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化

合集下载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启示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启示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启示20世纪的社会主义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发展、高潮和衰退。

初期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初期。

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在苏联、欧洲东部和中国等地得到推广。

这些国家采用了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来实现社会主义转型。

高潮阶段:这个阶段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

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生产力得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在国际舞台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在太空竞赛中成为首个把人类送上月球的国家。

衰退阶段:这个阶段从70年代末期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末。

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包括经济停滞、政治腐败和社会不满等。

最终,苏联和欧洲东部的社会主义政权垮台,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特点包括: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国家采用公有制,即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通信等重要的生产要素均由政府掌控。

计划经济是指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根据国家的经济规划来安排生产、流通和消费;政治中央集权:社会主义国家采用政党专政制度,单一的政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拥有最高权力;公平分配:社会主义国家追求的是公平分配,即劳动者的收益与贡献成正比;社会福利:社会主义国家认为福利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和民众的基本权益,因此建立了丰富的社会福利制度。

在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提高生产力、提升物质生活水平、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等。

但是,在衰退阶段,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经济停滞、政治腐败和社会不满等。

这些问题提醒我们,在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过程中,应当注重民主、法治和人权等基本价值,同时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使其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是,要坚持解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并以此为出发点来探索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发展。

同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可持续发展,并贯彻人权理念,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

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和变革

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和变革

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和变革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和思想体系,自19世纪末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发展和演进。

从最初的乌托邦式幻想,到后来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再到现在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历经了风雨彩虹,不断融合和创新,引领着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简要回顾社会主义的历史演进和变革,分析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外部的不断变化,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的当时和未来。

1. 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社会主义最早的发展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和美国,主要是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和危机日益加剧,工人阶级和贫苦大众开始寻求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理念。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指出,社会主义是一种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其最重要的特征是工人阶级的政治领导和全部人民的参与建设。

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旧的资产阶级统治,创立新的无产阶级政权,改革国有化和土地分配,实现生产力的大跃进和消费品的普及化。

这一阶段的代表国家有苏联、中国、古巴等,都通过革命和战争,建立了实际上的社会主义制度,并在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影响力。

2. 社会主义的高峰和低谷时期社会主义的高峰时期是在20世纪中叶到70年代初期,主要是因为社会主义国家得以在国内实现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快速发展,高质量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以及国际上的积极的资助和支持。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二次经济革命,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加强统一战线和政治教育,完善社会主义法治。

代表国家有苏联、中国、东欧国家等,从经历苦难和血泪的革命和建设时期,进入了宏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阶段。

然而,由于内部和外部的诸多复杂因素,社会主义发展也在70年代后出现了一些困难和缺失,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和管理体制上出现了大量的问题,部分社会主义国家逐渐走向危机和崩溃。

3. 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调整,以不断适应和满足国内和国际的变化和需求。

社会主义发展状况、趋势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发展状况、趋势和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发展状况、趋势和历史经验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体系和社会制度,旨在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

它的发展状况、趋势和历史经验对于理解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演变和影响至关重要。

本文将简要探讨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趋势以及历史经验。

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国家层面和全球层面。

在国家层面,社会主义在20世纪初至今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和发展。

苏联、中国、古巴、朝鲜等国家曾经尝试过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在这些国家,国有企业占据支配地位,经济生产和分配受到国家计划的控制和调节。

然而,近年来这些国家纷纷经历了经济改革和市场化的过程,使得私有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国有企业的地位相对削弱。

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社会主义体制下的经济格局。

在全球层面,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也在发生变化。

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国家和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衰退。

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共产主义国家的转型是这一趋势的重要标志。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受到重大冲击,许多国家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帜,转向市场经济和自由民主体制。

然而,社会主义的理念和原则仍然在很多地方保持着影响力。

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如古巴、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仍然秉持着社会主义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

社会主义的趋势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观察。

首先,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的发展在全球范围内不可逆转。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国际间合作的加深,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了更大的压力来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则和国际规范。

其次,社会主义的内部改革和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近年来,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但是,这些国家在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贫富差距扩大、腐败等问题。

第三,社会主义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观仍然具有吸引力,尤其是对于那些不满意当前社会秩序的人们来说。

