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中古诗词中名句赏析的题目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答案

初中古诗词赏析20首试题与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降职或贬官。

2、“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飘零离散,诗的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了离别、伤感的气氛。

3、诗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的深厚同情和慰藉。

4、杨花落尽子规啼,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既点明了作诗的时间,又采用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离别的忧伤等。

5、你从哪些诗句中看出龙标被贬之地的偏远?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6、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和牵挂关心之情。

7、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愁的心情。

8、诗中没有单纯的写景,总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联系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诗开头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这样的景来写?答: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的时候,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之感;“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因此,可以说,诗中开头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

9、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中“月亮”的妙用。

答: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10、对本诗后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本诗后两句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

在诗人笔下,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她带去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初中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课内古诗词赏析题大全一、《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澹澹”是形容水波动荡的样子,“竦峙”是写山岛巍然屹立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生机蓬勃的感受。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B)A 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 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观”字统领全篇的写景。

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是实写,后四句是虚写,其中总写沧海全景的诗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分写部分,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次写海面上的秋风洪波,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诗中将“大海”称为“沧海”,是因为海水呈青苍色。

4、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海日生残夜,。

乡书何处达,。

1、对这首诗语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 题目中的“次”本是“停驻”之意,这里指“停宿”在北固山下的旅馆之内。

B 首联中的“客路”指的是诗人要去的路,“青山”指的是题目中的北固山。

C 颔联中“两岸阔”的“阔”是表现潮平之后的景象,随着春潮的起涨,放眼望去,江面似与岸平,舟中人的视野也因此而开阔。

D 颈联透露出诗人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

此联表现了江上行舟即将天亮的情景。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诗歌以对偶句开头,既显工丽,又觉跳脱,先写“客路”后写“行舟”,那种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羇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B、第二联的“风正一帆悬”写得尤为精彩。

诗正是通过这一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大江泛舟、波平浪静等大景。

C、第三联写得妙绝。

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显露春意。

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比喜悦之情,令人想像到诗人已被江南的美景所陶醉。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中考考点复习《古诗词赏析》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

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九年级语文古诗词鉴赏分析专题(有答案)1.《登鹳雀楼》 - 王之涣- 题目:《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鹳雀楼后的壮丽景色和自然风光。

通过形容楼前广阔的河流、远处的青山和附近的乡村田野,作者展示了自己在高处俯瞰大地时的壮美感受。

- 主题:表达人们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 感情色彩:作者经历到了山川河流的辽阔壮丽,体味了自然景色的美妙和伟大,并产生了敬畏和自省之情。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登鹳雀楼”来比喻作者所在的高处,突出其观察的角度和高度。

- 反问:通过反问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强调了自然界的广阔无边和永无止境的奇观。

- 对偶:通过对偶结构的运用,如“何必见庙墓,心中只有诗书间”,突出了作者对名利财富等虚无的态度,强调了内心追求精神世界的重要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七律四十九字,平仄工整,较为优美。

2.《静夜思》 - 李白- 题目:《静夜思》- 作者:李白这首诗是李白在夜晚时刻的自省之作。

诗中写道,作者独自思索着远方家乡的事情,念及家人和朋友,感叹时间的匆匆流逝。

- 主题:表达作者在夜晚时思念远方故乡和重要人物的情感。

- 感情色彩:作者通过表达对远方家乡和重要人物的思念之情,展示了一种离别的伤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之感。

- 修辞手法:- 比喻:用“疑是地上霜”来比喻夜晚时地面上的露水,表达了作者寂寞孤独的心情。

- 借代:通过“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借月光和露水来象征夜晚和离别的情感,增加了诗意的含蓄性。

- 韵律特点:本诗共五言绝句,四句皆押韵,节奏明快,抒情自然。

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杜甫- 题目:《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杜甫这首诗是杜甫送别好友孟浩然时的作品。

诗中描绘了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离别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离散的思考。

- 主题:表达离别时的思念和友谊的珍贵。

- 感情色彩: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美景色和表达离别之情,作者表达了深深的思念之情和对友谊的珍视。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的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3.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望月怀远》。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的佳句。

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B. 王维C. 杜甫D. 白居易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

A.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B.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C. 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D. 苏轼的《赤壁赋》答案:B3.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的诗句。

A. 李白B. 王之涣C. 王勃D. 杜甫答案:C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

A. 王维的《山居秋暝》B. 陶渊明的《饮酒》C. 杜甫的《登高》D. 李白的《将进酒》答案:B5.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的诗句。

A. 李清照B. 辛弃疾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A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春江花月夜”的作者张若虚的生平。

