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春秋宰相晏子曾三次辞谢国君赏金
历史趣谈:齐国宰相晏子是以什么著称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齐国宰相晏子是以什么著称的?
导语:晏子以什么著称一朝齐国宰相,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就是“晏子”,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齐国的朝政,虽位居宰相职位
晏子以什么著称
一朝齐国宰相,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就是“晏子”,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齐国的朝政,虽位居宰相职位,但他的家境并不是那么的富裕,历史上的他是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的。
晏子画像
他曾辅佐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恳请治国,体恤农民,在齐国有很高的威望。
虽然身居高官,但他的一生过的非常简朴,不谋私利,廉洁奉公,在他的父亲去世时,就大胆突破旧的礼节,从简了事。
即使做了相大夫,依旧过着清苦的生活。
少食肉类事物,穿着简朴,就连他的家人也是这样。
邻居们对他的形容就是:“食不足,肉不给”。
他还常常节省生活用品的开销,把省下来的钱或者粮食拿出来救济贫穷的人。
他不仅吃饭节俭,在穿戴方面依旧不讲究奢华。
他一身布衣,就连一件御寒的皮袄也足足穿了30余年。
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家人穿着也是朴素简便,从来不穿丝帛材料制成的衣服。
其次居住环境也是简陋,居住的还是祖先留下里的房子,房子周边仅靠市场,环境杂乱。
当初景公想要给他换个房子住,也被拒绝了。
晏子曾在临终前,叮嘱他的家人办丧事要一切从简。
后来他去世后人们根据他的遗愿,将他安葬在他的故宅,后人称那里为“清节里”。
从晏子一生的简朴和节俭的行为实际很好的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张明镜。
晏子外交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面对楚王的羞辱,他沉着冷静,保持等着胸有成竹。
一心三心晏子的故事
一心三心晏子的故事
晏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齐国为官时,曾以他的智慧和才华赢得了朝廷和民众的赞誉。
有一天,晏子在朝廷上听到了一则关于一心三心的故事,深受启发。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国君和他的宰相的。
国君问宰相,怎样才能做到一心三用呢?宰相想了一下,然后回答说:“国君,您
的问题很有趣。
我认为要做到一心三用,首先要有一颗用于执政、管理国事的心,其次要有一颗用于管理家庭、关心家人的心,最后还要有一颗用于修身养性、追求学问的心。
”
国君听后,对这个回答深感赞赏,并让宰相以这个故事来教育他的臣民。
从此以后,一心三心成为了人们谈论晏子的代名词。
故事的寓意是,一个人要在不同的角色中游刃有余,需要将心思和精力分配到各个方面。
国家大事是最重要的,因为国家稳定和繁荣关系到万民的福祉。
而家庭是一个人心灵的港湾,我们应该关心家人,照顾他们的生活和情感需求。
此外,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很重要,通过学习和修炼,提高自己的品德和才能,对自己和社会都会有积极的影响。
晏子以他的聪明才智和高尚品德,在政治和国际交往上都有卓越的成就。
他的一心三心观念也为后世政治家和普通人树立了榜样。
综上所述,晏子的一心三心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工作、家
庭还是个人修养上,我们都应该用心去经营,平衡好各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取得持久的成功和幸福。
晏子一心侍三君的故事
晏子一心侍三君的故事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
他一生侍奉过三位国君,分别是齐景公、齐庄公和齐景公二次上台。
在这期间,晏子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忠诚,为我国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晏子一心侍三君,首先体现在他对齐景公的忠诚。
当时,齐景公昏庸无道,国内政治混乱。
晏子身为一名忠臣,不离不弃地辅佐齐景公,为国家稳定倾尽心力。
他善于劝谏,使齐景公逐渐改掉恶习,开始关注国家大事。
在晏子的努力下,齐国政治逐渐走向正轨,国家繁荣昌盛。
其次,晏子在齐庄公时期继续发挥他的政治智慧。
他秉持中立公正的态度,既不偏袒旧主,也不对新主献媚。
晏子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以国家利益为重,使得齐庄公对他十分敬重。
在他的辅佐下,齐国政治稳定,国家持续发展。
