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莫怀戚《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莫怀戚《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渗透着浓郁温馨的亲情。
明确目标1、扫除文字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本文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感情的写法。
3、体会祖孙三代人之间互敬互爱的思想感情。
一、解题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是一种休息方式。
本文要紧写的确实是作者一家三代四口人一次典型的散步经历。
因此文题确实是文章要紧内容的高度浓缩,也是文章的线索,作者通过把散步中几个相关的细节连缀起来,从而揭示祖孙三代人互敬互爱的那个主题。
二、正课(一)朗读1、轻声朗读《散步》,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音的字,查字典注音。
2、请同学朗读课文,大伙儿评议。
(从有没有读错音的情形,有没有读破句子的情形两方面来评议。
)3、教师点拨后再请同学朗读课文。
(二)分析1、(1-3)点题:散步。
地点:田野;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我的亲小孩;——开头方法:开门见山。
缘由:(什么缘故散步?)为了母亲。
(什么缘故为了母亲去散步呢?)“她老了,躯体不行,走远一点就觉得专门累”“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应该多走走”因此一家人陪母亲去田野散步。
——这一段为下文背母亲埋下伏笔。
2、(4)过渡。
(这段写什么来过渡?)讨论并归纳:描写初春的田野景色来过渡。
(作者抓住哪些事物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新绿、嫩芽、冬水。
教师备注(作者什么缘故看到初春田野的景色就联想到一样东西——生命?)初春田野的生气盎然。
3、(5)入题。
(课文写一家人如何散步的?亲小孩如何说的?表现亲小孩什么性格?)小亲小孩从一家三代人散步的方式发觉“前面也是妈妈和亲小孩,后面也是妈妈和亲小孩。
”表现亲小孩的天真可爱,聪慧聪慧,话里充满了生活的乐趣。
——用亲小孩的话为下文所要揭示的深刻思想内容作了铺垫。
4、(6-7)波澜。
(散步时发生了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坦;亲小孩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拔高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1《散步》(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
学
反
思
②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美,在语句中感悟美。
教学内容及教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播放歌曲
《我爱我家》请同学们谈谈对家的理解
二、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学生自由发言,畅谈对“家”的理解。(如:遮风避雨的港湾,慰藉创伤的良药,情感心灵的寄托„„)
学生听读课文后要求复 述:"我"带着妻子和儿子在初春的季节里到田野去散步。母亲身体不好要走大路,儿子觉得小路有趣要走小路。我选择走大路照顾母亲,母亲却变了主意要走小路。我和妻子分别背起了母亲和儿子, 感觉到背起的是
通过优美的旋律和诗化的歌词,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发学生对“家”进行认真审视,激发学生的兴趣。
初步感知写作内容。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读能力、感知 能力以及综合概括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 计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品析
母亲、我、妻子和 儿子的形象,说说他们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由 此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四、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品味文章的写法。
五、布置作业
1、完成配套练习
2、预习下一课
整个世界。
1、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交流总 结:“我”—孝敬体贴,有责任感。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小辈。妻子—温柔贤惠,尊老爱幼。儿子—聪明乖巧,非常懂事。
3、总结:
这是一个和睦温馨、相互尊重、平等互爱、互相关爱的和美家庭。
散步(第二课时)
课题
散步(第二课时)
课型
新课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 .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朗读、品读课文,体会 文章的情景美。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散步》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
2、通过进一步学习,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珍爱亲情、勇于承担责任的思想感情。
3、感悟人生、珍惜生命。
二、教学重点:1、体味三代人互敬互爱、互相体谅的朴实纯真的亲情。
2、把握记叙中的四个人物形象。
3、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词句的深层含义。
2、提高赏读美文的能力和情趣。
四、教学方法:教法:1、诵读法2、讨论法:小组、全班交流3、点拨法:难词深句,点拨启发,必要讲解学法:1、诵读法2、质疑法3、自学、合学探讨法五、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准备,相关资料,重点字词。
2、学生:①工具书;查字、词;②查找莫怀戚的相关作品六、教学过程:(一)承前启后导入1、从上节所学知道:(1)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一家四口在初春田野上散步的平常小事,以小见大,却体现了一家人之间互相体谅、互敬互爱的亲情这一大主题,也理清文章的脉络。
(2)这是一首情趣盎然、含义丰富、意在言外、主题多元,写法丰富的散文,因而,需要进一步学习。
2、于此,需要我们深入品读,领会文章的真谛,学以致用,将其乐无穷。
(二)自学,质疑1、默读,思考:课件展示问题:(1)你认为最能代表作者主旨思想(中心思想)的是哪句话?划上横线,并理解。
(2)文章是一篇散文,情趣盎然,情感丰富且含蓄,除作者对生命的感慨、表现中年人的责任感外,还可看出文章的哪些思想情感来?从以上的多方面的情感或内容思考,我们可否给文章换一个另外的题目?(多元主题的发现,多维思维训练)2、个别交流作答,教师实时点拨。
课件:(1)“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就是整个世界。
”这句是文章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我,妻子)承受着扶老携幼的责任,对家庭有一种使命感。
“慢慢地、稳稳的,走得很仔细”,看出中年人的小心、稳重,实则是对“生命”的珍爱。
(板书:整个世界责任(中年人)生命(主旨))讨论、领悟“生命”这一主旨。
漫溯波光粼粼处 倾听生命拔节声——莫怀戚《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漫溯波光粼粼处倾听生命拔节声——莫怀戚《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散步》一文,内容是“散步”,祖孙三代在田野里,“慢慢地,稳稳地”;文章的形式也在“散步”,情景交融,不疾不徐,娓娓道来。
看似平淡的语言,却充分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小说笔法的巧妙融入,让平凡的日常充满了波澜;对称回环的巧妙运用,让朴素的语言充满了变换;深邃意境的巧妙营造,让庸常的生活充满了哲理。
从表面看,文章写的是亲情,但是只要我们用心咂摸不难发现,“亲情”只是文章的主旨之一,对生命、对传承的思考,才是文章的核心要素。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读通了文章,感知了文本内容,对人物形象有了浅层认知,基于此,本课时的教学,笔者拟以“漫溯波光粼粼处倾听生命拔节声”为线索展开教学——品读美景,感受生命萌发的声音;聚焦语句,理解生命传承的力量;学习写法,述说生命宏大的主题。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品析写景句段,感受情景交融之美。
