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文言文翻译(1)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高二第三单元文言文重点句翻译(名师)
高一语文必修三文言文重点句翻译1(士兵)234(通“斑”)认真地兴办学校的教育,把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5(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不称王于天下的,这是不曾有过的事。
(未有之)6、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猪狗吃的是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通‚途‛’7、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这和把人杀了反而说‘与我无关, ’有什么不同呢?8‛《劝学》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冻而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火烤使它弯曲成这样的。
(通‚又‛)3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接近)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4、5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6(通“性”)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8(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9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
10故《过秦论》12、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诸侯恐慌害怕,集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
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致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34,,侯国,吞并了东周和西周,使诸侯各国灭亡,。
5、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势震慑四海。
678百人的队伍,掉转头来进攻秦王朝;9、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应和他,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子一样跟着他。
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起起义来,使秦王朝迅速覆灭了。
10然而秦国凭借狭小的地盘,发展到拥有万辆兵车的国势,统治八州,使本来跟自己11、一夫作难而七庙墮,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必修三文言文带翻译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对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母吾以也。
”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曾皙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零,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所以不要因为我而不敢说话。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什么呢?”子路立刻回答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来的军队,接着又是饥荒。
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人民有勇气,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笑着。
“冉求,你怎么样?”孔子问。
冉求回答说:“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来治理,等到三年,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那就等待有德行的人来施行了。
”“公西赤,你怎么样?”孔子又问。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够做到,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曾点,你怎么样?”孔子再问。
曾点弹着瑟,渐渐减速,然后放下瑟站起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个人的志向不一样。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冉求,你和那三个人相比怎么样?”曾点回答说:“因为我比你们年纪稍长,所以不要因为我而不敢说话。
高一语文必修3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3背诵文言文翻译《陈情表》(998)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不幸,刚出生6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
到了4岁,舅父逼母亲改嫁。
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抚养我。
臣子小的时候经常有病,9岁时还不会走路。
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
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哥哥弟弟,门庭衰微,福气浅薄,很晚才有了儿子。
在外没有任何近亲,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
孤单地生活,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
而祖母刘氏很早就疾病缠身,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没有停止侍奉离开过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早先有个名叫逵的太守,推举臣下为孝廉,后来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秀才。
臣下因为无人照顾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
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低下的人,担当服待太子的重任,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
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有意拖延,态度傲慢。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十万火急,刻不容缓。
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天地加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陈述苦衷,不被许可。
我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圣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旧臣,尚且受到爱怜抚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时在伪朝做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官职显赫,不顾及名誉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过分提拔,而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
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是活不到今天的;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命运相关,因此拳拳之情使我不能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臣下我今年44岁了,祖母今年96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奉养祖母刘氏的日子已经不多了。
