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鼓胀 ppt

合集下载

最新中医内科学——鼓胀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中医内科学——鼓胀教学讲义ppt课件

·源流
2、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没有“鼓胀”病名, 相当于其所述的肝水、脾水、肾水的范畴. 《金 匮 水气篇》称“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 ,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脾 水者, 其腹大,四肢若重,津液微不生,但若 少气,小便难”,“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 ,不得溺”。这些论述(肝脾肾功能失调)奠定 了后世鼓胀病机学基础。
•治疗原则:攻补兼施 •虚则补之 •温补脾肾 •滋养肝肾 •实则泻之 •理气 •利水 •化瘀
六、辨证论治
分证论治
1、气滞湿阻
症状: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 或痛,食少纳呆,嗳气后稍减,或下肢 微肿,苔白腻,脉弦细。
鼓胀特点+肝郁湿阻症 治法:疏肝解郁,除湿散满。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
舌苔白腻
四、诊断
1、主症:腹部胀满,逐渐加剧,重则脉络暴露。 2、兼症:纳呆,乏力,尿少,出血倾向。 3、体征:腹胀大,面萎黄,黄疸,蜘蛛痣,肝掌。 4、病史:黄疸,胁痛,酒食不节,虫毒感染,
情志内伤。 5、理化检查:肝功、生化、肿瘤标志物、腹部B超、 食道钡剂造影、腹水穿刺、CT等有关检查。
五、鉴别诊断
3、劳欲过度
劳欲过度-运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司 湿聚水生—而成鼓胀
伤及脾肾-气化不行
4、脾虚食积
脾虚不运-水湿食积 渐成鼓胀
饮食积滞-交杂不化
5、感染血吸虫
感染血吸虫
内伤肝脾,脉络瘀阻—升降失常,
未能及时治疗
清浊相混—渐成鼓胀
6、黄疸、积聚失治
黄疸失治—肝脾肾三脏俱病—气血凝滞,水饮内停
—渐成鼓胀
肝脾血瘀 水湿停聚
·源流
3、晋·葛洪首次提出放腹水的治法,至今是临 床治疗鼓胀的一个重要的治标方法。 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明确提出鼓胀的 病因与寄生虫有关。指出沼泽地带水中有“水 毒”等结聚于内,可致腹内生虫而成“水蛊” 。 5、金元时期对本病的认识有了很大进展。 李东垣《兰室秘藏》提出鼓胀“皆由脾胃之气 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制水谷,聚而不散而成 胀满。”“胃中寒则胀满,或藏寒生满病,以 治寒胀,中满分消汤主之。”

鼓胀PPT幻灯片课件

鼓胀PPT幻灯片课件

鼓胀—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 停腹中。
临床表现:水肿—从四肢、目窠开始,继而及于周身;
鼓胀—腹部胀大,四肢一般不肿,严重时才见
四肢尽肿 。
33
诊查要点
• 鼓胀与积证 积证:指腹内积块,或痛或胀。其与鼓胀主证不同。
鼓胀:腹胀大,青筋暴露。 积证:腹中积块疼痛。 腹中积块往往是诱发鼓胀的重要原因。“单腹蛊”。 • 鼓胀与痞满 痞满:指腹中自觉有胀满之感或虽腹胀,外无胀急之 象。 鼓胀:可兼腹满,但其腹满必外满胀急,且常见腹筋 起, 病程久,有的可于腹内扪产癥积等有形之物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同源。肝气郁结, 郁久化热伤阴,肝阴不足必然导致肾阴不 足,这样肝肾阴虚,使鼓胀病势日益加重。
26
初、中期为肝郁脾虚,累及于肾,气 血水互结。
晚期水湿之邪,郁久化热,内扰心神, 引动肝风,卒生神昏、痉厥、出血等危象。
27
腹部膨隆,脐突皮光,嗳气或矢气则舒, 腹部按之空空然,叩之如鼓,为“气鼓”;
腹部胀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 为“水鼓”;
胀病日久,腹部胀满,青筋暴露,内有 瘕积,按之胀满疼痛,而颈部可见赤丝血 缕,为“血鼓”。
28
鼓胀病位在腹部, 病因为情志郁结、酒食不节、感染虫毒 以及它病转化而来。 病变脏腑在肝脾肾。 病机为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互结于 腹部。
29
病因病机
情志不和 肝气不舒
5
• 脉络暴露 • 腹部胀大
6
• 腹部胀大 • 腹腔肿瘤
7
• 从腹腔切出的 肿块
8
• 血痣
9
• 红丝赤缕
10
• 黄疸
11
• 舌红苔灰黑而 润
12
• 舌淡胖边有齿 印,苔厚腻水 滑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02鼓胀共40页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02鼓胀共40页

