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武术门派之争引发的思考资料讲解
各流派武术技巧深度解析
各流派武术技巧深度解析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它不仅是一种自卫技能,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不同流派的武术,其技巧和风格各异,从北派的刚猛有力到南派的柔和灵动,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魅力与实用价值。
最为代表的北派武术,如少林功夫,强调硬桥硬马,拳脚并用,以直线进攻为主。
少林拳法中常见的“罗汉拳”和“七星拳”,动作大开大展,力量雄浑,注重手眼身法步的协调,以及力量与速度的结合。
而“梅花桩”则是一种典型的少林派腿法练习,训练者通过在不稳固的桩上练习,提高了身体的稳定性、平衡能力和爆发力。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南派武术,如咏春拳,它更注重实用性和灵活性。
咏春拳的核心是“黐手”,一种贴手技法,目的是让练习者学会感应对方力量的方向并做出即时反应。
此外,“木人桩”作为咏春的训练器械之一,帮助练习者通过击打不同高度的点位,来锻炼速度和力量的准确发放。
除了南北两大流派,还有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太极拳。
太极拳讲究“四两拨千斤”,运用圆转连贯的动作,以意驭气,气驭力,达到以柔制刚的效果。
太极拳中的推手是一种实战训练方式,通过与对手的接触,培养听劲和化劲的能力,实现攻防一体。
当然,不可忽视的还有以短打快攻著称的八极拳,以及融合了多种武器训练的武当剑法。
八极拳的“八大开”手法,快速直接,讲究发力要“嘣”,即短时间内爆发巨大能量。
武当剑法则以柔带刚,以静制动,剑法流畅优美,重视剑法与内功的结合。
武术不仅仅是拳脚的比拼,更多是对体能、心理、策略等综合素质的考验。
每种流派的技巧都是前辈们智慧的结晶,它们在实战中各有千秋,学习者需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性格和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武术门类。
了解各流派武术技巧的深度解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武术的精髓,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从而在提高自身技艺的同时,也能深入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从分化到异化:对武术门派产生和发展的理性思考
从分化到异化:对武术门派产生和发展的理性思考作者:王晓东郭春阳来源:《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06期摘要:种类繁多、风格多样的武术门派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特征。
武术门派的分化是在特定的社会动因、文化动因和技术动因下产生的,但是,由武术门派而引发的派别争斗和门户之见等弊端成为阻碍近代武术文化发展的顽疾。
近年来,本应摈弃的门派观念又逆流而动,许多无文化根基的武术门派被杜撰、臆造,这实际是因经济和功利目的导致的武术文化异化。
通过理性思考认为:面对武术文化发展的现状,应做到重视武术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加强拳种派别的交流,杜绝无诚信的文化臆造和过度的商业开发。
关键词:武术;门派;拳种;异化中图分类号: G 852 文章编号:1009-783X(2013)06-0501-04 文献标志码: AFrom Differentiation to Alienation:For Wushu Schools of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Rational ThinkingWANG Xiaodong,GUO ChunyangAbstract:It is an important feature that there are more varieties,styles Wushu schools in Chinese martial arts culture.Differentiation of Wushu schools had particular social motivation,culture motivation and technology motivation.But,by Wushu branches of a faction battles and sectarianism,such disadvantages have became serious block of modern martial arts culture development.In recent years,the ideas of Wushu schools which should be abandoned occurred back to the current,many no cultural foundation Wushu schools was coined fabricate.This is actually the alienation of the martial arts culture for economic and utilitarian purpose.Through the rational thinking:confront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Wushu culture development,we should do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martial arts cultural heritage,strengthen the exchange of the boxing and factions,put an end to culture make up which has no honesty and excessive business development.Key words:Chinese martial arts;Wushu schools;boxing;alienation收稿日期:2012-12-12作者简介:王晓东(1979—),男,安徽肥西人,博士,研究方向为体育历史与文化、体育社会学;郭春阳(1973—),男,河南上蔡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武术历史与文化。
对学校武术教学之争的思考
三、教学改进针对当前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从 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4、开展竞赛活动:通过组织学校间的武术比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热 情,同时也可以检验学校武术教学的成果。在竞赛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所学, 交流学习经验,提高技能水平。
1、平衡基础与创新的训练
数学解题教学应该平衡基础与创新的培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是必 要的,这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工具和平台。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注重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解决问题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 力。
