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合集下载

文言文专题训练劝谏篇

文言文专题训练劝谏篇

文言文专题训练——劝谏篇一、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察临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好战请以战喻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弃甲曳兵.⑵或.百步而后止⑶是亦走.也⑷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

译:⑵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4、“五十步笑百步”用来比喻什么?5、根据本文孟子说话的特点,推测一下他的文章有何特点。

二、太宗骏马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较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后沃,极有利益尔。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三、燕昭王求贤(《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日得千里马,马以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

文言文阅读之宋陈谏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之宋陈谏议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之宋陈谏议及答案(甲)宋陈谏议①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②,家中左右尚不能制。

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之风。

(乙)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与汝南③张劭为友。

劭字元伯。

二人并告④归乡里。

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尊亲。

”乃共克期曰。

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zhuàn)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

”至其日。

巨卿果到,升堂⑤拜饮,尽欢而别。

【注释】①陈谏议:姓陈,谏义是官名。

②贵臣:朝延中的重臣。

③汝南:古地名。

④告:指告假。

⑤升堂:登上大厅。

1.根据上下文语境,为划线词选择正确的义项。

(1)而偿其直[ ]A.不弯 B.故意 C.通“值” D.竟然(2)将过尊亲[ ]A.经过 B.交往 C.过于 D.拜访2.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贾人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段文字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甲文侧重表现了__________;乙文侧重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段文字告诉我们的道理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C (2)D2.(1)“那马为什么不见了呢?”仆人告诉他说(那马)被陈尧咨卖给商人了。

2018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劝谏类

2018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劝谏类

1.(2018·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①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甚文轩,邻直敌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糜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⑤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固有余。

⑥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⑦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楚王问其故。

⑨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⑩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4.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今有人于.此。

于:介词,在。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之:结构助词,的。

C.以.牒为械。

以:介词,用。

D.乃.可攻也。

乃:副词,就。

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项,句意为:现在有人在这里;“于”,在。

B项,句意为: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所以选项的解释错误。

C项,句意为:用木札当作攻城器械;“以”,介词,用。

D项,句意为:就可以进攻宋国了;“乃”,副词,就。

故选B。

15.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译文:(这个人〕抛掉自己华目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

文言文比较阅读(劝谕篇)

文言文比较阅读(劝谕篇)

《马说》与《邹忌讽齐王纳谏》比较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祗:见:道:材:临:私:蔽:闻:谤:间:2.辨析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B. 君美.甚吾妻之美.我者C. 骈死于.槽枥之间此所谓战胜于.朝廷D.虽有千里之.能妾之.美我者3. .辨析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B. 而.伯乐不常有暮寝而.思之曰C.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D.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与.坐谈4. .辨析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令初下.受下.赏B.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问之.客曰D朝.服衣冠于是入朝.见威王曰5. .辨析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 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B. 故虽.有名马虽.欲言,无可进者C. 是.马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D.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臣之.妾畏臣6.辨析下列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才美不外见.于是入朝见.威王曰B.吾孰.与徐公美孰.视之C.自以.为不如皆以.美于徐公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窥镜而.自视7.翻译下列句子:(1)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4)今齐地方千里8.这两篇文章都体现了对在位统治者的劝谏:乙文记叙了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的重要。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1.(2019·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

(4分)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9.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是注意关键词“发”翻译为“做出来”,“掩”翻译为“掩饰”。

10.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分)10.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的把握和拓展探究能力。

选文主要讲述了积少成多,注重积累,根据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即可。

【参考译文】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而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而达到显赫;因此,尧起步于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应该说是逐渐达到的。

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

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

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

2.(2019·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忠臣谏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忠臣谏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忠臣谏君》(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人臣之用?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

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齐桓公谓鲍叔日:“寡人欲铸大钟,昭寡人之名焉。

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日:“敢问君之行。

”桓公日:“昔者,吾围谭三年,得而不自与者,仁也;吾北伐孤竹,划⑤令支而反者,武也;吾为葵丘之会,以偃天下之兵者,文也:诸侯抱美玉而朝者九国,寡人不受者,义也。

然则文武仁义,寡人尽有之矣。

寡人之行,岂避尧舜哉?”鲍叔日:“君直言,臣直对。

昔者,公子纠在上位而不让,非仁也;背太公之言而侵善境,非义也:坛场之上,讪⑥于一剑,非武也;∙½娣不离怀衽,非文也。

凡为不善遍于物不自知者无天祸必有人害天处甚高其听甚下。

除君过言,天且闻之。

”桓公日:“寡人有过,子丰记之,是田孝之福也。

子不幸教,几有大罪,以辱社稷。

”晋平公使叔向聘于吴,吴人拭舟以逆之。

左五百人,右五百人;有绣衣而豹裘者,有锦衣而狐裘者。

叔向归以告平公,平公日:“吴其亡乎?奚以敬舟?奚以敬民?”叔向对日:“君为驰底之台,上可以发千兵,下可以陈钟鼓,诸侯闻君者,亦日:'奚以敬台?奚以敬民?'所敬各异也。