答案:张若虚,唐代诗人,其生平资料较少,但以《春江花月夜》一诗闻名于世。

2.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哪首词,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注意事项:1. 请仔细阅读题目,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2. 答题时请使用黑色签字笔或圆珠笔,字迹清晰。

3. 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不要超出答题区域。

4. 请保持答题卡的整洁,不要折叠或涂改。

5. 考试结束后,请按照监考老师的指示,将答题卡交回。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初中课外古诗词赏析练习(附答案)

xx赏析实战演练(参考答案在最后)(一)江陵①愁望有寄鱼玄机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千枝”“万枝”与后面哪个词对应?“枝”字的重复有什么表达效果?2、“江桥掩映暮帆迟”,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请展开联想和想象,作出具体的描绘。

(30字左右)(二)渡汉江(唐)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前两句中“外”“断”“复”从哪三个角度写作者贬居之苦,有什么表达作用?2、一般人是“近乡情更怯,急欲问来人”,但本诗的后两句不同,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心理?请简要分析。

(三)闺怨(唐)沈如筠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

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①。

【注】①伏波营:借用东汉马援的典故,暗示征人戍守南疆。

1、诗中“孤”字含义丰富,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通过主人公思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递进表达的?请简要回答。

(四)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这首诗以谁的口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写作上的特色。

请联系诗中“春江正渺茫”做简要分析。

(五)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首句作者怎样用“寒”“孤”两字,营造出与除夕欢乐团圆夜截然不同的意境?2、“故乡今夜思千里”一句,言“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这样的表达有什么独特作用?请简要分析。

(六)雨后池上(宋)刘攽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七)雨晴(唐)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1、本诗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后两句写得饶有趣味,请作具体赏析。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3题。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景象?2. 诗中“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的什么特点?3.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6题。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 这首诗的作者李白是哪个朝代的诗人?5. 诗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 请结合诗句,分析“明月”在诗中的象征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7-9题。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哪位诗人?8. 诗中“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9. 请分析“更上一层楼”在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中考语文课外古诗鉴赏答案一、《春夜喜雨》1. 这首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景象。

2. “润物细无声”一句表现了春雨细腻、柔和、无声滋润万物的特点。

3. 全诗通过对春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诗人将春雨比作知时节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无声地滋润万物,使春天的景色更加生机勃勃,从而体现出诗人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二、《静夜思》4. 李白是唐代的诗人。

5.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6. “明月”在诗中象征着家乡的明亮和温暖,通过明月的光辉,诗人联想到了远方的家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三、《登鹳雀楼》7.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8. “白日依山尽”一句描绘了夕阳西下,天色渐暗的景象。

9. “更上一层楼”在诗中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通过登高望远,诗人表达了对更广阔世界的渴望和探索。

初二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

初二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答案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古诗词的解析方法对于理解古代文化、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道初二古诗词解析练习题及其答案,帮助初中学生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练习题1:从《静夜思》中找出下列句子的上联。

1. 床前明月光。

答案:疑是地上霜。

解析:《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以描述夜晚思乡之情为主题。

诗中的床前明月光一句暗示了诗人在一个寂静的夜晚,透过窗中的明月,怀念故乡。

所以可以推断上联应是“窗外的夜空明亮”。

练习题2:从《登鹳雀楼》中找出下列句子的解释。

1.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答案:这里指九州的人们靠着风雷来生存,但现在却无声无息,令人感到惋惜。

解析:《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描写长城壮丽景色和对国家兴衰的思考的诗。

这句话中的九州指的是中国境内的各个地区,生气恃风雷的意思是指九州的居民借助风为力火为光来生活。

万马齐喑表示现在九州的人们默默无闻,无法言喻的困境,深表诗人的担忧与忧虑。

练习题3:从《江雪》中找出以下句子的上一句。

1. 鸿雁长飞光不度。

答案:青山何处隐玉龙。

解析:《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创作的一首描写江南冬雪景色的诗。

青山何处隐玉龙一句是指夜晚的时候,江南的山峦笼罩在白雪之中,犹如玉龙般在山中隐现。

下一句中的鸿雁长飞光不度,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江南的寒冷。

练习题4:从《送元二使安西》中找出以下句子的解释。

1. 暮去明来蜂绕树。

答案:傍晚过去了,清晨又来了,蜜蜂绕着树飞舞。

解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写给边境出使的元二的辞行诗。

这句话描写了傍晚时分已过,清晨又到来,蜜蜂围绕着树木飞舞,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了,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练习题5:根据《观书有感》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 《观书有感》中主要描写的是什么?答案:《观书有感》主要描写了作者阅读古代文献时的感悟与思考。

