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资料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熟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如不助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一氧化碳的生成、性质(如可燃性、毒性)、应用及防范措施。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够运用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与碳及其氧化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层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复习中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和应用的梳理。
2.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基础学习。他们对碳的单质形态、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概念抽象、知识点繁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尚需加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等知识点。
2.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括性描述等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初三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共6课时)教案
初三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共6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2.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及空间结构的分析,知道物质的结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木炭(或活性炭)吸附作用演示实验的探究,让学生知道对比实验是研究问题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碳的不同单质具有不同用途的探究,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中碳原子排列方式的分析。
【教学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铅笔伴你从小到大,你一定不陌生。
你们也许还见过名贵的钻石,但你知道它们其实是〝一家人〞吗?化学世界就是这么神奇!【二】推进新课1.金刚石[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吗?[归纳总结]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气和臭氧(O3)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
[过渡]金刚石、石墨和C60是庞大的碳家族成员,其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投影展示][归纳总结]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
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故其可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等。
2.石墨[过渡]金刚石对光有折射和散射作用,但是同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
阅读教材第107页石墨的相关内容,归纳出石墨的相关性质。
[归纳总结]石墨是一种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而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质软,有滑腻感。
[提出问题]生活中常接触到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这些物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碳单质,它们的结构与石墨类似,它们都具有哪些主要性质呢?[演示实验]实验6-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
初中化学优质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精品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3)、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物理性质,与水、可溶性碱等的反应)。
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4)、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反应原理、实验步骤、收集与检验方法等)。
(5)、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
知识整合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C+O2_点燃_CO2(充分燃烧)2C+O2_点燃_2CO(不充分燃烧)2CuO+_高温_C2Cu+CO2↑2、碳的氧化物3、二氧化碳的制法4、本单元的化学方程式④CO2+Ca(OH)2=CaCO3↓+H2O⑤CaCO3+2HCl=CaCl2+H2O+CO2↑⑥CO2+H2O=H2CO3疑点辨析1、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如何证明石墨和金刚石都是有碳元素组成的单质?3、吸附性是化学性质吗?物质在吸附的过程中并没有生成新物质,也就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吸附性不是化学性质而是物理性质把它们放在纯氧中燃烧,发现生成唯一的产物是二氧化碳4、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变红了吗?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是一种酸,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了红色。
5、二氧化碳的利与弊利:二氧化碳可以灭火,是化工原料。
弊:二氧化碳增多会引发温室效应。
6、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什么不能用浓盐酸或稀硫酸稀盐酸有强烈的挥发性,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使制的的二氧化碳不纯。
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的理由是:二者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的表面,阻止了酸与大理石的接触,使反应不能持续进行。
7、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可致人死亡,其原因是否相同?不相同,二氧化碳能致人死亡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其本身没有毒性。
而一氧化碳有剧毒,能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死亡。
8、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他们的分子构成不同9、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吗?虽然二氧化碳的增多会导致“温室效应”,但是它没有毒,不能算作大气污染物1、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A.这四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B.这四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C.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D.这四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能力提升C2、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B.用天然气作燃料C.用金属铜制作电线D.用金刚石刻划玻璃B3、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的;1:了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物理性质,并联系性质了解它们的主要用途。
通过单质的性质学习有关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共性、个性关系的认识人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与教育。
