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第 4 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
4.2 吸氧腐蚀
二. 氧的阴极还原过程及过电势
氧从空气中进入溶液并迁移到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包括 个过程 氧从空气中进入溶液并迁移到阴极表面发生还原反应,包括4个过程 阴极极化曲线的三个区域: 阴极极化曲线的三个区域: 1. 当阴极电流密度较小,且供氧充分时,阴极极化过程的速度决定氧的离子化反应 当阴极电流密度较小,且供氧充分时, 2. 阴极电流密度增大,出现了浓差极化 阴极电流密度增大, 3. 当阴极反应速度=极限扩散电流密度时,出现新的阴极极化 当阴极反应速度=极限扩散电流密度时,
3. 当V输=V反时,吸氧腐蚀同时受电化学极化和扩散浓差极化控制。 反时,吸氧腐蚀同时受电化学极 吸氧腐蚀的过程及特点 1.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较高,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大,金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较高,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大, 属腐蚀速度主要由氧在电极上的放电速度决定; 属腐蚀速度主要由氧在电极上的放电速度决定;阳极极化曲线与阴 极极化曲线相交于氧还原反应的活化区。 极极化曲线相交于氧还原反应的活化区。 2.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很低,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太小,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很低,腐蚀过程中氧的传递速度太小, 阴极过程将由氧去极化和氢离子去极化两个反应共同组成; 阴极过程将由氧去极化和氢离子去极化两个反应共同组成;此时腐 蚀电流大于氧的极限扩散电流 3.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较低,且处于活性溶解状态,而氧的传 如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势较低,且处于活性溶解状态, 输速度又有限,则金属腐蚀速度将由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决定。 输速度又有限,则金属腐蚀速度将由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决定。 阳极极化曲线与阴极极化曲线相交于氧的扩散控制区。 阳极极化曲线与阴极极化曲线相交于氧的扩散控制区。
1. 当V输》V反时,阴极去极化反应是控制因素,即有充足的氧化剂到达阴极。 阴极去极化反应是控制因素,即有充足的氧化剂到达阴极。 2. 当V输《V反时,氧向阴极表面的输送是控制步骤。 氧向阴极表面的输送是控制步骤。 空气中的氧输送到被腐蚀件的阴极表面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空气中的氧输送到被腐蚀件的阴极表面上,要经历一个复杂的过程。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
1.性质不同。
析氢腐蚀:金属在酸性溶液中发生电化学腐蚀时会释放出氢气。
吸氧腐蚀:金属在空气中最常见的腐蚀形式,可在酸性、碱性和中性条件下发生。
2.发生机理不同。
析氢腐蚀:钢铁产品中通常含有碳。
在潮湿的空气中,水蒸气会被吸收在钢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
当二氧化碳溶解在水膜中时,它变成电解质溶液,增加水中的氢离子。
它是以铁为负极,碳为正极,酸性水膜为电解质溶液的众多小型原电池。
在高中化学中属于电化学腐蚀。
吸氧腐蚀:由于金属表面潮湿,后通过原电池原理发生作用,金属(如钢)被空气中的氧气腐蚀,导致生锈。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需要消耗氧气,故名为:吸氧腐蚀或者耗氧腐蚀。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原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由两个不同金属和一个电解质组成。
在使用过程中,原电池可能发生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这会影响其性能和寿命。
吸氧腐蚀是指当原电池处于开路状态时,电解质中的氧气会与金属发生反应,导致金属表面产生氧化物。
这种腐蚀会降低原电池的电势差和电流输出,甚至导致电池失效。
为了避免吸氧腐蚀,可以在电池使用后及时加盐水或其他还原剂。
析氢腐蚀是指当原电池处于闭路状态时,电解质中的水分解产生氢气,并在金属表面析出。
这种腐蚀会导致金属表面出现气孔、气泡和裂纹,甚至引起电池爆炸。
为了避免析氢腐蚀,可以选择合适的金属材料和电解质,以及控制电流密度和电池温度。
总之,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是原电池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正确的使用和维护可以延长电池寿命并保证其正常工作。
- 1 -。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
