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八、聚丙烯酰胺凝胶柱状电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待约30min即凝集成胶,弃去顶上水层,可用吸水 纸吸干。 浓缩胶: 1、按表配制浓缩胶:在干燥小烧杯中先加入4,5,7号 液分别为1ml、2ml和4ml,混匀。 2、再加入6号液1ml混匀,用少量该胶液冲洗分离胶面, 然后用吸管吸取该胶液沿壁灌入分离胶面上层距管 口约0.5cm处。 3、迅速小心沿壁加入水层,置胶管于日光灯下照射, 进行光化作用,约30min后聚合完全。 待胶凝好后,将封闭物取下,将胶管安到电泳槽中, 倒上缓冲液,检查是否漏液,液面要过管顶。
点样:取血清100µl,40%蔗糖100µl,溴酚蓝100µl于 白磁盘中混匀,上样15µl。 电泳:浓缩胶时电压80V(约40min),分离胶160V(约 3h)。 待溴酚蓝快到管口时停止电泳,倒出缓冲液。 取胶:带长针头的注射器吸水,沿管壁慢慢插入同 时注水,慢慢转动,胶会慢慢滑出或用洗耳球吹出 于试管中。不要用力过猛,且试管应先放些水,以 防止胶断裂。 染色:将试管里水倒掉,加入染色液,染色40min。 脱色:倒出染色液,加入脱色液,更换3次脱色液每次 脱色10min,然后隔一天换一次脱色液,直到蛋白带 清晰为止。
结果
观察管状胶条染色条带。
注意事项
1. 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 , 尽 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 量避免吸入和接触。 量避免吸入和接触。 2.考马斯亮蓝染色、脱色,染液回收。 考马斯亮蓝染色、脱色,染液回收。 3.电泳注意正负极。 电泳注意正负极。
Bis是由两个Acr分子靠甲叉基相互连接构成。Bis中 的两个丙烯酰胺都可以分别被TEMED活化成为活化分 子,而后又去不断地结合和活化其他Acr分子,形成 长链;或者分别被已形成长链的Acr活化连接;或者 一边被TEMED活化后与Acr形成长链,另一边与已合 成的Acr长链结合等,其反应是随机的,多样的,但 无论如何反应,在形成的Acr长链之间由于Bis的纵 链而被连接起来,形成立体的网状结构。Bis是一种 引入纵链的交联剂。这样,按一定比例的Acr和Bis 在TEMED、AP的作用下就形成具有立体多孔、多分枝 网状结构的聚丙烯酰胺凝胶。
试剂及器材
两种胶的储备液,电极缓冲液,染色液, 脱色液,凝胶电泳玻璃管,注射器(10cm长注 射针头),微量取样器,圆盘电泳槽,电泳仪, 0.05%溴酚蓝,马血清,40%蔗糖溶液。
实验操作
将洁净烘干的玻璃管一端用胶布封好,插入疫苗瓶 的橡皮帽上,将封闭的一端朝底垂直放于试管上。 (分离胶和浓缩胶,每八人配一份。) 分离胶和浓缩胶,每八人配一份。 分离胶: 1、先配制分离胶,在干燥小烧杯中加入1,2号液及水 分别为1ml、2ml和1ml,混匀 2、加入新配制的过硫酸铵4ml,混匀及时用滴管吸取 胶液沿管壁灌入玻璃管内具管口约1.5cm处。 3、立即顺管壁加入水,以隔绝空气中的氧,加速胶凝 过程,加水时一定要防止搅乱胶面。
源自文库
C
丙烯酰胺(Acr) 交联剂: 甲叉双丙烯酰胺(Bis) 催化剂: 过硫酸铵(化学法) 核黄素 (光化法) 活化剂: TEMED (N,N,N’,N’四甲基乙二胺)
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系统的不连续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凝胶由上、下两层凝胶组成,两层凝 胶的孔径不同,上层为大孔径的浓缩胶, 下层为小孔径的分离胶。 2. 缓冲液离子组成及各层凝胶的pH不同。 电极缓冲液为pH8.3的Tris-甘氨酸缓冲液, 浓缩胶为pH6.7的Tris-HCl缓冲液,而分 离胶为pH8.9的Tris-HCl缓冲液。 3. 在电场中形成不连续的电位梯度。在 这样一个不连续的系统里,存在三种物理 效应,即样品的浓缩效应,凝胶的分子筛 效应和电荷效应,由于这三种物理效应, 使样品分离效果好,分辨率高。
柱状电泳槽
水平板式电泳槽
垂直板式电泳槽
电泳分离原理
在电场中,推动带电质点运动的力(F)等于质点所 带净电荷量(Q)与电场强度(E)的乘积。
F=QE
质点的前移同样要受到阻力( F′)的影响,对于 一个球形质点,服从Stoke定律,即:
F′=6πrην
式中r为质点半径,η为介质粘度,ν为质点移动速 度,当质点在电场中作稳定运动时:
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的催化体系
