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一课+欣赏《多情的土地》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多情的土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欣赏:多情的土地》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欣赏《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感受歌曲的表现情绪、情感抒发。
2、能够认识并分辨常见的独唱、齐唱、合唱等演唱方式,结合音乐作品,初步掌握节拍、节奏、节奏型等音乐知识,感受体验节奏的特点。
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学情分析我校七年级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刚进入初中阶段,欣赏水平比较薄弱。
面对繁重的学业任务,他们渴望音乐的熏陶,渴望从音乐中找到共鸣。
结合此情况,我从基本的感知入手,层层递进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敢于参与敢于发言。
3重点难点重点:欣赏《多情的土地》感受歌曲的情绪、情感。
难点:体会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学习过程教学活动1【讲授】歌曲欣赏学习过程(一)、欣赏《多情的土地》1、导入新课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十分强大的国家,作为中国人,我们十分骄傲, 也十分自豪,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热爱我们的祖国。
但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画家,可以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作家,用优美的诗文,倾吐对祖国的热爱,那么音乐家呢?(对,他们就用优美的动听的歌曲或乐曲,表达他们的爱意)。
著名的词作家任志萍怀着满腔的热忱,写下了一首诗,曲作家施光南很喜欢这首作品,他经过琢磨、酝酿,很快就写出了一首大家十分喜欢的歌曲,这首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呢?出示课题:《多情的土地》。
3、初听音乐:设计提问:(1)歌曲的情绪、演唱形式是什么?(2)它属于女中音、女低音、还女男高音?4、复听音乐。
1问:从情绪上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你是怎么划分的?(板书:歌曲结构)(小组讨论,生交流)师总结:乐曲开始到“这河叉山脊”是歌曲的第一部分,它主要用叙述的口吻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剩下是第二部分,这部分的音乐情绪要比第一乐段要强烈,每个乐句都有力度对比。
2问:歌曲的节奏特点?力度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板书)答: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深情的。
人音版(简谱)七年级上册音乐《多情的土地》(一等奖课件) (1)

一、导入新课 1,播放施光南音乐作品及个人相 关简介,聆听对比《多情的土地》 音乐效果。 2,、让学生可以分辨常见的独唱, 合唱等演唱形式
•
二、结构分析
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 作曲家。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深受群众喜爱, 可是,施光南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 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 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 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 经走过的道路。这首歌曲是作曲家施光南在20 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写的一首优秀艺术性抒 情歌曲。采用e小调,2\4拍,用完善的前奏 +A+B+尾声的两端提结构写成。
三,演唱练习歌曲
1、同学们跟琴练习 2.、小组内交流学习 3、会课
四、小结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高音独唱歌曲,作品 通过对作品的描写,深刻的表现出对故乡的眷 恋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谊带有深沉的责任 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 道路 。
多
情
《多情的土地》这首歌词,诞生在“文化大革命”
的
结束后的第一个十年里,而这期间有着特定的社 会思潮和音乐思潮。1个百废待兴的时 期.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
地
何.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
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
1、全曲采用e小调,2\4拍,用完善的前奏+A+B+尾声的两端提结构写 成 2、这首歌曲节奏排列比较疏散,给人以自由、舒展的感觉;慢速、弱 深情的。所以学生要把握歌曲的整体速度来视唱简谱 3、教师示范演唱。学生会注意到谱子上的力度、三连音、倚音等符号 和弱起、附点的节奏型 4、歌曲分析,把握情感。让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诵这首歌曲的歌词,体 会作者的感情,并在纸上画出这首歌曲的的旋律线。划完后看到的纸 上是波浪式、环绕式的旋律线,掀动着情感的起伏。然后加入钢琴伴 奏让学生随琴演唱,边唱边用手划旋律线,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意境中 抒发出对哺育自己成长的家乡故土的深厚感情。 5、学唱歌曲,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可以学会这首歌曲
多情的土地赏析