2、注重问题的实际背景和情境 创设
2、注重问题的实际背景和情境创设
二、争鸣焦点
3、武术教学方式:支持方提倡采用传统的师徒制教学方式,以保证武术技艺 的纯正;反对方则认为应引入现代体育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果。
三、各方观点
三、各方观点
1、支持方:学校武术教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 素质。通过学习武术,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此外,武术的实战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谢谢观看
一、数学解题教学的是非之争
1、传统派与现代派的争议
1、传统派与现代派的争议
传统派认为,数学解题教学应该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大量 的练习和重复,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而现代派则主张在教学中应 该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四、思考探究
最后,要平衡各方利益。学校武术教学的开展需要考虑到学生、教师、家长 和学校等多方面的利益。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深入沟通和协商来平衡各方利益, 以确保学校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武术现代化回眸与思考之——武术门派
武术现代化回眸与思考之——武术门派洪浩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武术门派是武术拳种、流派的总称。
拳种纷纭、流派林立、异彩纷呈,是中国武术一道特殊而绚丽的风景线。
目前,历史清楚、脉络有序、自成体系的拳种已达130余个。
许多拳种又衍生出不同的流派,如少林有南、北之分,太极包括陈、杨、武、吴、孙、和等诸多流派,而螳螂拳又分为七星、六合与梅花。
门派不仅是武术技术体系的代表,还特指技术的传承者。
门派的形成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同时也是封闭文化环境的产物。
门派之内,师徒如父子,代代相传;门派之间,各自独立,并行发展。
传统武术依靠门派来整合习武人员,形成武术群体。
门派的存在既有利于深入探讨和传承拳种、流派的技术和理论,还发挥了对门派弟子的约束功能;但门派的封闭性与排他性制约了门派与社会以及门派之间的交流,易滋生“门户之见”和“宗派主义”。
中央国术馆成立之初设有少林、武当两门,但未出三个月,便酿成了两门门长、科长双双比武相搏的事件,门派之争的弊端可窥一斑。
武术现代化是以西方体育为范式而进行的。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使竞技化成为武术现代化的主导与核心。
竞技的前提是民众的广泛参与和竞赛尺度的统一,而这两点恰恰是武术门派的不足之处。
其一,拜师、收徒的严格程序以及门规、戒律的道德约束,制约了武术的社会化传播;其二,技术风格和动作标准的迥异,给竞赛的裁判工作带来很大难度。
门派成为武术现代化的制约因素。
为扫清武术现代化的道路,一些人士提出了创造一套超越门派之分、大家都能练的武术。
在对门派的指责与批判声中,马良发起创编的《中华新武术》应运而生。
《中华新武术》是以传统武术拳技和摔跤术等为素材,结合西方“兵式体操”的编排方法而诞生的新式武术教本,它依靠国家力量在学校和军警系统的推广,打破了武术门派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为武术现代化开辟了通道。
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新编长拳(长拳类拳械)为主体的竞技武术体系,在“举国体制”的推动下,不仅迅速遍及全国,而且已跨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开展。
武术发展的文化学思考
武术发展的文化学思考
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武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
因此,对于武术的发展,需要进行文化学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武术是一种文化形态,它不仅仅是打拳踢腿,更是一种思想品格的表达。
武术中的礼仪、正气、勇气等传统文化元素,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更是表达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
因此,武术的发展需要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过程中保持文化的独特性和深厚性。
其次,武术的发展需要注重多元化和开放性。
现代社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武术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创新和改革,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同时,武术不应该局限于中国本土,需要与国际武术界进行交流和学习,进一步提升武术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最后,武术的发展需要注重教育和普及。
武术是一种身心健康的运动方式,可以促进人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
因此,应该加强对武术的教育和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其中。
同时,应该注重武术的教学规范和师资培养,提高武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综上所述,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文化形态。
对于武术的发展,需要进行文化学思考,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需要注重多元化、开放性、教育和普及,让更多
的人了解、参与和受益。
第三讲 武术流派纷争
家——指某人对某一门派的拳术学习、继承已具规 模,并有所发展,功夫达到相当的境地。如河南少 林派分为红、孔、俞三大家;还有武术家的意思。
式——指每一个动作而言;指拳术的外形而言。 如陈式、杨式太极拳。
1. 早期流派——以古兵器为标志
历代兵家都把最先进的生产技术直接用于兵 器的制造上,使其种类不断增加,有一点是共同的 :重视兵器的长度和重量,格斗只能靠勇力取胜。 如古代蚩尤的酋矛、夷矛,岳飞的丈八铁枪,岳云 的80斤的双铁锤等;
等攻防格动作组成的,按照攻防进退、 动静疾徐、 刚柔虚实等编成的“套子”。
套路起源的说法: ① 起源于原始社会向氏族社会过度时期; ② 起源于周朝的武舞; ③ 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步兵”出现所致; ④ 起源于“宋太祖36式长拳”。
3 . 晚期流派——以内外家之说为依据
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有“少林以拳勇 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 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 家”。民国初,有人将太极拳、八卦掌 、形意拳合 称为“内家拳”。
何良臣总结出习武的顺序:“学艺, 先学拳,次学棍。拳棍法明,则刀枪特 易耳,所以拳棍为诸艺之本源也”。