”于是平公乃罢台。

景公好弋,使烛雏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

晏子日:“烛雏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日:“可。

”于是乃召烛雏数之景公前,日:“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土,是三罪也。

”数烛雏罪已毕,请杀之。

景公日:“止。

”勿杀而凿之。

(节选自《说苑•正谏》)材料二:孔子日:“忠臣之谏君,有五义焉:一日遍谏①,二日懑谏②,三日降谏③,四日直谏,五日风谏④。

唯度主而行之,吾从其风谏乎。

”(节选自《孔子家语•辩政》)【注】①谪谏:婉曲,不明说。

②熊谏:鲁莽刚直地规劝。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教学内容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教学内容

专题十三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5.(2018·湖北咸宁)阅读文章,完成18-21小题。

( 15分)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B.朕当去.奢省费去.因还乡C.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D.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多个义项的辨识。

A项中的“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止”是禁止的意思,“一狼得骨止”的“止”是“停止”的意思;B项的“朕当去奢省费”的“去”是去掉的意思,“去.因还乡”的“去”是“离开”的意思;D项中“刻民以奉君”的“刻”是“剥削”的意思,“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刻”是雕刻的意思;C项两个“自”都是从的意思,因此选C。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B.犹割肉以.允腹能以.径寸之木C.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D.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辨识。

A项的两个“者”是判断句的标志,解释为“是”的意思。

C项中的两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D项中的“则”是连词,就的意思。

中考复习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中考复习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5.(2018·湖北咸宁)阅读文章,完成18-21小题。

( 15分)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B.朕当去.奢省费去.因还乡C.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D.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多个义项的辨识。

A项中的“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止”是禁止的意思,“一狼得骨止”的“止”是“停止”的意思;B项的“朕当去奢省费”的“去”是去掉的意思,“去.因还乡”的“去”是“离开”的意思;D项中“刻民以奉君”的“刻”是“剥削”的意思,“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刻”是雕刻的意思;C项两个“自”都是从的意思,因此选C。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B.犹割肉以.允腹能以.径寸之木C.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D.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辨识。

A项的两个“者”是判断句的标志,解释为“是”的意思。

C项中的两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D项中的“则”是连词,就的意思。

B项中“犹割肉以允腹”的“以”是连词,来的意思,“能以径寸之木”的“以”是用的意思,所以选B。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练习和答案阅读练习文本内容齐宣王为了夺回失地,积攒人马,但他有一个大臣,名叫邹忌,他坚决反对用战争来解决问题。

齐王曾听取了邹忌的建议,但并未采纳。

于是,齐王打破重聚之约,变本加厉,不仅大量征调百姓,还强迫他们驻军,给齐国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邹忌见此情形,心生一计,私自前往军营,拜访驻军士兵,并在众人面前发表了一番讥讽齐王的讲话。

他说:“君王无视百姓之疾苦,积攒兵马,这并不能使齐国更强大,而只会给百姓带来负担。

我们今天的局面,正是因为君王的错误决策所致。

如今,几百年来的积蓄被耗尽,百姓的力量衰竭,齐国已经不能再支撑韩、魏两国的进攻了。

”最后,邹忌意味深长地说道:“有一种明智的君王,会懂得如何吸引人才,如何保护百姓。

如果君王不择贤能,不听取臣子之言,百姓必将离心离德。

那么无论君王拥有多少兵马,又有什么用呢?”阅读问题请回答以下问题:1.齐王为什么打破与邹忌的重聚之约?2.邹忌为什么前往军营拜访驻军士兵?3.邹忌在发表讲话时主要对齐王做了哪些讽刺?4.邹忌认为一个明智的君王应该具备哪些品质?阅读答案1.齐王打破与邹忌的重聚之约是因为他不满意并未采纳邹忌的建议,决定继续用战争来解决问题。

2.邹忌前往军营拜访驻军士兵是为了亲自了解士兵们的苦难和困境,以便更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邹忌在讲话中对齐王主要做了两层讽刺。

首先,他指出齐王无视百姓之苦,强调齐国积攒兵马并不能使齐国更强大,只会给百姓带来负担;其次,他暗示齐王的错误决策导致了当下局势的恶化,使得百姓的力量衰竭,无法支撑韩、魏两国的进攻。

