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22版:考点二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步步高)
右图为“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图中等高距为200 m,湖泊东侧有 被河流切割成落差为90 m的峡谷。 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湖泊水面的海拔可能为
√ A.1 450 m B.1 420 m C.1 550 m
D.1 65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 一般来说,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 之间有n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等高距为△d, 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 (n-1)△d<H<(n+1)△d。如图所示A、B两点 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 4.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 ℃/100 m) 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T差=(0.6 ℃·H相)/100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7. 拟 修 建 一 条 直 达 山 顶 的 观 光 索 道,最合适的线路是
√A.从甲处到山顶
B.从乙处到山顶 C.从丙处到山顶 D.从丁处到山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解析 从甲处到山顶的地形是山 谷,索道经过山谷上空,与地面 高差大,可观赏激流及山谷两侧 风光,甲处位于河流沿岸,游客 还可以进行水上项目活动,丰富 旅游内容,A对;
5.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计算(图中a>b) (1)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 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 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 b,则d<b,即“小于小的”。 (2)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 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a,则 d>a,即“大于大的”。
等高线计算公式
等高线计算公式【原创版】目录1.等高线的定义和作用2.等高线的计算公式3.计算公式的应用示例4.结论正文1.等高线的定义和作用等高线是地图学中的一种符号,用于表示地形高度相同的点。
在地图制作和地理研究中,等高线起着重要作用,能够直观地反映出地形地貌的特点。
通过观察等高线,我们可以了解地区的海拔高度、坡度、方向等信息。
2.等高线的计算公式等高线的计算公式基于地图学原理和数学方法。
在平面上,等高线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h = (R * ln(tan(α/2))) / (2 * Δh)其中,h 表示等高线的海拔高度,R 表示地球半径,ln 表示自然对数,tan 表示正切,α表示地形角度,Δh 表示等高线间隔。
3.计算公式的应用示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等高线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际应用示例来说明。
假设我们要绘制一个 10 公里×10 公里的区域地图,地图上的等高线间隔为 100 米,地形角度为 45 度,地球半径为 6371 公里。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步骤计算等高线的海拔高度:步骤 1:将地图上的距离转换为地球表面的距离。
在这个例子中,10 公里在地球表面上对应的距离为:10km * cos(45°) = 7.07km步骤 2:根据地球半径和地图上的距离,计算出等高线的海拔高度:h = (6371km * ln(tan(45°/2))) / (2 * 100m) = 70.7m因此,在这个例子中,等高线的海拔高度为 70.7 米。
4.结论等高线的计算公式是地图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形地貌的特点。
高三地理 最易错系列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知识点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1.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的方法(1)公式计算法: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 m,利用公式(n-1)d m<H<(n+1)d m。
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 m<H<400 m。
(2)直接计算法:根据图中各点的海拔计算相对高度,如图中A点海拔为300~400 m,B点海拔为0~100 m,则A、B的相对高度为(300-100)m<H<(400-0)m。
2.闭合等高线区域内高度(海拔)的判断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低于较低值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海拔)高于较高值等高线的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如下表:大于大的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海拔不在两条等高线的数值之间,如A高度(海拔)高于200米,而B低于100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小于小的高考试题中多以等高线为背景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相关计算进行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