清门派林立,几种主要拳法相继产生:
① 太极拳
③形意拳
②八卦掌
↓
↓
陈王廷→陈有本 姬龙凤→郑氏→李弟子→曹继武 董海川
↓ 陈青萍→赵堡
↓
↓
戴龙邦 马学礼 尹 福
↓ 陈长兴
↓ 张占魁
↓ 杨露禅→武禹襄→孙禄堂
珠江流域派—铁拳、凤眼拳、伏虎拳、双龙拳等; 器械有:长棍、双刀、拦门豹板凳;
对练有:藤牌战刀耙棍、双刀对棍、板凳战双刀
按山脉划分:
少林派—约定俗成的技术流派,内传234种拳路, 器械套路137种,合计371种。少林寺僧传习的禅宗是 释、儒、道合体的中国佛教,各阶层习武者多能接受 “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的教 义。
中华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值得探讨的一些问题浅析
中华传统武术发展过程中值得探讨的一些问题浅析宁波镇海区武协主席 费华胜 宁波余姚市武协主席 尹春龙 315400摘要:传统武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出现的编差及问题,很有必要提出来探讨,使其正本情况。
中国的传统武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寻找正宗的传统武术,使其源源流长。
此文章已在“姚江武术”专刊中发表,在此转裁。
关键词:中国的传统武术 拳谱 道家劲 信仰 内劲 神德提示语:中国德的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具有它的独特性的,它一直是全世界爱武人士的焦点,是中国的体育文化的事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石。
文章编号:2009-01-08 图文录用证书号:A-2009-1-08一、简述中国的传统武术的渊源1、武术的由来。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一项内涵丰富,多无化的具有独立体系的运动项目,它是古人绵亘了数千年传下来的结晶。
武术原本称为“练功夫”,也称为“打拳”,随之渐渐地叫做“国术”“武术”。
2、传统武术的起源,传统武术的发展起源于古人狩猎。
由于人本能地要在自然界中生存,就必须同一些猛兽抗争,随丰实践的体验,凝聚了一些制敌方法,但需要一直立足于自然界中,只有不断更新技术,丰富克敌的方法,熟练掌握斗争中的打法,才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地步。
万物是相生相克的,世上的万物总是一物降一物,在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中,技击的“路子”就自然的浮一形成了,这些“路子”也就慢慢演变成了武术的套路。
3、功法的形成。
人的功法修炼是逐步开始形成的。
由于饥饿,人们只能根据季节、时辰、时令的因素,根据自然界和人体机能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调节自身的平衡状态,达到疏通经络、积增力量、延缓死亡,达到练功生存的目的。
在其间,一些疗伤、治病的方法,在日积月累的实践中也就应驼而生了。
二、拳谱对习武之人的重要作用,是解决习武偏向的根本途径。
1、打拳的内容和习武之人偏向归类。
打拳有它的“拳志”和“拳言”。
就如同千里马需要一个伯乐,才能发挥极致。
“大武术观”下门派之争的当代文化张力及其调适
表现 ,提 出对 门派之争进行规避和 淡化的调适 策略 。研 究发现 :武术 门派及 门派之争滥觞 于儒家理学 ,门派之 争将 导致 赤裸 的追名逐 利和 武术珍贵 资源的粗放 开发 。针对 于此 ,规避 门派之争应使狭 隘门派观念放 大到 民族层面 ,淡化 门派之 争应 在遵
守 文 化发 展 规 律 的 条件 下提 高 武 术人 境 界 。
第2 7卷
第 6期
河
北
体
育
学
院
学
报
Vo 1 . 2 7 No . 6
NO V .2 01 3
2 0 1 3年 1 1月
J o u r n a l o f He b e i I n s t i t u t e o f P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1 . 1 武 术 门 派 的 产 生 机 制
“ 大 武术 观 ”是 在 民族 大 繁 荣 大 发 展 的前 提 下 ,在 统 筹 武 术 全 局 规 划 的 层 面 上 应 运 而 生 的科 学理 念 ,是 “ 以对 武 术
事业整体发展高度负责和包容的心态看待武术 的一 种价值 观 和认 同感- D ] 。“ 大 武术观 ”的 内核 即是 整合全 国 的武术 资 源 ,消除分歧 ,统一思想 ,加强协调 ,在思想 和行动上形 成 合力 ,在 国家需要 民族传统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 ,寻
的 主 因 ; 内 因上 ,武 林 内部 没 有 真 正 形 成 强 大 的 合 力 ,其 问
制礼作乐 的一项重要 内容 就是 确立 宗 法制 度l 7 J ,从 而 形成 了家 国同构的社会政 治结 构 。其 实盖 以姓 氏之 分 的拳 种 门 类始 于宋 代 ,那时 出现 了冠 以姓 氏名称 的枪法 ,到 了明清 拳种 门派大量涌 现口 ] 。为 什么 门派 出现那 么晚? 当然 ,宋 明理学在 宗法 门派观 念的形 成过 程表 现 出了强 大 的渗透作 用 ,“ 理 学 内涵复 杂 ,既形成 以程朱 为代 表 的主流 派 ,同 时又存 在许多非 主流派 ,乃至 由各派 的分 化而 出现 了更 多 的旁 支派系 。 ” l g 理学的世 俗化 与普世 化对 活跃 于 民间 的武
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武术
深入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武术中国传统武术起源于古代的战争和生存需要,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传统武术不仅是一种战斗技能,更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以及心灵修养的方式。
它推崇忠诚、勇气、公正、正义、自我修养等传统美德,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哲学、宗教、医学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
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中国传统武术也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文化现象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武术的起源、特点、流派、影响以及现状,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个更完整的认识和了解。
一、中国传统武术的起源中国传统武术起源于古代的战争和生存需要,最早的武术可追溯至史前时代。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利用石器进行战斗和自我防护。
武术的成型则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和秦汉时期,当时武术开始成为一种正式的军事训练和战斗技能,并逐渐演变为一种独立的身体运动和技能体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武术逐渐走出军事领域,成为了一种普及的体育活动和文化传统,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国传统武术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形式多样。
中国传统武术包括拳术、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多种武器和空手技术,每一种武术都有自己独特的技法和特点,形式多样且博大精深。