社会不平等、贫困和环境问题等,都使得一些人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理念和解决方案。

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包含了成功和失败两方面。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前景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前景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前景李江波(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 610064)摘要:20世纪是人类历史沧桑巨变的世纪。

在它的上半部,社会主义制度以其在占世界人口三分之一的国度里所取得的伟大胜利而震惊世界;在它的下半部,社会主义因其遭受挫折,特别是在前苏联、东欧的失败,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这种沧桑巨变,在人们面前提出了新世纪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来,社会主义的命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无产阶级领袖和思想家预言社会主义必胜而且速胜,资产阶级政客和学者则百次、千次地诅咒社会主义“死亡”。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回首昨天,社会主义虽历经磨难,但并未消亡,而是以其旺盛的生命力,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顽强地生存和发展着;但也毋庸讳言,社会主义不仅未能“速胜”,反而在20世纪90年代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社会主义国家一夜之间失去了2/3,社会主义运动又一次陷入低潮。

在跨进新世纪的时候,不能不冷静地思考:新世纪社会主义将何去何从?关键词: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趋势自从在本世纪初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以后,就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使资本主义世界寝食不安。

然而,到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剧变,执政党共产党相继丧失了政权。

这样,一方面使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由15个减少为5个,共产党数量由180多个减少为130多个,党员人数由9100万减少为6000多万,统治的区域由占全球的24%缩为7%。

另一方面,前苏东国家剧变这股冲击波遍及世界各地。

尤其对西方国家的社会主义政党冲击很大,有的党因经受不住打击,而自动解散停止了活动;有的党迫于压力或其它原因而改名易帜。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二战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处于低谷。

面对此情,西方国家的政治家纷纷拍手称快,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对社会主义的胜利”,大力宣扬“共产主义已经灭亡”,“马克思主义已经破产”,“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历史博物馆”。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

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

2011社会主义的历史和理论1. 试述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20世纪社会主义的崛起,对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是促进还是促退,这是目前思想理论界有争议的一个问题。

我们只能坚持前者,否定后一种错误观点①建立和发展了新的更高类型的社会主义文明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是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推翻了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社会制度,实现了从资本主义旧世界向社会主义新世界的转变,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二是中国革命的胜利,突破了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三是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和古巴革命的成功,使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发展为多国实践,形成了世界社会主义体系。

人类在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相继出现了奴隶社会的文明、封建社会的文明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文明。

这三个对抗社会的文明都具有两重性:既推动社会进步,又产生和扩大阶级对抗。

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却被剥削阶级所据有,并把它作为压榨和奴役劳动人民的手段。

文明和社会主义是不可分割的,文明的发展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高度的文明。

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本世纪建立了比资本主义高得多的新的更高类型的社会主义文明。

②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法西斯主义1929—1933年发生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

这次危机导致资本主义的“大萧条”、“大崩溃”,使资本主义世界损失2600多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700多亿美元还多很多。

资本主义世界生产急剧下降,各项工业生产倒退了二三十年。

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的垄断资产阶级为了寻找出路,实行法西斯主义,对内血腥统治,对外发动战争,并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主义严重威胁着人类和文明。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这场战争后来演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在战胜德意日法西斯强盗的斗争中,苏联红军起了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法西斯主义的覆灭,标志着正义战胜了邪恶,光明代替了黑暗。

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

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制度和思想体系,强调社会财富的公有化和资源的平等分配,以实现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为目的。

社会主义始于19世纪末,经历了数十年的探索和发展,最终在20世纪取得了重大进展。

本文将概述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一、早期社会主义早期社会主义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社会主义思想运动。

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家包括欧文、圣西蒙、柏格森等人,他们都强调社会财富的公有化和资源的平等分配,致力于寻求一种新的社会组织方式。

然而,这些社会主义者的主张一度被压制,导致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19世纪50年代,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因此应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化和资源平等分配。

这种思想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欧洲广泛传播,成为当时的主流社会主义理论。

三、俄国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1917年,俄国爆发了著名的十月革命,由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苏联于20世纪20年代初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后在斯大林时期采取“计划经济”政策,实现了国有化和公共财富的平等分配。

