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欠发达地区农家乐旅游发展探析——以甘肃成县为例
全域旅游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摘要】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探讨全域旅游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影响,分析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现状,探讨全域旅游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制约因素,并探讨全域旅游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发现,全域旅游有助于提升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但同时也有不可忽视的挑战和问题。
在实施全域旅游政策时需要注意平衡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关系,加强政府引导和民间合作,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未来,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地区潜力,促进全域旅游与县域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繁荣与生态保护的双赢局面。
【关键词】关键词:全域旅游、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影响、现状分析、路径探讨、制约因素、作用、启示、未来展望、研究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过去的研究中,大多集中在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上,而对于欠发达地区的研究相对较少。
有必要对全域旅游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探讨全域旅游对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找出推动经济发展的路径和策略,同时分析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最终得出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启示和展望。
希望本研究可以为相关地区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全域旅游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分析全域旅游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影响,探讨全域旅游推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分析制约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及探讨全域旅游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对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旨在为促进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发展战略,为全域旅游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甘肃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1 甘肃旅游业 发展概况
旅 游业是 一个 朝 阳产业 , 年来 发展 迅速 , 近 中国
来, 总体上来看甘肃旅游业发展 比较快 , 对全省的经 济社会发展、 扶贫开发和增加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 , 已经成为了甘肃国民经济新的增 长
也正在 向旅游大国迈进 。甘肃作 为我国古远文明的 重要发祥地和中西文化交 流交 汇要道 , 旅游资源非
常丰富, 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 民族 民间文化特色鲜
一
点。旅游业加快 了甘肃对外开放 的步伐 , 促进了甘 肃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 带动了餐饮业、 交通运输业
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入境旅游者人次、 甘肃旅 游 业总收入等指标来反映甘肃省旅游业 的发展状况 , 见表 1 。
明, 革命文化星光闪耀 , 现代 文化亮点频 出, 形成 了 道神秘而独特 的西部文化风景长廊。改革开放 以
( 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00 30 )
要: 甘肃的旅游资源丰 富 , 近年来 , 游业 发展迅速 。 目 , 旅 前 甘肃旅游业 已成为甘 肃国 民经济新 的增 长点。通过
对 甘肃旅游业 的收入效应 、 创汇效应 、 就业效 应等进行 分析 , 进一 步证 明了甘肃 旅游业 的发展对甘 肃带来 的巨大社 会经济效应 。同时指出 , 在旅游 开发 的过程中 , 注意经济 与环境协调 , 要 促进旅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 甘肃旅游业 ; 社会经济效益 ; 回归分析
年的2 1%增加 到了 2 0 .7 08年的 43 %, .3 则从理 论 上来讲旅游业的隐性 收入与显性收人之和就更大 , 表明了旅游业收入是甘肃省 G P构成 中的重要 组 D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持续发展以金昌为例
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持续发展以金昌为例中国西部是指位于中国国土的西部地区,包括西藏、新疆、青海、四川、甘肃、陕西、云南、贵州等省份。
这些地区相对于中国东部地区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薄弱,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也相对滞后。
然而,随着中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政策扶持,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渐加速。
接下来,以甘肃省金昌市为例,介绍中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持续发展的情况。
金昌市位于甘肃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金昌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然而,由于金昌市的经济起步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为了促进金昌市的经济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积极引导外商投资。
通过减税、优惠政策等手段,吸引了一批外资企业进驻金昌市,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例如,金昌市发展了一批石化、冶金、机械制造等产业,促进了当地的工业化进程。
其次,政府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金昌市加大了对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了金昌市的交通便利性和电力供应水平。