4.邹忌认为一个明智的君王应该具备择贤能的品质,懂得如何吸引人才;同时应该保护百姓,听取臣子之言,以免百姓离心离德。

他认为,君王的兵马再多也无济于事,若得不到百姓的支持和信任。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劝谏治国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言文阅读专题之劝谏治国类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劝谏有技巧,治国有担当文言文阅读专题系列之劝谏治国类一、内涵:“劝”意为用道理说服人、使人听从;“谏”意为规劝,使改正错误。

劝谏在中国历史上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文化。

“劝谏文化”兴于先秦,是向君王提出意见或建议,为国为君为民的初衷勇敢的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意见,达到劝说目的。

魏徵以“载舟覆舟”劝谏唐太宗,实现了“贞观之治”;曹刿用“取信于民”劝谏鲁庄公,打赢了“长勺之战”。

二、分类:从劝诫方式劝谏可分为直言进谏和曲言劝谏。

如:《出师表》《曹刿论战》是直谏,正面劝说,直陈道理,向君主提建议;《孙权劝学》是引经据典,借例言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是讽谏,用设喻说理的方式委婉劝谏广开言路治国。

三、课本篇目:劝谏类:《出师表》《邹忌讽齐王纳谏》《诫子书》《送东阳马生序》《孙权劝学》《曹刿论战》;治国类:《大道之行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四、专题演练:【一】(2023·山东烟台中考真题)【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杂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出师表》)【乙】楚庄王欲伐晋,使豚尹①观焉。

反曰:“不可伐也。

其忧在上,其乐在下。

且贤臣在焉,曰沈驹。

”明年,又使豚尹观,反曰:“可矣。

初之贤人死矣,谄谀多在君之庐者。

其君乐而无礼,其下危处以怨上,上下离心。

兴师伐之,其民必反。

”庄王从之,果如其言矣。

(节选自《说苑·奉使》)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说苑正谏》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说苑正谏》含答案

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说苑正谏》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易》曰:“王臣蹇寒,匪躬之故.........。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楚庄王欲伐阳夏,师久而不罢,群臣欲谏而莫敢。

庄王猎于云梦,椒举进谏曰:“王所以多得兽者,马也;而王国亡,王之马岂可得哉?”庄王曰:“善。

不毂知诎强之可以长诸侯也,知得地之可以为富也,而忘吾民之不用也。

”明日,饮诸大夫酒,以椒举为上客,罢阳夏之师。

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顾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

楚庄王立为君,三年不听朝,乃令于国曰:“寡人恶为人臣而遽谏其君者,今寡人有国家,立社稷..,有谏则死无赦。

”苏从曰:“处君之高爵,食君之厚禄,爱其死而不谏其君,则非忠臣也。

”乃入谏。

王曰:“吾鼓钟之不暇,何谏之听!”苏从曰:“臣闻之,好道者多资,好乐者多迷,好道者多粮,好乐者多亡。

荆国亡无日矣,死臣敢以告王。

”王曰:“善。

”左执苏从手,右抽阴刃,刎钟鼓之悬,明日,授苏从为相。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景公怒而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有罪,请数之以其罪,乃杀之。

”景公曰:“可。

”于是乃召烛邹数之景公前,曰:“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一罪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二罪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三罪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景公曰:“止,勿杀而谢之。

”(节选自《说苑·正谏》)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B.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C.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D.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臣蹇蹇,匪躬之故”与“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短歌行》)两句中的“故”字含义相同。