苏联社会主义引领了时代潮流,引发了很多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革命。

四、中国社会主义1949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人民共和国,实行中国式社会主义。

中国社会主义经历了从“大跃进”到“文化大革命”再到“改革开放”的多个阶段,政策的变幻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上下波动。

尽管如此,中国社会主义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

目前,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之一,国家在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科技等领域不断迎来新的进步。

五、社会主义在其他国家的发展除了苏联和中国,其他一些国家也试图采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和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背景:①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国民经济比例失调)②1953年,斯大林逝世③战后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四五计划”1946—1950,重点是恢复重工业)(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2)措施(以农业为重点):①政治: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轮换制与任期制)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②农业: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自主权;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③工业:改革管理体制,扩大自主权④外交:提出“三和路线”(和平过渡、和平竞赛、和平共处),主张以缓和代替对抗(3)评价:①积极: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冲击了苏联模式,取得一定成效,具有开创性(推动了农业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冒进思想使农业再次出现危机)(1957年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世界第一次载人航天)②局限:未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严重失调未全面评价斯大林的功过,造成思想混乱(1956年爆发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1)措施(以工业为重点):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提高效益(2)评价:①积极:前期有一定成效,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增强(苏联国力达到顶峰)②局限:后期趋于保守,改革逐渐停滞;未突破计划性经济体制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1)措施(1988年重点由经济转向政治):①经济: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实行“加速发展战略”,重视科技的作用,重点发展重工业②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兴起(2)评价:突破了苏联模式,但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导致苏联解体4、苏联解体的原因(1991)(1)根本原因:苏联模式的弊端(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3)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军备竞赛和对外扩张拖垮了苏联经济;民族分离主义兴起5、启示:(1)改革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应充分认识改革的艰巨性和长期性(2)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但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3)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要重视改善民生,要正确处理民族关系(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1、建设:战后着手恢复经济,但照搬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改革:(1)南斯拉夫:实行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1948年苏南冲突)但改革导致分裂主义和民族问题尖锐,埋下分裂隐患(1992年分裂)(2)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被苏联武力扼杀)(1968)(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实质是要摆脱苏联控制和苏联模式,争取独立发展,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3)其他国家: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等都曾取得一定成效(4)评价:改革一直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在80年代的改革中又迷失了社会主义方向3、东欧剧变(1989—1992)(1)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变化相对平稳,罗马尼亚发生流血冲突(3)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1990),捷克斯洛伐克分为两个独立国家,南斯拉夫内战后解体当代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一)世界多极化(20世纪60—70年代出现)1、表现:(1)西欧崛起——欧洲的联合①背景:原因:为了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为了摆脱美苏的控制和威胁;经济发展的需要条件:西欧经济的恢复;法德和解;欧洲联合的思想由来已久;相近的经济政治文化地理②过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1967年,欧洲共同体(实现经济一体化);1993年,欧盟(向经济政治一体化迈进)③影响:欧洲要求摆脱美国控制,西方阵营逐渐分化,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日本崛起——日本成为经济大国(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①原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重视教育和科技;战后民主化改革;经济非军事化;美国的扶持②影响: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冲击美国霸权,西方阵营逐渐分化(3)第三世界崛起——不结盟运动(1961年)①背景: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中立;万隆会议奠定基础②发起:由南斯拉夫铁托、埃及纳赛尔、印度尼赫鲁发起成立③宗旨:独立自主、非集团;反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4)俄罗斯: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推行多极化外交(5)中国崛起:进一步改革开放,坚持和平发展,开展多边外交,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 2、影响: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二)经济全球化概念: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1、过程:(1)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葡等进行殖民掠夺(2)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原因:早期殖民扩张不断扩大(3)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原因: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殖民扩张的扩大;商品输出的影响;交通条件的改善(4)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原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输出的影响;交通和通信的进步(5)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经济全球化陷入困境原因:战争与经济危机的冲击,贸易保护主义盛行(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制度化阶段原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IMF、WB、GATT)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7)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原因:两极格局瓦解;信息技术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跨国公司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推动2、影响:(1)对世界:①积极:加快世界经济发展;促进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使市场经济成为普遍的生产模式②消极:增加了国际经济风险;扩大了南北差距;带来一些全球性问题(2)对发达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起主导作用(3)对发展中国家:①机遇:有利于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②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挑战。