这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同时,政府注重教育和科技创新。
金昌市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兴建了一批中小学和高等教育机构,提高了当地的教育水平。
此外,金昌市还加强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和人才。
此外,金昌市还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和旅游业。
金昌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风貌,为发展生态农业和旅游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一大批投资者和游客,推动了金昌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通过以上的措施,金昌市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金昌市逐渐从单一的资源型经济发展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经济的质量和效益也得到了提高。
同时,金昌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大幅改善。
然而,金昌市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金昌市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过于依赖传统冶金和石化产业,缺乏高科技产业的支撑。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杨昌宏(河西学院历史系旅游管理甘肃张掖734000)摘要: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全国总体相比,还显得相对落后。
对我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分析,找出解决思路,将使旅游业成为甘肃大开发中我省新的经济增长点,使之成为甘肃经济文化发展的支柱产业。
关键词:甘肃开发旅游业“瓶颈”对策甘肃省旅游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尽管甘肃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与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横向比较,差距还很大。
旅游业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区的地位不相称,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
这与甘肃的历史、自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
与东部地区相比,由于历史和生态的原因,导致甘肃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恶劣,并造成了地广人稀、内部市场需求规模小,制约了投资和生产性投入及投资市场的形成,并进一步造成了生产力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不足,社会进步发育程度不高,相对封闭,科技文化水平明显低下,人才外流;市场经济不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可以说,甘肃优势明显,劣势也明显,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还会相互转化。
因此,必须坚持辩证法,全面地辨证地评价甘肃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实事求是地指导甘肃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一、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瓶颈”有:(一)观念不到位,资源本底不清是根本的制约因子甘肃旅游业总体尚处于后进状态,其根本原因还是落后的思想观念,阻碍和限制了甘肃旅游业的发展。
甘肃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制约因素不是资金,而是思想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落后的旅游意识在根本上长期制约了甘肃旅游业的大发展。
甘肃各级领导干部对旅游业的认识虽然有所提高,但不少部门和地区对旅游业的产业地位‘政策措施’财政收入和管理职能没有完全定位,没有把旅游业当作一项经济产业去培养,而是热衷于办工厂、开矿山。
因此,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中作为一项经济产业的形象不鲜明,资金投入不足,各相关产业、行业和部门与旅游业发展的联系合作不够紧密,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管理乏力。
甘肃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分析
甘肃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建议分析一、概况甘肃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
甘肃地形呈狭长状,地貌复杂多样,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四周为群山峻岭所环抱,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甘肃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沙漠戈壁、名刹古堡、草原绿洲、佛教圣地、冰川雪山、红色胜迹和民族风情等独特景观。
其境内现有国家级5A景区五家,分别是:二、甘肃经济发展分析2019年,甘肃省地区生产总值8718.3亿元,比上年增长6.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0.5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862.4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4805.4亿元,增长7.2%。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2.05∶32.83∶55.12。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2995元,比上年增长 5.7%。
全员劳动生产率53019元/人,增长6.3%。
全年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2061.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23.7%。
2019年,甘肃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23.4元,比上年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28.9元,增长9.4%。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53.9元,比上年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93.9元,增长6.9%。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9.2%。