2: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碳与氧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重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和用途;金刚石和石墨物性差异很大的原因。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难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重要物性,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教学过程:[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成份、物理性质及用途[讲解]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决定了用途上的差异。
1.利用金刚石硬度大、耐高温可做钻探机的钻头;利用硬度大,可做玻璃刀;由于金刚石对光有折射散射作用,可做装饰品。
2.利用石墨质软可做铅笔芯;利用石墨滑腻、耐高温,可做耐高温的润滑剂。
3.石墨可导电,可以做电极,又耐高温可做高温电炉的电极。
4.利用石墨传热性能好,并在温度骤然升高时不易炸裂,可做石墨坩埚。
5.利用石墨耐酸碱的耐腐蚀性强,可做化工管道,耐酸槽、耐碱槽等。
[小结]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性质上有如此大的差异是由于二者中碳原子的排列顺序不同,即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DOC)
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一、教材简介本单元的学习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之后的深入、细致地研究具体物质,内容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可以冲淡学生在学习物质构成、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中产生的枯燥感,重新激发起学生对神秘的化学知识的兴趣及热情。
为以后学习燃料及其利用、酸碱盐等重要内容打下一定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实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重视学科间的联系、也注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1.碳及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3.培养学生以发展的观点认识碳的单质。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是: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三、课时安排建议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2课时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1~2课时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2课时四、教学建议课题1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堂要落实的几个要点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并知道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
2、知道一种元素可以组成多种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3、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二)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碳与炭的区别:“碳”是元素名称,指元素;“炭”是指由主要由碳元素组成的无定形碳。
如木炭,活性炭等。
2、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将被吸附物(有色液体及气体、有毒气体等)吸附在表面(细管道内),是物理变化。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比木炭强。
3、在介绍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时,只要说明它们都是碳组成的单质即可,不介绍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4、5、石墨变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6、教材110页【实验6-2】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取得理想的实验效果,应当注意以下几点:⑴氧化铜与碳的配比:由化学方程式计算,氧化铜与碳的质量比应当是13∶1,在实际操作中,氧化铜粉与炭粉的质量比以限制在(9~13)∶1的范围内效果较好。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素养。
(2)树立环保意识,关注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和反应类型。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课堂参与度。
2.创设生活情境,加深知识理解: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碳及其氧化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化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3.实践操作与理论相结合,提高实验能力:
加强实验环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实验技能,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从而加深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的理解。同时,注重实验安全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
2.新课内容:
(1)碳的性质和反应
①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燃、还原性。
②碳的反应:燃烧、还原、氧化。
(2)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反应
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无色、无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②二氧化碳的反应:与水、石灰水等反应。
(3)一氧化碳的性质和反应
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无色、无味、可燃、还原性、有毒。
-讨论问题如:“二氧化碳对环境有哪些影响?”“一氧化碳中毒的原因是什么?”等。
-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点,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表达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应用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
-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练习题,涵盖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反应和应用。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对知识点理解不透彻、记忆不牢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帮助他们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正值青春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培养其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现象,得出可靠的结论,达 到反应灵敏、现象明显、操 作简便和结论可靠的结果。 解题指导: 本题是选择气体的发生装 置和收集装置. ⑪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的 状态和反应条件决定。如果 是 “固液常温型” , 则选择 a; 如果是“固体加热型” ,则选 择b ⑫气体收集装置由气体的密 度和溶解性决定。如果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可选择 c; 如 果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可选 择 d; 如果气体难溶于水, 可 选择 e 。 ⑬装置 f 被称为 “万 能装置” 。利用该装置收集气 体时, 一般注意 “能排能收” : 一是能将瓶中的空气或水顺 利排出瓶外;二是待收集的 气体不能逃逸出瓶外。因此, 凡是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 体,应从短导管进入;凡是 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应从长导管进入;凡是收集 难溶于水的气体,应从短导 管进入,即“大长、小短” 。
智 能 应 用
有