2.注重内外兼修。
中国传统武术强调“内家拳”和“外家拳”,内家拳注重内力和气的运用,外家拳则注重肌肉力量和灵活性的发挥。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武术注重内外兼修的理念,不仅培养了身体的力量和耐力,还能够提高意志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3.注重身心养生。
中国传统武术强调“养心养性”,注重修身养性的意义。
武术的练习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够增强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人格和情操。
4.奥妙无穷。
中国传统武术在练习过程中注重“以柔克刚”,强调技术的巧妙运用和变化。
武术练习不仅能够提高技术水平,还能够锻炼智慧,培养战略眼光和应变能力。
中国传统武术流派众多,其中包括太极拳、少林功夫、武当剑术、峨眉派、华山剑术等众多知名的流派。
浅析中国北派武术与南派武术
浅析中国北派武术与南派武术中国武术历史悠久,世界闻名。
武术分为多个派别,其中最著名的有北派武术和南派武术。
它们虽然在技术和风格上有所不同,但都融合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智慧和独特之处。
本文将浅析中国北派武术与南派武术的特点和区别。
北派武术北派武术以其刚健的风格而闻名。
北派武术注重力量的运用和技巧的研究。
其拳法威严有力,展现出北方人的豪迈和勇气。
北派武术以直拳和快速的腿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强调“一切从简”的原则。
北派武术追求力量的最大化,通过锻炼身体和技击训练来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
北派武术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北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这也与北方人的性格和生活方式有关。
北方广阔的平原和严酷的气候为北派武术的锻炼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北方人注重实用性和稳定性,这也体现在北派武术的技法中。
北派武术注重内外兼修,既有刚硬的外功,又注重内功的修炼。
南派武术南派武术强调柔和和灵活性。
南派武术的特点是身法灵巧、柔韧,注重技巧和策略的运用。
南派武术的拳术多变,奇诡莫测,灵活多样,富有战略性。
南派武术强调“以柔克刚”,讲究以少胜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南派武术的发展多与中国南方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有关。
南方多山,地形复杂,南方人也因此善于运用地形和环境作战。
南派武术注重技巧性,注重利用对手的力量进行反制,灵活应对各种战斗情况。
北派武术与南派武术的区别尽管北派武术和南派武术在风格上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有着共同的根源,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
北派武术强调力量的直接表现和爆发力,而南派武术则注重技巧和灵活性。
北派武术更加注重肌肉力量的训练和发挥,要求拳脚的力量和速度达到最大化。
北派武术更加直接和粗犷,讲究一招一式的狂放威猛。
而南派武术注重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追求技巧的变化和应变能力。
南派武术更加注重智慧和巧妙的运用技法。
北派武术和南派武术都是中国武术文化的瑰宝,它们各自展现了不同的风格和特点。
无论是北派武术还是南派武术,都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和智慧。
关于传统武术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国传统武术,近年来因打假而沸沸扬扬,如何正确认识传武的真与假,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确有必要,但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八极拳的传人,我们也只能从八极拳这一古老的拳种出发,结合我们练习与教学的实际经验,谈一点体会而已。
一、何为传统对于传统武术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而我们认为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传统的,便于对传统武术和现代武术,有一个清晰的对比,从差别性和共同性分别加以认识。
1、历史性特征年代久远是历史性的一个显著性标志,传统武术的拳种一般至少有几百年以上的历史,从断代上划分最晚也是明末清初,近现代出现以及有很明显的近现代改良后特征的,都不能称其为传统武术。
2、传承性特征传统武术有其独特的师徒传承方法,以保证其特征鲜明、传承有序,而拳谱一般是最有代表性的历史性记录文件。
传承脉络不清晰或有较大争议的,均不适于代表传统武术,而且,传统武术自古就没有掌门或大师的叫法,多见于文学作品,从历史文献来看,一般会载明拳种师承、职业武师、主要事迹等。
3、代表性特征传统武术拳种流派众多,但具有代表性的几大拳种,如太极、八卦、形意、八极、通臂、劈挂等,都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这些已经是共识,没有太大争议。
而代表性不仅表现在技术上、拳理上,更重要的是代表性人物,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如八极拳的李书文、霍殿阁、刘云樵、李建吾等。
4、非遗性特征传统武术是非物质性文化遗产,很多拳种已经列入非遗保护,按照非遗的相应标准,至少应该具备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毕竟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传统武术是很有代表性的,是按照知行合一的理念,用身体来记录和表现对生命感悟的特殊形式。
5、原貌性特征传统武术要保持原貌,既原汁原味的特征,从基本动作要领就能分辩,更不要说理论体系、技术体系、训练体系、功法体系、实战体系、文化哲理体系等全方位的展示。
太遥远的历史不好追溯,但原貌性怎么也要系统保留住明末清初的风格,最晚也要在清末民初的时期,后来的创造、改编等,无论如何不能视为传统武术内容。
有关武当武术的争议及其定义
关武当武术概念的内涵 ; 是否有张三丰其人( 太极拳的发明 者是谁) 等问题 的争议至 今不休 �我们认 为在武当山地区存在着 : 民间武术; 军事武术; 宗教武术�武当武术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 � 关键词: 争议; 定义; 武当武术 中图分类号: G 8 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03 983 X ( 2010) 03 0258 03
1] 次承认武当武术的存在[ ; 2006 年, 中 华人民 共和 国文化 部
认定武当武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反方: 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 1 997 年编 篡发行 的 �中国 武术史� 中既没有 把武当 武术 当作流 派武 术, 也没 有当作 民