当齐景公二次上台时,晏子已经年迈,但他仍然毫不犹豫地再次出山,为国家继续发挥余热。
他一心侍奉三位国君,不为个人私利,只为国家的繁荣稳定。
这种忠诚和担当,令人敬佩。
晏子的一生,不仅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还在文化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主张“和为贵”,提倡宽容、谦让的道德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还是《晏子春秋》的作者,该书以他的名字命名,记录了他在齐国的政治事迹和智慧。
这部书成为我国古代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人研究春秋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晏子一心侍三君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他的忠诚。
他忠诚于国家,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他忠诚于君主,无论国君是明君还是昏君,他都尽心尽力地去辅佐;他忠诚于自己的信仰,坚守道义,中立公正。
这种忠诚精神,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位楷模。
总的来说,晏子一心侍三君的故事,展示了他崇高的品质和忠诚精神。
这种精神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传承。
【名人故事】晏子的故事
【名人故事】晏子的故事晏子,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子身材不高,其貌不扬,但却有着非凡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
他历经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 50 余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晏子以其睿智的头脑、果敢的行动和忠诚的品质,为齐国的繁荣和稳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有一次,齐景公派晏子去治理东阿。
晏子满怀热情地前往,认真履行职责,一心想要把东阿治理好。
然而,三年之后,晏子却被齐景公召回,并遭到了严厉的斥责。
景公认为晏子治理东阿不力,搞得东阿混乱不堪,百姓怨声载道。
晏子没有急于为自己辩解,而是请求景公再给他一次机会,让他重新治理东阿。
景公同意了。
这一次,晏子改变了治理策略。
他不再像之前那样一心为百姓谋福祉,而是采取了迎合权贵、搜刮民脂民膏的做法。
三年之后,晏子再次被召回。
景公却对他大加赞赏,说他这次把东阿治理得很好。
晏子这时才向景公解释道:“第一次治理东阿,我一心为百姓,不迎合权贵,所以遭到了权贵的诽谤;第二次治理东阿,我迎合权贵,搜刮百姓,所以得到了您的赞扬。
但实际上,真正对国家和百姓有益的是第一次的治理方式。
”景公听后恍然大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对晏子更加敬重。
晏子不仅在治理地方上有着独特的智慧,在外交场合中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故意让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想以此羞辱晏子。
晏子到达楚国城门时,看到小门,并没有生气,而是说道:“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洞进去,我今天出使的是楚国,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
”楚王听到晏子的话,只好让人打开了大门。
进入宫殿后,楚王故意问晏子:“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出使楚国?”晏子从容回答道:“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上万户人家,人们张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下雨一样,人多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只是我们齐国派遣使者,有个规矩,那就是贤能的人出使到贤能的君主那里去,不贤能的人出使到不贤能的君主那里去。
晏子的故事50字
晏子的故事50字
晏子,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谋士,他的一生留下了许多令人敬仰的故事。
晏子从小聪慧过人,喜欢学习,对于各种学问都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深知“学而优则仕”的道理,因此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晏子年轻时曾拜访过齐国相国管仲,向他请教政治智慧。
管仲看到晏子的聪明才智,便给了他一杯酒,说,“你能把这杯酒一口喝下去,我就传授你我的政治智慧。
