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礼仪知识- 守灵

合集下载

丧事流程及执事大全

丧事流程及执事大全

丧事流程及执事大全
丧事流程及执事大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丧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它不仅关乎
家族的尊严和传统,也是对逝者的最后一种尊重和纪念。

因此,丧
事流程及执事大全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丧事的流
程以及执事的一些注意事项。

首先,丧事的流程一般包括五个主要环节,治丧、入殓、守灵、下葬和安葬。

治丧是指家人和亲友为逝者举办的吊唁仪式,通常在
逝者家中或殡仪馆进行。

入殓是指将逝者遗体放入棺木并进行相关
仪式,这一环节通常由专业的执事人员进行。

守灵是指在逝者入殓后,亲友们守护逝者的遗体并进行祭拜的仪式。

下葬是指将逝者的
遗体安放于坟墓中,这一环节通常在家人和亲友的陪同下进行。

最后,安葬是指在下葬后,家人和亲友进行的祭祀仪式,以示对逝者
的思念和纪念。

其次,执事在丧事流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执事一般由
殡仪馆或专业的丧葬服务机构提供,他们负责处理逝者的遗体、安
排丧事流程、协助家属办理相关手续等工作。

在丧事流程中,执事
需要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家属的要求和逝者的意愿,合理安排丧事流程,确保一切仪式严肃而庄重;其次,要细心周到地处理逝者的遗体,做到体面入殓;最后,要在整个丧事流程中,细心照顾家属和亲友的情绪,协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时期。

总之,丧事流程及执事大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它关乎家族的尊严和传统,也是对逝者的最后一种尊重和纪念。

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对待这一话题,尊重传统,尊重逝者,也尊重生者的情感。

为什么人死后要亲人守灵?原来这并不是迷信

为什么人死后要亲人守灵?原来这并不是迷信

为什么⼈死后要亲⼈守灵?原来这并不是迷信电视剧盛典关注昨天16:31对于丧事想必⼤家都不会陌⽣,可以说应该每个⼈参加过。

但是在现代⼀般⼈去世后办丧事就貌似没有太隆重,⼤多都是拜⼀拜,转⼀转,亲⼈回来送送,差不多了就送去⽕葬场⽕化了。

可是在古代就不是这样了,古代对于丧事是有很多习俗的,有些习俗甚⾄今天的农村都还在⽤。

但是有很多习俗我们是看不懂的。

就不如说⼈死了要拿布把⼈全部盖了,记住⼀定是要把头全部盖住,还有就是⼈死后,亲⼈要守灵,要⼨步不离的守在那⾥,包括晚上也不能离开,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怕他跑了?其实这个事应该要从两千多年说起,根据记载,当时吴国带兵攻打越过,活捉了越国皇上勾践,还把勾践押送到吴国当奴⾪。

越王勾践唐唐⼀国之君,却沦落到如此,⼼有不⽢,怨恨可以说是如此之⼤。

但是他知道,反抗肯定是⽆能为⼒的,只能是君⼦报仇⼗年不晚,于是忍辱偷⽣,开始变得很勤快。

就这样过了很长时间,吴国看到勾践这般的勤快,⽽且⼜听话,就认为勾践已经改过⾃新,决定放他回去。

可是夫差伍⼦胥看不下去,就对君主说:勾践在怎么可能改过⾃新?他肯定是先表现出很听话,装可怜,想要蒙蔽陛下,从⽽让陛下对他有所改观,陛下千万不要放了他,杀了他以绝后患。

陛下听后⼤怒:你这是在怀疑我的眼光吗?你既然看不起本王,本王就赐你⾃尽。

就这样越王勾践被放回了越国,多年积累的怨恨,终于可以爆发了。

⽽在吴国当奴⾪的这段时间,他已经做出了⼀系列的计划,终于等到了这⼀天,拿出蓄谋已久的计划了,带兵直接就把吴国给灭了。

最后勾践扔给吴王⼀把剑,让他像伍⼦胥⼀样⾃尽吧。

可是吴王却提出了要求,在他死后希望勾践能⽤⼀块布把他的头蒙上,因为他实在是没脸见伍⼦胥,就这样,⼈死后都会⽤⼀块布把死⼈蒙起来,⼀直流传到今天。

其实关于盖⽩布这⼀说法也不⼀致,有的传闻则是为了防⽌死者假死。

因为不管是电视还是⽣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假死想象。

如果死因是中毒⼈死的,有时候会出现假死现象,就是死者可能还有⼀丝⽓息,只是短暂的昏迷,⼀段时间后,⽣命也就慢慢的开始恢复,然⽽守灵的亲⼈,就是要观察盖在死者脸上的⽩布有没有在动,或者是有没有被呼吸出来的热⽓打湿,从⽽判断⼀个⼈是不是真正的死亡。

丧事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丧事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