。 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来鉴别二氧化碳 和一氧化碳。 例题 2: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气体的 常用装置,试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c、d、e 的收集方式分别为 。 (2)实验室以 KMnO4 为原料制取 O2 的装置 应选用 和 。 (3)实验室制取 CO2 的原料为 和 (写名称)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制取二氧化 碳的装置应选用 和 。 (4) ①若用 f 装置收集 CO2, 应从 端 通入,收集 H2 应从 端通入。②若用 注入水的方法将 f 装置中的 O2 排出,水应 从 端通入。③若 f 装置瓶内放满水, 用排水法收集 H2, 气体应从 端通入。
(1)通过上述实验活动,你获知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质,请归纳:
① ; ② ;③ 。 (2)如果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发现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不能集满,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① ;② 。 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右边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分析并填空。 ( 1 )写出图中仪器 a 、 b 的名称 a ,b 。 (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 式是 。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气体收集装置 是 。 (3)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应选择 的发生装置是 ,若用盛满水的 F 装置收集氧气,应从导管 (填①或②)通入。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 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 是 。 8.同学们从山上采集到一种石灰石,他们取 80g 该样品进行煅烧实验(杂质不变化) ,测得 反应后固体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 t0 t1 t2 t3 t4 t5 t6 反应后固体质量 g 80 75 70 66 62 58 58 (1)当石灰石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该石灰石样品中 CaCO3 的质量分数? 教 后 反 思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2)了解金刚石、石墨、木炭、活性炭的主要物理性质和用途;(3)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4)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教学重点:(1)了解金刚石、石墨、活性炭、木炭的性质和用途;(2)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的关系。
(3)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阅读、探究、合作交流、演示教具准备:模型、图片、锥形瓶、木炭、红墨水、试管、酒精灯、导气管、铁架台、澄清石灰水和氧化铜粉末。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提问] 我们都见过晶莹璀灿的金刚石,也经常使用铅笔、碳棒,冬日里还可用木炭取暖,可你们知道它们各是由什么成份组成的它们有什么联系吗[讲解] 铅笔芯、碳棒的主要成份是石墨,金刚石、石墨、木炭,还有活性炭、焦炭等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这节课主要学习金刚石、石墨及木炭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阅读] 课本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一、碳的单质1、金刚石【学生演示实验】用玻璃刀切割玻璃【提问】1、根据生活经验,你知道玻璃刀切割玻璃的原理吗2、由此,你可以推断出金刚石的性质吗【讲解】1、金刚石装在钻探机的钻头上钻凿坚硬的岩层;金刚石砂轮用来磨削硬质合金;2、金刚石是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讲解】金刚石经过仔细的琢磨加工后,折光性能大大加强,成了商店里价格昂贵的钻石。
总结:金刚石的性质和用途(学生活动)2、石墨【过渡】金刚石是碳单质家庭中最璀璨夺目的、最稀有和昂贵的,而同为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和金刚石相比外表要暗淡许多,【指导看图】:书本石墨图【介绍】石墨是一种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的细鳞片状的固体。
【联系生活:】生活中哪些物质中含有石墨(1)、质软【设疑】为什么石墨可以用作铅笔芯【讲解】石墨也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但跟金刚石相反,它是硬度最小的矿物之一。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教案)
九年级化学学科上册第六单元(章)
九年级化学学科上册第六单元(章)
九年级化学学科上册第六单元(章)
九年级化学学科上册第六单元(章)
课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
课时划分 2 教学课时 1 总备课数
主备人备课组其他
成员
集体备课内容二次备课内容
三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
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根据所要研究的具体问题设计实验方案;能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科学认识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
难点
探究实验的设计
教法实验设计探究
学法分析讨论探究
教学
准备
烧杯2塑料瓶2导气管石灰水石蕊试液
教学过程
【实验6-4】如右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告知学生是
一种常见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①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②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
③请你猜一猜,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
明你的猜想。
实验现象
该气体的性质
你的猜想
你的实验
九年级化学学科上册第六单元(章)
11。
1.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案】九年级上册化学
一、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二、单元目标
(一)课标要求
1.使学生掌握碳的基本性质,知道碳单质的物理性质、用途以及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
3.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归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二) 核心素养要求
1.建立化学观念:物质具有多样性。
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
2.培养科学思维:运用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科学方法,提高基于实验事实进行证据推理的思维能力。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案例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案例《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集体备课案例》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由主备课人进行全面分析:一、教材分析:(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碳和碳的化合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等四章之后,铁、溶液以及酸、碱、盐等三章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学生学习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和有关氧气、氢气两种非金属单质的知识之后,再学习碳及其化合物是顺理成章的。
对于碳的单质,学生比较熟悉,在日常生活和教材前几章里,学生已经获得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
有些化学性质(例如还原性)跟氢气相似,又跟氧气有着密切联系,在学习氢气、氧气之后,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可以使学生对氢气、氧气性质的认识得到巩固、补充和深化。
