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新版深静脉血栓溶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修订版)
新版深静脉血栓溶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修订版).doc
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深静脉血栓溶解的最新指南。
其中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通过遵循指南,医生和患者可以制定针对深静脉血栓的个性化治疗
方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
深静脉血栓的诊断应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相关检
查结果。
病史方面应注意询问有无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体格检查时应注意观察下肢水肿、皮肤色泽变化等;相关检查包括超声检查、放射性同位素静脉造影等。
深静脉血栓溶解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介
入治疗。
药物治疗方面,抗凝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可以有效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和扩散。
介入治疗方面,
血栓溶解术是一种常见方法,通过导管在血栓处释放溶栓药物,从而使血栓溶解。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积极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使用弹力袜等压力治疗;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根据个体情况定制预防方案;避免长时间进行手术操作;及时治疗相关的疾病,如肿瘤等。
深静脉血栓溶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针对深静脉血栓的最新指导。
通过遵循该指南中的诊断准则、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
治疗过程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
深静脉血栓溶解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提供了针对深静脉血栓的最新指导。
通过遵循该指南中的诊断准则、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
治疗过程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制定。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2版)学协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
DVT常导致PE和血栓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严重者显著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为提高我国的DVT诊治水平,指导各级医院的DVT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和继发性因素(表1)。
DVT多见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大手术或创伤后、晚期肿瘤或有明显家族史的患者。
二、临床表现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软组织张力增高;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减轻,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 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患肢伸直,足突然背屈时,引起小腿深部肌肉疼痛,为Homans征阳性;压迫小腿后方,引起局部疼痛,为Neuhof征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白肿甚至股青肿。
股白肿为全下肢明显肿胀、剧痛,股三角区、腘窝、小腿后方均有压痛,皮肤苍白,伴体温升高和心率加快。
股青肿是下肢DVT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侧支全部被血栓堵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痉挛,肢体缺血;临床表现为患肢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性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进入并堵塞肺动脉,引起PE的临床表现。
DVT慢性期可发生PTS。
主要症状是下肢肿胀、疼痛,体征包括下肢水肿、色素沉着、湿疹、静脉曲张,严重者出现足靴区的脂性硬皮病和溃疡。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10-11摘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 年 9 月第 32 卷第 9 期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检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 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以显着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DVT的诊治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级医院对DVT的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14天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天;发病30天以后进人慢件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
Homans征:患肢伸直,足被动背屈时,引起小腿后侧肌群疼痛,为阳性。
Neuhof征:压迫小腿后侧肌群,引起局部疼痛,为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属支血栓阻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受压和痉挛,肢体缺血。
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要点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
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主要不良反应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一、病因和危险因素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表1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发性危险因素抗凝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凝血酶原20210基因变异/Ⅷ、Ⅸ、Ⅺ因子增高/蛋白C缺乏/V因子Leiden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 /纤溶酶原缺乏/异常纤溶酶原血症/蛋白S缺乏/Ⅻ因子缺乏表2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继发性危险因素髂静脉压迫综合征/损伤/骨折/脑卒中、瘫痪或长期卧床/高龄/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下肢静脉功能不全/吸烟/妊娠/产后/Crohn病/肾病综合征/血液高凝状态(红细胞增多症、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小板异常/手术与制动/长期使用雌激素/恶性肿瘤尧化疗患者/肥胖/心、肺功能衰竭/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口服避孕药/狼疮抗凝物/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VTE病史/重症感染二、临床表现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14d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d;发病30d以后进入慢性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血管疾病,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导致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为了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好地诊断和治疗 DVT,特制定本指南。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定义和病因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