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侯、秦伯(联兵)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经)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或:跟晋国结盟的同时又跟楚国结盟。
】2、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矣。
我壮年的时候【或;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做什么了。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利【有好处】,那我就【可要】冒昧地拿这件事来麻烦【劳烦】您。
4、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越过别的国家【或:晋国】把远地【或:远方的郑国】当做边境,您知道这是很难的,怎么能用灭掉郑国(的方法)来给邻国增加土地呢?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也。
如果放弃攻打郑国【的打算】,秦国使者来往(时),(郑国)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这样,)您也没什么害处。
6、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况且,您曾经给晋君恩惠【或:对晋惠公有恩】,(晋君)许诺(给您)焦、瑕二城,(可是,)晋君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筑城【或:防御工事】(防御您或防备您),(这)是您所知道的。
7、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之?(晋国)在东边把郑国辟为边境以后,(肯定)又【或:还】想扩展西部边境,(如果)不侵损【或:侵占】秦的土地,将从哪里取得土地呢?8、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侵损秦国土地从而对晋国有利【或:秦国受损而晋国得利】,希望您仔细考虑这件事。
使秦国的土地减损从而让晋国得利,这样的事,希望您好好考虑。
9、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不会到这个地步。
【如果没有借助那个人的力量,我不会有今天.或:如果没有那个人的支持,我不会有今天。
】10、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以乱易整,不武。
凭借别人的力量(做了国君),【借助人家的力量,反过来又害人家】却损害他,是不仁义的;(临阵)失掉自己的同盟,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合用武道义的。
语文必修三翻译文言文
原文: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孟子说:“坚持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背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帮助少到极点,连亲戚都会背叛他;帮助多到极点,整个天下都会顺从他。
凭借天下人的支持,去攻击连亲戚都背叛的人,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解读:孟子在这段话中,通过对比“得道”与“失道”两种情况,阐述了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他认为,一个国家或个人,如果能够坚持正道,就会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反之,如果背离正道,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首先,孟子指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里的“道”,指的是符合道德和正义的原则。
一个国家或个人,如果能够秉持道德和正义的原则,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这是因为道德和正义是人们普遍追求的价值,符合人们的心愿。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或个人背离道德和正义,就会失去人们的信任和支持。
其次,孟子指出“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这句话进一步说明了“得道”与“失道”的后果。
当一个人或国家失去道德的支持时,甚至连亲戚都会背叛他;而当一个人或国家得到道德的支持时,整个天下都会顺从他。
最后,孟子得出结论:“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这句话强调了道德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一个国家或个人,如果能够坚持正道,得到天下人的支持,那么在面对挑战时,即使不战,也必定能够取得胜利。
总结:《孟子·梁惠王上》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通过对比“得道”与“失道”两种情况,阐述了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孟子认为,坚持正道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背离正道的人则会得到很少帮助。
一个国家或个人,如果能够秉持道德和正义的原则,就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从而在政治上取得成功。
这一观点对于今天的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翻译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文言文翻译(一)《蜀道难》1噫,哎呀,好高啊好险啊!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和鱼凫是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开国的事业何等茫然。
从古到今四万八千年,秦蜀二地从不通人烟。
西面太白山上只有鸟飞的路线,可以通往峨眉山巅。
多少壮士在地裂山崩中死去,然后才有一条天梯似的栈道互相钩连。
上有那驾着六龙的日车也要回头的高峰,下有那奔腾澎湃的激流也要倒退的回川。
连高飞的黄鹤也不得过啊,猿猴要过也无法攀援。
青泥岭上路,盘旋又盘旋,百步九折绕山峦。
抬起头来不敢出大气,手摸星辰头顶天。
只好坐下来手按胸口发长叹。
2问那些入蜀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这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听见鸟儿在古树上哀号,雌的跟着雄的飞绕在林间。
又听见子规在月下哭泣:“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声声,愁满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听一听也会使人失去青春的容颜。
山峰连着山峰,离天还不到一尺远,千年枯枝倒挂在悬岩上边。
激流和瀑布各把神通显,冲得山岩震,推着巨石转,好一似雷霆回响在这万壑千山。
蜀道是这样的艰险啊!可叹(你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不知是为了什么?3剑门关气象非凡,但也格外高险。
一人来把守,万人难过关。
把关的人若是不可靠,他反而成为祸患。
行人来到这里,早上要防备猛虎的袭击,晚上要警惕长蛇的暗算。
它们磨快了牙齿,时刻要摆人肉宴。
被它们杀害的人啊,密密麻麻,成千上万。
锦城虽说是个好地方,倒不如早早回家去!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当我踏上归途回身西望,还止不住连声长叹。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1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2巫峡里面波浪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3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4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必修三语文文言文翻译
原文: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独立,形影相吊。
而刘氏贫贱,常患不瞻,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臣子诸葛亮上言:我因为命运多舛,从小就遭遇不幸。
在我出生六个月的时候,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四岁的时候,舅舅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