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d为等高距)。
等高线的递变规律,按某一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
d为一处洼地,故d周围闭合等高线数值应和两侧等高线中较小的相等。
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断即可。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m,瀑布的落差为72 m.据此回答(1)~(2)题.(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 m B.230 mC.340 m D.420 m(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 m B.310 mC.360 m D.410 m【答案】(1)D (2)C【易错剖析】此题易错点是对瀑布的落差为72米的理解,瀑布位于桥梁之上,学生容易忽略这一点,而是简单的套用公式(n-1)d<H<(n+1)d,这就要求学生做题时,需要结合试题的实际情况,明白不同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如何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
方法技巧:如何进行等高线地形图的相关计算1.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就可以计算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相=H高-H低。
2.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H相)/100m。
3.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1)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2)陡崖的绝对高度①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
②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
(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4.估算某地形区的相对高度(1)估算方法: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可用下面公式求算:(n—1)d<H<(n+1)d。
(2)例证:如图所示,求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
A、B两点之间有3条等高线,等高距为100m,利用公式可得A、B两点间的相对高度为200m<H<400m。
5.估算坡度(1)应用: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则不宜修建梯田,因此,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
(2)计算:公式tanα=h/L。
(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高线求出。
L为两点距离,可由图中比例尺与两点图上距离算出。
α为坡度,可由h/L的值再从数学用表中查出。
)【典型例题】(2012·新课标全国文综)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思维过程1.由图名、图例可知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分布着山峰、河湖、瀑布、桥梁等。
第三讲等高线图的相关计算
第三讲等高线图的相关计算
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问题 1.推算等高线的值:(判断点的海拔) 2.相对高度的计算: 3.气温的比较: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 4.崖顶、崖底、陡崖高度的计算 5.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1.图10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10中a和b的数值可
00 350
C.500 250
D.500 350
例题5.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回答1--2题。
1.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 )
①P为山坡上洼地 ②Q为山坡上洼地
3.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
方法: (1)知道两地之间的相对高度. (2)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oc/100m T差=0.6oc/100m *H差 可算出来两地的温度垂 直差异。
B A
例10:A的温度为200C,那么B地的温度是多少?
4.陡崖的相关计算问题
1、图中M处最可能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是( ) A.跳水运动 B.滑雪运动 C.飞行运动 D.攀岩运动 2、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崖顶)相对于甲城 镇的高度可能为( ) A.508m B.316m C.264m D.198m
B.420米 D.180米
例13.读图,回答1-2题
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2.断崖顶部的E点海拔可能为( ) A.59m B.99m C.199m D.259m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长度和面积的量10算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长度和面积的量算(原创)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
专业从事高考地理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邮编054001.邮箱:zhangbingtong@地理计算越来越注重和实际应用结合。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常见的计算有:河流长度、流域面积、库容、土石方等估算。
下面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计算方法。