另外,本章在学习碳单质的基础上,还要学习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对这几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通过学习碳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衍变关系,即由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碱、盐等章的内容打下一定基础。
碳及其化合物种类繁多,尤其是有机化合物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本章各节间的关系本单元引言从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入手,以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了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概貌,并配以适当插图,使学生读起来亲切、自然。
本单元正文分为三课题。
第一节主要讲金刚石、石墨和碳60这三种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通过对碳这三种固态非金属单质所特有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是学好本章的基础。
第二、三课题是讲碳的两种氧化物,主要讲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实验室制法以及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这是学好本章的核心。
(三)本章的特点、重点和难点特点:(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
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4.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1.碳及其氧化物性质与变化规律的理解。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反应原理的掌握。
3.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碳及其氧化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化学方程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知识的应用,增强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c.请举例说明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d.如何书写碳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e.你认为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有何作用?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a.根据反应原理,书写以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b.解释以下现象:
8.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动画等,形象直观地呈现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9.定期组织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定期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图片,呈现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木炭、石墨、金刚石等含碳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之间的联系。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第二初级中学杨泽军【内容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题】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和实验活动2.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
课题2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题3在课题2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实验活动2是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中考的重中支重的单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全面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即①掌握碳、CO、CO性质和用途,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
2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②掌握实验室制取CO2的选择, 检验和验满的方法,并初步说明所用的试剂、装置、收集方法的原因。
③建立以CO为中心的化学反应网。
2④CO2、CO的检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并通过示例讲解,练习反馈让学生再次感受、体验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本单元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有规可循。
三、教学重、难点①重点: ⑴建立以CO2为中心的化学反应网。
⑵实验室制取CO的有关知识。
2②难点: ⑴如何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课的讨论、练习等活动。
⑵探究实验室制取CO.装置的选择与连接。
2四、策略与方法学会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建立以CO2为中心的化学反应网,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现象描述、仪器选择、实际应用,掌握C、CO、CO2的性质与用途,CO2的检验及CO2的实验室制法的有关知识。
五、教学准备:复习学案复习课件自我评价六、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展示,学生点评。
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观察能力.考点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性质差异原因物理性质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全单元教案)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教学过程师:碳元素在自然界里的含量不是最多的,但它形成物质的种类却是最多的。
我们今天开始学习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请同学们把书翻开。
[板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师: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什么?生: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师: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单质,同一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大家讨论。
生;不可以,一种元素应该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生:可以的。
师:能举例说明吗?生:我们学过氧元素就能组成氧气和臭氧两种单质。
生:磷元素可以组成白磷和红磷。
[教师一边小结一边板书]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师:碳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研究表明: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刚石、石墨和C60。
[板书]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师:我们先来看一段发生在玻璃店里的小品。
[学生表演]2名学生分别扮演老板和顾客,走到讲台前表演。
顾客:老板,我要配一块玻璃。
老板;好啊。
顾客:我自己有一把很锋利的刀,我想我自己来划玻璃。
老板;你自己想划,行啊,那你试试。
(顾客用刀切玻璃没有成功)老板:还是我来吧。
(老板用玻璃刀很容易地把玻璃裁下来。
)顾客:你的玻璃刀用什么做的,这么厉害?老板:我的玻璃刀上镶了一小块金刚石,它的硬度很高,给你看看。
顾客:哇,只有圆珠笔头这么大,真厉害。
谢谢老板!老板:不客气。
师:谢谢这两位同学的表演(大家鼓掌),由于金刚石非常坚硬,所以可以用来刻划玻璃。
我们大家也看一下玻璃刀上镶嵌的金刚石吧。
[实物投影〕玻璃刀上的金刚石师:金刚石还有其他的性质吗?课前布置了大家到网上或书籍中查找有关碳单质的一些资料,不知你们查到没有?谁先说说有关金刚石的一些资料。
生:金刚石的化学成分是碳,它是正八面体结构,它的结晶发生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是岩浆作用的产物。