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谏论

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谏论

2021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谏论)谏论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選耎①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那么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那么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那么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那么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那么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那么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谠言②而.不获,吾不信也.【注】①選耎:xùn ruǎn柔弱,惧怕. ②谠言:dǎnɡ yán正直之言,大方之言.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旳词旳解释,不正确旳一项为哪一项A.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劝:勉励B.谁欲以言博.死者博:搏斗C.?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是:这样D.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诚:果真5.以下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一样旳一组是A. ①其.尊,神也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 ①故立赏以.劝之②问征夫以.前路C. ①人君又安得忠义者而任之.②之.二虫又何知D. ①欲闻谠言而.不获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旳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认为,如果不设置明确旳奖赏与刑罚措施,所有旳臣子是绝不会冒着触犯君王旳危险而去进谏旳.B.文章第三段运用三个人跨越深渊旳例子,形象地说明了刑罚、赏赐对臣下进谏旳积极作用,运用旳是喻证法.C.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论点“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强调纳谏之君要使臣子必谏.下文由此生发,展开论述.D.文章从君王旳角度立论,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君王如何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旳问题.7.把文中画线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然那么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3分〕②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3分〕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早春寻李校书元稹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笼裙.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带雾山莺啼尚早,穿沙芦笋叶才分.今朝何事偏相觅,缭乱【注】芳情最是君.【注】缭乱:激发,撩动.8.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进展赏析,请写出两种.〔5分〕9.作品抒发了诗人哪两种感情?二者旳关系是什么?〔6分〕旳空缺局部.〔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我有嘉宾, . 〔曹操?短歌行?〕〔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4〕,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6〕既自以心为形役,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7〕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8〕,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9〕,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10〕桑之落矣, .〔?诗经·氓?4.B 〔博:换取〕5.D 〔A.其:①第三人称代词,他旳②指示代词,那;B.以:①介词,表目旳②介词,用;C.之:①代词,他②代词,这;D.而:转折连词. 〕6.A 〔“所有旳臣子绝不会〞进谏,以偏概全,“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旳人还是会进谏.〕7.〔1〕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和怯懦旳差异吗?关键在于用形势驱使他们罢了.〔3分,岂、要、驱〕〔2〕臣子闭口不言也是理所当然旳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3分,主谓倒装、宜、乱亡〕〔3〕太子和那些知情旳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为他送别.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之后,就要上路了.〔4分,宾客知其事者、白衣冠、祖、句义〕8. 〔1〕比喻:柳枝似裙子,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写出景物旳美好旳外形特征;拟人:梅“含〞鸡舌,江水“弄〞潮,写出生机与活力;动静结合:风、水、莺是动,柳枝、梅等是静;远近结合:比方第一联是远景,第二联是近景;色彩词运用鲜明生动.〔答对两点给5分〕9. 〔2〕即将见到友人旳欢悦之情〔1分〕,对早春景物旳热爱之情〔1分〕.景物旳生机勃勃和繁盛是诗人产生喜悦之情旳原因:因即将见到友人,所以心情特别愉快,眼前景物也特别宜人.〔4分〕〔翠笼裙:青色旳像笼子一样旳裙子〕10.〔10分〕〔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鼓瑟吹笙〔3〕齐彭殇为妄作〔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5〕风萧萧兮易水寒〔6〕奚惆怅而独悲〔7〕鸡鸣桑树颠〔8〕爽籁发而清风生〔9〕采之欲遗谁〔10〕其黄而陨【文言文参考译文】能进谏旳大臣,却不能使国君承受自己旳谏言,算不上真正能进谏旳大臣.能纳谏旳国君,却不能使大臣劝谏自己旳过失,就不是真正能纳谏旳国君.大臣想让国君承受谏言〔该怎么做〕,我先前已经阐述得很详细了.国君想让大臣力谏〔该怎么做〕,我现在来谈一谈.国君地位高如天,尊贵如神,威势如雷霆.人不能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也是非常清楚旳.聪明旳皇帝知道这个理,所以就设立奖励来鼓励〔臣子谏议〕.这就是?左传?说旳“兴王〔兴盛向上旳帝王〕赏谏臣〞了.〔又由于〕特别害怕臣下只挑选轻旳说、阿谀奉承,使得君王〔哪怕〕一日不知晓他旳过失,所以又制定刑罚来惩戒臣子.这就?尚书?里说旳“臣下不正,其刑墨〔墨刑,在脸上刺黑字〕〞了.一般人旳头脑都不是有“风病〞、丧失了思想旳,绝不会是逃避奖赏反而去追求刑罚,何苦而不谏呢?如果没有设立奖赏与刑罚,按人之常情,又何苦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呢.如果不是本性忠诚有节义、不追求奖赏、不畏惧刑罚旳人,谁希望为了进谏而冒死亡旳危险呢.可国君又怎么可能全得到本性忠诚有节义旳人来委任他们呢.这里有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勇敢、怯懦各半,一个人怯懦.有个人把他们带到深渊前,告诉他们说:“能跃过深渊旳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那个勇敢旳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跃过深渊,那勇敢、怯懦各半旳人和怯懦旳人就做不到.这个人又说:“跃过深渊旳人奖励千两黄金,不然就没有.〞那个勇敢、怯懦各半旳人追逐利益,一定会跃过深渊,那个怯懦旳人还是做不到.不久,那个怯懦旳人回头看到一头猛虎凶狠地逼近,那么那个怯懦旳人不等别人跟他说什么,就赶紧跃过深渊,如同走过平坦旳大路一样.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旳区别吗,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形势驱赶他们.国君威严难以冒犯,如同深渊难以跳跃.本性忠诚有节义、不追求奖赏、不畏惧刑罚旳人就如同那个勇敢旳人,所以没有什么不进谏.追求奖赏旳人,如同那个勇敢、怯懦各半旳人,所以听到有奖赏就会进谏.畏惧刑罚旳人,如同那个怯懦旳人,所以看到有刑罚就会进谏.先王知道勇敢旳人不可能经常获得,所以把奖赏用作〔鼓励勇敢、怯懦各半者旳〕千金,把刑罚用作〔鼓励怯懦者旳〕猛虎,让大臣前进时有追求旳方向,后退时有躲避旳目标,大臣们在这种形势下不能不尽力谏言奉劝国君旳过失,这是三代兴盛旳原因.末世就不是这样,对不进谏者给予奖赏,却对进谏者施加刑罚,大臣们闭口不言就理所当然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接踵而至了.偶尔有贤明旳国君想听听自己旳过失,也不过是奖赏进谏者罢了.唉!如果没有猛虎,那怯懦旳人肯跃过深渊吗?三代之后,像霍光杀昌邑王那些没有进谏〔奉劝昌邑王过失〕旳大臣旳情况,不也太少了吧!现在奖赏进谏者旳情况,偶尔还有,可是惩罚不进谏者旳刑罚,已经完全废止了.如果增加对进谏者旳奖赏,重新启用对不进谏者旳惩罚,那么阿谀奉承旳人就会变得正直,奸佞旳人会变得忠诚,更何况本来就忠诚正直旳人呢!如果真能这样,我不相信国君想听到正直旳谏言还会听不到.。

