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合集下载

有关劝谏的文言文

有关劝谏的文言文

有关劝谏的文言文1. 文言文中涉及的劝谏方法齐桓公得宁戚【原文】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

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执火甚盛,从者甚众。

宁戚饭牛于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商歌。

桓公闻之,执其仆之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

”命后车载之。

桓公反,至,从者以请。

桓公曰:“赐之衣冠,将见之。

”宁戚见,说桓公以治境内。

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

桓公大说,将任之。

群臣争之曰:“客,卫人也。

去[12]齐五百里,不远,不若使人问之,固贤人也,任之未晚也。

”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所以失天下之士也。

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

”遂举,大用之,而授之以为卿。

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霸也。

(《新序·杂事》)【译文】宁戚想要求见齐桓公,但处境穷困,没有办法使自己得到举荐,于是就替商人赶着装载货物的车来到齐国,晚上露宿在城门外。

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里打开了城门,让路上的货车避开。

当时火把很明亮,跟随的人很多。

宁戚在车下喂牛,他看到桓公,感到很悲伤,就拍击着牛角大声唱起商调的歌来。

桓公听到歌声后,牵起自己的车夫的手说:“真奇怪!那个唱歌的不是个平常人。

”就命令副车载着他。

桓公回城后,到了朝廷里,跟随的人员请示桓公如何安置宁戚。

桓公说“赐给他衣服帽子,我要接见他。

”宁戚进见齐桓公,告诉如何桓公治理国家的话。

第二天又进见齐桓公,用如何治理天下的话劝说桓公。

桓公很高兴,准备任用他。

群臣劝谏他说:“这位客人是卫国人。

卫国离齐国不远,您不如派人去询问一下。

如果确实是贤德之人,再任用他也不晚。

”桓公说:“不能这样。

去询问他的情况,是担心他有小毛病。

因为一个人的小毛病而忽略他的大优点,这是这个君主失去天下贤士的原因。

况且人本来就难以完美,衡量以后用其所长。

”于是举荐任用他,并且授予他官职。

这就是得当的举荐啊,桓公掌握住这个原则了,所以才得以称霸。

劝谏的文言文翻译

劝谏的文言文翻译

劝谏的文言文翻译劝谏的文言文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劝谏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劝谏的文言文翻译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

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原文如下: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篇二:劝谏的文言文翻译直言强谏虽然是忠心耿耿,却容易伤害上司的自尊心;如果能做到既劝谏有效,又无损上司的尊严,那就需要费一番心力了。

上司在看待和处理问题时,出于种种原因,有时也会有不当之举,容易导致工作的失误或者因小失大危及全局。

此时,正是下属表忠心、献良策、取得上司信任的最佳时机。

2018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劝谏类

2018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汇编:劝谏类

1.(2018·山东泰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①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甚文轩,邻直敌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糜肉,邻有糟糠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②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③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

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④王曰:“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⑤于是见公输盘。

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固有余。

⑥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⑦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⑧楚王问其故。

⑨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

”⑩楚王曰:“善哉。

吾请无攻宋矣。

”14.下列对句中加点的虚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今有人于.此。

于:介词,在。

B.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之:结构助词,的。

C.以.牒为械。

以:介词,用。

D.乃.可攻也。

乃:副词,就。

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项,句意为:现在有人在这里;“于”,在。

B项,句意为:我认为大王派官吏攻打宋国;“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所以选项的解释错误。

C项,句意为:用木札当作攻城器械;“以”,介词,用。

D项,句意为:就可以进攻宋国了;“乃”,副词,就。

故选B。

15.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译文:(这个人〕抛掉自己华目的车子,(看到)邻人有破车子便想去偷。