”晏子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这杯酒虽然苦涩,但我却毫不畏惧。
”管仲大为赞赏,便传授给了晏子许多政治智慧,使他受益匪浅。
晏子在齐国相继担任了宰相、司马等重要职位,他善于用智慧化解矛盾,使国家安定,百姓安乐。
有一次,晏子听说齐国有一位叫做白公的人,他善于驭马,骑术出众。
晏子便派人前去请白公来齐国,白公一来就被封为大将军。
后来,齐国遇到了强敌,晏子便派白公去与敌军交战。
白公果然不负众望,用自己的骑术打败了敌军,为齐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晏子还善于用智谋化解矛盾。
有一次,齐国国君听信谗言,想
要处死晏子。
晏子知道后,便向国君请罪,并提出了一个建议,“如果您觉得我有罪,不如让我去楚国,向楚国求情,如果楚国不肯接纳我,我就自己投河而死。
”齐国国君听后,深感晏子的忠诚和智慧,便放过了他。
晏子的智慧和胆识使他成为了战国时期备受尊敬的政治家和谋士。
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化解了许多危机,为齐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晏子的故事,不仅是古代的传奇,更是对我们的启示,聪明才智固然重要,但用智慧去化解矛盾,用智慧去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智者所应该做的。
历史趣谈: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 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齐国丞相晏婴一生清廉执意不收齐景公送的黄金导语:清代康熙皇帝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
”故其一生也在不遗余力扶植奖励清官。
历代关于奖廉的举措也有很多,而廉吏对于这种肯定的奖励清代康熙皇帝曾说:“治天下以惩贪奖廉为要。
”故其一生也在不遗余力扶植奖励清官。
历代关于奖廉的举措也有很多,而廉吏对于这种肯定的奖励也有着自己的共享方式,就此留下了一段段清廉佳话。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奢侈之风盛行,齐国的丞相晏婴是当时的一个异类,他用一生的清廉书写了廉吏二字。
晏婴平时只穿粗布衣服,只有在出使他国或参加盛典的时候才穿上一件狐皮大衣,而且这大衣一穿就是三十多年,不止如此,他每日吃的也是粗茶淡饭。
有一次,晏婴正要吃午饭,齐景公派人来见他,他就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
景公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命人给晏婴送去许多黄金以供他招待客人的开支。
不料晏婴不肯收下,景公派人送了三次,他还是执意不收。
晏婴对景公说:“作为一个大臣,将国君的赏赐用于百姓身上,是以臣代君治理百姓,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不用在百姓身上而收藏起来,仁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上对不起国君,下对不起百姓,聪明人是不会干的。
所以,请您不要再赏赐臣下了。
”晏婴平时上朝,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的破旧车子,有时甚至步行。
景公觉得他乘坐的车马与他的身份太不相称了,便派人送去新车骏马,又被晏婴拒绝了。
景公不高兴了,便问他为何不收。
晏婴说:“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
平时,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
我若是乘坐好车好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
倘若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不能禁止了。
”生活常识分享。
【初二作文】晏子使楚的故事
【初二作文】晏子使楚的故事晏子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的谋士,他为了消除秦国对楚国疆土的威胁,曾经四次进谒楚国,最后成功地使楚国与秦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
晏子第一次进谒楚国时,正值战乱紧张的情况。
秦国强大的势力使楚国感到不安,而晏子看到了楚国的潜力和机会。
他首先瞭解楚国的情况,然后以尊敬楚王、忠诚楚国的立场,劝说楚王与秦国联姻,以削弱秦国的势力。
楚国王被他的言论所感动,同意了他的建议。
秦国王得知此事后恼羞成怒,但无可奈何。
第二次进谒楚国时,晏子看到楚国的内部争斗,深感楚国的实力与团结有待加强。
于是,在楚王面前提出了建立强兵和一统楚国的建议。
他阐述了强大军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楚国内部团结的方法。
楚王高度重视晏子的建议,立即着手进行改革。
楚国的军队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强大,国家的统一也得到了巩固。