文言文专题训练劝谏篇

文言文专题训练劝谏篇

文言文专题训练——劝谏篇一、五十步笑百步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察临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好战请以战喻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给下面的句子加标点。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弃甲曳兵.⑵或.百步而后止⑶是亦走.也⑷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

译:⑵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译:4、“五十步笑百步”用来比喻什么?5、根据本文孟子说话的特点,推测一下他的文章有何特点。

二、太宗骏马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

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

诸侯闻之,必较吾国,尔罪三也。

’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

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后沃,极有利益尔。

”1、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皇后谏言中讲到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3、文中有几句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示出需要加标点符号的位置。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三、燕昭王求贤(《战国策》)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

故往见郭隗先生,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日得千里马,马以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至者三。

劝谏类文言文课件

劝谏类文言文课件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曾经
(1)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2)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2)率领
(3)多多而益善耳:
(4)而善将将:
(3)更加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 (4)擅长,善于
A.于公何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B.多多益善,何为我禽
我听说,喜好贤良的人并且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掌管国家的根本。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现在我请求(将那些)老弱而没有人养活,老而无偶却没有房屋的人, 进行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 4、此篇文章中,晏子采用了( D )的方式劝谏景公。
A、犯颜直谏,言君王当与民同饥寒。 B、慷慨陈词,分析治国成败的关键。 C、再三反问,令君王自悟其过失。 D、相机启发,并以贤君来期勉君王。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 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 事,终于想明白了。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 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 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 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臣。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睹长年负薪者(
)
(2)公曰:“诺。”(
)
(3)论而共秩焉 (
)
(1)背着 (2)好的 (3)安置

劝谏故事文言文翻译

劝谏故事文言文翻译

唐太宗贞观初年,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

然而,唐太宗渐渐沉迷于酒色,荒废朝政。

魏征,时任秘书监,深谙治国之道,见此情形,心中忧虑,遂决定上书劝谏。

一日,太宗宴请群臣,酒至半酣,太宗兴致勃勃地问道:“朕近日酒宴频繁,是否影响朝政?”魏征起身,正色而言:“陛下,臣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陛下若沉迷酒色,荒废朝政,百姓将生怨言,国家将危如累卵。

