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城市化
对英国逆城市化行动的理解
对英国逆城市化行动的理解
英国逆城市化行动是英国政府采取的一种应对城市的政策。
这项行动的主要目的是减
少过度的人口和经济集中,释放城市内部的建设土地,从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服务
水平和质量,降低城市地段社会经济差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城市群穿越层次。
英国逆城市化行动的主要政策和措施如下:
一是改善城市基础设施。
包括加强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提升城市特色服务水平,完善
城市环境和景观,建设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二是增强就业机会。
除了提供技术性培训和灵活就业服务,还可以制定就业激励政策,促进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搭建就业信息的平台,建立共同就业市场,为个人求职提供
指导和咨询服务。
三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完善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设施,
构建城市社会和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新生态。
四是支持社区发展,例如改善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建立社区居民参与风尚生活的发
展机制,提供就业和社会福利,改善社会保障机制,搭建中小企业和家庭经营者经济服务
网络,政府与居民社区之间的交流平台等。
英国逆城市化行动推进了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降低了城市居民就业创业和生活压力,加强了城市民主管理,实现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未来,英国
将继续采取更多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城乡统一、社会改善和环境保护,为本土公民提供舒适
和完善的生活环境。
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是怎样的呢?_
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是怎样的呢?_
发达国家城市化的水平较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衰败,而是城市化扩展的地种新形式,它是建立在城乡差别的近于消失,形成一体化的基础上,乡村、小城镇的交通、水、电、信息等设施完善,再加上优越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久在城市中面对混浊空气、噪声的大城市居民到乡村、城镇暂住、定居.从而导致逆城市化现象,如美国、西欧的一些发达国家,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表现: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镇迅速发展;乡村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向乡村居民点和小城镇回流。
原因:(1)人们对居住环境质量要求提高,城市中心环境质且下降,而乡村和小城镇环境质量较好。
(2)小城镇的各种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达到现代人们生活的要求。
(3)调整公路及地铁等现代交通设施出现,人们能方便快捷地往返。
(4)电脑网络等现代通迅的出现,家庭办公等新工作方式的产生。
(5)电子工业的布局条件是人才和交通,不需依托大城市,工业布局出现由集中趋向分散的格局。
“逆城市化”现象的多重启示
出现 。
市 户 口 的福 利 含 金 量 造或 了 户 籍 制 度 改 革 的 悖 论 ,越 是在 户 口中 附 着 较 多 福 利 内 容 的地 区 ,户 籍 剖 度 改 革 越 难 推进 。 “ 户籍 福 利 ” 不 能 剥 离 ,人 们
市 人 口 开 始 向 郊 区 乃 至 农 村 流 动 ,在 那
只 会 涌 向福 利 更 好 的 地 方 ,户 籍 改 革
便会 遭 遇更 大 阻力 。
可 以 说 , 中 国 的 “ 城 市 化 ” 是 户 逆 籍 制 度 制 造 的 怪 胎 。 这 种 “ 城 市 逆 化 ” , 不 仅 导 致 人 口 的 非 正 常 流 动 , 也
户籍 改 革 已经 迫 在 眉 睫 。 户籍 改 革 本
身 其 实 并 不 复 杂 ,真 正 难 以 触 动 的 是
东部 沿海浙 汀 省 ,户籍管 理 部门调 查发
现 ,全 省 “ 转 非 ”数 量 从 2 0 年 时 的 农 04
为 一 进 城 者 由 于 没 有 户 口 被 日益 边 缘 一些
少数地方 农村 户 口有 巨大利 益 、二 是在
不高 的中 国 ,这 一现 象 的出现 ,对 于我
们 有不 同 的启 示 。
社会 发 展无疑 是 有害 的 ,必 须通 过户籍
改 革 予 以 改 变 。 蹴
在北 京 上海这 些城 市 户 口值 钱 的地
方 ,人 们 恐 怕 是 不 屑 于 农 村 户 口 的 , 因
为城 市 户口实在 有太 多 的好处 。大 学毕 业生拼 命要 考取 北京 上海 的公 务 员 ,除
不久前 ,北 京 市人 大常 委会 建议对
逆城市化的看法
逆城市化的看法我住在城市里,每天看着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机器,不停地运转着,把人们都卷入到它那忙碌的节奏中。
你看那些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行色匆匆的人,大家都像是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人,按照既定的路线奔波。
我有个朋友叫阿强,在城市里打拼了好多年。
有一天,他突然跟我说:“我想离开这城市了,太累了。
”阿强在城市里的生活,就像在一个密不透风的笼子里。
他住着小小的出租屋,每天挤着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地铁去上班。
他的工作压力大得像一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逆城市化这个概念就冒出来了。