第三次进谒楚国时,晏子发现楚国的领土与周边国家竞争激烈,为了保护楚国的领土安全,他提出了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建议。
他向楚国王描述了建立友好关系的好处,以及如何处理与他国之间的争端。
楚国王在晏子的指导下着手处理国际关系,成功地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确保了楚国的领土安全。
最后一次进谒楚国时,晏子看到了楚国的经济繁荣和国家的富强。
他提出了巩固楚国经济的建议,如发展农业、工商业和贸易等。
他还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建议国家重视教育事业,培养人才。
楚王对此深表赞同,并开始实施晏子的建议。
楚国的经济逐渐发展起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通过晏子使楚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晏子善于洞察国家的情况和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他善于与君王沟通,从君王的角度出发,使楚王深受启发,并采纳了他的建议。
晏子的智慧和勇气使楚国一步步走向了繁荣和富强。
晏子使楚三次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样应对的?把晏子说的话多读几遍,体会他每次说的话妙在哪儿。
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第一次楚王命人关城门,开狗洞。
晏子说:“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第二次楚王讥笑齐国没有人,晏子说首都临淄住满了人:举袖一片云,甩汗一阵雨……面对楚王的再次质问,他说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他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第三次楚王用盗贼来诬陷齐国人,晏子以柑橘打比方,说明人在齐国好好劳动,一到楚国便做贼,也许是两国水土不同的缘故。
第一次,晏子的回答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
他的话妙在使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
否则,就应打开城门。
第二次,晏子将计就计,顺水推舟,顺着楚王的逻辑说下来。
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隐含的意思是:如果楚王认为“我”无能,就说明楚国是下等国家。
这精妙的回答让楚王“哑巴吃黄连”。
第三次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说明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变成枳,是两地水土不同的缘故;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到楚国当盗贼,是两国水土不同的缘故。
这回答的妙处在于,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了楚王:楚王治国无方,致使在齐国安居乐业的人到楚国便成了盗贼。
让楚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晏婴辞礼的故事
晏婴辞礼的故事
春秋时期的晏婴清廉从政,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君主在位期间,均担任宰相。
有一天,晏婴准备用餐,恰好齐景公的使者来了,晏婴遂把饭菜一分为二,结果两人谁也没有吃饱。
使者便将这件事禀告给齐景公,齐景公亲自到晏婴家,看到他的餐桌上没有珍馐,主食是脱去糠皮的小米,佐餐是晏婴打猎的三只小鸟,还有五个煎鸡蛋、一盘炒苔菜而已。
于是他感慨道:“晏子啊,你是相国,竟然如此贫穷,可我却根本不知情!说来,这是我的罪过呀!”晏婴却说:“大王想到哪里去了!现在脱糠米饭是士人常吃的第一道食品,飞鸟是士人常吃的第二道食品,苔菜和鸡蛋是士人常吃的第三道食品。
晏婴没有超人的德行,却一个人吃了三道士人的食品,这都是大王的恩赐呀!”
事后,齐景公多次赏赐给晏婴财物,前两次都被退回。
第三次,晏婴向齐景公拜谢道:“大王的恩赐足以泽及我三族和我的朋友,而且我还有余钱来赈济百姓,可见大王给我的赏赐已经够丰厚的了!我只要有一身衣穿、一碗饭吃,免于挨冻受饿就心满意足了。
”
晏婴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一一辞绝,还时常把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
在中国历史上,晏婴第一个提出“廉为政本”的执政理念,他提倡廉政与政德,认为廉政是一个官员执政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晏子二桃杀三士的历史典故
晏子二桃杀三士的历史典故关于晏子二桃杀三士的历史典故导语:二桃杀三士,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