《丧事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今天咱们来唠唠丧事的那些事儿。

这事儿虽然听起来有点沉重,但咱得知道,这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有它的讲究呢。

一般来说,要是家里有人去世了,首先得报丧。

这就像发一个消息,告诉亲戚朋友们这个不幸的事儿。

我有个邻居张大爷去世的时候,他儿子就忙开了。

他先给亲戚们打电话,一个个通知。

每打一个电话,声音都带着哭腔,说:“叔啊,我爸走了,您来送他最后一程吧。

” 亲戚们在电话那头一听,也都难过起来,纷纷答应。

然后呢,还得在门口贴上白纸或者挂个白幡啥的,让周围邻居也知道这家有丧事了。

接着就是设灵堂啦。

这灵堂可重要了,就像一个告别的小天地。

我见过一家设灵堂的,那屋子里摆满了花圈。

中间放着逝者的遗像,前面摆着一张桌子,上面放着香烛、祭品啥的。

这香烛得一直点着,不能灭了。

有个亲戚在那守灵的时候,就一直盯着香,小声嘟囔着:“这香可不能灭啊,就像咱们对大哥的思念不能断。

” 旁边帮忙的人也都神色凝重地点点头。

在这期间呢,亲朋好友们都会来吊唁。

来的人都要穿得素一点,别穿得花里胡哨的。

有一回,有个年轻人不懂,穿着一身鲜艳的衣服就来了。

一进门,大家都看向他,他还没反应过来。

他爸妈赶紧把他拉到一边,说:“你这孩子,怎么穿成这样,快回去换。

” 年轻人这才明白过来,红着脸跑回家换衣服了。

大家来吊唁的时候,一般会带上花圈或者挽联,然后对着逝者鞠躬。

这鞠躬也有讲究,一般是三次,要弯腰弯得低一点,表示对逝者的尊重。

然后就是入殓啦。

这可不能马虎。

给逝者穿寿衣的时候,得轻手轻脚的。

我听一个在殡仪馆工作的朋友说,他们给逝者穿寿衣的时候,就像对待自己最亲的人一样。

有个新员工一开始有点害怕,老员工就对他说:“别害怕,这是我们送他们走的最后一步,得做好。

” 穿好寿衣后,就把逝者放进棺材里,这时候家人一般都会哭得很伤心。

出殡是个大事。

一般会有专门的人抬棺或者用灵车。

我见过一次农村的出殡,那抬棺的人喊着号子,一步一步地走。

逝者的家人在后面跟着,哭得那叫一个撕心裂肺。

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1、搬铺(有的地方叫调床)在亲人临近死亡时,将病人由卧房移至中堂临时铺设的软床上,称“搬铺”。

被搬铺者已知将离人世,召唤家人留遗言,分配遗物,嘱咐家人预备办理后事。

男移中堂左侧,女移右侧。

未成年人夭折,不移。

家有长辈,亦不移中堂而移侧屋。

2、送终老年人病危时,儿女都要在面前日夜守候谓之“送终”。

死前给男老人理发,一般是剃光头,妇女不剃头,只将头发梳整齐。

穿好寿衣,戴好帽子(哥在世不能戴帽)、穿好鞋袜(弟在世不能穿鞋,只穿袜子)等。

一方面因为死后胳膊、腿硬不好穿,另一方面按迷信说法,死后穿就“赤着身子去了”,亲属会感到十分内疚的。

咽气后,眼睛、口闭合不好的,再帮其合好。

口里含着拴着红头绳的铜钱。

把红头绳挽成圈,按男左女右的规矩挂在死者耳朵上。

“口中含宝”寓吉祥意,谓之“噙口钱”。

用白纸盖在脸上叫“蒙脸纸”。

这时在脚脖子套条麻绳叫“绊脚绳”,以防止“炸尸”,入殓时解开。

用手帕包着“打狗饼子”装在死者的袖筒里。

门上贴上白纸,男先死,白纸贴在左边门上,女先死,白纸贴在右边大门上。

死者年龄多大,就用多少根谷草扎成草把,放在死者床头前叉开,叫“隐身草”。

头面前面以碟、盏盛油放灯芯点燃为灯,称“长明灯”。

再放上一个阴瓶子,外面用高粱秆做框、纸糊的四方框灯罩挡风。

3、喊路老人咽气后,把以上这些物件整备好后,孝子应立即到大门前路口烧纸喊路。

让亲邻中高嗓门的一人喊:“×××明光大路向西南”。

意思是让老人的灵魂赴西南极乐世界。

连喊三声后,全家人才能大哭,又曰“举丧”。

在老盆里烧纸(老盆底钻三个洞)砍好哀棍,砍哀棍时,要注意选好一支较长柳树的枝,够所有孝子用的,粗头是老大的,依次截取,一根比一根长一点,干儿最后,全部用白纸剪穗子糊上,糊好白幡,曰招魂幡。

死一位糊一杆,死两位糊两杆。

4、戴孝比死者小的平辈、晚辈都要戴孝。

孝子(包括儿媳)戴重孝(布最好是粗麻布),并腰系辫好的麻绳,束顶帽外束麻绳坯子,塞上棉花,男左女右,意思是堵耳眼,不闻他事,专心守丧。

丧事流程(经典实用)

丧事流程(经典实用)

们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

以下是一份经典的丧事流程,共分为七个部分。

一、停尸接念在亲人去世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停尸接念”。

这包括了给逝者穿上寿衣、将逝者移至灵床上或棺木中,并让亲友前来瞻仰遗容,以表达最后的告别。

二、报丧在亲人去世后,家属会立即通知亲友和邻居,让他们知道这个不幸的消息。

报丧的方式因地区而异,但通常是通过吹鼓手、报丧女或村里的长老来传达。

三、入殓入殓是指将逝者装入棺木中。

在传统文化中,入殓仪式非常隆重,逝者需要穿上华丽的寿衣,并放置一些象征吉祥的物品。

入殓的时间也有讲究,一般是在逝者死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以避免逝者成为“游棺”。

四、守灵和出殡守灵和出殡是丧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

在守灵期间,家属需要守在棺木旁,为逝者祈祷,并等待出殡的日子。

出殡是指将棺木抬出村庄或社区,进行安葬的仪式。

这个仪式通常需要很多人力和物力,包括吹鼓手、抬棺人、僧侣等。

五、祭祀和献礼祭祀是指在祭祖时为逝者祈祷。

这包括献上食品、香烛等物品,并按照一定的仪式进行祷告。

在一些地方,祭祖需要到庙宇或祠堂进行。

六、葬礼和安葬葬礼是丧事中的最后一步,它包括了一系列仪式,如开墓穴、下葬、封墓等。

在葬礼上,逝者的亲属需要穿着黑色或白色的衣服,以示哀悼。

葬礼的规模因地区而异,但通常需要很多人力和物力。

七、守孝和祭祀守孝是指在葬礼后的一段时间内,家属需要为逝者守孝。

在这段时间内,家属不能穿颜色鲜艳的衣服,也不能进行娱乐活动。

在一些地方,守孝需要持续一年或三年。

祭祀是指定期为逝者祈福和祭祖的仪式。

这包括在家中供奉逝者的牌位、到庙宇或祠堂进行祭祖等。

在一些地方,祭祀需要持续多年或终身。

总的来说,丧事是一项庄重而神圣的仪式。

它不仅代表着我们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也代表逝者的尊重和怀念。

丧事习俗

丧事习俗

丧事习俗赵福山村内办理丧事,规纳起来,可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堂屋停尸夜深入殓一、停尸1.病人在垂危之际,儿女日夜守护在身旁。