聚丙烯酰胺凝胶聚合的催化体系有两种: 化学聚合(AP);光聚合(核黄素) 用核黄素进行光聚合的优点是:①核黄素的用量很 低;②通过光照可以预定聚合时间。 但光聚合的凝胶孔较大,而且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变 小,不太稳定,所以用它制备大孔凝胶较适合。 化学聚合的凝胶孔径较小,因而采用过硫酸胺— TEMED催化系统制备小孔凝胶(分离胶),而且各次 制备的重复性好。
电荷效应
当各种离子进入pH8.9的小孔径分离胶后,甘氨酸离 子的电泳迁移率很快赶上蛋白质,高电势梯度也随 之消失,在均一电势梯度和pH的分离胶中,由于各 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所带电荷量不同,在电场 中所受引力亦不同,经过一定时间电泳,各种蛋白 质就以一定顺序排列成一条条蛋白质区带。
分子筛效应
由于分离胶的孔径较小,分子量大小或分子形状不 同的蛋白质通过分离胶时,所受阻滞的程度不同, 故因迁移率不同而被分离。此处分子筛效应是指样 品通过一定孔径的凝胶时,受阻滞的程度不同,小 分子走在前面,大分子走在后面,各种蛋白质按分 子大小顺序排列成相应的区带。
考马斯亮蓝 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在蛋白质染色中,目前考马斯亮蓝染色法最为常用, 1965年考马斯亮蓝应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胶染色,它 步骤简便、灵敏度较高,可进行定量扫描。它可分 为R和G型两类。R250比考马斯亮蓝G250少二个甲基, 但是比G250灵敏度高。 染色原理:染料主要是与蛋白质中的碱性氨基酸和 芳香族氨基酸残基通过范德华力结合。在595 nm下 测得的吸光度,与蛋白质浓度成正比。
实验八
聚丙烯酰胺凝胶柱状电泳
目的与要求
掌握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质的 原理; 熟悉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实验方法和操作 技术。
实验原理
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向与自身带相反电荷的 电极移动的现象。 电泳技术根据支持物的不同可分为:纸电泳、醋酸 纤维素薄膜电泳、淀粉凝胶电泳、琼脂糖凝胶电泳 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等。 经凝胶形状分:水平平板电泳、圆盘柱状电泳及垂 直平板电泳。
8.3
6.7
8.9 8.3
浓缩效应
样品在电泳开始时,通过浓缩胶被浓缩成高浓度的 样品薄层(一般能浓缩几百倍),然后再被分离。当 通电后,样品进入浓缩胶中,解离度最大的cl-—有 效迁移率最大,被称为快离子,解离度次之的蛋白 质则尾随其后,解离度最小的甘氨酸离子(PI=5.97) 泳动速度最慢,被称为慢离子。由于快离子的迅速 移动,在其后边形成了低离子浓度区域,即低电导 区。电导与电势梯度成反比,因而在快、慢离子间 形成了局部较高的电位梯度。处于该高电位梯度下 的血清蛋白质各成分以不同速度(分子量和带电量 不同)泳向快离子区,后又急速减慢,因而就按其 分子的大小堆积浓缩成层。
聚合反应是由溶于水的AP产生自由基S2O8-→SO4-自 由基SO4-,催化TEMED使之成为带不成对电子的活化 分子,活化的TEMED可随机与Acr分子或Bis分子结合 并转移自由基使之活化。被活化的Acr可以同样的方 式结合另一分子Acr并转移自由基使其活化,如果反 应物中只有Acr分子,按反应机理可以使所有Acr分 子结合成长链,使其末端的Acr分子始终带有被转移 的自由基活性,但仅Acr分子的多聚体只能形成长链, 尽管呈黏稠状,但不能形成带孔的凝胶。
F=F′即QE=6πrην
v=
QE
6πrη
聚丙烯酰胺是由丙烯酰胺和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在催化剂作用下,聚合交联而成,具有网状立 体结构的凝胶。并以此为支持物在垂直的玻璃 管中进行电泳,电泳分离的区带类似圆盘状故 命名为圆盘电泳。不连续圆盘电泳的凝胶管中 置有两种不同的凝胶层:浓缩胶、分离胶。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两 种成分在活化剂四甲基乙二胺(N、N、N‘、N ‘ tetramethyl ethylene diamine,简称TEMED)和催化 剂过硫酸胺(NH4)2(SO4)2 (Ammonium persulfate 简 称AP)(或光敏物质如核黄素,在紫外光、日光灯、 普通钨灯、日光照射下产生自由基),共同作用下 聚合而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