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

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

社会主义发展史论文社会主义由于其特殊的社会形态和理论基础,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变化和转折。

社会主义的发展史可以分为多个阶段,但其最初的开始则往往被认为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世纪初,亚洲、欧洲和美洲一些国家先后掀起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浪潮。

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掀起,揭示了暴政和不平等社会结构的存在,同时也提出了一种新的社会构建理论,即社会主义道路。

这种理论在众多国家中不断得到推广,最终成为了西方社会主义的核心思想。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在生产制度上实现公有制。

这种社会结构的初始形态,就是在周总理的主持下实现的。

周总理通过建立一个公有制市场和集体生产实践的实验项目,最终成功地探索出了一种新的社会构建方案。

这种方案依赖于收集和分析市场数据,并借助于中央规划的方式来保持经济上的平衡。

随着这个实验的成功和效率提高,周总理的经验被认为是新的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经典名词——“小土地扬起大粮食”。

然而,长久以来,社会主义的发展常常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诱惑。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在生产分配上如何进行协调。

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在优化资源分配和生产效率方面一直面临着许多挂词和困难。

这些困难使得社会主义经济相当地难以应对国际市场中的竞争挑战。

尽管如此,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生产成本和物价体系的控制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往往付出了过高的代价。

然而,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不是一直陷入低谷。

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时候,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推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生产模式和经济模式,成功地加强了其市场竞争力,并且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社会主义依然面临着大量的挑战和困扰,这是因为全球经济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大部分社会主义经济体也在进行内部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

同时,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构建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这些努力都表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并不是没有希望的。

20世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革

20世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革

20世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和变革20世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起源于对西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战争的反思,被看作是发展中国家追赶先进国家的一个成功范例。

早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但是经济体制上对计划经济过分强调和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让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

一、社会进步的因素在20世纪初期,东欧国家大部分为落后的农业国家,而城市人口比例较低,工业和商业水平相对落后。

这也让它们成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适宜之地。

经过土地改革、国有化和分配制度的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国家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经济上,国有制按照需求和供应的规律进行企业的协调,创造出了一个政府可以掌控市场的环境。

在此基础上,国家也加强了股票、债务、贸易和金融市场等一系列市场制度的建设,促进了其内部企业的合作、竞争与发展。

在文化上,政府大力投入建设教育和文化产业,将普及教育和文化充分融入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使社会主义民族文化得到了保护和发展,一些重要的文化机构得到了保护。

在环境上,国家也要求企业加强环保意识,大力改造环境;同时国家加强了公共设施的建设,供水、供电、交通、公共卫生等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

这些进步让东欧国家的经济得到了积极发展,取得了世界上很多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无法取代的地位。

二、市场的复杂性然而,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早期的经济体制面临了越来越大的困境。

由于计划的体制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市场经济在东欧国家的发展没有继续如同西方那样增长,企业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直接导致经济失速。

在经济上,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自认为是完全或局部地能够取代市场经济,但现实情况是不能够取代的。

计划书和指示书所指导的经济管理方式土地、工业企业、交通、通信、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前领域都受到大量的指令性指导,实现计划的责任把决策和实践分开,决策人不知道实践是如何进行的。

这样,各部门都应该由计划管理文本划分分工、规定任务,并且通过中央化企业的权利,直接参与各个政治方面的定制和执行。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统编版高中历史课件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统编版高中历史课件
(2)评价 ①积极: A、注入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一些成效。 B、改革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 量有所增加。 C、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局限:
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
的后遗症。
人世 造界 地上 球第 卫一 星颗
②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
方向。(直接原因)
③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
(外部原因)
“对于苏联来说,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他们的思想和我们的思想之间的接触。这种接 触……播下不满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将结出和平演变之果。” ———尼克松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一)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 1.背景: 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人民民主国家。 2.成就: 战后各国经济恢复,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提高。 3.问题: 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三)东欧剧变
1989--1992,东欧各国社会政 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
实质: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方式
国家
政变 冲突
波兰、阿尔巴尼亚 匈牙利、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统一 分裂
民主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
解体
南斯拉夫
结 果



