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单品成本核算
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战略方案
![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战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c670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a.png)
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战略方案一、生鲜单品成本核算生鲜单品成本核算是指计算生鲜单品的生产、运营、销售过程中涉及的各项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与生产、销售有关的成本,例如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设备折旧成本等。
间接成本是指无法直接归属于一些产品的成本,例如管理费用、租金、水电费等。
进行生鲜单品成本核算时,首先需要确定合理的成本分类体系,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设定相应的分类科目。
例如可以将成本分为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
其次,需要确定每个分类科目的成本对象。
例如原材料成本的成本对象可以是每个生鲜单品的原材料采购成本,人工成本的成本对象可以是每个生鲜单品的加工人工成本。
然后,需要对每个分类科目的成本进行计算和核算。
例如原材料成本可以通过记录每个产品的采购数量和采购价格,再乘以每个产品的用量,计算出采购成本;人工成本可以通过记录每个产品的加工时间和加工工资,再乘以每个产品的用工量,计算出加工人工成本。
最后,将各个分类科目的成本汇总,计算出每个生鲜单品的总成本,并计算出每个生鲜单品的成本占比,以及平均成本。
成本控制是指通过控制成本的发生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企业经营成本的最小化。
对于生鲜单品企业来说,成本控制是保持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手段。
1.优化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生鲜单品企业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着成本的控制。
通过建立健全的供应链体系,优化采购、生产和销售环节,可以降低成本。
例如,与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获取更优惠的采购价格;合理规划生产计划,减少库存和仓储成本;优化物流配送,降低运输成本。
2.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是成本控制的有效手段。
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优化生产流程,减少浪费和闲置,提高资源利用率。
3.控制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生鲜单品企业的主要成本之一,合理控制人工成本对于成本控制至关重要。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a9e4178caaedd3383c4d336.png)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按照《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战略》(《连锁》杂志2002年5月刊)中的分类所述,分拆类生鲜品主要是指畜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入卖场后,需要经过再次分割加工,成为生鲜商品结构中规定的销售单品(部位肉)定价销售。
此类生鲜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一个“由一到多”的物理分解过程(由一个采购单品分解为多个销售单品),而生鲜品成本也经历了一个相应的成本分解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否准确有效地进行成本分解与核算,决定了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式的选择,进而也同时影响着超市生鲜经营的方式。
目前在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中,由于采购和作业管理等种种原因,分拆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多采用分类核算方式,单品核算的尝试在诸多困扰之下进展不大。
一、分类核算方式由于分拆类生鲜品多以整片猪、牛、羊等畜产屠体和整禽形式采购进超市,在卖场加工分解,分类核算就是以采购单品的批次采购总成本与分解后各对应单品销售额总和作对比,核算采购单品的批次销售毛利。
核算可以细化至采购单品的批次,也可以大而化之成为一定期间内(月、半月或周)的肉类或者水产部门的分类核算。
1、分类核算的基本计算方式假设我们按照采购单品批次为核算基础,分拆类生鲜品分类核算主要依据以下基本计算公式: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额=总销售额在这个基本公式中,有几项为已知或者事先可以采集到的标准数据,其中:【1】“总采购成本”是指采购单品的本批次采购成本总和(例如生猪采购金额),此项数据应该为已知项目;【2】“总销售额”为采购单品分解成销售单品后销售额合计(例如本批次生猪分割成排骨、瘦肉和五花肉等销售单品之后的销售额总和),其计算公式为:总销售额=(销售单品价格×销售单品重量)+……其中:单品价格是参照市场单品价而定的本超市销售单品定价销售单品重量=总猪重量×销售单品出品率【3】“总损耗成本”=总销售额×标准损耗率最终销售毛利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已知条件计算得出:毛利额=总销售额-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率=毛利额÷总销售额2、分割试验与标准核算参数提取在分拆类生鲜品的整个核算过程中,在采购单品的品级规格,以及转化到部门商品结构中的销售单品数量确定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进行一定批次和数量的分割试验,从中提取核算标准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销售单品出品率、标准损耗率和预算毛利率。
超市成本核算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
