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_第四章血液循环资料
生理学:第四章_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血液系统:心脏和血管组成。
血循环的功能:①物质运输(主要功能)②体液调节(运输各种内分泌激素和其他体液物质)③血液防卫功能④内分泌功能(研究证实心脏和血管还具有此项功能)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血液循环的过程:心脏不断地、有节律地收缩与舒张,将血液从静脉吸入心脏,并射入动脉而实现其泵血功能。
左侧——体循环右侧一一肺循环瓣膜起着活门的作用,控制血液沿一个方向流动。
心脏的特点:①功能合胞体:心肌细胞闰盘处的缝隙连接是细胞间通道,是低电阻区,具有高度的通透性。
兴奋能够以局部电流的形式直接进入相邻细胞,实现同步性活动,增强心肌的收缩力。
②对Ca2+依赖性大:心肌细胞肌浆网不发达,钙离子储备少。
引起心肌细胞收缩的概离子大多来自细胞外。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一)心动周期(掌握)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通常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都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
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成年人心率为75次/分,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 0.8秒。
全心舒张期:心房和心室均进入舒张状态,持续0.4秒。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活动依一定次序和时程先后进行,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期均短于舒张期。
当心率加快时,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程度更大,因此,心率过快时对心脏的持久活动不利。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掌握)1•心室收缩期(0.3s)等容收缩期(0.05秒):房室瓣关闭一动脉瓣关闭特点:心室容积不变,血液是不可压缩的,因此室内压ff。
射血期快速射血期:0.10秒,泵出血量2/3 (此期室内压升高达峰值)减慢射血期:0.15秒,泵出血量1/32.心室舒张期(0.5s)等容舒张期(0.06 — 0.08s):动脉瓣关闭一一房室瓣关闭特点:心室容积不变,室内压JJ。
心室充盈期快速充盈期:0.11秒,占2/31/6。
心脏各部分在泵血活动中作用1•心室收缩:心室—动脉压力梯度,心室射血]舒张:心房—心室压力梯度,心室充盈因此,心室的活动对于心脏泵血功能起关键作用。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1.心肌细胞兴奋性周期变化 最大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即相当于心肌的整个收缩期和舒张的早期。 意义:使心肌不产生强直收缩,始终保持有节律的舒、缩交替活动,有利于心室完成射血功能。
【掌握】心肌的四大生理特性
(1)有效不应期: ✓ 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 兴奋性为零 (2)相对不应期: ✓ 兴奋性低于正常 (3)超常期: ✓ 兴奋性高于正常
✓心率↑↑(>180次/分)→心动周期缩短,尤其是心舒期缩短
✓→前负荷↓↓→心排出量↓。
✓心率↓↓(<40次/分)→心动周期延长,尤其是心舒期延长 ✓→前负荷↑↑→心排出量↓。
〔了解〕心力贮备
【概念】心排出量随着机体代谢的增强而增多的能力。
健康人在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3.6-4.8L/min 健康人在剧烈体力活动时的心输出量可高达25 ~ 35L/min,为安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心指数: 概念: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排出量。 意义:临床上评价不同个体心功能好坏的常用的指标。
现实中人有矮小和高大的,其新陈代谢总量并不相等,用心输出量 的绝对值作为指标进行不同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是不全面的。研 究发现心输出量与体重不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成正比。
〖熟悉〗心输出量概念
期前收缩(早搏): 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受到人工或来 自异位起搏点的激动而产生的收缩。 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后一段较长的心室舒张期。
(五)理化因素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
1.温度:主要影响自律性,使其增高。 2.酸碱度:当PH值增大,心肌收缩力增强。 3.电解质离子: ❖高血钾:重度高血钾时,心肌的自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均减弱, 甚至心脏停止跳动于舒张状态(钾抑制)。故临床补钾时,禁止静脉推注。 ❖高血钙:血Ca2+升高,心肌收缩力增强,甚至停跳于收缩状态(钙僵直)。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在心脏的泵血活动中,心 室起主要作用。左右心室的活 动几乎同步,其射血和充盈过 程极为相似,射血量也几乎相 等。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1.左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等容收缩期:心室在心房收缩结束后开始收缩,此时,室内压迅速升高,在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 内血液推动房室瓣使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人心房。但在心室内压力未超过主动脉压之前,动脉瓣仍处于关闭 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因此,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的这段时间,心室容积不变,故称为 等容收缩期(period ofisovolumic contractiΒιβλιοθήκη n)。等容收缩期历时约0.05s。
