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的土地七年级
人音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多情的土地》(一等奖课件) (1)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施光南音乐作品及个人相 关简介,聆听对比《多情的土地》 音乐效果。 2,、让学生可以分辨常见的独唱, 合唱等演唱形式
•
二、结构分析
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 作曲家。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深受群众喜爱, 可是,施光南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 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 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 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 经走过的道路。这首歌曲是作曲家施光南在20 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写的一首优秀艺术性抒 情歌曲。采用e小调,2\4拍,用完善的前奏 +A+B+尾声的两端提结构写成。
三,演唱练习歌曲
1、同学们跟琴练习 2.、小组内交流学习 3、会课
四、小结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描写,深刻的表现出对故乡的眷 恋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谊带有深沉的责任 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 道路 。
多
情
《多情的土地》这首歌词,诞生在“文化大革命”
的
结束后的第一个十年里,而这期间有着特定的社 会思潮和音乐思潮。1个百废待兴的时 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
地
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
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
1、全曲采用e小调,2\4拍,用完善的前奏+A+B+尾声的两端提结构写 成 2、这首歌曲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 深情的。所以学生要把握歌曲的整体速度来视唱简谱 3、教师示范演唱。学生会注意到谱子上的力度、三连音、倚音等符号 和弱起、附点的节奏型 4、歌曲分析,把握情感。让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这首歌曲的歌词,体 会作者的感情,并在纸上画出这首歌曲的的旋律线。划完后看到的纸 上是波浪式、环绕式的旋律线,掀动着情感的起伏。然后加入钢琴伴 奏让学生随琴演唱,边唱边用手划旋律线,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意境中 抒发出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故土的深厚感情。 5、学唱歌曲,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可以学会这首歌曲
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一课+欣赏《多情的土地》

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一课+欣赏《多情的土地》
《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标: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学习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作用,通过歌曲学习各种演唱形式,了解指挥中的拍子划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学到的乐理知识,来分析歌曲中的特点
班级学情分析: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复习歌曲《彩色的中国》并导入新课
复习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复习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
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
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运用学过的指挥方法对以上歌曲进行练习。
齐唱《爱我中华》《走向复兴》这两首歌曲。
分组练习。
六、复习指挥图示并练习《走向复兴》的开始部分。
七、听本单元的歌曲标出它们的演唱形式。
八、拓展活动
九、课堂小结。
七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课件-1.4多情的土地1-人音版

1964年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任创作员。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 音协副主席。主要作品有:C小调钢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青春》,管弦乐 小合奏《打酥油茶的小姑娘》,小提琴独奏《瑞丽江边》。获奖作品有:《祝酒 歌》获庆祝建国30周年献礼演出一等创作奖及1980年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 第一名,并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和亚洲文化中心选为在亚洲青少年中推荐的歌 曲;朱逢博首唱的《洁白的羽毛寄深情》在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中获奖; 《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1980年文化部及中国音协主办的优秀群众歌曲评选中 获奖;《立功喜报寄回家》在全军第三届文艺会演中获优秀创作奖;《瑞丽江 边》、《打起手鼓唱起歌》等已流传国外。
廖昌永:演唱作品题材广泛、雅俗共赏;演 唱音域宽广、音色丰富;表演台风稳健、真挚自 然;演唱语言亲切自然、生动感人。
韩磊:通俗易懂,声音浑厚。
戴玉强:中国三大男高音之一,歌唱稳健, 音域极高。
1、课堂小结 2、作业布置
• 学唱歌曲《多情的土地》 • 复习二、三、四拍子的指挥 • 实践与创造(第三题)
多情的土地
《多情的土地》是词作者任志萍和我国著名的 作曲家施光南为男中音歌唱家佟铁鑫所作的一首抒 情歌曲,音乐深情、感人,无论是创作手法还是情 感表达,都蕴含了创作人的真实的内心情感,都蕴 藏着作曲家的思想情感和复杂的艺术技巧。并由著 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首次演唱。
施光南:
施光南(1940年8月22日-1990年05月02日),被 称为“时代歌手”,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 新一代作曲家。祖籍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叶村。
1940年8月22日在重庆市南岸出生,父亲施复亮 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母亲是重庆江津人。施光南 1948年回源东叶村老家上小学,1949年在金华城内小 学毕业。解放后随父母移居北京,在父亲影响下开始 学习作曲,1957年中学毕业后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 取,1959年转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先入中央 音乐学院附中补习两年,再转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学 习。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3册教案