![超市成本核算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488228ac0722192e4436f624.png)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按照《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战略》中的分类所述,分拆类生鲜品主要是指畜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入卖场后,需要经过再次分割加工,成为生鲜商品结构中规定的销售单品(部位肉)定价销售。
此类生鲜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一个“由一到多”的物理分解过程(由一个采购单品分解为多个销售单品),而生鲜品成本也经历了一个相应的成本分解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否准确有效地进行成本分解与核算,决定了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式的选择,进而也同时影响着超市生鲜经营的方式。
目前在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中,由于采购和作业管理等种种原因,分拆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多采用分类核算方式,单品核算的尝试在诸多困扰之下进展不大。
一、分类核算方式由于分拆类生鲜品多以整片猪、牛、羊等畜产屠体和整禽形式采购进超市,在卖场加工分解,分类核算就是以采购单品的批次采购总成本与分解后各对应单品销售额总和作对比,核算采购单品的批次销售毛利。
核算可以细化至采购单品的批次,也可以大而化之成为一定期间内(月、半月或周)的肉类或者水产部门的分类核算。
1、分类核算的基本计算方式假设我们按照采购单品批次为核算基础,分拆类生鲜品分类核算主要依据以下基本计算公式: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额=总销售额在这个基本公式中,有几项为已知或者事先可以采集到的标准数据,其中:【1】“总采购成本”是指采购单品的本批次采购成本总和(例如生猪采购金额),此项数据应该为已知项目;【2】“总销售额”为采购单品分解成销售单品后销售额合计(例如本批次生猪分割成排骨、瘦肉和五花肉等销售单品之后的销售额总和),其计算公式为:总销售额=(销售单品价格×销售单品重量)+……其中:单品价格是参照市场单品价而定的本超市销售单品定价销售单品重量=总猪重量×销售单品出品率【3】“总损耗成本”=总销售额×标准损耗率最终销售毛利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已知条件计算得出:毛利额=总销售额-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率=毛利额÷总销售额2、分割试验与标准核算参数提取在分拆类生鲜品的整个核算过程中,在采购单品的品级规格,以及转化到部门商品结构中的销售单品数量确定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进行一定批次和数量的分割试验,从中提取核算标准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销售单品出品率、标准损耗率和预算毛利率。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c37b53aac77da26925c5b0d4.png)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分拆类生鲜品主要是指畜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入卖场后,需要经过再次分割加工,成为生鲜商品结构中规定的销售单品(部位肉)定价销售。
此类生鲜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一个“由一到多”的物理分解过程(由一个采购单品分解为多个销售单品),而生鲜品成本也经历了一个相应的成本分解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否准确有效地进行成本分解与核算,决定了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式的选择,进而也同时影响着超市生鲜经营的方式。
目前分拆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多采用分类核算方式,单品核算的尝试在诸多困扰之下进展不大。
一、分类核算方式由于分拆类生鲜品多以整片猪、牛、羊等畜产屠体和整禽形式采购进超市,在卖场加工分解,分类核算就是以采购单品的批次采购总成本与分解后各对应单品销售额总和作对比,核算采购单品的批次销售毛利。
核算可以细化至采购单品的批次,也可以大而化之成为一定期间内(月、半月或周)的肉类或者水产部门的分类核算。
1、分类核算的基本计算方式假设我们按照采购单品批次为核算基础,分拆类生鲜品分类核算主要依据以下基本计算公式: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额=总销售额在这个基本公式中,有几项为已知或者事先可以采集到的标准数据,其中:【1】“总采购成本”是指采购单品的本批次采购成本总和(例如生猪采购金额),此项数据应该为已知项目;【2】“总销售额”为采购单品分解成销售单品后销售额合计(例如本批次生猪分割成排骨、瘦肉和五花肉等销售单品之后的销售额总和),其计算公式为:总销售额=(销售单品价格×销售单品重量)+……其中:单品价格是参照市场单品价而定的本超市销售单品定价销售单品重量=总猪重量×销售单品出品率【3】“总损耗成本”=总销售额×标准损耗率最终销售毛利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已知条件计算得出:毛利额=总销售额-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率=毛利额÷总销售额2、分割试验与标准核算参数提取在分拆类生鲜品的整个核算过程中,在采购单品的品级规格,以及转化到部门商品结构中的销售单品数量确定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进行一定批次和数量的分割试验,从中提取核算标准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销售单品出品率、标准损耗率和预算毛利率。
超市生鲜成本核算解决规范
![超市生鲜成本核算解决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3b4fbca4ccbff121dc36836c.png)
超市生鲜成本核算解决规范一、生鲜折扣售卖方式:1、解决办法一:此类“折扣”商品专指蔬果、肉品等易损耗、无法退货、小批量清仓的商品。
不同于快讯、惊爆等促销折扣。
此类“折扣”商品可以在营业结束前,在原货号一次性变价出清。
各店可设定折扣标准,依据卖场操作手册中的权限规定,由负责人签字、变价,允许负毛利。
要求严格执行变价流程,不得直接在电子秤上任意变价,不得任意将正常商品打折。
2、解决办法二:设立新货号,只作清仓使用。
每商品小组按情况设立数个清仓货号(以公斤、包……为单位)。
如:处理蔬菜/包 1元、处理蔬菜/公斤 2元;处理水果/包 1元、处理水果/公斤 2元处理办法是:在原货号下报损、库存更正,清仓货号进价为“0.01元”。