解析:《观书有感》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一篇随笔,通过描述自己阅读古籍时的感悟,表达了对于古代文化的热爱和对于人生意义的思索。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

古诗赏析中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举头望明月2. 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下一句是“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二、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不是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白日依山尽B. 黄河入海流C. 欲穷千里目D. 会当凌绝顶答案:D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出自以下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孟浩然D. 王维答案:C三、简答题1. 请简述王昌龄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含义。

答案:这句诗通过“秦时明月汉时关”来表达历史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同时暗示了边关的古老和战争的持久。

2. 解释一下杜牧的《江南春》中“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所描绘的景象。

答案:这句诗描绘了江南地区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寺庙众多的景象,同时“烟雨中”增添了一种朦胧、梦幻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怀念。

四、赏析题1. 阅读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并分析诗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这句诗通过描绘原野上草的枯荣更替,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之情的抒发。

2. 分析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所蕴含的意境。

答案: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和朋友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美好愿望的寄托。

“千里共婵娟”意味着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体现了诗人对友情和亲情的珍视。

五、写作题1. 以“春夜喜雨”为题,写一首五言绝句。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 以“秋日登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散文。

答案:(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以下为示例)秋日登高秋风送爽,天高云淡。

我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只见层林尽染,金黄一片。

初一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2023

初一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2023

初一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2023一、诗词鉴赏题1. 请鉴赏下面这首古体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题目: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答案:这首诗的作者是辛弃疾。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感慨。

2. 鉴赏下面这首七言绝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目:请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境?答案: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

这首诗通过描绘巍峨宏伟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人类追求进取和超越的精神境界。

3. 哪位唐代著名诗人的作品中有一句“黄河之水天上来”?答案:这句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4. 下面这首古体诗选自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题目:请问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意境?答案:这首诗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表达了人类在与自然相互关系中的渺小与无奈,以及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5. 鉴赏下面这首七言律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类追求进取和超越的精神境界。

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对千里目的渴望和对进一步上升的期望。

二、诗词鉴赏答案1. 答案:这首诗的作者是辛弃疾。

这首诗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思念和感慨。

2. 答案:这首诗的作者是王之涣。

这首诗表达了人类追求进取和超越的精神境界。

3. 答案:这句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4.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人类在与自然相互关系中的渺小与无奈,以及对生命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5. 答案:这首诗的主题是人类追求进取和超越的精神境界。

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诗人表达了对千里目的渴望和对进一步上升的期望。

以上是初一语文古诗词鉴赏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欣赏和鉴赏古诗词,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祝您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进步!。

初一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一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

初一古诗词鉴赏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

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 出自唐代诗人孟浩然的《》。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 这句诗出自王维的《》。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首诗是杜甫的作品?A.《静夜思》B.《春晓》C.《登高》D.《望岳》2.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这句诗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象?A. 春天B. 夏天C. 秋天D. 冬天三、简答题1. 请简述《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感内涵。

2. 《春晓》这首诗中,诗人是如何描绘春天的景象的?四、鉴赏题阅读以下古诗词,回答问题:《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2. 请描述诗中所描绘的场景。

3.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案一、填空题1. 《静夜思》2. 《春晓》3.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二、选择题1. C.《登高》2. C. 秋天三、简答题1. 《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看到明亮的月光时,不禁抬头仰望月亮,心中涌起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 《春晓》中,诗人通过“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春天的早晨,人们沉浸在春日的温暖和宁静中,不知不觉地睡到了天亮,而周围处处可以听到鸟儿的啼鸣,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四、鉴赏题1. 《静夜思》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2. 诗中描绘的场景是夜晚,诗人看到床前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上的霜。

3.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家人的牵挂之情。

结束语:通过本次古诗词鉴赏试题,我们不仅复习了初一阶段的古诗词知识,还深入理解了古代诗人的情感世界和艺术表现手法,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和鉴赏能力。

初一古诗鉴赏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古诗鉴赏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古诗鉴赏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诗句中,哪一句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答案:A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句诗出自哪位诗人之手?A. 杜甫B. 王维C. 李白答案:B二、填空题1. 请填写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名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____,____。

”答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句,出自他的《游园不值》。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中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春望》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破家亡的深切悲痛和对春天美景的无奈感叹。

