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发展的六大“陷阱”与三个定律
经济发展的四大陷阱和五大失衡陷阱德尔伯格
经济发展的四大陷阱和五大失衡陷阱德尔伯格1. 四大陷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存在四大陷阱,分别是: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塔西佗陷阱。
1、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由于出现一些不利的因素,而导致该国家无法实现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这些不利的因素主要有:1)经济过度依赖出口。
2)技术进步主要依赖进口。
3)环境污染、大量消耗资源。
4)高度腐败5)社会不平等比如马来西亚,自2011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经济发展就停滞不前,甚至有时出现倒退,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还有很多国家甚至还没达到这一水平,就已经停滞不前了。
2、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一个新兴崛起的国家必定会挑战现有大国,而现有大国也会主动地采取手段应对这种威胁和挑战。
比如伯罗奔尼撒战争前的雅典和斯巴达、20世纪的德国和传统西方强国。
3、金德尔伯格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是由美国教授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提出来的,指的是全球权力转移的过程中,如果新兴大国不能够承担领导责任,则会导致全球公共产品短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混乱和安全失序。
就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实力最强的国家,但美国由于陷入经济危机,自顾不暇,没能接替英国的领导角色,结果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和世界大战。
4、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指的是古罗马哲学家塔西佗的一种见解,他认为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不会让人民相信,也就是当一个社会机构失去社会公信力的时候,那么它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发表什么言论都不会被人民信任,相反,都会被认为是做坏事、说假话。
五大失衡1、经济增长不能带来充分就业人力成本过高,企业为了提高利润,转而引入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
对于企业而言,自动化生产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工业化刚有起色的国家来说,这会导致就业市场失衡,不充分就业现象严重。
2、固定投资增长过快,而有效需求不足。
比较优势陷阱
引入自改革开放以来,比较优势理论一直是我国开展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
我国对外贸易格局一般表现为,出口劳动密集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被打破以后,这一贸易格局出现了严重的不适性。
导致了我国某些行业出现贸易条件恶化,以及贫困化增长的现象。
传统的贸易格局似乎难逃“比较优势陷阱”的怪圈。
那么,中国在这个陷阱中陷得多深,又有何办法可以退步抽身呢?理论“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完全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则在与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发达国家的国际贸易中,虽然能获得利益,但贸易结构不稳定,总是处于不利地位,从而落入“比较利益陷阱”。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比较优势陷阱可以分为初级产品比较优势陷阱和制成品比较优势陷阱两种类型。
前者是指执行比较优势战略时,发展中国家运用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且由于比较优势战略的实施还会强化这种国际分工形式,使发展中国家长期陷入低附加值环节。
由于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小,加上初级产品的国际价格下滑,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甚至是贫困化增长现象的出现就不可避免了。
后者是指发展中国家虽然开始进行制造业的生产和出El,但是这种改良型的比较优势战略由于过度的依赖技术引进,使自主创新能力长期得不到提高,无法发挥后发优势,只能依赖发达国家的技术进步。
实例1.iPhone 4 供应链先来看一个最新的例子举苹果公司推出的新款手机iPhone4为例,《纽约时报》有文章曾从产业链上解剖说:一部售价600美元的iPhone4,材料成本约187.51美元,大部分来自韩国,占到约80美元,其余的来自美国、德国和日本一些公司。
包括富士康在内的中国企业主要是进行组装,每台仅有6.54美元的酬劳。
而苹果公司呢?每台iPhone4获利高达360美元。
2.我国纺织品贸易的现状及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纺织品一直在中国出口贸易中占相当比重。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六大挑战
新时代下,中国经济的六大挑战今天跟大家交流这个话题大家可能比较关注,就是新时代的中国经济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挑战,需要怎样的新思维,这是我们十九大刚刚胜利闭幕之后大家特别关心的一个重大话题。
1中国经济新时代三大特点中国已经进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我总结了三个比较有意思的新特点。
特点一:储蓄高,实体经济规模超大1)产品量巨大咱们看一张图,这张图不是清华校园,那怎么一夜之间搞得遍地都是共享单车呢?共享单车的背后是什么?当然你可以说有智能手机、互联网、微信、支付宝,这些是肯定的,但是还有一件事你们想过没有,这么多共享单车几乎是一夜之间蹦出来了,它反映的是咱们中国人至少生产自行车的能力是很强的,甚至于过剩的。
事实上咱们国家生产自行车的生产量在全球至少占一半,而且生产能力还用不完,所以中国经济的第一大特点我总结为超大规模的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的规模非常之大,下面这张图是中国、美国、日本这三个经济体刨除服务业、华尔街、金融业、律师服务之外,实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的产量。