3、特例商品如破壳鸡蛋,单独建处理货号(描述为破壳鸡蛋),进价为鸡蛋的原进价。
二、内部转货操作核算问题解决办法:1、原则上熟食原材料由供应商供货。
必要时只能调拨临时用、小批量的、或者各组已无法正常售卖但未变质的商品。
2、限生鲜内部相互进行转货。
3、生鲜大组间转货,转出部门不得为转入部门作数量、金额折扣,当天作完库存更正。
保证转出和转入方金额、数量一致。
4、需与当地财务协调。
当天汇总转货单据,进行库存更正,交财务进行帐务调整。
转货单据必须妥善留存,防止因丢单、漏单,使成本无法核算。
5、转入货号下进价与转出货号进价一致,不能为“0”,否则会造成转入成本不准确,最终导致盘点差异。
6、当转出货号商品进价发生变动时,对应的转入货号进价必须同步调整。
采购要做好价格维护。
三、生鲜商品A进B出的进售价核算解决办法:1、肉品组(白条猪):A进(白条猪)商品的进、售价一致,B出(分割肉)商品的进价与A进商品的进价要保持一致。
如果A进商品的进价发生变化,B出商品的进价必须同时变化。
B出商品的售价按步留率、预期毛利计算。
2、熟食组(自制品):A进商品的录入进、售价一致,B出商品的进价大于A进商品进价。
要求按《食谱卡》测算成本。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5bcfc262caaedd3383c4d34f.png)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按照《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战略》中的分类所述,分拆类生鲜品主要是指畜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入卖场后,需要经过再次分割加工,成为生鲜商品结构中规定的销售单品(部位肉)定价销售。
此类生鲜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一个“由一到多”的物理分解过程(由一个采购单品分解为多个销售单品),而生鲜品成本也经历了一个相应的成本分解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否准确有效地进行成本分解与核算,决定了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式的选择,进而也同时影响着超市生鲜经营的方式。
目前在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中,由于采购和作业管理等种种原因,分拆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多采用分类核算方式,单品核算的尝试在诸多困扰之下进展不大。
一、分类核算方式由于分拆类生鲜品多以整片猪、牛、羊等畜产屠体和整禽形式采购进超市,在卖场加工分解,分类核算就是以采购单品的批次采购总成本与分解后各对应单品销售额总和作对比,核算采购单品的批次销售毛利。
核算可以细化至采购单品的批次,也可以大而化之成为一定期间内(月、半月或周)的肉类或者水产部门的分类核算。
1、分类核算的基本计算方式假设我们按照采购单品批次为核算基础,分拆类生鲜品分类核算主要依据以下基本计算公式: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额=总销售额在这个基本公式中,有几项为已知或者事先可以采集到的标准数据,其中:【1】“总采购成本”是指采购单品的本批次采购成本总和(例如生猪采购金额),此项数据应该为已知项目;【2】“总销售额”为采购单品分解成销售单品后销售额合计(例如本批次生猪分割成排骨、瘦肉和五花肉等销售单品之后的销售额总和),其计算公式为:总销售额=(销售单品价格×销售单品重量)+……其中:单品价格是参照市场单品价而定的本超市销售单品定价销售单品重量=总猪重量×销售单品出品率【3】“总损耗成本”=总销售额×标准损耗率最终销售毛利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已知条件计算得出:毛利额=总销售额-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率=毛利额÷总销售额2、分割试验与标准核算参数提取在分拆类生鲜品的整个核算过程中,在采购单品的品级规格,以及转化到部门商品结构中的销售单品数量确定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进行一定批次和数量的分割试验,从中提取核算标准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销售单品出品率、标准损耗率和预算毛利率。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95d18c476eeaeaad1f330bd.png)
按照《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战略》中的分类所述,分拆类生鲜品主要是指畜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入卖场后,需要经过再次分割加工,成为生鲜商品结构中规定的销售单品(部位肉)定价销售。
此类生鲜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一个“由一到多”的物理分解过程(由一个采购单品分解为多个销售单品),而生鲜品成本也经历了一个相应的成本分解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否准确有效地进行成本分解与核算,决定了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式的选择,进而也同时影响着超市生鲜经营的方式。
目前在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中,由于采购和作业管理等种种原因,分拆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多采用分类核算方式,单品核算的尝试在诸多困扰之下进展不大。
一、分类核算方式由于分拆类生鲜品多以整片猪、牛、羊等畜产屠体和整禽形式采购进超市,在卖场加工分解,分类核算就是以采购单品的批次采购总成本与分解后各对应单品销售额总和作对比,核算采购单品的批次销售毛利。
核算可以细化至采购单品的批次,也可以大而化之成为一定期间内(月、半月或周)的肉类或者水产部门的分类核算。
1、分类核算的基本计算方式假设我们按照采购单品批次为核算基础,分拆类生鲜品分类核算主要依据以下基本计算公式: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额=总销售额在这个基本公式中,有几项为已知或者事先可以采集到的标准数据,其中:[1]“总采购成本”是指采购单品的本批次采购成本总和(例如生猪采购金额),此项数据应该为已知项目;[2]“总销售额”为采购单品分解成销售单品后销售额合计(例如本批次生猪分割成排骨、瘦肉和五花肉等销售单品之后的销售额总和),其计算公式为:总销售额=(销售单品价格×销售单品重量)+……其中:单品价格是参照市场单品价而定的本超市销售单品定价销售单品重量=总猪重量×销售单品出品率[3]“总损耗成本”=总销售额×标准损耗率最终销售毛利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已知条件计算得出:毛利额=总销售额-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率=毛利额÷总销售额2、分割试验与标准核算参数提取在分拆类生鲜品的整个核算过程中,在采购单品的品级规格,以及转化到部门商品结构中的销售单品数量确定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进行一定批次和数量的分割试验,从中提取核算标准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销售单品出品率、标准损耗率和预算毛利率。