在确定人死之后,将人搬移到堂屋,躺放于门板或床板上。

在没咽气时给死者穿上装老衣裳。

不论春夏秋冬,装老衣都是棉的,因为古人认为阴间没太阳,终年寒冷。

人死之后,其灵魂就到阴间去了。

衣、帽、鞋都必须是布的,不许用皮的。

鞋底也不准用皮的,说是穿皮鞋,下辈子转生长蹄子的兽类。

若是女性,鞋底绣上莲花,即脚蹬莲花成仙的意思。

衣裳不缀扣儿,只缝小布条打结系带便可。

装老衣裳穿好,盖上苫单。

苫单的颜色以前是黑的或兰的。

现在以白色较多。

2.蒸一碗小米饭,为的是不能让死者挨饿。

再用面捏五个打狗棒,饭碗内插三个,死者双手各拿一个。

目的是防止死者的灵魂去阴间的路上被狗咬。

再用一个铜钱(或现在的硬币)塞入死者口中,在口里含着,这个钱币称“压口钱”,是让死者带上口粮的意思。

为防备死者诈尸乱跑,还要用麻绑上两脚,袢上两手。

在死者的头顶前面,摆一张小供桌,放上祭品。

点一盏长明1灯(灯油以香油为最佳),目前有的以蜡烛代替油灯。

3.找纸扎匠给死者开书、铰座迁,都用白纸。

开书,过去称开殃榜。

其书写排列都是竖排。

所开的书,就是三块纸,另有一个位牌和一块扣瓦。

第一块纸写的是:将此纸贴在座迁的最下端墙上。

23 第二块纸写的是死者的年龄和生死年月日时。

对其称谓依照古例将此纸贴在影壁墙的低处。

第三块纸贴在堂屋的门口一侧下方,分男左女右。

写的内容是入殓时所忌讳的外人的属相。

(不写属相而写地支名称)例如(女性)(男性)本村所忌的属相是按死的月份推算的。

有的村则不按月推,而是按死者的属相推。

看来并无一定之规,俗语说:“一个马勺一个柄儿,一个师父一个令儿。

”此之谓也。

此外,再用一块纸叠成灵牌的样式。

写上“某某”之灵位,置于供桌上。

另外,用一块瓦,上面写上字(符),扣在死者心口处,此为“扣心瓦”。

说是防止诈尸和妖邪用的。

写法多种多样,扣心瓦下也放一小把笤帚穰。

殡葬礼仪资料

殡葬礼仪资料

殡葬礼仪
殡葬礼仪,是人们在丧葬仪式上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仪式,旨在缅怀逝者并安抚生者的心灵。

不同文化和宗教对待殡葬礼仪的方式各有差异,但都体现了人们对生死的庄严和敬畏。

遗体准备
在进行殡葬礼仪之前,最初需要对逝者的遗体进行处理和准备。

遗体处理包括洗净、入殓、穿衣等程序,以确保遗体在仪式中得到妥善安置。

仪式流程
殡葬礼仪的仪式流程通常包括唁电、守灵、告别仪式、下葬等环节。

唁电是亲友表达哀思和慰问的方式,守灵是逝者家属陪伴逝者安息的过程,告别仪式则是正式的送别仪式。

最后,逝者将被埋葬或火化。

哀悼表达
在殡葬礼仪中,人们不仅通过仪式来表达哀悼之情,还会通过哀乐、祭祀、悼词等方式来纪念逝者。

这些表达方式既是对逝者的尊敬和缅怀,也是对生者心灵的抚慰。

礼仪文化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对殡葬礼仪均有不同的传统和习俗。

例如,一些地区会举行丧礼、白事、殡仪、颂文等传统仪式,而另一些地区则有吊唁、安葬、追思等传统活动。

礼仪意义
殡葬礼仪不仅是人们对逝者最后的告别,更是对死亡和生命的思考。

通过仪式和仪表,人们体味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感悟到生死轮回和生生不息的真谛。

总而言之,殡葬礼仪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彰显了对逝者的敬意,也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

愿我们在每一次殡葬仪式中,都能以虔诚和敬意对待生死,珍惜眼前的每一个人和时刻。

中国传统丧葬礼仪

中国传统丧葬礼仪

中国传统丧葬礼仪
一、服务仪式
传统的服务仪式主要包括安葬仪式、追悼仪式、丧柩仪式、开棺仪式、行善仪式等。

安葬仪式是将死者安葬的礼仪,包括火化、陵葬两种方式;
追悼仪式是为死者举行的悼念仪式,其中包括烟花、花篮、冥府行列等;
丧柩仪式是在将死者的尸体从家中出发前举行的仪式,此时家属要一起会同,为死者送行;开棺仪式是为死者开棺裹尸的仪式,主要是要表达家属
对死者的怀念;行善仪式是死者离开后要行的仪式,主要是要为死者祈福,使死者得到更多的慈祥、安乐。

二、灵前拜礼
传统的灵前拜礼是在死者被抬入殡仪馆或者火化厂后,家属要聚集在
一起,为死者举行的仪式,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祝福,家属们要以最深
的尊重和礼貌进行拜礼,并表达自己对死者的追忆。