一、长度的量算长度的量算分两种:一种是直线长度的量算,一种是曲线长度的量算。
1.直线长度的量算用两脚规(或毫米刻度尺)最方便,先用两脚规或刻度尺量取图上两点间距离,然后结合本图的比例尺上,便可求出长度。
此法较简便。
2.曲线长度的量算在地图中出现的河流、海岸线、道路等多为曲线,考虑到考试中的实际需要,不需要太精确,可用下述两方法进行粗略估算。
①等长法:将曲线截成若干等长小线段(线段分得越小,精度越高),从一端开始进行连续测量(两脚规较方便),直到终点,最后如有距终点不足一个小线段长度,可估算该线段出长度。
然后用小线段的段数乘以小线段的长度再加上最后一个估算的线段长度,即为曲线图上长度。
最后结合图中比例尺就可求出曲线实际长度。
②不等长法:若曲线有较明显的数段不等长的线段构成,可用刻度尺直接量出各线段长度,然后相加,即为曲线的图上长度。
最后结合图中比例尺就可求出曲线实际长度。
二、面积量算在实际中经常会遇到地形图上面积的量算问题,如求算某河流流域面积、部分河段汇水面积、地形图中局部面积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等等。
比较简洁实用的是方格法。
方法:如图1所示,将所计算区域按一定的边长划分成多个小正方形,如边长一般取小于图示中比例尺单位长度的值(如0.5mm×0.5mm)较为合适且方便计算。
读出完整的方格数,然后再用目估方法将不完整的方格凑成完整的方格数。
最后累加出图形轮廓线内的总方格数。
用总方格数去乘每一方格代表的实地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总面积。
另外,方格画的越小,精度越高。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问题的计算
200 180
160 140 120 100 80
20 P
满足已有5条等高线通过的条件 最高点P可能在180处,也可能在180以上
20 20
不超出一个等高距的位置。即: 180≤P﹤200
200 180
P
20
80m120m
20
满足已有5条等高线通过的条件
80m120m
20 Q
最低点Q可能在100处,也可能在100以下
等高线地形图中有关问题的 计算
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① 判读海拔高度:
1)只要知道某地在哪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 2)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准确值 3)等高线之间闭合等高线内大小的判定
规律:“大于大数,小于小数”
300
300
200
200
3、等高线地形图上有关问题的计算
不超出一个等高距的位置。即: 80<P≤100
100 80
Q
则PQ的相对高差: 80
A
B
100 90
80
P 70
20 30 40 50 60 70
1,图中陡崖相对高度可能为( ) A 18m B 36m C 40m D 80m
2,图中P,Q的海拔相比较,则( ) A,P一定比Q低 B,P一定比Q高 C,P可能比Q低5米 D,P可能比Q低20米 3,图中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 )
D>C>B>A
(3)比例尺不同,等高距相同,则比例尺 越大,坡度越大;比例尺越小,坡度越小 。
A>D>B>C
13、读下图,等高距相同且等高线数值a>b>c>d
,坡度情况是(C )
等高线计算公式
等高线计算公式等高线计算公式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表示地形的高度变化。
等高线是连接地球表面上具有相同高度的点的曲线,通过等高线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形的起伏和山脉的分布。
下面将介绍等高线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等高线计算公式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地形的高度变化来确定等高线的间距和高度。
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基准点,通常选择海平面作为基准点。
然后,根据地形的高度变化,确定等高线的间距。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的间距越小,表示地形的起伏越大。
最后,根据等高线的间距和高度,可以计算出每条等高线的具体高度。
等高线计算公式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地理学和地质学中,等高线可以用于绘制地形图和地质图,帮助人们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质特征。
在军事和航空领域,等高线可以用于制定作战计划和飞行路线,帮助军队和飞行员避开地形障碍。
在旅游和户外运动中,等高线可以用于规划徒步和登山路线,帮助人们安全地探索自然环境。
等高线计算公式的具体步骤如下:1. 确定基准点:选择一个基准点作为起点,通常选择海平面作为基准点。
2. 确定等高线间距:根据地形的高度变化,确定等高线的间距。
一般情况下,等高线的间距越小,表示地形的起伏越大。
等高线间距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可以根据地图上的高度标志来确定。
3. 计算等高线高度:根据等高线的间距和高度,可以计算出每条等高线的具体高度。
计算公式为:等高线高度 = 基准点高度 + 等高线间距 ×等高线数量。
4. 绘制等高线图:根据计算得到的等高线高度,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图。
等高线图上的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地形的起伏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等高线计算公式只是一种近似方法,实际地形的高度变化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
因此,在使用等高线计算公式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总之,等高线计算公式是一种常用的地理学方法,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地形的高度变化。
通过计算等高线的间距和高度,可以绘制出等高线图,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
算等高线的公式
算等高线的公式算等高线的公式是地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用于表示地形图上的等高线。
等高线是连接地面上相同高度点的曲线,它反映了地形的高低起伏。
