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3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这一章节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圆锥体积、圆锥曲线等知识打下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锥的形状、特点,并能够运用圆锥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中的三角形、四边形等基本图形,对图形的认知有了一定的基础。

然而,圆锥作为一种立体图形,其形状和特点与平面图形有很大的不同,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逐步理解圆锥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基本概念,掌握圆锥的性质,学会用圆锥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教学难点:圆锥的形状特点,圆锥体积的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状物体,如漏斗、圆锥形的糖果等,引导学生关注圆锥形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观察和触摸圆锥模型,引导学生发现圆锥的特点,总结圆锥的基本概念。

3.课堂讲解:讲解圆锥的性质,如底面、侧面、高线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圆锥的计算方法。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绘制圆锥,并计算其体积,巩固所学知识。

5.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圆锥形沙堆的体积计算等。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收集学生反馈。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

《圆锥的认识》教案优秀8篇《圆锥的认识》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有步骤地建立图形与相应实物、模型之间的联系,引领学生参与圆锥概念的形成过程。

创设情境,让学生有目的地在实践与操作中感悟圆锥的特征。

从而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促进迁移,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细化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突出在立体几何知识学习中空间观念的培养。

根据几何学的发展史,课标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及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使我感到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远比平面几何的学习要困难许多,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不会正确进行下面(如图)两两之间的六种转化。

即文字表述与立体实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

其中以不会正确进行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由为突出。

我认为在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细化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度,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通过案例研究,我认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半抽象”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此有必要将“半抽象”做进一步的解释:( 1 )能够看懂或识别学过的立体实物的平面示意图;( 2 )能够根据立体实物的名称或文字的描述,展示出相应的平面示意图。

平面示意图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看就会的,需要安排教学时间,选择教学的时机,使平面示意图起到帮助由具体到抽象的过度。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设计了教师示范画圆锥的平面示意图、从不同角度观察圆锥、从圆锥实物上剥下侧面、为一个圆锥侧面配底面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不断关注圆锥实物、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思维的外化,帮助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逐渐提升。

(二)设计不同层面的各种活动,突出学生从感悟体验逐步到建立表象的过程。

体验是学生学习中重要的经历,体验学习不仅展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体验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说、用手去做、用身体体验、用心灵感悟。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圆锥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掌握圆锥的计算公式。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圆锥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圆锥的定义和性质,圆锥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运用圆锥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圆锥模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导入新课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使用引入圆锥的实际问题,如城市建筑中的建筑物、火山的喷发等。

2. 知识讲解与探究(1)圆锥的定义和性质在黑板上,写下“圆锥”的定义,即通过类比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定义:圆锥是由一个顶点和一条与该点不在一平面上的射线构成的几何体。

接着,教师通过绘制圆锥模型,让学生观察圆锥的性质,如底面为圆、侧面为三角形等,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圆锥的性质。

•性质: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或多个三角形,顶点到底面的垂直距离为高。

(2)圆锥的分类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根据侧面形状对圆锥进行分类。

•圆锥的分类:根据侧面形状可分为直圆锥和斜圆锥。

继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直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斜圆锥的侧面是什么形状,并让学生通过观察圆锥模型找出答案。

•直圆锥:侧面是直角三角形。

•斜圆锥:侧面是斜角三角形。

3. 计算公式的引入和运用(1)圆锥的体积计算教师给出直圆锥和斜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

•直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 = 1/3 * π * r^2 * h,其中 r 为底面半径,h 为高。

•斜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 = 1/3 * π * r^2 * h cosα,其中 r 为底面半径,h为高,α 为斜边与底面的夹角。

(2)圆锥的侧面积计算教师给出直圆锥和斜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圆锥的认识简介该说课稿将介绍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圆锥。

教学目标- 了解圆锥的定义和特点- 学会识别圆锥的不同部分- 掌握圆锥的性质和测量方法- 探讨圆锥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 圆锥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圆锥的三要素:底面、侧面、顶点- 圆锥的测量方法和性质- 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1. 圆锥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从底面上的每一点到同一点的直线段(母线)所围成的几何体。

- 圆锥的特点是有一个尖的顶点和一个底面,底面可以是任意形状,例如圆形、三角形等。

2. 圆锥的三要素- 底面:圆锥的底部,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平面。

- 侧面:连接底面上每一点到圆锥顶点的曲面。

- 顶点:圆锥的尖顶,位于圆锥的顶部。

3. 圆锥的测量方法和性质- 圆锥的高:从底面上某点到圆锥顶点的距离,表示为h。

- 圆锥的侧面积:圆锥的侧面覆盖的面积,表示为S。

- 圆锥的体积:圆锥所占的空间大小,表示为V。

- 圆锥的性质:圆锥的侧面积和体积与其底面积和高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4. 圆锥的应用- 圆锥在建筑和工程中的应用:例如,圆锥形的建筑物或雕塑物。