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孤苦伶仃,亲自抚养我长大。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行走,孤独贫苦,直到成年。
既没有伯叔,也没有兄弟,家族衰败,家业薄弱,晚年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亲近的亲戚,家里也没有可以开门的仆人。
我孤独地独立生活,只能以自己的形影为伴。
而我的刘氏家族贫穷卑贱,常常担心生活不周,母亲和孙子二人相依为命,因此我无法放弃远离。
我的辛酸和劳累,不只是蜀地的人民以及二州的官员所亲眼目睹和明白,皇天和后土也都亲眼见证。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的诚心,听从我微小的愿望,或许刘家能够侥幸,保全余生。
我活着的时候愿意献出我的头颅,死后愿意结草报恩。
我怀着犬马般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这份奏章以报陛下。
在这篇《陈情表》中,诸葛亮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孝敬之情和对国家的忠诚。
他通过对自己不幸命运的描述,以及对刘氏家族困境的叙述,来求得后主刘禅的同情和支持。
整篇文章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言文的魅力。
教师版 高中语文必修3重点文言翻译
必修三文言翻译《指南录后序》★1、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我被任命(或“被授予”)右丞相兼枢密使,统领各路军马。
★2、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元人邀请(我朝)主持国事的人见面,众人认为我去一趟是可以解除(国家)祸患的。
★3、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我不能顾惜自己的生命,估计(或“料想”)元人也还可以用语言打动的。
★4、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
不幸的是,先是吕师孟在元人面前说(我的)坏话,后又是贾余庆在元人面前献媚讨好,我被扣押不能回。
5、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我估计自己不能脱身,就径直上前责骂元军统帅不守信用,列举吕师孟叔侄叛国投敌的罪行,只想求得一死,不再考虑个人安危。
★6、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我)改了姓名,隐蔽行踪,在荒草间行走,在露天里睡觉,每天(都可能)与元人的骑兵在长淮一带相遭遇。
★7、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我)困窘饥饿,没有依靠,(元军)悬赏捉拿又很急,天高地远,呼喊无人回应(或“叫天不应,叫地不应”)。
8、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我面临死亡,不知有多少次。
9、经北舰十余里,为巡船所物色,几从鱼腹死。
(我)经过元人舰船往来的地方有十余里,被敌人巡逻的船只盘问,差点葬身鱼腹而死。
★10、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在贾家庄差点被元人巡查的军官欺侮逼迫而死。
11、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我)用小船在巨浪里出没,实在是没有办法,(我)把生死本就不放在心上了。
12、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死亡,是早晚间的事情。
死就死了,但是环境如此危险凶恶,反复出现,不断发生,实在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13、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我能活下来是庆幸的,但是我幸运地活下来是为了什么?★14、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戮;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罪。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学海无涯苦作舟!XXX.《蜀道难》噫吁嚱(yīxū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XXX(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XXX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XXX何时还,畏XXX(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zhuǎn)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XXX(wèi)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XXX(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行赛过攀上遥遥青天!蚕丛、鱼凫这两位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已多么邈远茫然。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长安西面太白山阻挡,峰峦起伏只剩一条飞鸟的路线蜿蜒曲折,一直飞越巍峨的峨嵋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冲向天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XXX的XXX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不已徒来长叹。
高中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集锦人教版
高中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集锦人教版是不是对古文翻译伤透了脑筋?其实我也觉得古文好难翻译啊,这不,小编为你总结了必修三的古文翻译。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中语文必修三古文翻译集锦人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必修三古文翻译一、寡人之于国也原文: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殍而不知发。
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译文:梁惠王说:“我治理梁国,真是费尽心力了。
河内地方遭了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
河东遭了饥荒,也这样办。
我曾经考察过邻国的政事,没有谁能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加多,这是什么缘故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请让我用战争打个比喻吧。
战鼓冬冬敲响,枪尖刀锋刚一接触,有些士兵就抛下盔甲,拖着兵器向后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住脚,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住脚。
那些跑了五十步的士兵,竟耻笑跑了一百步的士兵,可以吗?”惠王说:“不可以。
【高一语文】人教版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共13页)
4.《蜀道难》yī xū 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回日之下有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
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倒挂倚绝壁。
瀑流争huī砯pīng崖转zhuǎn石万壑hè雷。
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èi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
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蜀道难行赛过攀上遥遥青天蚕丛、鱼凫这两位古蜀国的帝王他们建国的年代已多么邈远茫然。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长安西面太白山阻挡峰峦起伏只剩一条飞鸟的路线蜿蜒曲折一直飞越巍峨的峨嵋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冲向天空纡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鹄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可以摸到参、井星叫人仰首屏息用手抚胸不已徒来长叹。