生鲜成本核算难点及其管理出发点
![生鲜成本核算难点及其管理出发点](https://img.taocdn.com/s3/m/dd32decd08a1284ac85043ea.png)
生鲜成本核算难点及其管理出发点按照《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战略》(《连锁》杂志2002年5月刊)中的分类所述,生鲜成本核算分为:自制生产加工产品(其中包括:分拆加工类生鲜核算和组合加工类生鲜核算)、蔬果类农产品核算和供应商商品核算,其中尤以分拆加工类生鲜核算可称为难点。
分拆类生鲜品主要是指畜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入卖场后,需要经过再次分割加工,成为生鲜商品结构中规定的销售单品(部位肉)定价销售。
此类生鲜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一个“由一到多”的物理分解过程(由一个采购单品分解为多个销售单品),而生鲜品成本也经历了一个相应的成本分解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否准确有效地进行成本分解与核算,决定了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式的选择,进而也同时影响着超市生鲜经营的方式。
目前在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中,由于采购和作业管理等种种原因,分拆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多采用分类核算方式,单品核算的尝试在诸多困扰之下进展不大。
一、分类核算方式由于分拆类生鲜品多以整片猪、牛、羊等畜产屠体和整禽形式采购进超市,在卖场加工分解,分类核算就是以采购单品的批次采购总成本与分解后各对应单品销售额总和作对比,核算采购单品的批次销售毛利。
核算可以细化至采购单品的批次,也可以大而化之成为一定期间内(月、半月或周)的肉类或者水产部门的分类核算。
1、分类核算公式假设我们按照采购单品批次为核算基础,分拆类生鲜品分类核算主要依据以下基本计算公式:总销售额=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额在这个基本公式中,有几项为已知或者事先可以采集到的标准数据,其中:【1】“总采购成本”是指采购单品的本批次采购成本总和(例如生猪采购金额),此项数据应该为已知项目;【2】“总销售额”为采购单品分解成销售单品后销售额合计(例如本批次生猪分割成排骨、瘦肉和五花肉等销售单品之后的销售额总和),其计算公式为:总销售额=(销售单品价格×销售单品重量)+……其中:单品价格是参照市场单品价而定的本超市销售单品定价销售单品重量=总猪重量×销售单品出品率【3】“总损耗成本”=总销售额×标准损耗率最终销售毛利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已知条件计算得出:毛利额=总销售额-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率=毛利额÷总销售额2、分割试验中标准核算参数提取在分拆类生鲜品的整个核算过程中,在采购单品的品级规格,以及转化到部门商品结构中的销售单品数量确定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进行一定批次和数量的分割试验,从中提取核算标准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销售单品出品率、标准损耗率和预算毛利率。
生鲜单品成本核算
![生鲜单品成本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c95997c94028915f804dc26b.png)
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战略市经营管理的基础之一是标准化管理,而超市生鲜管理中,非标准生鲜品及其加工过程与高度标准化的超市管理要求之间形成了很大落差,使得生鲜区管理面临一系列的难题。
损耗控制就是生鲜经营的难题之一,从表面来看,它是生鲜卖场管理问题;再进一步说它与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法相关;如果上升到生鲜供应链管理的高度,大处着眼则是怎样整合规模经营的连锁企业各方面资源,从生鲜供应链管理战略上寻求整体生鲜经营运作成本最优的控制和把握。
一、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影响商品定价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进价成本、毛利加成、供货商和采购环境变化等等。
由于生鲜商品涉及其本身的特性和生产加工过程,造成生鲜商品在成本核算环节存在诸多困难,现状之下的超市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基本是以分类核算为主,或者叫“两头挤毛利”的方式,成本核算准确性和为改进管理提供的分析判断依据都很有限,一旦发生毛利率偏差,很难寻找管理问题的根源。
按照超市生鲜经营商品分类状况,生鲜商品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1、自制生产加工产品超市生鲜区自制生产加工的产品包括熟食制品、半成品配菜、面点和大众主食厨房类产品,还有肉禽类产品和少量水产品,按照加工方式不同主要包括两大类: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主要指熟食制品、半成品配菜、面点和大众主食厨房类产品等,由于需要使用各种相关原料经过加工生产流程转化为某一固定产品,成本也随产品经过“由多到一”的组合过程,所以称为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
因每个单品的原材料配方、加工方法和产品生命周期不同,与同类竞争产品的价格可比性不大,很容易形成差异化经营优势并取得较高的销售毛利,因此它是生鲜经营重点发展的经营项目之一。
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主要指肉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场后要经过分割成为特定的销售单品定价销售,成本随产品经过“由一到多”的分解过程,因此称为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
由于是顾客购买频率最高的基本生鲜品类,价格敏感度比较高,在生鲜商品结构上也比较容易出现同构化倾向,但它却是超市生鲜区必须经营而且必须经营好的重要项目。
如何做好生鲜商品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