”太宗闻言,面色微变,沉吟片刻,问道:“魏爱卿,朕有何不当之处,敬请直言。

”魏征拱手答道:“陛下,近日来,陛下频繁宴请群臣,酒宴之上,歌舞升平,美酒佳肴,乐不思蜀。

臣以为,此乃陛下沉迷酒色,荒废朝政之征兆。

陛下若不戒慎,恐国家将陷入危机。

”太宗默然良久,长叹一声:“魏爱卿之言,犹如当头棒喝,朕闻言如梦初醒。

朕知错了,朕当痛改前非,勤政爱民。

”自那日起,太宗开始戒酒,勤于政事。

他整顿朝纲,选拔贤能,重用良将,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

而魏征,也因此事,深得民心,被誉为“贤臣”。

一年后,太宗召见魏征,感激地说:“魏爱卿,朕因沉迷酒色,险些误国。

幸亏爱卿及时劝谏,使朕幡然醒悟。

如今,国家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皆赖爱卿之力。

”魏征谦虚地答道:“陛下过誉了。

臣不过尽忠职守,为国家尽心尽力而已。

陛下能勤政爱民,使国家走向繁荣昌盛,乃是国家之福。

”自此,太宗与魏征君臣同心同德,共治天下。

而那劝谏一事,也成为了千古佳话,传颂不衰。

【翻译】《魏征劝谏唐太宗》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Tang Dynasty under the reign of Emperor Taizong, the country was at peace, and the people lived in tranquility. However, Emperor Taizong gradually became indulged in wine and women, neglecting state affairs. Wei Zheng, who served as the Director of the Secretariat, was well-versed in the ways of governing a state and sawthis situation with concern. He decided to write an appeal to advise the emperor.One day, Emperor Taizong hosted a banquet for his ministers, and as the wine flowed, he asked, "Your Majesty, have the frequent banquetsrecently affected state affairs?" Wei Zheng stood up and said solemnly, "Your Majesty, I have heard it said, 'Water can carry a boat, but it can also capsize it.' The ruler is like a boat, and the people are like water. Water can carry a boat, but it can also capsize it. If Your Majesty becomes indulged in wine and women and neglects state affairs, the people will have grievances, and the country will be in peril."Hearing this, Emperor Taizong's expression changed slightly, and he pondered for a moment before asking, "Minister Wei, what is it that I am not doing right? Please speak frankly."Wei Zheng answered with a bow, "Your Majesty, recently, Your Majesty has frequently hosted banquets for the ministers, and at these banquets, there is music and dancing。

劝说类文言文专项阅读

劝说类文言文专项阅读

成语: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 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 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词语积累: 高足:古人以良马引喻良材,故敬称 别人的优秀门生为"高足弟子", 简称"高足"。
阅读二:优旃反语谏秦皇
始皇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 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 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
远公(慧远)在庐山,虽然年岁大 了,依旧不断地讲授经书。弟子中 有偷懒的,远公对他们说:“我像
傍晚的落日余晖,按理说不会照得 久远了,只希望你们像早晨的阳光 ,能与时代同放光明,越来越亮呀 。”手捧经书在坐榻上,诵经响亮 而流畅,言辞神态非常恳切、庄严 ,高足弟子们都对他肃然 起敬。
体味古人的劝说艺术:
教师寄语: 祝大家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在古文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轻松 ,越学越有感觉。 希望大家还能将古人的智慧内 化为自己的,从而让自己的人 生更加顺心,充满睿智。
乙文中,“优旃曰:‘善。’”表明 了他对两位反君对主的想法持___的态度

5、甲、乙两文都写了成功劝谏的故事 ,邹忌和优旃的劝谏方式有什么异同?
相同: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进行委婉地 劝说,使对方易于接受。
不同: 邹忌:设喻说理(借事说理)
优旃:用反语讽谏(正话反说)
本课的学习收获小结: 1、积累了相关的重要的文言词 语2、学习了古人充满智慧的劝说 艺术(劝说方式)
王之蔽甚矣 受蒙蔽,因受蒙蔽而不明
始皇议欲大苑囿 扩大
即使
2、下列句中加点的“虽”与“虽欲
言,无可进者”中的“虽”意义不相即同使的一C项是( )
即使
A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B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虽然也

劝谏类文言文

劝谏类文言文

劝谏类文言文1.《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苑•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材料一:夫不谏则危君,困谏则危身。

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急,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

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景公正昼被发乘六马出正闺①,刖跪②击其马而反之,曰:“尔非吾君也。

”公惭而不朝,晏子入见,公曰:“寡人以子大夫之赐,得卑百姓以守宋庙。

今见我于川疏以辱社稷,吾犹可以齐于诸侯乎?”晏子对曰:“君无忍焉。

臣闻之,下无直外,上有隐君;民多讳言,君有骄行。

今君有失行,而刚跪有直拜,是君之福也,故臣来庆。

请贫之,以明君之奸善;礼之,以明君之受谏!“于是令刚耻信资无正,时朝无事。

景公曰:“朝居严,则曷害于国家战?”晏子对曰:“朝居严,则下无言,下无言,则上无闻矣。

下无言则谓之嗜,上无闻则谓之杂:乖喑则非害治国家如何也?夫治天下者非用一士之言也固有受而不用恶有拒而不入者哉!”(节选自《说苑•正谏》)材料二:大宗咸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大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异闻谏净,知政教得失。

