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公开课)

合集下载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8赤壁之战》第一、二课时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最新精品优秀课件PPT

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8赤壁之战》第一、二课时观摩课示范课公开课优质课赛教课最新精品优秀课件PPT

马路时要提(dī)防过往的车辆。
(3)重难点词语
巡哨:(负责警戒任务的小部队)巡行侦察。 利刃:锋利的刀。利,锋利,锐利;刃,刀。 士卒:旧时称士兵。 觑:把眼睛合成一条细缝(注意地看)。 拈:用两三个手指头夹取;捏。 鏖兵:鏖战,激烈地战斗,苦战。 漫天彻地:遍布天地之间,形容数量多或范围广。漫,满;彻,透。 决雌雄:比一下高低,定一下胜负,即“决一雌雄”。 语境记忆:在电视上看到这样一幕场景:一场鏖兵即将开始,双 方打算一决雌雄。巡哨的士兵已经从前线回来。士卒们准备好了利 刃,两军面面相觑。突然之间,狂风四起,黄沙漫天彻地飞来,一 位拈着一朵鲜花的仙女从天而降。
3.整体感知
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历史故事。东汉末年, 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 降和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这是我国历史上
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本文具体地讲述了周
瑜采用火攻败曹军于赤壁的战斗过程。让我们 看到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因骄而败的 曹操,有勇有谋的黄盖,谋略深远的周瑜。
作用:通过对曹操神态的描写可 突出表现曹操骄傲自负的性格特征。
互动反馈
品读感悟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赤壁之战
以少胜多 以弱胜强
再读课文
读课文,思考问题。
1.联系上下文说说黄盖带船“二更来降”的原因。 黄盖带兵和粮草来降,表面上表示有投诚 的诚意,实际上是为船里装火药打埋伏,使曹 操不起疑心。“二更”来降,是为靠近曹营点 火创造条件,因为天黑不易被发现。
2.第②段对黄盖的描写表现了他怎样的形象? 展现了黄盖威风凛凛、勇猛无畏、从容自 如的大将风范。
特殊语句
画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操在中军遥望隔 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 浪。 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 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 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 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 天彻地。 当日满江火滚,喊声震地。

六年级语文上册(S版语文)《赤壁之战》公开课PPT课件

六年级语文上册(S版语文)《赤壁之战》公开课PPT课件
黄盖写信、诈降。 2. 选刮东南风的一天。 3. 把装满火硝、硫磺的船接近曹营,点火, 冲向曹营。 4. 曹营火光冲天,人马死伤无数。 5. 曹操从华容道逃跑。
1.
课文几次提到东南风?说说火攻与 东南风的关系。
东南风是实施火攻的关键条件。如
无风火攻就不能实施;如风不急,船就
行不快,火攻有可能因对方有了防备而

提出问题
探讨交流
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 起,宜预提防。” 操笑曰:“冬至已过,安得无东 南风?何足为怪?”

从曹操的话语中,你体会出曹操 是怎样的一个人?
分析人物形象
连用两个反问句,可见这时曹 操已经傲慢轻敌。)
(曹操对程昱的提醒不屑一顾,
① 敌强我弱。
② 长期相持,于己不利。
③ 曹军不习水性,船只相连。(弱点)
内容回顾
1、作战双方分别是:周瑜和曹操
2、开始时双方兵力是3万人与80万人。 3、为体现力量对比悬殊,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是: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 这个比方可以用成语概括为:以卵击石。 4、通过填反义词找出可以用来形容战役结果 的成语:以少胜多

填空积累
黄盖为避免己方兵力弱这一情况,而针对彼
曹操
(155~220)
周瑜 ,字公瑾。与孙策为友并助 其攻占江东,后辅佐孙策,推荐 鲁肃为官。赤壁之战时与鲁肃坚 持抗曹,被任为大都督,用火攻 以少胜多,大败曹操。不久又击 败曹仁,攻下南郡。周瑜英姿焕 发,擅长音律、政治、軍事、文 学,吴人尊称为“美周郎”。他 本想攻打益州以图謀天下,不幸 天妒英才,出发前即病死。享年 36岁。
找准弱点,以我之长,攻敌之短。
书信内容