其主要病因包括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壁损伤。
常见的危险因素有长期卧床、手术、创伤、恶性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遗传性凝血功能异常等。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DVT 的症状和体征因血栓发生的部位、严重程度而异。
常见的表现包括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升高、浅静脉扩张等。
如果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症状可能相对较轻;如果血栓累及髂股静脉,症状往往较为严重,甚至可能出现下肢青肿、股白肿。
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方法1、临床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危险因素、症状出现的时间和特点等,并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患肢的肿胀程度、压痛、皮肤温度和色泽等。
2、实验室检查D二聚体检测是常用的筛查方法,但特异性不高。
如果 D二聚体正常,通常可以排除 DVT;如果升高,则需要进一步检查。
3、影像学检查(1)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DVT 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便捷、准确等优点,可以检测静脉管腔内有无血栓、血流情况等。
(2)静脉造影:是诊断 DVT 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检查,一般在其他检查不能明确诊断或需要介入治疗时使用。
(3)CT 静脉成像、磁共振静脉成像:也可用于诊断 DVT,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不如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准确。
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和疼痛。
避免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
2、抗凝治疗是 DVT 的基本治疗方法,可以抑制血栓的蔓延和复发,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利伐沙班等。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017-10-11摘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7 年9 月第32 卷第9 期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检形成(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PE),DVT与PE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同种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DVT的主要不良后果是PE和血栓后综合征(PTS),它可以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DVT的诊治水平,指导和规范各级医院对DVT的诊治工作,特制订本指南。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肿瘤患者等。
根据发病时间,DVT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急性期是指发病14天以内;亚急性期是指发病15~30天;发病30天以后进人慢件期;早期DVT包括急性期和亚急性期。
急性下肢DVT主要表现为患肢的突然肿胀、疼痛等,体检患肢呈凹陷性水肿、软组织张力增高、皮肤温度增高,在小腿后侧和/或大腿内侧、股三角区及患侧髂窝有压痛。
发病1~2周后,患肢可出现浅静脉显露或扩张。
血栓位于小腿肌肉静脉丛时,Homans征和Neuhof征呈阳性。
Homans征:患肢伸直,足被动背屈时,引起小腿后侧肌群疼痛,为阳性。
Neuhof征:压迫小腿后侧肌群,引起局部疼痛,为阳性。
严重的下肢DVT,患者可出现股青肿,是下肢DVT中最严重的情况,由于髂股静脉及其属支血栓阻塞,静脉回流严重受阻,组织张力极高,导致下肢动脉受压和痉挛,肢体缺血。
临床表现为下肢极度肿胀、剧痛、皮肤发亮呈青紫色、皮温低伴有水疱,足背动脉搏动消失,全身反应强烈,体温升高。
如不及时处理,可发生休克和静脉件坏疽。
静脉血栓一旦脱落,可随血流漂移、堵塞肺动脉主干或分支,根据肺循环障碍的不同程度引起相应PE的临床表现。
2019年《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解读(附解说词)
Kearon C, et al. Chest. 2016;149(2):315-52.
III期研究荟萃分析: NOACs疗效与VKA相当
事件
VTE复发 致死性PE 全因死亡
0
0.5 1.0 1.5
NOAC有利 VKA有利
ESC PE诊断和管理指南
ESC PE诊断 和管理指南
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二版) ACCP9 VTE抗栓治疗指南
中国DVT诊疗 指南(第三版)
ACCP10 VTE抗栓治疗指南
急性PE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PE中国专家共识
NOACs: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2017中国DVT诊疗指南: NOACs推荐地位提升
2012年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二版)
2012年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二版)
• 直接Xa因子抑制剂(如利伐沙 班):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小,无 需监测凝血功能。单药治疗急 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 肝素与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
2017年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三版)
• 新型口服抗凝剂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 子抑制剂,它们具有抗凝效果稳定、药效不受 食物影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很小、半衰期较 短、用药剂量固定、服药期间无需定期监测凝 血功能等特点。
• 直接Xa因子抑制剂: • 在国内,利伐沙班已经被批准用于DVT的预 防和治疗,该药的33%通过肾脏代谢,轻、 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 • 单药治疗急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 素与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 • 推荐用法:前三周15mgBid,维持剂量为 20mgQD。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华外科杂志. 2012;50(7):611-6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32(9):807-812.