古文观止中经典的劝谏文

古文观止中经典的劝谏文

古文观止中经典的劝谏文曰:夫人者,天地之灵也。

孰知人之所取者为也,所舍者报也。

然则君不可不察也!君欲治国安民,必先自律,示人以善。

于人心,如经纶之道;于治理,如薪火之功。

故曰:道不思己,曰为善人;言不出口,曰为忠臣。

岂以言辞相许,功绩实证明人之身份哉?夫人,三者为臣子所害者。

一者,奢欲淫色;二者,奸邪多财;三者,傲慢狂狷。

然则君宜警惕,勉以戒之!奢欲淫色,使人心荡漾,后患无穷。

奸邪多财,令国败家亡。

傲慢狂狷,必招敌害之至。

深思熟虑,犹恒餐用兵之计;审慎从容,如会攻城之策。

若使然,则存亡之道无失,国破家亡之祸难识浅哉!夫人,举国之志,非无道者焉!曰:政以仁为本,绳以法为纲。

立志诚心,尽以公平事民;法度严明,无徇私害民。

遗民旷治,令百姓开口呕心;恶长生意,使国土凋敝祸国。

故曰:政勤则乐,治懒则乱。

人思仁之教,或复官之硕果;国知法之律,天降福之沛泽。

想犹内廷之掌握,观于南拳北脚,斯可谓致治之极乎?夫人,君子之交,深以为忠。

忠则言则行,友则信不疑;至诚至极,天下共欢。

交之深厚,如云电之通明;交之薄浅,如战乱之浊泾。

宜稳态自持,勿因口舌之言而背盟约;宜储备之后,勿因私利之念而断至交。

香火相传,传之久矣;兄弟之情,情之深矣。

若使守信尽义,交之薄浅燃始烧,奉公守法,献君臣之力,则有死而后己矣!古之圣人,言其极道,行其至诚。

如启示救世之心,如放逐患难之势。

君宜内敛其心,修身齐家,然后治国安邦。

与人为善,如与己伍;宽恕待人,如宽恕待己。

勿拘束于私利,宜降心向善;勿滥用私权,宜坚持公正。

若能如是,则人心向仁,飞天驰山,君臣莫不信从,国家和平安宁,岂非万世之福哉!夫人,尔之道也,居安思危,则能稳固如山;官差亲闻,不致隔离如水。

凡事不必浮躁,须思悉心周聚;凡物不必扬弃,宜致脚踏实地。

入山入海,皆有时锐;出林出冢,皆有时晦。

常思进退之机,慎重莫失之局。

如此,则君子如兵之驱使,百战百胜;国家如钟之调度,震天动地。

君当切记,察其身心,以导国家前程。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劝谏类文言文专题复习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劝谏类文言文专题复习

时间 顺序
写的, 是以蔡桓公 发 展为线索
立有间
一见
居十日
二见
病情
扁鹊说:“君有疾在腠理,寡人无疾,医之 不治将恐深。” 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说:“病在肌肤, 桓侯不应。 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悦。 扁鹊说:“病在肠胃, 不治将益深。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不应。 桓侯又不悦。 桓侯故使人索扁鹊。
三赏
三变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皆朝于齐。 本文通过邹忌用自身的家庭琐事为喻,巧妙的劝说 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告诉我们兼听则明,偏听则 暗,作为统治者还要广开言路,善于纳谏,才能使 国家强大的道理。
说一说
这篇短篇文言文里的主要人物是 谁?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吴王
少孺子
文言文专题复习
语文组工作总结
劝谏类
想一想 《曹刿论战》 《出师表》 《扁鹊见蔡桓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忆一忆 一、回忆文章内容,完成下列问题表格
《扁鹊见蔡桓公》的行文思路
扁鹊的诊断(原文填空)
行文是按照
桓侯的反应(原文填空)
教师版
教师寄语:
说话得体,小则可以讨喜、动人,大则 可以保身、兴邦。古有苏秦、张仪游说诸侯, 战国格局为之改变;诸葛亮说服孙权,三国 鼎立之势成;近有周恩来总理的出色外交。 其实,说话是一种技巧,更是一门艺术,一 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 句言不得体的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希望能在我们未来的人生道路上,通过说话 真正体现出我们的学识、气质、修养、智慧, 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使社会有所发展,有 所壮大。

中考复习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中考复习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5.(2018·湖北咸宁)阅读文章,完成18-21小题。

( 15分)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B.朕当去.奢省费去.因还乡C.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D.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多个义项的辨识。

A项中的“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止”是禁止的意思,“一狼得骨止”的“止”是“停止”的意思;B项的“朕当去奢省费”的“去”是去掉的意思,“去.因还乡”的“去”是“离开”的意思;D项中“刻民以奉君”的“刻”是“剥削”的意思,“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刻”是雕刻的意思;C项两个“自”都是从的意思,因此选C。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B.犹割肉以.允腹能以.径寸之木C.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D.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辨识。

A项的两个“者”是判断句的标志,解释为“是”的意思。

C项中的两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D项中的“则”是连词,就的意思。

B项中“犹割肉以允腹”的“以”是连词,来的意思,“能以径寸之木”的“以”是用的意思,所以选B。

劝谏类文言文

劝谏类文言文

劝谏类文言文1.《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出师表》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019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汇编

2019各地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汇编

1.(2019·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

(4分)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9.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是注意关键词“发”翻译为“做出来”,“掩”翻译为“掩饰”。

10.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分)10.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的把握和拓展能力。

选文主要讲述了积少成多,注重积累,根据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即可。

【参考译文】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而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而达到显赫;因此,尧起步于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应该说是逐渐达到的。

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

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

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

2.(2019·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专题十三 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劝谏类