在灵前拜礼仪式中,
家属们还会为死者送上各种供品,以表达自己恭敬的心意,表示死者一路
走好,一切安好。

三、七日仪式
传统的七日仪式是在死者的安葬仪式结束后。

中国民间白事礼仪

中国民间白事礼仪

中国民间白事礼仪基本信息白事礼仪的诞生以来是带着美好的祝愿的,分为送终,报丧,入殓,守铺,搁棺,居丧,吊唁,接三,出殡,落葬,居丧。

•中文名称中国民间白事礼仪•民俗人在床上死•送终意义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判别标准是否有福送终老人生命垂危之时,子女等直系亲属守护在其身边,听取遗言,直到亲人去世,这在习俗中称为'送终'。

送终是一件大事,能为老人送终是表明子女尽了最后的孝心,未能为老人送终常常成为人们一生中的一大憾事。

有没有子女送终,是不是所有子女都来送了终又是老人是否有福的一个判别标准。

在老人临危之时,家人要将其从卧房移到正庭中临时铺设有板床上,板床在较穷的地方就用临时卸下的门板做成。

因为民俗以为人若在床上死。

灵魂就会被吊在床中,无法超度。

有的地方也把死老是否在板床上死看作是子女是否尽了孝道的标准,老人在床上咽的气,子女往往会受人非议。

夭折的人,家人虽不会将其移入正庭,但也会将其移至床前地上。

如果死者之上还有长辈,死时,也不移入正庭。

在许多地方,人死之后,家人都会烧纸钱,称为'烧倒头纸',有的地方更明白,叫:'烧落气纸'。

此外,还人鸣放鞭炮,一是表示死者归西,二是向邻居报丧。

人死之后,家人要围在死者身边恸哭,未死时,则禁止哭泣。

报丧死老咽气后,家人应尽快向亲友发出报丧贴,或登门通报死讯,对远方的亲友,要告诉其开吊下葬的日期。

报丧的孝子要穿孝服,戴孝帽,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来迎接时,无论长幼,都要叩首。

正在加载,请耐心等待展开更多。

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

丧葬礼仪现在新丧大多以三天为期,下面按时间先后,详列各项事宜。

第一节:第一天一、穿寿衣人病危时,绝气之前,先穿寿衣。

夫妇先亡一方的,穿寿衣为单数;夫妇双亡的,穿寿衣为双数。

两头见棉,取“以棉(眠)为安”之意。

二、烧背褡先人在灵床上咽下最后一口气,儿女把事先准备好的背褡搭在门槛上(背褡内装纸钱元宝),点火烧之。

同时念叨:金童玉女,前来背褡,西去路上,好生伺候。

并呼唤亡人(爹、娘)看好钱褡,该用就用,该花就花,千万不要委屈自己。

一路走好,仙界去安家。

待烧完背褡后方可举哀痛哭。

三、丢噙口钱噙口钱是一枚青铜钱,由长子丢入死者口内,为“口中含宝”,寓吉祥之意。

四、放饼子和麸子亡人已逝,包一包麸子和一包小圆饼分别放在死者左右手中,同时念歌:“走到蚂蚁山,麸子撒两边。

走到恶狗山,饼子撒两边。

”使死者在去阴司的路上一路平安。

五、系绊脚绳人死后停尸在屋当门灵床上,用一条麻绳捆住两脚,以防炸尸。

到辞灵或入殓时,再解开去掉。

六、盖蒙脸纸用一张白纸盖上脸,从头部向下盖。

因死后脸色难看,以免亲人伤心或害怕。

七、放隐身草隐身草就是一把谷草,呈三角形放在灵床前面。

八、烧倒头纸意为给死者送钱,亲人痛哭一场。

九、做倒头面做一碗面条,放在棺头前面,叫倒头面,斜插一双筷子,备死者食用。

十、点长明灯在棺材前面放一盏油灯,为死者照路,从点上一直到油尽自灭,不能添油。

十一、挂衣服在堂屋北墙立一把扫帚,把死者生前穿的一件衣服挂在扫帚上,下葬时烧掉。

十二、放粮食棺后放一袋粮食,敞开袋口,斜靠棺上,抬棺时使粮食自然倾洒,向前洒得越长越好。

十三、剪岁数纸按死者岁数,有多少岁就剪多少对,用死者拐棍挂在胡同口,男左女右,以示家中亡人,街坊邻居前来吊纸。

第二天晚上辞灵时烧掉,换上一方形白布。

十四、做孝服孝家主要成员,用麻系腰,戴孝帽,系孝带。

十五、搭灵棚在灵堂门外搭灵棚,设香案,摆祭品,立牌位。

正中间挂竹帘,安放遗像,像下用白纸写一大“奠”字,像侧写丧联。

办丧事三天具体流程

办丧事三天具体流程

办丧事三天具体流程
办丧事是中国传统的礼仪活动,对于家庭来说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规定,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

下面将详细介绍办丧事的三天具体流程。

第一天,通知亲友和安置逝者。

第一天是办丧事的开始,首先要通知亲友和亲属,告知他们逝者的消息,并邀请他们前来悼念。

同时,需要安置逝者的遗体,可以选择将遗体运到殡仪馆或者在家中设灵,根据家庭的喜好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第二天,设灵和守灵。

第二天是设灵和守灵的日子。

在这一天,家人需要在灵堂或者家中摆放逝者的遗像和鲜花,供亲友悼念。

同时,需要有人24小时轮流守灵,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思。

在守灵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祭奠仪式和念经,以祈福逝者安息。

第三天,出殡和丧葬。

第三天是出殡和丧葬的日子。

在这一天,家人需要将逝者的遗
体运送到墓地或者火化场,进行最后的告别仪式。

在出殡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祭祀和燃香,以示对逝者的追思和哀思。

同时,需要安排
好丧葬的一切事宜,包括墓地的选择、骨灰盒的安放等。

总结。

办丧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礼仪活动,需要家人们慎重对待。


办丧事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和规定,以示对逝者的尊重
和哀思。

希望家人们能够按照上述的三天具体流程,合理安排办丧
事的一切事宜,以便顺利完成这一重要的仪式。

丧事礼仪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

丧事礼仪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

丧事礼仪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丧事礼仪的基本常识和注意事项生老病死是自然界的规律,丧礼的运用是表明了人对生命的敬畏。