三、甘肃旅游发展分析甘肃省幅员辽阔,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带,是秦岭山地和祁连山地的过度地带,地理空间跨度大,具亚热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和干旱等多种气候类型,差异性很大,生态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显著。
特殊的生态环境,造就了甘肃省境内的生态旅游的多样性,包括森林、湖泊、草原、温泉、地质等多种生态旅游资源,省内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23个、自然保护区8个、地质公园4个、湖泊26个、草原14个等。
因此,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在生态类型和数量上都比较丰富。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是我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农业大省,农村经济发展一直是该省的重点工作之一。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人口外流、农业环境污染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为推动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
一、产业结构不合理甘肃省农村经济的产业结构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业生产已经成为该省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由于长期以来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低,导致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动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还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加工与销售,推动农产品“走出去”,拓展农产品的市场空间。
还可以引导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发展乡村旅游、农业观光等产业,拓宽农村经济的发展路径,提升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二、农村人口外流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和产业结构转型,甘肃省农村地区的人口外流问题日益突出。
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匮乏,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为了解决农村人口外流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引导农民返乡创业。
一方面可以加大对农村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创业资金和技术指导等支持,吸引农民返乡创业。
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为其创业和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
还可以通过发展农村产业来吸引农村人口返乡创业,加大对农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拓展农村就业渠道,为农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农业环境污染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农业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农药残留、土壤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等问题成为了困扰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可以加大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调整和改造力度,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农业环境的污染。
同时还需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生活环境的整体水平。
西北黄土高原地带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
Vol.57,No.08. 2023·142·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8.46西北黄土高原地带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究——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杨国利王宝庆王玉香倪子杰(新疆财经大学旅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摘要文章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通过对其乡村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凝练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优势,识别出产品创新不足、市场营销薄弱、服务体系滞后等关键性障碍,提出了旅游产品创新升级、营销策略升级、服务水平升级等发展路径,为西北黄土高原地带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对策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SWOT分析;西北黄土高原地带;白银中图分类号:F327;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8-142-03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对农村地区资源和环境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旅游模式,对推动当地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不断融合,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中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产业不断更迭的过程,也是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过程[3]。
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理论基础上,众多学者对乡村旅游的内涵、现实困境和实现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也有学者深入地剖析了影响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如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和政府支持等[4]。
然而,由于研究角度、地理特征、市场环境、区域经济等存在差异,各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并不完全一样[5]。
西北黄土高原属黄土高原残塬沟壑区,土地资源丰富但气候条件恶劣,经济发展依然严重滞后。