在地形图上,等高线的间距越窄,表示地形的起伏越大;等高线的间距越宽,表示地形的起伏越小。
等高线的公式可以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即通过数学函数来表示地形的高度。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计算等高线:h(x, y) = f(x, y)其中,h表示地形的高度,x和y表示地形上的任意点的坐标,f(x, y)表示地形上的高度函数。
高度函数f(x, y)可以是任意的数学函数,它决定了地形的形状和起伏。
常见的高度函数包括线性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等。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通常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来绘制地形图和计算等高线。
GIS软件可以根据地形数据和高度函数来自动生成等高线。
具体而言,GIS软件会根据地形数据中的高度信息,计算出地形上每个点的高度值,并根据等高线的间距设定,生成相应的等高线。
等高线的绘制可以采用等高线图的方式。
在等高线图中,等高线通过不同的线型、颜色或标签来表示不同的高度。
一般而言,等高线图的每条等高线都有一个对应的高度值,用于标识该等高线所代表的高度。
通过等高线图,我们可以直观地了解地形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地势的陡缓,识别山脉、河流、平原等地形特征,还可以用于规划工程建设、军事作战等领域。
除了等高线图,我们还可以使用等高线插值的方法来计算地形上任意点的高度值。
等高线插值是一种通过已知等高线数据来推测未知点高度的方法。
常见的等高线插值方法有三角网插值、反距离权重插值、克里金插值等。
这些插值方法可以根据已知点的高度值,推算出未知点的高度值,并用等高线的方式呈现出来。
算等高线的公式是地理学中重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形的高低起伏,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等高线图和等高线插值,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形信息,为各种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支持。
补: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b,则M、N处的地形可能 A
①同为洼地 ②同为小丘 ③同为缓坡
④一处为小丘,一处为洼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4、两地间的气温差计算
C 40m D 80m
2030405060 70
2,图中P,Q的海拔相比较,则( )
A,P一定比Q低 B,P一定比Q高 C,P可能比Q低5米 D,P可能比Q低20米
3,图中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 )
A,A处 B,B处 C,P处 D,Q处
3、等高线之间闭合等高线内大小的判定 规律:“大于大数,小于小数”
300
300
200
200Leabharlann 已知a>b,回答第1-3题:
1、有关M、N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是(C)
①M为山坡上的洼地 ②N为山坡上的洼地 ③M为山坡上的小丘 ④N为山坡上的小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若b海拔高度为200m,a海拔高度为 300m,则M、N处的海拔高度为 C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的相对高度,根据气 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下降 0.6℃),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T差 = 0.6 H相
5、计算陡崖的高度
假设等高距为d,陡崖处相交的等 高线条数为n, 这n条等高线的最低值为a,最高值 为b。
(1)陡崖底的(海拔)高度: (a-d)< H底 ≤ a
(2)M、N、P、Q四点中,
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
A.AM、N
C.M、Q
地图—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和地形剖面图
550
550
550 甲
500
500
450
“若大红于等大 的高ꎬ线小于为小5的50”, 原则 则550m<ꎮ甲<600m.
3.闭合等高线判读 判断图中甲地高度
550
甲
500
若红等高线为500, 则450m<甲<500m. 若红等高线为550, “则大5于50大m的<ꎬ小ꎮ甲于<小的60”0原m则.
“大于大 的,小于小的”
地图—PART 04 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和地形剖面图
学习目标
01 说 出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的 应 用 . 02 利 用 地 形 剖 面 图 绘 制 原 理 解 决 问 题 . 03 熟 练 掌 握 等 高 线 地 形 图 中 的 计 算 方 法 .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
任务:7月底,你和小伙伴们
1.根据坡度陡缓情况判断。如果是先陡坡后缓坡(凹坡),则可 以通视(如图 1);如果是先缓坡后陡坡(凸坡),则无法通视(如图 2)。
2.根据是否穿越沟谷判断。如果穿越沟谷,由于后半部分地势 会升高,即使地势再降低,也会因为地形阻挡而无法通视(如图 3)。
某山区的一所学校,拟组织学生对附近公路的交通流量进行调查。 读图判断在E、F、C三个地点中,能目测到公路上经过H处车辆的
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 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一)地形剖面图绘制步骤
1.选线:确定剖面线
2.建坐标,定比例尺
水平比例尺与原图一 致,垂直比例尺一般 是原图的5、10、15、 20倍,倍数越大,起 伏越明显。
3.描点
起止点、交点、特殊点
4.连线
1:100000
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
判读地形剖面图,主要抓住以下“三看”
例谈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方法