“周瑜关防得紧,因此无计脱 身。今有鄱阳湖新运到粮,周 瑜差盖巡哨,已有方便。好歹 杀江东名将,献首来降。只在 今晚二更,船上插青龙牙旗者, 即粮船也。”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

《赤壁之战》教案(精选15篇)《赤壁之战》篇1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全文,理解课文的内容2、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能力目标: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情感价值观目标:学会运用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的方法来对待学习、对待生活学习重点与难点: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学法指导:诵读自主合作探究练习巩固知识链接:●赤壁之战的典故和典故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苦肉计官渡之战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成语三分天下鞠躬尽瘁●历史已经随着江水远去,硝烟已经散尽,很多人说曹操如果听取贾诩的建议就不会失败,但我想曹操有他自己的看法在感叹曹操的时候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羽扇纶巾”的周瑜,他“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潇洒,和乌林那惊天动地的一把大火公元209年的第一场雪就这样被映红了……此正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复习提纲:教材知识点梳理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1.将军禽操2.五万兵难卒合3.顷之,烟炎张天4.雷鼓大震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1.荆州与国临接2.备南走3.致殷勤之意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1.敬贤礼士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3.必蹶上将军4.乘犊车,从吏卒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6.可烧而走也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一)实词1.此帝王之资也2.二子不协3.与操有隙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7.如其克谐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10近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24.上建旌旗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二)虚词1.比至南郡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向察众人之议4.累官故不失州郡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6.顷之,烟炎张天五.特殊句式1.刘备天下枭雄2.我,子瑜友也3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4豫州今欲何至5.行将为人所并6.我,子瑜友也7.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于)江东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导学案2(鲁人教版必修1)《赤壁之战》教案设计5(鲁人教版必修1)一、教学目标(一)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

赤壁之战ppt课件

赤壁之战ppt课件

赤壁之战对三国时期历 史的影响
赤壁之战后的政治格局 和军事态势
04
战争的影响与意义
战争对各方的影响
01
02
03
曹操
赤壁之战后,曹操失去了 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 能性,开始逐渐失去主动 地位。
刘备
通过赤壁之战,刘备获得 了喘息的机会,逐渐壮大 起来,为建立蜀汉奠定了 基础。
孙权
赤壁之战中,孙权得以巩 固自身统治地位,为扩大 东吴疆域、实现其战略目 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曹操的家族背景和早 期经历
第一阶段:曹军进攻与孙刘联盟的抵抗
2. 孙刘联盟的形成 孙权、刘备的背景和势力范围
孙刘联盟的背景和目的
第一阶段:曹军进攻与孙刘联盟的抵抗
3. 曹军进攻和孙刘联盟的抵抗策略 曹军的战术和战略
孙刘联盟的抵抗策略和军事部署
第二阶段:曹军战船被烧毁与撤退
1. 曹军战船被烧毁的经过 曹军的战船储备和分布
刘备方
刘备的目的是利用赤壁之战来巩固 自己的地位,并寻求与孙权结盟的 机会。
孙权方
孙权的目的是保护自己的领土完整 ,同时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势力范 围。
战争的地理环境
赤壁位置
赤壁位于长江南岸,是一个重要的渡 口,也是南北交通的要冲。
地理环境的影响
赤壁周围的河流和湖泊对战争起到了 关键作用,对作战策略和部队调动产 生了重要影响。
孙刘联军。
刘备的战术
刘备采用了侧翼突袭的战术,试 图通过快速移动和集中优势兵力
打击曹军前锋部队。
战术实施
在战争中,曹军的战术实施较为 顺利,但刘备的战术也起到了关 键作用,通过快速反击和火攻等
方式击败了曹军的前锋部队。
03
战争的经过

