这些文献资料对于了解西藏地区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四、其他P.T.2文献中还包括了一些其他类型的文献资料,如信件、日记、记事文等。
这些文献记录了当时西藏地区社会生活、人文风情、语言习俗等方面的信息,对于研究西藏地区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P.T.2文献的第一部分涵盖了诗歌、经典、历史文献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时西藏地区的宗教、文化和历史状况。
这些文献资料不仅有助于学术界对西藏地区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也是了解和传承西藏传统文化的重要资源。
希望通过对P.T.2文献的研究和整理,可以更好地推动西藏地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敦煌文献原文与解析
敦煌文献原文与解析敦煌文献是指发现于中国敦煌莫高窟的一批包括经典文献、文史类文献和文化遗产等各类文献资料。
自20世纪初开始,人们对敦煌文献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解读,这些文献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
敦煌文献中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其丰富多样的内容,涵盖了经典文献、佛经、史书、医药书籍以及文学作品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敦煌五经,即《尚书》、《周易》、《诗经》、《礼记》和《周礼》。
这些经典文献在敦煌文献中得以完整保留,为我们研究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源。
除了经典文献外,敦煌文献中还包括大量的佛经和佛教文献。
佛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对于研究佛教思想和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在敦煌文献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佛经的原始版本,这些佛经对于研究佛教传播和敦煌地区佛教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除了经典文献和佛经,敦煌文献还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
这些文献内容广泛,涉及到诗歌、散文、文言小说以及历史编年等不同类型。
这些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文学风格以及历史事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对于敦煌文献的解析工作可以说是一项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
由于敦煌文献的保存环境复杂,许多文献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毁或者破坏。
因此,对于敦煌文献的解析需要经过复杂的工作流程。
首先是文献的鉴定分类工作,确定文献的语言、性质和时代背景等要素。
其次是文献的修复工作,对于已经受损的文献进行修复和拼接。
最后是文献的解读和研究,对于文献中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获取相关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敦煌文献的解析工作对于学术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经典文献和佛经的解析,不仅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古代文化和思想,还可以为今人的学术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而对于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的解析,则为我们了解古代文学风貌以及历史事件提供了直接的史料。
总之,敦煌文献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其原文和解析工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
通过对敦煌文献的深入解析,我们可以重新认识古代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方面,为我们建构完整的古代文明画卷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敦煌子部文献的范围及分类The Scope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Zi CategoryamongDunhuang DocumentsXUJianpingResearch Center for History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Dunhuang Studies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28 ):The part of Zi works of masters ,philosophersand other treatises ) in the Four Categories ofancientChinese books is very complicated ,and it includes allthebooks that cannot be classified into the other three parts .Classification of this part among Dunhuangdocuments ismuch more complicated owing to their particularity. On thebasis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Summary ofthe GeneralCatalogue of the Four Categories whileconsulting theclassification of other books of classic catalogues ,the author classifies these documents into sevencategoriesaccording to their actual contents :namely ,works ofmasters ,medicines ,astronomy ,andalgorithmshoroscopy ,reference books art ,and religions.Descriptive texts and explanation about the types ofsubgroups of each category are also provided.Keywords:Dunhuang documents ;Zi category Classification ;Explanation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 )自东晋李充《晋元帝四部书目》确立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以来,到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部分类法一直是图书分类的主流。
四部之中,子部最为庞杂,凡是其他三部不能容纳的,都归于子部。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总叙”云:自六经以外立说者,皆子书也。
其初亦相淆,自《七略》区而列之,名品乃定;其初亦相轧,自董仲舒别而白之,醇驳乃分。
其中或佚不传,或传而后莫为继,或古无其目而今增,古各为类而今合,大都篇帙繁富。