《多情的土地》赏析《多情的土地》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先生作曲,任志萍先生作词(杨洪基版本)。
这首歌深刻地体现了对祖国母亲的热爱,情感真挚,深沉,令人感动。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赏析这首歌的审美特征。
歌词的选择方面。
歌词的选择是艺术歌曲的关键,在这首歌当中,歌词与主旨的选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这首歌有它特殊的历史背景。
这首歌传作于文革之后的第一个出国热潮。
很多人对祖国失去了信息,认为在国外扫大街也比呆在国内强,在这种信心低沉的情况下,作者有千言万语要倾诉,遂作下了这首歌词,既细腻又磅礴。
歌词表达的是个人与祖国的亲密关系,对于祖国这一个庞大的意象,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情景,如踏过的路径,阵阵花香鸟语;耕耘过的田野上,一层层金黄翠绿。
这样具体情景的浮现,似乎是作者在回忆与祖国的亲切接触,更让我们体会到祖国母亲般的亲近。
拉近了看似疏远的距离,让人真切感受到一个孩子对母亲般的深深依恋。
如此的处理与表达让这首歌增加了许多文学上的诗性与真情感染。
器乐的配合。
歌曲中主要是弦乐的铺陈与表达,其低沉的声音很好地诠释了个人对祖国的深深爱恋,整个演奏在低沉的铺排当中不断上升,再加上钢琴的点缀,使情感似溪流般缓缓流出,至山间又倾斜而下,情感在可控的范围内有节奏地流出与升华。
声乐的表达。
这首歌(杨洪基版本)采用男低音演唱,整体感觉符合和印证了情感的深沉。
歌者对音乐的演唱体现了一种文学诗歌的修养,对音乐语言的娴熟掌握。
简而言之,歌者很好地诠释了个人对祖国的深沉的爱,既深沉,真切,又饱含沧桑,让人不禁想起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首歌的整体感觉可以说取胜不在于技巧,而在于情感的真挚感人,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一课+欣赏《多情的土地》

初中七年级音乐+第一课+欣赏《多情的土地》
《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标: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学习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作用,通过歌曲学习各种演唱形式,了解指挥中的拍子划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学到的乐理知识,来分析歌曲中的特点
班级学情分析: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复习歌曲《彩色的中国》并导入新课
复习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复习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
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
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运用学过的指挥方法对以上歌曲进行练习。
齐唱《爱我中华》《走向复兴》这两首歌曲。
分组练习。
六、复习指挥图示并练习《走向复兴》的开始部分。
七、听本单元的歌曲标出它们的演唱形式。
八、拓展活动
九、课堂小结。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多情的土地》课件

美 丽多 的情 土的 地土
地
田野风光 西湖美景
西北大漠
美丽的新疆
你知道有哪几种演唱情势 吗?
独唱 领唱 轮唱
合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看不 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因此很多人都想
土
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 也比在国内呆着强.
地
创
作
背
作曲家任志萍心里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景
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 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
施光南:1940年产生于重庆,他是新中国培养出的新一代 作曲家。他勤奋进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 一生创作了上百首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其中,《祝酒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 《打起手鼓唱起歌》等深受群众爱好, 可是,施光南英年早世,48岁就离开了我们。
多
情
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
完稿后任志萍直接把歌词寄给了施光南不久
歌曲获奖消息传来《多情的土地》在获奖歌曲
中排在第三名。
1=G 2/4 2拍子的特 点: 强 弱
舞台上,歌唱家们演唱 着啊《多情的土地》
他们用这种方式诉说着对这 片土地的热爱
幸 福 的 笑 容 。
情 的 土 地 》 , 脸 上 露
歌 唱 家 宋 祖 英 唱 着 《 多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1单元 欣赏《多情的土地》教案1 人音版

《多情的土地》教学目标:1.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例外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体会用灵敏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严重作用。
教学道具: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留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1.对歌曲高音字“脊”、“溪”要注意音色圆通,气息流通。
2.能统统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心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准备,启发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1.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作的歌曲与<多情的土地>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严重性.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统统.丰盛学生经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发展:一.教师活动:1.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温柔,平缓,适意的气息,圆通,亲密,温柔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2.发声练习3.歌曲学唱(1).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确凿。
(2).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溪”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跟随琴学唱歌曲。
(4).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统统地演唱歌曲。
(6).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佳。
二.学生活动:1.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欣赏——多情的土地课件》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5605