多情的土地 - 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3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2.理解《多情的土地》曲调的情感表达;3.学会演奏《多情的土地》。
二、教学内容1.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2.《多情的土地》的基本乐理知识;3.演奏《多情的土地》。
三、教学过程1. 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在介绍人音版五线谱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五线谱知识,对于那些已经学过五线谱的学生,可以简单的过一下复习,并引导他们来思考:在吉他弹奏中,为什么需要人音版的五线谱?然后,就可以开始介绍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
人音版五线谱是一种适用于吉他演奏的五线谱,使用的是数字来表示吉他的品码和弦格,它不同于传统的音乐谱面,很好的解决了吉他手的演奏问题。
再通过举例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2. 《多情的土地》的基本乐理知识在介绍《多情的土地》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一下音名的表述。
然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来听一下《多情的土地》,让学生来体会一下那种浓浓的情感表达。
在听完后,再向学生介绍一下《多情的土地》的基本乐理知识。
对于一些有基础的学生,可以深入的讲解一下该曲的吉他指法,让学生来亲身体验一下。
3. 演奏《多情的土地》在演示完一些基本技巧后,分发《多情的土地》的乐谱,并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重点的乐谱部分,引导学生依照乐谱演奏练习。
同时,老师可以抽查个别学生来演奏一下,以发现并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逐一纠正。
4. 总结和课后作业在学习结束之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来进行总结,点评这节课学习中的得失,并布置一部分作业,让学生来进行巩固练习和复习。
四、教学评价针对这一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同时,在教学反馈中,教师也可以对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帮助自己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多情的土地》课件(共13张PPT)

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了施光南不久
歌曲获奖消息传来《多情的土地》在获奖歌曲
中排在第三名。
1=G 2/4 2拍子的特 点: 强 弱
舞台上,歌唱家们演唱 着啊《多情的土地》
他们用这种方式诉说着对这 片土地的热爱
幸 福 的 笑 容 。
情 的 土 地 》 , 脸 上 露
歌 唱 家 宋 祖 英 唱 着 《 多
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 作曲家。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深受群众喜爱, 可是,施光南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
多
情
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
美 丽多 的情 土的 地土
地
田野风光 西湖美景
西北大漠
美丽的新疆
你知道有哪几种演唱形式 吗?
独唱 领唱 轮唱
合唱 齐唱
多情的土地
你学会了吗
再见啦
的
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 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
土
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 也比在国内呆着强.
地
创
作
背
作曲家任志萍心里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景
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 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中国山水画及其发展历程;2.了解《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的背景与演唱者人音乐;3.通过对歌曲的理解,提升对家乡的情感认知与归属感。
教学内容1.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玛雅王朝的兴衰和文化。
【教学难点】景观的人文意蕴。
【教学方法】听讲、讨论、举例分析。
2. 歌曲《多情的土地》【教学目的】了解《多情的土地》的创作背景及演唱者人音乐。
【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及人音乐团队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分析及人音乐团队的特色。
【教学方法】听歌、分析、讨论。
3. 家乡的情感认知【教学目的】通过对歌曲的理解,提升对家乡的情感认知与归属感。
【教学重点】歌曲与家乡间的情感联结。
【教学难点】如何将歌曲情感与家乡联结。
【教学方法】听歌、分析歌词、个人分享。
教学步骤1.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1.向学生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和文化传统,并简要解释其演变历程;2.介绍其中著名的山水画家以及他们的画作,例如“四王”、“八家”等;3.总结山水画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歌曲《多情的土地》1.听歌,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2.了解歌曲背后的创作背景和演唱者人音乐;3.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和人音乐的特色。
3. 家乡的情感认知1.分析歌曲中与家乡相关的歌词;2.通过听歌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将其与自己的家乡联系起来;3.个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情感认知和归属感。
教学评估1.课堂中对学生的发问和回答情况;2.学生在听课时的反应和表现;3.学生的个人分享和讨论质量。
教学扩展1.探究山水画和中国文化的深度关系;2.了解其他著名的山水画家和他们的画作;3.了解其他优秀的音乐团队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人教版七年级上多情的土地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多情的土地》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演唱、朗读等多种方式,感受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了解和感受中国歌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通过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3. 结合歌曲《多情的土地》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调式、大调式音阶等相关音乐知识。
教学内容:1. 欣赏歌曲《多情的土地》,感受歌曲的表现情绪和情感抒发。
2. 结合科尔文手势、字母谱复习音阶、音程、度数,学习调式、大调式音阶等相关知识。
3. 演唱歌曲《多情的土地》,并进行表演。
教学难点与重点:1. 重点:感受歌曲《多情的土地》的深情厚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难点:通过演唱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黑板2. 投影仪3. 音响设备4. 教学PPT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中国歌舞音乐的基本认识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表演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进行演唱练习、表演练习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歌曲《多情的土地》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情感氛围。
随后提问学生:“听完这首歌曲,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歌曲《多情的土地》的背景和创作意图,接着通过PPT展示科尔文手势和字母谱,复习音阶、音程、度数等相关音乐知识。
随后带领学生欣赏歌曲《多情的土地》,并讲解歌曲中的调式、大调式音阶等相关音乐知识。
最后,进行演唱和表演的练习。
3. 巩固练习:分组进行演唱和表演的练习,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引导。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歌曲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的重要性。
同时,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收获,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和认识。
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表演、个人演唱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多情的土地