实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噂忠臣。

”贞观元年,太宗谓侍臣曰:“惟君臣相遇,有同鱼水,则海内可安。

”王珪对日:“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陛下开圣虑,纳刍旁。

愚臣处不讳之朝,实愿罄其狂瞽。

”太宗称善,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诸官随入,预闻政事。

贞观二年,大宗谓侍臣日:“明主思短而益善,暗主扶短而永愚。

隋炀帝好自衿李,护短拒谏,诚亦实难犯忤。

虞世基不敢直言,或恐未为深罪。

及炀帝被杀,世基合同死否?”杜如晦对曰:“虞世基位居宰错,在得言之地,竟无一言谏谭,诚亦合死。

"太宋日:“公言是也。

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

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注]①正因:宫中的小门。

②用疏:断足的人。

古代受削刑的人多毁役看守官门,文中即指守门人。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2017·日照)朔救乳母洪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帝欲申宪①,乳母求救朔。

朔曰:“帝忍而愎②,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

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

”乳母如其言。

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③之,即敕免罪。

(选自《西京杂记》,略有改动)【注释】①申宪:依法惩处。

申,按照。

宪,法律。

②愎(bì):固执任性。

③愍(mǐn):哀怜。

19.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汉武帝乳母尝犯事于外。

(2)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答案】(1)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

(2)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翻译句子的能力。

翻译时可直译,也可意译,对于句中重点字要重点翻译,语句通顺明白即可。

第(1)句与“于外”是状语后置,故翻译时应调整到谓语“犯事”前面。

“尝”是曾经的意思;第(2)句中“岂……邪”是固定句式,翻译为“难道……吗?”表反问。

翻译时要翻译成反问句,同时要注意“念”翻译为考虑。

20.朔说“我当设奇以激之”,你认为他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4分)【答案】示例:①“奇”在劝谏的方式与众不同。

不是直接规劝武帝,而是以训斥乳母的方式委婉劝谏。

②“奇”在能根据武帝的性格特点,让乳母“慎勿言,但屡顾帝”,动之以情。

③“奇”在能抓住要害,从武帝与乳母之间的关系入手,实施计谋。

④“奇”在他采用激将法,言“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故意戳痛武帝,让他念及“乳哺时恩”。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容的正确理解和提炼信息的能力。

问题中要求理解朔救乳母的计谋“奇”在何处,通过分析文章,抓住朔不同于常人的做法,理解他的言行“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和“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以及意图“救乳母”即可分析得出。

解答时要分条解答,采用“‘奇’在……”的句式回答。

【参考译文】汉武帝的奶妈曾经在外面犯了罪,武帝将要按法令治罪,奶妈去向朔求救。

朔说:“皇上残忍且固执任性,别人求情,反而死的更快。

你临刑时,千万不要说话,只可连连回头望着皇帝,我会想办法激将他。

”奶妈进来辞行时,朔也陪侍在皇帝身边,奶妈照朔所说频频回顾武帝。

朔在武帝旁边说:“你还不赶快离开!皇上现在已经长大了,难道还会想起你喂奶时的恩情吗!为什么还要回头看!”武帝虽然固执任性,心肠刚硬,但是也不免引起深切的依恋之情,就悲伤地怜悯起奶妈了,立刻下令免了奶妈的罪过。

二、(2017·)复儿子书①来信均悉②,兹③再汇汝④日本洋五百元。

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⑤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

求学宜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

千金之资⑥,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⑦己告罄⑧?汝苟⑨在理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⑩汝不应若是耳。

汝如此浪费,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

且汝亦尝读《孟子》乎?大有为者,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

吾儿恃⑪有汝父庇荫⑫,固⑬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⑭之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

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

今汝若此,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余前曾致⑮函⑯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⑰负⑱老人训⑲也。

(选文有改动)①本文节选自之洞回复儿子的书信。

②悉:知道。

③兹:现在。

④汝:你。

⑤业:已经。

⑥资:钱财,费用。

⑦即:就,便。

⑧告罄:财务用尽。

⑨苟:假如。

⑩特:不过。

⑪恃:倚仗,依赖。

⑫庇荫:比喻尊长的保护,照顾。

⑬固:本来。

⑭稼穑:泛指农业劳动。

⑮致:给予⑯函:信件。

⑰毋:不要,不可。

⑱负:辜负。

⑲训:教诲,教导。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每小题1分,共4分)(1)儿自去.国至今去:(2)求学宜.先刻苦宜:(3)特汝不应若是.耳是:(4)困心衡虑之后,而始能作.作:【答案】(1)离开(2)应当(应该)(3)这样(这)(4)奋起,指有所作为。

【解析】此题考查解释重点词语。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词语古今意义的联系和变化。

这几个词都能从课延伸过来。

《楼记》中“去国怀乡”中“去”意思为“离开”,《爱莲说》中“宜当众矣”中“宜”意思为“应当(应该)”,古代汉语中的“是”绝大多数时候的意思为“这样(这)”,以上三个可以顺利的由课本注释迁移过来,第(4)个来自课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的意思为“奋起,指有所作为”。