收稿日期 : 20100226 基金项目 : 湖北省教育厅重点科研课题 ( D20096001) 第一作者简介 : 甘毅臻 ( 1964 - ) , 男, 湖 北老河 口人, 副 教授, 研究方 向 : 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教学 � 作者单位 : 1.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系, 湖北 丹江口 442700; 2. 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术局 ,湖北 武当山 442000
关于武当武 术 ( 亦 称武 当拳� 武当 武功 ) 的争 议 由来 以 久, 至今仍未得到 一种合 理的 解释, 因 而直 接影 响了 武当 武 术的规划和发展�我们综合了武术史 料和有 关专家 的访谈, 认为争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 面: 是 否有武 当武术? 武当 武术概念的内涵是 什么 ? 是否 有张 三丰 其人? 太极 拳的 发
间武术介绍
[ 2]
; 原 国家 体委 武术 研究 院 1 998 年编 篡发 行的
�中国武术百科全书� 中对武当武术也是如此 处理; 文化部图 书馆 司中 国 图书 馆分 类 法编 辑委 员 会 1999 年 出版 发 行的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 � 中 有少 林武术� 太 极拳� 八 卦掌及 其他 地方武术的分类编号, 但没有武当武术的分类编号� 对武当武术与内家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争论 把中国武术分为内家拳术与 外家拳术 , 追 根溯源 来之于 �王 征南 墓志 铭 � : "有 所谓 内家 者, 黄宗羲所撰写 的 以 静制 动, 犯者应 手即 仆, 故 别少 林 为外 家, 盖 起 于宋 之 张三 丰" � 这种大致分法已 被武 林中人 逐渐 认可 和接 受了 �但内 家拳 即是武当武术及武 当武 术的内 涵和 外延 的争 议风 波又 是风 起云涌� �太极拳术 源流考 � : "张 三丰所 传者, 正方: 许禹 生 云 曰 武当派, 又名内 家拳" ; 成立了二 十余年的武 当地区民 间武当 拳法研究会编辑发行的� 在国内外及东 南亚有 一定影 响力的 �武当� 杂志; 民间 武术 名家 裴锡 荣� 李春 生编 写 的 �武 当武 功� 一书中 都把武 当武术 认为就是 内家拳 术, 它包含 了太极
浅析中国北派武术与南派武术
浅析中国北派武术与南派武术中国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北派武术与南派武术作为中国武术的两大流派,各自拥有独特的风格与特点。
北派武术以刚健、直爽见长,南派武术则以柔和、灵活著称。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这两大流派之间的差异和特色。
北派武术北派武术,又称“外家拳”,注重力道运用和攻防直接。
北派武术的动作多为直线进攻或防守,注重快速、稳准、狠狠的攻击,展现出刚猛有力的风格。
典型的北派武术包括少林拳、八卦掌等,融合了中国北方地区的特色和民间武术精髓。
南派武术南派武术,又称“内家拳”,强调以柔克刚、以柔化刚、控制对手的力量来进行攻防。
南派武术动作多为曲线,重视部分的运用和技术,展现出灵活、变化多样的特点。
杨氏太极拳、咏春拳等是南派武术的代表,传承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精髓。
式样比较在实战中,北派武术偏重于力量和速度的发挥,注重直线进攻,打法直接,具有很强的攻击性;而南派武术则更加注重技巧和应变能力,常常以变招应敌,以柔克刚,善于利用对手的力量进行反击。
影响因素北派武术受到寒冷气候的影响,强调训练体能和爆发力,突出实战效果;南派武术则受到温暖湿润气候的影响,重视内功修炼和技巧的运用,追求身心合一的境界。
中国北派武术与南派武术各具特色,展现了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力与柔的结合,还是速度与技术的融合,都体现了中国武术的独特魅力和多样性。
希望大家能够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吸取两派武术的精髓,不断提升自己的武术水平,感受中华武术之美。
中国北派武术与南派武术各有千秋,展示了中国武术多样的风采。
在练习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流派,不断精进修炼,体会武术之美。
学校武术的理性思考
学校武术的理性思考
学校武术,这是一种结合了传统武术和现代视频技术以及博弈规则的高超技艺。
它汇聚了中国悠久的文化精髓,把和谐社会的理念植入学校的课程之中。
学校武术的宗旨,是让学生受到传统武术文化的影响,从而学习和谐社会健康
生活的价值观。
它强调以和谐、安全并且保护环境为中心,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既受到古代传统文化的熏陶,又能融入到多样化时代当中生活,创造一种更加和谐共融、充满活力的氛围。
另外,学校武术不仅仅是掌握打击技巧,以艺训技,它还充满着文化底蕴,融
合着传统的规范,教会孩子去学习礼仪道德、文艺品格的基本素养,有教会孩子法制观念,让学生能够融入和谐的社会风气中,而不是强制性的或者暴力的形式。
还有,学校武术的发展也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由于学习适量的体育锻炼和
文献情景学习,可以使学生体形健美,精力充沛,既可以放松身心,又可以锻炼肌肉。
从以上可以看出,学校武术在提高学生道德观念和素养、身体健康方面都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是一种当代家庭教育离不开的内容,是学校体育课程中一种重要的体现,在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太极往事:“吴陈比武”的经过和反思
太极往事:“吴陈比武”的经过和反思上世纪50年代,香港吴家太极社掌门、有“黄埔教官”之称的吴公仪与澳门白鹤拳家、有“武林闪电手”美誉的陈克夫由隔江骂战到签署比武生死状,在何贤、马万祺等澳门慈善家大力促成下,陈克夫与吴公仪在澳门新花园泳池擂台上比武决斗。
最终,裁判何贤宣布比武双方“不胜、不负、不和”终止了短短数分钟格斗,而是次比武筹得当时堪称巨资的27万澳门元善款。
这个轰动一时的武林轶事,不仅令港澳地区掀起了经久不息的中华传统武术热潮,其影响所及,甚至远播东南亚及美加等地,更衍生出金庸、梁羽生新派武侠小说的全盛风行。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伊始,香港和澳门还在英国和葡萄牙手中。
当时两地居民对刚从内陆移居的同胞有一定的看法。
从武术发展的角度看,原先港澳地区及东南亚比较流行南拳,对从北方南迁的太极拳,既有好奇之心,也有不服之意,同时也不排除争夺地盘的理念。
1953年秋,有记者就太极拳的各种问题采访香港鉴泉拳社。
时任社长的吴公仪在回答问题时,针对人们对太极拳能以弱胜强等提法表示怀疑的态度,表示:“本人深知太极拳之妙用,本社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与中西拳师研究。
”谈话一经中声晚报登出,立即如巨石击水,反响甚大。
其中尤以时任澳门健身院院长的白鹤拳家陈克夫反应最烈,先是隔江与吴公仪“口角”,继而提出要与吴“研究”。
比武消息经港澳新闻媒体传出,震动两地武林及民众。
各界人士反响各异,其中陈公哲和刘伯群等为“反对派”。
陈公哲系原上海精武会创办人之一,并在1909年春组织过北聘霍元甲赴沪,以对阵口出狂言侮辱华人的“西洋大力士”奥皮音一事。
陈公哲毕生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及武术事业,在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
刘伯群时任马来亚精武联会主席。
二人分别致函澳门总督,反对吴陈比武,认为“习武之人,每生事端,不受社会欢迎。
”二人能站在法制立场看问题,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代表了时代进步的意识,这是无可非议的。
