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学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学案新人教版

20 曹刿论战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别句式。

2.了解《左传》的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曹刿以弱胜强的缘由。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鉴赏作品的实力。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过程一、初读——基础学问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 )焉肉食者鄙.( )弗.( )敢专也小惠未遍.( )牺牲玉帛.( ) 望其旗靡.( )2.说明下列加点的词语。

(1)肉食者鄙.:(2)又何间.焉:(3)牺牲..玉帛:(4)小大之狱.:(5)一鼓.作气:3.填空。

《曹刿论战》选自编年体史书《》,旧传是( )时期( )国史官( )写的。

4.翻译下列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品读——理解课文5.为什么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6.依据故事的内容,说说你对曹刿或者鲁庄公的评价。

三、展读——拓展延长7.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闻名战役,并分析斗争成功的缘由。

参考答案一、初读——基础学问1.jiàn bǐfúbiàn bómǐ2.(1)浅陋,文中指目光短浅(2)参加(3)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4)指诉讼事务(5)击鼓进军3.左传春秋鲁左丘明4.(1)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肯定依据实情来办理。

(2)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士气,其次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二、品读——理解课文5.民心向背是确定斗争输赢的主要因素。

6.曹刿是一位有远谋的军事家。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忱;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鲁庄公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他把斗争成功寄予在小恩小惠和神灵保佑上,他急于求战,急于进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能;但他实事求是,虚心听取看法,并亲自参战,不耻下问,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明君。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同步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20 《曹刿论战》同步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与特殊句式,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别。

2.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

3.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学习重点】1.了解《左传》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学习难点】理顺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故事情节,揣摩曹刿和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学习过程】一、阅读导航阅读“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为本课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默读一遍课文,标注生字词。

三、自主预习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作品介绍《左传》,全称为,又称,简称《左传》,是我国最早一部记事详备、文辞优美的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记载了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共250多年的历史。

涵盖了这一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情况,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

2.背景资料长勺之战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

此前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争夺君位,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并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还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

然而公子小白抢先归齐,取得君位,即齐桓公。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齐胜鲁败,公子纠被杀。

然齐桓公仍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再次发兵攻鲁,交战地点是国的长勺,故称“长勺之战”。

3.知识史书体例有六种,即、、、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

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等都属于这类。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

他以人物为中心,用“”叙述帝王,用“”记叙封国王侯和特殊人物,用“”记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记历代有影响的人物或少数民族史及外国史。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1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1新人教版
强调《曹刿论战》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曹刿论战》。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曹刿论战》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左传》:《曹刿论战》所在的《左传》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可以提供《左传》中其他与战争、政治策略相关的故事,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文化。
其次,在讲解《曹刿论战》的基本概念和人物关系时,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古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觉得我应该在讲解的时候更加生动形象,可以使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比如历史地图、图片等,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再次,在案例分析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战争策略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分析。下次我打算提前准备一些讨论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
-让学生思考《曹刿论战》中的道德和价值观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例如忠诚、勇气、智慧等,并联系自己的经历或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和讨论。
课后作业
1.根据《曹刿论战》的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分析《曹刿论战》中曹刿的论辩技巧,举例说明他是如何通过巧妙地运用语言和逻辑来战胜对手的。
3.结合课文中的描述,分析《曹刿论战》中战争策略的特点,以及这些策略在古代战争中的实际应用。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曹刿论战》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曹刿论战》的基本概念、人物关系、案例分析等。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
知识拓展:
介绍与《曹刿论战》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曹刿论战》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曹刿论战》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要求学生在拓展学习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不少于500字。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拓展学习成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拓展任务:
-研究《左传》中其他有关战争的故事,分析其中的战略战术和战争智慧,与《曹刿论战》进行对比,总结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深入了解古代战争的特点和影响,探讨战争对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分析战争与和平的关系。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战争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曹刿的论点和策略,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情况中。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通过音频和视频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调和表达方式。
2.教学软件:运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如古文翻译游戏、文言文阅读理解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曹刿论战》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设计小组讨论环节,让学生围绕《曹刿论战》的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1.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曹刿论战》,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使其能够熟练地朗读和翻译文言文,掌握其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式。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导学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导学案 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导学案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

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

........................................走近《曹刿论战》,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结构一、新课导入......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0课曹刿论战教案 新人教版