北京大学中医内科学课件02鼓胀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中医内科学》鼓胀 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鼓胀  ppt课件

火衰论
水裹气结血凝说
ppt课件 8
二、症候特征
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有
时可见双下肢浮肿,颈、胸部出现血痣。
ppt课件
9
• 血痣
ppt课件
10
• 红丝赤缕
ppt课件
11
三、病因病机
情志
饮食


气滞血瘀
水湿(谷)不运 气血水互结腹中
内伤
虫毒


气化不利
它病

鼓胀
ppt课件 12
病机小结:
ppt课件
23
• 舌红苔灰黑 而润
ppt课件
24
• 黄疸
ppt课件
25
4、肝脾血瘀
症状:腹大坚硬,脉络暴露, 胁腹刺痛,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 处可见赤丝血缕,唇紫褐,便黑, 肌肤甲错,口干饮水不欲下咽,舌 紫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 鼓胀特点+瘀血内阻症
治法:活血化瘀,化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
ppt课件 26
ppt课件 14
五、鉴别诊断
1、与水肿鉴别 2、积证 3、痞满
水肿
病位 病因 肌肤 外感邪气,饮食 不节或劳倦过度。 肺脾肾 水肿由眼睑头面 或下肢起,后 至全身,腹部 便血,关格。
ppt课件
鼓胀
腹部 情志郁结,酒食不 节,感染虫毒,它病 转化。 肝脾肾 水肿由腹水起,后至 四肢,全身浮肿。 吐血,昏迷。
ppt课件 38
方药:实脾饮。
ppt课件
20
• 舌苔白腻水滑
ppt课件
21
3、湿热蕴结
症状:腹大坚满,皮紧拒按,烦热 口苦,渴不欲饮,大便秘结或塘垢,小 便赤涩,或有黄疸,舌红,苔黄腻或灰 黑而润,脉弦数。 鼓胀特点+湿热内蕴症 治法:清热利湿,攻下逐水。 方药: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中医内科学课件-鼓胀

中医内科学课件-鼓胀
明代李梃提出补中行湿消积的方法,《医学入门.鼓胀》 曰:“凡胀初起是气,久则成水……治胀必补中行湿, 兼以消积,更断盐酱。”
西医学中的多种肝硬化、腹腔内肿瘤、结核性腹膜炎 等形成的腹水,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鼓胀的病因主要有情志失畅、酒食不节、虫毒感 染及病后续发等。
1.情志失畅
中医内科学