5.(2018·湖北咸宁)阅读文章,完成18-21小题。

( 15分)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馀,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 “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e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B.朕当去.奢省费去.因还乡C.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D.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实词多个义项的辨识。

A项中的“上与群臣论止.盗”的“止”是禁止的意思,“一狼得骨止”的“止”是“停止”的意思;B 项的“朕当去奢省费”的“去”是去掉的意思,“去.因还乡”的“去”是“离开”的意思;D项中“刻民以奉君”的“刻”是“剥削”的意思,“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刻”是雕刻的意思;C项两个“自”都是从的意思,因此选C。

1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民之所以为盗者.客之美我者.B.犹割肉以.允腹能以.径寸之木C.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D.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虚词的用法辨识。

A项的两个“者”是判断句的标志,解释为“是”的意思。

C项中的两个“而”是连词,表转折。

D项中的“则”是连词,就的意思。

B项中“犹割肉以允腹”的“以”是连词,来的意思,“能以径寸之木”的“以”是用的意思,所以选B。

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谏论

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谏论

2021高考语文冲刺—文言文阅读(谏论)谏论苏洵夫臣能谏,不能使君必纳谏,非真能谏之臣;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欲君必纳乎?向之论备矣.欲臣必谏乎?吾其言之.夫君之大,天也;其.尊,神也;其威,雷霆也.人之不能抗天、触神、忤雷霆,亦明矣.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传曰“兴王赏谏臣〞,是也.犹惧其選耎①阿谀,使一日不得闻其过,故制刑以威之.?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人之情,非病风丧心,未有避赏而就刑者,何苦而不谏哉?赏与刑不设,那么人之情又何苦而抗天、触神、忤雷霆哉?自非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谁欲以言博.死者?人君又安能尽得性忠义者而任之.?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那么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那么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那么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那么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君之难犯,犹渊谷之难越也.所谓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者,勇者也,故无不谏焉;悦赏者,勇怯半者也,故赏而后谏焉;畏罪者,怯者也,故刑而后谏焉.先王知勇者不可常得,故以赏为千金,以刑为猛虎,使其前有所趋,后有所避,其势不得不极言规失.此三代所以兴也.末世不然,迁其赏于不谏,迁其刑于谏.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间或贤君欲闻其过,亦不过赏之而已.呜呼!不有猛虎,彼怯者肯越渊谷乎?此无他,墨刑之废耳.三代之后,如霍光诛昌邑不谏之臣者,不亦鲜哉!今之谏赏,时或有之;不谏之刑,缺然无矣.苟增其所有,有其所无,那么谀者直,佞者忠,况忠直者乎?诚.如是,欲闻谠言②而.不获,吾不信也.【注】①選耎:xùn ruǎn柔弱,惧怕. ②谠言:dǎnɡ yán正直之言,大方之言.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旳词旳解释,不正确旳一项为哪一项A.圣人知其然,故立赏以劝.之劝:勉励B.谁欲以言博.死者博:搏斗C.?书?曰“臣下不正,其刑墨〞,是.也是:这样D.诚.如是,欲闻谠言而不获诚:果真5.以下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用法一样旳一组是A. ①其.尊,神也②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 ①故立赏以.劝之②问征夫以.前路C. ①人君又安得忠义者而任之.②之.二虫又何知D. ①欲闻谠言而.不获②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旳概括和分析,不正确旳一项为哪一项A.作者认为,如果不设置明确旳奖赏与刑罚措施,所有旳臣子是绝不会冒着触犯君王旳危险而去进谏旳.B.文章第三段运用三个人跨越深渊旳例子,形象地说明了刑罚、赏赐对臣下进谏旳积极作用,运用旳是喻证法.C.文章一开头就提出论点“君能纳谏,不能使臣必谏,非真能纳谏之君〞,强调纳谏之君要使臣子必谏.下文由此生发,展开论述.D.文章从君王旳角度立论,具体而生动地探讨了君王如何才能使臣子踊跃进谏旳问题.7.