深静脉血栓指南ACCP指南解读
深静脉血栓指南 ACCP指南解读1. 前言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形成血栓,常见于腿部。
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DVT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CCP)发布了深静脉血栓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抗凝治疗部分的ACCP指南进行解读。
2. ACCP指南解读2.1 抗凝治疗适应症ACCP指南建议对以下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急性DVT患者•慢性DVT患者•肺栓塞患者•易栓症患者•抗凝治疗预防复发性DVT患者2.2 抗凝药物选择ACCP指南推荐使用以下抗凝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凝血酶抑制剂(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2.3 抗凝治疗剂量ACCP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具体剂量请参考相关药物说明书或专业指南。
2.4 抗凝治疗时长ACCP指南建议:•急性DVT患者抗凝治疗时长为3-6个月•复发性DVT患者抗凝治疗时长为6个月其他•预防复发性DVT患者抗凝治疗时长为6个月其他,根据患者情况可延长至12个月或更长时间2.5 抗凝治疗监测ACCP指南建议:•定期监测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使用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无需常规监测•凝血酶抑制剂患者需根据药物特点进行监测3. 总结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抗凝治疗是DVT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ACCP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抗凝治疗的适应症、药物选择、剂量调整、治疗时长和监测等方面的建议。
遵循指南,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提高DVT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本文为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内容仅供参考。
2017年《中国深静脉血栓诊疗指南(第三版)》解读(附解说词)
Kearon C, et al. Chest. 2016;149(2):315-52.
III期研究荟萃分析: NOACs疗效与VKA相当
事件
VTE复发 致死性PE 全因死亡
抗凝疗程
• 进一步明确DVT的 慢性期治疗疗程
NOACs在ACs
首次推荐 NOACs
推荐 NOACs优于VKA/LMWH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一版) ACCP8 VTE抗栓治疗指南
• 直接Xa因子抑制剂: • 在国内,利伐沙班已经被批准用于DVT的预 防和治疗,该药的33%通过肾脏代谢,轻、 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 • 单药治疗急性DVT与其标准治疗(低分子肝 素与华法林合用)疗效相当。 • 推荐用法:前三周15mgBid,维持剂量为 20mgQD。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华外科杂志. 2012;50(7):611-614.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7;32(9):807-812.
ESC PE诊断和管理指南
ESC PE诊断 和管理指南
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二版) ACCP9 VTE抗栓治疗指南
中国DVT诊疗 指南(第三版)
ACCP10 VTE抗栓治疗指南
急性PE中国专家共识
急性PE中国专家共识
NOACs: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2017中国DVT诊疗指南: NOACs推荐地位提升
2012年中国DVT诊疗指南(第二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d 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在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 enous thromboembolism)。
DVT是常见的一种病症,后果主要是肺栓塞和DVT后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国内临床对于DVT的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认识,疗效差异较大。
为了提高我国对DVT的诊治和预防水平,我们制订了DVT诊治指南。
(一)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目前国内还缺乏关于DVT发病率的准确统计资料。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其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因素(见表1)。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晚期肿瘤患者或有明显家族史者。
(二)DVT的临床表现1.症状: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
偶有发热、心率加快。
2.体征: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是主要特点,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皮温高于正常肢体。
重症可呈青紫色,皮温降低。
如影响动脉,可出现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痛(Homans征和Neuhof征阳性):Homans征阳性: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Neuhof征(即腓肠肌压迫试验)阳性: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
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DVT后综合征(postthrombosis syndrome,PTS)。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表现。