【学习目标】
1.掌握鼓胀的概念、诊断与病证鉴别、 辨证论治。
2.熟悉鼓胀的病因病机、预防调护。 3.了解鼓胀的中医适宜技术、转归预
后。
鼓胀是指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 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本病为临床重症,治疗难 度较大。历代医家将本病列为“风、痹、鼓、膈” 四大顽证之一。
鼓胀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在历代文献中尚有 水蛊、蛊胀、臓脖、蜘蛛蛊、单腹胀、血蛊等名 称。
(三)分证论治
1.气滞湿阻证
中医内科学
证候:腹部胀大,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纳呆食少,食后作 胀,暧气后稍减,小便短少,舌苔白腻,脉弦细。
病机:肝郁气滞,脾失健运,湿浊中阻。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
前方疏肝理气,后方运脾利湿消胀。胸脘痞闷、腹胀、气滞偏甚者, 可酌加佛手、木香调畅气机;尿少、腹胀、苔腻者,可酌加砂仁、 大腹皮、车前子以加强运脾利湿功效;神倦、便溏、舌质淡者,可 酌加党参、附片、干姜以温阳益气、健脾化湿;胁下刺痛不移、面 青舌紫、脉弦涩,为气滞血瘀者,可加延胡索、丹参、莪术活血化 瘀。
2.寒湿困脾证
中医内科学
证候: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腹胀满,得热稍舒,周身困重, 怯寒肢肿,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水滑,脉弦迟。

中医治己病之中医对鼓胀的辨证论治优秀PPT资料

中医治己病之中医对鼓胀的辨证论治优秀PPT资料

治法 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方药 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 柴胡、香附、郁金、青皮、川芎、
白芍、苍术、厚朴、陈皮、茯苓、猪苓
2、寒湿困脾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
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 舒,精神困倦,祛寒懒动,小便少,大 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证候分析 由于脾阳不振,寒湿停聚,水蓄不
6、阴虚水停(肝肾阴虚) 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绛,苔少或光剥,脉
弦细数。
治法 温补血脾肾、、化气水行水三者每互相牵连为患,仅有主次之分,
方药 附子理苓汤合济生肾气丸加减
常用药: 而非单独为病。 附子、干姜、人参、白术、鹿角片、胡卢巴、茯苓、泽泻、陈葫芦、车前子 湿热下注,气化不利,故小便赤涩。 大便色黑,乃阴络之血外溢。 舌紫红或有紫斑,脉象细涩,乃血瘀停滞之象。 临床表现-其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 5、脾肾阳虚:腹大但胀不甚,早宽暮急。 寒水相搏,中阳不运,故脘腹痞胀,得热稍舒。 ★基本病机为: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瘀、水停腹中 气壅湿阻,水道不利,故小便短少。 面色苍黄或晃白,均为脾肾阳虚的表现。
鼓胀与水肿的鉴别
❖鼓胀:病因-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血吸虫感染以及其它 疾病转化而成;病机-主要为肝、脾、肾受损,功能相互失 调,气血水互结于腹中。临床表现-以腹部胀大为主,四肢 肿不甚明显。晚期方伴肢体浮肿,每兼见面色青晦,面颈部 有血痣赤缕,胁下癥积坚硬,腹皮青筋显露等。
❖水肿:病因-主要由于风邪外袭,感受水湿,饮食伤脾以 及劳倦伤肾等引起;病机-主要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液 不能正常通调、输布、施泄,以致水湿泛溢肌肤而成水肿。 临床表现-其浮肿多从眼睑开始,继则延及头面及肢体。或 下肢先肿,后及全身,每见面色晃白、腰酸倦怠等,水肿较 甚者亦可伴见腹水、腹部胀满,胸闷和气喘不得平卧等证。