把文中画线旳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①然那么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3分〕②宜乎臣之噤口卷舌,而乱亡随之也!〔3分〕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8-9题.早春寻李校书元稹款款春风澹澹云,柳枝低作翠笼裙.梅含鸡舌兼红气,江弄琼花散绿纹.带雾山莺啼尚早,穿沙芦笋叶才分.今朝何事偏相觅,缭乱【注】芳情最是君.【注】缭乱:激发,撩动.8.本诗写景生动形象,景物如在眼前,试对写景手法进展赏析,请写出两种.〔5分〕9.作品抒发了诗人哪两种感情?二者旳关系是什么?〔6分〕旳空缺局部.〔1〕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1〕我有嘉宾, . 〔曹操?短歌行?〕〔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王羲之?兰亭集序?〕〔4〕,而不知其所止.〔苏轼?赤壁赋?〕〔5〕,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6〕既自以心为形役,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7〕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8〕,纤歌凝而白云遏.〔王勃?滕王阁序?〕〔9〕,所思在远道.〔?涉江采芙蓉?〕〔10〕桑之落矣, .〔?诗经·氓?4.B 〔博:换取〕5.D 〔A.其:①第三人称代词,他旳②指示代词,那;B.以:①介词,表目旳②介词,用;C.之:①代词,他②代词,这;D.而:转折连词. 〕6.A 〔“所有旳臣子绝不会〞进谏,以偏概全,“性忠义、不悦赏、不畏罪〞旳人还是会进谏.〕7.〔1〕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和怯懦旳差异吗?关键在于用形势驱使他们罢了.〔3分,岂、要、驱〕〔2〕臣子闭口不言也是理所当然旳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紧随其后了.〔3分,主谓倒装、宜、乱亡〕〔3〕太子和那些知情旳宾客,都穿着白衣白帽来为他送别.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之后,就要上路了.〔4分,宾客知其事者、白衣冠、祖、句义〕8. 〔1〕比喻:柳枝似裙子,梅花如鸡舌,江水像琼花,写出景物旳美好旳外形特征;拟人:梅“含〞鸡舌,江水“弄〞潮,写出生机与活力;动静结合:风、水、莺是动,柳枝、梅等是静;远近结合:比方第一联是远景,第二联是近景;色彩词运用鲜明生动.〔答对两点给5分〕9. 〔2〕即将见到友人旳欢悦之情〔1分〕,对早春景物旳热爱之情〔1分〕.景物旳生机勃勃和繁盛是诗人产生喜悦之情旳原因:因即将见到友人,所以心情特别愉快,眼前景物也特别宜人.〔4分〕〔翠笼裙:青色旳像笼子一样旳裙子〕10.〔10分〕〔1〕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鼓瑟吹笙〔3〕齐彭殇为妄作〔4〕浩浩乎如冯虚御风〔5〕风萧萧兮易水寒〔6〕奚惆怅而独悲〔7〕鸡鸣桑树颠〔8〕爽籁发而清风生〔9〕采之欲遗谁〔10〕其黄而陨【文言文参考译文】能进谏旳大臣,却不能使国君承受自己旳谏言,算不上真正能进谏旳大臣.能纳谏旳国君,却不能使大臣劝谏自己旳过失,就不是真正能纳谏旳国君.大臣想让国君承受谏言〔该怎么做〕,我先前已经阐述得很详细了.国君想让大臣力谏〔该怎么做〕,我现在来谈一谈.国君地位高如天,尊贵如神,威势如雷霆.人不能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也是非常清楚旳.聪明旳皇帝知道这个理,所以就设立奖励来鼓励〔臣子谏议〕.这就是?左传?说旳“兴王〔兴盛向上旳帝王〕赏谏臣〞了.〔又由于〕特别害怕臣下只挑选轻旳说、阿谀奉承,使得君王〔哪怕〕一日不知晓他旳过失,所以又制定刑罚来惩戒臣子.这就?尚书?里说旳“臣下不正,其刑墨〔墨刑,在脸上刺黑字〕〞了.一般人旳头脑都不是有“风病〞、丧失了思想旳,绝不会是逃避奖赏反而去追求刑罚,何苦而不谏呢?如果没有设立奖赏与刑罚,按人之常情,又何苦抵抗上天、触怒神灵、忤逆雷霆呢.如果不是本性忠诚有节义、不追求奖赏、不畏惧刑罚旳人,谁希望为了进谏而冒死亡旳危险呢.可国君又怎么可能全得到本性忠诚有节义旳人来委任他们呢.这里有三个人,一个人勇敢,一个人勇敢、怯懦各半,一个人怯懦.有个人把他们带到深渊前,告诉他们说:“能跃过深渊旳人,才算勇敢,不然就是怯懦.〞那个勇敢旳人以怯懦为耻,一定会跃过深渊,那勇敢、怯懦各半旳人和怯懦旳人就做不到.这个人又说:“跃过深渊旳人奖励千两黄金,不然就没有.〞那个勇敢、怯懦各半旳人追逐利益,一定会跃过深渊,那个怯懦旳人还是做不到.不久,那个怯懦旳人回头看到一头猛虎凶狠地逼近,那么那个怯懦旳人不等别人跟他说什么,就赶紧跃过深渊,如同走过平坦旳大路一样.既然这样,那么人难道有勇敢、怯懦旳区别吗,关键在于如何利用形势驱赶他们.国君威严难以冒犯,如同深渊难以跳跃.本性忠诚有节义、不追求奖赏、不畏惧刑罚旳人就如同那个勇敢旳人,所以没有什么不进谏.追求奖赏旳人,如同那个勇敢、怯懦各半旳人,所以听到有奖赏就会进谏.畏惧刑罚旳人,如同那个怯懦旳人,所以看到有刑罚就会进谏.先王知道勇敢旳人不可能经常获得,所以把奖赏用作〔鼓励勇敢、怯懦各半者旳〕千金,把刑罚用作〔鼓励怯懦者旳〕猛虎,让大臣前进时有追求旳方向,后退时有躲避旳目标,大臣们在这种形势下不能不尽力谏言奉劝国君旳过失,这是三代兴盛旳原因.末世就不是这样,对不进谏者给予奖赏,却对进谏者施加刑罚,大臣们闭口不言就理所当然了,国政混乱、国家衰亡也就接踵而至了.偶尔有贤明旳国君想听听自己旳过失,也不过是奖赏进谏者罢了.唉!如果没有猛虎,那怯懦旳人肯跃过深渊吗?三代之后,像霍光杀昌邑王那些没有进谏〔奉劝昌邑王过失〕旳大臣旳情况,不也太少了吧!现在奖赏进谏者旳情况,偶尔还有,可是惩罚不进谏者旳刑罚,已经完全废止了.如果增加对进谏者旳奖赏,重新启用对不进谏者旳惩罚,那么阿谀奉承旳人就会变得正直,奸佞旳人会变得忠诚,更何况本来就忠诚正直旳人呢!如果真能这样,我不相信国君想听到正直旳谏言还会听不到.。