(2)快速射血期:随着心室肌的持续收缩,心室内压持续上 升,一旦心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心室的血液将主动脉瓣冲开, 心室内的血液迅速射入主动脉,心室容积随之缩小,但由于心室 肌强烈收缩,室内压可继续上升达最高值。此期血液射入动脉速 度快、血量多,故称快速射血期(period of rapid ejection), 此期射血量约占搏出量的2/3,快速射血期历时约0.1s。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三)心力储备
心输出量随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称为心力储备(cardiac reserve)。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输 出量约为5 L/min。剧烈运动时可提高5-v7倍,达到25-v35 L/min,说明健康人的心脏泵血功能具有相 当大的储备。心力储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能够提高的程度。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静息期(4期)---膜电位稳定于RP水平
动作电位 形成机制
⑴ 去极化过程(0期):有效刺激→心肌细胞 →Na+通道部分开放→少量Na+内流→膜去极化→ 达阈电位→Na+通道大量开放→再生性Na+内流 →Na+平衡电位.(1~2ms)
快
快Na+通道:-70mV激活,0mV左右失活,持续约1ms, 特异性强(只对Na+通透) 。
③不同自律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和机制 不一致。
1.浦肯野细胞
快反应自律细胞:
1)0期去极化以快Na+通道为基础
2)复极化1、2、3、期与心室肌细胞一样,3期
体温调节
稳定内环境
机体防御
内分泌----心房钠尿肽、肾素、内
皮素、内皮舒张因子等。
本章的主要内容
心脏生理(生物电、泵血功能) 血管生理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器官循环*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P85)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二、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三、体表心电图
自律细胞(rhythmic cardiac cell)或特殊传导
系统: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无收缩性(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 束和浦肯野纤维)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specialized conduction system)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机制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机制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机制
心脏----动力器官
心脏----动力器官? 心肌收缩和舒张---实现泵血、推动血液 循环
心肌收缩和舒张?
生理学_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system)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又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
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和o2,以及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和CO:都依靠血液循环来运输。
此外,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也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恒定的维持以及血液的防卫免疫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血液的循环流动。
循环功能一旦发生障碍,机体的新陈代谢便不能正常进行,一些重要器官将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且与呼吸、泌尿、消化、神经和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相互协调,从而使机体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泵血。
心脏的泵血依靠心脏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活动而得以完成。
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并通过动脉系统将血液分配到全身各组织;心脏舒张时则通过静脉系统使血液回流到心脏,为下一次射血做准备。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脏每分钟可泵出血液5L左右。
,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一)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carc~tc cycle)。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都可分为收缩期(systole)和舒张期(diastole)。
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心动周期是心率的倒数。
如果心率为每分钟75次,则每个心动周期持续().8s。
如图4—1所示,在心房的活动周期中,先是左、右心房收缩,持续约0.1s,继而心房舒张,持续约0.7s。
在心室的活动周期中,也是左、右心室先收缩,持续约0.3s,随后心室舒张,持续约0.5s。