那么有关丧事的礼仪和注意事项你都知道哪些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丧事的礼仪和注意事项,可根据具体情况,用作参考!(一)、召开亲属会议1.确定丧仪的规模,拟定参加丧仪活动的亲友及有关单位的人员名单,统计参加仪式和丧宴的大致人数,准备奠酬和谢礼等;2.联系逝者生前单位,确定是否需要成立治丧委员会,确定讣告内容、致悼词人、致答谢词人和追悼会主持人等;3.确定追悼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4.治丧的经费及分摊等;5.对遗言中须立刻确定或处理的事项的安排;6.人员的分工负责。

(二)、整理遗体人死亡后,对其遗体的清理一般是由殡仪馆的化妆人员进行,可是有些亲属希望在亲人死亡后,能亲手为其作最后一次的清理,那么,可以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如在医院病房内死亡,亲属可为其脱去衣服,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如死者的口、眼没有闭合,可轻轻按摩,使其合拢,再换上新衣裤即可。

然后陪送其至医院太平间安息。

如在家中死亡,由子女或亲属将遗体移至硬板床上,换下脏衣服,也用温水毛巾将遗体擦净,换穿新衣裤后,将其口、眼合闭,然后将其手、足放直,以防遗体变形。

按照有些风俗,还需由直系亲属替其剪净手、脚的指甲,梳理头发。

这些事情可酌情处理。

(三)、寿衣的选择1.寿衣知识寿衣就是给逝者穿的衣服。

人类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葬礼开始日趋奢华和繁缛起来。

因死者的衣着代表着生前的地位、财富和等级,所以给死者穿何种衣服,穿多少衣服乃至衣服的名称在当时都是非常讲究的。

寿者,顾名思义,永生也,先人死后,孝子忌讳言死,而将死人所着衣服冠以"寿衣"之称。

一般来说,寿衣皆取单数,得吉利之意。

寿衣品种和花色已呈多样化,人们在剔除封建糟粕的同时,对民间的风俗习惯加以研究和改良,以满足丧家各种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寿衣在款式上也有性别、年龄的区别,其中性别差异明显而年龄差异些微。

殡仪馆守灵规章制度

殡仪馆守灵规章制度

殡仪馆守灵规章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殡仪馆守灵工作的管理,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确保逝者家属及其他宾客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殡仪馆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馆实际情况,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守灵时间1. 守灵时间原则上为逝者遗体告别仪式前一日晚上至仪式当天上午。

2. 特殊情况,如需延长守灵时间,需提前向殡仪馆申请,并经馆方同意。

三、守灵场所1. 守灵应在殡仪馆指定的守灵室内进行,不得在其他场所私自守灵。

2. 守灵室内应保持整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吵闹。

四、守灵人员1. 守灵人员应为逝者的直系亲属或授权代表。

2. 守灵人员应遵守殡仪馆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馆方工作人员的管理。

五、守灵活动1. 守灵活动应文明、庄重,不得进行封建迷信活动。

2. 守灵活动中,不得燃放烟花爆竹、焚烧纸钱等物品。

3. 守灵活动中,不得携带危险物品进入守灵场所。

六、守灵秩序1. 守灵期间,不得影响其他宾客的正常休息和工作。

2. 守灵期间,不得擅自离馆,如有需要,应向馆方工作人员请假。

3. 守灵期间,应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损坏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

七、守灵结束1. 守灵结束后,家属应按照馆方要求,及时清理守灵场所,将设施归还给馆方。

2. 守灵结束后,家属应向馆方办理相关手续,领取遗体告别仪式的安排通知。

八、违规处理1. 违反本规章制度的行为,馆方有权予以制止,并视情节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

2. 违反本规章制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九、附则本规章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本规章制度解释权归殡仪馆所有。

十、规章制度更新时间本规章制度每五年进行一次全面审查,根据实际情况予以更新。

如有重大法律法规变动,应及时调整。

通过以上规章制度,我们希望为逝者家属提供一个文明、秩序良好的守灵环境,同时也希望大家共同遵守,共同维护殡仪馆的正常秩序,共同尊重逝者和生者的权益。

人死后办丧事礼仪流程

人死后办丧事礼仪流程

人死后办丧事礼仪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人死后办丧事的礼仪流程可能因地区、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丧事礼仪知识- 守灵

丧事礼仪知识- 守灵

丧事礼仪知识-守灵守灵也称为守夜。

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

每夜都有亲友伴守,直到遗体大殓入棺为止。

演变到现在,守灵便是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

守灵基本上以三天为限,有在住宅内的灵棚、灵堂内守灵的,也有在殡仪馆内租礼厅守夜的。

在郊县现在还有"搁三朝"之举。

《礼记·问丧》中有"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

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

孝之心亦益已衰亦。

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

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

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所以守灵三夜,并不完全出于迷信,而是三天的时间,准备工作都全了,远方的亲戚、朋友也能赶到,足以尽人情。

(一)灵堂布置古时候的人们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死亡仅仅是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必须使灵魂有一个安顿之处,演变到后来,便出现了灵堂。

人死后,丧家在家门口搭建灵棚,或在厅堂内设灵堂,使死者灵魂有安息之处,也是亲友吊丧死者的场所。

灵堂的布置一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斗大的"奠"或"悼"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用以概括死者一生的主要功绩或经历;灵堂两侧多挂有挽联,多少不一;民间还将亲朋赠送的祭幛悬于两侧,越多就越显得热闹风光;灵堂前设供桌,上摆祭物,多为菜肴果品之类,两旁香烛高烧;灵柩置于供桌之后。