劝言有术,谏言有方——劝谏类文言文整合复习+++课件(共34张ppt)

劝言有术,谏言有方——劝谏类文言文整合复习+++课件(共34张ppt)


纳 谏
三赏: 上赏: 当面指责
中赏: 上书进谏
齐王纳谏
下赏: 背后议论
战胜于朝廷
三变: 令初下,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
门庭若市 时时而间进 皆朝于齐
4
体验 劝说 过程
出师表
本文是诸葛亮出师伐 魏前呈给后主刘禅的表文 ,文中以恳切的言辞,劝 说后主刘禅要继承先帝遗 志,广开言路,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完成兴复汉 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 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和 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 刘氏父子的忠心。
《曹刿论战》
曹刿 鲁庄公
①以天下为己任的献身精神和爱国情怀;②有卓越的政治 远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③精明干练,机敏持重。 ①知人善用、任人唯贤;②虚怀若谷、谦虚好学;③政治 见识鄙陋,遇事鲁莽、性格急躁。
《邹忌讽齐 王纳谏》
邹忌 齐威王
①善于思考、分析,不盲目轻信他人言语;②具有责任与 担当精神。 ①知错能改、从谏如流对的明君形象;②广开言路的胸襟 和果断行事的理政智慧。
曹刿 (平民)
鲁庄公 (诸侯)
齐鲁长勺之战, 劝谏鲁庄公关注民生,取
战事告急
信于民作为作战的条件
《邹忌讽齐 邹忌 齐威王 齐王无心朝政, 劝谏君王要广开言路、修 王纳谏》 (大臣) (诸侯) 受蒙蔽太深 明政治
诸葛亮要出师
《出师表》
诸葛亮 (老臣)
刘禅 (后主)
北伐,但对后
主放心不下
希望后主广开言路、严明 赏罚、亲贤远佞
—————— 令初下,门庭若市 ——————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 —————— 期年之后,皆朝于齐 ——————
三问:问妻 问妾 问客

邹忌讽谏

劝说类文言文专项阅读

劝说类文言文专项阅读

教师寄语: 祝大家能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在古文学习道路上越走越轻松 ,越学越有感觉。 希望大家还能将古人的智慧内 化为自己的,从而让自己的人 生更加顺心,充满睿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
4、甲文中,“王曰:‘善。’”表 赞同 明了齐王对邹忌所言持 ___的态度; 乙文中,“优旃曰:‘善。’”表明 反对 了他对两位君主的想法持 ___的态度 。
5、甲、乙两文都写了成功劝谏的故事 ,邹忌和优旃的劝谏方式有什么异同? 相同: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进行委婉地 劝说,使对方易于接受。
不同:
邹忌:设喻说理(借事说理)
优旃:用反语讽谏(正话反说)
本课的学习收获小结: 1、积累了相关的重要的文言词 语 2、学习了古人充满智慧的劝说 艺术(劝说方式) 3、熟知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题型。 掌握以上确保能在中考的考场上 游刃有余,做到不失分。让古文 成为得分的优势项目。
4、用心积累课内文言词语的意思 及用法,还要能将课内知识灵活迁 移到课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进一步来说:还要能打破课内课外 界限,及时地积累重要而又常见的 文言词语,且能前后联系、新旧联 系,能做到举一反三,形成知识体 系。
成语: 肃然起敬:形容产生严肃敬仰 的感情。肃然:恭敬的样子; 起敬:产生尊敬的心情。 词语积累: 高足:古人以良马引喻良材,故敬称 别人的优秀门生为"高足弟子", 简称"高足"。
阅读二:优旃反语谏秦皇
始皇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 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于其中,寇从东方 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辄止。 二世立,又欲漆其城,优旃曰:“善。主上 虽无言,臣固将请之。漆城虽于百姓愁费,然佳 哉!漆城荡荡,寇来不能上。”于是二世笑之, 以其故止。