比喻借刀杀人。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材料,欢迎大家阅读参考!【读音】èr táo shā sān shì【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
比喻借刀杀人(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补语;比喻借刀杀人。
【结构】主谓式【近义词】借刀杀人、二桃三士【同韵词】挈瓶小智、无微不至、千金一掷[1]【造句】他只是个阴险小人,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二桃杀三士。
【注意事项】“杀”、“三”一个是翘舌音,一个是平舌音。
“士”不能写成“土”。
指贬义,注意用法。
【英译】Make use of another person to get rid of an adversary、murder a person with a borrowed knife【扩充】后人以二桃杀三士一词表示“运用计谋杀人”的涵义;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还可以发现一些古代权力分配与君王杀功臣的斧凿。
后世《梁父吟》抒发了对三位勇士牺牲的感叹,对晏子的权谋也稍稍做了讽刺。
《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讲述此故事。
【成语故事】典源《晏子春秋·内篇谏下二》:“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博虎闻。
晏子进而趋,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见公曰:‘......此(指三士)危国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剌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勀敌之人也,无长幼之礼。
’因请公使人少馈之二桃:‘三子何不詈功而食桃?’”于是三士皆论功争桃,最后“皆反(返)其桃,挈领而死。
”故事二桃杀三士那是齐景公时期。
齐景公已经是晏子服务的第三个国君了。
此时的晏子经过多年的官场摸爬滚打,在齐国的地位是相当的巩固。
当时齐国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
他们人人武艺高强,勇气盖世,为国家立下了赫赫功劳,俨然是齐国武将里的明星。
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晏婴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当初,齐国在管仲的管理下成为了春秋五霸之首。
在管仲去世后100多年的时间里,齐国就出现了一位能和管仲齐名的人物--就是现在大家称呼的晏子。
关于这个人物的智慧能够从多个故事中体现,“二桃杀三士”就是其中的一个了。
至于事情的大致经过是这样的: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位人物力气大的出奇,能够单手打死老虎,因此在齐国非常有名,一般人都不敢惹他们三个。
有一天,晏子从他们身边走过,并恭敬的向他们示意,结果这三人假装看不见的样子,置之不理,看起来十分失礼。
当时的晏子地位绝对高于这三人,他们三人对他都这么无礼了,更不要说其他官员了。
于是晏子很生气的进谏齐景公,一进门就对他说;“听说,贤能的君王的勇士,对内可以阻止,对外可以震慑外敌,上面的人赞扬他们,下面的人佩服他们,所以他们拥有尊贵的地位,丰富的俸禄。
而放眼当下,君王您的勇士对上不行君臣之礼,对下不讲究长幼,对内不能稳乱,对外不能诱敌。
这些祸国殃民的人是否应该尽快除去。
”景公领会到晏婴的意思,也认为这三人确实无礼,可是一时又没有什么办法可行。
景公说道;“这三人力气极大,与之拼搏,恐有不胜。
”晏子则说道;“这人虽然力气大,不害怕强敌,不敬长幼之尊。
”趁机请景公派人赏赐他们三人两个桃子,并对他们说;“你们三个人就以个人的功劳来分桃子吧。
”谁知,他们三人为争桃子而撕破了脸,扭打在了一起。
晏子就这样不费吹灰之力将他们三人除掉了。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的儿子。
在周敬王二十年,晏婴病逝。
晏婴不死君难,弃个人小义而逐国家、百姓之大利,以国富为己任,造福大众百姓,并义于名而利于实,成就了司马迁心中“义”于“利”融合的理想境界。
作为后世纪念,据说晏婴的墓地在齐国故城的宫城北门外。
也是在今天的齐都镇永顺村东南方向350米。
整个墓高约为11米,南北长度为50米,东西长度为43米。
在他的墓前立着一幢明万历二十六年五朋石碑,上面篆刻着“齐相晏平仲之墓”和两方清康熙五十二年、五十三年重修碑。
晏子一心侍三公的故事
晏子一心侍三公的故事
晏子,又称子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谏臣。
他以忠诚、聪明和勇敢
而闻名于世。
晏子的一生中,他曾侍奉过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位重要的政治家。
在曹操统一北方之际,晏子被任命为曹操的谏臣和重要顾问。
晏子以高尚的道
德标准和超群的智慧,为曹操提供了许多明智的建议。