常见的演唱形式
独唱:由一人独立演唱。
齐唱: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合唱:两个声部以上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 或更多的人演唱。 领唱:由一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的部 分。
轮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 统一旋律。
施光南:1940年出生于重庆, 1955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业优 秀,毕业后在天津歌舞剧院工作, 后调入中央交响乐团。70年代初即 写有《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打 起手鼓唱起歌》等群众歌曲,1976 年创作了《周总理,你在哪里》、 《祝酒歌》等。1978年到北京中央 乐团,写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曾任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和全国青联 副主席。1990年4月因脑溢血卒然 逝世,终年49岁。
徐沛东,男,1954年2月1日出 生于辽宁大连,著名词曲作者 , 1970年考入福州军区歌舞团, 16岁即出任首席大提琴手。 1976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 系,1979年,毕业后回到福州 歌舞团,任作曲兼指挥。1985 年调入中央歌剧舞剧院。2001 年出任副院长。 著有大量著名歌曲,代表作有: 《辣妹子》《种太阳》《亚洲 雄风》、《爱我中华》、《大 地飞歌》《踏歌起舞》等,现 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党组书记。
欣赏——《多情的土地》
——《爱我中华》
创作背景: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第 一个十年里,中国正处于一个 百废待兴的时期,很多人因为 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 如何,因此都想到国外去。当 时词作者任志萍家里的亲戚多 次写信劝他出国深造,但他坚 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于是,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 多情的土地》。完稿后任志萍 直接把歌词交给著名作曲家施 光南谱曲。
初中七年级音乐上册的第1单元复习欣赏《多情的土地》学习教案2人音版本

多情的土地教课目标:1、经过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发音发声技巧,运用正确的发声地点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抒发感情。
2、掌握该曲的要点部分,投入感情去演唱。
教课要求:气味畅达,声音废弛,光亮。
教课难点:1、指引学生,领会此中土地的深情,和怎样热爱。
2、组织教课,认识创作背景。
歌曲教课:一、创作背景:1982年正当中国盛行了第一次出国高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俱兴的期间。
好多人因为看不出此后国家的发展究竟会怎样。
所以好多人都想到外国去有的人甚至感觉只需到外国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
作曲家任志萍心里憋着一股劲,深信中国此后必定会好起来的。
有感于这类状况,他感觉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的激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
二、歌曲剖析:1、本歌曲,为G大调(因个人音色关系,可起落调)2、节拍为,(2拍子的特色:强弱)三、演唱要求:这是一首典型的抒怀歌曲,要演唱好这首歌,除了要掌握并很好的运用演唱技巧外,以情动人,以情动人,才是演唱好这首歌的要点。
1/4在演唱中体要求演唱者要用醇厚的音色和真的感情去演唱。
不一样的感情生不一样的声音色彩。
在呈式段中,歌者是在描他所的那片故乡,如般的,深情柔美,感情真,是一种自然的表露。
感情在前4个句的不停累和推以后,由“啊⋯⋯”引入的歌曲高潮,是感情累的发泄,情上激一点,而两句“啊”是有烈比的。
因为有了前方的情累,第一句的“啊”是在音上唱出的,是感情爆最直接的表。
需要注意的是,音也不是要声嘶力竭的高喊,在感情表达上是含内的高呼,也就是要理智的投情。
俗:深情其实不必定是强烈的。
接着第二句“啊”用弱声来呼,通力度的比来表作曲家的感情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概而言之,无怎唱,都要在歌曲定的情境中,以歌曲依照来行表,仔剖析理解歌,掌握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内涵,通正确的演唱技术去发掘和表歌曲的思想感情,在伴奏的提示和下丰富的内心思,充足想象力,把歌曲所表达的真感情众,起众的共,表出完好的音形象,增添其表,歌唱品行的升和上的再造。
《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教案-七年级音乐上册

1.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和《走向复兴》三首歌曲,并理解歌曲的内涵。
(2)通过学习这三首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教学难点
(1)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音色等。
例如,在演唱《多情的土地》时,学生可能会遇到音准和节奏上的困难,因为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相对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分段练习、逐句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答案:学生能够描述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内涵,并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内涵。他们能够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正确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
4. 歌曲演唱技巧和表现
题目:请学生评价《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和《走向复兴》三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如音准、节奏、音色和情感表达等。
答案:学生能够评价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如音准、节奏、音色和情感表达等。他们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正确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
学生学习效果
1. 歌曲演唱能力: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和《走向复兴》三首歌曲,并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他们将能够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正确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
2. 音乐素养提升:学生将能够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他们能够欣赏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价值,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5. 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将能够培养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他们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能够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多情的土地》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简谱知识和情感表达,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歌曲欣赏与讨论:教师将播放《多情的土地》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简谱学习与练习:教师将讲解简谱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简谱学习和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合唱练习与展示:学生将在小组内进行合唱练习,并最终进行合唱展示。通过合唱练习和展示,学生能够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在简谱学习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简谱的识谱和节奏掌握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练习和指导。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简谱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简谱知识。
其次,在合唱练习中,部分学生存在发音不准或节奏不稳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发音和节奏训练。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发音和节奏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9.分享自己的音乐学习心得,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和进步。
10.定期进行音乐学习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完成《多情的土地》歌曲的简谱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谱并哼唱歌曲。
2.设计一个关于《多情的土地》歌曲的小组讨论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撰写讨论报告。
七年级音乐上册第1单元欣赏多情的土地教案1人音版