原电池是一种由两种不同金属通过电解液相联系形成的电化学
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其中一种金属被氧化,另一种金属被还原,从而产生电能。
然而,当原电池处于开路状态时,金属表面会与电解液中的氧气和水分子发生反应,导致腐蚀现象的发生。
在原电池中,金属表面与氧气反应形成的氧化物称为吸氧腐蚀。
在这种腐蚀中,金属表面会被氧化,并且会形成一层氧化物覆盖在金属表面上。
吸氧腐蚀的程度取决于金属的活性和氧气的浓度。
例如,铁、镁和锌在氧气中容易吸氧腐蚀,而铜和铝则比较耐腐蚀。
与吸氧腐蚀不同的是,原电池中金属表面与水分子反应形成氢气的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在这种腐蚀中,金属表面与水分子反应形成氢气,并且在金属表面上形成小气泡。
析氢腐蚀的程度取决于金属的活性和水的浓度。
例如,锌和铝在酸性水中容易析氢腐蚀,而铜则比较耐腐蚀。
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都会导致金属表面的损失和腐蚀产
物的形成,从而影响到原电池的性能和寿命。
为了减少这种腐蚀,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例如,可以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以防止金属表面与电解液发生反应。
此外,可以选择更耐腐蚀的金属材料,以延长原电池的使用寿命。
总之,原电池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是原电池中常见的腐蚀现象。
了解这些腐蚀现象的原因和措施,对于保护原电池的性能和延长寿命非常重要。
材料腐蚀与防护-第五章-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氧去极化的阴极极化曲线: 由于氧去极化的阴极过程与氧向金属表面输送过程及 氧的离子化反应有关.所以氧去极化的阴极极化曲线比较 复杂。 分为四个部分: (1)阴极过程由氧离子化反应控制,即反应速度< <传输速度。 (2) 阴极过程由氧的扩散过程控制,即传输速度< <反应速度。 随着电流密度的不断增大,氧扩散过程缓慢引起浓差 极化。 (3)阴极过程由氧的离子化反应与氧的扩散过程混 合控制,即传输速度=反应速度。 (4)阴极过程由氧去极化及氢去极化共同控制。
析氢腐蚀的特征: 1.阴极反应浓度极化较小,一般可以忽略,原因: • (1)去极化剂是带电的半径很小的氢离子,在 溶液中有较大的迁移和扩散能力; • (2)去极化浓度较大,在酸性溶液中是氢离子, 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是水分子;H2O+e—H+OH• (3)氢气泡的搅拌作用; 2.与PH值关系较大。 3.与金属材料的本质和表面状态有关。 4.与阴极面积有关。 5.与温度有关。
影响氧去极化腐蚀的因素: (1)氧的浓度: 极限扩散电流密度随溶解氧的浓度增加 而增加,氧去极化腐蚀速度随着氧的浓度增加而增加。 (2)流动速度: 在氧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极限扩散电流 密度与扩散层厚度呈成反比。溶液流速增加使扩散层 厚度减小,腐蚀速度增加。腐蚀速度随溶液流速的增 加而增加。 (3)温度:通常溶液温度升高有利于提高界面反应速度。 因此,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腐蚀速度将随温度升高而 加速。 (4)盐浓度:随着盐浓度增加,溶液的电导率增大,腐 蚀速度明显加快。
5.2 吸氧腐蚀 当电解质溶液中有氧存在时,在阴极上发生氧去极化反应, 在中பைடு நூலகம்或碱性溶液中: 在酸性溶液中:
由此引起阳极金属不断溶解的现象称作氧去极化腐蚀。
许多金属及其合金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在潮湿大气、 海水、土壤中都可能发生氧去极化腐蚀,甚至在流动的弱 酸性溶液中也会发生氧去极化反应。因此,与析氢腐蚀比 较,氧去极化腐蚀更为普遍和重要。
36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16
3.6.2 氧去极化腐蚀(吸氧腐蚀)
必要条件: 金属的氧化电位比氧还原反应的电位负。 EM<EO2 中、碱性溶液中氧还原反应 O2+2H2O+4e 4OH酸性溶液中反应 O2+4H++4e 2H2O
相较于氢去极化腐蚀,氧还原反应可以在正 得多的电位下进行,因此氧去极化腐蚀要更为 普遍。
9
杂质对Zn在0.25M的H2SO4溶
液中腐蚀速度的影响
吸氧图
1 2
( ) 铝
速(
率 ;
) 铜
不 同 的
、 、杂
铅 铁质
、 、对
汞 锑锌
降 、腐
低 砷蚀
了 、速
锌 锡度
的 、的
腐 镉影
蚀 加响
速 速是
率 了不
。 锌同
的的
动力学数据
腐。 蚀 10
的 腐 蚀 过 程 。
是 高 氢 过 电 位 金 属 , 属 于 阴 极 控 制
17
氧向金属(电极)表面的输送过程-消耗型
18
吸氧腐蚀中氧气传输的特点
• 对于氧去极化的阴极过程,浓度极化很突出,常 常占有主要地位。这是因为作为阴极去极化剂的 氧分子与氢离子的本质不同所决定的。
• (1)氧分子向电极表面的输送只能依靠对流和扩 散;
• (2)由于氧的溶解度不大,所以氧在溶液中的浓 度很小,一般为10-4mol/L;
8
四、氢去极化腐蚀概况
• 一般来说,电势较负金属在氧化性较弱的 酸和非氧化性酸中以及电极电位很负的金 属(如Mg)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的腐蚀都 属于氢去极化的腐蚀。