他积极参与军事决策,推动曹操成功击败敌人,并为曹操的政权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由于曹操对权力的渴望和专制的倾向,晏子逐渐对曹操的政策和行为产
生了不满。
作为一个忠诚于国家和人民的谏臣,晏子多次勇敢地向曹操提出批评和建议。
他坚持自己的原则,不畏强权,敢于为真理和正义发声。
随着曹操的势力日益扩大,晏子意识到曹操可能会威胁到他本人以及他所忠于
的国家的利益。
于是,在某个关键时刻,晏子毅然决定辞去了他在曹操府中的职务,离开了曹操的统治。
尽管他的决定引起了曹操的不满和愤怒,但晏子坚持了他的信念和原则。
随后,刘备和孙权相继邀请晏子加入自己的政权,接受他们的请托。
晏子将自
己的忠诚和智慧投入到了刘备和孙权的事业中,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建议和帮助。
他借助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成功地化解了刘备和孙权之间的矛盾,使他们联合起来对抗共同的敌人。
晏子一直坚守着他的忠诚和信念,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他不畏权势,不畏强权,敢于对君主提出批评和建议,始终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政治家应该具备忠诚、智慧和勇气,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奋斗,永不背离自己的原则。
【名人故事】晏子的故事
【名人故事】晏子的故事晏子,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他历经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 余年。
晏子以其卓越的智慧、刚正不阿的品格和非凡的外交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他却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敬仰。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
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便故意让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想以此来羞辱晏子。
晏子来到城门前,看到这个小洞,并未直接进去,而是说道:“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的人只好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楚王见到晏子,便问道:“齐国难道没有人了吗?竟派你做使臣。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不卑不亢地回答道:“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君,无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无能的国君,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国了。
”楚王听后,自讨了个没趣,对晏子的机智和勇敢刮目相看。
晏子不仅在外交上表现出色,在治理国家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齐景公喜欢修建宫室,贪图享乐,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晏子多次劝谏景公,要关心百姓的疾苦,减少赋税,发展生产。
景公起初并不以为然,但晏子始终坚持不懈,通过各种方式向景公阐明利害关系。
最终,景公听取了晏子的建议,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齐国的国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有一次,景公问晏子:“我想听从您的建议去治理国家,但是我不知道该先从哪里入手。
”晏子回答说:“国君您应该先从自身做起。
如果您能够以身作则,勤俭节约,不贪图享乐,那么下面的臣子和百姓自然会效仿您。
”景公听后,深受启发,开始反省自己的行为,并逐渐改变了一些不良的习惯。
历史上用幽默机智给大臣解除惩罚的事例
历史上用幽默机智给大臣解除惩罚的事例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大臣叫做,晏婴。
此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扬,但非常聪明。
他一生辅佐了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位国君,在齐国执政了几十年,是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
在齐景公时期,距离齐恒公称霸诸侯已经过去了一百余年,国力不能同当时相比较了,这个时期的楚国正是楚庄王时期,这是诸侯公认的霸主,也是春秋五霸之一。
老霸主和新霸主之间的故事就太多了,不说抢了霸主之位,就说齐恒公称霸的时候齐国和楚国就产生了很多过节,比如齐国买鹿让楚国元气大伤。