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四处)(2分)用钱事小而因之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

【答案】用钱事小/ 而因之怠弃学业/ 损耗精力/ 虚度光阴/ 则固甚大也。

【解析】此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解答此种题型,应注意结合语境,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抓住虚词和句式特点来判断。

本题,只要抓住虚词“而”“则”和“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为三个并列短语,即可断开。

另外还需注意题干中的“标四处”的要求。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1)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

答:(2)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答:【答案】(1)即使每天用掉一百金,按财力我也完全可以供你。

(2)我从今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解析】此题考查了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翻译句子可以用直译和意译两种,一般我们要采用直译的方法,要注意句子中关键字的理解。

(1)里注意“虽”翻译成“即使”,“汝”翻译成“你”。

(2)里注意“余”翻译成“我”,“于”翻译成“对”。

11.作者给儿子写这封书信的目的是什么?(4分)答:【答案】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刻苦求学。

【解析】此题考查了文言文容的理解。

这类题目解答的关键在于读通文意,抓住主要容。

细读文章可知,文段前半部分劝诫儿子要生活节俭,后半部分借孟子的话劝诫儿子要能吃苦以及勉励儿子要爱学习。

附录:文言文翻译:来信都已收到。

现在汇给你日本货币五百元,你自从出国到今天,时间只不过四个月用完了?这件事实在令人奇怪!你去日本,是为了求取学问。

求学就应该先学会刻苦生活,在那边又不必交朋结友应酬。

那一千多两银钱,也够你用上一年,尚且有结余。

为何四个月不列,就已用得一千二净了?假如你钱花得在理、应该花,哪怕是每天要用百两之多.我也有力量保证供你所需。

但只是你不该这样做。

你这样浪费钱财,一定不只是吃喝方面奢侈而已,必定另有花销。

你也曾读过《孟子》吧。

这位贤人说过:大有作为之人,一定要先刻苦磨炼自己的思想志向,锻炼其身体,让身体经受得住忍饥挨饿的考验,还要让他一贫如洗,无牵无挂,并在殚精竭虑、经过痛苦的思索之后,才能有所作为。

你仗恃有我的荫庇,固然不需要这样做,但也应当多少了解一下农家的艰辛,尽到自己求学的本分嘛。

你做不到这一点,哪怕是学成回国,也一定一件事也干不了。

现在你若这样,我从今后恐怕对你没有指望了!花钱事小,因乱花钱而耽误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这才是大事!此前,我曾写信告诫于你,要你努力用功。

你怎么就忘了?光阴极可珍贵,求学机会难得,这里面的甘苦,我不说你也该明白。

不要辜负老父我的教诲呀!三、(20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8——10题。

将伐。

王闻之,夜见孟尝君①,告之曰:“且攻,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又北见燕王曰:“先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

今且攻,愿大王之救之。

”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

恐天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攻,而燕不救,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必去矣。

已去,王悉、之兵,又西借兵,以因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闻.之闻:听说B.寡人愿.子之行也愿:愿望C.燕王尚未许.也许:答应D.王且何利.利:好处【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释词能力。

B项中的“愿”是“希望”的意思。

9.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断句要依据语法结构和句子的意思,断句后不能使句子产生歧义或意思的割裂。

题目给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于是为孟尝君发兵八万,战车二百辆,来跟从孟尝君”,其中的“兵八万”“车二百乘”是两个词组,“万”和“乘”都是紧跟着数词和名词的后面,不能分开,所以据此可以排除AB项,而D项中的“起”和“兵”分开了,造成句子意思的割裂。

所以据此应该选择C项。

10.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知国将要攻打国的消息,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理由婉拒救助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王攻占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意思的理解能力。

“王攻占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的说法是错误的。

孟尝君提醒燕王,王在向国割地求和之后,会聚集国、国、国、国四国的军力来攻打燕国,来报复燕国见死不救之仇。

11.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必去矣。

【答案】王(就会)降低身份、委屈自己割让土地,将半个国(的土地)割让给国,军一定会离开。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文句子,一定要字字译到,译准。

同时注意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

本题为一般的述句,只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即可,如其中的“折节”意为“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以”是介词,“把”;“去”意为“离开”。

【参考译文】国将要讨伐国。

王听说,夜里去见孟尝君,告诉他说:“国将要进攻国了,您替寡人谋划一下,怎么办?”孟尝君说:“有诸侯援救的国家就可以保存下来。

”王说:“寡人希望您能出行游说。

”……孟尝君又北上拜见了燕王,说,“从前家父频繁为燕、两王的交往约会,现在国将要进攻国了,希望大王救救国。

”燕王说:“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观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国,这将怎么办呢?”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