多情的土地多情的土地一我出生在一个多情的土地上。
那里的土地富饶肥沃,四季如春,让人心旷神怡。
这片土地是我的家乡,它是我成长的摇篮,孕育了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土地的眷恋。
在这多情的土地上,我学会了感恩。
每年春天,土地会送来扑鼻的花香和宛如丝绸般柔软的春风,让人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
这个时候,田园里的庄稼开始发芽,慢慢生长,最终成熟。
我看着土地孕育出的粮食,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我明白,这片土地给予我们无尽的恩赐,我们应该好好珍惜,善待它。
在这多情的土地上,我学会了勤劳。
我的父辈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耕耘出一片片绿洲。
他们默默耕耘,付出了汗水和辛劳,才换来了一年丰收的喜悦。
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学到了一份踏实务实的态度。
在这多情的土地上,勤劳和坚持不懈的精神成为了我奋发向上的动力。
在这多情的土地上,我学会了热情。
当客人来到这片土地上,我们总是热情地迎接。
无论是亲戚朋友还是陌生人,我们都会毫不吝啬地展现我们对他们的欢迎之情。
我们会为他们准备酒菜,一起欢聚一堂,分享彼此的快乐和成就。
这种热情感染了我,让我在异乡他国也能够融入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二我曾离开这片多情的土地,去到一个陌生的城市生活。
那是一个繁忙而冷漠的地方,没有了家乡的亲切和温馨。
在这个城市里,人们匆匆而过,没有时间与他人交流。
尽管城市给了我许多机遇和成长的空间,但内心深处却时常对家乡的思念涌上心头。
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我发现心灵需要与土地有连接。
我希望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绿洲,在那里,我可以与大自然亲近,感受土地的温暖。
于是我开始寻找,寻找一片我心灵归宿的土地。
终于,在我不懈的探索下,我找到了那片属于我的绿洲。
那是一个小镇,位于城市的郊外,有着宁静和安宁的环境。
我在这里买了一块小土地,亲手种植了一片花园。
每天早晨,我都会来到花园里,照料花草树木,感受着大自然的呼吸和土地的温暖。
三我回到了多情的土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
这片土地是多情的,它给予了我生活的勃勃生机。
七年级音乐教案-第三课时多情的土地 4