2.思考探究,聚焦回环语句,感悟文章深邃哲思。
3.读写融通,学习表达技巧,理解文章多元主旨。
【教学重点】聚焦回环语句,感悟文章深邃哲思之美;学习表达技巧,理解文章多元主旨。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多元主旨。
【教学流程】一、导入《散步》第四段,作者写道:“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无独有偶,《散步》发表二十年后,在重庆举办的一次作文大赛上,有人问莫怀戚:你那个《散步》,是写尊老呢,还是爱幼?或者既尊老又爱幼?莫怀戚说:看起来当然是既尊老又爱幼,其实我骨子里是想写生命。
本节课,本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散步,去品读《散步》中的“生命”。
二、品读美景,感受生命萌发的声音。
1.“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此处的“一切”指什么,找出相关语句,反复朗读,想一想,为什么这些景物能使人想到生命?预设:“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 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因为这段景物描写中,无论“绿色”“嫩芽儿”“水泡”都是冬去春来特有的景物,展现了初春蓬勃旺盛的生机,使人感觉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唤。
第6课《散步》(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第6课《散步》(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第6课散步(第2课时)1.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4.感受课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勇担责任、珍爱亲情以及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
1.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2.探究总结本文的语言特点。
分析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探究文章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浓浓的亲情,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勇担责任、珍爱亲情以及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
新课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了解到课文中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散步的时候发生了“分歧",也读到了最后一家人是如何处理这一“分歧”的。
那么,作者是如何将浓浓的亲情、融洽的氛围融入这篇课文中的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散步》,一起去探寻其在写法上的奥妙。
新知探究一、知识回顾【活动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来叙述,作者为什么在课文的结尾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课的重点内容,巩固旧知,检查上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文本研读1.赏析景物。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问题:请找出课文中两处描写景物的语句,说说这些景物都有什么特点,并分析这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圈画出景物描写的句子,概括出这些景物的特点,并从内容、情感等角度分析其作用,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文中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从中体会散文语言的特点和作者蕴含的情感。
2.赏析人物。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中的问题。
课文中一共塑造了四个人物:“我”、妻子、母亲和儿子。
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先让学生根据课文中四个人物的言行概括出其各自的形象,再与同桌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并体会文中一家人相互体谅、相亲相爱的纯真亲情。
三、品味语言1.对称句。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问题:课文多处运用了对称的句子,请把它们画出来,反复朗读,并试着说说自己的感受。
《散步》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散步》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潜心诵读,学习品味文本语言在炼字、描写、句式等方面的精彩。
2.充分利用文本中精彩的语言素材,完善剧本。
3.在充分的参与中加深对文本主题思想的理解,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潜心诵读,品味文本语言在炼字、描写、句式等方面的精彩。
教学难点:品味对称句的表达效果。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编制剧本提纲,品出了散文《散步》所蕴含的那么多值得宣扬的美好的东西,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发自内心的想把这个剧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从中获得感动,让更多的家庭找到和睦幸福的钥匙。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努力,继续完善我们的剧本吧。
【设计意图】激发热情。
(二)品味语言美,完善剧本任务一:品味语言,发现原文中更动人的素材。
1.潜心诵读,画出让自己内心有所触动或能让自己头脑中出现画面的地方。
2.学生朗读有感觉的句子,并说出给自己怎样的感觉。
问题预设:学生对句子没有感觉,教师举例从炼字、对称句、描写等不同角度做示范。
学生对句子有感觉,就是说不出来。
比如对称句,教师示范,如“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3.教师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句子分类整理。
1富有生活情趣的细节,让文章充满人情味。
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2炼词:精捡出生活中貌似普通却又能激发读者想象的词。
例1: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赏析:准确的用词,一字触动心弦,生活中经历的画面被激活,自动涌向脑际。
例2: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
③传神描写: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例如: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赏析:将春天移至面前,可听可感。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2012-02教学实践【教材简析】本文是莫怀戚先生的一篇言辞真切的散文,它虽选取生活中的感人的平凡故事,但意蕴十分丰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的词语,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感知家人之间深沉的爱,培养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培养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2)揣摩精美词句,品味语言的美。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法学法】教法: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