- 圆锥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圆锥形的冰淇淋、帽子等。

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圆锥的定义、特性和应用案例,以增强学生的视觉理解和研究兴趣。

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和测量不同形状的圆锥,并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对圆锥性质的理解。

小组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圆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促进思维交流和合作研究。

教学评价- 观察学生对圆锥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检查学生测量圆锥的准确性和对性质关系的理解- 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决他们在研究过程中的困惑参考资料- 请根据教材内容和实际需要准备相关参考资料。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说活动目标:1、了解圆锥体的特征,正确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初步感知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特征并能准确说出几何形体的名称。

3、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以及对几何形体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说重点难点:活动重点:认识圆锥体并了解其特点。

活动难点:能准确的区分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

说活动准备:球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各一个、几何形体课件、记录表说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老师:小朋友们,老师带来一个神奇的袋子,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呢?小朋友都很想知道吧。

请一个小朋友来摸一摸,猜猜袋子里到底是什么。

(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

)介绍球体(不管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溜溜的,而且它的哪一面都能滚动,这样的几何形体叫球体)、圆柱体(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正方体(几何体6个面,都是正方形,这几个正方形一样大)、长方体(由6个面组成两两相对的两个面大小、形状一样,这样的几何体叫长方体)。

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位新的几何形体朋友——圆锥体。

二、认识圆锥体,感知圆锥体的特征1、老师:哪位小朋友愿意来摸一摸圆锥体,看看它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地方与我们之前看到的几何形体不一样的地方。

重点讲解圆锥体的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

这就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圆锥体(播放圆锥体课件,让小朋友们说出圆锥体的名称)。

2、请小朋友比较圆锥体与圆柱体的不同,上面一圆,下面一圆,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一样粗,只有放倒才能滚动的形体叫圆柱体,圆锥体是底面是圆形,上面是尖形,不一样粗。

3、小朋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品和圆锥体很像如:冰淇淋、圣诞帽、路锥等等。

请小朋友回答之后播放课件为小朋友介绍生活中的圆锥体。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研究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的。

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探究能力,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针对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本节课将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圆锥的相关知识。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难点是圆锥高的测量方法,因此,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测一测等活动,感知圆锥的特征,体验圆锥由面成体的过程,明确圆锥体和面之间的关系,学会测量圆锥的高的方法;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经历认识圆锥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说课前准备教师准备 PPT课件圆锥模型 *板直尺学生准备圆锥形实物说教学过程1.知识回顾。

师: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我们是怎样研究这些立体图形的特征的?预设生1:先研究它们有几个面,再研究各个面之间的关系。

生2:先研究它们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生3:先研究它们的组成,再研究它们的特征。

2.导入新知。

师:你们认识老师手中的这个立体图形吗?(出示圆锥模型)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它。

⊙探究新知1.探究圆锥的外部特征。

(1)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教材31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图中这些物体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生1:都有两个面,一个面是圆,一个面是曲面。

生2:都有一个顶点。

明确:图中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

引导学生交流: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圆锥形煤堆、圆锥形粮堆、圆锥形帐篷、削过的铅笔头、铅锤等)(2)初步认识圆锥的各部分名称。

①结合圆锥形物体和圆锥模型认识圆锥的各组成部分。

交流明确:a.底面:圆锥的圆面是圆锥的底面。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圆锥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圆锥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圆锥的形状、底面、高、斜高、体积和表面积等概念,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如点、线、面的概念,以及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的性质。

但是,对于立体几何中的圆锥,他们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识别和描述圆锥的主要特征。

2.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圆锥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圆锥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掌握。

3.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圆锥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使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锥的概念和性质。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促进他们之间的思考和互助。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的圆锥形状的物体,如圆锥形的雪糕、圆锥形的漏斗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圆锥的概念。

2.基本概念:介绍圆锥的定义、底面、高、斜高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3.性质探究:通过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演示,引导学生探究圆锥的性质,如底面圆的半径与斜高的关系等。

4.计算方法:介绍圆锥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公式和实际例子来进行计算和理解。

5.应用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圆锥的主要特征和计算方法。

可以设计如下:•定义:顶点在底面的垂直平面上的几何体•高:顶点到底面的垂直距离•斜高:顶点到底面圆周上的任意一点的距离•体积:V = (1/3)πr²h•表面积:S = πr² + πrl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考试成绩来进行。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14篇)圆锥的认识篇1教材分析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它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部分。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圆锥体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形体。