资 ①根源:各国的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
本 主
②内部: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 政治: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
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 ➢ 思想: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 多元化 ”。
(2)结果: 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是指以社会主义理念为指导,旨在推动社会公平与
正义的政治运动。

该运动起源于19世纪末的欧洲,经历了世界范围内
的演变和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可以追溯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
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消除阶级剥削
与社会不平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这一理念迅速传播到各国,
并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核心思想。

20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在欧洲、亚洲和美洲不断扩张。

其中,俄罗斯十月革命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社会主义运动事件之一。

苏联的建立成为了全球社会主义运动的榜样,吸引了许多国家和组织
效仿其发展模式。

在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运动在许多国家经历了挑战与变革。

一些国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实行了一系列
的改革开放政策。

这些变革使得社会主义的实践方式发生了一定程度
的变化,一些国家在保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开始探索与
资本主义制度的融合与共存。

此外,现代社会主义运动也开始注重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

社会主义运动在关注经济公平的同时,逐渐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性
别平等、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努力提升社会整体的幸福感和可持续
发展水平。

总之,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变革。

从马克思
主义的提出到今天,社会主义运动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多样化的
实践,并不断适应时代的发展。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社会主义运动
都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加平等、公正和可持续的社会。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案】【课程标准】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认识其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曲折。

理解社会主义国家发展道路的复杂性、曲折性,坚信社会主义道路前途光明。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三节。

本单元共有四课,前两课介绍了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本课主要讲述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发展与变化,和下一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与前两课在时间上是平行关系,共同构成了这一时期的国际形势。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和“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第一子目“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主要讲述了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概况,以及苏联解体的过程。

第二子目“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主要讲述了东欧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改革和剧变的概况。

第三子目“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建设成就。

【教学目标】唯物史观:通过学习,运用唯物史观及辩证分析看待历史的有关理论,理解苏联模式及改革的利与弊,认识东欧剧变的缘由及本质,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认识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经济恢复和发展及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的基本史实,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过梳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历史事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过程及原因。

家国情怀:了解当今亚非拉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及挑战的具体表现,认识发展中国家面临问题的区域性与共性特征,以及问题解决的艰巨性。

【学情分析】由于是新教材试教,新入学不久的高一学生对高中历史学习在习惯、方法和基本能力、素养要求等方面的体验和训练不足,加之我校学生入学成绩较低,整体上的学习习惯如预习、主动思考等都比较欠缺,学习的惰性强而创造性不足。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4.结合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动态,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关注社会发展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感,使其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历史观念。
2.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事业是充满希望的事业,坚定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结合时事政治,将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动态引入课堂,提高学生的现实关注度和历史敏感性。
2.教学策略:
-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建立课后学习小组,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团队合作的能力。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通过展示一组反映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变化的图片,如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等,引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
2.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这些图片反映了哪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3.了解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法治建设及其对国家发展的影响。
-掌握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如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等。
-分析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评价其对国家政治稳定和发展的作用。
-讨论社会主义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利弊得失,思考其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启示。
-字数在1000字左右,要求观点鲜明,论述充分。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社会主义国家是指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通过国家机构和政府的领导,实现国家的发展和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的几个主要方面。

一、经济发展与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任务。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经济的主导地位由国家和集体经济占据,国家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来组织和调节经济活动。

国家在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通过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实施产业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手段,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加强生产力的建设和技术进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国家通过投资、科技创新等手段,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

2. 工业化进程: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推动工业化进程。

通过发展重工业和轻工业,提高国家的工业化水平,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3. 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注重发展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农业机械化、农业科技进步等手段,改善农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出。

4. 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领域。

通过建设公路、铁路、电网等基础设施,提高国家的发展水平。

5. 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国家注重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收入分配的公平。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提高工资水平等手段,实现收入分配的均衡。

二、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保障。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以人民民主为基础,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等形式,实现人民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国家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人民对国家权力的行使。

通过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的利益,参与国家的决策和管理。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共同富裕。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概述社会主义的发展简史。

1. 第一阶段: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19世纪末,工业革命导致了工人阶级的崛起和劳动条件的恶化。

在这个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等人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无产阶级的革命。