• 当金属中含有电位比金属电位更正的杂质 时,如果杂质上的氢过电位低,则阴极反 应过程将主要发生在杂质表面上进行,杂 质就成为阴极区。此时,杂质的氢过电位 的高低对基体金属的腐蚀有很大影响。
金属腐蚀与防护概论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蚀生成金属离子的电极电位显著降低,此时也将发生析氢腐蚀。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3 析氢反应的步骤与机理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4 氢去极化的阴极极化曲线
氢去极化反应在一般情况下都是电化学步骤所控制
不同的金属电极上,氢的去极化 曲线不同
许多金属电极上的析氢反应 的控制步骤是电化学反应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4.2 吸氧腐蚀
溶液中的中性氧分子(O2)在阴极上进行还原反应引起的电化学腐蚀 吸氧腐蚀往往比析氢腐蚀普遍和更加容易发生
1 吸氧腐蚀体系
➢ 发生析氢腐蚀的体系基本都能发生吸氧腐蚀。 ➢ 一些具有较高电位的正电性金属(如Cu)在含溶解氧的酸性和中性溶液中都能
发生吸氧腐蚀。
1 吸氧反应的步骤与机理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 阴极上氢气泡的产生对电极附近溶液的搅拌作用可以使扩散层厚度减小,因此,H+ 还原反应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比较大。同时,由于H+带电,除扩散外,其电迁移过 程一般不可忽视,H+还原的浓差极化可以忽略,主要以活化极化控制为主。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2) 铁在酸溶液中的腐蚀动力学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4.1 析氢腐蚀 4.2 吸氧腐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析氢、吸氧腐蚀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的实质是金属、金属中的杂质(或合金)与金属表面的水膜形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较活泼的金属作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发生腐蚀。
以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威力,在潮湿的空气里,钢铁的表面会吸附一层薄薄得水膜,水膜里溶有CO2、SO2、H2S等气体,使水膜里含有一定量的H+,如果水膜的酸性较弱或呈中性,也会溶有一定量的氧气。
结果在钢铁表面形成了一层电解质溶液的薄膜,它跟钢铁里的铁和少量的碳恰好构成原电池。
这些微小的原电池遍布钢铁的表面,在这些原电池里,铁是负极,碳是正极,因此,铁被氧化而生锈。
通常有两类腐蚀:
1、析氢腐蚀:若电解质溶液酸性较强,则发生析氢腐蚀。
负极:Fe—2e— = Fe2+ 正极:2H++2e—= H2↑
总:Fe+2H+=Fe2++H2↑
2、吸氧腐蚀:若电解质溶液酸性很弱或呈中性,则发生吸氧腐蚀。
负极:2Fe—4e— = 2Fe2+ 正极:2H2O+O2+4e— = 4OH—
总:2Fe+O2+2H2O=2Fe(OH)2
Fe(OH)2继续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Fe(OH)3,再进一步形成铁锈(Fe3O4·H2O)铁锈稀松的覆盖在钢铁表面,不能阻止钢铁进一步被腐蚀。
吸氧腐蚀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形式。
纯铁的抗腐蚀能力很强。
腐蚀与防护 第6讲 析氢和吸氧
4. 影响ηH的因素
(3)溶液组成及温度 ) 溶液中存在正电性离子(将在电极表面还 原析出)
Pt, AsCl 缓蚀措施: 缓蚀措施:控制溶液组分
4. 影响ηH的因素-溶液组成及温度
溶液中存在正电性离子 溶液中含有表面活性物质(吸附在金属表面, 阻碍析氢,ηH增大。作缓蚀剂) η 溶液pH值对ηH的影响 酸性介质pH↑→ηH↑,碱性pH↑→ηH↓ 溶液温度 T↑→ηH↓
钝化效果
腐蚀速率一般将减小10 腐蚀速率一般将减小 4-106倍 电极电位正移 0.5-2.0 V
二、钝化途径
化学钝化 电化学钝化
谁能钝化?什么能使之钝化? 谁能钝化?什么能使之钝化?
钝化介质的因素
活性离子对钝化膜的破坏作用
用电化学方法评价钝化金属的点蚀抗力
三、钝化理论
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
讨论
电化学控制 氧的扩散控制区 混合控制区
5. 吸氧腐蚀的影响因素
根据公式:iL=nFDC/δ 溶解氧浓度C的影响 溶液流速或机械搅拌作用(影响δ) 溶液浓度的影响(影响溶液导电性和氧溶 解度) 溶液温度的影响(敞口、密封不同化现象
钝化定义
金属由于表面生成致密钝化膜,阻碍金 属氧化产生阳极极化的现象。
二、吸氧腐蚀 1. 概念 又叫氧去极化腐蚀,以氧还原反 应为阴极过程的腐蚀.
二、吸氧腐蚀 2. 发生条件
阳极金属电位<氧电极的平衡电位 为何是必要条件? 为何是必要条件?
(负电性很强的金属发生析氢腐蚀)
3. 阴极反应过程