当心房收缩时,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心房收缩结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①Na+-Ca2+ exchanger(Na+-Ca2+交换体): 经同一载体,1个Ca2+ 出细胞;3个Na+进细胞
刺激Na+泵
将Na+泵出细胞
② Ca2+ 泵活动:
将2期内流的Ca2+ 泵出细胞。
1期 平台期
0期
3期
由于泵出与泵入 的正电荷总数相 等,膜电位稳定 于-90mV。
第 四 章 血 液 循 环
(Circulation)
血液循环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① 完成机体内的物质运输,将体内物 质代谢过程中的原料和代谢产物运送 到各有关器官;
② 运输并传送各种内分泌腺所分泌的 激素,以实现机体的体液性调节功能;
③ 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
④ 保证血液对机体的防卫功能活动的 发挥和实现。
4期
(二)自律细胞的生物电活动
1、浦肯野细胞的动作电位
心室肌细胞
浦肯野细胞
与心室肌细胞相比,浦 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0、 1、2、3期的图形和离 子流都是相同的,不同 的是4期。心室肌细胞 动作电位的4期很稳定, 如果没有外来刺激,也 没有兴奋传来,它可较 长时间地保持-90mV的 静息电位。
而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4期不稳定,在 没有外来刺激,也没有兴奋传来的情况下, 可自动缓慢地去极化,一旦达到阈电位就 爆发新的动作电位,并如此反复。
若按照去极化、 复极化的顺序 过程,心室肌 工作细胞的动 作电位可区分 为0~4期五个 时期。
1、极化期(0期):
心室肌去极化过程(动作电位的升支), 膜电位立即从静息的极化状态下的-90mV迅 速上升到30mV左右。该期时程极为短暂,仅 占1~2ms,其幅度较大,约为120mV,其电 位变化的速率较快,可达300V/s。0期的形 成机制与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基本相同。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知识重点
1.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频率。
正常成年人安静时60~100次/min,平均75次/min。
2.心动过缓:心率<60次/min;心动过速:心率>100次/min。
3.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4.心动周期中心腔内四大状态的变化5.心音6.每搏输出量/搏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的血量。
7.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是评价心泵血功能的指标。
8.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9.(静息)心指数:(安静和空腹时)每m²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用于评定不同个体的心功能。
10.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1)搏出量:①心肌的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②心肌的后负荷:动脉血压;③心肌收缩能力;④:在一定范围内,心率越快,心输出量越多。
11.普通心肌细胞(工作细胞):有收缩性、兴奋性、传导性,无自律性。
12.特殊心肌细胞(自律细胞):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无收缩性。
13.普通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1)静息电位:-90mV,K+外流形成。
(2)①0期去极化:-90mV→+30mV,由Na+快速内流所致;②1期复极化:+30mV→0mV,由K+快速外流所致;③2期复极化(平台期):0mV,由Ca2+内流,K+外流所致;④3期复极化:0mV→-90mV,由K+快速外流所致;⑤4期复极化(静息期):-90mV,通过Na+–K+泵,摄K+排Na+、Ca2+。
14.自律细胞与心肌工作细胞生物电的最大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
15.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机械收缩特性-收缩性。
16.心脏正常起搏点:窦房结(自律性最高)。
17.窦性心律:由窦房结为起搏点所控制的心跳节律。
18.房室延搁:兴奋由心房传入心室时,在房室交界处耗时较长的现象。
19.房室延搁意义:使心房与心室交替收缩(不发生同步收缩),并使心室收缩前得到足够的血液充盈,有利于心脏的射血。
生理学教材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Circulation)本章导读血液循环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条件。
生命不息,循环不止。
机体内的血液通过周而复始的循环,运送营养物质、内分泌激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到达相应的组织器官和靶细胞,同时携带其代谢终产物经由排泄系统排出体外,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的不断进行,实现了体液调节和血液的免疫防卫功能,进而维持了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循环系统是一套连续、封闭的管道系统,由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组成。
血液循环的原动力来源于心脏的泵血功能,心脏泵血功能的实现是以其特定的生物电活动为基础的。
按照心肌细胞不同的电生理活动特点,可将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胞,即工作心肌细胞;另一类是具有自动节律性或起搏功能的心肌细胞,即特殊传导系统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具有的一般生理特性是: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正常心律的自律性兴奋由窦房结发出,传播到右心房和左心房,然后经房室交界区、房室束、浦肯野纤维传播到左、右心室,引起心房、心室先后有序的节律性收缩。