因此,如何促进这些地区的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值得学者关注和探讨。
成县模式研究报告
成县模式研究报告1. 前言本报告旨在对成县模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特点、效果和可行性,并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和参考。
成县模式是中国乡村振兴的一种重要实践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可复制性。
通过对成县模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成县模式概述成县位于甘肃省,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县级行政单位。
成县模式是该地区农村振兴的一种成功实践。
该模式主要通过农业产业发展、人才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手段,实现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成县模式的特点成县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产业升级:成县模式推动农村产业由传统的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方式,提高农民收入。
•人才引进:成县模式通过引进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促进农村产业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引进的人才为农民提供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基础设施建设:成县模式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水电、通信等方面的改善。
这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农产品损耗,提高物流运输效率。
•政策支持:成县模式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产业发展,提高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 成县模式的效果自推行成县模式以来,成县的农村经济得到了显著改善。
以下是一些效果的体现:4.1 农业增效成县模式的实施,促使农民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采取科学种植、养殖等现代农业技术。
农业生产效益显著提高,农民收入有了较大增长。
4.2 农村产业发展成县模式的引进了一批有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人才,带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
新兴产业的兴起和传统产业的升级,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4.3 农民生活改善成县模式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等方式,有效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
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4.4 农村社会稳定成县模式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论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旅游管理论农家乐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我国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农家乐旅游始于20世纪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游扶贫政策指导下应运而生,但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初期阶段。
近年来国内外政府积极推动农业旅游,以提升农业竞争力与农业资源使用效率,增加农业收入、繁荣乡村经济。
殷平曾在《1997年-2003年国内乡村旅游研究文献分析》中提到过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他指出:第一,在目前的旅游研究与农业研究中,有关乡村旅游的文章太少。
第二,发表乡村旅游论文的期刊多集中在旅游类、地理类,其作者也基本都是旅游地理、旅游开发方面的第三,有关乡村旅游的研究领域比较窄。
第四,现有的研究重复工作比较多。
而学者温芳也曾说过,国外乡村旅游开展比较早,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目前,我国论文中有关国外成果的介绍较少。
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从一些文章中学到国外乡村旅游的先进经验。
如何景明的文章,对国外乡村旅游的研究做了深入的评述。
该研究认为,国外乡村旅游研究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概念、乡村旅游与乡村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供给需求的动力机制、乡村旅游的社会影响、乡村旅游的管理、乡村旅游的策略以及乡村旅游发展中女性问题等7个方面。
并且认为国外的乡村旅游研究方法主要是社会学和旅游学的一些研究方法。
而王云才的研究则显得更为实用与现实。
其论文以澳大利亚和台湾两个地区为例分析了国外乡村旅游政策制定方面的先进经验。
隋春花在《乡村旅游: 21世纪旅游新趋势初探》一文中指出,在国外,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是休闲观光型和务农参与型, 目前在发达国家,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一种较高层次高品味的旅游形式。
(二)研究主要成果就全国来看,以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乡村旅游已使2000万人脱贫。
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院已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增长点。
然而经过20多年的发展,以农家乐为典型业态的乡村旅游产品已显现出一系列问题,如何在理论上解释这些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战略和策略也就尤为重要。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部,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省份,农村经济发展是该省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低下、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不完善等。
本文旨在对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农业生产方式落后的问题。
由于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气候条件恶劣,地形复杂,农田面积有限,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导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引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的问题。