(三)DVT的诊断DVT的辅助检查1.阻抗体积描记测定:对有症状的近端DVT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费用较低。
最新静脉血栓栓塞症指南解读
最新静脉血栓栓塞症指南解读简介本文档旨在对最新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指南进行解读。
VTE是一种常见的血液循环系统疾病,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
及时诊断和治疗VTE对于病人的健康至关重要。
指南解读最新的VTE指南强调以下几个关键点:1. 风险评估:对于可能患有VTE的患者,应进行风险评估以确定其是否需要预防性治疗。
评估因素包括年龄、手术史、肿瘤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选择是否使用抗凝药物进行预防。
2. 抗凝治疗:对于已确诊的DVT或PE患者,应立即开始抗凝治疗。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和华法林。
治疗期间需要监测凝血指标,并根据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3. 长期抗凝治疗:对于高风险的VTE患者,如有复发风险或肿瘤相关的VTE,建议进行长期抗凝治疗。
华法林是常用的长期抗凝药物,但需要密切监测凝血指标。
4. 非药物治疗:除了药物治疗外,机械栓塞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PE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滤器来阻止血栓进一步传播。
5. 预防措施:对于高危人群,如长时间卧床的患者或手术后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来降低VTE的发生率。
这包括穿着弹力袜、进行下肢肌肉锻炼、及时起床活动等。
结论通过解读最新的VTE指南,我们了解到对于VTE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更清晰的指导。
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结果,可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包括抗凝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此外,对于高危人群应采取预防措施,以降低VTE的发生率。
这些指南为医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有助于提高VTE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考核试题及答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考核一、选择题1、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单选题]。
A、静脉壁损伤B、血流缓慢C、血液高凝状态D、以上都正确V2、以下为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继发性危睑因素的有()[单选题]。
A、骼静脉压迫综合征B、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VC、人工血管或血管腔内移植物D、恶性W瘤化疗患者E、下肢静脉功能不全3、根据发病时间,分为急性期深静脉血栓是指发病多少天以内()[单选题]。
A、14d√B、15dC、21dD、17dE、30d4、慢性期可发展为PTS(血栓后综合征),一般指急性下肢DVT6个月后,出现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表现,包括有什么()[单选题]。
A、患肢的沉重、胀痛B、静脉曲张、皮肤瘙痒C、色素沉着D、湿疹E、以上都正确V5、对于下肢DVT的诊断,无论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均需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以免漏诊和误诊,以下可以进行的检查为()[单选题]*A、血浆D-二聚体测定B、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C、CT静脉成像D、核磁静脉成像、静脉造影E、以上都正确√6、对于血栓发病因素明显、症状体征典型的患者,首选什么检查。
()[单选题]*A、静脉造影B、CT静脉成像C、超声检查√D、核磁静脉成像E、血浆D-二聚体测定7、当以下的什么情况时,需要进一步超声检查()[单选题]。
A、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B、症状体征不典型C、We11s评分为低度可能时D、行D-二聚体检测,阴性排除血栓,阳性者E、以上都正确V8、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抗凝对于DVT有什么作用()[单选题]*A、可抑制血栓蔓延B、利于血栓自溶C、管腔再通D、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E、以上都正确√9、以下为溶栓治疗的禁忌证的是()[单选题]*A、溶栓药物过敏B、近期(2—周)有活动性出血,包括严重的颅内、胃肠、泌尿道出血C、近期接受过大手术、活检、心肺复苏、不能实施压迫的穿刺D、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静脉畸形患者E、以上都正确V10、血栓后综合征的治疗可以分为以下那几个方面()[单选题]*A、压力治疗:是PTS的基础治疗,有助于减轻或改善PTS症状。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深静脉血栓形成指的是在静脉内形成血凝块,随着血流的流动,这些血凝块可能会从静脉内游移到肺部,阻塞肺动脉,导致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所以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至关重要。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主要依靠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来判断。
患者通常会出现肿胀、疼痛、发红、潮红和静脉曲张等症状,病程长短不等。
体检时可以发现下肢的肿胀和静脉充盈性浅表静脉阻塞,如The Moses sign(肚脐瘤征)、Homan sign(胫骨前肌腓肠肌痉挛现象)等。
在检查方面,超声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易行和准确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判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位置、范围和性质。