![如何做好生鲜商品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2569ef2d4b35eefdc8d333c5.png)
如何做好生鲜商品的成本管理与成本核算
如何准确的计算成本水平是评估一个部门乃至一个企业经营状况的重要因素,准确的核定成本水平能够为企业和部门提供一个良好的管理和控制依据。
生鲜区因受到采购环节、损耗、待分割品、原材料、半成品、加工环节等情况的影响,使得成本核算变得复杂,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商业企业的生鲜区的采购和现场管理人员在成本管理和核算方面觉得很茫然。
生鲜的几个主要部门:果蔬、自制面包、供应商面包、肉类、水产、熟食,有些企业将散装食品和日配----冷冻、冷藏品也纳入生鲜区并类管理。
在这些部门中外送面包、日配部门最为简单,只要采购谈判中与供应商谈好退换货条款,基本上成本水平就比较稳定并易于控制。
然后在采购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进行销售,成本核算要容易的多。
果蔬和散装食品部门相对要复杂些,果蔬部在运输、储存、陈列、销售等方面,因为存在着水分蒸发、腐烂和机械伤造成的损耗。
而散装食品在储存、销售的过程中存在着水分蒸发、破碎、偷吃等损耗问题。
成本核算要求除了考虑采购成本,还要将损耗部分计算在综合成本里。
自制面包、熟食、水产、肉类是比较复杂的几个部门,对于这些部门从两方面着手控制,一方面在采购环节注意控制好原材料、半成品的品质、,保持价格的相对稳定,准确计算的综合成本(非采购成本,其中还包括损耗);另一方面现场管理人员要控制住损耗和加工环节的规范,将损耗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加工环节做到严格标准化操作。
双管齐下才能做到有效的成本管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
生鲜品分拆类的成本核算
![生鲜品分拆类的成本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98635b463c1ec5da50e2707c.png)
生鲜品分拆类的成本核算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绥化实用会计实务相关内容生鲜品分拆类的成本核算总结如下:分拆类生鲜品主要是指畜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入卖场后,需要经过再次分割加工,成为生鲜商品结构中规定的销售单品(部位肉)定价销售。
此类生鲜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一个“由一到多”的物理分解过程(由一个采购单品分解为多个销售单品),而生鲜品成本也经历了一个相应的成本分解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否准确有效地进行成本分解与核算,决定了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式的选择,进而也同时影响着超市生鲜经营的方式。
目前在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中,由于采购和作业管理等种种原因,分拆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多采用分类核算方式,单品核算的尝试在诸多困扰之下进展不大。
一、分类核算方式由于分拆类生鲜品多以整片猪、牛、羊等畜产屠体和整禽形式采购进超市,在卖场加工分解,分类核算就是以采购单品的批次采购总成本与分解后各对应单品销售额总和作对比,核算采购单品的批次销售毛利。
核算可以细化至采购单品的批次,也可以大而化之成为一定期间内(月、半月或周)的肉类或者水产部门的分类核算。
1、分类核算的基本计算方式假设我们按照采购单品批次为核算基础,分拆类生鲜品分类核算主要依据以下基本计算公式: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额=总销售额在这个基本公式中,有几项为已知或者事先可以采集到的标准数据,其中:(1)“总采购成本”是指采购单品的本批次采购成本总和(例如生猪采购金额),此项数据应该为已知项目;(2)“总销售额”为采购单品分解成销售单品后销售额合计(例如本批次生猪分割成排骨、瘦肉和五花肉等销售单品之后的销售额总和),其计算公式为:总销售额=(销售单品价格×销售单品重量)+……其中:单品价格是参照市场单品价而定的本超市销售单品定价销售单品重量=总猪重量×销售单品出品率(3)“总损耗成本”=总销售额×标准损耗率最终销售毛利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已知条件计算得出:毛利额=总销售额-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率=毛利额÷总销售额2、分割试验与标准核算参数提取在分拆类生鲜品的整个核算过程中,在采购单品的品级规格,以及转化到部门商品结构中的销售单品数量确定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进行一定批次和数量的分割试验,从中提取核算标准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销售单品出品率、标准损耗率和预算毛利率。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46510e60581b6bd97e19ea20.png)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 按照《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战略》中的分类所述,分拆类生鲜品主要是指畜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入卖场后,需要经过再次分割加工,成为生鲜商品结构中规定的销售单品(部位肉)定价销售。
此类生鲜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一个“由一到多”的物理分解过程(由一个采购单品分解为多个销售单品),而生鲜品成本也经历了一个相应的成本分解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否准确有效地进行成本分解与核算,决定了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式的选择,进而也同时影响着超市生鲜经营的方式。
目前在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中,由于采购和作业管理等种种原因,分拆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多采用分类核算方式,单品核算的尝试在诸多困扰之下进展不大。
一、分类核算方式 由于分拆类生鲜品多以整片猪、牛、羊等畜产屠体和整禽形式采购进超市,在卖场加工分解,分类核算就是以采购单品的批次采购总成本与分解后各对应单品销售额总和作对比,核算采购单品的批次销售毛利。
核算可以细化至采购单品的批次,也可以大而化之成为一定期间内(月、半月或周)的肉类或者水产部门的分类核算。