农村居民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农业收入,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加之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致使农民收入不稳定。
农村居民缺乏其他经济收入来源,导致家庭收入难以增加。
甘肃省政府应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存在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目前,甘肃省农村地区产业以农业为主,农产品加工业比较薄弱,缺乏多种多样的农村产业,导致农村经济结构单一,发展空间受限。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农村地区发展多元化产业,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附加值,推动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农村综合服务体系不完善的问题。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医疗、教育、就业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缺乏全面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限制了农村居民的发展。
甘肃省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大对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扶持力度,完善农村综合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路径探析
我国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现状与发展路径探析摘要:乡村旅游的发展与一定的经济、社会、政策背景紧密相关。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区域和产业发展不平衡开始凸显,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成为党和国家的重中之重。
“三农”问题可谓千头万绪,在此之中,乡村旅游的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农民的增产增收,因此,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
可见,从国家和政府层面上来讲,对于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视程度已经显著提高。
从发展乡村旅游业的条件上来看,延边地区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独特的朝鲜族民俗文化和优越的政策支持,在客体、内容等方面为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但是,与其他乡村旅游业发展较成熟的地区相比,延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基本上还处于萌芽状态,多数乡村旅游资源亟待开发或开发不完善。
可以说,对延边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于推动延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关键词:延边地区;乡村旅游;现状;路径引言:乡村旅游成为当下我国旅游行业模式中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所谓乡村旅游是指以旅游度假为核心,村庄田野户外为旅游地点,做到“生态无破坏,人文零打扰”的旅游模式。
当前的很多地区,已经进入了村野主体旅游模式。
随着我国旅游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乡村旅游的独特、无污染旅游特性越来越受大家的追捧和喜爱。
乡村旅游模式在当下的旅游热潮中形成的日益升级的多元立体化、产业带动化的新模式,不单单唤醒了当下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还为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机遇。
乡村旅游通常来讲是在偏远、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进行旅游和度假观光。
也正是欠发达地区独特的乡村特点成为吸引众多游客来此观光的重要因素,所以说乡村旅游带动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独特乡村味道、原生态无污染的环境为乡村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活动空间,二者之间存在着缺一不可的紧密联系。
某县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
某县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旅游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农家乐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
某县凭借其丰富的农业资源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对某县农家乐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发展现状1.硬件设施不断完善。
近年来,某县加大了对农家乐旅游的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
道路、停车场、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
2.旅游产品日益丰富。
某县充分挖掘农业资源,发展了果蔬采摘、农耕体验、垂钓休闲等多种旅游产品,满足了游客的不同需求。
3.服务质量逐步提升。
随着农家乐旅游的不断发展,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意识逐渐增强,游客满意度持续提升。
4.经济效益显著。
农家乐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农产品销售,增加了农民收入。
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就业岗位,促进了经济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1.规划不合理。
某县农家乐旅游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导致资源配置不均,部分地区出现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环境。
2.基础设施不足。
虽然近年来某县农家乐旅游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但与旅游发展的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部分农家乐旅游点存在停车难、如厕难等问题。
3.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导致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存在较大差距,影响了游客的体验感。
4.安全隐患突出。