《多情的土地》教学目标:1.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体会用灵活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道具: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1.对歌曲高音字“脊”、“溪”要注意音色圆滑,气息通畅。
2.能完整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准备,启发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1.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作的歌曲与<多情的土地>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丰富学生经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发展:一.教师活动:1.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柔和,平稳,舒畅的气息,圆滑,亲切,柔和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2.发声练习3.歌曲学唱(1).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2).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溪”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跟随琴学唱歌曲。
(4).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完整地演唱歌曲。
(6).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好。
二.学生活动:1. 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1单元 欣赏《多情的土地》教案2 人音版

多情的土地教学目的:1、通过发声练习训练学生发音发声技巧,运用正确的发声位置演唱歌曲,理解歌曲,抒发情感。
2、掌握该曲的重点部分,投入情感去演唱。
教学要求:气息通畅,声音松弛,明亮。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体会其中土地的深情,和如何热爱。
2、组织教学,了解创作背景。
歌曲教学:一、创作背景:1982年正值中国兴起了第一次出国热潮,当时中国正处于一个百废待兴的时期。
很多人因为看不出今后国家的发展到底会如何。
因此很多人都想到国外去有的人甚至觉得只要到国外就是扫大街也比在国内呆着强。
作曲家任志萍心里憋着一股劲,坚信中国今后一定会好起来的。
有感于这种情况,他觉得一肚子的话要说,有种一吐为快的冲动,于是拿起笔来写下了这首《多情的土地》。
二、歌曲分析:1、本歌曲,为G大调(因个人音色关系,可升降调)2、节拍为, 2/4(2拍子的特点:强弱)三、演唱要求:这是一首典型的抒情歌曲,要演唱好这首歌,除了要掌握并很好的运用演唱技巧外,以情动人,以情感人,才是演唱好这首歌的关键。
在演唱中总体要求演唱者要用圆润醇厚的音色和饱满真实的情感去演唱。
不同的情感产生不同的声音色彩。
在呈式段中,歌者是在描绘他所热爱的那片故土,如倾诉般的,深情柔美,感情真挚,是一种自然的流露。
情感在前4个乐句的不断积累和层层推进之后,由“啊……”引入的歌曲高潮,是情感积累的宣泄,情绪上应该激动一点,而两句“啊”是有强烈对比的。
由于有了前面的情绪积累,第一句的“啊”是在强音上唱出的,这是情感爆发最直接的表现。
需要注意的是,强音也不是要声嘶力竭的高喊,在情感表达上应该是饱含内敛的高呼,也就是说要理智的投情。
俗话说:深情并不一定是激烈的。
紧接着第二句“啊”则应用弱声来呼应,通过力度的对比来表现作曲家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概而言之,无论怎样唱,都要在歌曲规定的情境中,以歌曲为依据来进行艺术表现,仔细分析理解歌谱,把握歌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涵,通过正确的演唱技能去挖掘和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在伴奏的提示和铺垫下调动丰富的内心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把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传递给观众,唤起观众的共鸣,表现出完整的音乐形象,增加其艺术表现,实现歌唱品格的升华和艺术上的再创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标: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学习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作用,通过歌曲学习各种演唱形式,了解指挥中的拍子划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通过学到的乐理知识,来分析歌曲中的特点
班级学情分析: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复习歌曲《彩色的中国》并导入新课
复习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
复习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哪些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
聆听歌曲《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
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运用学过的指挥方法对以上歌曲进行练习。
齐唱《爱我中华》《走向复兴》这两首歌曲。
分组练习。
六、复习指挥图示并练习《走向复兴》的开始部分。
七、听本单元的歌曲标出它们的演唱形式。
八、拓展活动
九、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