17赤壁之战-演示课件

17赤壁之战-演示课件
(代自己) • g.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表揣测) • h.其可怪也欤(加强感叹语气) • i.吾其还也 表祈使语气,有婉商的意味,还是)
• 8、一般虚词 • 1.比至南郡(等到) • 2.江表英豪咸归附之(都) • 3.向察众人之议(刚才) • 4.累官故不失州郡(仍然) • 5.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只是) • 6.顷之,烟炎张天(音节助词) • 7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如果 果
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 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谢谢大家! 欢迎多提宝贵建议!
• 6、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 • 古:万一 一旦 今:偶尔遇见 • 7、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侍之 • 古:面北朝拜 今:北面 • 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 古:他实际上 今:表话题转换 • 9、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 古:不超过 今:表转折关系 • 10、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 古:刚刚一 今:表年级或日期
• 7、烈: • a.兼仗父兄之烈(功业) • b.火烈风猛(大,形容词) • 8.事: • a.北面而事之(侍奉) • b.不足与图大事(事业) • c.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形势) • 9.计: • a.今为君计(考虑、打算,v.) • b.备用肃计(计策、谋略,n.)
10难: a.今操芟夷大难(灾难) b.五万兵难卒合(困难,难以)
• 《赤壁之战》字词梳理 • 一、通假字: • ①进住鄂县之樊口──住,通“驻”。 • ②将军禽操──禽,通“擒”。 • ③五万兵难卒合──卒,通“猝”。 • ④卿能办之者诚决──诚,通“请”。 • ⑤烟炎张天──炎,通“焰”,火焰;
张,同“涨”,弥漫。
• ⑥雷鼓大震──雷,通“擂”,敲击。
• 二、词类活用:
全) • 20不复料其虚实(估计) • 21.今以实校之(核对) • 22.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顾及)

赤壁之战课件.pptx

赤壁之战课件.pptx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
这一天,东南风…… 趁着东南风来的正是黄盖的船,…… ……,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船队。
……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 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 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
…… 黄盖写了一封信给曹操,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周瑜自 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 和粮草投降曹操。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了不得。
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曹操正在船头迎风眺望,忽然有个 兵士报告说:“江南隐隐约约有些帆船,趁着东南风向北岸驶来。”曹操定睛一看, 果然有一队帆船直向北岸驶来,不一会儿已经来到江心,船头的大旗上分明写着一
周瑜手下有一员老将,叫黄盖。他对周瑜说:“曹军八 十万,我军才三万,相差太远了。跟他们长期相持下去,对 我们没有好处。我看他们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把船连 在一起,如用火攻,他们想逃也逃不了。”
说火攻是个好主意是因为
,所以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
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可 是这一仗怎么打,还得想个计策。
赤 壁 之 战①
赤 壁 之 战①
本文改写自《三国演义》。《三国演义》 是 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它成书于元末明 初,是由作家罗贯中 根据民间传说和说唱故事, 吸取《三国志》等历史资料,编写而成的。小 说反映了汉末的社会动乱和 魏、蜀、吴 三国形 成后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小说 用浅近的文言写成。情节曲折复杂,人物众多, 结构宏大。
黄盖的船离曹操的船队不到二里了,黄盖叫兵士们把二十船芦苇一齐 点着,大家上了小船,解了缆绳,让这二十条火船趁着东南风冲进曹操的 船队。

小学五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精选公开课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精选公开课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精选公开课教案三篇《赤壁之战》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针对曹军的弱点,采用火攻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精选公开课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五年级语文《赤壁之战》精选公开课教案一学情分析:1、课文较长,不宜逐段串讲,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尽可能地凭借注释和运用工具书读懂课文,弄清大意,教师只讲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2、师生结合,逐段提出问题进行研讨,把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与语言训练结合起来,最后归纳总结。

3、充分利用《赤壁之战形势图》,增强教学的形象性和直观性。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培养虚心听取别人意见,多谋善断的品德作风。

2、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剪裁技巧和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分析并掌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3、结合课文词句的特点,归纳文言词法句法知识,逐步掌握文言字词句运用规律。

4、分析并掌握本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千八百多年前,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黄河流域。