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患者的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手段来进一步诊断。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主要分为抗凝治疗和机械性静脉溶栓治疗两种。
抗凝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来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复发和肺栓塞。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药,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机械性静脉溶栓治疗则是通过机械性手术切开静脉并导入溶栓药物来溶解血栓,迅速消除血栓,解除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机械性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
总之,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栓性疾病,其危害性非常严重。
为了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对患者带来的危险,需要通过严密、全面的评估来实施针对性治疗方案。
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合理使用现有的药物和技术手段来提高所治疗效果和减少患者的痛苦。
此外,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保持合理的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和避免长时间站立或坐卧不动等不良习惯,以减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3)溶栓治疗的适应证:急性近端DVT(髂、股、腘静脉);全身状况好;预 期生命>1年和低出血并发症的危险。
(4)溶栓治疗的禁忌证:①溶栓药物过敏;②近期(2~4周内)有活动性出 血,包括严重的颅内、胃肠、泌尿道出血;③近期接受过大手术、活检、心 肺复苏、不能实施压迫的穿刺;④近期有严重的外伤;⑤严重难以控制的高 血压(血压>160/110mmHg);⑥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⑦细菌性心内膜炎; ⑧出血性或缺血性脑卒中病史者;⑨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静脉畸形患者; ⑩年龄>75岁和妊娠者慎用。
辅助检查
1.血浆D-二聚体测定:D-二聚体是纤维蛋内复合物溶解时产生的降解产物。 下肢DVT时,血液中D-二聚体的浓度升高,但临床的其他一些情况如手术后、 孕妇、危重及恶性肿瘤时,D-二聚体也会升高,因此,D-二聚体检查的敏感性 较高、特异性差。可用于急性VTE的筛查、特殊情况下DVT的诊断、疗效评估 和VTE复发的危险程度评估。
治疗 (―)DVT的早期治疗 1.抗凝:抗凝是DVT的基本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利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 降低PE发生率和病死率。但是,单纯抗凝不能有效消除血栓、降低PTS发生 率。抗凝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和新型口服抗凝剂, 后者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Xa因子抑制剂,它们具有抗凝效果稳定、药效 不受食物影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很小、半衰期较短、用药剂量固定、服药 期间无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等特点。
诊断 患者近期有手术、严重外伤、骨折或肢体制动、长期卧床、肿瘤等病史,出 现下肢肿胀、疼痛、小腿后方和/或大腿内侧有压痛时,提示下肢DVT的可能 性大;但当患者无明显血栓发生的诱因、仅表现为下肢肿胀或症状不典型时, 易出现漏诊、误诊。
DVT诊断治疗指南复习课程
除常规下肢静脉超声外,对可疑患者推荐行加压静脉超声成像(compression venous ultrasonography, CUS)检查,即通过探头压迫观察等技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静脉不能被压陷或静脉腔内无血流信号为DVT的特定征象。CUS诊断近端血栓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95%
DVT临床表现类型
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周围型),为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好发部位。因病变范围较小,所激发的炎症反应程度较轻,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易被忽略。通常感觉小腿部疼痛或胀感,腓肠肌有压痛,足踝部轻度肿胀。Homans征阳性。 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起病骤急;局部疼痛,压痛;腹股沟韧带以下患肢肿胀明显;浅静脉扩张,尤其腹股沟部和下腹壁明显;在股三间区,可扪及股静脉充满血栓所形成的条索状物;伴有发烧,但一般不超过38.5℃。顺行扩展,可侵犯下腔静脉。如血栓脱落,可形成肺栓塞。
IV UFH 作为 DVT初始治疗
IV UFH治疗ADVT,建议负荷 (80 U/kg or 5,000 U), 后给予(initially at a dose of 18U/kg/h or 1,300 U/h),然后监测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调整剂量 (Grade 1C).
基本概念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份在深静脉管腔内形成凝血块(血栓)。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指来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lism,VTE): PTE 和DVT是同一疾病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 统称为VTE.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肺栓塞。
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我们需要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原因包括长时间坐着或站着、手术后、严重创伤、癌症、荷尔蒙替代疗法等。