20 曹刿论战1.了解作者和《左传》。

2.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疏通文义,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感受曹刿的军事智慧与仁人之心。

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在战争中,人心所向、正确的战略是取胜的两个必要条件。

毛泽东“敌疲我打”的防御战术就是受到春秋时期“长勺之战”的启发。

今天就让我们回到公元前684年,和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一起来见证这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作者简介:左丘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

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太史公司马迁称其为“鲁君子”。

左丘明出身的家族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国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

作品简介:《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较早的一本史学著作和重要的文学著作。

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记载了公元前722年以后的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目标导学二:把握文中常见文言现象【词类活用】①神弗福.也(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②公将鼓.之(名词用作动词,击鼓)【一词多义】①故:公问其故.(原因,缘故) 故.逐之(所以)②以:何以.战(凭、靠) 必以.信(按照) 必以.分人(把)③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公与之.乘(代词,代指曹刿)故克之.(代词,代指齐军)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将鼓之.(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古今异义】①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②肉食者鄙.(古义: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轻视,看不起)③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放弃或损害某些利益)④必以情.(古义:诚心;今义:感情)⑤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又一次)目标导学三:疏通文义,整体感知1.本文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明确:两条。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第二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第二课时)学案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导学目标: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一、自学反馈(自主完成,同桌互查)1交流实词归纳结果2检查背诵3历史上还有哪些以少胜多的战争二、合作探讨(交流互动,问题质疑。

)1曹刿是如何帮助庄公选择战机的呢?2鲁庄公在战时是如何表现的?3人物分析(1)关于曹刿:课文集中体现了曹刿作为一名军事家的“远谋”。

曹刿请见,表现他的爱国热情;曹刿问战,表现他的政治远见;曹刿参战,表现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表现他过人的谋略。

(2)关于鲁庄公:课文集中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

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

鲁庄公备战见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庄公作战用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庄公战后问刿,不因胜而白喜,表现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综合以亡,可以得出鲁庄公并非昏君,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3)关于比照映衬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

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2.关于详略课文剪裁详略得当。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

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三、巩固检测(重点突破,当堂训练。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并说出相应的成语。

齐师伐我齐人二鼓望其旗靡小信未孚惧有伏焉夫大国,难测也未能远谋故克之三而竭观其辙故逐之四、拓展延伸(融会贯通,提高能力。

)写出含有以上带点词的成语,如:师:师出无名鼓:一鼓作气靡:所向披靡孚:不孚众望伏:危机四伏测:高深莫测谋:足智多谋克:攻无不克竭:殚精竭虑辙:南辕北辙逐:追亡逐北五、新得困惑(学习得失,自我小结。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导学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资料20 曹刿论战课题曹刿论战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和虚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能正确翻译疑难的句子.2。

学习本文对比、衬托的写作手法,了解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和简洁精炼的笔法。

过程与方法1。

理解文章大意,培养正确、流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学会赏析鲜明的人物形象,即曹刿和鲁庄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优秀品质。

课前预习作品简介《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一部为《春秋》做注解的编年体史书,作者相传是与孔子同时代的鲁国史官左丘明。

《左传》比较完整地记述了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250余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情况,揭露了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荒淫,赞美了许多杰出人物的历史功绩,表达了重视人民作用的民本思想.《左传》既是历史著作,又是很有成就的散文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长勺之战发生的原因要追溯到齐襄公在位时,齐国国内危机四伏,民不聊生。

公元前686年,齐国的大臣杀死了齐襄公,立公孙无知为国君。

齐襄公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出奔到莒国,公子纠跑到鲁国.次年,齐国的大臣又杀死了公孙无知.这时,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想回国争夺君位。

小白抢在前头,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但是鲁国仍派兵送公子纠回国,结果没有成功。