教学这一部分内容即能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实际圆锥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直观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判断推理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根据对过去学生试卷的分析,在计算等底等高圆柱、圆锥体积的变形题中,错误率比较高,主要原因是对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不清,因此教学中对于算理的推导要特别注意。

教法建议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包括圆锥的认识和圆锥的.体积,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圆的周长、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以及各部分名称;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圆锥的认识,重点是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教学时首先需要复习已学的圆柱体的特征,然后结合实物,通过对比,使学生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测操作,利用演示测量过程,使学生顺利突破难点。

教学时要充分的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空间。

教学圆锥的体积,重点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时可以按照“演示:利用课件演示圆锥体的形成;猜想:你觉得圆锥的体积和什么立体图形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操作:通过实验(包括等底等高和不具备等底等高条件的多个实验)引导学生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验证:进行基本计算”四个步骤组织学生创造性学习。

教学中通过学生大胆的猜想尝试与创新,自主探究,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31~32例1,完成教科书P35“练习六”中第1、2题。

说教学目标1.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会测量圆锥的高。

2.经历观察、想象、猜想、操作、讨论、分析、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价值。

说教学重点在认识圆锥的过程中掌握其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说教学难点圆锥高的认识及测量方法。

说教学准备课件,一个做好的圆锥,学生准备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一个圆锥形物体。

说教学过程一、操作想象,导入新课1.学生动手操作。

师:我们在研究圆柱时,曾发现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圆柱。

如果给你一个直角三角形,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还会是圆柱吗?学生猜想,可以利用手中的直角三角形硬纸进行操作验证。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

(播放微课:圆锥的认识)师:想一想,绕直角三角形的哪条边旋转也能得到圆锥?【教学提示】学生在进行操作时,要注意加强操作指导,引导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绕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也是圆锥,但绕着斜边旋转不能得到圆锥。

2.寻找生活中的圆锥。

课件出示教科书P31有关圆锥的图片,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学生发言后,课件再展示一组图片)3.揭示课题。

师:圆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

(说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猜想,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图形,在操作、想象中获取对圆锥的初步认识。

观看微课,让头脑中抽象的图形变得具体,进一步验证了猜想,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课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本节教材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制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体积》的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例五、相应的“试一试”及“练一练”。

2、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小学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

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3、教学重、难点:⑴教学重点:能正确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4、教学目标:⑴知识方面: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学会运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求圆锥的体积;⑵能力方面:能解决一些有关圆锥的实际问题,通过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观察比较能力;⑶德育方面: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培养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

5、教、学具准备:⑴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一对;⑵学具准备:让学生分组制作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若干对,准备一定量的细沙。

二、说教法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教学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比较、思索,才能更加深刻地领略到知识的真谛。

因此,我在设计教法时,根据本节几何课的特点,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实验操作法。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因此,我在学生已经认识圆锥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用空圆锥盛满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空圆柱中,发现“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第【1】篇〗教学内容教科书P31~32例1,完成教科书P35“练习六”中第1、2题。

说教学目标1.掌握圆锥的基本特征及各部分名称,会测量圆锥的高。

2.经历观察、想象、猜想、操作、讨论、分析、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有序观察、合作学习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学习兴趣,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它在生活中的价值。

说教学重点在认识圆锥的过程中掌握其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说教学难点圆锥高的认识及测量方法。

说教学准备课件,一个做好的圆锥,学生准备一张直角三角形硬纸,一个圆锥形物体。

说教学过程一、操作想象,导入新课1.学生动手操作。

师:我们在研究圆柱时,曾发现一个长方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圆柱。

如果给你一个直角三角形,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还会是圆柱吗?学生猜想,可以利用手中的直角三角形硬纸进行操作验证。

【学情预设】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是圆锥。

(播放微课:圆锥的认识)师:想一想,绕直角三角形的哪条边旋转也能得到圆锥?【教学提示】学生在进行操作时,要注意加强操作指导,引导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学情预设】学生通过操作发现绕直角三角形的另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也是圆锥,但绕着斜边旋转不能得到圆锥。

2.寻找生活中的圆锥。

课件出示教科书P31有关圆锥的图片,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圆锥的立体图形。

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学生发言后,课件再展示一组图片)3.揭示课题。

师:圆锥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锥。

(说板书课题:圆锥的认识)【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的已有经验猜想,由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旋转而成的立体图形是什么图形,在操作、想象中获取对圆锥的初步认识。

观看微课,让头脑中抽象的图形变得具体,进一步验证了猜想,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圆锥的相关量。