2. 第二阶段: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在这次革命中,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苏联的建立为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提供了榜样。

3. 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20世纪中叶-21世纪初)在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扩展。

中国、古巴、朝鲜、越南等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这些国家通过国有化和计划经济等手段,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4. 第四阶段:社会主义改革与市场经济的引入(20世纪末-21世纪初)20世纪末,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引入市场经济机制。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这些国家试图通过市场化手段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保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5. 第五阶段:社会主义的挑战与转型(21世纪)21世纪以来,社会主义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变革。

全球化、经济不平衡和社会不公等问题使得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进行改革和调整。

一些国家逐渐放宽了政治控制,鼓励民间经济的发展。

总结:社会主义的发展简史可以概括为早期思想的兴起、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市场经济的引入以及社会主义的挑战与转型。

无论在哪个阶段,社会主义的核心目标都是追求社会公平、公正和共同富裕。

然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因国家和时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适应和调整,以实现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社会主义是一种政治经济制度,旨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和共同富裕。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起源于工业革命的背景下。

本文将以时间顺序为线索,概述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

1. 早期社会主义思想的萌芽(19世纪初-19世纪中叶)在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导致了社会阶级的分化和工人阶级的崛起。

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如圣西门、四尔丹、欧文等,开始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和不公进行批判,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的理念,主张实现社会公平和社会主义的理想。

2. 马克思主义的兴起与发展(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19世纪40年代,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创作了《共产党宣言》,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

他们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剥削制度,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人类解放和社会进步。

3.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20世纪初-20世纪中叶)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并激发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

4. 社会主义国家的多样化(20世纪中叶-20世纪末)在苏联的影响下,其他国家相继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古巴、越南、朝鲜等国家也相继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

尽管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道路,但都致力于消除社会阶级差距,提高人民的福祉。

5.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较量(20世纪末至今)随着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国家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趋势加速,社会主义国家不得不进行改革开放,引入市场经济元素。

然而,社会主义的理想与资本主义的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优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总结:社会主义发展简史展示了社会主义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社会主义发展简史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旨在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和共同富裕。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社会主义的起源社会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欧洲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工业化进程加速,资本主义制度带来了严重的社会不平等和阶级矛盾。

一些思想家开始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念。

其中最著名的思想家是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们合著的《共产党宣言》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奠基之作。

二、社会主义的发展1. 早期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起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潮在欧洲迅速兴起。

马克思主义成为最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其核心理念是无产阶级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的早期实践者包括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等人,以及德国的拉萨尔、考茨基等人。

2. 俄国十月革命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重大胜利。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推翻了沙皇制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对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鼓励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

3. 社会主义的全球扩展和发展在苏联的带领下,社会主义思想和实践在20世纪中叶迅速扩展到东欧、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

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相继成立,如中国、古巴、越南、朝鲜等。

这些国家通过国有化、计划经济等手段,试图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

三、社会主义的特点1. 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即国家或者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和管理生产资料。

这种公有制的实现可以通过国有化、集体所有制等方式来实现。

2. 分配方式的公平与公正社会主义追求分配方式的公平与公正,主张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

按劳分配强调个人劳动的贡献,按需分配则强调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3.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国家通常采取计划经济的方式,即由国家制定经济计划,统一安排和调控生产、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知识清单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知识清单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1.苏联发展(1)成就: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

(2)问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

2.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①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②影响A.成效: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

1957年,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B.弊端: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2)勃列日涅夫改革①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②评价: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

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

(3)戈尔巴乔夫改革①经济改革: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

成效甚微。

②政治改革: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

提示: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3.苏联的解体(1)1990年,立陶宛率先独立。

(2)俄罗斯发表主权宣言,其他加盟共和国纷纷效仿。

(3)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

(4)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2)模式:大多采取苏联模式。

(3)结果①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

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目录摘要 (2)1 引言 (3)2 二十世纪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重要原因 (3)2.1 社会主义发展的开创性 (3)2.2 经济文化落后的历史舞台 (4)2.3 建设理论的准备不足 (4)3 诱发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发生曲折的直接因素 (5)3.1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问题 (5)3.2 西方势力的“和平演变” (6)4 结论 (7)参考文献 (8)论二十世纪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摘要在二十世纪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实际的社会制度的巨大跨越,并在一些国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完成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巨大飞跃。