后来齐国虽然迫使鲁国杀死了公子纠,但仍不罢休,就借口鲁国参与了齐国的内政,于公元前684年春天发动了对鲁国的进攻。

这次战争是诸侯间争权夺利的战争,齐国以大压小,以强凌弱,处于进攻者的地位,鲁国处于防御者的地位,而战争的结果却是鲁胜齐败.读准字音曹刿.(ɡuì)又何间.焉(jiàn)鄙.(bǐ)玉帛.(bó)小惠未徧.(biàn)小信未孚.(fú)登轼.(shì)公与之乘.(chénɡ)旗靡.(mǐ)通假字小惠未徧.(通“遍”,遍及,普遍)课前预习古今异义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肉食者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言行粗俗,品格低下)小大之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再次,又)可以..一战(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神弗福.也(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公将鼓.之(名词做动词,击鼓进军)文言句式判断句:夫战,勇气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
2. 文言文的翻译:让学生能够理解并翻译课文,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3. 文章主题的分析:通过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理解曹刿的智谋和策略,以及他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4. 写作技巧的讲解: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5. 课文讨论与思考: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4. 审美鉴赏: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欣赏和评价优秀的文学作品。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学生需要掌握并能够正确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语文素养。
2. 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并翻译课文,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3. 文章主题的分析与思考: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曹刿的智谋和策略,以及他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解决办法:
1. 对于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可以通过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的互动练习来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
2. 对于文言文的翻译与理解,可以通过教师的解释和学生的自主翻译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解和翻译课文。
3. 对于文章主题的深入分析,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4. 对于写作技巧的应用,可以通过教师的示范和学生的练习相结合,引导学生掌握并应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6. 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大家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学习了一些写作技巧。请大家记住曹刿的智谋和策略,并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今天的作业是翻译课文并完成相关的练习题。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对文言文有更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能够培养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大家加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0曹刿论战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 曹刿论战知识与技能1.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朗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重点梳理、区分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

诵读法、探究法。

多媒体课件、《左传》的相关资料。

2课时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如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曹刿论战》就是记录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1.《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2.背景知识。

本文所叙的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此前两年,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教案 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20《曹刿论战》教案 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教学过程一:初识庐山——正读。

1.同学们朗读课文。

2.播放朗读录音。

教师根据朗读实况正音。

如“间、帛、孚、勺、辙、靡”等可能在正音之列。

3.教师根据朗读实况纠正语调。

如:①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应读出“反对”的语气。

②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应读出“否定”的语气。

③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④久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应读出“议论”的语气。

⑤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应读出“解说”的语气。

5.同学们再读课文。

二:横岭侧峰——点读。

(所谓“点读”,就是从课文朗读转向阅读课文注释,要求学生“点”着课文注释,一个一个地读。

) 1.要求同学们认真点读课文注释。

2.学生质疑问难,老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教师点出应该重点理解的10个词:鄙安加信孚狱绩轼焉4.学生边读课文边温习对课文注释的理解。

单元综合教案续页三:水落石出——译读。

(所谓“译读”,就是同学们自读课文,自译课文,读读译译,译译读读。

)1.各人自读自译。

2.同桌交替一人读课文,一人说译文。

四:点石成金——品读。

l.教师介绍本文的背景。

2.由文章题目入手,通过“题眼”——“论”确认课文的文体。

[明确] 课文标题的题眼是“论”字,即“论述”之意。

但我们不能由这个“论”字就认为它是一篇议论文,事实上,本文是一篇记叙文。

找出记叙的要素并根据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给文章划分层次,分别用四个字概括每层的层义。

3.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板书。

五:聚沙成塔——理读。

(所谓“理读”,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出文言字词的学习,用“整理”方式,指导学生积累1.教师解说:理读,是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进行整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以供积累的一种读法。

这种读法的好处是有利于积累,有利于提炼,有利于高效率学习。

我们学习《曹刿论战》,重点是理读课文中的文言字词。

2.教师介绍学法。

指出,理读文言字词,其方法是集聚文言字词的板块,在辨析中理解词义。

《曹刿论战》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 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学案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曹刿“一鼓作气”、“敌疲我打”的战略、战术,以及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3.体会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作者运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2.读准、读懂课文,积累重点字词。

【快乐链接】《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齐鲁长勺之战: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刘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体验学习】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节奏。

2.利用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小组交流质疑,推荐重点字词(上板)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原文回答)①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②鲁庄公认为战前需做哪些准备?曹刿是如何评价的?③曹刿认为有利的进攻时机是什么?有利的追击时机是什么?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翻译、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曹刿的战略思想;2.品读课文分析曹刿与庄公的人物形象。

【体验学习】1.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说说鲁国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的齐国?2.研读课文,赏析句子(1)庄公作为“肉食者”,他的“鄙”表现在文中的哪些方面?(2)文中表现了曹刿哪些品质和才能?结合具体的句子谈一谈。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的下册版曹刿论战学习教案