晏子劝谏古文言文翻译

晏子劝谏古文言文翻译

景公饮酒乐甚,晏子进曰:“君王饮酒何其乐也?臣闻酒能乱性,乱性则失德,失德则伤国,伤国则民受其害。

愿君王戒之。

”【译文】齐景公饮酒甚欢,晏子进言道:“君王饮酒为何如此快乐?臣听说酒能扰乱人的性情,扰乱性情就会失去道德,失去道德就会伤害国家,伤害国家就会使百姓受到损害。

愿君王以此为戒。

”景公闻言,微笑曰:“吾闻酒能使人忘忧,忘忧则心旷神怡,何伤之有?”晏子对曰:“君王之言差矣。

酒能暂时忘忧,然忧愁终将复返,而国事却因酒而荒废。

君王若沉溺酒色,国家将何以自保?”景公曰:“吾知酒能误国,然吾欲与民同乐,岂可独禁酒乐?”晏子曰:“君王圣明,何言独乐?然乐有正邪之分。

正乐能养性,邪乐能败德。

君王若能以正乐养性,以邪乐败德,则国家可安,百姓可福。

今君王沉溺邪乐,忘却正乐,非但国家不保,亦使百姓受苦。

”景公默然,沉思良久,乃曰:“吾闻晏子之言,如醍醐灌顶,醒吾昏聩。

自今而后,吾当节制酒色,以正乐养性,以邪乐败德,不负晏子忠言。

”晏子见景公有所觉悟,遂退下。

自是之后,景公果然节制酒色,勤于国事,齐国由此而强盛。

【原文】景公顿悟,遂节酒色,勤于国事,齐国由此而强盛。

【译文】齐景公顿悟,于是节制酒色,勤于国事,齐国因此而强盛。

晏子之劝谏,使景公认识到了酒色的危害,从而改变了国政,使齐国得以繁荣昌盛。

此乃晏子以言辞劝谏之妙,令人敬佩。

后世传颂晏子之智,称之为“晏子使楚”。

其言辞之妙,劝谏之效,皆足以传颂千古。

【原文】晏子之智,劝谏之效,足以传颂千古。

晏子的智慧,劝谏的效果,足以流传千古。

劝谏类文言文课件

劝谏类文言文课件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1)曾经
(1)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
(2)陛下不过能将十万: (2)率领
(3)多多而益善耳:
(4)而善将将:
(3)更加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3分) (4)擅长,善于
A.于公何如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B.多多益善,何为我禽
我听说,喜好贤良的人并且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掌管国家的根本。
(2)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
现在我请求(将那些)老弱而没有人养活,老而无偶却没有房屋的人, 进行评定之后共同安置他们。 4、此篇文章中,晏子采用了( D )的方式劝谏景公。
A、犯颜直谏,言君王当与民同饥寒。 B、慷慨陈词,分析治国成败的关键。 C、再三反问,令君王自悟其过失。 D、相机启发,并以贤君来期勉君王。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 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 事,终于想明白了。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 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 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 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臣。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
(1)睹长年负薪者(
)
(2)公曰:“诺。”(
)
(3)论而共秩焉 (
)
(1)背着 (2)好的 (3)安置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智者进谏度君权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智者进谏度君权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智者进谏度君权时(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人臣之所以蹇蹇为难,而谏其君者非为身也,将欲以匡君之过,矫君之失也。

君有过失者,危亡之萌也;见君之过失而不谏,是轻君之危亡也。

夫轻君之危亡者,忠臣不忍为也。

夫不谏则危君,固谏则危身;与其危君,宁危身;危身而终不用,则谏亦无功矣。

智者度君权时,调其缓亳而处其宜,上不敢危君,下不以危身,故在国而国不危,在身而身不殆。

(节选自《说苑•正谏》)材料二:贞观四年,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以备巡狩。

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曰:“陛下智周万物,囊括四海,令之所行,何往不应?志之所欲,何事不从?微臣窃思秦始皇之为君也,藉周室之余,国六国之盛,将贻之万叶。

