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多情的土地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让学生深入了解祖国土地的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

2. 通过完成作业,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增进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作业内容1. 完成音乐作业单:要求学生听录音机中的《多情的土地》,仔细体会歌曲中的情感表达,并用文字描述自己对这首歌曲的感受和体会。

2. 小组讨论:根据个人感受,小组内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互相交流并补充其他同学的理解和感受。

3. 制作文化地图:小组选择一首与土地有关的诗词、故事、歌曲等,搜集相关资料,绘制一幅文化地图,展示祖国的多元文化。

三、作业要求1. 作业需独立完成,不能抄袭。

2. 作业完成后需交由教师批改并给予评价。

3. 小组讨论时,需要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4. 制作文化地图时,需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作业评价1. 音乐作业单:根据学生的描述和文字表达,给予适当的评价和反馈。

2. 小组讨论:根据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重点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文化地图:根据小组制作的文化地图的质量和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进行评价。

优秀的小组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和评价结果,对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培养。

2. 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反馈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家长可以积极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孩子在音乐课程中的学习情况,给予支持和鼓励,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通过这个作业设计方案,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祖国的多元文化和丰富情感,从而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思考能力,增进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作业要求明确,评价标准公正合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作业,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作业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1单元 欣赏《多情的土地》教案1 人音版

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1单元 欣赏《多情的土地》教案1 人音版

《多情的土地》教学目标:1.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例外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体会用灵敏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严重作用。

教学道具: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留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1.对歌曲高音字“脊”、“溪”要注意音色圆通,气息流通。

2.能统统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心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厚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准备,启发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1.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作的歌曲与<多情的土地>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严重性.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统统.丰盛学生经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发展:一.教师活动:1.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温柔,平缓,适意的气息,圆通,亲密,温柔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2.发声练习3.歌曲学唱(1).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确凿。

(2).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溪”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跟随琴学唱歌曲。

(4).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统统地演唱歌曲。

(6).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佳。

二.学生活动:1.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受;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3.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作业内容:1. 听歌识曲: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熟悉歌曲旋律和节奏,并尝试通过哼唱、拍打节奏等方式进行记忆和巩固。

2. 歌词理解:学生仔细阅读歌词,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3. 创作感悟: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出自己对《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的感悟和启示,字数不少于200字。

4. 音乐知识拓展: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民歌的特点和创作手法,以及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

三、作业要求:1. 作业提交形式:作业以电子版文档形式提交,包括听歌识曲的哼唱和拍打节奏、歌词理解的文字表述、创作感悟的电子文档以及音乐知识的相关资料。

2. 提交时间:作业应在课程结束后一周内提交,逾期不候。

3. 作业质量:学生应认真完成作业,确保提交的作业内容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抄袭或敷衍了事。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质量、参与度和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优秀作业将获得额外的平时成绩加分。

2. 评价方式:教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给出分数和评语,并挑选出优秀作业进行展示和表扬。

3. 反馈机制:对于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将在课堂上或通过私下交流的方式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听取教师的评价和指导,对于不理解或有异议的地方及时提出,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评价和指导,对自己的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学生可以通过课程群组、论坛等途径,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作业感悟和收获,共同学习和进步。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还能拓展自己的音乐知识和鉴赏能力,为今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情的土地》这一音乐课程,让学生们能够:1. 了解并掌握歌曲的旋律与节奏,增强音乐感知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识。

3. 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兴趣,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课时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歌曲学习:学生需自行学习《多情的土地》的歌词及旋律,并尝试掌握歌曲的基本节奏。

2. 歌曲理解:学生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网上资源,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所表达的情感,形成个人对歌曲的理解。

3. 歌唱练习:学生需进行歌唱练习,尝试用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来演唱歌曲,并录制自己的演唱视频。

4. 创作拓展:学生可自行或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将《多情的土地》的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并提交创作成果。

三、作业要求为保证作业的完成质量,特提出以下要求:1. 歌曲学习与理解:学生需在家长的协助下完成歌词及旋律的学习,并形成个人对歌曲的理解文字描述,不少于300字。