学法: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最后领悟课文深长意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检查预习,认识亲情(1)整体感知文本,谈最深感受。
(2)以小男孩的身份简练讲述散步过程。
(三)走进文本,感受亲情1.散步是多么平凡的生活小事,而作者却抓住了瞬间的美丽,感受了特有的温馨和美好。
看看谁有发现美的眼睛?(1)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最感人的地方,读一读。
(2)采用句式:“我喜欢的是___________,因为它美在(写出了)________。
”谈谈你喜欢这句话的理由。
2.走近四人(1)阅读赏析文中一对年轻的母子。
小孩子:天真、可爱、聪明、伶俐。
妻子:一言不发,尊重丈夫,贤妻良母,疼爱孩子!(2)阅读欣赏文中一对年长的母子。
赏析母亲:a.组织现场表演,邀请母亲散步。
母亲信服儿子的善举,体谅儿子的孝心,对儿子言听计从,多么慈祥。
b.赏析品悟对孙子的疼爱。
c.品读小路的景色,感悟母亲看得远,预料到路障,体会母子深情。
小结:母亲———善解人意、疼爱孙子。
阅读赏析:他很孝敬母亲。
哪里看得出来?(1)体会母亲过冬的艰难。
(2)体会生命如此美好!(3)体悟作者对母亲最大的孝顺。
(四)品析体会,感悟中心(1)让学生谈谈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2)总结:“尊老爱幼,就是中华传统美德。
”本文结尾的这句话就是全文的点睛之笔,它让我们感受到了“我和妻子”对老人和孩子那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我们感受到尊老爱幼的世界才是完美的世界。
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散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散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
《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
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人间的美好情感,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教学中应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去感受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亲情,品味哲理,初步思考家庭亲情中的责任、谦让、互敬互爱等问题,同时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
【学情分析】七年级为初中的起步阶段,学生处于初中学习的适应期,在小学生活中考虑到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但是他们只有一定的词语基础和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对语文的深刻含义的体会和拓展能力还比较欠缺。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已经从被动的灌输教育中逐渐的脱离出来,而且,在教学中我们还发现他们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习惯,缺少生活阅历和对生活的体验,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感情较为淡漠。
所以,语文课堂不但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积累,还应该注重理解、审美、创新和自主探究等各项能力的积极培养。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②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品味文章语言美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七年级上册语文《散步》第2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尊老爱幼的人性美。
2.阅读性课文,品味文章生机蓬勃的意境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语言美。
4、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好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如果说轰轰烈烈的人生是一种美丽,那么,平平淡淡的生活更见人间真情。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感悟人间真情,继续去体会那字里行间流淌的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
二、悟亲情这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两对母子。
多么可爱!说说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板书知识树:儿子妻子母亲作者)明确:母亲:“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很听她的话一样。
”温顺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 “还是走小路吧。
”无私能听从儿子的劝告来散步,可见母亲性格温顺;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顺从孙子的心愿,可见母亲善良、无私、关爱家人。
(慈祥、善解人意、疼爱孙子)“我”:“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板书:孝敬母亲)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承担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
妻子:“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贤妻良母)“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
(有责任感) 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赖、支持丈夫,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承担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是一位贤妻良母。
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聪明可爱机灵敏锐三、品亲情(一)品读语言之美请找出你喜欢的最妙的一个词,最美的一句话,最精彩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品一品。
《散步》教案(第2课时)
《散步》教案(第2课时)《散步》教案(第2课时)教学内容年级学科初一语文教学课时共 2 课时第 2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悟作者一家人深深的亲情。
2.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3.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重点1.能够通过细节描写,把握文章中的四人的形象。
2.学会赏析语言,体会语言中所富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以小见大的的手法表现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一家人散步是最平常的事,然而平凡的小事中包含了浓浓的亲情。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作家莫怀戚的散文《散步》,去感受那浓浓的亲情。
二、品读课文、分析人物、体味亲情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
关于“我”:你认为“我”是怎样一个人?(孝顺,善良的人)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我”孝顺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