心脏泵血的过程即是心脏进行节律性有序舒缩的过程。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即为心动周期,它可以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研究其泵血机制的基本单位,对心脏泵血功能进行正确的评价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其常用指标有心输出量、心脏作功量等。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
按照各类血管不同的功能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类:即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液由左心室泵出后,循动脉系统分配至各器官组织,在毛细血管网处进行物质交换后,又经静脉系统收集回流至右心房,继续新一轮的心肺循环。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的形成有两个基本的条件,即心血管系统内有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动脉血压是血液在动脉内流动时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可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
凡参与形成动脉血压的因素,都可以影响动脉血压。
生理学-血液循环
19:48
(三)、心脏泵功能的贮备 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称为泵功能贮备或心力贮备 可由安静时的4.5-6L/min增加到30L/min左右; 通过三个途径实现: 心率储备:适当增加心率,2~2.5倍; 舒张期储备:增加心舒末期容积(增加前负 荷),约 15 ml 收缩期储备:减小心缩末期容积(增加收缩, 约 55 ~ 60ml。
19:48
3、心肌收缩力:心肌收缩力(本身的收缩率)
↑→搏出量↑
• 交感兴奋、肾上腺素等→心肌收缩力↑ • 迷走兴奋、乙酰胆碱等→心肌收缩力↓ 4、心率:在搏出量一定时,心率↑→心输出量↑ • 心率<40~50次/分→心舒期↑↑→心室 充盈有限→心输出量↓ • 心率>170~180次/分→心舒期↓↓→心 室充盈不足→心输出量↓
19:48
四、心
心音特点 形成机制
音
第一心音
音调低,时间长
第二心音
音调高,时间短
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关闭,血流冲击 心室射血冲击动脉壁 动脉根部管壁
生理意义
临床意义 最佳听诊部位
标志心室收缩开始
心室肌收缩力大小;房 室瓣功能
标志心室舒张开始
动脉压高低;动脉瓣功 能
左锁中线第5肋间
第2肋间胸骨左右缘
19:48
等容舒张期 (0.06-0.08s)心室开始舒张房内压<
室 舒 期
0.5s
充盈期
室内压(房室瓣关闭)<动脉压(动脉瓣关闭 )心室容积不变是 室内压下降速率和 幅度最大的时期。
(0.42s) 心室进一步舒张房内压>室内压 (房室瓣开放)<动脉压(动脉瓣关闭)心房内 血液流入心室是室内容积和速率增加最多 和最快的时期,全心均处于舒张状态0.40s。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
K+
Ca2+
3期:慢钙通道(Ica-L型)渐失活 + 激活钾 通道(IK)→ Ca2+内流↓+ K+递减性外流
(因钾通道的失活K+呈递减性外流)
4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1、2
K+ Na+ Ca2+
4期:K+递减性外流 + Na+递增性内流(If)+ Ca2+ 内流(Ica-T型钙通道激活)→缓慢自动去极化
房室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房室瓣开:快速充盈期初 动脉瓣关:等容收缩期初 动脉瓣开:快速射血期初
④后负荷:后负荷↑ ↓ 等容收缩期延长 ↓ 射血期缩短 ↓ 射血量↓
(三)心排出量
1.心泵血功能的评价
(1)每博排出量及射血分数
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70ml)。
(2)心排出量(每分排出量) 每分排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每搏输出量×心率=5~6L/min
④ K+外向离子流:。
• IK通道开放(主要) • 此时IK1通道平台期膜对K+的通透性较低 (关闭),不能迅速复极。(内向整流,次 要) • Ito通道(次要)
3期: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 ↓ K+再生式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33 期 期 泵 ○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已激活慢Ca2+通道
+
2期
激活IK 通道 ↓ Ca2+缓慢内流 与K+ 外流处于平衡状态 ↓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K+
K+
慢 Ca2+ 通道:激活与失活比 Na+ 通 道 慢 , 特 异 性 不 高 : Ca2+ ( 53% ) 、 Na+ ( 27% ) 、 K+ ( 20% )都通透,阻断剂: Mn2+ 和多种Ca2+阻断剂(异搏定)。
生理第四章血液循环
主动脉压
心室内压
心室容积
时
相 等容收缩 期 快速射血 期
时间 (s) 0.020.03 0.11
压力变化
二半 尖月 瓣瓣 关关
心内血流
心室 容积 不变
心 室 收 缩 期
室内压迅速上 升,房内压< 室内压<主A压 房内压<室内 压>主A压
无
关开
室→主动脉 (快 )
缩小
减慢射血 期
等容舒张 期
0.17
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
CO=HR×SV =75 × 70 =5250(ml)
2 心指数 以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
算的 心输出量。
静息心指数 安静、空腹时和心指数。 3-3.5L/min· m2
5-6L/min 1.6-1.7m2
(二)射血分数
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
75 ——=0.5 145
145 70 75
四、心泵功能的调节
(一)搏出量的调节 1 前负荷(异长调节)
定义:心肌初长度改变对心室搏出量的 影响。
2 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调节) 3 后负荷(A压)
调 节 因 素 定 义 表 现 形 式
心室前负荷 (异长自身调节)