部分农家乐旅游点存在安全隐患,如消防设施不完善、食品安全无保障等,给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
三、对策建议1.加强规划引导。
某县应制定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合理布局旅游资源,确保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2.完善基础设施。
加大对农家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旅游硬件条件,提高游客满意度。
3.提升服务质量。
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某县农家乐旅游品牌。
农家乐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采用文献资料收集、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对农家乐旅游的 发展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02
农家乐旅游概述
农家乐旅游定义
农家乐旅游是指以农村为依托,以农民家庭为接待单位,以城市居民为 主要客源,以乡村风光、农事活动和农家生活为吸引物,进行休闲、观 光、度假、娱乐等活动的旅游方式。
农家乐旅游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 同的类型。
农家乐旅游的特点包括:以农村为依托 、以农民为主体、以乡村风光和农事活 动为吸引物、活动内容丰富多样等。
3. 按照地域特点分类:可以分为山区型 、水乡型、平原型等。
1. 按照经营主体分类:可以分为政府主 导型、企业主导型和农民自主型。
2. 按照旅游功能分类:可以分为观光型 、度假型、体验型等。
农家乐旅游产品丰富多样
各地农家乐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推出 了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如采摘、垂钓、农耕体 验、乡村美食等。
农家乐旅游设施逐步完善
随着农家乐旅游的兴起,各地加大了对农家乐旅 游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如住宿、餐饮、娱乐、休 闲等设施。
研究不足与展望
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虽然农家乐旅游发展迅速,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农家乐存在卫生不达标、安全措施 不到位等问题。
农家乐旅游发展调查报告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1-15
CONTENTS
• 引言 • 农家乐旅游概述 • 农家乐旅游市场需求分析 • 农家乐旅游产业链分析 • 农家乐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 国内外农家乐旅游案例分析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农家乐旅游是一种以乡村风貌为依托,融合农业、自然风光和农村文化于一体的综 合性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
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以陇南农村为例
管 领 导 的急 功 近 利 。全 国各 地 的 形 象 工 程 、 子 工 程 就 是 这 种 面 急 功 近 利 做 法 的产 物 。在 这 些 地 方 , 化 建 设 遭 冷 落 就 是 必 然 文 的 , 为 文化 建设 一 是 短 期 难 以 产 生 轰 动 效 应 , 是 并 非 官 员 因 二 的考 核 指 标 , 官 员 的 政 绩 无关 。 与
不应 满足 于做 文 化 建 设 的 受 益 者 , 应 成 为 文化 建设 积极 主 动 的 参 与 者 。 更
关键词 : 发达地 区; 欠 农村 文化 建设 ; 状 ; 策 现 对 中 图 分 类 号 : 12 文 献 标 识 码 : G2 B 文 章 编 号 :08—89 (02 O —07 0 10 9 72 1 )1 07— 3
( ) 南 农 村 文 化 建 设 取 得 的 成 绩 一 陇
小 康 社 会 的 内在 要 求 , 树 立 和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 建 社 会 主 是 构
义 和 谐 社 会 的重 要 内容 ,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 足 广 大 农 是 满
民群 众 多 层 次 多方 面精 神 文 化 需 求 的 有效 途径 。
21 0 2年 3月
【 社会 ・ 文化】
欠 发 达 地 区农 村 文 化 建 设 的现 状 分 析 与对 策 思 考
以 陇南农 村 为例
显字 豆 学 兰
( 西北师范大学 , 甘肃 兰州 700 ; 300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甘肃 成县 720 ) 4 50
摘
要 : 新 农 村 建 设 中 , 管 欠发 达地 区 的 农村 文化 建设 取 得 了一 定 的 成 绩 ,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落 后 这 一 因素 在 很 大程 在 尽 但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研究甘肃省是我国的西北农业大省之一,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受制于自然条件。
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气候干燥,土地资源稀缺。
这使得农田灌溉受限,生产条件相对较差,农业生产难以发展。
农村基础设施滞后。
甘肃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相对薄弱,电力供应不稳定,这些问题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经济发展。
农村市场营销有限。
甘肃省农产品的市场营销渠道有限,农民难以获得合理的销售渠道和价格,导致农产品滞销或价格低迷。
农民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农业生产环节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技术,农民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现代化的农业经营思维和科学技术支持,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要优化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田的灌溉条件;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采用节水灌溉和高效农业技术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交通网和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
要加强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建设。
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产品销售组织,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强对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知名度。
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术水平。
