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布置作业》课题结题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层次布置作业》课题结题总结报告摘要:为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学,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避免

“一刀切”的做法,布置作业时可以采取分层次布置的方法,既可以教

师为指定作业层次,也可以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完成的作业。这样做,

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尊感、有利于学生设定并实现目标、有利于学生自

我指导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参与其他数学活

动。

关键词:分层次作业自尊目标评价

1、研究背景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素质教育”

无疑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虽然素质教育在理论上还不够完善,在

实践上也有待深化,至今社会上仍有人对素质教育持怀疑或观望的态度,

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不可逆转的一大趋势。

应试教育的一大弊端是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所以实施素质教育首先就遇

到一个给学生减轻负担的问题。由于认识的片面,导致一些学校出现了

“放羊”现象。在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在对待学生学习负担和考试压力

问题上,决不是让学生学习负担越轻越好,也不是让学生的压力越轻越

好,对这个问题一定要有科学的认识。要知道一定的负担量和一定的学

习压力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意义,关键是做到适量、适度,这涉及到

如何把学生的学习负担数量化,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水

平和学生个别差异,提出不同的学习负担量。没有一个明确的量化指标,

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就无法真正解决,就会出现要么负担过重,要么没

有负担,使学生松垮。当前教育工作的量化也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

趋势,因此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要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充分考虑

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采用弹性作业,有针对全体

学生的最低要求,也有适合中等水平和优秀学生的不同要求,以便在减

轻学习负担的问题上,能面向全体学生,又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从而达到既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素质的目的。因此,分层次布置作业,探索量化指标,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2、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确定学生作业负担的量化指标,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水平和学生的个别差异,提出不同要求的学习负担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心理负担先行减轻,同时考虑学生的体力负担,把课外学习时间(特别是作业时间)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2.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从学生各个层次,各个年级甚至个体开展对资料的搜集,进行比较研究,并注意查阅文献资料,把握国内外研究动

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经验教训,避免少走弯路,为课题研

究提供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2)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学校和数学科分层次布置作业的现状和发展可能,努力使分层次布置作业的量化目标和操作切合实际,提

高实效。调查研究教育实验前后有关素质的指标的变化,为分析

教育实验提供事实依据。

(3)实验研究法。在全校选取一些教学班开展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实验操作,并由数学教师进行实验研究,确立量化指标,制定分层次

布置作业的各年级的量化方案。行动研究法。将行动和研究结合

起来,筛选和研究来自实际的关于分层次布置作业的迫切需要解

决的具体问题,确定各年级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具体操作方式和量

化方案。

3、研究工作的创新之处

在实验的两年中,各个教师根据自己所任教的年级的特点及班级的不同特点,在实施的过程中采取不同的分层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教师给出所有层次的作业范围,学生自由在所有的层次中选做自己认为合适的作业高三级采取了这种实验模式。由于高中生的形式思维能力日益增长,他们能领会事物的相互关系,在行动前已在思想上计划了行动的过程,并有系统地检验假设。运用这种模式,能培育人性的尊严以及促进文化的多元化,使学生沉浸在被接纳的感受中,体验到完成能力所及的作业的成功滋味。通过一年的实验,92%的学生对分层次布置作业采取赞成的态度,93%的学生认为分层次布置作业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97%的学生树立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并且有85%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交或抄袭作业的现象减少了。

(2)教师具体指定各层次的作业这一模式主要在初中实施,原则上将学生分三个层次——高层次、中间层次、低层次。高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有较强的解题能力;中间层次的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解问题能力,并有较大的学习热情,但知识的迁移过程稍差;低层次的学生基础较差,对数学学习缺少方法,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分层时以尊重学生个人意愿为主,师生磋商,选定“起跑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作调整,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层次。在作业的设置上重“质”不重“量”,对基础型的题目要求全体学生,特别是低层次的学生做好(个别实验班的教师要求高层次的学生在课堂完成基础型习题,课后不布置该类型题目);对教材一般要求的典型习题,要求高、中层次,特别是中间层次的学生做好;对要求较高的灵活型、综合型习题,重点要求高层次的学生去做,鼓励中间层次的学生去尝试。

评改作业时,不能只是打“×”或“√”,还要因人而异地给予适当的评语,对学习数学感兴趣的学生从实验前的53%上升到88%,认为分层次布置作业对学习有帮助的占76%,其中35%认为帮助很大。通过实

验班和对照班的比较发现:实验班的进步比较明显,后进面得到有效的控制,特别是20分以下的学生人数明显减少。某些教师除了将学生分层外,还将各个层次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如:一个高层次学生帮助一个低层次学生,组成“一帮一”学习小组;一个高层次学生、两个中间层次学生和一个低层次学生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在学习中互补。互相启发、互相帮助,进行“合作学习”。

(3)教师分别给出各层次的作业范围,由学生在自己的层次中自由选定作业这种模式在将学生分成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基础上,再将每一个层次分成两级,即共分成六个层次。按照上一个学期的综合得分作为分层的依据,每个层次大概10人左右。教师允许学生在自己所在的层次中选择合适的作业(有部分教师同时允许学生加选其他层次的作业)。在测验、考试中将题目分成基础题、灵活运用基础知识题和需要一定综合技巧的题目,比例大概是6∶3∶1,同时增加附加题,要求高层次学生必做,并将得分纳入总分范围。对不同的层次的学生确定不同的达标值,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将层次化为升降制,使低层次学生的学生有“奔头”。经过两年的实验,采取这种模式的实验班整体合格率达到86%,优秀率达到39%。

4、研究成果的科学意义

通过在四个年级试行分层次布置作业,在2003年5月的调查问卷中得出以下结论:

(1)分层次布置作业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自尊感

采用分层次布置作业的形式,能培育人性的尊严以及促进文化的多元化,使学生沉浸在被接纳的感受中,体验到完成能力所及的作业的成功滋味。分层做作业后,学习的主动性(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方面)选择“更积极”的四个年级分别为42%、23%、45%、19%,可见分层次布置作业对初一、初三的学生尤其效果明显。

(2)分层次布置作业有利于学生设定并实现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