及其子而亡,谅由逞嗜奔欲,逆天害人者也。

是知天下不可以力胜,神祇不可以亲恃。

惟当弘俭约,簿赋敛,慎终始,可以永固。

”“臣尝见隋室初造此殿,楹栋宏壮,大木非近道所有,多自豫章采来,二千人拽一柱。

略计一柱,已用数十万,则余费又过倍于此。

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乾元毕工,隋人解体。

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恐甚于炀帝远矣。

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矣。

”太宗谓玄素曰:“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空纣?”对曰:“若此殿卒兴,所谓同归于乱。

”太宗叹曰:“我不思量,遂至于此。

“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上表洛F日实亦未宜修造后必事理须行露坐亦复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

然以卑干尊,古来不易,非其忠直,安能如此?且众人之争唯,不如一士之谤谤。

可赐绢二百匹。

”(节选自《贞观政要•纳谏》)10 .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今A玄素上表B洛阳C实亦D未宜E修造F后G必事理H须行I露坐J亦K复L 何苦?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缓急,偏义复词,危急,与“昼夜勤作息”中“作息”用法相同。

关于劝谏的12字文言文

关于劝谏的12字文言文

关于劝谏的12字文言文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

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

能补过也。

君能补过,衮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

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9·山东威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9-10题。

(4分)臣闻众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

故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2分)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9.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是注意关键词“发”翻译为“做出来”,“掩”翻译为“掩饰”。

10.结合本段文字的中心观点,谈谈你在今后的生活中应该怎么做。

(2分)10.要注意一言一行,从小事做起,注重积累,提高品德修养。

【解析】本题考查主旨的把握和拓展探究能力。

选文主要讲述了积少成多,注重积累,根据这个中心展开论述即可。

【参考译文】我听说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所以古代的圣人,没有一个不是由默默无闻而变成美名远扬,由卑微而达到显赫;因此,尧起步于诸侯之位,舜兴起于深山之中,并不是一日之内突然显赫起来,应该说是逐渐达到的。

言语是由自己说出来的,不能阻塞;行为是由自身做出来的,无法掩饰;言语和行为,是治理天下的重要内容,君子正凭借着它而感动天地。

所以,能做好一切小事的人,才能成就大业,能注意一切细微的人,才能功德彰明。

本身积累善德,就像人的身体长高时那样,每天都在增长自己却不知道。

2.(2019·湖北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选自中华书局《左传》,有删节)【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指晋侯。

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失.也失:耽误B.其将来辞.辞:陈说C.吾子之讨.讨:处罚D.子无重.寡人之过重:看重8.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

D项“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加重”,故选D。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见于司寇A.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B.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C.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D.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9.C【解析】本题考查给文言句子断句。

给文言句子断句,可以先找出文言句子中的名词、代词、动词和语气词,之后结合句子的意思来断句。

一般来说,名词或代词前有动词,应在名词或代词之后断开,名词或代词之后又动词,应在名词或代词之前断开。

本句大意为“下臣的罪过很重,岂敢不服从惩罚来激怒君王呢?请求回去死在司寇那里”。

根据对具体句意的理解可知C项正确。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侯在曲梁举行盟会,大会诸侯,扬干扰乱了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第8页(共22 页)B.魏绛不惧晋侯问罪,主动来见晋侯,却遭将士伏击,幸得士鲂、张老二人解救。

C.魏绛认为军中将士要服从命令,宁死也不应触犯军纪,所以一定要从严治军。

D.晋侯了解了魏绛的心意后,承认了自己的过失,不但没有杀魏绛,还重用他。

10.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意为“魏绛来了,把信交给仆人,准备抽剑自杀。

士鲂、张老劝阻了他。

”故B项中“……遭受将士伏击”的表述有误。

故选B。

11.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11. 魏绛没有二心,事奉国君不避危难,有了罪过不逃避惩罚【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句的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一定要字字译到,译准。

同时注意句子是否为文言特殊句式,以便做出合理的调整。

解答本题时要注意其中的关键词,如“贰志”意为“二心”;“事”,名词活用为动词“侍奉”;“辟”为通假字,通“避”,“逃避”之意;“刑”意为“惩罚”。

另本句“绛”即“魏绛”,作三个句子的主语。

【参考译文】晋悼公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的行列,魏绛杀了他的驾车人。

晋悼公发怒,对羊舌赤说:“会合诸侯,是以此为光荣。

扬干受到侮辱,还有什么侮辱比这更大?一定要杀掉魏绛,不要耽误了。

”羊舌赤回答说:“魏绛没有二心,事奉国君不避危难,有了罪过不逃避惩罚,他大概会来说明的,何必劳动君王发布命令呢?”话刚说完,魏绛来了,把信交给仆人,准备抽剑自杀。