2. 歌唱练习:演唱视频需清晰录制,声音清晰,情感表达到位。

学生可自行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或环境,但需保证音质和画面质量。

3. 创作拓展:创作成果可以是歌曲、乐曲或其他形式的音乐作品,需体现《多情的土地》的元素和特点。

团队作品需明确每位成员的贡献。

4. 提交方式:所有作业需通过学校指定的作业提交平台或邮箱提交,并在邮件主题中注明“《多情的土地》第一课时作业”。

5. 截止时间:请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提交作业,逾期将不予受理。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歌曲学习与理解的深度和广度。

2. 歌唱练习中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3. 创作拓展中的创新性和《多情的土地》元素的运用。

4. 作业的完成度和提交时间。

评价结果将以等级制呈现,并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堂上对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3册教案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3册教案

多情的土地 - 人音版五线谱七年级第13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2.理解《多情的土地》曲调的情感表达;3.学会演奏《多情的土地》。

二、教学内容1.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2.《多情的土地》的基本乐理知识;3.演奏《多情的土地》。

三、教学过程1. 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在介绍人音版五线谱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五线谱知识,对于那些已经学过五线谱的学生,可以简单的过一下复习,并引导他们来思考:在吉他弹奏中,为什么需要人音版的五线谱?然后,就可以开始介绍人音版五线谱的基本知识。

人音版五线谱是一种适用于吉他演奏的五线谱,使用的是数字来表示吉他的品码和弦格,它不同于传统的音乐谱面,很好的解决了吉他手的演奏问题。

再通过举例来强化学生的记忆。

2. 《多情的土地》的基本乐理知识在介绍《多情的土地》之前,先让学生回顾一下音名的表述。

然后,就可以引导学生来听一下《多情的土地》,让学生来体会一下那种浓浓的情感表达。

在听完后,再向学生介绍一下《多情的土地》的基本乐理知识。

对于一些有基础的学生,可以深入的讲解一下该曲的吉他指法,让学生来亲身体验一下。

3. 演奏《多情的土地》在演示完一些基本技巧后,分发《多情的土地》的乐谱,并在黑板上写出几个重点的乐谱部分,引导学生依照乐谱演奏练习。

同时,老师可以抽查个别学生来演奏一下,以发现并指出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并逐一纠正。

4. 总结和课后作业在学习结束之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来进行总结,点评这节课学习中的得失,并布置一部分作业,让学生来进行巩固练习和复习。

四、教学评价针对这一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来进行评价,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

同时,在教学反馈中,教师也可以对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评价自己的教学效果,以帮助自己不断的提高教学水平。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加深学生对《多情的土地》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掌握歌曲的基本旋律与节奏。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与兴趣。

3. 通过作业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听歌识谱:学生需在家中反复聆听《多情的土地》歌曲,并尝试记录下歌曲的旋律与节奏,将听到的音符、节拍等信息整理成谱,加深对歌曲旋律与结构的理解。

2. 歌词朗诵:学生需认真阅读歌词,理解歌词中的意境与情感,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主题。

3. 创意编舞:学生可以以《多情的土地》音乐为背景,自由创作舞蹈动作,展现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与表现力。

可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简短的舞蹈作品。

4. 创作歌词:鼓励学生根据《多情的土地》的音乐风格与主题,创作一段新的歌词,表达自己对家乡或某片土地的热爱与情感。

5. 录制演唱:学生可以自行录制一段歌曲演唱视频,注意音准、节奏与情感的表达,并上传至班级音乐共享平台,供同学们互相学习与交流。

三、作业要求1. 听歌识谱部分:要求学生在谱子上准确记录下所听到的音符、节拍等信息,并能够流畅地哼唱出歌曲的基本旋律。

2. 歌词朗诵部分:要求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并能够理解歌词中的意境与情感。

3. 创意编舞部分:舞蹈动作需与音乐节奏相协调,能够展现学生对音乐的独特理解与表现力。

4. 创作歌词部分:歌词内容需紧扣《多情的土地》的主题,表达出对家乡或某片土地的热爱与情感。

5. 录制演唱部分:要求学生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的表达,尽量做到声情并茂。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内容,进行综合评价。