上面那个蓝线是咱们中国经济,现在已经是接近6万亿美元了,咱们总体经济规模12万亿,远远比美国高了。
2001年,本世纪初时,美国的实体经济是咱们的3.7倍,日本的实体经济比咱们还高一点。
但现在,咱们实体经济的规模是美国的1.3倍,不是多一点儿,而是比他多了30%,而日本整个经济的规模,自从2010年被中国超过之后,现在只剩下不到中国的一半。
当然我这里强调的是实体经济的规模,所以实体经济,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的产量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点。
2)储蓄高第二,咱们的储蓄非常多。
北宋、明朝、清朝的经济结构、经济规模,发现从北宋到明朝、到清朝,增长速度每年也就是0.3%左右,当时储蓄好的年份是3%,经常是负储蓄,为什么?打仗了,来了灾年了,为了保命把耕牛杀掉吃,那是负储蓄。
所以今天中国经济储蓄非常多,储蓄非常重要,它是经济增长之源。
第八讲 中国社会发展的六大陷阱与三大定律(下)
第六讲中国社会发展的六大陷阱与三大定律张峰教授博导社会问题分为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主要指社会学研究的问题,广义则不限于社会学研究的。
一、六大陷阱中国“发展中”:时空压缩,旧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已经出现。
矛盾的突显。
矛盾的发展期和矛盾的,形成“叠加效益”。
城乡二元结构贫富差距腐败问题不要以转型来遮蔽问题,为腐败等问题寻找托词。
中国高铁美国第一条高铁中国修——高铁腐败的高发期中国三院: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教育改革的现状是教育在追求公平的时候,效益的问题越来越凸显,文理要不要分科。
先发国家后发国家(吸取经验、避免教训)1、中等收入陷阱——拉美陷阱北美和南美现象美国3.8亿人口,持枪3.9亿只——美国持枪有历史的传统(自卫的需要)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哥伦布是海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马克思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影响世界的三马(卡尔马克思;马克思韦伯;)中等收入:5000-10000美金产业结构:资源型(巴西:石油、铁矿石、木材等);集约型(亚洲四小龙)国际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日本用了12年跨入高收入国家,韩国则用了8年。
东亚梯次开发——梯次转移(日本-第一级;亚洲四小龙-第二级;中国沿海-第三级;内地-第四级;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第五级)工业化(1.0机械化、2.0电气化、3.0信息化、4.0智能化)IT新四巨头:GAFA(google搜索引擎、地图、汽车、手机;亚马逊amazon买书、手机、商品目录信息;脸谱网facebook;苹果手机apple),微软退出2、福利社会陷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新债还旧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府的指出负债表出现问题。
根本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
(戈尔巴乔夫:民主与新思维)社会党目标、社会民主党本次危机,就欧盟而言,面临着科技水平很难短期内提升和币值要保持稳定的双重挑战。
国企改革六大陷阱及应对分析
国企改革六大陷阱及应对分析国企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产权重组、发展机制创新等方面的。
虽然国企的目的是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国企中存在的六大陷阱,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分析。
一、内外因素不协调的陷阱国企通常面临政策、市场、管理等多重内外因素的影响,其中政策因素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进度受阻。
此外,国企还受到市场对国企的态度和预期的影响,一旦市场预期不良,可能会导致国企难以进行。
对于这一陷阱,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加强政策解读和沟通,在国企过程中及时发布政策,减少政策的不确定性。
(2)建立有效的市场沟通机制,了解市场对国企的态度和预期,及时采取措施调整预期。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陷阱一些国企在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管理薄弱可能导致效果不明显。
此外,国企过程中多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力也可能导致难以进行。
针对这一陷阱,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完善国企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效能。
(2)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推动。
三、利益调整不当的陷阱国企涉及到大量的利益调整,而利益的调整可能影响到多方面的利益相关方,一些利益相关方可能会反对并产生阻力。
对于这一陷阱,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协商,解释的意义和目标,争取利益相关方的理解和支持。
(2)制定合理的利益补偿政策,确保被调整利益方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四、员工心理困扰的陷阱国企往往涉及到人员的裁员、福利等问题,这些问题容易引起员工的担忧和不稳定心理,从而影响的进行。
对于这一陷阱,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积极引导员工的思想,向员工解释的必要性和目标,并鼓励员工主动参与。
(2)制定完善的人事安置方案,确保员工的权益得到保障。
五、缺乏有效竞争机制的陷阱国企的目的是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然而一些国企在过程中没有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得国企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这一陷阱,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1)建立健全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国企。
五大陷阱名词解释
五大陷阱名词解释一、塔西佗陷阱:著名的政治学定律“塔西佗陷阱”得名于古罗马时代的历史学家塔西佗,通俗地讲,就是指当公Q力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例如,之前的“D奶粉事件”和“J疫苗事件”等让民众感到心寒和信任感的缺失。