西行的游子啊请问你何时回还险山恶水可怕的蜀道实在难以登攀只看到古树丛中传出鸟儿阵阵悲号雄雌相随飞翔在荒凉的山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蜀道艰难啊难于攀上遥遥青天听后也会使人生愁吓得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必修三翻译
必修三翻译1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适逢双方使者往来频繁,元军邀约宋朝主持国事的人前去相见,大家认为我去一趟就可以解除祸患。
2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国事到了这种地步,我不能顾惜自己了;料想元方也尚且可以用言语打动。
4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不得已,改变姓名,隐蔽踪迹,在荒草间行进,在露天下住宿,每天为躲避元军的骑兵出没在淮河一带。
困窘饥饿,无依无靠,元军悬赏追捕得又很紧急,天高地远,叫天不应,叫地不应。
6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死和生,不过是早晚之间的事罢了,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危难层叠交错涌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
痛苦过去以后,再去追思当时的痛苦,那是何等的悲痛啊!7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以前,如果我的尸骨抛弃在荒草丛中,我虽然正大光明问心无愧,但在国君和父母面前无法文饰自己的过错,国君和父母会怎么讲我呢?8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我们复社里那些道德品行可作为读书人表率的人替他伸张正义,募集钱财送他起行,哭声震动天地。
9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视重固何如哉?由此看来,那么,今天那班爵位显赫的官僚,一旦因犯罪而受惩治时,有的人脱身逃跑,不能被远近的人收留,又有剪发为僧,闭门不出,假装发疯,不知窜到什么地方去了的,他们这种可耻的人格,卑贱的行为,比起这五个人的死来,轻重之别到底怎么样呢?11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一块墓碑,就替他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普通百姓对国家也有重要作用啊。
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翻译
必修三课内文言文翻译
1.呜呼!死生,昼夜事也。
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
人世所堪。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3.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
4.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6.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7.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8.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9.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
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10.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1.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
1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
家。
必修三文言文全文翻译
臣子李密,谨向陛下陈述衷情。
臣子我,蜀汉的亡国之臣,先帝的旧臣,今天敢向陛下陈述衷情,实在是因为我感激先帝的恩德,以及陛下对我的眷顾。
我本应立刻前往朝廷,但由于我年幼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我姑母抚养我成人,我们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
现在,我姑母年事已高,疾病缠身,我如果不能亲自照顾她,她就会无人照顾。
我姑母与我恩同再造,我实在不忍心离开她。
因此,我辞去了朝廷的官职,回到了家中。
自从我离开朝廷以来,已经过了两年多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我多次上书请求前往朝廷,但都未能得到批准。
陛下对我如此恩宠,但我却因为个人私情而拖延了时间,我深感愧疚。
我深知,我的请求对陛下来说并无大碍,但我仍然不敢轻易放弃。
我之所以如此固执,是因为我深知,我一旦离开姑母,她将无人照顾,她的生活将更加艰难。
我实在不忍心让她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的冷漠。
如今,我姑母的病情日益加重,她已无法进食,卧床不起。
我深感忧虑,不知该如何是好。
我想,我应该尽快前往朝廷,向陛下陈述我的苦衷。
然而,我又担心,一旦我离开姑母,她将无法忍受孤独和痛苦。
我实在不忍心让她承受这样的折磨。
因此,我反复权衡,最终决定留在姑母身边,为她尽孝。
陛下,我深知,我的请求可能会让您感到失望。
但我衷心希望,您能够理解我的苦衷。
我并非有意拖延时间,而是因为我的个人私情。
我之所以如此固执,是因为我深知,我的姑母对我恩同再造,我必须尽孝。
我衷心希望,陛下能够宽恕我的过错,让我回到姑母身边,为她尽孝。
陛下,我深知,我是一个罪人。
我本应立刻前往朝廷,但我却因为个人私情而拖延了时间。
我深知,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我仍然希望,陛下能够宽恕我,让我回到姑母身边,为她尽孝。
我深知,这是我对先帝的恩德和陛下的眷顾的回报。
陛下,我衷心希望,您能够理解我的苦衷。
我并非有意拖延时间,而是因为我的个人私情。
我深知,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我仍然希望,陛下能够宽恕我,让我回到姑母身边,为她尽孝。
我深知,这是我对先帝的恩德和陛下的眷顾的回报。
高中文言文必修三带翻译
【原文】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欲饮,则泉香而酒冽;欲歌,则有曲终人散之恨。
既至幽暗而深秀者,而余亦不能忘情于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翻译】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它的西南方向有若干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美丽,远远望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水从两座山峰之间流出,这就是酿泉。
想要喝水,泉水香甜而酒水清澈;想要唱歌,却有一种曲终人散的遗憾。
到了幽深秀丽的地方,我也不能忘记饮酒的乐趣。
至于太阳升起时,树林中的雾气散开,云归山洞,山洞变得昏暗;阴暗明亮的变化,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野花开放,散发出幽香,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荫蔽,风霜使山色更加高洁,水位下降,石头露出水面,这是山间的四季变化。
早晨出发,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各不相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休息在树下,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回应,弯腰曲背的老人和小孩,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的百姓在游玩。
在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酿酒,泉水香甜酒水清凉;摆上山中的野味和野菜,杂乱地陈列在面前的是太守的宴会。
宴会上的乐趣,不在于丝竹乐器,射箭的人中了靶心,下棋的人赢了棋,酒杯和酒筹交错,起身坐下大声喧哗的是宾客们的欢乐。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完整word版)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
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导语】高二一年,强人将浮出水面,鸟人将沉入海底。
高二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吃透课本;二,找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三,总结自己考试技巧,形成习惯。