2. 对于听歌识谱、歌词朗诵等作业,教师将评价学生的准确性与表现力。

3. 对于创意编舞、创作歌词和录制演唱等作业,教师将评价学生的创意性、表现力和情感表达。

4.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音乐课程学习的重要参考,也将作为学生音乐素养和能力的体现。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情的土地》这一音乐课程,让学生们能够:1. 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和旋律;2. 理解并欣赏民族音乐中的文化内涵;3. 锻炼音乐表达和鉴赏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歌曲学习:学生需在家中自学《多情的土地》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并尝试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2. 节奏练习:学生需根据歌曲的节奏,自行编写或查找相关节奏型,并加以练习,以便更好地把握歌曲的节奏感。

3. 文化探究:学生需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源,了解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与土地、情感相关的元素,并将所了解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各自对歌曲的理解和文化探究的成果,并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表现这首歌曲。

5. 录制作品:每组学生需在家中录制歌曲的演唱视频,要求能够清晰展现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三、作业要求针对上述作业内容,特提出以下要求:1. 歌曲学习要求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有基本的掌握,并能流畅地演唱。

2. 节奏练习需注意准确性和稳定性,尽量与原曲保持一致。

3. 文化探究需深入浅出,总结归纳的内容要准确、全面。

4. 小组讨论要积极互动,充分交流各自的想法和观点。

5. 录制作品时需注意环境安静、画面清晰,演唱时情感表达要到位。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歌曲掌握程度: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的掌握情况。

2. 节奏准确性:学生在节奏练习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文化理解: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中与土地、情感相关元素的了解程度。

4. 团队合作: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互动情况和团队合作意识。

5. 演唱表现:学生在录制作品中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五、作业反馈作业完成后,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价,并根据情况进行个别指导或集体讲解。

同时,教师还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后续的学习任务。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课程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中国山水画及其发展历程;2.了解《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的背景与演唱者人音乐;3.通过对歌曲的理解,提升对家乡的情感认知与归属感。

教学内容1.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教学目的】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发展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点】玛雅王朝的兴衰和文化。

【教学难点】景观的人文意蕴。

【教学方法】听讲、讨论、举例分析。

2. 歌曲《多情的土地》【教学目的】了解《多情的土地》的创作背景及演唱者人音乐。

【教学重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及人音乐团队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分析及人音乐团队的特色。

【教学方法】听歌、分析、讨论。

3. 家乡的情感认知【教学目的】通过对歌曲的理解,提升对家乡的情感认知与归属感。

【教学重点】歌曲与家乡间的情感联结。

【教学难点】如何将歌曲情感与家乡联结。

【教学方法】听歌、分析歌词、个人分享。

教学步骤1. 山水画的发展历程1.向学生介绍山水画的起源和文化传统,并简要解释其演变历程;2.介绍其中著名的山水画家以及他们的画作,例如“四王”、“八家”等;3.总结山水画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 歌曲《多情的土地》1.听歌,感受歌曲的情感表达;2.了解歌曲背后的创作背景和演唱者人音乐;3.分析歌曲的情感表达和人音乐的特色。

3. 家乡的情感认知1.分析歌曲中与家乡相关的歌词;2.通过听歌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将其与自己的家乡联系起来;3.个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情感认知和归属感。

教学评估1.课堂中对学生的发问和回答情况;2.学生在听课时的反应和表现;3.学生的个人分享和讨论质量。

教学扩展1.探究山水画和中国文化的深度关系;2.了解其他著名的山水画家和他们的画作;3.了解其他优秀的音乐团队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通过聆听和学唱《多情的土地》,使学生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2. 通过作业的完成,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作业内容:1. 聆听《多情的土地》歌曲,并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选取一首与土地有关的诗词或歌曲,分享给大家,并谈谈你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3. 搜集有关土地的诗歌、歌曲、故事等素材,准备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

2. 作业内容要真实、客观,能够反映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3. 分享时,请准备PPT或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以便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质量、分享表现、参与度等。