什么是逆城市化呢?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开始从城市往乡村或者城市周边的小镇迁移。
就好像潮水一样,以前是一股脑儿地往城市这个大海湾涌,现在呢,开始有一部分水往回流了。
我就问阿强:“你去了乡村,能适应吗?那里可没有城市里的繁华啊。
”阿强笑了笑说:“我要的就是那份宁静。
城市里的繁华就像烟花,看着绚烂,但是太短暂,还特别吵闹。
我现在就想找个地方,能让我好好地喘口气。
”阿强的话让我陷入了思考。
在城市里,资源确实集中。
有最好的医院、学校、商场。
可是,这些资源就像一块大蛋糕,虽然很大,但是分的人太多了。
每个人能分到的那一点,都得拼了命去争取。
城市里的空气也不好,到处都是汽车尾气的味道,天空总是灰蒙蒙的,就像一块脏抹布盖在头上。
而乡村呢?那是一片广阔的天地。
我去过一次乡下的亲戚家。
那里的空气就像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汽水,又清新又凉爽。
田野里一片绿油油的,就像一块巨大的翡翠毯子。
乡村里的房子,不像城市里的高楼大厦那样拥挤,而是独门独院,就像一个个小城堡。
不过,逆城市化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我有个远房表叔,之前从城市回到了老家的小镇。
他以为能过上悠闲的日子,可是呢,小镇上工作机会少得可怜。
他本来是个做互联网的,回到小镇上,就像一只雄鹰被困在了鸡窝里,有劲使不出。
而且,小镇上的一些基础设施,和城市比起来,那真是差了一大截。
孩子上学的学校,教学设备没有城市里先进;生病了去的医院,医疗水平也有限。
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案例
城市化和逆城市化案例一、城市化案例。
(一)深圳的崛起。
你知道深圳不?那可算是城市化的一个超级典型例子呢。
1. 起步。
以前的深圳啊,就是个小渔村。
到处是破旧的房子,村民们大多以打渔为生,整个地方没多少人,经济也不咋发达。
就那么几条小路,路上跑的不是自行车就是那种慢悠悠的小三轮。
2. 政策推动。
后来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要把深圳打造成经济特区。
哇塞,这就像给了深圳一个超级大礼包。
一下子,各地的人都像闻到花香的蜜蜂一样往深圳涌。
企业也纷纷来这里建厂开公司。
比如说富士康,那可是个大厂,一来就带来了好多好多的工人。
这些工人从全国各地跑来,有四川的、河南的、湖南的等等。
3. 城市建设。
城市开始疯狂地搞建设。
高楼大厦就像春笋一样,蹭蹭地往上涨。
道路也越修越宽,什么双向八车道都不稀奇。
商场、医院、学校也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像万象城那样的大商场,里面啥牌子都有,想买啥都能买到。
随着人口越来越多,文化娱乐设施也丰富起来了。
有了各种剧院、电影院、酒吧。
晚上的深圳,那灯光一亮,就像个不夜城一样。
4. 现在的深圳。
现在的深圳啊,已经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了。
到处都是高科技企业,腾讯就在深圳呢。
城市里地铁四通八达,坐地铁就能去到城市的各个角落。
而且深圳的绿化也做得很好,公园多得数不过来,周末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去公园里散步、野餐啥的。
(二)巴西的圣保罗。
1. 早期发展。
圣保罗刚开始的时候呢,也是一个小小的城镇。
但它处在巴西这么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就像一颗有潜力的种子。
随着巴西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农业和矿业的兴起,圣保罗就像个磁铁一样开始吸引周边的人口。
那些在农村种地或者挖矿的人,听说圣保罗有更多的工作机会,能挣到更多的钱,就拖家带口地往那儿跑。
2. 工业带动。
后来呢,圣保罗开始大力发展工业。
汽车厂、服装厂啥的都建起来了。
汽车厂一建,就需要大量的工人。
那些年轻人啊,就从老远的地方来到圣保罗,在汽车厂的流水线上工作。
服装厂也是,招了好多女工,这些女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开始过上了一种全新的生活。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 基本不变 减少 增加(非农业人口)
①大城市居民对环境要求 高;②发达国家乡村设施 好;③私家车多、高速公 路发达;④弹性工作时间、 家庭办公的兴起
乡村人 口数量
原因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郊区化的差异: 对应国家 外迁阶层 烂 心 发达国家 树 烂 皮 树 高收入 阶层 原因分析 1.中心城区环境恶化、治安差; 2.郊区环境优雅、舒适; 3.私家车的普及。 1.中心城区居住成本上升; 2.新建居住小区在郊区; 3.中心城区改造,原有居住 用地被商业用地或公共设施 用地置换。
郊区化 迁移方向 发生地 城市地域 结 果 城市人 口数量 中心城区 郊区
逆城市化 大城市 乡村
发展中国家大城市 扩大(郊区农-城) 增加(中心城区-郊区; 郊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 减少
①中心城区人口多,环境恶化 ②新建居住小区在郊区; ③市中心区改造,原居住用地 被商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置 换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
相同点 不同点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
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郊区化
逆城市化
三、郊区化
中心城区人口向郊区迁移的过程。 1、郊区化:
19世纪,郊区化在欧洲的大城市出现, 20世纪20年代席卷美国,进 2、郊区化产生的原因: 入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也出现了郊区化现象。
1)城市中心地价上涨 2013北京每平方公里 1289常住人口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降低 2)新建住宅多建于城郊地区 3)轨道交通发展和私家车普及 3、郊区化带来的变化: 1)农村用地转变为城市用地 2)中心城区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加 ,城市总人口增加。