中医内科学课件-鼓胀

中医内科学课件-鼓胀

2.寒湿困脾证
中医内科学
证候: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腹胀满,得热稍舒,周身困重, 怯寒肢肿,小便短少,大便溏薄,舌苔白腻水滑,脉弦迟。
病机:寒湿内盛,脾阳不振。
治法:温中健脾,化湿行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
中医内科学
本方振奋脾阳,温运水湿。水湿偏重,尿少,可加肉桂、猪苓、车 前子温阳化气、利水消肿;神疲懒言,纳呆便溏,可酌加黄芪、党 参、山药健脾益气;兼痰饮而胸闷咳嗽,可加苏子、半夏化痰降气。
2.饮食疗法①鲤鱼赤小豆汤:鲤鱼500g,去鳞及内脏,赤小豆30g, 煎汤服。适用于鼓胀虚证。②泥瞅250g,煎汤,食肉饮汤。适用于 低蛋白腹水。
3.艾灸疗法灸神阙、关元、水分,注意防止烫伤。适用于各类鼓胀。
【转归预后】
中医内科学
本病难以根治,易于复发,一般预后较差。早期,虽腹胀大,正气 渐虚,合理治疗,尚可带病延年;若病至晚期,腹大如瓮,青筋暴 露,脐心突起,鸭溏,四肢消瘦,或见脾肾阳虚证,或见肝肾阴虚 证,则预后不良;若见出血、神昏、痉厥则为危象。血吸虫所致鼓 胀者,如能杀灭体内血吸虫,并不再重复感染,预后良好。
4.肝脾血瘀证
中医内科学
证候:腹大坚满,青筋怒张,胁下癥积,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 颈、胸、臂等处可见红丝赤缕,唇色紫褐,大便色黑,肌肤甲错, 口干饮水不欲下咽,舌质紫暗或边有瘀斑,脉细涩。
病机:肝脾血瘀,水气内停。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加减。
中医内科学
本方活血化瘀,行气利水。大便色黑,可加三七、侧柏叶、茜草化 瘀止血;癥块甚者,加鳖甲、穿山甲、土鳖虫、水蛭、三棱、莪术 化瘀散结;胀满过甚,可暂用十枣汤以攻逐水饮。
2.神昏
中医内科学
证候:为鼓胀晚期恶候。症见高热烦躁,怒目狂叫,口臭便秘,尿 赤尿少,舌红苔黄,脉弦数。

中医内科学课件:鼓 胀

中医内科学课件:鼓 胀

特征 腹大胀满
绷急如鼓 皮色苍黄 脉络显露
鼓:他觉证状 胀:自觉证状
病名沿革
本病文献中名称繁多,如水蛊、蛊胀、膨 脖、蜘蛛蛊、单腹胀等。
鼓胀病名,首见于《内经》 “鼓胀何如? 歧伯曰:腹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 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此由水毒气 结聚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名水 蛊也。”
兼见面色青晦, 面颈 部有血痣赤缕, 胁下 癥积坚硬, 腹皮青筋 显露等
腹中积块又多为诱发 鼓胀的原因之一。
痞满
脾胃功能障碍, 痞满是以腹中自觉有胀满
中焦气机不利, 之感,而按之柔软无物,
升降失常。
虽有胀满而无胀急之象为
主证。
鼓胀可兼有腹满,且 有胀急之状,病程长, 腹内有积块等有形之 物。
三:相关检查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是浊气在上。 《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与感染“水毒”有关。 李东垣主脾胃虚弱生寒,他提出:“胃中寒则
胀满,或藏寒生满病,以治寒胀,中满分消汤 主之。” 朱丹溪认为是由于湿热相生,清浊相混,隧道 壅塞之故。
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
张景岳认为情志抑郁,饮食不节,或饮酒过度, 都是鼓胀的原因,明确指出“少年饮酒无节, 多成水臌”。
脉象:沉细滑。 治法:扶正行气,化瘀利水。
2-2、 鼓 胀 中 期
方药:扶正以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为 主方;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以调
营饮为主方。
方解:用四君子汤和黄芪、黄精健脾益气以 扶正,黄芪、黄精用量宜大。虽然肝脾肾三 脏俱伤,治当从后天脾胃调治人手,以资化 源。
调营饮方解
调营饮中当归、川芎、赤芍等以活血化瘀; 莪术、延胡索、大黄以行气活血; 瞿麦、槟榔、葶苈子、赤茯苓、桑白皮等以