人教新课标九年级的下册版曹刿论战学习教案

曹刿论战的对话部分采用了反问句和 设问句,加强了语气和表达效果。
03 曹刿论战思想内涵探讨
CHAPTER
战争观与和平理念
战争起因
探讨战争的起因,是否为正义或 非正义,还是出于某种利益关系
的考量。
和平理念
曹刿论战中体现的和平理念,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等 ,强调了政治清明、公正司法对
历史事件
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在曹 刿的谋划下以弱胜强,成 为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 战例之一。
文学价值
《曹刿论战》作为《左传 》中的一篇名篇,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教学目标设定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 和战争特点,掌握《曹刿 论战》的主要内容和写作 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 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 解能力和分析评价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工具应用
多媒体课件
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 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程内容。
网络资源
利用网络资源,如历史资料、专家解 读等,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 。
学生活动组织与实施方案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曹刿论战中的策略 、智慧和历史意义。
角色扮演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曹刿论战中的场景 ,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曹刿的智慧和谋略, 认识战争的残酷性,树立 和平意识。
教学内容与结构安排
文本解读
详细解读《曹刿论战》的文本 内容,包括曹刿的形象、战争 经过和写作特点等。
课堂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 扮演等活动,加深对文本的理 解和认识。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 曹刿论战》教案一. 教材分析《20 曹刿论战》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曹刿与齐恒公的论战,展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智慧。

本课主要内容是曹刿与齐恒公就齐国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辩论,最后曹刿得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结论。

课文语言简练,寓意深刻,旨在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分析评价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文阅读基础,但针对本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学生可能还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

3.分析评价曹刿的政治智慧和远见。

4.培养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的掌握。

2.难点:对曹刿政治智慧和远见的分析评价。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

2.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评价曹刿的政治智慧和远见。

3.朗读法: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

2.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言和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用PPT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评价曹刿的政治智慧和远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讨论观点,让学生上台进行分享,大家共同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在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有很多,像中国古代的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中国近代的抗日战争等,都在中国战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的篇章。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孟子说得好:“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于人心的向背。

这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早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悟出了这个道理,并把它写进了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里。

走近《曹刿论战》,感悟圣贤先哲的智慧,你会觉得智慧的天空万里无云!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赏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3.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4.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第一课时疏通文意理结构一、新课导入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的长勺之战曾经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说它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是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

《曹刿论战》就是谈论这场战争的。

在鲁国的生死存亡之际,曹刿挺身而出,凭着其深远的见识,从容的风度,为弱小的鲁国赢得了这场战争。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点课文中的生字词。

曹刿.(guì) 小惠未徧.(biàn) 小信未孚.(fú) 又何间.(jiàn)焉公与之乘.(chéng) 长勺.(sháo)2.解释课文的重点词语。

(1)重点实词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弗敢加也:加,虚夸,这里指以少报多。

必以信:信,诚实,意思是对神说实话。

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

神弗福也:福,赐福、保佑。

公将鼓之:鼓,动词,击鼓。

既克:克,战胜。

望其旗靡:靡,倒下。

(2)通假字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3)古今异义牺牲玉帛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放弃或损害一方的利益。

小大之狱狱,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必以情情,古义:以实情判断。

今义:感情。

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今义:忠诚。

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空间或时间。

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可能、能够。

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指目光短浅。

今义:轻视,看不起。

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4)一词多义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暗地。

故:公问其故:缘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所以。

属:忠之属也:类。

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有良田美池之属:类。

以:可以一战:凭借。

必以情:按照。

必以分人:把。

伐:十年春,齐师伐我:兴兵攻打。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砍伐。

(5)词类活用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

公将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击鼓进军。

(6)省略成分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肉食者谋之,(君)又何间焉?乃入见。

——(曹刿)乃入(宫)见(庄公)。

问:“何以战?”——(曹刿)问(庄公):“(君)何以战?”必以分人。

——必以(之)分(于)人。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曹刿)对曰:“(此)忠之属也。

可以(之)一战。

”(7)成语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彼竭我盈: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3.作者链接《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清代有的学者认为是刘歆改编。

近人认为是战国初年人根据各诸侯国国史编成。

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

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4.背景链接长勺之战的背景——齐国襄公无道,在位时发生内乱。