四、逆城市化
1、逆城市化: 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 乡村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迁移的过程。 逆城市化现象首先出现在20 世纪60年代的英国,70年代开始向美国
逆城市化的案例
逆城市化的案例那我给你讲讲英国的逆城市化案例吧。
你想啊,在英国那些大城市,像伦敦,以前人都拼命往里挤。
为啥呢?工作机会多呗,啥商场啊、娱乐场所啊都多。
但是呢,慢慢就出问题了。
城市里越来越挤,房子又小又贵,交通还堵得一塌糊涂,每天上下班就跟打仗似的,空气也不好。
这时候呢,有些英国人就寻思,这大城市有啥好的呀。
于是呢,就开始往乡村或者城市周边那些小镇跑。
比如说在英国的科茨沃尔德地区,那可是个典型的逆城市化“接收地”。
在科茨沃尔德,有大片大片美丽的田园风光,到处是绿油油的草地,石头砌成的小房子特别有韵味。
那些从大城市来的人,到了这儿就感觉像到了世外桃源。
在这儿,他们能住上又大又便宜(相对大城市来说)的房子。
而且啊,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很多工作在这儿也能做,不用非得在伦敦那种大城市的办公室里。
还有啊,像一些退休的老人,在大城市忙了一辈子了。
到了晚年,就想找个安静、环境好的地方养老。
那这些乡村或者小镇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在这儿,他们可以种种花、养养狗,每天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悠闲的生活。
美国也有类似的情况呢。
就说洛杉矶吧,城市大得没边儿,人又多。
一些人呢,就跑到城市周边的山区或者海边的小镇去了。
比如说圣巴巴拉这个地方,离洛杉矶不算太远。
但这里风景美啊,海滩干净得不得了,还有好多酒庄。
那些在洛杉矶被工作压力和城市喧嚣折磨得够呛的人,到了圣巴巴拉就像换了一种生活。
在这儿,生活节奏一下子慢下来了,而且还能享受到很多在大城市里享受不到的自然乐趣。
这就是逆城市化的一种表现啦,大家都想逃离大城市的“苦海”,去寻找更惬意的生活。
什么叫真正的“逆城市化”
丁 居 i 绝 非 改 革 i 0 页 殳计 十 书
文 辛 鸣
什 / 叫 真 正的 逆 i《 代 厶 I j 】 市
文 l 说 是对 中 国改革 最 形象 的描述 ,3余 年来 , 中 摸 0
国社 会 通过 “ 摸石 头 ”跨 过 了一条 又 一 条 的改 革大 河 ;近一 段 时 间 ,中 国社
革 引到 歧路 上 。在进 行顶 层设计 的时候 ,一定 要避 免两 个误 区 :
好 ,工 厂 、公 司又 都 在 附近 ,慢 慢 就成 为一 个相 对
独 立 的 、依 附 于大 城 市 的小 城镇 ,这 就是 一 个 富裕
社 会发 展 到最后 的必 然结 果 。
第 一 ,不 能把 顶层 设 计理 解 为是 “ 案 设计 ” 。 我 们 的改 革从 计 划经 济 方 走 向市 场 经 济 ,就是 看 到 在 鲜 活 的实 践 面前 ,任 何 “ 划 ”都 是 苍 白无 力 计 的 。市 场 经济 最神 奇 也 最让 人 敬畏 的地 方 ,就 是市 场 中 各怀 心 事 的主 体通 过 自发 的 博弈 与 磨合 而 各 得其 所 。对 所 谓 完美 、超然 、成 熟改 革方 案 的信奉 与 膜 拜 实 在 是典 型 的计 划 思维 ,指 望用 一 套方 案 通 吃改 革 打遍 天 下更 是 南辕 北
会 对 改 革 又有 了一 种 新 的期 待 与 呼唤一 一 “ 层设 计 ” 。应 该说 ,提 出 改革 顶
的顶 层 设计 ,表 明 中 国社会 对 改革 的认 识与 实 践更 加 深 化 ,但 如果 片 面 理解 顶层 设 计 的意 蕴 ,并 据 此 而简 单 否定 “ 摸着 石 头过 河 ” 的意 义 ,对 更 进 一步 推进 中 国的改 革是很 不利 的 。
逆城市化:一个概念辨析
摘 要: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逆城市化”吸引了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地理学以及历史学等专业学者的关注,日渐成为一个多学科研究的学术生长点。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衍生出的一个学术概念、与“反城市化”以及“郊区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同学科学者们的争议与误解。
基于人口“从城市向农村迁移”这一“社会事实”,认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不是“反城市化”,与“郊区化”存在显著的区别。
对“逆城市化”进行本土概念界定,有助于构建中国本土性的逆城市化理论,促进学术界重新认识1949年以后中国的城市化实践。
关键词:逆城市化;城市化;反城市化;郊区化Abstract:In the contemporary Chinese social science research,"Counterurbanization" attracted such as economics, sociology, demography, geography and history the attention of academics, increasingly become a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cademic growth."Counterurbanization" is derived from the "urbanization" of an academic concept, with "anti-urbanization" and "suburban" is intimately involved, to some extent this lead to scholars of different disciplines of controversy and misunderstanding.Based on population "from urban to rural migration" ,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counterurban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urbanization, is not "anti-urbanization", and "suburban" significant difference.The