灵堂的布置讲究肃穆庄重,文明整洁。

灵堂门外左右两侧置长桌,一边为收礼处,一边为签到处。

守灵期间,灵堂的供桌上燃有一盏油灯,时时加油,不使熄灭,号为"长明灯"。

现在有特大号的蜡烛,能连续燃烧几天,可减轻守灵人的负担。

民间认为,守灵时围观伴宿者越多,丧家脸上就越光彩。

(二)、守灵方式过去守灵大多在家庭进行。

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同时带来的住房紧张问题,使原来在家庭进行的守灵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守灵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

目前主要有家庭守灵和在殡仪馆守灵二种。

关于殡仪馆的守灵

关于殡仪馆的守灵

关于殡仪馆的守灵导语:在如今日益千篇一律的生活里,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需要感官上的刺激,于是便有了鬼故事这种文学消遣。

下面小编为大家推荐一恐怖而又刺激的鬼故事,胆小的小朋友千万别看哦,更多精彩的故事尽在店铺。

“哇,花子又出现了!”“天啊,救命啊!”“好可怕啊……”本来还算安静的教学大楼,顿时乱得跟蜂窝一样,几名同学的裤子还未提上呢,就纷纷从厕所中跑了出来,与此同时,几声女高音的尖叫声此起彼伏,与其说害怕,不如说是兴奋的呐喊与助威声。

寂静阴暗的走廊尽头慢慢响起了脚步声,大家顿时屏息,目光不停的在男厕所与楼梯尽头处交替着,有几个人已经纷纷按下了手机,拨打了女朋友的电话,打算不放过这一惊恐的时刻。

“喂,梨容啊,我见鬼了,你在这里听着啊,一会兴许能听见我和许多人的惨叫。

”“阿梅,我要立遗嘱,你记一下……”随着脚步声越来越近,那人也越来越近,最后,当同学们准备惊恐的大叫时,黑暗中出现了我,穿着一身黑衣的我,阴恻恻地表情,满面的乌云和雨加雪。

同学们如释重负,纷纷进言道:“毕韵,花子又出现了!”我阴冷地瞥了他们一眼,一步一步朝男厕所走去,围观在一起的同学们纷纷让出一条康庄大道来,待我走进男厕所时,身后传来一些同学带着敬佩与崇拜的议论声……“不愧是毕韵啊,进男厕所都进得这么坦然!”“唉,我们真是没法子比啊……”“别挤啊,我都快进去了!”我不加理会,冷冷地扫了一眼男厕所内,阴气大胜,厕所内静得可怕,我用高跟皮靴狠狠地踹开一扇又一扇的厕所挡门,灯光忽明忽暗,丝丝冷气抚过我的皮肤,入侵我的血管,突然,一只苍白浮肿的手轻轻搭上了我的肩膀,那只手冰凉得很,苍白得很,脖子后仿佛有人吹着冷气,比空调更加凉爽。

我冷笑一声,反手一把抓住它的头发,拎摔到男厕所台阶处,用今天刚买的高跟鞋狠狠地踩了下去……厕所内传来几声凄厉的惨叫,几名同学纷纷啧啧摇头叹息,“这也太狠了吧?”“好过分啊……”“毕韵轻一点,这样不好。

”“暴力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同学们看着我狰狞的面目,齐声感悟道:“好可怕……”我恶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围着在厕所门口的同学全部都闭上了嘴,眼神中带着支持地望着我。

守灵:关于守灵的一些讲究,你知道吗?民间守灵有哪些忌讳呢?

守灵:关于守灵的一些讲究,你知道吗?民间守灵有哪些忌讳呢?

守灵:关于守灵的一些讲究,你知道吗?民间守灵有哪些忌讳呢?守灵记忆记忆中,守灵这件事最为神秘,甚至还有阴影。

那是5岁的时候,爷爷去世以后,我和父亲叔叔几人守在爷爷的身边,俗称守灵。

晚上三点钟,谁也不能打盹,要轮流来。

我记得那次,爷爷养的猫在房顶上一直叫,爸爸和叔叔出去撵猫了,让我在里面看着那三炷香,别烧完了。

一个人守着一具死尸,纵然是自己的亲人,但是仍然会很害怕。

小小年纪就直面死去的亲人,这在我的脑海中是难以抹去的。

在我们的村子里,守灵是有很多禁忌的,比如不能有猫这些有灵性的动物出现,不然会带走死去的人的魂魄。

虽然这些听起来非常迷信,但却成为了一种普遍认可的说法。

听父亲说,村里有的人死了,脸上盖着的那张白纸就会自己飘起来,每当这个时候亲人都会嚎啕大哭,实质上,这是有科学根据的,只是村里的人不懂,以为诈尸了一般。

守灵是必要的,古人一般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的。

所以子女都会守着,等待逝去亲人的灵魂归来。

那么其中还有哪些详细禁忌讳呢?守灵原因沈从文先生在其著作《边城》中描写过这样的场面:剩下几个人还得照规矩在棺木前守灵过夜。

守灵的原因其实说法不一,最主要的原因是祖辈传下来的两个原因。

防止“假死”在历史上,这种假死的记载不在少数,古代君王赐死平民以后,为了防止其假死,就是在家中停放三天,观察死者是否有生命迹象。

如果没有,则表明真死了。

为了得到论证,还会在脸上盖一张白纸,如果没有死,就会有微弱的呼吸。

可见,古代君臣制度的严肃性。

除此之外,也是亲人之间的一种“希望”,古代的人都不希望自己的亲人逝去,所以不着急下葬,希望自己的亲人可以活过来,在古代有很多因为煤气中毒意外活过来的,也有很多例子。

有时间料理后事在古代,亲人的逝去往往都是不可预防的,所以当亲人突然离世后,为了办理一些后事,就会让一些亲朋好友赶紧回来,包括买棺材、办丧宴等,在没有防腐技术的古代,一般不会超过三日,因为尸体存放三日就会有剧烈的异味,很难闻。

人去世后,为什么要守夜?