2. 评价方式: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

3. 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纳入期末成绩评定中,作为学生音乐课程的平时成绩。

五、作业反馈:1. 请同学们在作业完成后,将作业成果以电子版的形式提交给教师。

2. 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对同学们的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

3. 对于同学们在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

4.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作业,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的情感内涵,同时通过搜集相关素材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教师将根据同学们的完成质量、参与度和表现情况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期末成绩评定中,作为学生音乐课程的平时成绩。

这不仅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也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将及时对同学们的反馈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指导同学们的学习和提高。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能够熟练演唱《多情的土地》歌曲,达到良好的表演水平;2. 学生能够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土地的多情之处;3. 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音乐素养。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人音版

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人音版
3、作品带给你的感受?




1、作品内容?
2、作品情绪?
3、不同拍号风格怎样?
1、请同学分析作品表达内容。
2、感受情绪。
3、体验作品风格。
理解
1、喜欢哪一首?
Hale Waihona Puke 2、随录音模唱。再次聆听,并唱一唱。
给学生鼓励性评价。
总结
学生总结
教师总结
反思
九年制学校(七)年级(音乐)导学案
设计人:检查人:教案编号:
课题
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
课时
1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
1、了解相关知识。
2、能随录音唱一唱。
3、了解感受作品,理解作品的情绪主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
环节
学案
导案
了解
作品
预习。
简介作品作者。




分别用心聆听。
1、作品的拍号?
2、作品的演奏形式?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歌唱祖国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有深入的理解和感受;2. 提高学生演唱这首歌曲的技巧和情感表达;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听歌识曲:学生通过反复聆听《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熟悉歌曲旋律和节奏,并尝试用简谱记录下来。

2. 歌词理解:学生阅读和理解歌词,深入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歌曲的理解。

3. 演唱练习:学生跟着歌曲伴奏进行演唱练习,注意音准、节奏和情感表达,可邀请家长或同学进行评价和指导。

4. 音乐鉴赏:学生观看与土地、乡愁等主题相关的音乐视频或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请学生在课后一周内完成上述作业,并提交;2. 提交形式:听歌识曲部分以简谱形式提交,歌词理解可配以文字描述,演唱练习可录制视频或音频,音乐鉴赏部分可提交观后感;3. 认真对待:请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项作业,确保提交的质量。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评价标准:评价内容包括完成质量、态度、创新等方面;2. 评价方式: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分,同时针对学生作业中的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3. 优秀作业展示:对于完成优秀的作业,将在班级或年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请学生在提交作业后认真阅读教师的反馈和指导,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2. 教师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供改进建议。

同时,教师也会对优秀作业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通过这次作业,希望学生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提高自己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同时培养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也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对待,积极寻求家长和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最后,对于未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教师将会进行提醒和督促。

七年级音乐教案-第三课时多情的土地 4

七年级音乐教案-第三课时多情的土地 4
10、常见的演唱形式:
独唱:由一人独立演唱。
齐唱: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演唱同一曲调。
轮唱: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统一旋律。
合唱:两个以上声部的歌曲,每个声部由两人或更多的人演唱。
领唱:由一人或数人引领众人齐唱或合唱的部分。
在了解各种演唱形式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体验其中的乐趣。
三、讨论探究:
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5、学生回答问题,师总结。
优美深情;
平缓的节奏性;
歌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对乡土的极度热爱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里面的情感。
7、分析其中的力记号。讨论:
如果这个地方的记号换成相反地力度记号或者去掉,行不行?
为什么呢?
8、小组整理自己的看法,代表发言。
9、复听音乐,仔细体会力度记号。
如果说把《义勇军进行曲》改成独唱,把《多情的土地》改为齐唱,合适吗?
四、小结




学生在本课不仅体会了音乐的力度带来的乐趣,而且通过对演唱形式的了解探究,更形象体会到音乐带来的欢乐。
课题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
第三课时《多情的土地》
第3周 第1课时(总第 3课时)