一些人具有遗传倾向,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我们需要了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会出现下肢肿胀、疼痛、发红、发热等症状。
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等并发症。
为了确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医生通常会进行以下检查:超声检查、CT扫描、MRI等。
其中,超声检查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可以清晰地显示血管内的血流情况。
一旦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通常包括抗凝剂和溶栓剂。
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栓扩大,溶栓剂可以帮助溶解已经形成的血栓。
手术治疗包括血栓切除术和导管取栓术等。
这些手术需要在专业医院进行。
除了药物和手术治疗外,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自我管理措施来帮助缓解症状和预防复发。
例如,保持适当的运动量、穿着舒适的鞋子、避免长时间坐着或站着等。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如果您有任何相关症状,请尽快就医并接受专业的治疗。
深静脉血栓诊断和治疗指南PPT演示课件
关于何时开始抗凝治疗以及使用何种药物存在争议,不同指南和专家意见不一。
溶栓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溶栓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有效,但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
手术取栓与导管溶栓的优劣比较
手术取栓和导管溶栓是两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它们的优劣比较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数 据支持。
• 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DVT的临床表现包括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扩张等。 诊断方法包括超声检查、静脉造影和D-二聚体检测等。
• 治疗原则和常用药物:DVT的治疗原则包括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常用药物 包括华法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以及尿激酶、链激酶等溶栓药物。
新型技术在深静脉血栓领域应用前景
预防措施
鼓励早期活动、避免长时间久坐或卧床、控制体重、戒烟限酒等。对于高危人 群,可采取药物预防或机械性预防措施,如穿弹力袜、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 等。
02 诊断方法与技巧
临床表现及体征识别
01
02
03
04
疼痛
深静脉血栓常导致局部疼痛, 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
肿胀
受累肢体或部位可出现肿胀, 程度因血栓大小和部位而异。
05 临床实践中的挑战与争议
诊断困难原因分析
症状不典型
01
深静脉血栓的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
影像学检查的局限性
02
虽然超声和CT等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准确
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
缺乏统一诊断标准
03
目前深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医生和医疗机构之
间可能存在差异。
治疗策略选择争议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DVT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促进早期发现和治 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和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评 估
低度可能性 (D-二聚体检测)
中高度可能性 (超声检查)
阳性 (超声检查)
阴性
阳性
(排除诊断) (诊断成立)
阴性 (影像学检查)
阳性
阴性
(诊断成立) (排除诊断)
阳性
阴性
(诊断成立) (排除诊断)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20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和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治疗剂量个体差异小,每日1 次,无需监测凝 血功效。对肾功效影响小于低分子肝素。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27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和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2024/7/26 第27页
(4)维生素K 拮抗剂(如华法林):
是长久抗凝治疗主要口服药品,效果评定需监 测凝血功效INR。治疗剂量范围窄,个体差异大,药 效易受各种食物和药品影响。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10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和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2024/7/26 第10页
主要症状
是下肢肿胀、疼痛(严重程度随时间延 长而改变), 体征包含下肢水肿、色素从容、 湿疹、静脉曲张, 严重者出现足靴区脂性硬皮 病和溃疡。PTS 发生率为20% ~ 50%。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
22
2024/7/26 第22页
5.1 早期治疗 抗凝 溶栓治疗 手术取栓 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处理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指征
*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
23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疗和治疗指南专家讲座
2024/7/26 第23页
5.1.1 抗凝