二、修昔底德陷阱:其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G必然要挑战现存大G,而现存大G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Z争变得不可避免。
修昔底德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G与既有的T治B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Z争告终。
例如当前的中美贸易Z。
三、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2006年世界银行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
意为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陷入“陷阱”的国家通常具有以下特征:既丧失了与低收入、低工资经济体在制造业方面的竞争优势,也没有能力同发达经济体在高技术创新领域展开竞争,经济无法由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资源能源类自然禀赋向依靠高生产率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变。
四、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Z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Z策失效。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B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
货币Z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Z策,通过扩大Z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六大陷阱,为什么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比如,应该按时上下班,不得随意迟到早退等等,然而,很遗憾的是其中却没有任何一条提到员工一旦违反了这些内容,会得到怎样的处罚。
这样一来,当员工出现了一些违纪行为,公司应当给予哪些处罚就变得模棱两可。
而解除劳动合同,可以说是劳动过程中最严厉的处罚,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公司如果擅自使用“极刑”,就可能会导致败诉。
曹某于2013年4月9日入职A公司,担任电工。
同日,曹某签署了公司的《员工手册内容确认书》。
该手册中规定,员工须爱惜公司授予使用的公物;员工须遵守安全卫生规则并注重本身及他人安全,如给公司造成损失,公司将依法追索经济赔偿。
2015年1月5日上午,曹某因对工资数额不满大闹人事部,并砸甲方乙方48坏办公电脑的键盘。
A公司认为,曹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给公司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和生产安全隐患,故根据员工手册,对曹某作出了即日解除劳动合同、赔偿公司键盘损失100元的处理。
曹某于2015年1月15日向当地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请求裁令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
该案件经过仲裁、一审和二审,法院认为,用人单位单方即时解除劳动合同是一种严厉的解雇行为,法律上对于用人单位行使解除权限定较为严格。
曹某因工资数额问题与人事部有关人员发生争执,作为公司员工,在与公司发生纠纷时,不能妥善控制情绪,不爱惜公司财物,确实不妥。
但公司未举证证明曹某的行为已严重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且曹某的行为尚未达到可以解除劳动关系的严重程度。
因此,A公司以该事由解除劳动关系不符合法律规定。
其实,还有一种情况和这类情形类似,即公司没有制定规章制度,又或者虽然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违纪情形中,没有提到类似的违纪事实,这样的一些情况,一旦公司发现员工存在一些不当行为,期望通过严重违纪来处理时,都会给公司带来潜在的法律风险。
因此,公司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方面,应当尽可能详尽地在违纪事由中列明相应的违纪事实及对应后果,另一方面,尽可能对处罚措施根据过错大小进行等级划分,比如同一种违纪行为,未造成损失的,给予警告;造成轻微损失的,给予记过;造成重大损失的,方给予解除合同处理。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的现象。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中等收入陷阱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关于其原因和影响的争论,同时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启示。
争论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是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
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是,初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枯竭,这种增长模式难以继续,经济增长逐渐放缓。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是由政府政策的不当引起的。
一些学者认为,一些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政府没有及时进行结构性改革,导致了经济增长的瓶颈。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技术进步的放缓也是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
经济学家指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一些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了经济增长的放缓。