无奈当时慈善机构已同意比武,且己以替澳门镜湖医院及同善堂筹款的名义公布于众,并定名为“慈善比武大会”。
中华武术的流派传承与传统根源
中华武术的流派传承与传统根源中华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华武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不同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传承,而这些流派的传承与中华武术的传统根源密切相关。
中华武术的流派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武术训练。
在中国古代,武术是战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各种武术技术都是在实战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
不同地区和不同门派的武术传承各具特色,如少林派以其刚健有力的拳法著称,太极拳注重内功修炼和松柔的身法,形意拳强调意念运用和形意结合等等。
这些不同的流派传承下来,形成了中华武术丰富多彩的格局。
中华武术的传统根源体现在其精神与文化内涵上。
中华武术强调的不仅是身体的力量和技术的应用,更重要的是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道德准则。
武术强调“德艺双馨”,修身养性,注重内外兼修。
武者除了要有过硬的技术,更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
武术不仅是一种武器技术,更是一种身心修炼的方式,是人们对自身内在潜力的追求和挖掘。
这种精神与文化内涵一直贯穿于中华武术的传承中,使其成为一种具有深厚底蕴的体育文化形式。
中华武术的流派传承与传统根源相互交融、相辅相成。
流派传承的多样性体现了中华武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技法和套路,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对武术的理解和应用。
传统根源则为中华武术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使其超越了简单的格斗技术,成为一种全面发展人的身心的体育形式。
在当今社会,中华武术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和传统文化的继承问题。
如何在保持传统根源的基础上,吸收现代科技和理论的成果,推动中华武术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同时,中华武术的流派传承也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发扬。
只有保持流派传承的多样性和传统根源的纯正性,中华武术才能在当今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武术门派之争对武术发展的影响
武术门派之争对武术发展的影响程 维1,毛 旺2Influence of Wushu School Struggle on Wushu Development Cheng Wei1, Mao Wang2【摘要】中国地大物博,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影响着武术的发展。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指出武术受门派和门派之争的影响,既有利也有弊,同时,针对这个现象提出“一条心”谋武术发展的建议。
门派之争不但对自身拳种发展有影响,也成为武术走向国际道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武术;门派之争;武术发展Abstract:China has a vast territory and abundant resources, and its profound cultural background ha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martial arts). By usingliterature and data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influence of struggles between different schools has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n wushu, and, in view of this phenomenon,proposes the recommendation of “one mind” for wushu development. The schoolstruggle not only influences its own boxing sort, but is also a problem that needsto be solved urgently for wushu to march toward the international road.Keywords: wushu; school struggle; wushu development【中图分类号】 G852 【文献标识码】 A1 引言我国地幅宽广,南北方气候和地域环境存在着显著差异,各地民俗习惯和文化颇不一致。
武术内外家之争焦点、论点及其分水岭
武术内外家之争:焦点、论点及其分水岭田金龙1,邱丕相2(1.邯郸学院太极文化学院,河北邯郸056005;2.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200438)摘要:武术内外家的争论围绕1个焦点与3个论点展开。
1个焦点即可乘与不可乘之争,3个论点即“主搏与主制”“主动与主静”“主外与主内”的辩论。
通过对于技术思路、技术主张、方法运用、身体修炼等系列辩论的分析,从中国传统的体用关系出发,立足于“体”为“用”之本的角度定义了武术内外家的概念。
提出:两家立论各有理论支撑,外家持体能论,内家持意识论,体能与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两家在理论上的分水岭;外家追求“以大胜小”,内家追求“以小博大”,大与小的博弈问题是两家在技术上的分水岭。
关键词:武术;内家拳;外家拳;分水岭;武术理论;武术技术中图分类号:G8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498(2020)11-0013-05DOI:10.16099/j.sus.2020.11.002决定武技胜负的因素有技术、体能、心理,且三者相互影响。
对体能与心理作用的不同认知会形成不同的技术走向。
很多武术流派的形成与此有关:有侧重意识训练的,如太极拳、形意拳等;也有侧重力量、速度训练的,如少林拳、长拳等。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黄宗羲为浙东武术家王征南先生撰写《王征南墓志铭》时,提出了武术有内家与外家之别,引发了后世内外家之争。
随后,内家拳逐渐发展并汇聚成以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为代表的内家三拳。
从拳风上看,内家拳绵柔,外家拳刚猛;从拳理上看,内家拳重意,外家拳重力。
争论也随之升级,成为一个学术话题。
但由于这些争论对现象的描述偏多,说理不够透彻,故此“公案”一直未有定论。
黄宗羲[1]在《王征南墓志铭》开篇即言:“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
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
”意即外家拳追求勇猛,擅长发起攻击,但也留下空当,给对方以可乘之机;内家拳以静控制对方的动,使来犯者应手跌仆。