1、分类核算的基本计算方式 假设我们按照采购单品批次为核算基础,分拆类生鲜品分类核算主要依据以下基本计算公式: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额=总销售额 在这个基本公式中,有几项为已知或者事先可以采集到的标准数据,其中: 【1】“总采购成本”是指采购单品的本批次采购成本总和(例如生猪采购金额),此项数据应该为已知项目; 【2】“总销售额”为采购单品分解成销售单品后销售额合计(例如本批次生猪分割成排骨、瘦肉和五花肉等销售单品之后的销售额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总销售额=(销售单品价格×销售单品重量)+……其中:单品价格是参照市场单品价而定的本超市销售单品定价 销售单品重量=总猪重量× 销售单品出品率 【3】“总损耗成本” =总销售额× 标准损耗率 最终销售毛利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已知条件计算得出: 毛利额=总销售额-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 毛利率=毛利额÷ 总销售额 2、分割试验与标准核算参数提取 在分拆类生鲜品的整个核算过程中,在采购单品的品级规格,以及转化到部门商品结构中的销售单品数量确定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进行一定批次和数量的分割试验,从中提取核算标准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销售单品出品率、标准损耗率和预算毛利率。
生鲜超市生鲜采购预算、成本核算、定价策略
![生鲜超市生鲜采购预算、成本核算、定价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b7518f4831b765ce05081474.png)
生鲜超市生鲜采购预算、成本核算、定价策略一、生鲜采购成本核算(一)生鲜成本管理与不同大分类的毛利率平均值取舍卖场的经营成效,最基本的表示方法就是营业额等于商品成本加毛利,由此公式来看在营业额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愈高,则毛利愈低;相反地,成本愈低,毛利就愈高。
即降低商品进货成本则可以提升卖场的利润;因此成本管理与毛利取舍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毛利又受何种因素来影响呢?·进价(成本);·售价(需求);·竞争;·损耗值。
四个基本要素一变化,毛利就跟着变。
举例来说:精肉、水产由于需要经过分级、包装、鲜度处理等手续,因此成本就高于日常用品,相对地毛利要高;顾客需求量大的商品如蔬果的叶菜(应节性)由于竞争激烈,毛利就订低点,相反地需求量小的配料(如香菜)则毛利就高。
(二)如何做好生鲜的成本管理1、提高生鲜商品的生产性与生鲜商品生产性有直接关系的就是生鲜商品的回转率及商品的毛利;与回转率有关系的就是商品的组合、促销的规划、库存量的控制与简化卖场生鲜作业手续;而与毛利有关的就是定价政策,商品特价策略,与降低生鲜的损失。
2、善用生鲜季节产品明显特性来控制成本当生鲜商品刚上市时,质尚未成熟、价高,其陈列方式是量少,但要明显陈列;而当应季大量上市,销售量提高,订货不及易造成缺货;当在畅销季时(如西瓜),可大量进货,降低成本。
而当生鲜商品在末季时,减少下单,商品售完为止;生鲜商品应"提早上市,提早下市",确实把握季节的交换,以赚取当季该赚的利润。
3、做好生鲜商品的进、销、存、损四大环节,使生鲜的销售循环更加畅通。
4、利用分级、包装来提高商品化价值(塑造生鲜特性,以提高商品的附加价值)。
5、降低耗材的使用,控制成本费用的支出。
(三)提高毛利率的方法1、降低生鲜的进货成本①采购彻底执行比价、议价工作;②彻底了解生鲜采购流程与成本结构;③以大量进货压低价格;④严格要求订货流程;⑤严格要求收、验货流程,不要造成太多的退货情形,而增加处理成本或供应商负担;⑥随时掌握商品资讯与市场行情变动。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fe09a201e87101f69e319557.png)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按照《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战略》中的分类所述,分拆类生鲜品主要是指畜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入卖场后,需要经过再次分割加工,成为生鲜商品结构中规定的销售单品(部位肉)定价销售。
此类生鲜品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一个“由一到多”的物理分解过程(由一个采购单品分解为多个销售单品),而生鲜品成本也经历了一个相应的成本分解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否准确有效地进行成本分解与核算,决定了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式的选择,进而也同时影响着超市生鲜经营的方式。
目前在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中,由于采购和作业管理等种种原因,分拆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多采用分类核算方式,单品核算的尝试在诸多困扰之下进展不大。
一、分类核算方式由于分拆类生鲜品多以整片猪、牛、羊等畜产屠体和整禽形式采购进超市,在卖场加工分解,分类核算就是以采购单品的批次采购总成本与分解后各对应单品销售额总和作对比,核算采购单品的批次销售毛利。
核算可以细化至采购单品的批次,也可以大而化之成为一定期间内(月、半月或周)的肉类或者水产部门的分类核算。
1、分类核算的基本计算方式假设我们按照采购单品批次为核算基础,分拆类生鲜品分类核算主要依据以下基本计算公式: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额=总销售额在这个基本公式中,有几项为已知或者事先可以采集到的标准数据,其中:【1】“总采购成本”是指采购单品的本批次采购成本总和(例如生猪采购金额),此项数据应该为已知项目;【2】“总销售额”为采购单品分解成销售单品后销售额合计(例如本批次生猪分割成排骨、瘦肉和五花肉等销售单品之后的销售额总和),其计算公式为:总销售额=(销售单品价格×销售单品重量)+……其中:单品价格是参照市场单品价而定的本超市销售单品定价销售单品重量=总猪重量×销售单品出品率【3】“总损耗成本” =总销售额×标准损耗率最终销售毛利可以通过上述公式和已知条件计算得出:毛利额=总销售额-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率=毛利额÷总销售额2、分割试验与标准核算参数提取在分拆类生鲜品的整个核算过程中,在采购单品的品级规格,以及转化到部门商品结构中的销售单品数量确定之后,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就是要进行一定批次和数量的分割试验,从中提取核算标准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销售单品出品率、标准损耗率和预算毛利率。