氧通过空气/溶液界面进入溶液; ⑴ 氧通过空气/溶液界面进入溶液; 在溶液对流作用下,氧迁移到阴极表面附近; ⑵ 在溶液对流作用下,氧迁移到阴极表面附近; 在扩散层范围内, ⑶ 在扩散层范围内,氧在浓度梯度的作用下扩散 到阴极表面; 到阴极表面; 在阴极表面氧分子发生还原反应, ⑷ 在阴极表面氧分子发生还原反应,也叫氧的离 子化反应。 子化反应。 控制步骤多是第3 控制步骤多是第3步。 只有在加强搅拌或流动的腐蚀介质中, 只有在加强搅拌或流动的腐蚀介质中,④才可成 为控制步骤。 为控制步骤。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从动力学角度而言,析氢腐蚀比吸氧腐蚀进行得更快,一旦发生了析氢腐蚀,往往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但是,在溶液中不论是碱性及酸性环境,氧电位都比氢电位高,而且中性、碱性环境占据了腐蚀环境的绝大部分(这种情况下析氢腐蚀不发生),所以以析氢腐蚀相比,吸氧腐蚀具更重要的意义。
析氢腐蚀,指的是钢铁制品在酸性较强的溶液中与质子反应发生时放出氢气的腐蚀。
如果钢铁制品使用不当或者保管不合理的话,它就会在潮湿空气中,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
这层水膜中无疑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产的碳酸,又会使得使水里的氢离子增多。
这就构成无数个以铁为负极、碳为正极、酸性水膜为电解质溶液的微小原电池。
析氢腐蚀发生的速率很快。
(这个反应首先是个原电池反应,而且反应面积大,同时生成的氢气可以很快脱离体系,反应速率能不快么。
)吸氧腐蚀是指金属在酸性很弱或中性溶液里,空气里的氧气溶解于金属表面水膜中而发生的电化学腐蚀。
这个反应速率取决于
氧穿过空气/溶液界面进入溶液;
在溶液对流作用下,氧迁移到阴极表面附近;
在扩散层范围内,氧在浓度梯度作用下扩散到阴极表面;
在阴极表面氧分子发生还原反应,也叫氧的离子化反应。
这四个步骤显然比析氢腐蚀的步骤多且慢。
但在热力学的角度而言,它发生的趋势更大,而且应用的范围更广,所以就更有意义咯。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二者的腐蚀环境不同,一般来讲,析氢腐蚀的腐蚀环境是由含水、湿度高的空气组成,而吸氧腐蚀则是在大气中进行的。
1、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如果说有哪些金属容易发生析氢腐蚀,那么这个说法是对的,不过有的时候这个判断并不正确,因为有些材料,其他的条件都满足了,但是还是会产生析氢腐蚀。
例如在海水中工作的船舶,它们就很容易发生析氢腐蚀。
而有些材料,即使是在空气中也能发生析氢腐蚀。
析氢腐蚀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少见,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它只发生在不纯的物质中,或是没有干燥处理好的设备里。
而吸氧腐蚀则更常见,尤其是石油开采的地方,到处都有。
我们常见的不锈钢制品,其实就是不锈钢,也会发生吸氧腐蚀。
2、氢在钢中存在形态不同。
在海水中,水是分子,水分子与氢离子结合,形成氢分子,而且极不稳定,水分子互相碰撞而消失;在大气中,空气是无数分子的集合体,而且非常不稳定,因此经常会看到大量的水分子不停地碰撞而消失的情况,甚至许多分子相互接触而形成微尘状态。
根据分析,从腐蚀电池原理上分析,钢铁在含酸性物质的水溶液中比在空气中更容易受到腐蚀,主要原因是:析氢腐蚀的发生取决于氢离子的浓度,而且最低氢离子浓度要求为5×10^-4~5×10^-5 mol/L。
若水中含有2 mol/L的氢离子时,钢铁表面就开始出现钝化膜,使腐蚀减速,故通常把水中氢离子浓度作为衡量腐蚀程度的指标。
空气中,通常要求的氢离子浓度较小,约为0.01~0.03mol/L。
3、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形成条件也不相同。
吸氧腐蚀,指金属表面溶解氧浓度低于其钝化膜允许的氧浓度的条件下发生的腐蚀。
例如,海水中的Fe- 2×10-3~Fe- 4×10-2。
若温度较低, Fe表面发生析氢腐蚀的结果是Fe- 4×10-2转变为Fe。
吸氧腐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低于其电极电位的低氧化状态下发生的,称为欠氧化吸氧腐蚀;另一种是在高于其电极电位的过氧化状态下发生的,称为过氧化吸氧腐蚀。
第四章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铝在弱酸中的腐蚀 (阳极控制)
★混合控制 阴、阳极极化大致相同。 例如:铁和钢在酸性溶液中的 析氢腐蚀中为阴、阳极混合控 制。 这种类型的析氢腐蚀体系的 特点是:腐蚀电位离阳极反应 和阴极反应平衡电位都足够远, 即Eea << Ecorr << Eec。
Ee H
H
EeM<EeH
Eo H 0
EeH 2.303RT pH F
RT E ln H F
pH lg H
2、析氢电位
★ 析氢过电位:一定的电流密 度下,氢的平衡电位EeH与析 氢电位EH之差:
H EeH EH
析氢过电位H与氢离子的阴极 去极化的过程,电极的材料和溶液
组成等因素有关。
析氢过程的阴极极化曲线
3、氢离子的阴极去极化的反应步骤
1)水化氢离子迁移到阴极表面,接受电子发 生还原反应,同时脱去水分子,在电极表 面形成吸附氢原子:
H+•H2O+eHad+ H2O
称为氢离子的放电反应
2) 吸附的氢原子除了进入金属内部外,大部 分在电极表面扩散并复合形成氢分子。 两个吸附的氢原子进行化学反应而复合成一 个氢分子,并发生脱附:
30oC的5% H2SO4中两种金属材料的腐蚀速度 材 料 腐 蚀 速 度 mpy
饱和空气的酸 无空气的酸
67Ni-33Cu合金 304型不锈钢
39 0.4
4.5 54.5
0.03
腐 蚀 速 度 (ipy)
封闭系统 0.02 敞开系统 0.010Biblioteka 204060
80
100
120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2.4.2 析氢电位