definition of the local concept of "Counterurbanization" can help to construct the theory of the Chinese indigenous counterurbanization, and promote the re-understanding of China's urbanization practice after 1949.Key words:counterurbanization ; urbanization ; anti-urbanization ; suburbanization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144(2018)-04-11(8)作者简介沈东,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比较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
1.郊区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是城市化过程中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形成的产
物,由于人口的急剧扩张,导致城市规模扩大,城市的郊区也纷纷
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这一般称为郊区城市化。郊区城市化中
的郊区是与城市接壤的。(如图 1) 二战后,若干发达国家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逐渐退居次
要地位,一个全新的、规模庞大的城乡人口流动的逆过程开始出 现。据统计,几乎有 4000 万的美国人因变换工作及其他原因,每 年至少搬家一次,而人口的主要流向是城市中、上阶层人口移居 市郊或外围地带。
二、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
说、更正说、综合说”等内容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从不同的观察角 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的能力。 (下转第 110 页)
108 新课程学习
协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活动,可发展学生的认知 如,上一年级的《画风》一课时,在设计时充分体现一个
结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 “画”字,老师和学生都用画的方式来表达一定的思维结
的学习方式作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如何在课堂教学中 果,老师用“简笔画”板书出书上所说的风中的事物,课中
经验交流
2013 年 5 月 28 日
比较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
文/祁玉芳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这两个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区分
2.逆城市化
度不大,学生很容易弄混,从而影响学生对城市发展阶段、发展水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一
平和发展问题的判断。为了区分这两个概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 些大城市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不仅中心市区人口继续外
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学生在探究怎样画这一过程中,也 就会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发展。在小学阅读教材中,有些
城市化: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郊区化与逆城市化对比
发生时间 郊区化 城市化后 期 迁移方向 城市→郊区 迁移结果 城市中心人口减少, 郊区人口增加
逆城市 化
郊区化后 期
城市→乡村、 城市人口减少,乡村 小城镇 人口增加
城市化的生命周期
•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都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并非是城市变为郊区或城市变为乡村。 • 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对大城市中心城区进行积 极的改造和产业调整,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 业,吸引年轻人回城居住,城市人口有所增长, 这种现象称为再城市化。 • 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这 四个连续的过程构成了大城市的生命周期。
1.城市中心人口减少,城市郊区人口增加 2.城市地域向郊区扩展,郊区城市化水平提高
上海市行政区划 中心城 核心区 中心城 边缘区 近郊区 远郊区
黄浦、静安、 卢湾、虹口 徐汇、长宁、 普陀、闸北、 杨浦 闵行、嘉定、 宝山、浦东 青浦、松江、 金山、奉贤、 南汇、崇明
郊区化
• 原因:
– 中心城区人口过度集中,环境恶化; – 中心城区的居住用地被商业和公用设施置换
地价攀升 空气污浊
地价低廉 空气清新
中心城区
交通拥挤 设施老化
城市郊区
交通便利 设施优良
逆城市化
• 逆城市化:大城市人口向周边中小城市或者 乡村地区迁移的过程。 • 逆城市化的条件:
– 城市居民向往更加优越的生活环境 – 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城乡差距缩小。 – 私家车高度普及和交通通讯网络的日益发达。 – 新型家庭办公模式的出现。
城市化(3)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L/O/G/O
郊区化和逆城市化
郊区化