争论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对经济的影响也备受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中等收入陷阱会导致国家的产业结构无法升级,从而造成经济结构的长期扭曲。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经济增长会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整体发展。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等收入陷阱会导致经济不平等的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的收入阶层会更加富裕,而较低的收入阶层则可能会陷入贫困,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中等收入陷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应当及时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中国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依靠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创新和服务业发展的方向转变。
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
中国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政治经济学中的10个“陷阱”理论
政治经济学中的10个“陷阱”理论1.塔西佗陷阱。
最初来自塔西佗所著的《塔西佗历史》,后被引申为一种社会现象,指当政府部门或某一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2.修昔底德陷阱。
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3.中等收入陷阱。
这个说法最早出现于2006年世界银行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意为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4.流动性陷阱。
又称凯恩斯陷阱、流动偏好陷阱,指当名义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甚至接近于零时,由于人们对于某种“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宁愿以现金或储蓄的方式持有财富,而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以资本的形式作为投资,也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作为个人享乐的消费资料消费掉。
5.金德尔伯格陷阱。
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是美国著名世界经济史学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和国际关系学的霸权稳定理论奠基者之一。
该陷阱论逆向思考,告诫美国人:中国崛起以后的动向可能不是“示强”,而是“示弱”,即不愿承担美国无力负责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使世界陷入领导力空缺、危机四起的险境。
6.卢梭陷阱。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谈到,如果社会上形成了大众利益的小集团,每个集团的意志对他的成员来说是公益,对国家来说就成了个别意志,搞不好小集团的利益就会决定大多数人的利益,这种利益集团政治就是卢梭陷阱。
7.贫困陷阱。
发展经济学中的概念,指由于经济中存在恶性循环,而使发展中国家陷于贫困落后之中难以摆脱。
贫困陷阱可分为两种:技术陷阱和人口陷阱。
20世纪50年代有三位经济学家揭示了“贫困陷阱”的产生根源,一是纳克斯于1953年提出“贫困恶性循环论”;二是纳尔逊于1956年提出“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三是缪尔达尔于1957年提出“循环累积因果论”。
不想被淘汰,就别做这八种人!
社会一定会淘汰不争气的人,不想被淘汰就别出现在这八种人之内。
1 八小时之外不再学习的人胡适先生说:人与人的区别在于八小时之外如何运用。
有时间的人不能成功,挤时间的人才能成功。
八小时之内决定现在,八小时之外决定未来。
什么样的想法什么样的生活。
有学习才有选择权,没有知识,要有常识;没有常识,走进教室。
不是社会发展太快,是我们思维反应太慢,为什么我们思维太慢,是我们没有跟上学习。
人生有两大悲哀:结婚之后不再恋爱,毕业以后不再学习。
拒绝学习,就是拒绝成长。
家长不学习,会被孩子看不起并且和孩子有代沟。
夫妻一方不学习,就会有隔阂,学习的人如同长高的树,自然会有高藤来缠。
一个人不学习,就会与社会脱节,跟不上时代步伐,人活在21世纪,思想在20世纪,究竟学什么?不是学打工的技术,而是学创业的本领。
思想观念40%+人际关系40%+专业能力20%=成功:从这个公式里找自己的短板,缺啥补啥,社会需要啥你就学啥,不只是学感兴趣的,而是学有利于社会,有利于成功的。
人要有二亩地,白天是果腹的,晚上是耕种未来的。
不学习是21世纪被淘汰的八种人首选第一的人。
2 对新生事物反应迟钝的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都与巨大的商机挂钩。
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诞生,又都在一片反对怀疑拒绝中悄然来临。
21世纪的新生事物一定和趋势有关,而趋势不是用眼睛看的,是要用眼光来判断的。
谁抓住趋势谁就抓住了未来。
不学习就会把推论当结论,用已知判断未来,对新生事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最终一定被社会淘汰。
3 靠个人能力单打独斗的人:21世纪是英雄退位团队进位的时代,抱团打天下已是趋势,谁拥有人群,谁拥有市场,1+1=2叫数学,1+1=11叫经济学,一根筷子能折断,十双筷子折不断。
4 玻璃心,心理脆弱容易受伤害的人:事情发生的大小不重要,而你的想法看法很重要。
事情本身不伤害人,而你的想法会伤害你。
就象第四章中小故事,老和尚和小和尚下山的故事一样,那个小和尚被自己的想法折磨的死去活来。
领导者需要警惕的六大日常决策陷阱
领导者需要警惕的六大日常决策陷阱决策是每个经理人最重要的工作,也最冒风险。
决策中存在许多陷阱,经理人如何避开陷阱,做出正确的决策?1.“沉锚”陷阱考虑做一个决定时,我们的大脑会对得到的第一个信息给予特别的重视。
第一印象或数据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了某一处。
“沉锚”效应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它可能是同事无意中的一句话、报纸上的一个小事件、网络上的一个小数字。
不知为什么,这些偶然的东西却像幽灵一样挥之不去,从此深深地印在你的脑海里,甚至左右你的思考和决策。
比如,有一次你参加一个专家论坛,一位专家发表自己对未来三五年市场的趋势预测,结果你不分青红皂白信以为真,无论是分析竞争对手,还是思考市场策略,你都不由自主地想起他的论断,如果是这样,那位专家的意见和预测对你来说就是“沉锚”,你可要当心!如何走出“沉锚”陷阱:xuee|博锐|2——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
看看有没有其它的选择,不要一味依赖你的第一个想法;——在向别人请教前,先自己考虑一下问题,有一个基本打算,不要被别人的意见左右;——集思广益。
寻求不同的意见、方法,以开拓你的思维,打破原有的条框束缚;——在向顾问征求意见时,要尽量客观公正地介绍情况,不要搀杂你个人的观点和倾向,以免影响他们的思路;——假如有一个类似“沉锚”的问题在影响你的正常思考,要问一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然后,就这个问题进行更为广泛的搜集资料、剖析论证,直到彻底弄清楚为止。