析氢电位等于情的平衡电位与析氢过电位之差。
析氢过电位 ɧH与氢离子的阴极 去极化的过程,电极的材 料和溶液 组成等因素有关
2.4.3 析氢腐蚀的控制过程
1. ★阴极控制:腐蚀速度主要取决于析氢过电位的大小。 例如:锌在酸中的溶解就是阴极控制下的析氢腐蚀。 2. ★阳极控制:阳极控制的析氢腐蚀主要是铝、不锈钢等钝化金属在稀 酸中的腐蚀。 3. ★混合控制 :阴、阳极极化大致相同。 例如:铁和钢在酸性溶液中的 析氢腐蚀中为阴、阳极混合控 制。
2.4.2.1 吸氧腐蚀的必要条件
吸氧腐蚀:以氧还原反应为阴极过程的金属腐蚀。
必要条件:金属的电位金属的电位比氧还原反应的电位负
2.4.2.2 氧的阴极还原过程及其过电位
★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氧分子的还原反应为: O2+2H2O+4e 4OH- ★在酸性溶液中氧分子的还原反应为: O2+4H++4e 2H2O ★在温度25℃, 氧压强po2=1atm条件下,以上两反应 的平衡电位均为 EO2=1.229-0.059pH ★整个吸氧的阴极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分步骤: 1)氧向电极表面输送; 2)氧吸附在电极表面上; 3)氧离子化。
2.4.2.3 吸氧腐蚀的控制过程及特点
1)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较正,腐蚀过程 中氧的传递速度又很大,则金属腐蚀速 度主要由氧在电极上的放电速度(吸氧阴极反应速度)决定,属于活化极化控制。
2)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非常负,如Zn、 Mn等,阴极过程将由氧去极化(吸氧反 应)和 氢离子去极化(析氢反应)两个反应共同组成。 3)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较负,如碳钢,处于活性溶解状态而氧的传输速度又有限 ,则金 属腐蚀速度受浓度极化控制,由氧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决定。腐蚀? 2、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必要条件分别是什么? 3、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过程是否可控?控制方式有哪些?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区别一般来说,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腐蚀质从电极的表面析出到形成电解液所消耗的能量叫做电化学腐蚀电池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根据腐蚀产物的形态和腐蚀反应进行的方式不同,电化学腐蚀又分为: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与此同时,腐蚀还会给金属材料造成机械损伤,甚至使金属材料被“破坏”,如晶粒粗大、脱落、孔隙增多等。
上述两种腐蚀相互交叉,互为因果,常常同时发生在金属或合金表面,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腐蚀现象。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是钢铁设备及管道在各种腐蚀环境下经常出现的两种典型电化学腐蚀。
在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过程中,在电极和腐蚀介质的界面上,首先失去电子而成为阳极()析出电子,在电极反应的同时,腐蚀质从电极表面析出。
而且,腐蚀产物一般都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对人体及生活区域构成威胁。
这两种腐蚀都有其缺点和优点,但都不是无限制地发展,需要寻找最适宜的条件,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对于金属和合金而言,它们存在两个主要的区别:析氢腐蚀的速度很慢,导致电极反应的电化学过程具有选择性,在整个电极反应中,只有一部分电子转移到阴极和阳极,并伴随着析氢反应。
吸氧腐蚀的速度很快,导致电极反应的电化学过程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在整个电极反应中,几乎全部电子都被转移到阴极和阳极,伴随着吸氧反应。
也就是说,析氢腐蚀通常是非选择性的,而吸氧腐蚀则是非选择性的。
这就意味着,在电极表面会有电流密度,对于有一定负荷电阻的回路,可以完全阻止析氢反应。
然而,当电阻为零时,即进入了吸氧腐蚀,那么该电路的端电压几乎为零,很难实现电源开路,但总的电流很小,这就使得金属管道中没有析氢反应,防止腐蚀扩散。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第二个区别是在整个电极反应中,阳极的放电速率取决于回路电阻。
通常情况下,在较大电阻上的反应速率将大于在较小电阻上的反应速率。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
与吸氧腐蚀相比,析氢腐蚀的速度更快;吸氧腐蚀虽然加快了腐蚀反应的速度,但是由于电极表面吸附氧,腐蚀反应的速度更慢。
第三章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09.3修改)
(2)析氢过电位ηH Hydrogen Evolution Over-Potential
溶液中的氢离子作为去极剂,在阴极上放电,促使金属 阳极溶解过程持续进行而引起的金属腐蚀,称为氢去极 化腐蚀。 发生析氢腐蚀的体系