鼓胀-教学课件

鼓胀-教学课件

2、历代沿革
《丹溪心法》
治疗上力戒通利之法, 指出:“此病之起, 或三五年,或十余年, 根深矣,势笃矣,欲 求速效,自求祸耳, 知王道者,能治此病 也。
脾胃尚壮,积滞不 痼,而又有有余之证, 亦宜略与疏导
2、历代沿革
明清时代
确立鼓胀的病机为 气血水互结的本虚标 实的病理观,治法上 更加灵活多样。分类 有气、血、水、虫多 端。
静脉曲张(青筋暴露)
蜘蛛痣(蛛丝纹缕)
肝掌(赤掌)
移动性浊音
心功能衰竭3%
结核2%
肿瘤1
二、病 因 病 机
病因 酒食不节
嗜酒过度,
恣食甘肥厚味
酿湿生热,蕴聚中焦 清浊相混,壅阻气机
湿浊内聚,遂成鼓胀
病因
忧思郁怒,伤及肝脾
肝失疏泄,气机滞涩
• 鼓胀病情易于反复,预后一般较差,属于
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症之一,因气、 血、水互结,邪盛而正衰,治疗较为棘手。
三、诊察要点
诊断依据
• 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大
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
• 2、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皮肤
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 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逐水、扶正固本
温肾、化瘀
治疗原则 行气
标实
活血
祛湿 利水
攻逐
配以疏肝
本虚
温补 脾肾
滋养 肝肾
配合行气 活血利水
补虚不忘实,泻实不忘虚
鼓胀—气滞湿阻证
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 兼症: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 矢气稍减,小便短少。
舌脉:舌苔薄白腻,脉弦细。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中医内科学鼓胀PPT课件

中医内科学鼓胀PPT课件

脾肾阳虚, 湿浊内蒙, 蒙蔽心窍
神糊昏厥
之变, 终至邪陷正虚, 气阴耗竭, 由闭转脱, 病
情极为险恶。
中医内科学 鼓胀
15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二、病证鉴别
1、鼓胀与水肿 2、气鼓、水鼓、血鼓 三、相关检查
中医内科学 鼓胀
16
一、诊断依据
1. 初起脘腹作 胀, 食后尤甚, 继而腹部胀大 如鼓, 重者腹壁 青筋显露, 脐孔 突起。
明·李中梓《医宗必读·水肿胀满》说:在病名有鼓胀与 蛊胀之殊,鼓胀者,中空无物,腹皮绷急,多属于气也。 蛊胀者, 中实有物,腹形充大,非虫即血也。
《证治要诀·蛊胀》篇说:盖蛊与膨同, 以言其急实如 鼓, ……俗称之为膨脝, 又谓之蜘蛛病”。
中医内科学 鼓胀
7
3、证状特征
如《灵枢·水胀》篇载:“鼓胀何如?岐伯曰:腹 胀,身皆大,大与肤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 也。”
中医内科学 鼓胀
17
2. 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鼻衄、 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 可见面色萎黄、黄 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 痣及蟹爪纹。
肝 掌
中医内科学 鼓胀
18
中医内科学 鼓胀
19
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蜘蛛痣
中医内科学 鼓胀
20
诊断依据
3.本病常有酒食不节、情志内伤、虫 毒感染或黄疸、胁痛、癥积等病史。
中医内科学 鼓胀
14
转归:
早期, 正虚不著, 经适当调治, 腹水可以消失,病 情可趋缓解。
晚期, 邪实正虚, 则预后较差 , 腹水反复发生, 病情不易稳定。
变证:阴虚血热,络脉瘀损 齿衄, 甚或大量呕血、便血;
可致鼻衄、

中医内科学-05-04鼓胀_PPT幻灯片

中医内科学-05-04鼓胀_PPT幻灯片

胁痛的概念:
概述
胁痛源流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肝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在志为怒,在液为泪,其经脉属肝络胆。胆附于 肝,内藏“精汁”,肝胆相为表里。肝胆的病理表现 主要是气机的流畅、血液的储藏调节和胆汁疏泄功 能的异常。
第一节 胁痛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要点】 【名医经验】
第五章 肝胆系病证
第一节 胁痛 第二节 黄疸 第三节 积聚 第四节 鼓胀 第五节 瘿病 第六节 疟疾
学习目的:
掌握肝胆病证的发病特点和胁痛、黄疸、积聚、胀、瘿病、疟疾的
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法。
学习要点
胁痛的辨证要点和治疗原则,分证论治;黄疸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 要点及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积聚的概念,病因病机,瘕积治疗原则,分 证论治;鼓胀病因病机,辨证要点及治疗原则,分证论治;瘿病的概念, 病因病机,分证论治;疟疾的概念,治疗原则,分证论治。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鼓胀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鼓胀