生鲜成本核算
![生鲜成本核算](https://img.taocdn.com/s3/m/61863a3aa32d7375a41780b1.png)
一、生鲜采购成本核算
(一)生鲜成本管理与不同大分类的毛利率平均值取舍 卖场的经营成效,最基本的表示方法就是营业额等于商品成本加
毛利,由此公式来看在营业额不变的情况下,成本愈高,则毛利愈低; 相反地,成本愈低,毛利就愈高。即降低商品进货成本则可以提升卖 场的利润;因此成本管理与毛利取舍两者关系密不可分。
(一)定价策略 1、经营规模策略 不同经营规模(卖场面积、品项多少),其毛利空间大小不同,
这是其经营方式、投入资金多寡等决定的。如:超市卖场面积 3000 平方米以上,品项在 15000 以上,定价毛利率较高,在 14~25%之间;
而量贩仓储店,卖场面积 5000~15000 平方米,品项数少于超市,定 价毛利率较低,在 6~9%之间。
0.8
0.072
鲳鱼
13.00%
0.5
0.065
(注)周转率=销售额/平均库存额=销售量/平均库存量
由数据来看:虽然鲳鱼的毛利率高达 13%,但因回转率低,对
卖场贡献度远比猪肉来得低;相对地带鱼、黄鱼毛利率只有 8~9%,
但周转率相当高,对卖场的贡献度要大。
(2)部门毛利的贡献度:
部门毛利的贡献度=构成比×毛利率
(二)变价权限 变价需经经理核准并签字确认,若变价幅度超过 20%,需经副总
批准。
(三)变价流程
申请人
填写变价申请单
主管
超出审批权限
副总
经理(值班经理)
审批权限内
交电脑录入员 变价
(五)生鲜变价操作注意事项 1、任何人不得擅自直接用电子秤、磅称变价,必须填写变价单,经
批准后,方可变价。 2、变价商品需填写变价申请单,主管或经理不得超越权限签字审批。 3、变价后的价格是以零售价为基数折价计算。 4、变价商品售卖完毕后,将此商品价格变回原价。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373161fe59eef8c75ebfb330.png)
分拆类生鲜品的成本核算方式按照«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操纵战略»中的分类所述,分拆类生鲜品要紧是指畜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入卖场后,需要通过再次分割加工,成为生鲜商品结构中规定的销售单品〔部位肉〕定价销售。
此类生鲜品在加工过程中通过了一个〝由一到多〞的物理分解过程〔由一个采购单品分解为多个销售单品〕,而生鲜品成本也经历了一个相应的成本分解过程,在此过程中能否准确有效地进行成本分解与核算,决定了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式的选择,进而也同时阻碍着超市生鲜经营的方式。
目前在连锁超市的生鲜经营中,由于采购和作业治理等种种缘故,分拆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多采纳分类核算方式,单品核算的尝试在诸多困扰之下进展不大。
一、分类核算方式由于分拆类生鲜品多以整片猪、牛、羊等畜产屠体和整禽形式采购进超市,在卖场加工分解,分类核算确实是以采购单品的批次采购总成本与分解后各对应单品销售额总和作对比,核算采购单品的批次销售毛利。
核算能够细化至采购单品的批次,也能够大而化之成为一定期间内〔月、半月或周〕的肉类或者水产部门的分类核算。
、分类核算的差不多运算方式假设我们按照采购单品批次为核算基础,分拆类生鲜品分类核算要紧依据以下差不多运算公式: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额=总销售额在那个差不多公式中,有几项为或者事先能够采集到的标准数据,其中:[]〝总采购成本〞是指采购单品的本批次采购成本总和〔例如生猪采购金额〕,此项数据应该为项目;[]〝总销售额〞为采购单品分解成销售单品后销售额合计〔例如本批次生猪分割成排骨、瘦肉和五花肉等销售单品之后的销售额总和〕,其运算公式为:总销售额=〔销售单品价格×销售单品重量〕+……其中:单品价格是参照市场单品价而定的本超市销售单品定价销售单品重量=总猪重量×销售单品出品率[]〝总损耗成本〞=总销售额×标准损耗率最终销售毛利能够通过上述公式和条件运算得出:毛利额=总销售额-总采购成本-总损耗成本毛利率=毛利额÷总销售额、分割试验与标准核算参数提取在分拆类生鲜品的整个核算过程中,在采购单品的品级规格,以及转化到部门商品结构中的销售单品数量确定之后,有一个重要的预备工作确实是要进行一定批次和数量的分割试验,从中提取核算标准参数,这些参数包括:销售单品出品率、标准损耗率和预算毛利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鲜单品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战略
市经营管理的基础之一是标准化管理,而超市生鲜管理中,非标准生鲜品及其加工过程与高度标准化的超市管理要求之间形成了很大落差,使得生鲜区管理面临一系列的难题。
损耗控制就是生鲜经营的难题之一,从表面来看,它是生鲜卖场管理问题;再进一步说它与生鲜经营成本核算方法相关;如果上升到生鲜供应链管理的高度,大处着眼则是怎样整合规模经营的连锁企业各方面资源,从生鲜供应链管理战略上寻求整体生鲜经营运作成本最优的控制和把握。
一、生鲜商品成本核算
影响商品定价的因素多种多样,比如进价成本、毛利加成、供货商和采购环境变化等等。
由于生鲜商品涉及其本身的特性和生产加工过程,造成生鲜商品在成本核算环节存在诸多困难,现状之下的超市生鲜商品成本核算基本是以分类核算为主,或者叫“两头挤毛利”的方式,成本核算准确性和为改进管理提供的分析判断依据都很有限,一旦发生毛利率偏差,很难寻找管理问题的根源。
按照超市生鲜经营商品分类状况,生鲜商品成本核算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1、自制生产加工产品
超市生鲜区自制生产加工的产品包括熟食制品、半成品配菜、面点和大众主食厨房类产品,还有肉禽类产品和少量水产品,按照加工方式不同主要包括两大类:
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主要指熟食制品、半成品配菜、面点和大众主食厨房类产品等,由于需要使用各种相关原料经过加工生产流程转化为某一固定产品,成本也随产品经过“由多到一”的组合过程,所以称为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
因每个单品的原材料配方、加工方法和产品生命周期不同,与同类竞争产品的价格可比性不大,很容易形成差异化经营优势并取得较高的销售毛利,因此它是生鲜经营重点发展的经营项目之一。
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主要指肉禽类和水产品等,相对完整的屠体进场后要经过分割成为特定的销售单品定价销售,成本随产品经过“由一到多”的分解过程,因此称为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
由于是顾客购买频率最高的基本生鲜品类,价格敏感度比较高,在生鲜商品结构上也比较容易出现同构化倾向,但它却是超市生鲜区必须经营而且必须经营好的重要项目。
2、蔬果类农产品
由于生鲜区中部分水果蔬菜品种随行就市,价格波动和变化较大,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较高,需要经常做出价格反应,反映越及时迅速,因调价速度而产生的核算难度和工作量就越大;另外因保质期短,损耗极易发生且频繁出现,损耗随时记录有难度,所以果蔬商品管理水平对成本核算也有一定影响。