(1)
(2)
标准电位很负的活泼金属
大多数工程上使用的金属,如碳钢、铸铁、锌、铝、不 锈钢等金属和合金在酸性介质中常发生这种腐蚀。 正电性金属一般不会发生析氢腐蚀。但是当溶液中含有 络合剂(如NH3,CN- ),使金属离子(如Cu2+、Ag+)的活 度保持很低时,正电性金属(如Cu,Ag)也可能发生析氢 腐蚀。
在酸性溶液中: O2 + 4H+ + 4e
0 E o2 E o2
2H2O
2.3RT lg PO2 [ H ]4 4F
E0O2=1.229V(SHE),PO2=0.021Mpa,因此氧的平衡电 位与溶液pH值的关系为: EO2/H2O=1.229 - 0.059pH ( 25℃)
显然,pH越小,氧的平衡电位越正,金属发 生耗O2腐蚀的可能性越大。 中性溶液中,只要金属的电位低于0.805V, 就可能发生耗O2腐蚀。
第三章 析氢腐蚀和吸 氧腐蚀
在金属的电化学腐蚀过程中,通常阳极溶解的阻 力较小,阴极去极化反应的阻力较大,成为腐蚀过程 的控制因素。所以腐蚀体系的一些特性往往体现在阴 极过程中。 氢腐蚀和氧腐蚀就是阴极过程中各具特色的两种最 为常见的腐蚀形态。其中氧腐蚀是自然界普遍存在,因 而破坏性最大的一类腐蚀,而氢腐蚀则是常见的危害性 较大的一类腐蚀。 本章运用前面所述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着重讨论 这两类腐蚀过程的 产生条件、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简 要介绍控制这两类腐蚀常采用 应可在正得多的电位下进行,因此 氧去极化腐蚀比氢去极化腐蚀更为 普遍。 •大多数金属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以 及少数正电性金属在含有溶解氧的 弱酸性溶液中的腐蚀都属于氧去极 化腐蚀。
第五章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
氢离子还原反应的历程 (自学)
------- 一系列的复杂过程 氢损伤---氢原子在金属中的扩散
吸附在金属表面的氢原子能够渗入金属并在金 属内扩散,可能造成氢鼓泡,氢脆等损害,金属表 面吸附氢原子浓度愈大,则渗入金属的氢原子愈多, 氢损害的危害性愈大。因此,凡是在金属表面发生 析氢反应的场合,都应当注意是否会造成氢损伤问 题。
(2) b值
b称为Tafel斜率,与金属材料和溶液关系很小, 故各种金属表面上析氢反应的b值相差不大。
b2.32.3RT nF
b=118mV ( = 51.24mV),这是一个典型的数值。 对单电子反应n = 1,取传递系数 = 0.5,在25C,可
以Hale Waihona Puke 出b=118mv。各种金属上析氢单一电极反应的常数a(i=1安培/厘米2), b及交换电流密度io(金属仅仅是析氢单一电极反应的场所)
返回
阳极过程
动力学特征 ----活化极化控制
历程(自学) ----也是一系列的复杂过程
返回
析氢腐蚀的控制类型
控制类型的判据---根据析氢腐蚀特点:
●可以按照均相腐蚀电极处理,欧姆电阻可以忽略, 只需要比较阴极反应和阳极反应的阻力
--- 比较Pa、Pc(极化率,Evans极化图) ●由于阴、阳极反应都受活化极化控 制。因此,
腐蚀电位位于阴极极化曲线 的氧扩散控制电位区,在自 然腐蚀状态,阴极反应受浓 度极化控制。
腐蚀电位位于阴极极化曲线 的析氢反应平衡电位以下。
氧扩散控制吸氧腐蚀的特征
在自然腐蚀状态,阴极反应速度,就是金属腐蚀电流密度,
等于O2的极限扩散电流密度id
溶液方面
(1) pH值 随pH值下降,腐蚀速度迅速增大。 一方面,pH值下降, Eec正移,腐蚀倾向增大; 另方面,pH值下降,ic0增大,阴极极化性能减小。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些
电
电极材料
电极反应
溶液
io(安培/厘米2)
极
反
应
Hg
H++e=1/2H2
1.0NH2SO4
5x10-13
的 交 换
Pt Ag
H++e=1/2H2 Ag++e=Ag
0.2NH2SO4 100g/lAgNo3
10-3 1.1x10-2
电
Cd
1/2Cd2++e=1/2Cd 160g/lCdSO4 1.4x10-2
2. 吸氧腐蚀
• 发生吸氧腐蚀的体系 (1) 所有负电性金属在含溶解氧的水溶液中都能
发生。 (2) 某些正电性金属(如Cu)在含溶解氧的酸性和
中性溶液中能发生吸氧腐蚀。 • 阴极过程 液相传质步骤 : (1)氧由气相通过界面进入水溶液 (2)氧借助于对流和扩散通过溶液主体层 (3)氧借助于扩散通过扩散层达到金属表面
( .2 / ) ( .2 / )
腐
蚀 速
200
度 175
时 小 150
米 125
克 100
腐 蚀 速 20000 度 时 小 15000
米 克 10000
75
50
5000
5
0
0.4 0.8 1.2 1.6 3.3
C.%
含碳量对铁碳合金在20%硫酸(25摄氏度) 中腐蚀速度的影响
0
0.4 0.8 1.2 1.6 3.3
(3) 腐蚀电位位于阴极极化曲线的析氢反应 平衡电位以下,在自然腐蚀状态,阴极反 应包括O2还原反应和H+还原反应。如Mg在 中性溶液中的腐蚀。
• 氧扩散控制吸氧腐蚀的特征
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扩散控制的腐蚀过程中,由于 腐蚀速度只决定于氧的扩散速 度,因而在一定范围内,腐蚀 电流将不受阳极极化曲线的斜 率和起始电位的影响。如图4-9 中A、B、C三种合金的阳极极 化曲线不同,但腐蚀电流都一 样。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腐 蚀速度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无关。 例如,钢铁在海水中的腐蚀, 普通碳钢和低合金钢的腐蚀速 度没有明显区别。