通过开展农技培训、农业示范区建设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种植和经营管理能力,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生产模式,使农民的生产方式更加现代化和科学化。
甘肃省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需要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同时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和科技创新,提高农村经济发展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农村富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游客乡村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会宁县为例
游客乡村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会宁县为例龚大鑫;杜小燕【摘要】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同质化发展问题明显.以甘肃会宁县乡村旅游为例,在对乡村旅游发展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对游客的乡村旅游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67.4%的游客愿意去会宁县乡村旅游.教育程度、旅游频率、可支配收入、网络信息、亲朋好友、企业宣传、餐饮服务、住宿服务、交通条件、卫生条件和景点环境与游客乡村旅游意愿呈正相关;旅游经验、产品价格与游客乡村旅游意愿呈负相关.在问卷调查和相关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乡村旅游差异化发展的建议.【期刊名称】《资源开发与市场》【年(卷),期】2019(035)008【总页数】5页(P1108-1112)【关键词】乡村旅游;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旅游意愿;会宁县【作者】龚大鑫;杜小燕【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甘肃兰州730070;甘肃省区域农业与产业组织研究中心,甘肃兰州730070;甘肃农业大学财经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0.751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基本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后,新的需求不断涌现。
首先,“逆城市化”与“体验自然”推动城市居民下乡观光、游览消费或居住,从而出现新的服务需求。
其次,乡村有区别于城市聚落的优美景观、文化资源,使乡村旅游更容易得到发展。
第三,广泛的污染风险引起的食品安全关切,促使农产品产销之间有必要建立一种安全、可信赖的双向对接服务关系,这就为健康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需求空间。
第四,农业景观的设计、改造与餐饮娱乐、认知体验等服务业的介入,为乡村旅游的创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第五,“互联网”对农业产业链的改造,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各环节的横向专业化、企业化发展与物联网的纵向整合联通,各种城市优势要素下乡开展“双创”,为乡村旅游在三产融合发展轨道上实践个性创意发展与区域联动成长提供了切实的物质与智力基础。
当前“农家乐”旅游现状分析及建议(全文)
当前“农家乐”旅游现状分析及建议一、调查背景、方法及目标1、调查背景“农家农家乐复乐,不必市朝争夺恶”。
如今,农家乐作为一项新兴的旅游形式,是现代城市人回归自然从而获得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一种旅游方式。
最初,以“农家乐”命名的乡村旅游主要起始于休闲之都——。
此后,这种全新的旅游形式便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不断兴起。
而瑞安马屿镇因被称为“浙南五县通衢”,从而成为了瑞安“农家乐”旅游的主要建设点之一,其以“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也在迅速进展中。
但同时我们也会发现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2、调查方法及目的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的形式,我们分析了马屿镇“农家乐”的现状得出其中基本情况和所存在的问题。
分析原因后,我们找到一些有效可行的方法来改善这些不良情况。
二、调查分析此次调查的200名城区居民,平均年龄为35.4岁,其中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为75岁,男女比例分别为57%和43%,职业涵盖面广。
其中,有79%是自己组织的,时间多集中在夏季,频率最高的为每周1次。
居民消费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增进感情、丰富体验经历等。
而对于平时的娱乐项目,倾向于“农家乐”的只占20%。
可见,农家乐虽然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但还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的。
对农家乐的中意程度,有63%的人选择一般,20%的人选择中意。
在“农家乐中最看重的方面”的选项中,有60%的人选择环境和空气,以及食物质量,看重娱乐项目的占33%,看重住宿条件、价格方面等其他方面的只占7%。
由此可见,人们对环境和空气,以及食物质量的要求已经超越了娱乐方面,其中,服务态度成为了人们所关注的对象。
由于大多数人是自驾游,不在农家乐里留宿,因此,对住宿方面自然不太关怀。
根据问卷以及谈话,我总结了瑞安马屿镇农家乐还存在的一些问题:1、农家乐的地点和内容缺少选择性,样式单一。
马屿镇的“农家乐”主要以石烊镇村的“神州农家乐”为主,其次是顺泰“谷歌农家乐”,以及分散的小经营点,地点的选择不多。
甘肃乡村发展现状分析报告
甘肃乡村发展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甘肃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尤其以乡村风貌和民俗文化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
然而,与此同时,甘肃的乡村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甘肃乡村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促进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发展的现状1. 旅游业的兴起甘肃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模式逐渐崭露头角,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亲近自然,体验传统文化。
2. 乡村经济的困境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导致甘肃的乡村经济发展缓慢。
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农民收入不高。
同时,一些乡村缺乏适宜的发展模式和产业支持,导致乡村经济失衡,发展受限。
3. 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甘肃地处西部内陆,自然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