• 郊区的定义:属于城市行政范围、位于中 心城区(建成区)之外并且毗连中心城区 的环状区域,景观上以田园风光为主,功 能上主要是为中心城区提供农副产品为主。 依照郊区与中心城区的位置关系和距离远 近可分为近郊区和远郊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比较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逆城市化比较城市化的发展是一个有序的、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一般要经历城市化、郊区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这四个阶段。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城市化率达到50%以上才会出现的趋势。
城市化与逆城市化并不是对立的发展过程,逆城市化对城市化具有促进作用。
随着逆城市化的进程,大量的富裕人口带着资本和技术来到乡村或小城镇,在一定区域内产生经济拉动力,使大量农村人口汇聚,产生了新的城市,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1. 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城市化是和工业化、信息化紧密相连的一种社会进程。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占有领先地位,城市化进程也走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
20世纪60年代,英国首先进入逆城市化阶段,主要表现为中心城市的土地开发由城市中心转移到城市的外围或者乡村,随后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相继步入逆城市化阶段,其中美国、俄罗斯、日本的发展模式相同,都表现为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大城市外围分散布局卫星城镇。
以美国最具有代性,1950~1990年间美国城市人口总量减少20%。
德国的逆城市化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德国的城市化主体为小城镇,城乡一体化程度非常高,小城市在所有城市中占76%。
2. 发达国家逆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发达国家的逆城市化解决了城市环境恶化、人口拥挤等问题,使城市经济和城市化向郊区、向遥远的乡村扩散,使整个社会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但逆城市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一些新兴的工业、产业、经济活动中心以及资本和劳动力随着人口的逆向流动也出现了逆城市化趋势,使大城市经济活动水平下降,导致了大城市的衰退;其次,随着城市中大量中高收入者的迁出,城市中心逐渐成为低收入者聚集的地方,有的甚至沦为贫民窟;第三,大量集中的“钟摆式”人口流动模式对城市交通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有时甚至超过了城市道路的承载能力。
总之,逆城市化并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分析西方逆城市化进程,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为我国的逆城市化进程提供宝贵经验。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研究-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研究-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不少于1000字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逆城市化现象。
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中心区域在城市化进程中发生了向外迁移的趋势,城市变得更加分散和扁平化,这种现象不仅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城市居民的生活造成不利影响。
本文将以东部沿海地区为例,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
一、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逆城市化现象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地价和房价的上涨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土地和房价在城市中心区域迅速上涨,这使得许多商业设施和人口转移到郊区和郊县。
由于土地成本更低、房价更便宜,刚刚兴起的新城镇获得了较高的吸引力。
2. 人口结构的变化城市化进程造成了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集中,大量的外来人口使城市中心区域的居住环境和治安水平下降,这促使人们向外迁移,寻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3. 产业结构的转移随着城市化发展,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转变,传统的制造业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同时,新的服务业和信息技术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兴起,这使得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向更加高效的城市规划区域转移。
二、逆城市化的影响1. 社会隔离和文化断层逆城市化使得不同社区之间的联系减弱了,邻里之间的联系也变少了,人们越来越难以认同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社会差异,这使得社会隔离和文化分裂日益加剧。
2. 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城市中心区域的流失使得城市周边地区的交通压力和环境污染加剧,尤其是大量汽车进入城市,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日益加剧,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