心肌收缩能力 (等长自身调节)
心室后负荷 (动脉血压)
心室收缩射血过程 中所遇到的负荷对 搏出量的影响。 一定范围内血压升 高,心输出量不下 降。血压过高心输 出量减少 后负荷增加,心室 收缩速度减慢,射 血期缩短,心肌收 缩遇到阻力增大 心脏的负担加重, 长时间作用可致心 肌肥厚、心室扩大
心音
特
征
产生主要原因
最响 部位
意义
第 一 心音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 血液循环
《生理学基础》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主要介绍了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
血液循环是指血液在体内循环的过程,它由心脏、血管和血液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循环系统的组成:循环系统主要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中心,通过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推动血液在体内循环。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通过形成一个闭合的系统,使血液能够在体内流动。
2. 血液的组成: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
血浆是血液的非细胞性成分,含有水、蛋白质、糖类、脂类等物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在血液中起着各自特定的功能。
3. 循环的机制:血液循环经过两个循环系统,即肺循环和体循环。
肺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肺部,完成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体循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过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完成物质的输送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4. 循环的调节:血液循环的调节主要由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共同完成。
神经系统通过控制心脏的收缩和舒张,调节心脏的输出量和心率。
内分泌系统通过激素的分泌和作用,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阻力和血压。
血液循环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过程,它保证了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等物质的运输和交换,维持了体内各个组织和器官的正常功能。
正常的血液循环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生理学第四章最喜欢的血液循环
04 血液成分及其在 循环中作用
红细胞数量、形态和功能
1 2
红细胞数量
正常成年男性每立方毫米血液约含500万个红细 胞,女性约为420万个。
红细胞形态
呈双凹圆盘状,有利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
3
红细胞功能
主要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同时也参与酸碱 平衡的调节。
白细胞分类及免疫功能
白细胞分类
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 碱性粒细胞等。
血管平滑肌
通过收缩和舒张调节血管管径,从 而影响血流阻力和血压水平。
血管外膜
为血管提供支持和保护,同时参与 血管舒缩活动的调节。
血流动力学原理简述
血流阻力
01
与血管长度、管径和血液粘度等因素相关,影响血液在血管内
的流动速度和方向。
血压
02
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与心脏射血、
外周阻力和血容量等因素有关。
中枢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 动的调节
心血管中枢通过接收和处理各种心血管反射 信息,对心血管活动进行精细调节。
体液因素对心血管活动影响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这两种激素可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加强、外周血管收缩,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
血管紧张素具有强烈的缩血管和升高血压作用,同时还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 导致水钠潴留,增加血容量。
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当躯体受到刺激时,可引起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升高和血压上升,有利于提高身体应对 刺激的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免疫功能
白细胞通过吞噬、产生抗体等方式参与机体的免疫反应,抵 御病原体的入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室延搁:
房室交界是兴奋由心房进入心室的唯一通道,交界 区动作电位传导速度比较缓慢,使兴奋在这里延搁一段 时间才向心室传播。 *生理意义:
使心室在心房收缩完毕之后才开始收缩,而不致于 产生房室收缩重叠的现象。心脏内兴奋传播途径的特点 和传导速度的不一致性,对于保证心脏各部分有次序地、 协调地进行收缩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血管是输送血液的管道,也是保证全身各器管获 得所需血流量的结构基础。具有参与形成和维持动脉 血压,以及实现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的功能。
2.阈电位水平 (为少见的原因) 上移→RP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下移→RP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2、*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置 机 制 兴奋性 1)有效不应期 去极相→复极相-60mV 为零