金刚石无色透明或带蓝、黄、褐和黑色,有光泽;硬度为10,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比重为3.52;折光率为2.42,具有强色散性。
初中化学_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对本单元内容进行整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2、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3、加强学生的社会和环境责任感。
【教学重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并能用化学方程式准确表示各种化学变化事实。
【教学难点】1、碳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碳酸 碳酸盐间的相互联系2、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而且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也接触过常见的酸和碱,对它们的性质已有一定的认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思维方式也正在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是还缺乏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初中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对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但同时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教师的示范引导和严格要求。
效果分析在教学中,充分合理地运用现代化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多次将现实中学生熟悉的与碳和碳的氧化物有关的实例巧妙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将枯燥的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最后结合中考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变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升。
学生听得入神,说的有趣,想得深入,练的到位,学的有效,取得满意效果。
教材分析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氧气、水、分子和原子、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之后,第一次系统的用化学用语来学习以碳元素为核心的碳单质和碳的氧化物,所以用粒子观来研究物质,用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并将其落实是非常重要的。
但面对本单元繁多的化学反应学生记忆困难容易混淆,在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之间的体系,学会归纳、总结、对比学习的方法,体会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本单元包含四部分,利用前图、引言导入新课材料,供学生预习。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单质碳、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初步学习选取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
过程与方法从不同角度认识本单元化学方程式的特征,确立本单元各物质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CO2、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关心社会,服务社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难点:选取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思路。
【导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自主探究】按照下表所列顺序,回忆所学知识,填写相关内容,形成本单元知识网络,总结出研究方法。
请同学们自主完成,提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内容以及你还有哪些疑问。
____________单质 ___________ 化学性质____________碳物理性质:__________ _____二氧化碳化学性质: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实验室制法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氧化物验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物理性质: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化学性质: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一氧化碳用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合作探究】碳的氧化物CO2CO项目氧气二氧化碳原料氯酸钾、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溶液石灰石(或大理石)、稀盐酸原理装置图收集方法检验方法验满方法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练习:下图分别二氧化碳的制取、干燥,收集和性质检验的装置图。
其中错误的是()【经典例题】1.现有两瓶无色气体,一瓶为CO、一瓶为CO2、你有几种方法鉴别?2.除杂:CO[CO2] 通入石灰水或氢氧化钠溶液: CO2+2NaOH==Na2CO3+H2O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O+CuO △Cu+CO23. 归纳与演绎是重要的科学方法,也是常用的化学学习方法。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教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一、教材分析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根据《课标》要求,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金刚石、石墨和C60,本课题包括两部分:1、碳的单质;2、碳的化学性质。
通过这一课题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因此,教材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注意教学情境的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介绍金刚石和石墨的用途时,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中用到或见到的物质,如玻璃刀、钻石、无轨电车等。
本课题紧密联系社会和高新科技。
例如,教材中介绍了人造金刚石和金刚石薄膜、C60分子及管碳等,最大特点是图文并茂,许多内容以图代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材内容,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1、通过对金刚石、石墨和C60的了解,初步认识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3、知道不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能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领悟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4、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培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2、引导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3、C和CuO的化学反应。
四、教法建议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掌握知识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可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
1、让学生充分利用对实物的感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金刚石、石墨和C60》一节的教学中,可采取谜语,引出碳族“三兄弟”,通过猜谜语,对“三兄弟”有一个初步认识,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探究问题的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备课资料教案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单元备课讲座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单元教材概览]