3. 人口老龄化的加速逆城市化导致许多年轻人和中产阶级向郊区和县镇迁移,在城市中心区域留下的居住人群大多是老年人和低收入人口,这使得城市中心区域的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对城市的未来发展构成了隐患。
三、逆城市化的应对措施1. 实施城市再生计划针对城市中心区域的老化和衰败,应该制定城市再生计划,并且通过税收、基金拨款等方式提供经济扶持,让中心区域变得更加宜居和宜业。
逆城市化例子
逆城市化例子
哎呀呀,你知道吗,逆城市化现在可真是个热门话题呢!就说我有个朋友吧,叫小李,他以前可是在大城市里拼搏呢。
那车水马龙的街道,那高耸入云的大楼,多繁华啊!可是呢,他后来竟然选择回到了家乡那个小县城。
你想想,大城市里到处都是人挤人,上班得挤地铁,下班还得在堵车的路上干着急。
就像被困在一个大牢笼里一样。
但回到家乡后呢,小李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他在老家买了个带院子的房子,种些花花草草,那日子过得可惬意了。
再看看另一个例子,王大爷一家。
他们以前也在大城市生活,可后来王大爷说受不了那紧张的节奏了。
于是一家人果断回到了乡下。
他们在乡下养养鸡、种种菜,和邻居们串串门聊聊天,多自在呀!这就好比是从喧嚣的闹市一下子来到了宁静的世外桃源。
还有啊,在大城市里,各种消费多高呀,吃个饭、看个电影都得花不少钱。
可在一些逆城市化的地方呢,生活成本就低多了。
就像我认识的小张,他回到家乡后,发现同样的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逆城市化真的是一种趋势呢。
人们不再一味地追求大城市的繁华,而是开始寻找内心的那份宁静和舒适。
这并不是说大城市不好,只是每个人的追求不同罢了。
难道不是吗?我觉得逆城市化给了人们更多选择生活的方式,让人们能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这样不是很好吗?。
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和产生原因
分析逆城市化现象和产生的原因当代中国社会大规模而又频繁的逆城市化现象的发生是人口众多的新中国在当时世界政治、经济形势之下所选择的以计划经济为主要模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必然产物,因而当代中国的逆城市化既有其发生的历史基础,又有其出现的现实根源。
新中国成立初,在被迫采取“一边倒”国际政策的前提下,中国走上了苏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以苏联模式为蓝本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最重要特征即在于重工业优先发展。
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主要目标的重工业发展战略使中国工业脱离了劳动力剩余和资金短缺的基本国情,向着资本密集型而非劳动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从“一五”至“五五”期间,轻工业在国家建设投资比重中始终未超过7%,而重工业除“一五”期间为36.1%以外,其他时间都一直在45%以上,“二五”期间甚至高达54%。
[14]另据测算,每百万元固定资产投资所容纳的劳动力,轻工业为257人,而重工业为94人,约为轻工业的1/3.[15]因此,重工业的过度发展必然产生“资本排斥劳动”的内在机制,造成资本形成要素中短缺的资金对过剩的劳动力的排斥,从而严重制约了城市工业发展吸纳劳动力的潜力。
在大力推进重工业发展的同时,国家在这一时期还有意识地限制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导致建国以来我国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甚至趋于停滞、萎缩。
据统计,1952年,全国每万人口中有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网点95.7个,1978年下降到13个。
在全部职工中,从事第三产业人员的比重也从1952年的60.2%下降到1978年的36.7%。
[16]这便极大地限制了城市就业岗位的增加。
城市重工业的“过度”发展和轻工业、第三产业的滞后是导致建国后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最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建国30年的时间里长期滞后的农业经济也难以承担过多的城市人口。
为发展重工业,中国在农业方面的投资长期不足,除1963—1965年农业基建投资在国家的基建投资中达到17%以外,其余时间都在10%左右。
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
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推荐文章雨后天空出现彩虹的原因热度:出现梦游的原因是什么热度:吃中药放屁臭有什么原因造成热度:眼袋有什么好方法去掉出现原因是什么热度:赤潮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热度:城市化在一方面促进了城市化发展,但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许多问题。
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最为显著的是逆城市化现象。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析逆城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希望能帮到大家。
逆城市化介绍逆城市化广义上来说是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区或远方较小的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狭义上来说一些大都市区人口迁向离城市郊区更远的农村和小城镇的过程。
我国的逆城市化首先表现为现代化基础设施开化寺乡农村延伸,其次表现为城市市民福利制度开始覆盖农村。
本文研究和探讨的逆城市化主要是指发生在上海,北京等经济高度发达的大城市中的逆城市化现象。
据北京的一项最先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人中,有54.5%的人近期有意到郊区投资,70%的人有意到郊区购买第二居所。