)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说:‘走大路。
’”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板书:“我”:孝顺善良)关于我的母亲: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善解人意,爱护小辈)请同学在文中找出有关奶奶善解人意,爱护小辈的段落或语句。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
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母亲对我说”母亲很为小辈着想,不愿意为难自己的儿子,更不愿意为了自己而搅了一家人出游的兴致)(板书:母亲:慈爱亲切)关于儿子和妻子:教师:文中对妻子、儿子着墨不多,但他们也在尽自己所能维护着家的温馨和谐。
《散步》第二课时
《散步》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关键语句。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第2课时)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复习归纳事件的方法二、展示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景物描写的作用。
3、体会文章中流淌着的浓浓的亲情,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三、分析人物形象找出人物描写的句子进行分析。
集体归纳:我——孝敬、有家庭责任感、讲原则、不宠爱孩子文中的“我”是上有老,下有小,要照顾两头的中年男人。
在处理家庭矛盾时候,有时可以兼顾两头,但有时无无法兼顾两头。
如文中是走大路还是走小路,无法“两全”,只能顾一头的时候,那么顾那一头呢?“决定委屈儿子”就是要顾老一头。
因为陪伴儿子的时间还长,但父母风烛残年,尽孝心的时间不多。
母亲——谦让、疼爱孙子、善解人意即使自己行动多不便当,也宠爱孙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信赖儿子,尊崇儿子;“但是母亲摸摸孙子的小脑袋,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所以这里有个家庭伦理道德准则: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一头。
妻子——贤能、孝顺、家庭责任感“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贤能,当“我决定委屈儿子”,妻子没有丝毫的执着;“我蹲下,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儿子——调皮、活泼可爱、聪惠、听话“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当“我决定委屈儿子”时,儿子并没有哭闹,对此变现出非常地听话和理解。
四、景物描写的作用1、“大块大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野的冬水也咕咕地起了水泡”。
这“新绿”、这“嫩芽”、这“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散步教案2课时
散步教案2课时教案标题:探索自然之美——散步教案(2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散步前的准备与规划第二课时:散步活动与总结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环境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
2. 学习观察和记录自然景观的方法。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记录能力的培养。
2. 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投影仪、录音设备、教学素材(如照片、录音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相机(可选)、录音设备(可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散步前的准备与规划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主题:“探索自然之美”。
询问学生对自然的理解和感受。
-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然。
2. 知识讲解(10分钟)- 介绍自然环境对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如呼吸新鲜空气、接触阳光、放松身心等。
-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应该多出门接触自然,而不是长时间待在室内。
3. 规划散步路线(15分钟)-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规划一条适合散步的路线,要求包含自然景观的观赏点。
- 引导学生考虑散步路线的安全性、景观的多样性和可观赏性。
4. 观察与记录(15分钟)- 指导学生在散步前准备笔记本或相机,用于观察和记录自然景观的美丽瞬间。
- 强调观察的细节和记录的准确性,鼓励学生用文字、图片或录音的方式记录感受。
第二课时:散步活动与总结1. 散步活动(30分钟)- 学生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进行散步活动,鼓励他们主动观察和记录自然景观。
- 教师在路线上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发现更多有趣的自然现象。
2. 分享与总结(15分钟)- 学生回到教室后,分组分享自己观察和记录的内容,可以展示照片或播放录音。
-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散步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新认识和保护意识。
3. 总结与反思(10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和保护的责任。
散步第二课时教案
散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以小见大、结尾深化主题的写作方法;领悟本文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感情的方法。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回顾上课,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通过母亲的言谈举止感受到了母爱的细腻和伟大,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体味一下作者笔下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出示课件21)二、深读课文,合作探究(一)《散步》一文语言平易朴实,然而内涵丰富,耐人寻味。
大声朗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说说好在哪里。
(出示课件22)语句出示1:(出示课件23)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
学生:景物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写得富有诗意,读后使人似乎闻到了乡间田野泥土的芬芳,表现出勃勃的生机,同时也衬托了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心情。
语句出示2:(出示课件24)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教师指导:方法指导(出示课件25)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场景,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②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③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
④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发自己的感情。
⑤奠定感情基调,为下文作铺垫。
⑥酝酿诗情画意,深化作品主题。
学生:本句描写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点明了走小路的原因,同时渲染了一种和谐美好的氛围。