3、供货商商品
供货商商品主要包括供货商制作的面包、点心和日配商品,由于可以作为标准化产品进行正常的采购谈判,其成本核算与控制相对容易把握。
目前生鲜经营的平均毛利相对较高,其中又以自制生产加工产品的毛利最高,而成本核算的难点也恰恰在这些品类上,现就组合加工类和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的主要问题介绍如下:
组合加工类生鲜商品是以自制面包和主食厨房产品;熟食和半成品配菜等加工部门为主,在成本“由多到一”的转化组合过程中,加工生产过程的标准化程度对成本核算的准确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制面包、主食厨房产品和半成品配菜由于配方和加工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较高,只要标准配方制定出来,制作过程管理到位,其成本核算可以相对稳定,并能够将损耗和误差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而熟食中的中式熟食和快餐等品种,由于从配方到生产制作过程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受制作人员操作的影响比较大,下料和配方误差导致成本核算的浮动性较大,因此始终是个管理难题。
加工制作标准化问题并不是超市生鲜区所独有,实际上在国内快餐和餐饮行业中已经为此争论了多年,西式麦当劳连锁快餐店标准化运作和中式餐饮非标准的个性化风格体现之间的争论,实际上反映了各自饮食文化上的差异。
但对于强调管理规范和标准化的连锁超市经营来讲,生鲜加工的标准化是规模化连锁经营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基本前提。
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多集中于肉类部和水产部,在成本核算上主要问题一方面受到来自生鲜供应链上游非标准化商品原料的影响比较大,例如猪源在品种和等级上能否保持稳定性;另一方面是操作人员在分拆加工时作业标准化程度;最后是准确的、与市场价格相适应的“由一到多”的成本分配模型,只有这三个方面都能得到有效控制,分拆加工类生鲜商品成本核算的误差才能变得可以把握。
二、生鲜单品核算的管理前提
由于现行生鲜品成本分类核算在不同管理水准下的准确性差异很大,为改进管理所提供的深度分析依据不足,使得企业管理人员衍生出生鲜单品核算的需求,并不断探讨其可能性和现实性。
实际上,无论分类核算还是单品核算,准确性的提高都存在着管理前提(如同计算机管理系统和管理保障的关系一样),如果没有高水平生鲜管理体系的配合,任何成本核算方式的准确性都不会太高,核算方式方法的讨论也就失去了意义。
从日本等生鲜经营精细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地区来看,其发展历程中都经过了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的过程,作为管理前提的高水平生鲜管理体系必须有效地解决三个关键问题:
1、建立加工原料和自制产品的标准体系
由于来自生鲜供应链上游原料非标准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给标准体系建立带来不小的困难,但作为生鲜采购人员要了解各种商品及原料的品质属性、用途和市场行情,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逐步制定相关专业标准,降低非标准化给生鲜加工带来的直接影
响。
生鲜采购人员针对自制和分拆加工产品要制定产品配方,无论是自己做还是与委托开发制定,并在试制的基础上观察掌握成品率和损耗情况,测算产品加工成本,最终确定产品配方标准和成本标准。
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依此检查核对部门毛利状况。
2、标准化的加工流程和操作手册
生鲜经营者要十分熟悉自制和分拆加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按照不同商品分类制定出标准化的加工操作手册,对本部门每一个单品的配方和加工制作过程做详细说明,并进行必要的现场加工培训,定期跟踪检查,以确保现场操作人员执行手册标准的工作质量。
3、成本核算方法
准确的成本核算依靠稳定的数据来源,需要适用的数学模型和算法,需要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因此计算机管理系统的配合就显得十分重要,它有助于改善生鲜经营管理,而现在计算机管理系统在生鲜经营中的应用水平确实显得微不足道。
只有生鲜管理体系中标准化的算法、操作手册和加工作业才能产生标准化的产品,有标准化的产品才能够完善生鲜商品的质量管理,才能够做出准确的成本核算进行成本分析,并发现问题挖掘潜力。
将问题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探讨进一步的解决方法。
通过前期周密的准备工作、准确的计算和后期细致的管理、严格的操作共同达到生鲜区的成本管理目标。
就目前生鲜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和实际运作状况来看,100%的实行单品核算是否具备条件,或者在现有条件下推行生鲜单品核算的投入产出比(包括为此所耗费人财物和工作量等)是否理想,这些尚值得深入探讨。
比较现实的策略是根据连锁企业实际情况,在生鲜分类核算和单品核算之间寻求过渡模式,即首先做到单品进货收货和单品销售,按小分类做成本核算;其次在能够做到单品核算的商品分类推行单品核算管理,难度较大分类维持小分类核算方式,逐步缩小问题范围,加大核算透明度;最终在条件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全面推行单品核算。
三、生鲜供应链的成本控制战略
当前生鲜经营成本控制中探讨的热点多集中于超市生鲜区内部的管理方法手段上,随着企业连锁规模的不断扩大,从与企业生鲜供应链相关的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角度控制生鲜经营整体运作成本,这是另一个特别需要连锁企业关注的成本控制战略问题。
前几年的大卖场以单店生鲜区独立投资经营为特点,而规模较小的标准食品超市生鲜区的单店现场加工能力相对较差,但无论何种业态一旦连锁店铺数量增多,对后台生鲜加工配送环节的依赖会明显加强,整体投入产出效益和成本控制就成为决策者关注的焦点,解决办法就是建立生鲜加工配送中心,以此解决连锁经营状态下的生鲜区各种资源合理配置;同时在不影响生鲜区现场经营气氛的前提下,将原来生鲜区“前店后场”形式中的加工环节和销售
环节适当剥离开来,把分散在各个店铺中的加工成本控制和核算等一系列管理难题向后台的“生鲜加工配送中心”转移集中,这样一方面可以大大简化生鲜卖场销售管理;另一方面在“生鲜加工配送中心”的产品加工可以采用工业生产管理手段,对产品开发、验收标准把握、品质和成本控制、门店库存控制等一系列管理环节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由此可见生鲜加工配送中心建设越来越成为从整体上控制生鲜经营成本重要步骤,也是规模经营下迫切需要解决的战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