2.“有利证据”陷阱有一家公司的产品准备进入上海市场,老板责成销售经理进行决策分析并提出决策方案。
在搜集信息的过程中,他的一位从事相似业务的朋友警告他,千万不要冒然进入,理由是他自己刚刚失败而归,并给这位销售经理提供了许多不应该进入的信息。
于是,在事先得到的“有利证据”阴影的笼罩下,这位销售经理迟迟拿不出令自己信服的市场方案。
“有利证据”陷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比如别人一次成功和失败的经历都可能成为束缚我们决策的证据。
经济发展陷阱
第一,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失,新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创造出来,
经济可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低增长和衰退。
第二,技术赶超策略和后发优势逐渐丧失,原创性科技成果严重
不足,成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主要制约。 第三,收入分配差距个贫富两极分化日益突出,社会公众满意度 和幸福度日益降低。 第四,民主政治诉求日益提高,要求保障人权、公正法制、媒体 自由、公开选举、政治透明的呼声日益高涨,政治生态进入高度 敏感和不稳定时期。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 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
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在希腊发生
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
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
☞过度城市化造成环境恶化
中国以深化改革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面临的国外挑战:
第一,债务危机、量化宽松、财政悬崖(美、日、欧都面临所 谓财政悬崖)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
第二,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的风险上升,主要原材料价格将继
续维持稳中有升。
第三,保护主义、保守主义和“去全球化”风险上升。
福利社会陷阱
一些拉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应对贫富不均、社会收入差距 拉大的趋势,不顾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的制约,过早地 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福利赶超”,结果导致财政赤字过大、国内 外债台高、就业率下降,进而引发高额通货膨胀、债务危机、金 融危机、经济危机,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照搬发达国家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想在“经济赶超”的同时,
当前的事态表明,美国费尽心思在中国周边制造事端和紧张局势,
中国应警惕三大发展陷阱
中国应警惕三大发展陷阱作者:辛向阳来源:《人民论坛》2014年第04期中国正处在改革深水区,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陷阱。
尤其是政治发展中会遇到什么样的陷阱,如何规避这些陷阱,这应该引起我们的警觉。
第一个陷阱,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政党合法性的重要体现是让经济发展,工资福利能够改善,群众和党形成了“有福同享”的机制。
但是经济发展不可能是永动机,今后中国经济的增速如果慢下来,我们就要在政治发展中解决与群众既“有福同享”,也“有难同当”的问题。
这是规避中等收入陷阱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即中等收入陷阱将来会不会演变成政治陷阱。
另外中等收入陷阱还带来一个问题,与以前二三十年相比,社会流动将呈现回落趋势,换言之未来年轻一代与他们的父辈相比,可能机会会比较少。
要破解这个问题,就必须破除“特权”对各种机会的垄断。
现在中国社会和欧美社会相比,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社会身份不平等问题比较突出,出现了所谓“体制内外”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一系列难题。
第二个陷阱是“卢梭陷阱”。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谈到,如果社会上形成了大众利益的小集团,每个集团的意志对他的成员来说是公益,对国家来说就成了个别意志。
我们应该思考,市场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导致形成“利益集团政治”,利益集团会不会越来越突出地影响政治。
当前深化改革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会以什么方式影响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主要涉及经济体制改革,但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
要使各方面体制改革朝着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方向协同推进,同时也使各方面自身相关环节更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因此,如何防止党产生自身特殊利益,防止党成为像西方的一些所谓的“政党有限公司”,怎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另外,破解利益集团问题要解决重大公共政策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的问题。
三大陷阱是指哪三大
三大陷阱是指哪三大
所谓“三大陷阱”是指塔西佗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
塔西佗陷阱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是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的一个社会现象分析,意思是当政府作为社会公权力主体,在施政过程中因屡次出现失信现象遭遇公信力危机时,无论政府再发表什么言论、颁布什么政策,社会都会给它以负面评价。
也就是说,不论你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做的是好事还是坏事,人民都会认为你是在说假话、做坏事,最后会导致信用危机甚至社会危机。