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曲家施光南;
会哼唱部分句子。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了解独唱,齐唱,轮唱等多种演唱形式,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对常见几种演唱形式的了解和体验。
施光南(1940—1990),祖籍浙江金华市源东乡叶村。主要作品有: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多情的土地》学历案-初中音乐人音版七年级上册

《多情的土地》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学习主题为“初中音乐课程《多情的土地》”。

我们将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第一课时的教学活动,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歌曲背后的文化了解、歌曲情感的体验和歌唱技巧的掌握,达到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与表现力的目标。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了解《多情的土地》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的相关信息,掌握歌曲的基本乐理知识。

2. 技能与操作:学会正确演唱《多情的土地》的旋律与歌词,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

3. 情感与态度:通过歌曲学习,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与同学互动交流的情况以及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

2. 歌唱技能评价:学生能否准确演唱《多情的土地》的旋律与歌词,是否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

3. 情感体验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与作业,评价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体验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 介绍《多情的土地》的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

- 播放歌曲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乐理知识(10分钟)-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 讲解歌曲的基本乐理知识,如音符、节拍等。

3. 学唱歌曲(20分钟)- 教师先示范演唱,学生跟唱。

- 分段教学,逐句教授歌词与旋律。

-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发音与节奏。

4. 情感体验与交流(10分钟)- 分享对歌曲情感的理解与体验。

- 分组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与个人感受。

- 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5.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重点。

- 强调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随机抽查学生演唱《多情的土地》的情况,评估其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

2.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歌曲,并完成一篇关于《多情的土地》情感体验的短文。

六、学后反思1. 教师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教案-七年级音乐上册

《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走向复兴》教案-七年级音乐上册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学会演唱《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和《走向复兴》三首歌曲,并理解歌曲的内涵。
(2)通过学习这三首歌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3)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2. 教学难点
(1)歌曲的演唱技巧,如音准、节奏、音色等。
例如,在演唱《多情的土地》时,学生可能会遇到音准和节奏上的困难,因为这首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相对复杂。教师可以通过分段练习、逐句指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
答案:学生能够描述歌曲的情感表达和内涵,并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内涵。他们能够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正确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
4. 歌曲演唱技巧和表现
题目:请学生评价《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和《走向复兴》三首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如音准、节奏、音色和情感表达等。
答案:学生能够评价歌曲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如音准、节奏、音色和情感表达等。他们能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内涵,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正确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
学生学习效果
1. 歌曲演唱能力: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多情的土地》、《爱我中华》和《走向复兴》三首歌曲,并能够理解歌曲的内涵和情感。他们将能够把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音色,并在演唱中表现出正确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表现力。
2. 音乐素养提升:学生将能够理解歌曲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他们能够欣赏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文化价值,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5. 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将能够培养出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他们能够与小组成员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并能够有效地沟通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多情的土地》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一单元《多情的土地》教学设计教案1000字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歌曲的简谱知识和情感表达,掌握歌曲的演唱技巧。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1.歌曲欣赏与讨论:教师将播放《多情的土地》歌曲,引导学生欣赏并讨论歌曲的情感和内涵。通过讨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歌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简谱学习与练习:教师将讲解简谱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简谱学习和练习。通过练习,学生能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3.合唱练习与展示:学生将在小组内进行合唱练习,并最终进行合唱展示。通过合唱练习和展示,学生能够提高音乐表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首先,在简谱学习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简谱的识谱和节奏掌握不够熟练。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没有得到足够的练习和指导。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简谱练习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简谱知识。
其次,在合唱练习中,部分学生存在发音不准或节奏不稳的问题。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之前的音乐学习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发音和节奏训练。因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发音和节奏训练,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9.分享自己的音乐学习心得,与同学交流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和进步。
10.定期进行音乐学习反思,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完成《多情的土地》歌曲的简谱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识谱并哼唱歌曲。
2.设计一个关于《多情的土地》歌曲的小组讨论主题,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并撰写讨论报告。

多情的土地教案

多情的土地教案

多情的土地教案篇一:音乐教案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一课时彩色的中国教材第一单元彩色的中国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及欣赏分析三拍子的歌曲,重点从歌曲的旋律节奏上做比较,使学生认识不同风格的三拍子歌曲的风格和特点,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视野。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体验其不同的音乐风格。

