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历史 必修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知道“始皇帝〞的来历、皇帝制的内容和特征,理解中央官制的内容和运行机制,理解郡县制全面推广的史实,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探究从诸侯割据到秦朝统一的历史原因;从目的、内容、机制、本质和影响等角度,探究皇帝制、中央官制、郡县制的详细内容;抓住主要问题比拟分封制和郡县制。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统一中国和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等角度,认识秦始皇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开展的奉献;通过理解秦朝创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体会中国古代政治的特点和古代国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皇帝制和“始皇帝〞的来历;中央官制;郡县制的推行;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难点:理解君主专制制度的根本特征;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加强了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对这一体系的把握及其影响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方法】本课多是根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如今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根本史实;老师还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引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
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
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考虑、分析问题的才能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从西周分封制到秦朝的中央集权制,中间经过了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
关于这段历史我们大家并不生疏,尤其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典故、成语,如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尤其为我们大家所熟识。
战国后期,商鞅入秦,助秦孝公变法,使秦国后来居上,国力跃居七雄之首。
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开场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为了巩固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素养,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撰写一篇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及特点的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不少于500字。
2.设计一道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选择题,要求题目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能够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4.引导学生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成败中,认识到改革与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秦朝统一六国的历史事件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特点及其影响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4.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不足,教师应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5.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全体学生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收获和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构成和特点。
2.掌握秦朝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面的改革措施,及其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
-例如:“秦朝为什么能够统一六国?这一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因素?”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它有哪些优势和弊端?”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历史地图、文献资料、图片等,形象生动地展示秦朝的历史背景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通过展示秦朝疆域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秦朝统一六国的地理范围。
-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组织小组合作探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2.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解释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简述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建立国家的背景;•介绍秦始皇的政治制度改革;•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
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统一中国的作用;•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王朝的影响;•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介绍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引发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思考。
2. 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10分钟)•使用示意图或PPT展示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概念;•通过例子和实际案例说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3. 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20分钟)•分组讨论,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秦朝的统一战争与建立国家的背景;•分组讨论,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介绍秦始皇的政治制度改革;•教师总结学生们的观点,引导他们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
4. 讨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0分钟)•分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统一中国的作用;•分组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展示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王朝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利与弊,让学生们思考这种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教师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中央集权制度对当今中国的影响。
四、教学评估1.课堂讨论情况记录;2.学生的小组展示;3.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的理解。
五、教学拓展1.针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学生可以自行查找相关文献,进行深入研究;2.学生可以针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行辩论或写一篇小论文。
历史①必修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秦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背景条件、“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掌握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史实的能力;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相关材料的研习,了解秦朝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的内容及特点,掌握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学习方法;对比郡县制度与分封制度的不同,加深对中央集权制度特点的理解,掌握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方法;结合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探究秦朝政治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掌握运用史论结合评价历史事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学习,认识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教学难点认识理解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思路本课多是基本史实,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可在课前布置学生自学,掌握基本史实;教师还可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的典故、成语,通过这些典故、成语来回忆春秋战国的诸侯争霸的概况。
像老马识途、唇亡齿寒、退避三舍、一鸣惊人、卧薪尝胆、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图穷匕见、朝秦暮楚等等。
为上课讨论和评价做准备。
在课堂手段上可采取投影和情景设置等手段,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上。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是在秦统一中国这一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本课导入可采取两种方法:制作“秦统一中国”的课件(地图),展现空间形象。
该图应是彩色的,应该有动感,秦每灭一国,该国都应变成与秦同一颜色,最后由“七雄并立”的色彩缤纷归于“秦一统天下”的同一颜色。
制作课件有困难的学校,也可制作“揭贴式”地图,效果也不错。