3.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2.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圆锥的相关量。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圆锥的相关量。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 圆锥的定义和性质(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呈现一张圆锥的图片,并询问学生对圆锥的了解。

•引导学生给出圆锥的定义,并讲解定义的关键词。

•介绍圆锥的性质,包括底面、侧面和顶点。

2. 圆锥的元素及其关系(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了解圆锥的底面、顶点、母线和轴线等元素。

•解释圆锥的轴线、母线和高的定义和性质。

•讲解圆锥的侧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引导学生探究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圆锥的问题解答(25分钟)•提供一些圆锥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求解相关量。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使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提供一些挑战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4. 实践活动(20分钟)•分发一些小圆锥模型和软尺、量角器等工具,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量取模型的相关量,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对学生的实践进行点评和总结。

四、教学资源和条件•圆锥的图片和实物模型。

•小圆锥模型和测量工具。

•教学PPT和活动手册。

五、教学评价方式1.教师观察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

2.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结果评估。

3.课堂讨论中学生的问题解答和思维能力展示。

六、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理解了圆锥的定义和性质。

虽然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学生的困惑,但通过及时的提问和解答,学生的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需要更加注重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加强学生的练习和思考能力。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通用7篇)圆锥的认识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中的《圆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及作用及学情分析圆锥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之后进行的教学内容,两者在很多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有了圆柱的知识后再认识圆锥问题不大。

学生好奇心很强,教学中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注重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合作交流中进行学习,提高了课堂吸引力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过程与方法:经历圆锥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情感与态度:在活动中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增强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感受立体图形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认识圆锥的高,明确圆锥侧面展开图教学难点:圆锥高的测量,体会旋转直角三角形的边所成立体图形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锥模型,刻度尺,平板,剪刀,直角三角形,木棒,胶带。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并结合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通过看、摸、想、剪、量、转等实际操作掌握圆锥特征。

三、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程序:情境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当堂检测。

下面说一说这样设计的意图。

情境导入:由圆柱变换成圆锥,并举例生活中圆锥形的物体来感知圆锥的形态,使学生激起认识圆锥的欲望。

自主学习: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感知圆锥的组成要素及特征。

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剪一剪、量一量、转一转的实际操作掌握圆锥侧面展开图特点,深刻体会到圆锥的高定义和明确以直角三角形的边为轴旋转所成立体图形的半径和高。

课堂小结:通过填表课堂提问和回顾旧知相结合的方式切身感受圆柱与圆锥的区别与联系。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一、说课目标本次说课旨在引导学生对圆锥的认识,包括圆锥的定义、特点以及常见的应用场景。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圆锥的理解,并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圆锥的定义:介绍圆锥是由一个平面内的一条封闭曲线和不与该平面相交的一个点所围成的几何图形,重点强调圆锥与圆柱的关系。

2. 圆锥的特点:从几何形状、表面特征以及体积等方面介绍圆锥的特点,包括尖顶、底面、侧面、母线长度等。

3. 圆锥的应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介绍圆锥的应用场景,如圆锥形的糖果、冰淇淋筒、灯塔等,引导学生思考圆锥的实际应用及其优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圆锥形的物体照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圆锥的认知。

2. 引导: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圆锥的形状、特点和应用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引入本次课的主题。

3. 教学:分阶段介绍圆锥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注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圆锥的概念。

4. 拓展:与学生一起探讨更多圆锥的实际应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出其他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5. 总结:归纳整理圆锥的定义、特点和应用,让学生通过总结自己的所得,加深对圆锥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运用练:为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练题,考察学生对圆锥的理解程度。

2. 互动讨论: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观察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

3. 个人评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对圆锥认识的理解程度进行个别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圆锥的定义、特点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几何图形的表达不够准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相关的几何概念的教学。

此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的应用问题。

通过反思和不断改进,我相信教学效果会更好。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圆锥的认识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浙教版数学第十二册的内容。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得基础上教学的,是本套教材教学内容的最后一个单元。

而本节课内容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自主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二、说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获得,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先复习比的一些知识,什么叫比?什么叫比值?然后出示四个比让学求比值。

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先出示例1,让学生写出比,再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观察、比较,发现比值相等,问:“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

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诉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

教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

第一个是判断导入部分的四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说明理由。

第二个练习是,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运用了比例的意义,而且对比的性质也有一定的'运用,以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一样,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梦想。

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更加实效。

今天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通过《圆锥的认识》说说我是如何应用农远资源来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

下面从以下八点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学准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效果预测。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本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23-24页《圆锥的认识》。