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争霸现象”批判与反思
第六章
结论
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争霸现象”的危害
过度商业化:导致赛事质量下降,忽视武术散打的本质和精神 缺乏规范管理:容易出现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损害参赛者和观众的利益 安全隐患:为了追求比赛效果,容易忽视安全问题,导致意外伤害和事故 文化传承受阻:过度追求商业利益,忽视武术散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赛事组织不规范:存在一些不规范的赛事组织,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赛事公平性不足:一些赛事存在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影响了比赛的公正性和选手的 权益
赛事安全保障不足:一些赛事缺乏完善的安全保障措施,存在安全隐患
赛事文化内涵缺失:一些赛事过于注重商业利益,忽视了武术散打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赛事商业化的反思
选手资格审查不严格,存在违规操 作
利益驱动导致不公平竞争现象频发
赛事技术水平不高
赛事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标准 运动员技术水平不够精湛,缺乏国际竞争力 赛事组织不够规范,存在黑哨、假赛等问题 赛事宣传不够专业,缺乏对运动员的包装和推广
第四章
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争 霸现象”的反思
赛事管理体制的反思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引进先进技术: 例如电子计分 系统,提高赛 事判罚的准确 性和公正性。
加强裁判培训: 提高裁判的专 业素养和技术 水平,确保比 赛结果的公正 性。
推广科技应用: 运用科技手段提 升赛事观赏性和 公正性,例如虚 拟现实技术、高
清摄像等。
建立技术标准: 制定并执行统
一的技术标准, 规范运动员的 训练和比赛行 为。
中国武术散打赛事“争 霸现象”批判与反思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壹
目 录
文
本
肆
的赛中 反事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武术门派之争引发的思考由武术门派之争引发的思考阙永伟程维(广州体育学院武术系,广州,510500)摘要:武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耀眼的奇葩,是我们民族的骄傲,然武术的发展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门派之争是迟滞武术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围绕门派之争展开研究,分析了武术门派与门派之争存在的原因,指出武术门派之争存在的持久性,阐述了门派之争对武术发展的影响,并针对门派之争提出了防范措施。
关键词:武术武术门派门派之争思考Thinking from of the Wushu school struggleQueyongwei Chengwei(The Department of Wushu,Guangzhou sportuniversity,Guangzhou,510500)Abstract:Wushu is the pride of our nation in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however,the road of it's development is not successful,Wushu school struggle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reasons for the rapid development.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logical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around the faction war,analyzing the causes of the Wushu school and Wushu school struggle,pointing out the existence of persistence for Wushu school struggle,and expounding the influence of martial art of Wushu deveiopment,and proposes precauions based on Wushu school struggle .Key words: Wushu wushu school wushu school struggle thinking我国地域辽阔,拳种众多,据统计,中国目前“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有131个。
武术在发展历程中,由于技术特点和风格的差异,才有了今天武术门派林立的局面。
武术门派是传统武术文化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武术发展必经的途径。
随着武术门派的繁荣,本来应该是“百花齐放春满园”的情景,可偏偏有些人却做着只许我开,不许你放的行径,进而引发了武术门派之争。
那么,武术界为什么会发生门派之争、门派之争是否可以消除、门派之争对武术本身的发展又有哪些影响以及面对武术门派之争我们又该如何去做?这是我们当代有关武术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笔者从这几个问题着手,旨在提高人们对武术门派、武术门派之争的进一步认识,从而促进武术的发展。
1.武术门派与武术门派之争产生的原因1.1武术门派产生的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崭露头角。
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武术在地理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拳种大量出现,门派林立,中国武术文化形态成熟。
笔者从以上三点入手具体分析武术门派形成的原因:1.1.1地理环境武术是人们创造的优秀文化,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拳种特点与风格形成明显差异的武术门派,“南拳北腿”就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形成的。
郭希汾先生说过:(中国武术)门派众多是由于南北地理、气候、人的不同而造成的。
[1]我国北方河流较少,陆地面积较大,且地形平坦,因此练武或者与人搏斗时不受活动区域的限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放长击远、大开大合、拳腿并用且注重腿法的北方武术技术特点。
南方山峦叠嶂、河流众多、陆地相对较少且坑洼不平,人们在练武或与人搏斗时活动区域就变小了,受本地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了稳马硬桥、少跳跃、少腿法、多短拳、贴身近打的南方武术技术特点。
南北武术拳种技术特点的悬殊差异为武术门派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1.1.2社会环境明以后,满族入主中原,人们进行了激烈的反抗,清政府禁止民间习武,武术的公开化习练与传承不得不转为秘密开展。
在反抗民族歧视与压迫中兴起的民间宗教与结社保护并掩盖了民间武术活动的持续进行。