为了帮助你的学习更上一层楼,无忧考网高二频道为你准备了《高二年级语文必修三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可以帮到你!《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锬稀X�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烛之武退秦师》译文(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锼�的南面。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文言文翻译
《寡人之于国也》
1.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邻国的百姓没有更少,我的百姓没有更多,这是为什么呢?
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咚咚咚地敲着战鼓,两军的兵器已经接触。
(士兵)抛弃铠甲、拖着兵器逃跑。
3.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有的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借自己跑了五十步而嘲笑别人逃跑了一百步,那么怎样呢?
4.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便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
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这就是王道的开端。
5.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
6.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的衣服、吃上肉,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这样却还不能使天下百姓归顺而称王,是不曾有过的事。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
我也,岁也。
”
(诸侯贵族家)猪狗吃人所吃的东西,却不加制止。
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百姓死了,却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成不好。
”
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这种说法与拿刀子把人杀死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只要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来归顺了。
《劝学》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笔直了,金属刀具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善于游水,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
明自得,圣心备焉。
堆土成山,风雨就在这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这里产生;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人的智慧就能得到提升,通明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4.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绩来源于走个不停。
6.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一步步积累,就没有到达千里之外的办法;不汇集涓涓细流,就没有汇成江河大海的办法。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蟹腿和两只蟹钳,离开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容身的地方了,(这)是用心浮躁的缘故。
《过秦论》
1.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
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六国诸侯都很害怕,于是集会结盟,来谋划使秦国变弱的办法,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贤士,采用合纵策略缔结盟约,相互援助,结为一体。
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秦有足够的力量控制并利用对方的弱点,追赶(九国的)败兵,百万败兵横尸道路,血流(成河),可以漂浮起盾牌;(秦人)凭借这有利的形势,割取天下的土地,(重新)划分山河区域。
3.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到始皇的时候,发展六世遗留下来的功业,用武力来统治各国,吞并东西二周,消灭各个诸侯国,登上皇帝的宝座来控制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威风震慑四海。
4.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使匈奴退却七百多里,胡人再不敢到南方来放牧,勇士也不敢拉弓射箭来报仇。
5.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优秀的将领手执强弩,守卫着战略要地,忠诚可靠的大臣,精壮的士卒拿着锋利的兵器,缉查盘问过往的行人。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东豪俊
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砍下树木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天下人如同云一样聚集起来,像回声那样应和他,(许多人)担着粮食如影随形地跟着他。
崤山以东的英雄豪杰于是一齐起义,使秦王朝灭亡。
7.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而秦国凭借那狭小的地盘,发展到兵车万辆的国势,招致八州来归,而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有一百多年了
8.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这样以后将天下作为一家私产,把崤山,函谷关作为宫墙;一个戍卒起事,天子的宗庙就被毁坏,自己也死在人家手里,被天下人耻笑,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不施行仁义而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师说》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啊,哪里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因此,无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贱,无论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行已经很久了,想要人没有疑惑也很难了!
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能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能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人们疼爱他们的孩子,就会选择老师来教育孩子;但是对于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
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通晓句读,不解决有疑惑的问题,不知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
7.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那个人同那个人的年龄差不多,道德学问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感到非常耻辱;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
8.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罢了。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学习了,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我赞尚他能遵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