2、教材简析:《圆柱与圆锥》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内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而安排的。

认识圆锥,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在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说学情我所教学班级的学生是山区的孩子,经过前面的学习他们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地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也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

但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感性经验支持,加上他们生活在山区,对新生事物的见识面相对较窄,所以在教学时适宜恰当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既能创设教学情境,又能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更加直观地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三、说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排意图、教材特点以及学情,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认识圆锥的高,能用工具测量圆锥的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锥的认识》说课稿
年级:六年级授课人:马保元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小节第一部分《圆锥的认识》。

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圆和圆柱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而安排的内容。

我们要想认识圆锥,进一步学习有关它的知识,首先要了解它的特征。

因此教材把它安排在这一部分内容的第一节,为下面学习起到一个良好的铺垫作用。

由于圆柱与圆锥的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因而教材把圆锥的认识安排圆柱的认识之后,为学习圆锥的特征以及体积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已经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已经有较大的提高,能够有意识的去主动探索未知世界。

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也有明显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所发展。

所以在教学时适宜让学生主动思考,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自体验感知圆锥的特征。

另外,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动手操作、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能根据具体情况想出测量高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这部分教材的内容特点,经过我对学生和教材的分析,本节课主要用动手实践、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圆锥形物体多个、圆锥的模型一个、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锥形实物,模型一个、一块平板(或玻璃),一把直尺五、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特点,以及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圆锥,知道圆锥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锥的特征,会看圆锥的平面图,了解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用生活中的圆锥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生活价值,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六、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到目前为止,大家想想,我们已经学习了物体的哪些特殊形状?(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你能在生活中找出这些形状的物体吗?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常常看到这样形状的物体。

(课件出示圆锥形的物体)
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你知道是什么吗?为什么取名叫圆锥呢?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圆锥。

(引导学生认识到圆锥的地面是圆的,上面像锥子一样尖尖的)
板书:圆锥的认识
【设计意图】:回顾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形体,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圆锥形的物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
1、圆锥的形状认识
(1)、观察圆锥
取出圆锥体学具,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与圆柱比一比,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说给同桌听。

(2)、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让一学生上来边指边说,回答后板书:
顶点:1个
面:2个——侧面(曲面)地面(圆)
(3)、同桌互相指一指说一遍。

(4)、介绍圆锥透视图的画法。

画透视图的时候应该先画一个椭圆,然后在椭圆的正上面画上顶点,最后把顶点与地面连起来。

2、圆锥高的认识
(1)、圆锥的高在哪里?
小组指一指说一说,谁愿意指给大家看?他指的对吗?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2)、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为什么不是?你能举个例子驳倒他吗?出示等高但母线不等的两个圆锥,测量母线的长,发现长短不一,得出母线不足以代表圆锥的高。

(3)、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吗?
(课件出示)
(4)、圆柱的高有无数条,圆锥的高有几条?为什么?
板书: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一条)
3、测量圆锥的高。

(1)、像这样的物体,它的高看得见吗?看不见怎么能知道它高多少呢?你有什么办法?分组测量自己准备的圆柱体的高。

小组讨论后再利用手中的工具动手试试,也可以看看课本。

(2)、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指名演示测量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课件演示测量高的过程,一边演示,一边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

4、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锥。

(1)、让学生猜测:一个长方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一个圆柱,那么你们知道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旋转会形成什么形状吗?(2)、学生转动直角三角形小旗。

(3)说说各自的发现。

(通过交流发现:转动直角三角形小旗可以得到一个圆锥,作为转动轴的直角边就是圆锥的高,另一条直角边就是圆锥的底面半径。

)5、比一比。

圆锥的特征和圆柱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圆柱:底面圆形侧面曲面两个底面侧面长方形高无数条
圆锥:底面圆形侧面曲面一个底面侧面是扇形高一条
【设计意图】同坐“摸一摸,说一说,指一指,画一画,比一比”等学习活动认识圆锥形的特征。

三、巩固运用
1、课本27页练习四第一题
指名说说每个物体由哪些图形组成
2、课本27页第二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连一连,在进行交流。

3、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对圆锥特征的认识,提高判断能力。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圆锥,知道圆锥由两个面组成,一个侧面和一个底面,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扇形,底面是一个圆。

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的高只有一条。

我们还学习了圆锥高的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共同回忆巩固圆锥的特征,促进知识的内化。

板书设计:
2、圆锥
第一课时圆锥的认识
顶点:1个
面:2个——侧面(曲面)底面(圆)
高: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只有1条)
板书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板书让学生不仅清楚明了也突出了本课的重点,便于学生对圆锥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效果不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