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提出的一个社会发展概念,意思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其发展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二是出现贫富悬殊甚至社会动荡状况,自然环境恶化,经济发展徘徊不前。
后一种结果就是掉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进入这种状态以后,人均国民收入一般徘徊在3000至10000美元,经济很难再向高的水平发展,而原来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矛盾却集中爆发,社会时常陷入动荡不安。
修昔底德陷阱是关于世界大国关系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挑战,这样战争便变得不可避免。
这一理论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
修昔底德认为,当一个新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多数以战争告终。
必须高度警惕的几种致命陷阱
避 免悲剧发 生、跨越致命 陷阱、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升级 。
关 键 词 :流动性陷阱 过度福利陷阱 腐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作 者 简 介 :黄志凌,中国 建设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2 0 0 8年金融危 机之后 ,全球 经济在 经历 了短暂 的剧 烈 波动 之后 陷入持续 低迷 状态 ,
大宗商 品需求疲软致 使价格 持续下 行 ,主要市 场经济 国家都 面临 日益严重 的通货 紧缩 困
惑 。虽然美 国经济看 似 已经恢 复 、数 字抢 眼 、美 元强 劲并 不断扬 言加 息 ,但 仍然 缺乏坚
强 的基础支撑 ,其通 货 紧缩趋 势 长期 看并 不乐 观 。新兴 经 济体更 是 饱受 经济 下行 之苦 , 要么受到发达经济体通货 紧缩 的拖 累 ,经济 增长严 重放缓 ;要 么经 济停滞伴 随严 重通货
・
国 际 经 济 ・
必 须 高 度 警 惕 的 几 种 致 命 陷 阱
黄 志 凌
摘 要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有一部分 国家深陷泥潭、无法 自拔,而一些国
家成功跨越 陷阱、不 断发展 。本文从 产 生条件 、作用机 制、致命后果 以及预 防避免 等角度深 入 剖析 了社会经济发展 的几种致命 陷阱,流 动性 陷阱是长期通 缩积 累的极端 情景 ,经济衰老效 应 不 断积 累而形成过度福利 陷阱,腐败 陷阱是跨越 “ 中等 收入 陷 阱” 的重大 阻碍 。通过 比较 国际 正反 两方 面的经验教训 ,认 为只有社会 各方达 成共识 、全 面评估 、慎 重选择 、积极 引导,才能
供应 ,推动经济走 出流动性 陷 阱。事 与愿违 ,由于 当局在 资产 价格 泡沫破灭 时 没有及 时
对市场加 以干预 ,经济 主体 已经 遭受 巨大 的净 值损 失 ,货 币政 策未能充 分发 挥效 果 ,致 使积重难返 。“ 迟来” 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并未 让 日本经 济脱离 陷阱 , 日本经济 陷入 “ 失去
社会比较的陷阱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定律
社会比较的陷阱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定律社会比较的陷阱——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定律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定律是指人们在社会比较过程中存在一种趋势,即与自己横向比较的对象更多时,个体感到自身相对较差,从而导致负面情绪产生。
这种社会比较陷阱会给个人的心理健康以及社会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本文将对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定律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方法。
一、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定律概述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定律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列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首次提出。
该定律指出,当个体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时,会倾向于与距离自己较近的对象进行比较,从而产生自我评价的不满和不安。
二、社会比较的心理机制1. 相对评价机制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定律是基于人们进行相对评价的心理机制。
与一般的自我评价相比,相对评价更加注重个体与他人的比较,从而决定了自身满意程度。
2.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社会比较通常发生在个体面临不确定情况下,个体通过与他人比较来寻求确定性。
在面对未知的情境时,社会比较可以为个体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参照标准,以便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状况。
三、社会比较的陷阱1. 自我评价下降费斯汀格的社会比较定律意味着,当个体与自己横向比较的对象越多时,个体会感到自己相对较差,从而自我评价下降。
这种自我评价下降可以导致自尊心受损、自卑感增加等负面心理问题。
2. 群体压力和竞争社会比较除了对个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外,还对群体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过度的社会比较可能导致群体内的紧张竞争和压力,破坏个人之间的合作和互信关系。
四、应对社会比较的方法1. 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个体需要意识到自我价值不仅仅与他人的成就和地位有关。
要培养积极的自我认知,通过发展个体的兴趣和个性特点来提高自我评价。
2. 设立合理目标根据自身的情况和能力,设立具体、可行的短期和长期目标。
这样做有利于个体专注于自身的成长和进步,而不是与他人进行无意义的比较。
认清中国当前面临的六大问题
认清中国当前面临的六大问题厉以宁【期刊名称】《江淮论坛》【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4页(P5-8)【作者】厉以宁【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 100871【正文语种】中文新的“红利”不可能自发地涌现。