教学难点一、正确地表现《彩色的中国》的音乐情绪。

二、正确感、体验不同类型三拍子歌曲的节奏特点及风格。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设备,钢琴,PPT课件等班级学情分析同学们对歌唱发声、节奏、律动、乐器演奏、音高听辨、节奏与旋律的排列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是对音乐的乐理知识缺乏正确的认识,学习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不高。

教学过程课后修改组织教学,师生问好!复习器乐合奏曲《哆来咪》导入新课介绍歌唱的基本要求及歌唱的基本姿势介绍演唱形式2 独唱、齐唱、轮唱、合唱及领唱聆听歌曲《彩色的中国》引导学生按照三拍子指挥图示随音乐进行划拍,用声断气不断的歌唱方法唱好友休止符的乐句,并体会休止符的表现作用。

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

分组学唱歌曲的简谱。

轻声、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学唱歌曲,齐唱全曲。

分组练习副歌部分的二声部。

完整的合唱全曲。

教学设计第一、二周六、学习基本指挥图示七、音乐练习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 重点练习歌曲中容易唱错的三连音、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 抄写歌曲的后11小节,讨论它们与前奏的关系,并从节奏、旋律、速度、力度等方面说说这段音乐在整首歌曲中的作用。

八、拓展活动聆听歌曲,标出歌曲的节拍重音及装饰音的名称,随音响边划拍边唱开始部分。

九、课堂小结反思:《歌唱祖国》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歌词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

2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感情地演唱《彩色的中国》唱出三拍子的韵律感。

3、通过学唱《彩色的中国》,欣赏《多情的土地》以及PPT展示我国的大好河山以此来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多情的土地-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欣赏并理解《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2.能够唱出歌曲的主旋律;3.能够了解《多情的土地》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1.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2.歌曲的主旋律;3.歌曲的背景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歌曲情感的传达。

四、教学准备1.PPT;2.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及时间安排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播放视频或图片,介绍《多情的土地》这首歌的背景和意义,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歌曲欣赏(25分钟):播放《多情的土地》音乐视频,让学生欣赏这首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听觉感受歌曲,感知歌曲情感的传达和表现方式。

3.分组合唱(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指导学生跟唱或分部合唱歌曲的主旋律,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课时1.复习(5分钟):回顾上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歌曲表演(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表演《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不同的表现方式传达和表现歌曲的情感。

3.总结(5分钟):结合学生的表演和讨论,总结歌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方式,让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更加深入。

六、教学方法1.欣赏法;2.分组合唱法;3.小组表演法。

七、教学评估及作业1.评估方式:观察学生听歌、唱歌、表演的情况,评价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写一篇文章,谈谈关于“多情的土地”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字数不少于300字。

八、教学扩展让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制作PPT或视频,在班级内进行表演,活动可以增进学生与朋友之间的合作,并且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锻炼动手和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音版七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设计
《多情的土地》
《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标:
1.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体会用灵活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道具:
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高音字“脊”、“溪”要注意音色圆滑,气息通畅。

2.能完整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
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准备,启发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1.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作的歌曲与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丰富学生经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发展:
一.教师活动:
1.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柔和,平稳,舒畅的气息,圆滑,亲切,柔和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
2.发声练习
3.歌曲学唱
(1).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
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2).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溪”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跟随琴学唱歌曲。

(4).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完整地演唱歌曲。

(6).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好。

二.学生活动:
1. 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2. 认识音乐,产生共鸣。

3. 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4. 完整地演唱歌曲。

5. 理解吐字,气息,音色之间在歌曲中的作用。

6. 口头描述对音乐鉴赏,感受,学会评价交流。

7. 注意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8. 掌握好歌曲的力度与速度。

9. 从歌曲里,体验歌曲节奏与风格。

课后延伸:
1.选择适当的时候举行一个歌曲晚会,从中感受歌曲中气息,吐字及发声之间重要性,并谈谈对歌曲的演唱体会和感受。

2.用富有感情的声音,灵活多变的音色演唱歌曲。

《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标:
1.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体会用灵活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道具:
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高音字“脊”、“溪”要注意音色圆滑,气息通畅。