在上海,越来越多的年轻白领人士,希望过上周一周五在市中心写字楼里上班,周六、周日在农村田园风光里休闲的“五加二”式的生活。
在东南沿海为数不多的城里人相中了那些无人居住的无名海岛,盘算着怎样在那里投资,重新开创一番自己的事业。
中国出现逆城市化的原因(一)、人口高度密集,房价过高中国拥有13亿多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大量农村人口拥往沿海发达城市,导致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特大城市人口高度密集。
人口密度过高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
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因为那里的生态环境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绿色。
同时,随着中国房价的一路攀升,对于普通的工薪阶层来说,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购买一套住房,压力巨大。
但是,对于传统的家社会的中国老百姓来说,拥有了一个家就相当于拥有了后半生的保证和全部的幸福。
所以,无论房价如何疯长,中国人买房的信仰都不会改变。
逆城市化
4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2、“大都市区发展”论 这种观点认为,非都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郊 区化越过了大都市区的界限,或者由于小城镇的 发展达到大都市区的规模,却仍被视为非都市区 的结果。由于非都市区人口的增长主要靠近大都 市区的边缘地带,应视为大都市区的进一步发展。
5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3、逆城市化的本质和影响 从1980年以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上 1980年以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上 关于逆城市化产生的解释,“大都市区发展”的 观点更能得到充分证明。
第五节 逆城市化
一、逆城市化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1
一、逆城市化
19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 19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 新的动向,其主要特征是人口迁移的方向发生了 倒转,即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向大城市区域迁移 倒转,即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向大城市区域迁移 变为向非大城市区域迁移。大城市经历了人口净 迁出,人口数量减少,而小城市和城镇以及部分 农村地区人口迅速增长的过程。 针对大城市发展开始趋缓的这种现象,美国地理 学者布赖恩·J·L·贝里,于1976年首先提出了逆城 学者布赖恩·J·L·贝里,于1976年首先提出了逆城 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的概念。 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的概念。
2
一、逆城市化
与郊区化不同的是,逆城市化并不是指人口从城 市中心向周围的郊区和农村地区的迁移,而是指 人口从大城市区域向较小的城市和城镇的移动。 “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更不是指城 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人口 向卫星城迁移的倾向。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城市 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
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措施
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及措施一、单选题。
1. 逆城市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 城市中心区人口过度减少。
B. 城市中心区“空心化”,基础设施利用率降低。
C. 乡村地区人口过度膨胀,生态环境压力增大。
D. 城市中心区房价大幅上涨。
解析:逆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向乡村和小城镇迁移的现象。
在逆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中心区人口向城外迁移,会出现人口过度减少,中心区“空心化”,基础设施利用率降低,乡村地区人口增加,生态环境压力增大等问题。
而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需求降低,房价一般是下降趋势,而不是大幅上涨。
所以答案是D。
A. 对城市中心区进行再开发,改造旧城区。
B. 把城市中心区的部分工业外迁,发展新兴产业。
C. 提高城市中心区的房价,限制人口流入。
D. 完善城市中心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吸引人口回流。
解析:提高城市中心区房价限制人口流入,会进一步加剧城市中心区的“空心化”。
A选项对城市中心区进行再开发,改造旧城区,可以改善中心区环境,吸引人口;B选项把部分工业外迁,发展新兴产业,能优化产业结构,吸引人口;D选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能增加中心区的吸引力。
所以答案是C。
二、简答题。
1. 简述逆城市化带来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1)主要问题:①城市中心区方面:城市中心区人口大量外迁,出现“空心化”现象,基础设施利用率降低,部分商业、服务业等发展受影响;同时由于人口减少,税收减少,可能影响城市中心区的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如学校、医院等可能面临资源闲置和资金不足等问题。