或者采用本课导言的办法,由“到底是采用分封制还是郡县制”的问题导入新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教案题目: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标:1. 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简要介绍,引导学生回忆并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为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做铺垫。
Step 2: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介绍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和形成过程,包括秦始皇的统一战争、吞并六国以及对各国制度和官僚体系的统一改革。
Step 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包括秦朝实行的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和封建制度的改革,以及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行政效率、地方自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Step 4: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生可以从政治制度、文化传承、统一标准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归纳总结出关键点。
Step 5:综合梳理和总结(10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综合梳理,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起源、特点、作用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同时,提醒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思考中,关注权力分配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问题。
Step 6:课堂延伸(5分钟)教师布置一个相关的课堂延伸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例如,“对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和现代国家的行政体系,你觉得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点?”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延伸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对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与其他朝代的政治制度,深入探究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中的演变和发展。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史料分析、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
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难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本质。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相关知识。
2. 史料分析法: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影响。
3. 问题探究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和意义。
4.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秦始皇的画像或秦朝的文物图片,提问学生对秦朝的印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新课秦朝统一的背景和过程简要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背景。
讲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强调统一的重大意义。
皇帝制度讲解皇帝制度的特点,如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等。
分析皇帝制度对秦朝政治和社会的影响。
三公九卿制展示三公九卿制的组织结构图,介绍各官职的职责和地位。
分析三公九卿制的特点和作用,如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等。
郡县制讲解郡县制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在秦朝的具体实施情况。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析郡县制的优势和意义。
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和消极影响。
3. 课堂小结总结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强调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单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一〕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确实立,处所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处所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二〕教学难点:秦朝创立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常识布局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方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①春秋时期a.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地域。
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b.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地盘和人民,彼此间进行战争。
记忆方法:大权落诸侯争。
②战国时期a.一些强大的诸侯不满足本身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b.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开始对本国的政治、军事等方面进行鼎新或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易错点】战国时期,各国君主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想称霸天下的愿望。
①条件a.人民经受持久分裂和混战后,巴望统一。
b.争霸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呈现局部统一。
c.颠末商鞅变法,秦国实力日益强大。
d.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
记忆方法:两统一,一国一人。
②颠末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持久的诸侯割据场合排场。
b.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易错点】秦国能够攻灭六国,完成统一大业的主要原因是:秦国是七雄中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易错点】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
【易错点】秦王赢政能够灭六国,实现统一的底子原因是:统一条件成熟,赢政顺应了历史开展趋势。
【易错点】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成立者是:秦王赢政——秦始皇。
二.登峰造极的皇权和中央官制①称呼:秦王赢政认为本身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
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个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的玉印称“玺〞。
②权力:皇帝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二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本课以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及其影响为中心讲述秦朝政治制度史。
本课引言内容是秦统一天下后,丞相王绾和李斯的一场廷辩: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这是关系到秦朝治国方略的大问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一目,其内容讲了四点:①西周灭亡与东周开始,这对与上一课的衔接是有益的。
②春秋时期出现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③战国时期大国称雄,但是出现了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的历史发展趋势,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
得出这一历史结论的史实依据是:战国时封建经济迅速发展,各地区经济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需要;饱受战乱之苦的人民要求统一;大国兼并小国,局部统一扩大,促进了最终的全国统一;各民族的初步融合,也为统一提供了有利条件。
因此,战国后期以来统一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④秦灭六国,建立秦朝。
秦统一六国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增强是秦得以完成统一的主要原因。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采用远交近攻的策略,用了10年时间,终于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本目最后着重概述秦的统一,从另一角度看,也是为了展现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
“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一目,包含两部分内容,而核心问题和重点是君主专制。
首先,“至高无上的皇权”主要讲了两点:①皇帝称号的由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作者:王振宇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下旬》 2013年第12期江苏靖江市斜桥中学(214513)王振宇一、教学目标的确定1.了解皇帝制度、中央与地方机构的内容和关系及其历史背景,认识秦朝开创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2.能从职能、权限以及与中央的关系等方面,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点,并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作恰当的评价,体会从分封制与分权制走向君主集权和中央集权制的治国智慧。
二、教学重难点的确定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内容难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一)导入的安排出示西周、春秋战国和秦朝疆域图,学生思考回答:比较西周和秦朝疆域的变迁,从国家管理方式的角度上看,秦朝管理国家的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将学生引入探究的问题之中,学生认识到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是国家组织形式和管理国家的一项伟大创制。