独唱:由一人独立演唱。
齐唱: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统一旋律。
合唱:两个以上声部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更多的人演唱。
领唱:由一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的部分。
在了解各种演唱形式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体验其中的乐趣。
三、讨论探究: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学生回答问题,师总结。
优美深情;
平缓的节奏性;
歌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乡土的极度热爱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里面的情感。
7、分析其中的力记号。讨论:
如果这个地方的记号换成相反地力度记号或者去掉,行不行?
为什么呢?
8、小组整理自己的看法,代表发言。
9、复听音乐,仔细体会力度记号。
如果说把《义勇军进行曲》改成独唱,把《多情的土地》改为齐唱,合适吗?
四、小结
教
学
反
思
学生在本课不仅体会了音乐的力度带来的乐趣,而且通过对演唱形式的了解探究,更形象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欢乐。
课题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第三课时《多情的土地》
第3周 第1课时(总第 3课时)
教
材
分
析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曲家施光南;
会哼唱部分句子。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了解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对常见几种演唱形式的了解和体验。
施光南(1940—1990),祖籍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叶村。主要作品有:
多情的土地欣赏课教案

篇一:七年级音乐教案-第三课时多情的土地 42篇二:七年级音乐教案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吉星乡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篇三:多情的土地《多情的土地》教案殷巷中学----闫玉青教学内容:欣赏《多情的土地》教学目标:1、欣赏歌曲《多情的土地》,感受歌曲的表现情绪、情感抒发。
教学重难点:欣赏《多情的土地》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课型:欣赏课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十分强大的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十分骄傲,也十分自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热爱我们的祖国。
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画家,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作家,用优美的诗文,倾吐对祖国的热爱,那么音乐家呢?(对,他们就用优美的动听的歌曲或乐曲,表达他们的爱意)。
著名的词作家任志萍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一首诗,曲作家施光南很喜欢这首作品,他经过琢磨、酝酿,很快就写出了一首大家十分喜欢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出示课题:《多情的土地》。
2、作曲家介绍: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作曲家。
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深受群众喜爱,可是,施光南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任志萍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多情的土地》。
3、初听音乐:设计提问:(1)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是什么?(2)他属于男中音、男低音、还是男高音?4、复听音乐。
1)问:从情绪上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怎么划分的?(板书:歌曲结构)(小组讨论,生交流)师总结:乐曲开始到“这河叉山脊”是歌曲的第一部分,它主要用叙述的口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剩下是第二部分,这部分的音乐情绪要比第一乐段要强烈,每个乐句都有力度对比。
2)问:歌曲的节奏特点?力度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板书)答: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深情的。
《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教案-七年级音乐上册

1.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和《走向复兴》三首歌曲,并理解歌曲的内涵。
(2)通过学习这三首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教学难点
(1)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音色等。
例如,在演唱《多情的土地》时,学生可能会遇到音准和节奏上的困难,因为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相对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分段练习、逐句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答案:学生能够描述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内涵,并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内涵。他们能够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正确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
4. 歌曲演唱技巧和表现
题目:请学生评价《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和《走向复兴》三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如音准、节奏、音色和情感表达等。
答案:学生能够评价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如音准、节奏、音色和情感表达等。他们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正确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
学生学习效果
1. 歌曲演唱能力: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和《走向复兴》三首歌曲,并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他们将能够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正确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
2. 音乐素养提升:学生将能够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他们能够欣赏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价值,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5. 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将能够培养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他们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能够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多情的土地》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简谱知识和情感表达,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歌曲欣赏与讨论:教师将播放《多情的土地》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简谱学习与练习:教师将讲解简谱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简谱学习和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合唱练习与展示:学生将在小组内进行合唱练习,并最终进行合唱展示。通过合唱练习和展示,学生能够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在简谱学习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简谱的识谱和节奏掌握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练习和指导。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简谱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简谱知识。
其次,在合唱练习中,部分学生存在发音不准或节奏不稳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发音和节奏训练。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发音和节奏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9.分享自己的音乐学习心得,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和进步。
10.定期进行音乐学习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完成《多情的土地》歌曲的简谱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谱并哼唱歌曲。
2.设计一个关于《多情的土地》歌曲的小组讨论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撰写讨论报告。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欣赏多情的土地教案1人音版