2. 请简述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通过描绘月亮的圆缺变化,表达了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哲理,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鉴赏题1. 请鉴赏唐代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答案:这句诗通过“落霞”与“孤鹜”的并置,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壮丽景象,同时“秋水共长天一色”则以水天一色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和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2. 请鉴赏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名句:“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答案:这句诗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将春风比作能吹落星星的神力,形象地描绘了元宵夜的热闹与璀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节日氛围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结束语:通过本次考试,我们不仅复习了初一阶段的古诗文知识,还锻炼了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古诗词鉴赏。

(3分)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2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分)答案:1.略。

评分:共2分。

开放性试题,描绘应表现出平也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语言流畅即可。

2.思念故乡评分:共1分。

二、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7~8题。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才匕篇,兼怀子由。

明月儿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多。

天上官闭,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高处不胜寒。

鱼生元竟色j勉座上且。

转朱阁,低绩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婢娟。

1.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2分)答: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答:答案:1.示例一: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示例二:“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示例三:“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三、阅读古诗《过零丁洋》,完成10-11题。

(4分)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在诗的颈联,诗人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和,地名与处境融合在一起,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境。

(2分)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

请说说你的'理解。

(2分)答案:1、形式的险恶,境况的危苦2、这两首诗表现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直抒胸臆,表现了以死明志的决心,表现了民族气节。

初中古诗词中名句赏析的题目及答案教学文案

初中古诗词中名句赏析的题目及答案教学文案

初中古诗词中名句赏析的题目及答案初中古诗词中名句赏析的题目及答案題目:《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别云间》(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答案: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古诗词中名句赏析的题目及答案
題目:
《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绵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龟虽寿》(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潇洒的词人本来就生性豪放,密州铁沟出猎,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相随的千骑锦士驰卷平冈,何等声势,何等豪气,由此倾动了满城老少,使“老夫”陡发“少年狂”气。

在“亲射虎,看孙郎”的奇想中跃现的,正是当年孙权射虎的风采!但词人的胸胆,又何甘只在射虎中称雄?连年犯边的西夏,正需魏尚那样的勇将御击!酒酣的词人因此宣告:倘若汉文帝再遣冯唐,我便是当世魏尚,愿挽弓如月,一箭射落象征“侵略”的恶星天狼!笔力恣肆的射猎之景,引出思出千载的豪迈心志,真有东坡自许的“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之壮声雄调。

行路难三首(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

这组诗从内容看,应该是写在天宝三载(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

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对这样一位天才被弃置的惋惜,不惜金钱,设下盛宴为之饯行。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

然而,这一次他端起酒杯,却又把酒杯推开了;拿起筷子,却又把筷子撂下了。

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

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具有比兴的意味。

一个怀有伟大政治抱负的人物,在受诏入京、有幸接近皇帝的时候,皇帝却不能任用,被“赐金还山”,变相撵出了长安,这不正象遇到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就表示着不甘消沉,而要继续追求。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

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但当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

离筵上瞻望前程,只觉前路崎岖,歧途甚多,要走的路
三级心理咨询师案例问答题模版
1.对该案例的初步印象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答:对本案例的初步印象是……其理由如下:
(1)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求助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其心理活动
是内在协调的,其人格具有相对稳定性。

本案中……因此,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不属于精神障碍范围。

(2)排除神经症:心理冲突有变形和常形之分。

变形是指与现实环境没有关系,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的,而心理冲突的常形是大家都有的经验。

本案例中…(例:有明显的现实诱因,且含一定的道德属性,属于心理冲突常形)。

(3)一般心理问题是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能在理智控制之下,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

严重心理问题是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因素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剧烈、持续时间长久,而且内容充分泛化,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因此求助者属于……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
(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而产生内心冲突,并因此体验到不良情绪;
(2)不良情绪不间断地持续满一个月或不良情绪间断地持续两个月仍不能自行化解;
(3)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相当程度的理智控制下,始终保持行为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是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终,不良情绪的引发仅仅局限于最初事件,即便是与最初事有联系的其他事件,也不引起此类不良情绪。

【一般心理问题的鉴别诊断】
(1)与精神病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常常表现出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等。

而该求助者知情意协调一致,有自知力,主动求医,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神经症鉴别:求助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

(3)与严重心理问题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烈,反应已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两个月。

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较短,情绪反应内容未泛化,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1)求助者经历过比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而引起的心理冲突,有现实意义,求助者体验到痛苦情绪。

(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

(3)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难以解脱。

(4)痛苦情绪泛化到生活的其他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