(二)展开的安排环节一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背景教学策略”引导学生思考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之间的关系材料一西周和秦朝疆域形势图(见教材)材料二秦统一天下后……丞相王绾认为燕、齐、楚……如果不设置诸侯,恐怕很难镇守。
李斯提出异议……所以,他反对分封诸侯,主张实行郡县制,认为这样比较容易统治。
◆预设问题1.依据材料一、二,指出秦朝的统治区域和国家规模相比西周而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就如何治理国家,秦朝有哪两种制度可以选择?从国家组织形式上看,这两种制度有何差异?2.依据以上材料,指出秦朝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之间有何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研读史料和讨论,理解秦朝相比西周而言,治理国家的制度发生了变化,认识到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环节二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教学策略一拓展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比较夏商周贵族君主制和秦以后专制君主制的异同,理解秦朝皇帝制度的建立材料一秦以后(君主专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天下”,国家的最高统治权被皇帝家族垄断;第二,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第三,皇帝独揽国家的最高立法权、决策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等。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皇帝制、郡县制和中央集权制等重要概念;了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和影响;正确认识中央集权制是封建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搜集历史上有关秦朝中央集权制建立的资料,进行初步的归纳和分析,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历史作用,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秦始皇的功过评价,学会客观地、全面地评价、分析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提高掌握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阅读法、讨论法。
对一些问题采取小组讨论的方式,通过学生的团结协作体验知识的获取和思维的扩大。
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进步作用,逐步形成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注意研究和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学法指导:正确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要知道“始皇帝”的来历,了解古代皇帝制度的创立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本条件和重要特征,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要掌握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建立的史实;要能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要认识到中国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对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要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从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的过程、皇帝制度的确立、秦朝中央政权组织的形成、郡县两级制的内容;(2)理解: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社会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郡县制的历史概念;(3)运用:分析秦朝统一的历史必然性、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
2、过程与方法(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2)综合归纳法: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的内容;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前提: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统一的条件:诸侯争霸(1)东周建立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2)诸侯争霸①春秋时期:A.背景:春秋时期,周天子大权旁落,只能控制都城附近的地区、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不再听命于周天子。
B.目的:各诸侯国为了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民。
②战国时期:A.措施:一些强大起来的诸侯国不满足自己的封号,纷纷改称“王”。
一些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纷纷进行改革或变法。
B.目的: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3)争霸结果:通过长期的诸侯争霸,实现了局部统一,为秦的统一提供了重要条件。
2、秦的统一(1)经过: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民族、区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必要的社会基础。
战国时期,各国相继实行变法,力图通过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人民经受长期分裂和战乱后也渴望统一。
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
3.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借鉴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讨论结束后,我会对讨论成果进行总结归纳。针对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澄清学生的疑惑。同时,强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对后世政治制度的影响。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学生的反思与评价。首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其次,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客观评价同伴的表现。最后,我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也关注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反思与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影响的小论文。
2.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3.设计一个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问答,与同学互相提问、交流。
五、案例亮点
1.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皇帝制度:介绍秦始皇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地位和权力,讲解皇帝制度的特点,如世袭制、终身制等。同时,分析皇帝制度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中的作用。
2.三公九卿制度:详细讲解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包括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九卿(奉常、郎中令、太仆等)的职责、地位。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这一制度相较于分封制的优势。
高一历史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其影响。
二、知识结构(一)背景: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条件、时间、人物(二)形成皇位世袭1、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独尊皇权至上2、秦朝的官制(1)中央官制:三公九卿(2)地方官制:郡县制(3)特点和作用(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1、积极作用:秦朝疆域的形成,国力增强推行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长远影响2、消极作用:激化矛盾,导致秦的暴政与灭亡(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教学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很多同学看过《寻秦记》吧?在这个电视剧中,秦王嬴政仅仅项少龙的一个配角,而这节课我们要把他当主角讲,电视剧是虚构的,但也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更好地理解秦朝的历史。
(二)讲授新课1、背景:秦朝的建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到,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周天子失去了调停诸侯之间矛盾和厉害冲突的权威,于是中国历史进入了自阶级社会以来第一个长时期的分裂混战的时期,春秋时期出现“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战国时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是由谁统一的?(秦)那么秦是怎样统一六国的呢?长期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七雄则纷纷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一统天下,商鞅变法是列国变法中最彻底最成功的,虽然商鞅因变法而死,但变法的措施却得到推行,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以此为基础,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高一历史 第一单元《第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和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3〕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4〕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开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用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2〕利用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培养学生评价人物和事件方法的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完毕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场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开展奠定了根底,符合历史开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化人心;〔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稳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开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方法】1.通过讲述本课内容,使同学们对本课的知识构造和脉络有清楚的认识与理解;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才能;2.在教学中运用图解法,使同学们更直观地学习本课;3.引导学生研习和运用历史材料,围绕主题补充或者者重新整合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比方用西周分封示意图与秦朝疆域及主要建立示意图帮助掌握秦朝实行郡县制的背景。