在原有的“红利”消失以后,新的“红利”不可能自发涌现。
这是因为,如果没有一种新的体制或新的机制,新的“红利”就缺乏相应的机制、体制,涌现是不可能的。
“红利”的新源泉首先蕴藏于新的体制之中。
这表明,必须有新的体制,才能产生新的机制,新红利才会出现。
新体制、新机制就好像一种新的制度环境,不仅能催生新红利,而且能保护新红利的获得者。
资本不足,再聪明的创业者都无能为力。
而有些场合,不怕融不到资,只怕融到资以后也不知道如何用好这笔资金。
有眼光、有作为的创业者同其他人的差别正在于会不会用好手中的资本。
“红利”的新源泉也来自亿万群众和千万家企业的活力。
那么,“新红利”的获得者是些什么人?他们就是亿万群众,就是千百万家企业,包括不同所有制的企业。
他们在新的体制和机制下,发现了发展机会,同时认识到自己必须抓紧机会而不能放弃机会,这才有可能得到新的红利。
有了新体制,再加上群众和企业有活力,新的“红利”就会涌现。
“新红利”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不断涌现并把经济社会引向新的方向,既不能放松每一个有志于创造和盈利的群众和企业的拼搏,也不能把致富和发展的信息局限在狭小的圈子内。
必须在新体制的激励下使群众和企业的活力充分发挥出来。
供给侧改革,主要是结构问题。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结构调整好像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实际上没有那么容易。
补短板、降成本、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这些都是改革的内容。
西方经济学包括西方的发展经济学不会谈这些问题,因为他们的目标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而我们的经济仍然是社会主义的,这一点上区别很大。
中国改革难,就在于在社会主义的大方向下,怎么样把中国经济形成一个重效率、重质量的发展方式,这是一个关键。
论_中等收入陷阱_厉以宁
论“中等收入陷阱”*厉以宁内容提要:中等收入陷阱包含了三个陷阱:发展的制度陷阱,要靠改革来避免;社会危机陷阱,要靠缩小城乡与地区收入差距和社会管理创新来避免;技术陷阱,要靠技术创新和资本市场创新来解决。
中国完全可以绕开或越过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国家 发展经济学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低收入国家行列进入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4000美元)行列之后,长期停滞不前,在4000-5000美元附近徘徊。
这种情况被世界银行认为这些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
阿根廷、墨西哥、智利就是典型的例子。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遇到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由于工资收入水平上升了,无法同低收入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竞争;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优势产业和先进技术,无法同发达高收入国家竞争。
然而,另一个关系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致命问题是,这些国家已经丧失当初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挺进时的那种艰苦拼搏的精神和斗志了。
他们更多地追寻福利社会的成果,总希望政府把更多的资源用来实现福利社会的各种目标,否则就不满政府。
于是胃口越来越大,难以自拔。
二、为什么一些发展中国家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且难以摆脱? 要知道,自从19世纪末年到20世纪初年以来,一些有眼光、有远见的经济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都曾提到过类似“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只是用词不一样,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而已。
这里举三个例子。
一是马克斯·韦伯提出的信念与动力学说;二是帕累托提出的优秀分子循环学说;三是罗斯托提出的早熟消费学说。
马克斯·韦伯的信念与动力学说的要点是:按照新教伦理,人是上帝的仆人,人怎样赎自己的罪。
勤奋工作,节俭生活,积累财富,创造事业,这是新教徒的天职。
正因为如此,荷兰、英国兴起了,北美殖民地开发了。
所以人一定要有信念,有精神动力。
缺乏动力,不可能有新的创业,也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大步经济增长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保护主义、保守主义和“去全球化”风险上升。
第四,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面临的国内挑战:
第一,全要素生产力显著下降,主要表现就是利润总额和增幅 显著下降。 第二,货币信贷资金运用效率和资金流通速度显著下降。
第三,宏观经济政策边际效果下降。
第四,投资者对未来预期的信心不足,这可能是我国经济所面
福利社会陷阱
一些拉美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为了应对贫富不均、社会收入差距 拉大的趋势,不顾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入状况的制约,过早地 实现对发达国家的“福利赶超”,结果导致财政赤字过大、国内 外债台高、就业率下降,进而引发高额通货膨胀、债务危机、金 融危机、经济危机,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照搬发达国家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制度,想在“经济赶超”的同时,
第五,文化精神迷失方向,社会价值观日益单一化、极端化、 情绪化、表象化。
第六,“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发展中国家可能陷入“贫困性增长
陷阱”——你生产越多,出口越多,你的国际相对收入水平可能 越来越低。
第七,从国际政治方面,中国与传统大国可能陷入“崛起和遏制” 的相持阶段。
2、福利社会陷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 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 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日本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韩国
1987年超过 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从中等收