2.能完整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准备,启发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1.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作的歌曲与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丰富学生经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发展:
一.教师活动:
1.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柔和,平稳,舒畅的气息,圆滑,亲切,柔和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
2.发声练习
3.歌曲学唱
(1).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2).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溪”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跟随琴学唱歌曲。

(4).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完整地演唱歌曲。

(6).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好。

二.学生活动:
1. 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2. 认识音乐,产生共鸣。

3. 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4. 完整地演唱歌曲。

5. 理解吐字,气息,音色之间在歌曲中的作用。

6. 口头描述对音乐鉴赏,感受,学会评价交流。

7. 注意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扩大音乐文
化视野。

8. 掌握好歌曲的力度与速度。

9. 从歌曲里,体验歌曲节奏与风格。

课后延伸:
1.选择适当的时候举行一个歌曲晚会,从中感受歌曲中气息,吐字及发声之间重要性,并谈谈对歌曲的演唱体会和感受。

2.用富有感情的声音,灵活多变的音色演唱歌曲。

《多情的土地》
教学目标:
1.学唱《多情的土地》感受音色感情的关系,学会选择和运用不同的音色去表达情感和演唱歌曲。

2.从歌曲中体会用灵活多变的声音色彩,是歌曲情感表达的有力手段,了解呼吸和吐字在歌曲情感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道具:
多媒体平台、钢琴。

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爱音乐的情趣,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
能力,表演能力,创造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对歌曲高音字“脊”、“溪”要注意音色圆滑,气息通畅。

2.能完整地唱出歌曲。

教材分析:
《多情的土地》是一首男中音独唱歌曲,作品通过对故乡的土地描写,深刻地表现了对故乡眷恋和热爱之情,歌中挚爱的情意带有深沉的历史责任感,使人联想到美丽的故乡土地和曾经走过的道路。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1.有关作曲家施光南的代表作与音乐资料。

2.找出谁唱《多情的土地》这首歌曲,学生认真地收集资料为这一堂课作好准备,启发学生积极性。

导入新课:1.播放作曲家施光南的音乐作品与简介.对比他作的歌曲与有什么异同。

2.说音色与情感在歌曲中的重要性.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完整. 丰富学生经验,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课堂发展:
一.教师活动:
1.感受歌曲,探究思考:演唱者运用了什么样的气息,吐字和音色来表达挚爱的深情?(柔和,平稳,舒畅的气息,圆滑,亲切,柔和的吐字,混厚,结实的音色)
2.发声练习
3.歌曲学唱
(1).曲谱学唱,用视唱法练唱曲谱,练习时气息要连贯,歌曲中13个三连音,8个上波音,6个前倚音以及后半拍,都要指导学生唱准确。

(2).歌词学唱,建议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验歌曲的情感,歌词中“脊”、“溪”几个高音字,因是闭口母音“1”比较难唱,在唱时,指导学生咬准字头。

(3).跟随琴学唱歌曲。

(4).分析讨论歌曲的速度与力度。

(5).完整地演唱歌曲。

(6).尝试让学生试一试这首歌,例:用女声来演唱,比较,讨论哪一种音色艺术效果最好。

二.学生活动:
1. 思考这首歌演唱者运用了怎样的气息。

2. 认识音乐,产生共鸣。

3. 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4. 完整地演唱歌曲。

5. 理解吐字,气息,音色之间在歌曲中的作用。

6. 口头描述对音乐鉴赏,感受,学会评价交流。

7. 注意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扩大音乐文化视野。

8. 掌握好歌曲的力度与速度。

9. 从歌曲里,体验歌曲节奏与风格。

课后延伸:
1.选择适当的时候举行一个歌曲晚会,从中感受歌曲中气息,吐字及发声之间重要性,并谈谈对歌曲的演唱体会和感受。

2.用富有感情的声音,灵活多变的音色演唱歌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