为了一统天下,曹操南下击败刘表、刘备,占据了“荆、襄”之地,又乘胜企图以80万大军渡过长江,夺取江南东吴的地盘。

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在赤壁一带,与曹操决战。

当时曹军号称80万大军,东吴周瑜率军3万,双方兵力对比悬殊。

最后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争以曹军大败而告终。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一段时间内无力南下,奠定了魏、吴、蜀“三国鼎立”的局面。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之战》学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导言《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大约发生在公元208年左右。

这场战役是三国时期的关键之战,奠定了今日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节点。

本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教学设计思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段历史。

一、课程分析1. 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学习牟实、准确的历史表达方式,运用人文思维去描述局面和情况。

2. 教学内容(1)历史发生背景。

(2)赤壁之战发生的原因。

(3)赤壁之战的经过。

(4)赤壁之战的胜败原因。

(5)赤壁之战的意义和影响。

3.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经过。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对当时和今日的影响。

二、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情境为主导、以活动为载体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将学生引入当时的军事环境,让他们想象并感受当时的气氛、压力等。

2. 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旨在通过提出问题来促进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提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3. 项目化教学法项目化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项目的多元智能教学策略,旨在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制作PPT或小组项目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此事件的理解和研究。

4. 布兰考夫教学法布兰考夫教学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通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达自己的看法、疑虑、想法等来激发他们的思维。

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应该通过提问、答疑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三、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影片、图片等方式介绍《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战争过程。

2. 问题探究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赤壁之战的起因、经过和胜败原因等方面。

赤壁之战(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赤壁之战(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经过和结果。

分析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策略和战术。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图片和视频资料,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运用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赤壁之战的地理环境。

进行角色扮演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尊重,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英勇和智慧。

培养学生对和平的珍视和追求,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教训,远离战争。

二、教学内容1. 导言:介绍赤壁之战的背景,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讲解东汉末年的历史背景,曹操、孙权和刘备三方势力的竞争。

3. 赤壁之战的经过:详细描述赤壁之战的起因、过程和重要事件,包括草船借箭、苦肉计等。

4. 赤壁之战的结果:讲解赤壁之战的结局,对三国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5. 赤壁之战中的重要人物:介绍周瑜、诸葛亮、曹操等人物在赤壁之战中的角色和贡献。

三、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相关的历史教材或教辅资料,提供详细的知识点和解释。

2. 图片和视频资料:收集赤壁之战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3. 地图和图表:提供赤壁之战的地图和图表,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战争的地理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或引入相关的故事,引发学生对赤壁之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释,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赤壁之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4. 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辩论或制作赤壁之战的手工艺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和创造力。

五、评价与反思1. 学生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赤壁之战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学语文公开课《赤壁之战》优秀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语文公开课《赤壁之战》优秀教学方案设计

小学语文公开课《赤壁之战》优秀教学方案设计早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教案上,我的思绪也随之飘向了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

关于《赤壁之战》的教学方案,在我心中渐渐勾勒出轮廓。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

2.分析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人物分析能力。

3.学习古文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赤壁之战》的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分析赤壁之战中的战略战术,理解战争背后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赤壁之战》的课件,包括故事背景、人物介绍、战争过程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赤壁之战吗?这是一场发生在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

”我微笑着开场,让学生们对赤壁之战有个初步的了解。

2.故事讲解“曹操带领大军进攻东吴,周瑜和诸葛亮联手抵抗。

在这场战争中,他们运用了什么战术呢?”我引导学生关注战争中的战术。

“对,火攻!周瑜利用东南风,烧毁了曹操的船只,取得了胜利。

”我讲述着故事,让学生们沉浸在那个紧张的氛围中。

3.人物分析“同学们,你们觉得曹操、周瑜、诸葛亮分别是怎样的形象呢?”我提问,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分析。

“曹操是一个英勇、果断的统帅,但也有一些狡猾。

周瑜则是一个英俊、聪慧的将领,而诸葛亮则是一个足智多谋的谋士。

”学生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4.战术分析“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运用了哪些战术呢?”我引导学生分析战争中的战术。

5.课堂讨论“同学们,如果你们是周瑜或诸葛亮,你们会怎样布置战术呢?”我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进行课堂讨论。