例谈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方法等高线(contour)是表示地形景观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将地形面分解成多个子区域,从而能够清楚地展示地形特征。
等高线地形图(contour map)是一种表示地形景观的重要图表,它可以帮助我们用一张图来直观地展示地形形势。
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相关计算方法,是构建等高线地形图的重要工具,也是影响地形图展示精度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例谈的形式,介绍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用计算方法。
1.地形景观简单统计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每个等高线都会连接组成地形景观的各个顶点(vertex),从而形成不同的地形景观。
地形景观的简单统计,就是将整个地形景观中的各个部分,依据其不同的组成部分进行统计。
比如,地形景观中有多少个等高线,有多少个组成等高线的顶点,以及各个等高线的长度等。
2.地形景观拓扑信息地形景观的拓扑信息,是指地形景观中相互关联的顶点,以及各个顶点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地形景观的拓扑信息描述的是,地形景观中的各个等高线顶点以及等高线之间的关系。
比如,哪些顶点相邻,哪些顶点是等高线的尖锐点,哪些顶点是等高线的平滑点等。
3.等高线角度计算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每条等高线都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
等高线角度计算,就是在地形景观中计算出每条等高线的方向和角度,以此来精确表示地形景观的方向和角度。
4.等高线曲率计算等高线曲率计算,是指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计算每条等高线的曲率,以此来描述地形景观的曲率。
曲率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是基于二次曲率、后验求解、边长比变换等方法。
5.地形要素分析地形要素分析,是指从等高线地形图中,提取出地形要素,以此帮助地形学者更容易识别地形要素。
比如,可以提取出平坡、坡脊、山谷、峰顶等地形要素。
6.地形距离计算地形距离计算,是指从等高线地形图中,计算出不同顶点之间的距离,从而用来表示地形的距离关系。
比如,从点A到点B的距离,从点A到点C的距离等。
以上便是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常用计算方法。
算等高线的公式
算等高线的公式算等高线的公式是指在数学中用来表示地形等高线的数学公式。
等高线是指连接相同高度的点所形成的线。
在地理学中,等高线用来表示地形的高度和形态。
等高线的公式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示,一般使用二维平面上的函数方程来描述。
常用的等高线公式有以下几种形式:1. 等高线方程:z = f(x, y)这是最常见的等高线公式,其中z表示高度,f(x, y)表示地形表面上的点的高度函数。
在二维平面上,可以通过将x和y代入函数来确定地形表面上的点的高度,从而得到等高线。
2. 等高线方程:ax + by + c = 0这是一种较简单的等高线公式,其中a、b和c是常数。
通过将x和y代入方程,可以得到满足等高线条件的点。
3. 等高线方程:r = a + bθ这是一种极坐标下的等高线公式,其中r表示距离原点的距离,θ表示与x轴的夹角,a和b是常数。
通过改变θ的值,可以得到不同高度上的等高线。
4. 等高线方程:z = ax^2 + by^2 + c这是一个二次函数的等高线公式,其中a、b和c是常数。
通过将x和y代入方程,可以得到满足等高线条件的点。
通过使用这些等高线公式,可以在地图上绘制出地形的等高线图。
等高线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形的高度和形态,从而在农业、城市规划、地质勘探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除了使用等高线公式来描述地形的高度和形态,还可以利用地形数据来生成等高线。
现代技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手段获取大量的地形数据,然后利用计算机算法来生成等高线图。
这种方法可以更精确地绘制地形的等高线图,提供更准确的地形信息。
等高线的公式是描述地形等高线的数学公式。
通过使用这些公式,可以在地图上绘制出地形的等高线图,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形的高度和形态。
现代技术可以利用地形数据来生成等高线图,提供更准确的地形信息。
等高线图在农业、城市规划、地质勘探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是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后回答:
(1)C点温度是 6.6 ℃,D点海拔是 900 m (2)若图为湖南某地,则DE两点中降水多的是 E 。 若图为新疆北部某地,则DE两点中降水多的是 D 。
(3)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设计
•水库大坝的选址:大坝一般选在峡谷处,水库 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盆地或洼 地处。
2)、O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为( C )m
A、40〈H〈41 C、59〈H〈60
B、49〈H〈50 D、60〈H〈61
(40m<H<60m)
相对高度公式:(n-1) d <H<(n+1) d
(2)例3: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 并 估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陡崖顶部的甲点海拔可能为( )
A、59m C、199m
C∈(200,300 】
(2)陡崖顶的(海拔)高度: b ≤ H顶 < (b+d) B∈【500,600 )
(3)陡崖的相对高度高度H: H:(3 - 1)×100 ≤ H < ( 3 + 1 ) ×100
陡崖高度的计算
陡崖的判断:该图中崖顶高度、崖底高度和相对高度各是多少?
峡谷:利于建坝,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 “袋大”腹地宽阔,集水面积大,库容量大
下图ADGF四中最适宜在哪处建坝?