抗凝是DVT 基本治疗, 可抑制血栓蔓延、有利 于血栓自溶和管腔再通, 从而减轻症状、降低PE 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史堡萱逼窆£型苤查;!Q!生!旦筮垫鲞箜!塑鱼!也』堡塑!!竖:塑!望!!塑!:y!!:!!:№:!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235·.指南与共识.第二届中国静脉论坛会议期间,由中华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责成安贞医院吴庆华教授负责制定我国的“DVT诊治指南”,后与第三届静脉论坛轮值主席董国祥共同承担本指南的制定,由吴庆华和罗小云执笔。
本草案的制定历时两年余,经多次专家会议讨论修改。
2006年3月在三亚的第三届静脉论坛工作会议上形成初稿,后经2005年11月26日和2007年6月11日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会议以及2007年8月25日第三届中国静脉论坛预备会议等反复认真研究修改,2007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静脉论坛的会议上全体通过。
当然仍有不尽完美之处,也存在一定的意见分歧,留待以后不断修改,完善。
我国血管外科著名专家(按姓氏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陈翠菊、陈忠、陈学明、董宗俊、董国祥、段志泉、符伟国、管珩、郭伟、谷涌泉、顾福杭、景在平、蒋米尔、姜维良、李大军、李俊海、李建新、李晓强、栗力、刘昌伟、刘鹏、刘长建、刘增庆、罗小云、马杰、潘松龄、钱水贤、时德、沈来根、王嘉桔、汪忠镐、王玉琦、王深明、吴庆华、吴丹明、辛世杰、苑超、余波、张柏根、张建、张福先、张纪蔚、张强、张静菊、赵春起等先后参加本指南的制定。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mmbosis,DVT)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的病症,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Hlbolism,VTE)。
DVT是常见的一种病症,后果主要是肺栓塞和DVT后综合征,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和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国内临床对于DVT的诊断和治疗缺乏统一认识,疗效差异较大。
为提高我国对DVT的诊治和预防水平,我们制订了DVT诊治指南。
一、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目前国内还缺乏关于DVT发病率的准确统计资料。
DVT的主要原因是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和血液高凝状态。
其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因素(表1)和继发性因素(表2)。
DVT多见于大手术或创伤后、长期卧床、肢体制动、晚期肿瘤患者或有明显家族史者。
表1DVT的原发危险因素原发性因素抗凝血酶缺乏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抗心磷脂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过多凝血酶原20210A基因变异蛋白C缺乏V因子Leiden突变(活化蛋白c抵抗)纤溶酶原缺乏异常纤溶酶原血症蛋白s缺乏Ⅻ因子缺乏二、DVT的临床表现1.症状: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抬高患肢可好转。
偶有发热、心率加快。
2.体征:血栓远端肢体或全肢体肿胀是主要特点,皮肤多正常或轻度淤血,重症可呈青紫色,皮温降低。
如影响动表2DVT的继发危险因素继发性因素损伤/骨折血小板异常脑卒中手术高龄制动中心静脉插管恶性肿瘤化疗下肢静脉功能不全肥胖吸烟心功能衰竭妊娠/产后长途旅行Crohn病口服避孕药肾病综合征狼疮抗凝物粤鎏囊誓r:|T;卿胞增多症,waldenstmm人工材料巨球蛋白血症)“1””脉,可出现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血栓发生在小腿肌肉静脉丛时,可出现血栓部位压痛(Ho眦ns征和Neuhof征阳性):Homans征:患肢伸直,踝关节背屈时,由于腓肠肌和比目鱼肌被动牵拉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
Neuhofs征(即腓肠肌压迫试验):刺激小腿肌肉内病变的静脉,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为阳性。
后期血栓机化,常遗留静脉功能不全,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称为DVT后综合征(p08tthmmbosissyndrome,PTS)。
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的表现。
三、DVT的诊断(一)DVT的辅助检查1.阻抗体积描记测定:对有症状的近端DVT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单,费用较低。
但对无症状万方数据·236·主堡萱道翌b叠苤查兰!Q!至!旦箜望鲞筮!塑堡!i!』壁塑!!垡:堕堡垒!Q!!:Y!!:望:塑!:!DVT的敏感性差,阳性率低。
2.血浆D二聚体测定: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敏感性较高(>99%)。
急性DVT,D二聚体大于500¨g/L有重要参考价值。
由于术后短期内患者D二聚体几乎都呈阳性,因此对于DVT的诊断或者鉴别诊断价值不大,但可用于术前DVT高危患者的筛查。
另外,它对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并非特异,如肿瘤、炎症、感染、坏死等很多可产生纤维蛋白的情况,D二聚体也可大于500¨∥L,故预测价值较低,不能据此诊断DVT。
该检查对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特异性较低,不宜用于这些人群。
3.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其敏感性、准确性均较高,为无创检查,适用于对患者的筛选、监测。
仔细的非介入性血管超声可以使敏感性保持在93%~97%,特异性保持在94%~99%。
高度可疑者,如阴性应每日复查。
结合有无血栓的好发因素,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可以将患者分为高、中、低度DVT可能性。
如果连续两次超声检查均为阴性,对于低可能性患者可临床观察,对于中度和高度可能性患者可给予抗凝治疗,对于高发病率组的患者,如果第2次扫描仍阴性应考虑进行静脉造影。
4.放射性核素血管扫描检查:利用核素在下肢深静脉血流或血块中浓度增加,通过扫描而显像,对DVT诊断是有价值的无创检查。