小结ຫໍສະໝຸດ 一、鼓胀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其 临床特征。
二、病因为酒食不节,情志失调,虫毒感染和黄疸、瘢积等 病后续发。病理变化属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 水互结为患,而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是本病的主要病理 特点。
三、辨证治疗原则重在分辨虚实标本主次。标实者当辨气、 血、水的偏盛,分别予以行气、活血,利水或攻逐等 法;本虚者当辨阳虚与阴虚之不同,用温补脾肾或滋养 肝肾等法;本虚标实错杂并见者,宜攻补兼施。
有关,提出鼓胀的病机是“经络痞涩,水气停聚,在于腹 内”; 《丹溪心法·鼓胀》指出:“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 不节,房劳致虚,……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 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
历史沿革
张景岳认为鼓胀的形成与情志、劳欲、饮
食等有关,指出“少年纵酒无节,成水臌”,
喻嘉言《医门法律·胀病论》认识到症积日
辨证论治
三、证治分类
(一)气滞湿阻证(肝郁脾虚) 1.症状:
主症: 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 兼症: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气稍
减,小便短少 舌苔脉象:舌苔薄白腻,脉弦 2.病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 3.治法: 疏肝理气,运睥利湿 4.方药: 柴胡疏肝饮合胃苓汤加减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
三、证治分类
(四)肝脾血瘀 5.常用药 当归、赤芍、桃仁、三棱、莪术、鳖甲——化瘀散结 大腹皮——行气消胀 马鞭草、益母草、泽兰、泽泻、赤茯苓——化瘀利水
辨证论治
三、证治分类
(五)(脾肾阳虚) 1.症状 主症: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 兼症:面色苍黄,或呈胱白,脘闷纳呆,神倦怯寒, 肢冷浮肿,腰膝酸冷,小便短少不利 舌苔脉象: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2.病机概要: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内聚 3.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4.方药:附子理中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鼓胀健康宣教PPT课件