但在发展和飞跃的背后,社会主义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曲折。

作者将从历史发展的高度,实事求是地分析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发生曲折的深层社会历史原因和直接诱发因素。

社会主义发展的开创性、经济文化落后的历史舞台以及建设理论的准备不足是二十世纪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重要原因,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和经济问题和西方势力的“和平演变”使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出现曲折成为现实。

关键词: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历史发展1 引言二十世纪中,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理论到真正的社会制度,经历了巨大的发展。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社会主义发展的背后总是伴随着无数的曲折。

在二十世纪的社会主义的曲折中,最主要的就是苏联的“大清洗”,中国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给与社会主义国家最大打击的是东欧剧变。

在这些巨大的曲折中,既有客观的外在因素,也有主观的人为因素。

社会主义发展因为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参考,必然会在其发展道路上产生一系列的曲折。

2 二十世纪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重要原因2.1 社会主义发展的开创性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探索性和开创性事业,社会主义前进的每一步,都是通过艰辛努力才能够达到的。

社会主义事业的本身的这种特点使二十世纪社会主义者必须克服许多苦难。

第一,社会主义创始人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只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方向,只论述了社会主义运动的一般规律,没有现成的模板来供后来人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化变复习学案
内容标准:(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4)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以匈牙利为例,了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重点:十月革命的爆发经过及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重点:赫鲁晓夫改革、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

难点: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苏联的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启示
复习过程:
一|提问导入: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发展与变化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科学社会主义是怎样由理想变为现实的?
二、自主复习,查缺补漏
1、背诵学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1—2课)、(10—11)10分钟,结合屏幕大纲尝试背诵
2、小组内互查、教师抽查
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不断壮大,拉美哪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我们当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从党的领导、内外政策经济建设、社会制度等方面)
四、中考链接
(一)完成下列选择题
1.有一场革命,“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


这场革命是()A.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B.俄国的二月革命C.俄
国十月革命D.巴黎公社革命
2、右图是某国国徽,麦穗上缠着用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的文字写成的“全世界
无产者,联合起来”的飘带。

该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俄罗斯D.苏联
3、.1921 年,苏俄农民可以在市场上自由出售粮食,促使这一变化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新宪法
D.赫鲁晓夫改革
4、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改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

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允许私人小企业的展
B.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C.开展了垦荒和推广玉米种植运动
D.未能从根本上摆脱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5、下列事件中,与捷克斯洛伐克无关的一项是
A.慕尼黑阴谋
B.斯大林模式
C.组建社会主义工人党
D. “布拉格之春”
6、戈尔巴乔夫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叶利钦控制了局势是从哪一事件开始的
A.新联盟条约草案的制定
B.“八一九事件”
C.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
D.苏联解体
7、20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突出表现在
A.社会制度的变化
B.国家名称的变化
C.民族构成的变化
D.文化观念
8、二战后苏联和东欧国家经历了一系列改革与动荡。

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东欧剧变②戈尔巴乔夫改革③赫鲁晓夫改革④匈牙利改革
A.③④②①
B.①④②③
C.④③②①
D.③①②④
(二)材料题
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俄)彼得格勒省农民说:“我们那里发生过把手枪对着人家太阳穴这样的强制行为,人们很气愤”。

吉尔吉斯的农民说:“粮食被收集得象扫帚扫过一样干净,一点也没剩。


——《苏联兴亡史》
(1)苏俄农民对什么政策感到气愤和不满?为此,列宁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材料二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最,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l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这一“改革”与列宁的“探索”在内容是有何相似之处?
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材料四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东欧各国风云突变。

在一年之内,执政四十多年的各国党,纷纷丧失政权。

由于各国执政党的改变,社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五东欧的事件对我们来说并不感到意外,迟早要出现的。

东欧的问题首先出在内部。

──邓小平
请回答:
(3)材料三中“苏联僵化的模式”是指什么?
(4)结合材料谈谈,东欧剧变的时间、原因和实质分别是什么?
(5)谈谈社会主义国家从东欧剧变中应吸取什么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