可以自为部分者,儒家之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有医家,有天文算法,有术数,有艺术,有谱录,有杂家,有类书,有小说家,其别教则有释家,有道家,叙而次之,凡十四类。
[1]据其说,则子部十四类之分是根据《七略》以来诸家目录的各部类目增删修订而成①。
敦煌藏经洞文献的性质是佛教寺院藏书,其中90%以上是佛教文献,而其他官私文书、儒家经典、道教典籍以及诸子百家、文学作品等等不到总数的10%。
而这10%中,属于《四库全书总目》所定子部范围的写卷约1200 号,至多不超过十分之三,而且各类目的内容多寡不一。
如果单纯选择某一种传统的经典书目 的分类套用,势必凿枘不合。
因而,现在我们对敦煌子部文献的 分类主要依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分类,参照以《汉书•艺 文志》、《隋书•经籍志》、《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等经典书目 的分类,并根据敦煌文献所存写卷内容的实际情况确定。
当然, 由于敦煌写卷的特殊性, 所存写卷几乎全为残卷, 所以有些文书 的性质不易判定, 我们所做的分类, 特别是具体到单个写卷的归 属,可能会有不够准确之处,希望学界同行多多指教。
据敦煌文献所存子部写卷, 我们将子部分成七大类: 诸子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术数类、类书类、艺术类、宗教类。
诸子类《汉书•艺文志》有“诸子略”,包括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十类,所收皆先秦至汉诸学术思想流派之著作。
到唐初编 《五代史志》(即《隋 书•经籍志》),将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 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 说家、兵法、天文、历数、五行、医方,《隋书•经籍志》云:《汉书》有《诸子》、《兵书》、《数术》、《方伎》之略,今合而叙之,为十四种,谓之子部。
”[2]将《汉书•艺文志》 之子部的性质是不同的,在《隋书》中,诸子成了子部中的一部子部” 中的兵书、 数术、 方技三略并入子部。
汉书》 之诸子与 《隋书》分内容。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部分,在《隋书•经籍志》中保存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 家、农家、小说家九家,这是因为《汉志》之阴阳家 21 种,至 唐初时已全部佚失,故《隋志》“子部”下不列阴阳家。
到《四 库全书总目》中仍保存的就只有儒家、法家、农家、杂家、小说 家、道家六家②。
《汉书•艺文志》将兵书独立,为“兵书略”, 与“诸子略”并列, 梁阮孝绪 《七录》 有“子兵录”, 因兵书少,故将之与诸子合为一类。
敦煌文献中兵家写卷仅四个卷 阮氏之说,与诸子类合为“子兵类”,内容完全不成比例,故依 郑樵《通志•艺文略》,将之并入诸子。
这样,敦煌子部文献的 诸子类包括儒家、 道家、 法家、 杂家、 农家、 兵家、 小说家七目。
1)儒家之属儒家写卷,主要有S.1891《家语卷第十》、敦研328〈〈说苑•反 质》、P.2872《说苑•辨物》[3]。
《四库全书总目》以司马光家范》、袁采《袁氏世范》入儒家类,今仿其例,以家训类蒙 书如《太公家教》、《武王家教》、《辩才家教》、《新集严父 教》、《崔氏夫人训女文》等入儒家③。
2)道家之属所追宗,故与宗教混在一起 如果我们能在子部单设’宗教 类' ,则‘道家'与‘道教'便可分开, 还‘道家'之本来面貌 和应有地位。
” [4] 故今于子部设宗教类,将有关神仙道术、符 箓章咒等“道教”写卷归于宗教类。
道家著作的写卷主要是先秦道家四大书: 《老子》、《庄子》、 列子》 、《文子》 ,其中尤以《老子》 、《庄子》写卷最多 {1} 。
收藏在日本书道博物馆的葛洪 《抱朴子》 写卷亦为道家类写 卷 {2} ,存内篇《畅玄》部分。
此卷原为孔宪廷藏本,孔氏所藏 原有《畅玄》、 《论仙》、 《对俗》三篇,后来孔宪廷将《畅玄》 部分割下送给许承尧,另一部分《论仙》、 《对俗》两篇于 1922年卖给了文求堂主人田中庆太郎 {3} 。
而《畅玄》部分许承尧亦 于 1923 至 1925 年间卖出, 到了中村不折手中。
但现在只能见到 罗振玉的异文录校本 {4} ,原件不知存于何处。
如仿 李致忠云: “道家本亦先秦的哲学流派, 但由于后世为道教《汉书•艺文志》将《鹖冠子》入“诸子略”之道家类,《隋书•经籍志》亦入子部道家类。
《鹖冠子》写卷为傅增湘旧藏,敦煌遗书散录》著录为704 号,傅增湘以为注文为隋以前人所作[5] ,王重民将傅跋收到《敦煌古籍叙录》,叶荣亦承傅氏之说[6] 。
施萍婷等学者却认为此是伪卷{5} ,既然是伪卷,就不在收录之列。
3)法家之属敦煌写卷中有编号为S.1440、P.3722 的《治道集》残卷。
《治道集》作者李文博,《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皆著录在子部法家类,王重民《敦煌古籍叙录》以为然4)杂家之属杂家著作所见者有《淮南子》与《刘子》两种,《隋书•经籍志》归之于子部“杂家类”。
《淮南子》写卷皆见于俄藏文献[7] 。
几 X .00236、几 X .03936、几 x .07892、 几x.17463R (两个残片)[8]。
《刘子》写卷今所知者有 P.2546、 P.3562、 P.3704、 S.6029[9] 、 S.12024、 S.10441[10] 及 BD14488新 688)与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本(《去情》至《思顺》)八种 [11] 。
5)农家之属农家著作所见者唯一种,P.3303V 《五印度用甘蔗造沙糖法》是记载印度制糖法的写卷, 季羡林先生曾作过专题研究 [12] ,李 正宇先生定名为《印度甘蔗制糖及甘蔗育苗法》[13]。
《隋书•经 籍志》云:“农家,所以播五谷,艺桑麻,以供衣食者也。
” [2]1010故以此入农家。
6)兵家之属敦煌文献中兵家写卷,今所知者只有四个卷号: P.3454《太 公六韬残卷》、 P.4837A 《兵阵》 [14] 、俄敦 17449《黄石公三 略》[15]、S.11507B 《吴子》{6}。
7)小说家之属《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下设有“小说家”类,《隋书•经籍志》在子部下也设“小说家”类, 此后的官私书目大多称:“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
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 也。
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 为也。
'然亦弗灭也。
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
如或 中,有五个残片: 也在子部下设有此类。
《汉书•艺文志》在“小说家”的小序中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 [16] 将小说家入“诸子略” 中,说明这一类书的内容亦属诸子之学问,所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据班固注,则诸书大抵或托古人,或记古事,托人者似子而浅薄,记事者近史而悠缪者也。
” [17] 到欧阳修编《新唐书•艺文志》,将一些神怪类图书收入子部小说家类,如戴祚《甄异传》、干宝《搜神记》、王琰《冥祥记》、王延秀《感应传》等,盖以其“似子而浅薄”也,而这些书在《旧唐书•经籍志》中却是入史部杂传类的,乃以其“近史而悠缪”也,故属之史部。
以后如《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皆承《新唐书》,以神怪类图书入子部而非史部。
有学者认为神怪类小说并非严格意义上《汉书•艺文志》所言之小说,而是“后人所说的文学小说的小说一类,是文学小说早期作品的一种” [18] ,不应该归入子部小说家类,而应入集部小说类,其说亦颇有见地。
然《太平广记》是按类收录历代小说的一部类书,甄异传》、《搜神记》、《冥祥记》等相关材料亦收入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