期望学生在研习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结实树立“论从史出〞的意识;4.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景,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展考虑,在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5.课堂检测。
【教学内容】1.至高无上的皇权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以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下令大臣“议帝号〞。
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的称号里摘出皇、帝二字合成一个新词“皇帝〞,作为统一大王朝的君主的正式称号,称“始皇帝〞。
人教版必修一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教案2
1.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
3.强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的短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及郡县制度的建立。
3.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进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归纳法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并与后世朝代进行对比,使学生对中央集权制度有更深刻的认识。
3.设置讨论话题,如“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的作用”,引导学生从多元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人教版必修一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教案2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必修一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通过对秦朝的历史背景、秦始皇的统一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等内容的讲解,使学生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及其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其意义理解不够深刻,对于历史事件的联系和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我制定了本节课的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导入、新课讲解、课堂讨论、总结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案: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教材分析:《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课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史上,既有对先秦政治制度的继承,又为汉以后的政治制度奠基,具有开创性。
秦朝所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影响深远。
二、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皇帝称号来历和皇帝制度的内涵,分析皇帝制度的特点。
2.识记秦朝中央官制和地方郡县制的内容和特点,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封建专制皇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作用。
2、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特点、作用和影响五、教学准备: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多媒体课件②编制预习案,指导学生预习。
六、教学过程:【导入】PPT展示秦始皇和秦朝疆域图。
师:认识这个人吗?他对中华民族做出的最大贡献是什么?生:秦始皇,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师:对,他还创立了中国政治文明史上影响深远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那么,什么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它是怎样形成的?有何作用和影响?今天我们就来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PPT展示】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板书)【设计意图】学生在初中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加上课前预习,此问题应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利用图片对视觉的冲击效应,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欲望。
【板书】一、秦朝的统一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说出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及秦的都城,归纳出秦朝统一的原因,分析秦朝统一有何意义?生:学生说出秦朝统一的原因,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及秦的都城,秦朝统一有的意义。
PPT展示:秦朝统一的原因,秦灭六国的顺序,秦朝完成统一的时间及秦的都城,秦朝统一有的意义。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秀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重要内容。通过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封建社会早期政治制度的演变,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案例背景的设计中,我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通过分析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使学生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同时,结合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让学生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以秦始皇统一六国为背景,详细讲解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具体包括:
1.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2.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等。
3.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政治体制中的作用及其历史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历史事件进行研究。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分析讨论,共同完成对所选事件的研究。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探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的影响,认识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5.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局限性,从人性的角度思考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具体包括:
1.通过展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料,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研究,使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不仅深化了对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还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了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教学设计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二、知识结构
背景: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条件、时间、人物
形成
皇位世袭
皇帝制度的确立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秦朝的官制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
地方官制:郡县制
特点和作用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与影响
积极作用:秦朝疆域的形成,国力增强
推行巩固统一的一系列措施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消极作用:激化矛盾,导致秦的暴政与灭亡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
有很多同学看过《寻秦记》吧?在这个电视剧中,秦王嬴政只是项少龙的一个配角,而这节课我们要把他当主角讲,电视剧是虚构的,但也是有一定的历史背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更好地了解秦朝的历史。
讲授新
背景:秦朝的建立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随着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逐渐丧失,周天子失去了调停诸侯之间矛盾和厉害冲突的权威,于是中国历史进入了自阶级社会以来个长时期的分裂混战的时期,春秋时期出现“春秋五霸”,战国时有“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最后是由谁统一的?那么秦是怎样统一六国的呢?