“我会派出精兵强将,利用地形优势,进行伏击。

”一位学生兴奋地说。

“我会利用火攻,烧毁敌军的船只,切断他们的后路。

”另一位学生补充道。

五、课后作业2.深入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事迹。

六上语文YW 版《赤壁之战》——赤壁之谜公开课教案课件

六上语文YW 版《赤壁之战》——赤壁之谜公开课教案课件

赤壁,是一个知名度极高的古战场。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这是唐代大诗人描绘赤壁之战的诗句。

据记载,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冬,曹操亲率20万大军进攻东吴。

孙权在诸葛亮的说服下,与刘备联合作战。

孙刘联军利用曹军不善水战之短,利用火攻大破曹军。

其时,“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倾之,烟焰张天,人马溺死者甚众。

”(《资治通鉴》)这次战役,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智取强敌,为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样著名的战场,自然是文人雅士们吟咏感怀的对象。

然而怪的是,古战场赤壁的具体位置,竟也众说纷纭。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予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题为《赤壁》的绝句,是作者把黄冈(古黄州)城外的赤鼻矶视为古战场而写的。

北宋苏东坡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时,也误认黄州赤鼻矶为赤壁,因为此地岩壁垂直,一片红色,宛若烈火烧过一样。

苏轼在这里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词。

词中写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后人因称黄冈赤鼻矶为文赤壁。

然而谁都知道这里不是真正的古战场。

因为赤鼻矶的地理位置既不在樊江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与史书所载不符。

那么,武赤壁,也即真正的赤壁古战场在哪儿呢?对此,也是有争议的。

一种看法认为,赤壁在今湖北嘉鱼县东北,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和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都持这种观点。

如上溯此说之源,有《大清一统志》引据《水经注》为证。

《水经注》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应在嘉鱼县东北,与江夏接界处,上去乌林二百里。

”此说后来为清末著名地理学家杨守敬所首肯。

另一种看法认为。

赤壁应在湖北蒲圻县西北。

阴法鲁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中写道:“那个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

”《元和郡县图志》亦称:“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甚至 计算 形势 形成
仍然
8、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他实际上
说说下列各句文言句式
1、此帝王之资也 2、刘备天下枭雄 3、巨是凡人
4、今战士还者 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6、逼兵势耳
7、恐为操所先
8、行将为人所并
9、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10、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
11、豫州今欲何至
12、卿欲何言
是夜,瑜复见权曰:“①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 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②今以实校 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 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③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 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 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④子 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 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 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 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 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 助画方略。
引次江北 驻扎 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统兵数万 数量词,几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计算 兼仗父兄之烈 功业 火烈风猛 火势猛
• ③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 畏。
• ③用疲惫染病的士兵控制心怀疑虑的军队, 人数虽然多,也很不值得畏惧。
• ④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 望
• 子布、元表等人各自顾念妻子儿女,夹杂 着个人的打算,很让我失望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 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①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 十艘,载燥荻枯柴,②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 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 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操军吏 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 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③顷之, 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 大震,北军大坏, ④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 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⑤羸兵 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 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 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一.通假字:找出并释义:
1五万兵难卒合:卒—猝 仓促 2雷鼓大震:雷—擂 敲击 3将军禽操:禽—擒 捉拿 4烟炎张天 炎—焰 火焰 5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口 驻
6助画方略 画—划 谋划
二.解释古今异义的词:
1、致殷勤之意 恳切慰问 2、孙讨虏聪明仁惠 有才智 3、北面而事之 面向北 4、驱中国士众 中原地区 5、鼎足之形成矣 形势形成 6、其实汉贼 他实际上 7、地方数千里土地纵横 8、各顾妻子 妻子儿女 9、初一交战 刚一开始
• 二、试分别总结以上几种句式的特点及规律
• 在翻译中分别有何特点?应注意些什么?
• 判断句知识整理 例句
子瑜者,亮兄瑾也
我,子瑜友也 此乃天也 巨是凡人
标志词(固定 语句规律,
结构)
翻译方式
……者,…… 也
……也
翻译时加