鼓胀健康宣教PPT课件

何时需要就医?
伴随其他症状
若鼓胀伴随剧烈腹痛、呕吐或体重骤减等,需立 即就医。
这些可能是更严重疾病的信号。
何时需要就医?
慢性疾病患者
已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肠炎等)的患者,出 现鼓胀症状应及时咨询医生。
专业的医疗建议可以帮助更好地管理症状。
如何预防和管理鼓胀?
如何预防和管理鼓胀? 调整饮食
减少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摄入,增加富含纤 维的食物。
提高自我意识,有助于及时采取措施。
总结
寻求帮助
如果鼓胀症状影响生活,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
医生能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总结
健康生活方式
通过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积极预防鼓胀的发 生。
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能减少鼓胀,还能提升整体 健康水平。
谢谢观看
鼓胀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鼓胀? 2. 为什么会发生鼓胀? 3. 何时需要就医? 4. 如何预防和管理鼓胀? 5. 总结
什么是鼓胀?
什么是鼓胀?
定义
鼓胀是指腹部膨胀或腹部不适的感觉,通常伴随 有气体过多。
鼓胀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饮食、消化不 良或肠道问题。
什么是鼓胀?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腹部胀气、疼痛、打嗝及排气等。
充分咀嚼食物,有助于改善消化。
如何预防和管理鼓胀? 保持运动
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气体积 聚。
每天至少30分钟的运动是推荐的。
如何预防和管理鼓胀? 心理调节
通过冥想、瑜伽等方法减轻压力,帮助改善 胃肠道健康。
良好的心理状态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总结
总结
认识鼓胀
了解鼓胀的原因和症状是健康管理的第一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鼓胀患者除自觉腹内胀满不舒之外,外 观可见腹大如鼓,或有腹筋显露,有时可扪 及腹内癥积有形之物。
-
12
辨证论治
(一)辩证要点
1.辨虚实
虚证往往病程较长,或鼓胀形成反复多次,面 色枯槁,精神萎软,少气懒言,形体消瘦,畏寒, 便溏,或头面和下肢浮肿,舌淡或红绛,脉虚、缓、 细。
实证一般病程较短,腹膨急起,纳佳,身体壮 实,大便艰,舌红或紫暗,苔腻,脉弦滑或弦数。
通过超声波、CT等影像学检查可了解腹水的多少及有
关脏器病变的情况,有助于确定腹水形成的原因;
通过胃镜与胃肠钡8x线检查,可了解是否存在食管、 胃底静脉曲张。
对于有齿衄、皮下瘀斑者需作肝功能、B超、血常规、 出凝血时间等检查。
此外,AFP(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肾功能等检查亦 有助于疾病诊断。
对长期少盐饮食,或利水、攻下较猛的患者,须监测 血清电解质,以便指导用药。
鼓胀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
1
主要内容
• 定义 • 历史沿革 • 与西医联系 • 病因病机 • 诊断要点 • 鉴别诊断 • 辨证论治
-
2
定义