,氧还原反应中的电子数n =4,代入式(4-12)可得氧的极限扩
散电流约:iL= 4×96500×10-9×0.3/10-4=1.16A/m2。
腐蚀速度约为lmm/a也就是说,这种条件 下,不管腐蚀电池的电动势大小如何,腐 蚀速度被氧的阴极扩散速度限制在lmm/a 以内。
但是,如果搅拌溶液,或者在流动的溶液 中,特别是海水飞溅区的腐蚀,由于氧的 扩散速度大大加快,金属的腐蚀速度可能 由氧的阴极还原反应即氧的离子化反应速 度控制。
若含S的钢中加入Cu或Mn,其作用有二,一 是其本身是阴极,可加速Fe的溶解;另一方面 却可抵消S的有害作用。因为溶解的Cu+又沉 积在Fe表面,与吸附的S2-离子形成Cu2S,在 酸中不溶(溶度积为10-48)。因此可消除S2-对电 化学反应的催化作用。加入Mn也可抵消S的有 害作用,因为一方面可形成低电导的MnS;另 一方面减少了铁中的S含量,而且MnS比FeS 更易溶于酸中。
(2) 加入氢过电位大的成分,如Hg、Zn、Pb等。 (3) 加入缓蚀剂,增大析氢过电位。如酸洗缓蚀剂若丁,
有效成分为二邻甲苯硫脲。
(4) 降低活性阴离子成分,如Cl-、S2-等。
7.2 吸氧腐蚀
7.2.1 吸氧腐蚀的必要条件 以氧的还原反应为阴极过程的腐蚀,称为
氧还原腐蚀或吸氧腐蚀。发生吸氧腐蚀的 必要条件是金属的电位比氧还原反应的电 位低: EM < (4-8) 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氧还原反应为: O2+2H2O+4e 4OH-
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方程式
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方程式
吸氧腐蚀是在较宽的介质条件,就是水膜的酸碱性可以是弱酸性,也可以是碱性,在正极氧气得到电子,氧气+4个电子减去+2分子水 =4分子氢氧根,由于这是正极附近是由于氧气的参加反应,所以反应是在富氧区,既是金属构件的暴露空气的地方,所以正极是水面附近,负极则在水下某处的贫氧区,所以,金属受损的地方在水下,而不是生锈的水面区域。
在酸性或弱酸性条件下,正极上氢根放电被还原:2分子氢根+2个电子= 氢气。
产生氢气而叫析氢腐蚀,负极的金属失去电子被氧化,而形成阳离子而脱离金属本体进入溶液,金属因此被腐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析氢腐蚀的基本原理
金属发生析氢腐蚀时,阴极上将进行如下 反应:
由反应式可知,其最终产物是氢分子。当 电极电位比氢的平衡电位负时,上式的平 衡就向右移动,发生氢离子放电,溢出氢 气;若电极电位比氢的平衡电位略正时, 平衡将向左移动,氢气转变为氢离子。
发生析H2腐蚀的必要条件: EH>EM
对于
阴极过程由氧的去极化和氢去极化共同组 成。
当i=id时,ηO→∞,极化曲线将有着FSN
走向。但实际上,电位向负方向移动不可能 无限制的继续下去,因为当电位负到一定程 度时,在电极上除了氧的还原外,某种新的 电极过程也可以进行了。
在水溶液中,这一过程通常是析氢反应
的还原过程,该反应的平衡电位比氧还原反 应的平衡电位要负1.23V。在达到氢电极的平 衡电位Ee,H后,氢离子去极化过程就开始与氧 去极化过程加和起来(曲线FSQG)
Had+ H+•H2O+e→H2↑+H2O
④ H2分子聚集成H2泡逸出。 H2的不断逸出,吸收了阴极极化而积累的大量电子,完 成去极化作用。
H+去极化过程的阴极极化曲线
减小析氢腐蚀的途径
析氢腐蚀多数为阴极控制或阴、阳极混合 控制,腐蚀速度主要决定于析氢过电位的 大小。
ηO = ao + bo lg ic
ao:与电极材料、表面状态、溶液组成和温度有关; bo:与电极材料无关。
• 氧离子化过电位越小,氧与电子结合越容易,腐蚀速率越大; 一般金属上氧离子化过电位都较高,多在1V以上。
当电流密度较小时,氧过电位与电流密度呈直线关系
ηO=ωi = RFi
在一定的阴极电流密度下氧还原反应的实际电位与该溶液中 氧电极的平衡电位间的差值,称为该电流密度下氧离子化过 电位,简称氧过电位,以η 表示。
析氢腐蚀发生的场合:酸性介质+非氧化性
中性、碱性——某些低电位金属
中性或碱性介质中,H+浓度低,析氢平衡电位低,若 金属阳极溶解平衡电位高,则阴极反应不是析氢反 应,而是溶解氧的还原反应
EEO2 o2
==0.E40o021
++02.0.44359FR1Tlgl[g100[.−2O71]pH4 O=−2
为了减小或防止析氢腐蚀,应设法减小阴 极面积,提高析氢过电位。对于阳极钝化 控制的析氢腐蚀,则应加强其钝化,防止 其活化。
减小和防止析氢腐蚀的主要途径如下。
(1)减少或消除金属中的有害杂质,特别是 析氢过电位小的阴极性杂质如Pt,W等。溶 液中可能在金属上析出的贵金属离子,在 金属上析出后提供了有效的阴极。如果在 它上面的析氢过电位很小,会加速腐蚀, 也应设法除去。
步骤(1)(2):不成为控制步骤 步骤(3):多数情况下为控制步骤 步骤(4):加强搅拌和流动介质 中可成为控制步骤
氧的扩散成为控制步骤的原因:
(1)氧 |空气-溶液| 溶解平衡:溶液中总含有氧 (除非除去空气的密闭体系和沸点的敞开体系)
(2)溶液对流对氧的传输速度远大于扩散但在电极表 面附近,对流减弱,稳态扩散层0.1-0.5mm
本章运用前面所述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着重讨论 这两类腐蚀过程的 产生条件、规律及影响因素,并简
要介绍控制这两类腐蚀常采用的措施。
3-1 析氢腐蚀 (Hydrogen Evolution Corrosion) 3-2 耗氧腐蚀 Oxygen Reduction Corrosion
1. 析氢腐蚀 Hydrogen Evolution
0.805V
]4
发生吸氧腐蚀的必要条件是金属的电位比氧电极的平
衡电位低,即:EM<EO2