据相关统计,清朝时期出现的白莲教、天地会等秘密宗教结社组织及派生出的其它民间结社达两百余种。
这些秘密组织以下层平民为主体,因此习武人群数量巨大,这极大地促进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拳种的出现。
宗教信仰的不同,结社组织的不同,就会有不同拳种流派产生、流传,大有百家争鸣之势,而且拳名大多以擅长者姓氏命名。
[2]这样在无形之中催生了众多武术门派。
1.1.3经济环境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农耕文明的国家,众所周知,“重农抑商”、“以农立国”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表现出了一定的地缘性局限特征,封闭性强、自给自足是它的最突出特点,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意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活在这种经济状态下的民众自我意识、独立意识较强,合作意识较差,造成了区域的相对封闭性,阻碍了中国武术的相互交流,但是有利于各区域武术的个体个性发展,使各区域武术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区域武术鲜明而独特的特点,势必会形成武术门派丛生的现象。
1.2武术门派之争产生的原因武术门派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文化产物,是武术发展的表现,对武术的传承与发扬有着积极地作用。
武术门派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武术的发展逐渐走向辉煌。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使武术门派之间逐渐产生了分歧,武术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下面从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新武术门派对拳种的臆造、名利的驱使三方面进行分析:1.2.1传统宗法制度的影响宗法观念和宗法制度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中华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深深的打上了宗法制度的烙印。
[3]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是家族制度的政治化,宗法制度中的传承实际上就是家族传承,他们在本质上是血缘关系的传承。
[4]在后来产生的“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师徒传承是模拟血缘为特征的传承方式,这也没有脱离传统宗法制度的约束。
在传统宗法制度下,人们以家族为本位,以维护前辈的思想和成果为责任和义务,对前辈传下的武技当作像真理一样权威,而且后人习练和体现的技能是全面继承前辈之功夫,即所谓得到“真传”,是“正宗”而非误传,同时认为自家门派“正宗”是敬重传统和尊敬前辈的积极表现,门派的“正宗”情节就这样产生了,为门派之争的发生准备了条件。
如咏春拳各派师承一脉本是同根之木、同源之水,由于受宗法制度的影响,个别派系间为争“正宗”而大动干戈,引起社会一片哗然。
1.2.2新武术门派对拳种的臆造于志均先生认为门派的成立至少应满足这几种条件:1.流派的创始人;2.传承、代表人物;3.拳法特点;4.实战效果;5.影响、流传范围;6.公认。
[5]但是,如今的新门派在创始人方面存在足多不能令人信服的事实。
一些新门派为了使本门派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不惜摒弃真正的创始人,而选择具有影响较大的且距今久远的人物作为本门派的开山鼻祖,也以此为本门派装饰门楣,提升名气。
有的在传承方面也大肆做文章,为表明本门派武术的的真实性及地位,动辄将本门派溯源至千年前或罗列出一系列传承人,而实际上本门派拳种在明清时期才确立,这是对拳种形成与发展史的歪曲与臆造。
有的在门派拳种实战效果方面鼓吹技艺的高超,说的几近玄乎,打乱了人们固有的正确地思维逻辑,这些臆造的内容也是经不起历史检验与推敲的。
因此,在当下及日后受到其他门派的指责或者抨击是不无可能的事,这些都为以后门派之争的发生埋藏了隐患。
1.2.3名利的驱使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为了国家软实力的提升,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逐年增加。
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受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的互动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将武术置于名利之中。
他们要么围绕武技上的较量,达到“我比你优”的结果,从而争夺生源;要么利用非遗保护的影响,争取政府对本门派武术发展给予政策倾斜或经济资助。
归根结底,门派之争无非是想争取更多的弟子、得到更多人的认同,从而赚取更多的名利。
为了达到目的,相关门派鼓吹本门派技术在社会上的种种价值,并寻找机会贬低其它门派或门派中人,由开始的口舌之争逐步发展到了擂台之上的一决高下,或者是法庭之上。
从古至今,门派之争可定性在名利范围之内的不在少数。
如太极拳名誉侵权第一案及佛山咏春拳内讧事件的发生不无名利的驱使之嫌。
2.武术门派之争的持久性武术门派之争由来已久。
明代郑若曾《江南经略》记载,抗倭期间发生过少林寺僧与其他寺僧因为谁是正宗而引发了争执。
其中一位寺僧发出了“我乃真少林!尔有何所长?尔欲出吾上乎?”的惊言。
栗胜夫教授认为:武术作为一种文化,世代相传,绵延不断,其文化传统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后代人的思想与行动。
古代的武术存在着门户之见、宗派主义,而近现代的武术仍然保持着它的遗传性,其现象的表现程度丝毫不亚于古人,有时甚至还有过之而无及。
[6]民国时期,中央国术馆成立,国术馆开始设少林、武当两个门派,两个门派级别一样。
期间少林派门长王子平认为武当派没有书中说的那么好,因此表示不服,导致两派相互倾轧,最终演至擂台比武较量,以论高低。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香港发生了吴式太极代表人物吴公仪与白鹤门掌门陈克夫的比武闹剧。
时至今日,太极拳起源问题的争执及佛山咏春拳发生了内讧事件,究根结底就是门派之争的性质。
武术门派之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更换着故有的模式。
可以这样说,只要门派存在,门派之争就不可能无端消失,片面地说它就是武术文化的产物,是持久存在的。
3.武术门派之争对武术发展的影响武术门派之争存在着严重的封闭性、争斗性。
各门派对内拉帮结伙,对外狂妄自大,排除异己,封闭保守。
狭隘的山头主义、局部利益,驱使着各门派对本派利益的盲目追求,严重阻碍了门派间的交流,它的存在与危害性,不能低估。
武术界众多学者与名家都明确表示门派之争是武术文化中的糟粕,不应保留。
近代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曾说:“吾人置身提倡国术之立场,须知融化门派,破除畛城,实为今日第一步要着.此关节不能打破,而欲国术之发扬光大,岂可得乎?”[7]这清晰地向我们说明了武术门派之争对武术发展的的阻碍是不容小觑的。
4.如何避免武术门派之争的发生基于每个习练者习武背景及心得体会的不同,对每一门派拳种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分歧不免会逐渐加深,伴随着分歧,新的门派之争或许正悄然产生。
门派是武术发展的象征,但门派之争是武术的弊端,而且严重阻碍了武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