一、本章在全书中的地位
碳和碳的氧化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和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之后,铁、溶液、酸之前,占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在氧气的性质中已经知道碳单质具有可燃性,而且与氢气的性质很相似,因此也进一步巩固、补充和深化了氧气、氢气性质的认识。
而且通过学习了解化合物之间的衍变关系,为以后学习铁和酸等的内容打下基础。
二、本单元内容特点:
(1)氧气、氢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碳是固态非金属单质,通过本章学习,能使学生学到固态非金属单质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质。
(2)氧气、氢气仅就其单质本身的性质、制法和用途进行了研究,没有过多涉及他们的化合物。
而本章还包括了碳的氧化物,涉及了碳的含氧酸等。
因此,从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角度看,本章更具有典型性。
三、与老教材相比
第一节与第二节合并为课题1,木炭等无定形碳一笔带过,没有放在与金
作为正文出现。
第三节与第五节合并为课题3,加强刚石并列的位置上,将C
60
了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对比。
甲烷、乙醇、煤和石油以及化学反应中能量的改变均放到了第七单元。
醋酸没作专门的介绍,但对其酸性还是要了解的。
所以本单元内容表面看好象少了,但从整本书看却没少,要求也没降。
[知识结构透视]
金刚石
碳的单质石墨碳的化学性质
实验室制法
C
60
二氧化碳性质
碳的氧化物用途
一氧化碳
[单元目标聚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石墨等碳的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和升高温度时的化学活动性,了解各种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大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掌握碳的化学性质。
3.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重要用途,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原理、仪器装置和收集方法,并懂得其中的道理,会动手制二氧化碳。
5.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其对环境的污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刚石和石墨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比较,学习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思维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资料及上网查询资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对碳和氢气相似性质的比较,学习联想、对比、归纳的方法。
3.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化学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4.通过研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归纳、演绎、迁移的能力及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5.通过对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氢气的比较,学习对比的方法,学会从分子组成的差异理解物质性质的差异。
6.通过对一氧化碳和氢气从组成、可燃性、还原性的对比,以及实验装置的衍变讨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实验装置的设计能力。
情感与态度
1.通过对生活中常用物质的分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及对生活现象的探究欲望。
2.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保意识、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意识。
[重点难点扫描]
1、重点
(1)碳的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4)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2、难点
(1)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一氧化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2)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间的相互联系
(3)研讨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思路和方法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兴趣很浓,积极性很高,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设计实验、动手操作。
通过前面五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有了“由现象知性质,由性质知用途”的思维,但对于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还不知道,所以要使学生建立:“用途——性质——结构”三者之间关系的思维模式。
学生在第二单元学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对于气体的制取原理、装置、收集有一定基础,所以已有了初步设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知识、技能。
[实验活动分析]
本单元共有实验九个,活动与探究一个,调查与研究一个,家庭小实验两个。
几个实验的建议:
木炭还原氧化铜:该实验建议老师们将实验的装置与“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归纳装置的异同,以培养学生的能力,并在比较中得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如实验结束时,应该如何操作。
也可以与“氢气还原氧化台铜”(课本第93页出现过)的反应方程式比较,以便于归纳碳的还原性。
另外做该实验时要注意木炭与氧化铜的比例应控制在约1:10的比例,从理论上看,其比例应为12:160,考虑到有一部分木炭与试管中的氧气反应,会有一部分一氧化碳生成,故提高了木炭的量。
为了节省时间及看到较明显的实验现象,可将木炭与氧化铜预先用水调成糊状,涂在试管内壁上晾干,但药品用量不能太少,否则容易造成石灰水倒吸。
“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与实践”:可让学生先预习P119的“家庭小实验”和P113的习题5,上课时教师再补充学生想不到的反应,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再与全班同学交流。
实验装置也尽可能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与其他组同学交流。
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实验6-6]:我们认为书中采取的是一种平铺直叙的、类推的思路,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探究欲望,所以,我们将实验顺序进行了调整:先做第四个实验,然后请学生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假设猜想,再对自己的猜想进行实验验证,接着与醋酸、盐酸、硫酸类比。
该实验中使用的小花,用白色平版卫生纸扎成小花,在较浓的紫色石蕊溶液中稍浸泡,取出晾干,但要提前三天做才会干。
该实验现象明显,烘烤时不会将纸烧着,纸未干颜色就变了。
[实验6-7]: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验证,我们觉得将烧杯翻转过来,向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后振荡,现象更明显,但翻时要迅速。
[实验6-8]:该实验中血液应取静脉血,杀鸡时取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的混合物,通一氧化碳时看不出血液颜色由暗红到鲜红的明显变化。
[实验6-9]: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储气瓶容积要大,该实验不仅现象明显,而且残留尾气事实上也不多。
老师们也可用微型实验代替:灼热的氧化铜迅速插入一氧化碳瓶中,后倒入澄清石灰水。
另建议老师们将该实验的装置、反应的类型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进行比较,如果学生素质较好,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比较、表达。
[单元课时分配]
课题1:两课时,课题2:一课时,课题3:两课时,单元复习:三课时
[单元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