②乡村地区方面:大量人口涌入乡村,乡村地区人口过度膨胀。
这可能超出乡村地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导致生态环境压力增大,如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水资源污染等;乡村的基础设施原本相对薄弱,人口增加会使基础设施的供需矛盾加剧,如交通拥堵、水电供应紧张等。
(2)解决措施:①针对城市中心区:对城市中心区进行合理规划与再开发,如改造旧城区,将闲置的土地和建筑重新利用起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高端服务业等新兴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象,实质上是城市分散化发展的继续,是郊区越过大都 市区的界限向更为广泛的地区的延伸,是大都市区空间 规模的进一步膨胀,是城市有机体的进一步膨胀,是城 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和扩散,而不是城市化发 展的反向运动。 逆城市化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郊区化的纵深发展,是 人口及就业岗位的更为广阔地域扩散的一种过程;在逆 城市化阶段,大城市功能区内出现的内城分散、衰退现 象,与外围边缘中小城市的迅速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 是经济发达社会中城市体系内部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反 映。
逆城市化的本质和影响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派生出来 的新潮流。 “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更不是指城市 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人口向卫 星城迁移的倾向。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城市化 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
逆城市化的本质和影响
逆城市化的发展
逆城市化本身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要经历 以下4个阶段:
萌芽阶段———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阶层 形成阶段———大量中产阶级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 居 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 发展阶段———居住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 成熟阶段———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 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郊区人口是 都市区人口的一部分,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 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针对大城市发展开始趋缓的这种现象,美国地理学 者 布赖恩·J·L·贝里,于1976年首先提出了逆城 市化(Counter-urbanization)的概念。
逆城市化的含义
逆城市化”是相对于“城市化”而言的。当城市的发展到了 一定极限,就得调整和优化城市的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由 此,中心城市的各种功能,比如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 中心以及居住和休闲娱乐等功能纷纷向有条件的中小城镇及 乡村分解。这些功能分解就是“逆城市化”。
逆城市化的发展
19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其 主要特征是人口迁移的方向发生了倒转,即从20世纪五六十 年代向大城市区域迁移变为向非大城市区域迁移。大城市经 历了人口净迁出,人口数量减少,而小城市和城镇以及部分 农村地区人口迅速增长的过程。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逆城市 化不意味着国家城市化水平的下降,它只导致城市发展新的 区域再分配,它是人们对居住环境偏好变化、交通通讯高度 发达、生产地理格局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事实上, 逆城市化正在推动城市化更广泛地传播。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
相同点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 小城镇
由于城市问题的产生而出现是与城化过程相伴的现象郊区化
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
郊区化 迁移方向 城市人口数量 中心城区 增加 逆城市化 郊区 城市 乡村、小城镇 减少
乡村人口数量
举例
减少
静安区 嘉定区 上海
增加
嘉兴
逆城市化
一、导言 二、逆城市化的含义 三、逆城市化的发展 四、逆城市化的本质和影响 五、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的区别
导言
逆城市化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 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 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 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 生态环境。市区出现“空心化”, 人口呈现负增长,以人口集中为主 要特征的城市化由此发生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