人去世后,为什么要守夜?

人去世后,为什么要守夜?人去世的当晚,家属会搭建灵棚守夜,守夜到底是守啥呢?守灵在很多地方叫守夜,也有别的叫法,但都是亲人死后的夜晚要守在亲人灵柩前烧纸,一夜不可睡眠。

这种习俗由来已久,《礼记·问丧》中就有对三日而殓的详细解释,文中先说:“三日而敛,在床曰尸,在棺曰柩,动尸举柩,哭踊无数。

”然后详细解释了为何如此:“ 后面还说此是圣人所定,原因在于孝子的亲人刚刚过世,孝子过于哀伤会趴在尸体上哭,希望亲人复生,人不可夺人情,但三天还不复生,就不会活了。

此时孝子哀伤之心也衰落了,丧葬的准备也做好了,远方的亲戚也来了,所以有此一说。

《礼记》中的三日而殓是很科学的,考虑到人情和经济,还要招待客人,家庭负担很大,所以古代有很人卖身葬父。

如停尸日久花费必然更大,而且父母之躯不得入土安眠,对子孙后代也有不好的影响!也就是说三日而殓是为活人考虑才有的的,守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如此。

家中有人过世,人的心情多是悲痛,而守灵则让家人在一起分担这种悲痛,这时人对悲痛的感受会轻很多。

在守灵的时候很多地方会吹吹打打,会请人来度亡,这些吹吹打打的孝歌,度亡的经文都是不仅劝导世人也劝解死人好去轮回。

而守灵也是我们对孝的表达,孝子见亲死,多不信亲人逝去,悲痛之下哪里睡得着?心中怀念亲人,在守夜中烧纸将心中思念一句句说给亲人听,这是人之常情。

从死人的角度来看,我们道教认为人出生后就入当地阴司,所以道教法事和民间算命都讲究祖籍和出生地,人死后都一开始三魂未离,七魄不散,虽未如轮回,但当地阴司已知,此时给亡人守夜烧纸,也是在帮亡者积累阴间福德,对亡者好处很大。

当然在今天很多人没条件守夜,但家人聚集在一起,给亡者烧纸钱,为亡者积累阴间福资这些皆可就地来做,不一定非要摆灵堂耗费众多!毕竟老祖宗提倡的是厚养薄葬,生前做到对老人尽孝,让老人安享晚年而走便是最大的面子!人死后守夜的出处人死后守夜也称为守灵。

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

吊唁礼仪常识

吊唁礼仪常识

吊唁礼仪常识悼念亡者是人们对逝者的一种表达尊敬和怀念的方式。

吊唁礼仪是人们在悼念过程中的一种规范行为,它不仅体现了对逝者的敬意,也传递了对逝者家属的慰问和支持。

本文将介绍一些吊唁礼仪的常识,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在面对悼念场合时能够表达得体。

1. 吊唁礼仪的时间和地点吊唁通常在逝者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进行,具体时间可根据亲友关系和个人情况来决定。

一般来说,吊唁时间在去世后的三到七天,举办在亲友或逝者家中,或者在殡仪馆的告别厅。

在确定吊唁时间和地点时,应尊重逝者家属的意愿,遵循习俗和宗教信仰。

2. 吊唁礼仪的着装吊唁时的着装应以庄重为主,体现对逝者的尊重。

男性可以穿着黑色或深色西装,女性可以穿着黑色或深色连衣裙或套装。

应避免穿着过于鲜艳或暴露的服装,以免给人不合时宜的感觉。

同时,不宜佩戴过多的饰品,以免引起不适。

3. 吊唁礼仪的参与方式在吊唁过程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表达哀悼之情。

可以向逝者家属致以深深的问候和慰问,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哀思。

可以默默地献上鲜花或花圈,表示对逝者的敬意。

也可以写下悼词或留言,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感激之情或对逝者家属的慰问之意。

在参与吊唁时,要保持安静和庄重,以示对逝者的尊重。

4. 吊唁礼仪的言行举止在吊唁过程中,要注意言行举止的得体。

要尊重逝者和逝者家属,不要大声喧哗或说笑,不要带来不必要的干扰。

要避免谈论与逝者无关的话题,不要给人以不恰当的感觉。

同时,要注意自己的情绪控制,不要过于悲伤或过于冷漠,以免给人不适的感觉。

5. 吊唁礼仪的禁忌在吊唁过程中,有一些禁忌是需要遵守的。

首先,要避免过度哭泣或表现过于悲痛,以免给逝者家属带来更大的伤痛。

其次,要避免谈论与逝者生前的不良行为或争议,以免给家属带来困扰。

还要避免过度打扰逝者家属,尊重他们的隐私和感受。

在吊唁结束后,要遵循当地的习俗和规定,不要过于拖延。

吊唁礼仪是一种尊重逝者和逝者家属的方式,也是传递关怀和支持的方式。

通过遵循吊唁礼仪,我们能够以更加得体和庄重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慰问之意。

论人死后为什么要守夜

论人死后为什么要守夜

论人死后为什么要守夜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

每夜都有亲友伴守,直到遗体大殓入棺为止。

演变到现在,守灵便是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

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

如果是假死,就有可能苏醒。

孝子守夜就是在等。

守夜是活着的人对去世的亲人的一种纪念。

守夜也称守灵,守夜中有一个环节,叫停尸。

停尸就是就是棺材不封钉,并且棺材盖不盖严,在死者的头部会留有与头部等长的一段空隙。

停尸的原因是,因为古代的医疗技术不发达,很难判定人是真死还是假死。

很多种情况很可能是假死,古代战争频繁,有人流血过多休克,也有人是因为某种疾病的原因,心跳脉搏频率减少、呼吸微弱无法感觉出来、手脚僵直冰冷等。

停尸,就是亲属们等待故人复苏的一个机会。

停尸中还有一个现象,就是死者亲属都会把头低着,这表面上是一种表达悲伤的方式,而另一种原因就是,观察棺材底下有没有东西滴出来,要是死者小便失禁那说明死者还在新陈代谢,那就是假死;另一种就是滴出来的是血,家属就观察血的颜色,判断出死者是否是假死,这之中又自有它的一套标准。