襄公兄弟多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他就逃到鲁国,公子小白则逃奔到莒。

庄公8年(前686年)秋,齐国人杀死襄公,立公子无知,庄公9年(前685年)无知又被人杀死。

于是,纠和小白争着回国。

小白设计先到,做了国君,就是鼎鼎大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齐国要杀公子纠,打败鲁军,并再次威胁鲁国,要求鲁国杀公子纠。

纠被杀后,齐军就出动,在长勺与鲁军会战。

当时齐强鲁弱,但最终鲁军胜利,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5.文体链接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

《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

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

《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

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

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读通文意1.自学课文,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2.结合课下注释与课前预习,把握课文大意;3.小组合作,翻译课文。

①解决个人在自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②通过合作做到逐字逐句翻译。

③注意把握通假字、词类活用和一字多义现象。

(二)整体感知1.跳读课文,整理课文结构,全文可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层次是怎样的?【交流点拨】本文虽短,但能紧扣题旨“论战”,运用对话的形式,有条不紊,逐层展开,阐明曹刿是怎样论战的。

全文共三段,每段为一部分。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跟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从“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以写鲁方之战术决策为主。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

可分两层:第一层(从开始到“故克之”)以“夫战,勇气也”为根据,提出要选择“彼竭我盈”的时机,以逸待劳发动反攻,回答了为什么等待“齐人三鼓”而后“鼓”的问题。

第二层(从“夫大国”到段末)以“大国难测,惧有伏焉”为根据,提出作战中必须时刻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知己知彼,说明了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之后才认为可以追击的原因。

2.速读课文理线索,这篇课文有几条叙事的线索?【交流点拨】有两条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3.课文的题目是“曹刿论战”,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交流点拨】这是一篇记叙文,全文以“论”为中心。

第1段记叙论战前政治准备的内容;第2段记叙战斗经过;第3段通过“叙”来“论”战争胜利的原因。

四、板书设计将战——备战——胜战——评战论战请见——请问——参战——释疑五、拓展延伸根据所学词的词义,找出能够印证的成语。

示例:“齐师.伐我”———师出无名,师出有名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彼竭我盈.———(恶贯满盈)小信未孚.——(不孚众望)第二课时探究写法悟剪裁一、新课导入本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

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其原因是什么,其奥妙何在,史书上是如何记载这一历史事实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回味这一段传奇佳话。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齐师伐我”的“伐”是什么意思?由“齐师伐我”的“我”字你悟出了什么?【交流点拨】“伐”是兴兵攻打的意思。

由“齐师伐我”的“我”字可以看出,记载这一史实的一定是鲁国的史官,而且,齐国发动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鲁国是正义的卫国战争。

2.曹刿的身份怎样?你会用一句什么样的诗句来评价他?【交流点拨】从“其乡人曰”句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吧,曹刿真是“位卑未敢忘忧国”啊!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人?【交流点拨】“肉食者”,吃肉的人。

“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

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

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

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

一般称为“肉食者”,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4.作战地点选在哪里?【交流点拨】长勺,在鲁国境内,地理条件对鲁国有利。

5.鲁国获胜后(“既克”),“公问其故”的“故”是什么意思?从这个细节上可以看出鲁庄公怎样?照应了上文的哪个句子?【交流点拨】“故”是原因的意思,战争取胜还不知获胜的原因,由此可见,鲁庄公是一个平庸的国君,照应了上文的“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个句子。

6.曹刿对战争能获胜的原因分析,可以用哪两个成语来概括?【交流点拨】冲锋要待“彼竭我盈”之时,曹刿是要鲁军“以逸待劳”;追击要选择“辙乱旗靡”之时,曹刿是要鲁庄公能够“知己知彼”。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文本探究1.阅读第一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全文的关键词,贯穿全文。

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交流点拨】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2)“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鲁庄公认为要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交流点拨】三方面: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对于这三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交流点拨】前两个方面的准备,曹刿都予以否定——民弗从也、神弗福也,第三个准备,得到了曹刿的认同,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

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4)段末句“战则请从”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不仅写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而且注意实际作战中的战略战术。

文章也以此作为过渡,转入下文写他临阵参战指挥。

2.阅读第二段,探究下面的问题:(1)曹刿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恰当的作战时机的呢?【交流点拨】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曹刿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

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

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2)辽阔的万里战场,作者为什么写得如此简略?【交流点拨】第2段叙述的是曹刿指挥作战的情况,作战的过程写得非常简略,突出写了曹刿“谋”的作用,为下文“论战”打下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