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郊区化”与“郊区城市化”

一、商榷: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郊区城市化”的说法

人教版《高中地理2》教材在“城市化进程示意”图的说明中提到:“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随着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市区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小汽车普及后,许多人和企业开始前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后又在案例“英国的城市化进程”提到:“进入20世纪,英国开始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

鲁教版《高中地理2》中也有类似提法,“由于特大城市人口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导致城市人口向外流动,继而引发商业、服务业等相继外迁,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20世纪50年代初,发达国家的一些城市已开始出现人口由市中心向郊区迁移的现象。随着人口向外迁移和扩散,商业和制造业也相继向外迁移,造成城市中心区的衰落,这就是所谓的郊区城市化现象”。

湘教版中,却把“郊区化”与“逆城市化”混为一谈。“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地价房租昂贵,加之环境质量下降,就业比较困难,社会不太安定,促使居民向生态环境较好、房租地价便宜的郊区或卫星城迁移。这一迁移过程称为城市郊区化。这是城市化进程从集聚发展到扩散的一个新阶段,又可将其称为逆城市化阶段”。

从以上文字中,可以判断:人教版和鲁教版教材所谓的“郊区城市化”现象,正确的说法应是“郊区化”;但是不能把“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混为一谈。

二、概念辨析

1、郊区城市化与郊区化

“郊区化”概念来自于西方文献,是指立足于中心市,即以中心市为主体,来观察城市向郊区(即中心市外的建成区或都市区)的离心扩散。

概念中的“中心市”不等于我们习惯认识中的市区。在中国,行政上的市区范围很大,与西方中心市空间尺度相似的概念相当于有些中国大城市的中心区,如北京的4个区。而有些没有现成中心区地域划分的城市,则一般相当于原来的旧城范围。因此,中国习惯上所说的城市范围较大,北大周一星教授结合中国的国情,对郊区城市化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城市的人口、工业、商业先后在城市中作由内向外的离心迁移,这样一个过程叫做郊区化过程”。即这种现象仍然发生于城市内部或都市区内。

郊区化的前兆是城市中心区的人口增长速度趋缓,在城市总人口中的相对比重下降,即所谓的相对分散。郊区化的典型标志是城市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即绝对分散。郊区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人口或产业也可能从近郊向远郊离心扩散。

“郊区化”与“城市郊区化”是等价的。郊区即城市的郊区,乡村无所谓郊区,因此“郊区化”即“城市郊区化”。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一种类型,指的是发生在郊区的城市化过程。该概念是以郊区为主体而言,由于人口和经济要素在郊区集中导致乡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化的过程。

郊区城市化与郊区化有一定的联系。郊区化产生的离心扩散可能导致郊区城市化,但这不是郊区城市化的唯一原因。其他原因如:外来投资产生的非农经济活动、本乡本土的农业向非农转化、农民向市民转化,也可能成为郊区城市化的主导性因素。

如果郊区城市化是由郊区化的离心扩散这种单一原因导致的,那么,两者在某种程度上指的是同一现象,即以中心市为主体来看,就是郊区化,以郊区为主体来看,就是郊区城市化。而在实际中,郊区城市化不可能是由郊区化这种单一原因导致的。因此,“郊区城市化”不能等同于“郊区化”。

2、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指的是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大都市区向小都市区甚至非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大都市区人口总量的下降是判别逆城市化的标志。两者都是人口、工业等由中心向外扩散或分散,但两者向外的地域范围是有显著不同的。

郊区化现象依然是在城市内部或都市区内部出现的。而逆城市化则是由大城市向小城市或乡镇迁移,已超越原都市区的地域范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