5.螺旋CT静脉造影(computedtomo—veno铲aphy,cTV):是近年出现的新的DVT诊断方法,可同时检查腹部、盆腔和下肢深静脉情况。
6.静脉造影:是DVT诊断的“金标准”。
(二)DVT的临床可能性评估和诊断流程1.DVT的临床可能性评估:可参考Wells临床评分(表3)。
表3下肢DVT诊断的临床特征评分临床特征评分肿瘤l瘫痪、或近期下肢石膏固定l近期卧床>3天,或大手术后12周内1沿深静脉走行的局部压痛1整个下肢的水肿1与健侧相比,小腿肿胀大于3cm(胫骨粗隆下10cm处测量)1既往有DVT病史1凹陷性水肿(有症状腿部更严重)1有浅静脉的侧支循环(非静脉曲张性)l其他诊断(可能性大于或等于DVT)一2临床可能性:低度≤o;中度l~2分;高度≥3。
若双侧下肢均有症状,以症状严重的一侧为准。
2.DvT诊断流程:DVT的诊断必须有客观性辅助检查才能确诊,其评估流程请参考图1。
四、DVT的治疗(一)早期DVT的治疗抗凝治疗是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标准治疗,大量临床随机/\。
一diIIJ。
,检测下肢静—超声检查/\/\/\/\,击扫』除√≥影像阜检查治疗排除治疗影像学检查/\治疗排除图1诊断流程图对照试验已证实抗凝治疗可抑制血栓蔓延,降低肺栓塞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复发。
DVT的早期抗凝治疗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肝素(指普通肝素,下同)。
+根据病情需要,在治疗的第1天可以开始联合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在INR稳定并大于2.0后,停用肝素。
1.普通肝素的应用:肝素剂量个体差异较大,因此静脉给予肝素必须进行监测,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目前常用的监测是激活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兀T),肝素的治疗效果应尽快达到和维持抗凝前的1.5~2.5倍。
但aPTr并不总是可靠地反映血浆肝素水平或肝素抗血栓活性。
检验室可以根据相当于血浆肝素水平(0.3~0.7)Iu/rnl酰胺水解测定的抗因子X活性确定本试验室aP7rr的治疗范围。
有条件医院可通过直接检测肝素水平进行调整剂量,对于要求每天需要大剂量肝素而又达不到aPI’11治疗范围的肝素抵抗患者,肝素的剂量可根据抗因子Xa的测定来调整。
间断静脉注射肝素比持续静脉给药有更高的出血风险。
治疗DVT的肝素的用法(供参考):肝素的起始剂量可以一次性给予6250u,随后根据aHT结果调整肝素剂量。
推荐:对于有客观依据确诊为DVT的患者,推荐使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或静脉、皮下注射肝素。
对于临床高度怀疑DvT的患者,如无禁忌,在等待检查结果期间。
可考虑抗凝治疗,根据确诊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抗凝治疗。
推荐在治疗的第1天开始联合应用维生素K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或肝索,在玳R达到2.0后,停用肝素。
对于急性DVT的患者皮下注射肝素可替代静脉肝素的治疗。
2.低分子肝素的应用:低分子肝素比肝素的药物动力学和生物效应具有更好的预测性。
如果根据体重调整剂量的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每天一次或两次,大多数患者不需要实验室监测。
肾功能不全或孕妇慎用。
最近研究显示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在静脉血栓形成复发、肺栓塞、大出血危险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两者结果相同。
恶性肿瘤患者使用低分子肝素生存期好于肝素。
不同的低分子肝素之间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明显差异。
低分子万方数据史垡萱道处型盘查!Q!!生!旦箜望鲞箜!塑垦!也』壁望!!垡:丛型!!塑!:!!!:望:堕!.!肝素疗效和风险与肝素相当。
低分子肝素的主要优势是使用简便,大多无需监测。
推荐:对于急性DVT患者,推荐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1次/12h:对于严重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建议使用静脉肝素,谨慎考虑低分子肝素。
3.溶栓治疗:理论上使用溶栓药溶解静脉血栓,迅速减轻血管阻塞可作为DVT患者的治疗措施之一。
早期溶栓治疗有效,但是溶栓治疗可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溶栓药治疗早期DVT可减少PTS的发生尚不确定。
推荐:治疗急性期的严重髂股静脉血栓在适当的抗凝治疗下。
可考虑使用溶栓治疗。
4.导管溶栓:导管溶栓与全身溶栓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有报道导管溶栓与局部和全身出血有关系,并且需要在与常规抗凝比较,对效益/风险进行仔细的评估后,方可适用于患者。
国内有全身和导管溶栓的临床对照研究认为置管溶栓术与常规的药物治疗相比,显效率高,治疗时间短,并发症少。
有小样本支持局部应用溶栓药的病例报道。
鉴于国内尚无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目前对导管溶栓仍需严格掌握适应证。
推荐:建议导管溶栓的使用应限定于某些选择性患者,如较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患者。
5.手术取栓:手术静脉取栓主要用于早期近端DVT,手术取栓通常的并发症是血栓复发。
但其远期疗效如门S、通畅率等仍不确定。
因此对于严重患者,如某些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股青肿患者可考虑应用。
国内尚无手术与非手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有临床对照试验显示手术有利于减少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国外只有极少数的小样本的随机临床对照试验结果证实手术可减少肺栓塞和早期血栓形成的复发以及瓣膜功能远期疗效好。
对于远期疗效,目前绝大多数为观察性病例分析。
推荐:对于某些选择性患者,如较严重的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可考虑使用取栓术。
6.下腔静脉滤器:下腔静脉滤器可以预防和减少肺栓塞的发生。
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的适应证是抗凝治疗有禁忌或有并发症的近段DVT患者,充分抗凝治疗的情况下反复发作的血栓栓塞,肝素诱发性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反复肺栓塞发作合并肺动脉高压,行肺动脉手术取栓和内膜剥脱术时同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