部分外国人一直到了近现代葬礼中才有类似的仪式。

中国人的大道隐于无形!守夜是活着的人对去世的亲人的一种纪念。

因为活着的人认为,他的亲人虽然死了,但是灵魂还留在人间,没有去阴间(阴间就是我们中国的天堂,人死了以后都会去那里。

)。

灵魂也很留恋他那些活着的亲人哪,它也不愿意一个人孤零零地去阴间那么远的地方,所以它会在去阴间之前,回到原来的家里看一看。

活着的人害怕灵魂在回家的路上迷路,所以会点一盏灯,放在去世的人的遗体旁边(接下来解释古代的人会把去世的亲人的尸体放在家里的客厅里,而不是殡仪馆的停尸房;还有古代人点油灯,而不是电灯的问题)。

活着的人害怕灯熄灭了,而使去世的亲人找不到家,于是他们就彻夜坐在停放尸体的房间,保证那盏指路灯是一直燃烧的。

故曰“守灵”。

人死后,遗体要在家中稍事停留,谓“停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丧事礼仪知识-守灵
守灵也称为守夜。

古人认为人死后三天内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灵堂内,等他的灵魂归来。

每夜都有亲友伴守,直到遗体大殓入棺为止。

演变到现在,守灵便是亲人们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发缅怀之情。

守灵基本上以三天为限,有在住宅内的灵棚、灵堂内守灵的,也有在殡仪馆内租礼厅守夜的。

在郊县现在还有"搁三朝"之举。

《礼记〃问丧》中有"三日而后殓者,以俟其生也。

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

孝之心亦益已衰亦。

家室之计,衣服之具亦已成矣。

亲戚之远者亦可以至矣。

是故圣人为之决断,以三日为之礼制也"。

所以守灵三夜,并不完全出于迷信,而是三天的时间,准备工作都全了,远方的亲戚、朋友也能赶到,足以尽人情。

(一)灵堂布置古时候的人们相信灵魂不死,他们认为死亡仅仅是灵魂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必须使灵魂有一个安顿之处,演变到后来,便出现了灵堂。

人死后,丧家在家门口搭建灵棚,或在厅堂内设灵堂,使死者灵魂有安息之处,也是亲友吊丧死者的场所。

灵堂的布置一般是灵堂上方高挂死者遗像,下书斗大的"奠"或"悼"字,左右两边高挂挽联,用以概括死者一生的主要功绩或经历;灵堂两侧多挂有挽联,多少不一;民间还将亲朋赠送的祭幛悬于两侧,越多就越显得热闹风光;灵堂前设供桌,上摆祭物,多为菜肴果品之类,两旁香烛高烧;灵柩置于供桌之后。

灵堂的布置讲究肃穆庄重,文明整洁。

灵堂门外左右两侧置长桌,一边为收礼处,一边为签到处。

守灵期间,灵堂的供桌上燃有一盏油灯,时时加油,不使熄灭,号为"长明灯"。

现在有特大号的蜡烛,能连续燃烧几天,可减轻守灵人的负担。

民间认为,守灵时围观伴宿者越多,丧家脸上就越光彩。

(二)、守灵方式过去守灵大多在家庭进行。

随着人口的增加而同时带来的住房紧张问题,使原来在家庭进行的守灵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守灵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

目前主要有家庭守灵和在殡仪馆守灵二种。

1、家庭守灵家庭守灵就是在家中腾出房间,按灵堂的要求布置,亲友和子女日夜守候在灵堂,接待前来吊丧的亲朋好友。

家庭守灵,既要安排好守灵人,准备午夜的点心和应急备用的药品,又要注意电、煤气、火烛的使用安全。

2、殡仪馆守灵在家中守灵布置起来比较麻烦,事后还要拆除整理。

要腾出地方做灵堂,这对住房不宽裕的城里人更是捉襟见肘。

如今,上海的殡仪馆内已经有了守灵这一服务项目,如龙华殡仪馆的净园厅与觉园厅是为适应不同的消费需求而改建的礼厅,既可以开追悼会,又可以守灵。

内有家属守灵休息室、卫生间及卧室,两侧壁龛有十八罗汉,中间有特色祭奠供台,庭院内有香炉、牌坊,呈中国古典庭园式布局。

守灵厅内家常用具一应俱全,省却了丧家许多烦繁琐之事。

(三)收礼、登记、谢帖、丧宴
家有丧事,总有亲朋好友、邻里同事前往吊丧,其中免不了礼节性的往来,处理好这些细节,体现了作为一个文明人的良好素质。

1、收礼民间办丧事期间,丧家也有"人情"收入,并指派专人收礼登记,事毕向丧家交点。

普通丧事各方面送礼不外乎花圈、花篮、挽联、挽幛、礼金等。

丧家置备礼簿及谢帖,一方面登记礼物及数量,一方面写谢帖交送礼者作为证明之用。

礼簿登记详细,可作为将来回报的参考。

追悼会上还备有专用?quot;签到簿"用来登记来宾。

2、谢礼追悼会上丧家要发放谢礼,一般为毛巾、手帕、糖果、糕点等物品。

现在殡仪馆为方便丧家,有专门的谢礼供应,也称为"奠酬"。

常见的为毛巾、手帕与巧克力、糖果、糕点的组合。

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监制生产的多种奠酬,包装精美,质量可靠,深受丧家的欢迎。

高寿老人去世后,民间有办"喜丧"的风俗。

亲朋好友要向丧家讨"寿碗",丧家分送云片糕,意在借死者的高寿。

丧家为对来宾表示谢意,丧礼后,要请来宾参加丧宴,事后还可写感谢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