如今楚国成了最强大的国家,想要不被欺负只有自己和楚国搞好关系,于是齐景公派晏婴出使楚国,想要和楚国结盟。
楚国这边说不记仇肯定是假的,可是国家间的相处不能只凭个人喜好,作为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还是知道的,但又咽不下那口气,所以楚庄王准备戏弄一下齐国的使臣,好让齐国丢一丢面子。
当身材矮小的晏婴到了楚国都城的时候,发现大门紧闭,接待的人把他带到旁边的小门让他从那里进去,晏婴看到后瞬间就明白了楚王的用心,如果是一般的人可能发怒而去,可晏婴不,他只是笑着说:“这个门看着像狗洞,听说出使狗国才进狗洞,不知道我是不是走错了路,来到了狗国吗?”楚庄王听说后,没有办法,难不成说我们楚国的城门就是狗洞?于是只有派人去把晏婴从大门请进了城里。
但楚王想出气想让齐国丢面子的心还在,于是就想在之后给晏婴难看,很快机会来了。
齐国使臣来到后要面见楚王,楚庄王一见晏婴就说:“齐国看来是没有什么人才了,居然派了一个身材如此矮小的人来?”这简直就是人身攻击了,拿别人的身高说事。
但晏婴回答到:“齐国人才很多,不过我们是人尽其才,如果一个国家强大,国主贤能,我们就派最好的人才去出使,如果一个国家是昏庸的国主,我们就派一般的人才或者最差的人才出使。
”一句话说的楚庄王不知道如何回答了,难不成说楚国不好,自己不贤明?于是安排了盛大的酒宴接待晏婴。
晏子的历史故事-晏婴一日三谏君
晏⼦的历史故事-晏婴⼀⽇三谏君 晏⼦是⼀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以有政治远见和外交才能,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敢于直谏,曾⼀⽇三次纳谏。
下⾯就跟⼩编⼀起来看看晏⼦的历史故事-晏婴⼀⽇三谏君吧! 晏婴⼀⽇三谏君 有⼀天,齐景公和群⾂来到公⾩这块地⽅游玩。
早上,宽阔的⼤地⼀⽚⽣机,绿的庄稼,红的鲜花,相映⽣辉。
鸟⼉唱着歌,蜂蝶跳着舞。
景公感叹地说:“如果我能长⽣不⽼,天天荡漾在这⼭⽔之中,那该多好啊!” 齐景公⾝边的晏⼦听到这话,觉得国君如果去追求长⽣之术,必然淡于治国之道⽽不求进取,于是接过景公的话头说:“⽣和死是不能改变的⾃然规律。
再说⼈⼈都长⽣的话,那也未必是好事。
” “那⼜为什么呢?”景公不解地追问。
“这道理很简单,如果齐国的开国君主太公和丁公活到现在,他们⼀定还是⼀国之主。
那么,桓公、⽂公、武公就只能当他们的助⼿,⽽你也只能头戴⽵笠,⼿拿锄头终⽇在⽥⾥劳动,怎么还能率领群⾂到处玩乐呢?” 晏⼦的话扫了景公的游兴,别过脸去不理睬他。
到了中午,远处出现了⼀辆六匹马拉的⼤车,烟尘滚滚⽽来。
景公得意地对晏⼦说:“这是梁丘据接我来了,你看他驾驶的马车奔得多快!朝中⽂武只有他最了解我的脾⽓了。
” 晏⼦却不满地说:“梁丘据称不上好的⾂⼦。
古⼈说过,作为⼀个忠实的⾂⼦,不应该事事附和国君,因为国君认为是对的,并不⼀定都对。
国君认为不对的,也不⼀定都不对。
这个梁丘据对国君最会察颜观⾊,拍马奉承,不论对错,⼀味迎合,你听了也许⼼顺⽓平,可是对国家长远利益,⼜有什么好处呢?” 景公很不⾼兴,转⾝拂袖⽽去。
夜⾊降临,星光灿烂。
这时⼀颗流星在头顶疾驰⽽过。
景公⾯如⼟⾊,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忙请主管祀祷的官员设⾹案祷告,保佑齐国君⾂的平安。
晏⼦赶去劝阻,对景公说:“流星有什么可怕呢?它只扫除邪恶的事情,国君如果没有做这种丑事,何必提⼼吊胆的呢?要是做了这类事,让流星扫掉,不是很好吗?” 景公⽓得脸⾊铁青,说不出⼀句话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春秋宰相晏子曾三次辞谢国君赏金
导语:这是春秋时晏子的话。
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此典中的“智者”,原为“圣人”。
齐国的宰相晏婴正在吃饭,齐景公差遣的使者到了。
晏婴
这是春秋时晏子的话。
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此典中的“智者”,原为“圣人”。
齐国的宰相晏婴正在吃饭,齐景公差遣的使者到了。
晏婴见使者光临,便分一半饭食招待使者。
一份饭两个人吃,结果使者没吃饱,晏婴也没吃饱。
二人都很尴尬。
使者回到朝廷,把在晏府吃饭的情况禀报给齐景公。
齐景公听后说:“唉!晏婴是齐国的三朝宰相,家里如此贫穷,我居然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啊!”于是,齐景公就派人送给晏婴黄金千两和一些集市上收来的税金,请晏婴用这些钱来招待宾客。
晏婴辞谢了齐景公的赏赐。
而且是三赏三辞。
最后一次,晏婴庄重地说:“我晏婴家不穷。
如果接受您这些赏赐,我的父族、母族和妻族都能得到恩惠,这份恩惠还可以扩展到我的朋友,还可以救济好多老百姓。
您的赏赐真丰厚啊。
但是,我晏婴家不穷。
我听说,那些从国君那里得到丰厚钱财的臣子,如果把得到的好处都用在百姓身上,这是臣子代替国君管理百姓,这种越俎代庖的事,忠诚的臣子是不做的;如果从国君那里得到丰厚钱财而不用在老百姓身上,这是为自家的小仓库增添收藏,抱有仁爱之心的人是不做的。
在朝中做官,取悦了国君,就可以从国君那里得到钱财;不再做官,就会得罪那些读书明理的人。
这种人死了以后他的财产就变成了别人的财产。
这样的人活在世上只不过是钱财的主人罢了。
聪明的人是不会这么做的。
有一块布和一袋粮食,如果月月如此,足够我中年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