“是”
刘备天下枭雄
无标志
田横,齐之壮士耳 ……耳
• 被动句知识整理 例句
• ⑤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 ⑤疲弱的士兵被骑兵践踏,陷在泥中, 死的很多。
1、与“可烧而走也”句式不同 的一项
(1)与结盟好。 (2)及说备使抚表众。 (3)逼兵势耳。 (4)操悉浮以沿江。 (5)引次江北。 (6)何以言之?
2、与“裹以帷幕”句式不同的 项
(1)农人告余以春及 (2)问征夫以前路 (3)逼兵势耳。 (4)操悉浮以沿江。 (5)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6)且晋何厌之有
• ①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 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
• ①“众人只见曹操信上说水军、步兵八十 万而个个害怕,不再考虑它的真假,便发 出投降的议论,是很没道理的。
• ②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 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 ②现在按实际情况查核,他所率领的中原 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所得 到的刘表的军队,最多七八万罢了,而且 都三心二意。
赤壁之战
司马光
学习目标
• 继续学习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 掌握重要句式,把握其特点及翻译方法 • 进一步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复习上节课有关知识
一、解释下列各句中词的含义
1、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凭借 中原地区
2、北面而事之
表修饰 侍奉
3、乘犊车,从吏卒
使……跟从
4、必蹶上将军
使……受挫
5、艨艟斗舰乃以千数 6、鼎足之形成矣 7、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三.词类活用:指出并解释
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交情
率轻锐继其后 轻装的精锐部队 敬贤礼士 礼待、礼遇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偏居 必蹶上将军 使……跌倒,使……挫败 从吏卒 使……跟从 甚失孤望 使……失望
可烧而走也 使……逃跑 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使……成功
共治曹操 对付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部署 岂足托乎 值得 兵精足用 充足
恐为操所先 行将为人所并 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受制于人 不拘于时 逼兵势耳
标志词(固定 语句规律,
结构)
翻译方式
……为,…… 所

翻译时用
“被”或
无标志,意义 “受”
上有被动
• 宾语前置句知识整理
例句
标志词(固 语句规律,
定结构) 翻译方式
(1)豫州今欲何至? 疑问句中,
(2)卿欲何言?
疑问代词作
(3)复驾言兮焉求? (4)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古文中的几种重要句式
• 1、判断句 • 2、省略句 • 3、被动句 • 4、定语后置句 • 5、状语后置句 • 6、宾语前置句 • 7、主谓倒装
• 分组探究
• 一、请从本文分别找出以下几种句式的代表语句, 并予以归类
•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 4、定语后置句 5、状语后置句 • 6、宾语前置句
• ①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 可烧而走也。”
• ① “现在敌多我少,很难同(他们)持久 对峙。曹操的军队正好把战船连接起来, 首尾相接,可用火烧来使他们败退逃跑。”
• ②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 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
• ②在里面灌上油,外面用帷帐包裹,上面 树起旗帜,预备好轻快小船,系在战船的 尾部。先送信给曹操,假称要投降。
• ③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③霎时间,烟和火焰布满天空,烧死的、 淹死的人马很多。
• ④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 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 ④曹操带领军队从华容道步行逃跑, 遇上泥泞的道路,道路不能通行,天 又(刮起)大风,就命疲弱的士兵都 去背草填路,骑兵才得以通过。
3、与“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句式相同的有 (1)豫州今欲何至? (2)今战士还者 (3)何以言之? (4)荆州之民附操者 (5)卿欲何言? (6)欲安所归乎? (7)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 (8)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4、与“羸兵为人马所蹈藉”句式不 同的一项
(1)恐为操所先。 (2)行将为人所并。 (3)受制于人。 (4)刘备天下枭雄。 (5)逼兵势耳。
宾语,宾语 前置
翻译时,先
(5)欲安所归乎?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厌之有?
翻译后边动
“之”作宾语 前置的标志
词,再翻译 动词前代词 (名词)
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并翻译
• 1、荆州之民附操者 • 2、恐为操所先 • 3、刘备天下枭雄 • 4、卿欲何言? • 5、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 6、可烧而走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