鼓胀是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
络暴露为特征的病证。

多又湿热毒邪久羁,情志所伤,酒食
不节,血吸虫感染,或黄疸、积聚失治等,
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
苍术、陈皮、厚朴:行湿散满。
可加郁金、青皮、香附以疏肝理气。
-
21
2.寒湿因脾
主症: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 面微肿,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稍舒,周 身困重,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短少,大 便溏薄,舌苔白腻,脉缓。
-
22
治法:温阳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为主方。
附子、干姜、白术、甘草:振奋脾阳;
-
16
(二)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为攻补兼施。
偏重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者应以补虚为主,祛邪为辅; 偏重气滞、瘀血、水饮者应以祛邪为主,补虚为辅。
本病初期根据病机采用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 等法,必要时可暂用峻剂逐水,后期本虚标实酌情政补兼施。 治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清缓急,随证辨治
2.顾护正气,慎用攻下
如胁下胀满疼痛较重,胸闷气短,脉弦,肝气郁滞为主 者,用柴胡疏肝散。 柴胡、枳壳、赤芍、香附、郁金、川楝子、青皮:疏肝解郁;
陈皮、甘草:
顺气和中。
-
20
食少腹胀甚,小便短少,舌苔腻,质淡体肿,脉弦滑, 脾虚湿阻为主者,用胃苓汤。
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健脾利湿;
桂枝:
辛温通阳,助膀胱之气化而增强利水之力;
-
17
(三)分证论治
基本辨证分型及治疗
1.气滞湿阻 2.寒湿困脾
3. 湿热蕴结
4. 肝脾血瘀
5. 脾肾阳虚
6. 肝肾阴虚
-
18
1.气滞湿阻
主症: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 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 舌苔白腻,脉弦。
-
19
治法:疏肝理气,行湿散满。 方药:柴胡疏肝散或胃苓汤加减。
-部胀大如鼓,甚者腹皮青
筋暴露等为临床特征。大部分鼓胀与积证都可有腹 内积块,但鼓胀除腹内积块以外,更以水液不能排 出体外,停聚于腹内,使腹部胀大为主症;
积证一般腹内尚无停水,若积证日久损伤肝脾 肾,水湿内聚,亦可转化为鼓胀。
-
11
3.痞满与鼓胀
痞满是指患者自觉有腹中胀满感觉,但 按之腹内无积块,外观腹部无胀急如鼓之象。
其中包括血吸虫病,病
毒性肝炎,胆汁性、营
养不良及酒精中毒性肝
硬化腹水等。
-
5
病因病机
• 病因: 1、酒食不节 2、情志所伤 3、它病续发 4、虫毒感染
血吸虫
-
6
病因病机
• 病机: 肝、脾、肾三脏受损,气滞、血瘀、
水饮互结于腹中。 • 病位:
肝、脾、肾三脏,且由肝脾累及于肾。
-
7
诊断要点
• 1、临床特征 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 继 则腹胀大,叩之呈鼓音或移动性浊音, 日久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腹壁脉络暴 露,脐突。常伴乏力、纳呆、尿少、齿衄、 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 黄、黄疸、肝掌、蜘蛛痣。
-
14
(一)辩证要点
3.辨寒热
鼓胀初起,实证有寒湿与湿热之分,鼓胀久病虚证,有 肝肾阴虚与脾肾阳虚之别。
寒证除腹胀尿少外,可伴面色晄白或萎黄,畏寒,便 溏等症。
热证除腹胀尿少外,可伴咽燥口干,大便秘结,舌红 等症。
湿热实证腹坚满,面目黄染,苔黄腻;
阴虚热证腹胀朝轻暮重,- 舌红光络,无苔。
15
4.辨证结合临床辅助检查
水肿多在肌肤,初起从 眼睑部开始,继则延及 头面四肢以至全身, 亦有从下肢开始水肿, 后及全身,皮色一般不变。 后期病势严重,可见腹胀满, 不能平卧等症。
鼓胀 情志郁结、酒食不节、 感染虫毒以及它病转化
肝、脾、肾 肝脾肾功能失调, 气血水互结于腹内。 以腹部胀大坚满为主, 四肢不肿或枯瘦,水停在腹内 为腹部胀大,甚则腹大如鼓。 初起腹部胀大但按之柔软, 逐渐坚硬,以至脐心突起, 四肢消瘦,皮色苍黄, 晚期可出现四肢浮肿, 甚则吐血、昏迷等危象。
-
13
(一)辩证要点
2.辨气血水
气滞为主者,患者腹胀闷或胀痛,或兼两胁胀痛,得矢 气而舒,腹部胀大,按之不坚,叩之空空如鼓。
水湿偏重者,则腹胀且大,腹部膨隆,脐平或脐突, 按之腹部坚满,如囊裹水,叩之声浊,动摇则有水声。
血瘀甚者,腹胀坚满,腹壁青筋暴露,腹中触及积块, 两胁刺痛,面色黧黑,面颈胸臂红缕赤痕,赤掌,舌质紫 暗或瘀点、瘀斑,脉细涩。
-
8
诊断要点
• 2、病史 多有胁痛、黄疸、肝掌、蜘蛛痣。
• 3、辅助检查 B 超检查显示腹腔内有叶性 暗区。肝功能可有异常。X线食道钡餐造 影及胃镜检查。
-
9
1.水肿与鼓胀 水肿
病 因 外感六淫、饮食不节 或劳倦大过
病变脏腑 肺、脾、肾 病 机 肺失宣降,脾失健运,
气化不行。 临床表现 以颜面、四肢浮肿为主,
于腹内而成。
-
3
历史沿革


胀《 病巢 了对鼓
为医 于元 概鼓胀
气门 感方 括胀病
、法 受《 性的名
血律 “诸 论症,
-
、 水 停 的 病 理 观 。

胀 病 论 》 确 立 了
水病 毒源 ”候 有论 关》 。认
为 本
述状首
。、见
治于
法《
、内
方经
药》 有,
4

与西医联系

本病多类似于西
医学所指肝硬化腹水,
木瓜、大腹皮、茯苓:行气利水;
厚朴、木香、草果、大枣:理气健脾燥湿。
-
23
3.湿热蕴结 主症:腹大坚满,脘腹撑急,烦热口苦,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