语句出示3:(出示课件26)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学生:此句一个“熬”字写出了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情景,说明母亲度过这个冬天很不容易。
同时也能反映出“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语句出示4:(出示课件27)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教师:本句中,“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学生:因为一切取决于“我”。
文章告诉我们:“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散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散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北京十二中草桥分校顾彩虹教学分析《散步》是开明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讴歌亲情,揭示生命意义的精美散文,语言清新自然,所叙故事为生活中所常见,内容不难理解。
但文章抒发的细腻感情不容易体会,揭示的深刻主题不易把握。
其原因,一是初一的学生在阅读中容易忽视语言形式的分析、揣摩,本文在标点、词语、句式等方面的运用很讲究,使朴素的语言具有深刻的含义;二是现在城市中的少年儿童多以自我为中心,对亲情感受太不敏感,很难与文章发生情感共鸣,难以真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难被文章感染而在生活中反思自己。
学习这篇课文,应对其语言形式进行深入揣摩,挖掘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体味文中饱含的情感。
教师组织教学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关注语言现象,揣摩语言,体味情感,认同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并向课外拓展,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自己周围真挚的亲情,增强感恩情怀。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整体感悟课文内容,解释文章富有感染力的语句的内涵,准确概括出文章的主题;能围绕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思想情感把握从文章言语方面提出问题,并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
过程和方法:独立阅读的基础上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中一家间三代浓浓的亲情,认同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认识到亲情至贵,增强感恩情怀;具有质疑问难,勇于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揣摩品味语言,体味文中的情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教学难点揣摩品味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的深刻内涵,体味文中的情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揣摩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准备第一课时,在老师辅导下学生预习。
学生:预习课文,做到读课文两边以上,至少有一遍是出声读;圈点生字词,查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能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试着说出文章抒发的基本感情和主题思想;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将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交全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散步第2课时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重点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课前三分钟
百善孝为先,尊老爱幼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尊老爱幼,做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一、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的字词,以小组为单位齐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读的好的组实行奖励制度。
二、自主学习
研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母亲为什么偏偏要走大路?
2、“我”为什么感到责任的重大?
3、究竟谁说了算?
三、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组员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在小组内进行赏析,同时思考并讨论黑板上的三个问题。
1、一家四口的人物特点分别是什么?
2、四个人物的描写,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四、精讲解疑
“我”-----------------------------孝顺、善良
“母亲”------------------------善解人意、爱护小辈
“妻子”---------------------------温柔、贤惠
“儿子”----------------------------聪明、懂事
1、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家庭?
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母亲、妻子、“我”是什么样的人。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和睦、幸福的家庭。
母亲、妻子、“我”分别是爱幼、贤惠、尊老的人。
2、体会下面句子所表达的感情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
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
(1)文中“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体现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
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
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
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
“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表面上看,“我”害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尊敬,对小的爱护。
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支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2)重点研读后,全班学生齐声朗读最后一段。
五、达标测评
设想一下:晚饭后,全家人在一起看电视,爷爷奶奶喜欢看戏曲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时事报道,你喜欢看动画片,而遥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该怎么办?
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完善,并希望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遵循这个道德准则
六、作业布置
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事,如倒杯水,装碗饭,夹夹菜,洗洗脚……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