长期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七雄则纷纷变法,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一统天下,商鞅变法是列国变法中最彻底最成功的,虽然商鞅因变法而死,但变法的措施却得到推行,秦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以此为基础,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条件:商鞅变法,增强国力
时间:公元前230-前221
人物:嬴政
形成皇帝制度的确立
皇帝的称号和皇位世袭:
完成了前无古人的事业,嬴政自我感觉良好,认为“王”的称谓不足以显示他的能力、权势和地位,于是下令群臣议名号,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但是嬴政并不满意,决定去掉“泰”字,采用上古“帝”位的名号,称为“皇帝”。
“皇帝”实际上就是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合称。
课本第九页[历史纵横]中提供的历史材料清楚地说明了这点。
“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
是指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
是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农氏、黄帝有熊氏
“五帝”是指炎帝、黄帝、颛顼、尧和舜。
是指少昊氏、颛顼、帝喾、尧及舜。
《史记》上对“三皇”未作记载,所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一统大业的产物,显示了皇帝独尊的权势的地位,以“皇帝”之称代替“王”之号也反映了神化军权的新统治观念的出现。
从此,“皇帝”成为我国历代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
在确立“皇帝之称的同时,秦始皇还规定了许多尊君、
维护皇帝最高权利的制度和方法,首创了皇帝制度,那皇帝制度的内容有哪些?
从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皇帝制度有哪些特点?
秦朝的官制
秦始皇除了皇帝制度还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比较完备的官制。
秦朝设置了三公九卿,“三公”是指什么?“九卿”指什么?各有什么职能?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第九页。
秦朝在中央设置了三公九卿,三公等相互牵制,任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终军政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手中,保证专制皇权不致旁落;九卿则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除此以外,秦始皇为了巩固中央统治,还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就在新兼并的地区设县,后来又在边地设郡。
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
请大家看一下第10页的[学思之窗]
那么双方各执己见的理由是什么?
那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呢?
我们首先来比较一下分封制和郡县制
分封制郡县制
层层分封中央任命
王权世袭考察任免
相对独立服从中央
分裂混战巩固统一
分封制和郡县制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地方与中央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
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
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
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郡、县两级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个人手中。
郡县制的推行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
那么,秦朝官僚机构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特点: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牵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作用:确保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及影响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具有双重性,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秦的统治,另外我们也能从秦的灭亡也能看到它消极作用的一面
积极作用
秦朝疆域的形成
学生看图指出秦统治范围
统一后的秦朝疆域非常辽阔,不仅占有原六国的土地,而且北击匈奴、南平百越,使疆域不断扩大。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朝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巩固统一的措施
主要有:颁布秦律:秦统一后,对商鞅变法以来的法律进行修订、补充,作为统一法律颁发全国。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战国时因诸侯割据,各国度量衡差异较大。
秦统一后,以商鞅变法时的度量衡为标准,全国划一。
颁布诏书,铭刻在官府制作的度量衡器上作为全国标准使用器具。
战国时的货币繁杂多样,秦统一后废除六国旧货币,以圆形方孔钱“秦半两”为统一货币。
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以上几点和秦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有没有什么联系?学生看书归纳
秦朝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历史上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是与它所采取的中央集权制度直接相关的。
秦朝之所以能颁布秦律通行全国,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修建驰道和灵渠以及移民等,也说明了以皇
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正因为这套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行之有效,所以才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它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这是中央集权制度所产生的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消极作用
秦的暴政与灭亡
秦始皇是中国个统一的封建国家的缔造者,是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进步作用的杰出历史人物,但同时又是一个十足的暴君。
秦的暴政,激起秦末农民起义。
公元前207年,秦始皇亲手缔造的秦帝国便在他死后仅仅两年多就灭亡了,其中的历史教训是发人深省的。
从中可以看出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作用消极一面:权力过分集中,容易腐化。
它在政治的腐败,思想文化的控制、赋役的无度等方面起着消极作用。
最终也因此而激化阶级矛盾,爆发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
这也是中央集权制度的负面作用。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深远影响
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课堂小结:中央集权制度是怎样建立的?这种政治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四、质疑与反思: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
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
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
公元前257年,秦军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国求救于魏楚两国,魏国派大将晋鄙率军10万救赵。
这时秦国向魏国施加压力,魏王屈服令晋鄙按兵不动。
赵国相国见魏不肯进兵,就写了一封告急信给魏国相国信陵君魏无忌,信陵君通过魏王妃子如姬的帮助,盗出魏王亲自掌握的半个虎符,假传王命,击杀晋鄙,夺得兵权,然后率兵8万,会同楚军一起救赵,遂解邯郸之围。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1942年郭沫若先生曾以此故事为题写了著名的历史剧《虎符》。
由此故事也可看出当时虎符制度的严密。
鸡鸣狗盗《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