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山东文言文《晏子春秋》注释译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山东文言文《晏子春秋》注释译文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衣服,这里用作动词,穿上)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其(语气副词,起加强揣测语气的作用,相当于“或许”“大概”。《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大王如果真的这样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应该差不多治理好了吧?)至乎?”
晏子对曰:“法(效法,取法,学习。“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国君为什么不取法古代帝王的法今制度呢?不是因为不贤明,而是因为它不能够被效法)其(代词,指代圣王)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①(指夏商周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招致,使……归服)诸侯也,诚(诚心)于爱民,果(果然,当真,实实在在地。《史记·魏公子列传》: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如姬果然盗得兵符交给公子)于行善,天下怀(心里存有,怀藏。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怀瑾握瑜。”——身怀美玉般的品德)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通“悦”,高兴。《诗·北风·静女》:“彤管有炜,说怿女美。”——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也。夫冠足以修敬(表示敬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为什么这样呢?为的尊重(你们)大国的威严以表示敬意啊),不务(致力于)其饰(装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色彩陈杂),首服(头上戴的帽子)不镂刻(指镂刻花纹)。古者尝有处橧巢(zēngch
áo,古人用柴薪架成的住处。“橧”是有巢氏时代鲁西豫东地区的建筑在土丘上的简易木结构夏屋之一。另有一种夏屋是“巢”,它是一种建筑在大树上的夏屋。这两种夏屋文献并称为“橧巢”)窟穴(土室)而不恶(wù,讨厌,憎恨),予(给,指给他宫室)而不取,天下不朝(朝拜)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为了增加敬肃之意。益:增加。敬:敬肃)也,首服足以修敬,而不重(不求贵重)也,身服足以行洁(行动干净利落),而不害于动作。服之轻重便于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②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因此,所以。韩愈《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存在的地方,就值得我们去学习)明堂之制(修建明堂的原则。明堂:中国先秦时帝王会见诸侯、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制:修建),下之润湿,不能及(到,这里指地下的潮湿浸出)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指土建筑物)不文(装饰花纹),木事不镂,示(给……看)民知节(节俭)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chǐ,奢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制度),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成就治理),庶(差不多。《孟子·梁惠王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大王如果真的这样爱好音乐,那么齐国应该差不多治理好了吧?)其有益也。今君穷(穷尽)台榭(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之高(高耸),极(极尽)汙池(亦作“污池”,
水池)之深而不止,务(致力于)于刻镂(刻镂雕花)之巧(巧妙),文(通“纹”,花纹)章(通“彰”,彰显)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如同,像)臣之虑(思想,意念。诸葛亮《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志向和心思都忠贞纯正),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竟然)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主公,臣下对君主的称呼)之言过矣。”
景公禄(古代官吏的俸给,这里用作动词,赐给)晏子以(把)平阴与槀(gǎo)邑。晏子辞(推辞)曰:“吾君好治(修治,修筑)宫室,民之力敝(疲惫,困乏,衰败。司马光《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矣;又好盘游(游乐)玩好(供玩赏的奇珍异宝),以饬(古同“饰”,巧饰,装饰)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弊(疲困)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下面的人,指民众)之疾(厌恶,憎恨。王小波、李顺起义口号:“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等均之。”——我痛恨贫富差距极大,现如今由我来为各位把财富平均分配)其上(上面的人,指统治者)甚矣!此婴之所为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虽然这样),君子独(难道,岂。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相如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偏偏害怕廉将军吗?)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自身,自己),安(安定)国而度(考虑。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估计我回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家,宗(尊重,尊奉)君
而处身,曷(hé,怎么)为独(唯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以禄夫子(你。古时对男子的尊称)?”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指集市)讥③(查,盘问)而不征(征税);耕者十取一(收取十分之一的租税)焉;弛(减轻)刑罚,若(如果)死者(犯死罪的人)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三条)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听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凌驾,侵凌)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查,盘问。
【参考译文】
景公询问晏子说:“我想穿上古代圣王的衣服,居住圣王的宫室,这样,那么诸侯们都会来吗?”
晏子回答说:“效法古圣王的节俭那么就可以,效法穿衣服,居其室,没有益处。夏商周三王穿不同的衣服而统一天下,不是因为衣服使诸侯归服的,诚心于爱护人民,实实在在地推行善政,天下百姓都感念他们的恩德,而归服于他们的道义,这就是他们的衣服节俭而人民大众高兴的原因。那帽子足够用来表示恭敬就行了,不要致力于
装饰;衣服足够用来掩护身体抵御寒冷就行了,不要致力于华美。身上穿的衣服不要色彩杂陈,头上戴的帽子不要镂刻花纹。古人曾有用木柴搭巢和挖洞穴居而不厌恶的人,给予宫室而不要,天下人不是朝拜宫室,而是共同归向于他们的仁爱。到了三代制作衣服,是为了增加敬肃之意,头上戴的帽子足以表示敬肃,而不求贵重;身上穿的衣服足以使行动干净利落,而不有害于活动。衣服的轻重方便于身体,使用钱财的多少顺于民意。后来不居住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的人,是因为要避风雨;不挖洞穴居的人,是因为要避开潮湿。因此修建明堂的原则是,地下的潮湿,不能浸出;天降的寒暑,不能侵入。土建筑物不能装饰花纹,木建筑物不能镂刻,给民众看,让他们知道节俭。等到这种风气衰败的时候,衣服的奢侈已过于足以敬肃的程度,宫室的壮美已过于避开潮湿的程度,使用人力很多,使用钱财很浪费,这是与民为仇敌。如今君主想要效法古圣王的衣服,不效法他们的制度,如果效法他们的节俭,那么虽然还没有成就治理,差不多还是有益的。如今君主穷尽楼台亭榭的高耸,竭尽蓄水池的深度而没有止境,致力于刻镂雕花的巧妙,花纹彰显的观看而不厌倦,那么就是与民为仇敌了。依我的想法,恐怕国家危险了,而主公您也不得安宁。大王希望诸侯归附,不是很难吗?您的想法太不对了。”
景公赐给晏子平阴和槀邑。晏子辞谢说:“我的国君喜欢修筑宫室,百姓的力量十分疲困了;又喜欢游乐与珍宝,用来装饰女子,百姓的钱财都用光了;又喜欢发动战争,百姓离死亡很近了。使其力疲困,使其财用竭,使其身临死境,下面的人非常痛恨上面的人!这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