士鲂、张老劝阻了他。

晋悼公读他的上书,说:“以前君王缺乏使唤的人,让下臣担任司马的职务。

下臣听说‘军队里的人服从军纪叫做武,在军队里做事宁死也不触犯军纪叫做敬’。

君王会合诸侯,下臣岂敢不执行军纪军法?君王的军队不武,办事的人不敬,没有比这再大的罪过了。

下臣畏惧触犯死罪,所以连累到扬干,罪责无可逃避。

下臣不能够事先教导全军,以至于动用了斧钺,下臣的罪过很重,岂敢不服从惩罚来激怒君王呢?请求回去死在司寇那里。

”晋悼公光着脚赶紧走出来,说:“寡人的话,是出于对兄弟的亲爱;大夫杀杨干,是出于按军法从事。

寡人有弟弟,没有能够教导他,而让他触犯了军令,这是寡人的过错。

您不要加重寡人的过错,谨以此作为请求。

”晋悼公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了,从盟会回国,在太庙设宴招待魏绛,派他为新军副帅。

张老做中军司马,士富做了侦察长。

3.(2019·山西)师说(节选)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①先乎吾,吾从而师②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师道也,夫庸③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注释①固:本来。

②师:动词,学习。

③庸:动词,表示反问,岂。

12.为文中空缺处依次选择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吾从而师之②生乎吾后③亦先乎吾④其闻道也A.①④②③B.④②①③C.③②①④D.②④③①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理解及分析句间关系的能力。

根据文中的“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可选出前两空为“生乎吾后,其闻道也”,再采用排除法,可选择正确答案为D。

13.作者认为“师者”的价值在于“_________________” ,主张不拘泥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向比自己有专长的人学习。

(第一空用原文填写) (3分)答案:传道授业解惑(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地位(或“贵贱”“地位高低”等)年龄(或“长少”“年龄大小”等)【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

“师者”的价值在于什么,即作用是什么。

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是“传道授业解惑”或“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第二空结合文中的最后一句“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来分析,可得出不拘泥于“地位”(“贵贱”、“年龄”(“长少”)等。

3.(2019·四川自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叔向见韩宣子,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宣子曰:“吾有卿之名,而无其实,无以从二三子,吾是以忧,子贺我,何故?”对曰:“昔栾武子无一卒之田,其宫不备其宗器,宣其德行,顺其宪则,使越于诸侯。

诸侯亲之,戎狄怀之,以正晋国。

行刑不疚,以免于难。

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略则行志,假货居.贿,宜及于难,而赖武之德以没其身。

及怀子,改桓之行,而修武之德,可以免于难,而离桓之罪,以亡.于楚。

夫郤昭子,其富半公室,其家半第8页(共22 页)第 8 页(共 22 页)三军,恃其富宠,以泰于国。

其身尸于朝,其宗灭于绛。

不然,夫八郤,五大夫,三卿,其宠大矣,一朝而灭,莫之哀也,唯无德也。

今吾子有栾武子之贫,吾以为能其德矣,是以贺。

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何贺之有?”宣子拜,稽首焉,曰:“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 (《叔向贺贫》)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

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

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

(节选自汉·刘向《新序·节士》)(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之 怀:归服。

B ..贿 居:储积C .以亡.于楚 亡:死亡。

D .鱼于郑相者 馈:赠送。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C 项,亡:逃亡。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B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C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D .起也将亡/赖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

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 句子割裂开。

句意为:我正在趋向灭亡的时候,全靠你拯救了我。

你的恩德不敢独自承 受,恐怕从我的祖宗桓叔以下的子孙,都要感谢您的恩赐。

所以其停顿为:起也将亡/赖 子存之/非起也敢专承之/其自桓叔以下/嘉吾子之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叔向认为贫不可怕反倒值得祝贺。

当韩宣子为与叔向名位相同,却没有叔向富有而担 忧时,他却表示祝贺。

B .叔向认为贫而修德可以避免灾难。

栾武子虽然不富有,但他宣传德行为他赢得了好名 声,使他兔于灾难。

C .叔向认为恩德和恶行会影响子孙。

桓子放纵,但因栾武子的恩德而得善终,怀子修德 却因桓子骄奢获罪。

D .叔向认为重要的是德行而非财富。

郤昭子虽然势力强大、深受宠幸,但不修德行,最 后身死、宗灭。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语句进行分 析。

A 项,韩宣子因为贫穷而忧愁,因为自己有卿大夫的名称,却没有卿大夫的财富,没 有什么荣誉可以跟其他的卿大夫们交往而忧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