绝对不应期: ↓ Na+通道处于 -55mV 完全失活状态
*Ca2+缓慢内流:慢钙通道激活,
*K+外流 (持续100-150ms)
(4)3期(快速复极末期) 0mV -90mV 机制:* K+ 快速外流, Ca2+ 内流停止
(5) 4期(恢复期):
*机制:Na+-K+泵
心 室 肌 的 RP 和 AP
(二)自律细胞的生物电特点 *特点:4期自动去极化
(三)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类型
2.心室肌细胞AP的形成机制: (1)0期(去极化期)(-90mV +30mV)
机制: *Na+内流(快Na+通道:持续1-2ms)
0 期
(2)1期(快速复极初期)(+30mV 0mV)
机制:* K+外流(持续10ms)
(3)2期(缓慢复极期、平台期) 0mV左右 *平台期是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心肌细胞的肌质网很不发达,贮Ca2+量比骨骼肌少。
∴心肌细胞收缩所需Ca2+除从终池释放外,还需由细胞外液
Ca2+内流补充,故心肌收缩对[Ca2+]o依赖性较大。在一定 范围内:
[Ca2+]o↑→Ca2+内流↑→肌缩力↑
[Ca2+]o↓→Ca2+内流↓→肌缩力↓ [Ca2+]o↓→Ca2+内流无→兴奋收缩脱耦联
(二) 心率
心率×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 40~180次/分:↑→每分心输出量↑
>180次/分 →心动周期缩短(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每搏出量↓→每分心输出量↓。
<40次/分 →心动周期延长(尤其心舒期) →充盈量达极限但心率太慢→每分心输出量↓。
五、心力贮备
概念: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的
室中隔兴奋
R波 0.06~0.11 0.5~2.0 心尖+侧壁肌兴奋
S波
心室后基底部兴奋
T波 0.05~0.25 0.1~1.5 两心室复极化过程
P-R间期0.12~0.20
兴奋:房→室的时间
S-T段 0.05~0.15
心室肌的AP处于平台期
Q-T间期 <0.4
心室去极化+复极化的时间
第五节 血管生理
根据动作细胞0期特征及形成原理可分为 1.快反应细胞 0期去极化主要与Na+内流有关。
2.慢反应细胞 0期去极化主要与Ca2+内流有关。
三、 心肌的生理特性
(一)自动节律性: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 能自动地产生节律性兴奋和收缩的特性。
1、各部位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高低不一: 窦房结-----房室交界------浦肯野纤维
二、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肌细胞分类 (一)工作细胞:心房肌和心室肌细胞
特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二)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
特性:兴奋性、传导性、自律性
(一)心室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心室肌细胞RP形成机制
(1)幅度:-90mV(较骨骼肌细胞、神经细胞大)。 (2)*机制:K+外流为主
能力。
意义:反映心脏的健康程度、心脏泵血功能。
组成
心率贮备 搏出量贮备:
舒张期贮备量:15ml(∵不能无限扩张) ∧
收缩期贮备量:55~60ml(射血分数↑)
四、心电图
正常典型心电图的 波形及生理意义
名 称 时间(S) 幅度(mV) 意 义
P波 0.06~0.11 0.05~0.25 两心房兴奋
Q波
3、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期前收缩:心脏受到窦性节律之外的刺激,产生的 收缩在窦性节律收缩之前,称为期前收缩。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所出现的一段较长的 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因窦性节律的兴奋是规律下传的,当窦性兴奋落在 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就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
收缩,而出现一次窦律“脱失”,需等待下次窦律刺
心脏内兴奋传导速度不均一※
传导最慢的是什么部位? 房室结---房室延搁 生理意义? 房室不同时收缩,心室收缩紧跟在心房收缩完毕后进行 传导最快的是什么部位? 心室内浦肯野氏纤维(细胞) 生理意义? 保证心室肌几乎完全同步收缩,产生较好的射血效果
(四)收缩性
(一)心肌收缩的特点 1、同步收缩(全或无式收缩) 2、不发生强直收缩 3、对细胞外Ca2+的依赖性
激引起兴奋才产生收缩,此等待期间为代偿性间歇。
(三)传导性
1.传导途径
窦 房结 ↓↓ 结间束 房间束
(优势传导通路)
↓↓ 房室交界 心房肌
↓ 房室束
↓ 左、右束支
↓ 浦肯野纤维
↓ 心室肌
2.*传导特点:
⑴浦肯野氏纤维最快→房、室内 快→同步收缩,利射血。 (意义)
⑵房室交界最慢→房室延搁 (0.1s)→利心房排空、心室
局部反应期: ↓ Na+通道 -60mV 刚开始复活
2)相对不应期 ↓ Na+通道 低于正常 -80mV 大部复活
3)超 常 期 ↓ Na+通道基本 高于正常 -90mV 恢复到备用状态
*心肌兴奋时兴奋性变化的主要特点: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平均250ms),相当于 心肌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
*意义:保证心肌能收缩和舒张交替进 行,不出现强直收缩的生理学基础。 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2期(平台 期)。
(90-100次/分) (40-60次/分) (20-40次/分)
*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其它自律组织源自潜在起搏点 *窦性心律: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 *异位心律:异位起搏点控制的心跳节律。
(二)兴奋性
(一)决定和影响兴奋性因素 1.静息电位水平 RP↑→距阈电位远→需刺激阈值↑→兴奋性↓ RP↓→距阈电位近→需刺激阈值↓→兴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