《多情的土地》教学目标:1.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体会用灵活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道具: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1.对歌曲高音字“脊”、“溪”要注意音色圆滑,气息通畅。
2.能完整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准备,启发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1.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作的歌曲与<多情的土地>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丰富学生经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发展:一.教师活动:1.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柔和,平稳,舒畅的气息,圆滑,亲切,柔和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2.发声练习3.歌曲学唱(1).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2).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溪”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跟随琴学唱歌曲。
(4).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完整地演唱歌曲。
(6).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好。
二.学生活动:1. 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 课件 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歌曲的节拍?
这首曲运用了哪些特殊的节奏型
切分 三连音
弱起小节
《多情的土地》
学一学
祝祖国繁荣昌盛
人民音乐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我们祖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民族众多、 文化灿烂的国家。
有辽阔的东北平原
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
富 庶 的 四 川 盆 地
我们要去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土地
歌曲的演唱形式是?
作者简介
施光南(1940-1990)作 曲家。主要作品有歌剧 《伤逝》、《屈原》, 舞剧音乐《白蛇传》、 声乐套曲《多情的土 地》、《祝酒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等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欣赏并理解《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2.能够唱出歌曲的主旋律;3.能够了解《多情的土地》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2.歌曲的主旋律;3.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歌曲情感的传达。
四、教学准备1.PPT;2.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播放视频或图片,介绍《多情的土地》这首歌的背景和意义,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歌曲欣赏(25分钟):播放《多情的土地》音乐视频,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感受歌曲,感知歌曲情感的传达和表现方式。
3.分组合唱(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跟唱或分部合唱歌曲的主旋律,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歌曲表演(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表演《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不同的表现方式传达和表现歌曲的情感。
3.总结(5分钟):结合学生的表演和讨论,总结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让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
六、教学方法1.欣赏法;2.分组合唱法;3.小组表演法。
七、教学评估及作业1.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听歌、唱歌、表演的情况,评价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一篇文章,谈谈关于“多情的土地”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字数不少于300字。
八、教学扩展让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制作PPT或视频,在班级内进行表演,活动可以增进学生与朋友之间的合作,并且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锻炼动手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曲家介绍:
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作曲家。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深受群众喜爱,可是,施光南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任志萍作词,施光南作曲的《多情的土地》。
学校集体备课学案设计
主备人
钟亚男
设计时间
9.28
讨论时间
月日
修订时间
月 日
学课时
总第_课时
学案主备人设计或修订
学案备课组修订
个人授课个性修订
学习
目标
设计
1、欣赏歌曲《多情的土地》,感受歌曲的表现情绪、情感抒发。
2、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学习
重难
点
重点:欣赏《多情的土地》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难点: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问:歌曲的节奏特点?力度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
(板书)答: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深情的。
3问:你认为歌曲中出现哪些典型的节奏型?
生答:三连音、切分节奏、附点节奏、装饰音(上波音、前倚音)用的比较多。(板书)5、随音乐演唱歌曲。
校本
作业
设计
赏析一首你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歌唱祖国的歌曲
课
后
反
思
这是一首欣赏歌曲,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去欣赏,从而能够去分析歌曲的感情和特点,通过欣赏课的听辨能够对不同曲风的歌曲有所了解和感受。单单一两节课的欣赏是不可能达到这样一个要求的,还需要反复的聆听。
程序
设计
问题
设计
学习
方式
设计
课程
资源
利用
设计
课前五分钟:
音阶的听辨练习,加入三度音程的听唱。大声唱,把口腔打开。
欣赏《多情的土地》
1、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十分强大的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十分骄傲,也十分自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热爱我们的祖国。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画家,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作家,用优美的诗文,倾吐对祖国的热爱,那么音乐家呢?(对,他们就用优美的动听的歌曲或乐曲,表达他们的爱意)。
3、初听音乐:
设计提问:(1)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是什么?
(2)他属于男中音、男低音、还是男高音?
4、复听音乐。
1问:从情绪上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怎么划分的?(板书:歌曲结构)(小组讨论,生交流)师总结:乐曲开始到“这河叉山脊”是歌曲的第一部分,它主要用叙述的口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剩下是第二部分,这部分的音乐情绪要比第一乐段要强烈,每个乐句都有力度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