2.水库范围的确定:水库范围应是由大坝及接触到 的最高一条等高线共同所组成的闭合区域。
3.大坝高度的确定:大坝高度应根据其所接触到的 等高线来判定。
4、当地政府准备在此修一座水库,则坝址应选( C ) A、1-2 B、1-3 C、2-3 D、2-4
分水岭 500
400 300
山脊
集水线 300
400 500
山谷
❖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曲线表示河流,其中正
确的是( B )
A.①③ B.②③ C.①③ D.④③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A、水系特征: B、水文特征:
◆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陡崖处有时 形成瀑布;
山
陡坡
缓坡
等高线密集
等高线稀疏
判断坡度
【例2】、下面四幅图中的比例尺和等高线间隔相同,坡度最陡的
应是 D 。
200 220
200 240
200 260
200 280
A
B
C
D
比例尺相同,疏密间隔相同,等高距越大,坡越陡
【例1】:四图的等高距都是50米,注意观察各图
比例尺,坡度最大的是 ( A )
A
300
400
200
100
1
600
(优选)等高线地形图的计算
二、等高线地形图 3、等高线地形图的有关计算
(1)推算等高线的值: (2)计算相对高度: (3)计算两地之间的气温差: (4)坡度大小的判断与计算:
垂直相对高度 tan坡度角=
水平距离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同一幅图中: 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小。
≥500米,<600米
则陡崖的相对高度范围为
(n-1)d ≤ H最高 - H最低 < (n+1)d
此陡崖最高点海拔范围为
>200米,≤300米
500米≤ H最高 < 600米, 陡崖最低点海拔范围为
200米< H最低≤ 300米,
练习: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1)、求 P点海拔———— (810m<P<820m) O点海拔 ———— (860m<O<870m)
M海拔为500米,F海拔∈(300,400)。 M、F相对高度∈(100,200)
(3)两地都不在等高线上,此时两地的海拔都为某取值范围。
假设等高距为d,两地之间有n条等高线,则两地相对高度H为 (n-1)d < H < (n+1)d
HA ∈(600,700);HF∈(300,400);
(3 - 1)×100 <︱HA -HF ︱ < (3 + 1)×100
B、99m D、259m
(2)陡崖底部的甲点海拔可能为( ) A、51m B、50m C、151m D、150m
(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 A、150m B、250m C、251m D、149m
2)例3:判断陡崖底部和顶部海拔高度, 并估 算陡崖的相对高度
(1)陡崖顶部的海拔可能为(
◆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的迎风 坡、背风坡位置有关;
◆ 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
2、判断气候特征:
•地势高低: 气温垂直递减率为0.6°C/100m
•山坡坡向:迎风坡降水量多、背风坡降水量少 阳坡气温高,蒸发强 阴坡气温低,蒸发弱
•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污染空气的滞留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由山谷的分布,判断河流
A、水系特征:
的位置及流向。
◆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 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 山脊:常形成河流的分水岭(山脊线)
◆ 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山谷线)
◆ 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即河流流 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D)
A、59m C、199m
B、99m D、259m
解(1)250m≤H顶<300m
A (2)陡崖底部的海拔可能为(
)
A、51m B、50m C、151m D、150m
(2) 50m<H底≤100m
A (3)根据崖顶和崖底海拔高度算出陡崖的相对高度( )
A、150m B、250m C、251m D、149m (3)150m≤ H顶-H底<250m
B
C
D
等高距相同,比例尺越大,坡越陡
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计算
1、两地间相对高度的计算
(1)两地都在某一条等高线上,则两地相对高度就是两地海拔高度之差。
H相 = H高 - H低
(M、E相对高度为200米)
(2)一地在等高线上,一地不在等高线上,求出不在等高线上的地方的海拔 取值范围,然后与另一点的海拔相减。(结果为一取值范围)
2、两地间的气温差计算
已知某地的气温和两地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100m 气温下降0.6℃),计算出两地的气温差:
T差 = 0.6 H相
3、计算陡崖的高度
假设等高距为d,陡崖处相交的等高线条数为n, 这n条等高线的最低值为a,最高值为b。
(1)陡崖底的(海拔)高度:(a-d)< H底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