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
O2+2H2O+4e
Eo2
=
E0 o2
+ 2.3RT 4F
lg
pO2 [OH −
]
4
4OH-
E0O2=0.401V(SHE),PO2=0.021MPa,当溶液pH=7时
EO2
= 0.401+
0.0591 4
显然,pH越小,氧的平衡电位越正,金属发
生耗O 2 腐蚀的可能性越大。 中性溶液中,只要金属的电位低于0.805V,
就可能发生耗O 2 腐蚀。
氧的阴极还原过程
①O2穿过空气/溶液界面进入溶液; ②在溶液对流作用下,O2迁移到阴极表面附近; ③在扩散层内,O2在浓差梯度作用下扩散到阴极表面 ④ O2在阴极表面还原。
发生析氢腐蚀的体系 (1) 标准电位很负的活泼金属
(2) 大多数工程上使用的金属,如碳钢、铸 铁、锌、铝、不锈钢等金属和合金在酸性 介质中常发生这种腐蚀。
(3) 正电性金属一般不会发生析氢腐蚀。但是 当金溶属液离中子含(如有C络u2合+、剂A(g如+)N的H活3,度C保N-持)很,低使 时,正电性金属(如Cu,Ag)也可能发生析 氢腐蚀。
2H++2e H2
25℃时 E2H + / H 2 = −0.059 pH (V , 相对于 SHE )
一种金属在给定的腐蚀介质中是否会发生析氢腐蚀,可通过上述计算
来判断。
对于pH=7的中性溶液,E0,H=0.059×(-7)=-0.413V 阴极上的析H2反应:
酸性介质中 2H++2e → H2 中性介质中 2H2O+2e → 2OH- + H2 碱性介质中 Zn+2OH- → ZnO22-+H2 腐蚀原动力(EH-EM)越大,析H2腐蚀的可能性越大。 溶液pH↓,阴极电位越正;aMn+越小,阳极电位越负,发生析
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由于扩散过程的阻滞而引 起的极化不断增加,极化曲线就开始很陡的上 升。当i=id时,就形成垂直的走向FSN。在这种情 况下,因为电极电位大大的向负方向移动,氧离 子化的电极反应已经被大大活化,只要氧一到达 电极表面就立即被还原,所以氧离子化反应与氧 的扩散步骤比较,已不再是缓慢步骤,此时整个 阴极过程的速度仅仅由氧的扩散过程所控制。
阴极上发生的析H2反应主要由几个连续步骤组成: ① 水化氢离子H+•H2O向阴极表面移动
H+•H2O(溶液)→H+•H2O(电极) ② H+•H2O在电极表面还原,同时脱掉H2O分子,生成H 原子并吸附在阴极上:
H+•H2O+e→Had+H2O
③ Had少部分进入金属内部,大部分在表面生成H2: Had+Had→H2↑ 或Had发生电化学脱附
2.氧的阴极还原过程及其过电位 Cathode Deoxidize Process of Oxygen and over-potential
3.耗氧腐蚀的控制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Control Process of Oxygen Reduction
and Influence Factors
3.1 耗氧腐蚀的控制过程 Control Process of Oxygen
Corrosion
2. 析氢腐蚀的控制过程 Control Process of Hydrogen Evolution Corrosion
(1)发生析氢腐蚀的必要条件 Necessary Condition of Hydrogen Evolution
(2)析氢过电位ηH
Hydrogen Evolution Over-Potential
(2)改变金属材料的成分,加入氢过电位大 的成分,如Hg、Zn、Pb等。
(3)加入缓蚀剂,增大析氢过电位。如酸洗 缓蚀剂若丁,有效成分为二邻甲苯基硫 脲。
(4)降低活性阴离子成分,如Cl-、S2-等。
1.耗氧腐蚀的必要条件 Necessary Condition of Oxygen
Reduction Corrosion
液中的腐蚀。
(ii)如果腐蚀金属在溶 液中的电位非常低, 不论氧的传输速度大 小,阴极过程将由氧 去极化和氢离子去极 化两个反应共同组 成。
由上图可知,这时阳
极极化曲线和阴极极 化曲线相交于SQG 段,腐蚀电流密度大 于氧的极限扩散电流 密度。例如,镁在中 性介质中的腐蚀。
lg
0.21 [10−7 ]4
=
0.805V
在酸性溶液中:
O2 + 4H+ + 4e
2H 2 O
Eo2
=
E0 o2
+
2.3RT 4F
lg PO2 [H + ]4
E0O2=1.229V(SHE),PO2=0.021Mpa,因此氧的平衡电 位与溶液pH值的关系为:
EO2/H2O=1.229 - 0.059pH ( 25℃)
H2腐蚀的可能性越大。
电位较低的金属,如Fe、Zn等在不含氧的
非氧化性酸中;以及电位非常低的金属, 如Mg,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都发生析氢腐 蚀。但是对于一些强钝化性金属,如Ti、 Cr,从热力学计算可满足析氢腐蚀条件,
但由于钝化膜在稀酸中仍很稳定,实际电 位高于析氢电位,因而不发生析氢腐蚀。
析H 2 反应发生在阴极,η H 越大,P c 越大,i corr 越小。故阴极 活化极化控制析氢η Control
(2)阳极控制 Anode Control
(3)混合控制 Mixed Control
3. 减小析氢腐蚀的途径 Methods of Decreasing Hydrogen Evolution corrosion
溶液中的氢离子作为去极剂,在阴极上放 电,促使金属阳极溶解过程持续进行而引 起的金属腐蚀,称为氢去极化腐蚀。
化腐蚀或耗氧腐蚀等。
•与氢离子还原反应相比,氧还原反 应可在正得多的电位下进行,因此 氧去极化腐蚀比氢去极化腐蚀更为 普遍。 •大多数金属在中性和碱性溶液中以 及少数正电性金属在含有溶解氧的 弱酸性溶液中的腐蚀都属于氧去极 化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