积。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最终使得希腊的主权信用风险逐步积累,并
在本次经济危机中完全暴露出来。就欧盟而言,面临着科技水平很难短期内 提升和币值要保持稳定的双重挑战。
以希腊为例。作为欧盟援助计划的主要受益国,希腊曾在
2003 年至 2007 年经济快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到 4% 。高增 长主要来自于财政和经常项目的双赤字以及加入欧元区后更容易 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 始终较差,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大量投资和 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积。 赤字与出口下滑的恶性循环,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是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出现——起源于国家信用,即政 府的资产负债表出现问题。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有其历史、体制和自身
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经济失去了“生产性”。在希腊发生
而没有灵活的货币政策,政府不得不依靠投资和消费拉动经济,赤字不断累
的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居民消费,导致经济下滑,货币高估使得出口始终较差,
☞过度城市化造成环境恶化
• “北美现象”与“南美现象” •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 义精神》
中国以深化改革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面临的国外挑战:
第一,债务危机、量化宽松、财政悬崖(美、日、欧都面临所 谓财政悬崖)和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
第二,粮食危机和能源危机的风险上升,主要原材料价格将继
剩余劳动力,中等收入人口比例少,失业人口较多,贫困和绝对
贫困人口较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这给政府的社会保障带 金融潜伏危机,甚至发生动荡,这种状况被称为“拉美陷阱”。
来沉重压力,最终导致外债和财政赤字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严重,
从世界城市化的发展历史来看,尤其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 也出现了一些失误,典型的表现就是拉美国家城市化的畸形发展,不仅没 有给城市的健康发展注入活力,也没有给农村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 生机,而且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被世界称为“拉美陷阱”。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农村人口在短时间内快速流入城市 ☞大城市出现大量贫民窟 ☞城市中逐渐形成大规模的贫困群体
临重大问题的核心表现。
“中等收入陷阱”本质是什么?它不完全是收入分配问题,体现 在以下方面:
第一,传统比较优势逐渐消失,新的比较优势还没有创造出来,
经济可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低增长和衰退。
第二,技术赶超策略和后发优势逐渐丧失,原创性科技成果严重
不足,成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的主要制约。 第三,收入分配差距个贫富两极分化日益突出,社会公众满意度 和幸福度日益降低。 第四,民主政治诉求日益提高,要求保障人权、公正法制、媒体 自由、公开选举、政治透明的呼声日益高涨,政治生态进入高度 敏感和不不稳、官员腐败、贫富分化
严重、社会动荡不安等经济社会问题。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
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
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 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 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 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
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 “北美现象”与“南美现象” •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 主义精神》 • 影响世界的三马
中国社会发展的六大“陷阱”与三个定律
一、六大“陷阱”
1、中等收入陷阱—拉美陷阱
2006年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中等收入
陷阱”的概念,主要是指当一个新兴市场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 3000 美元(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 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 种状态。 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根源在于当国家进入中等收 入阶段后,并没有或错误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阻碍了经济
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 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 8年。
“拉美陷阱”,即20世纪70
年代,拉美国家的贫富不均两 极分化,城市化失衡造成环境 恶化、失业人口较多、公共服 务不足现象。过度城市化不仅
没有推动拉美经济持续发展,
没有解决其农村农业问题,反 而使拉美各国都陷入了更为棘 手的城市危机之中。
拉丁美洲的不少国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经济发展速
度加快,到21世纪初,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这时期,失业
率持续攀升,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各种社会矛盾凸现和激化, 社会动荡不安,群众的抗争此起彼伏。 在传统农业占很大比重的情况下,特大型企业,走进口替代的 工业化战略,优先发展重工业以 及中小企业数量少,导致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