农业发展对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消耗严重,生态环境压力加大。
努力推动乡村生态建设,对于甘肃乡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问题分析1. 乡村旅游开发不平衡甘肃的乡村旅游开发面临着资源分配不均衡、旅游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一些地区因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而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设施不完善等原因,乡村旅游发展滞后。
2.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但甘肃很多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等问题不仅影响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阻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3. 农业结构单一甘肃的农业结构以粮食种植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农产品供应。
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粮食价格,一旦价格波动,农民的生活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缺乏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和产业链,限制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三、建议与展望1. 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加大对偏远地区乡村旅游的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游客前往这些地区,打破资源开发不平衡的问题。
同时,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提升游客体验。
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和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助于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品质,提高生活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 务 点 共有 10户 之 多 , 射 发 展 到 6个 乡 镇 。 经 旅 游 局 1 辐
批 准 正式 挂 牌 、 星 的 就 有 3 授 2户 , 中 : 星 级 5户 , 星 其 四 三 级 7 , 星级 2 户 二 O户 。在 农 家 乐 建 设 上 , 据 “ 府 主 导 、 根 政 奖励 补 贴 、 户 投 资 、 步 提 高 ” 方 式 , 省 内 外 有 了 一 农 逐 的 在
“ 家 乐 ” 具 有 中 国 特 色 的 旅 游 发 展 项 目。 它 是 在 农 是 特 殊 的旅 游 扶 贫 政 策 指 导 下 应 运 而 生 的 , 雏 形 源 于 国外 其 的 乡村 旅 游 o ]- ̄ 的 特 点 是 以特 色 农 业 资 源 和 乡 村 空 D4 4 4 它 间 为依 托 , 感 受 自然 、 味 乡土 文 化 、 验农 村 生 产 生 活 以 品 体 为 主要 内容 , 以农 民 家 庭 自主 经 营 为 主 体 , 观 光 、 览 、 集 游
西部欠发达地 区农家乐旅 游发展探析
— —
以甘肃 成县 为例 高应军
( 陇南 师 范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地摘要 : 成县 农家乐旅 游发展具有城镇休 闲娱 乐型和景 区依 托型 两种。研 究指 出成县在 发展该 项 目时存在 的 问题 ,
( ) 镇 休 闲 娱 乐 型 1城
城 镇休 闲娱 乐 型 农 家 乐 主要 是 以 农 村 优 美 的 自然 环 境为基础 , 以农 家 小 院 式 的 接 待 服 务 为 特 点 , 供 农 家 菜 提 肴 和 土 特 产 品 为 主 , 城 镇 居 民提 供 余 暇 时 间 娱 乐 休 闲 的 为 场 所 。成 县 农 家 乐 经 营 户 虽 然 分 布 较 广 , 县 有 7 乡 镇 全 个 有 农 家 乐 经 营 户 , 大 多 规 模 小 , 待 人 数 也 少 。 接 待 能 但 接 力 为 1 o 70不 等 。主 要 以 县城 东 部 的城 关 镇 为 主 , 镇 O~ 0 该 据 县 城 东 部 , 近 天水 至 成 县 公 路 , 通 便 利 , 镇 经 济 发 靠 交 村 展 良好 , 均 收 入 水 平 较 高 , 典 型 的 城 乡 结 合 部 地 带 。 人 是 有农家乐经营户 2 o多 户 , 规模 较大 , 待 能 力 也 强 。 接 李 武 村 因大 力 发 展 以 “ 家 乐 ” 主 的项 目 而 成 为 远 农 为 近 闻名 的富 裕 村 。在 实 施 了 村 落 居 住 环 境 改 造 为 主 的 大 规 模 新 村 建 设 以后 , 成 别 墅式 建 筑 18户 , 建 7 彻底 改 变 了 改 变 村 容 村 貌 , 为农 家 乐 旅 游 发 展 注 入 了活 力 与 后 劲 。 也
山、 九寨 沟 黄 金旅 游链 上 的重 要 “ 站 ” 同时 历 史 悠 久 , 驿 。 文
化 底 蕴 厚 重 。有 东 汉 摩 崖 石 刻 《 狭 颂 》宋 代 杜 甫 草 堂 、 西 , 唐
代 裴 公 湖 、 代 吴 挺 碑 、 峰 山 国 家 级 森 林 公 园 等 名 胜 古 宋 鸡 迹 和 旅 游 景 观 。2 1 年 接 待 人 数 为 5 . 01 3 6万 人 次 , 合 收 综 入 2 6 元 。与 邻 近 地 区 相 比仍 存 在许 多 问 题 。 .亿 2 成 县农 家 乐 发展 现 状 . 成县农家乐旅游接 待开始 于 20 0 2年 。 当 地 政 府 为 了 延 伸 旅 游 产 业 链 条 , 展 特 色 旅 游 产 业 由 , 府 出 资 扶 持 发 政 了1 O户 农 家 乐 旅 游 示 范 户 。2 0 0 5年 以后 , 多 农 户 自愿 众 投 资 农 家 乐 旅 游 , 展 了小 一 些 具 有 民 族 特 色 的 农 家 乐 旅 发 游服务点 。 2 1 年 , 县 “ 家 乐 ” 待 国 内 外 游 客 共 计 6 5万 余 00 全 农 接 .
定影响 。
娱 乐 、 闲 和 购 物 为 一 体 的 旅 游 形 式 。 我 国早 期 开 发 的 历 休
史 文化 景 点 、 景 名 胜 区 附 近 的 家 庭 旅 馆 应 是 “ 家 乐 ” 风 农 原 始雏形 _ 2 。“ 家 乐 ” 诞 生 到 现 在 已 形 成 很 大 的 规 农 从
认 为 强 化 引导 、 管理 和 培 训 , 能提 升 农 家 乐休 闲 的整 体 水 平 , 高从 业人 员 素 质 , 动 农 家 乐旅 游 健 康 发 展 。 提 推
关键词 : 欠发 达 地 区 ; 家 乐旅 游 ; 发 策 略 农 开 中 图分 类 号 : 5 0 7 F 9.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6 18 7 ( 0 2 0 — 1 20 1 7 — 2 5 2 1 ) 30 3 — 2
模 。据 不 完 全 统 计 目前 有 3 o万 家 , 展 规 模 较 大 的省 份 有 发
四 川 、 江 、 京 、 南 、 西 湖 南 等 0 。 目前 , 肃 省 各 地 浙 北 河 广 ] 甘
都 有农 家乐 旅 游 项 目。 天 水 市 麦 积 区 和 敦 煌 市 两 个 县 被
3 成 县 农 家 乐 发 展 类 型 分 析 .
( ) 区依 托 型 2景
评 为 “ 国休 闲农 业 与 乡 村 旅 游 示 范 县 ” 有 “ 国 休 闲 农 全 , 全
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4个 。有 省 级农 业 旅 游示 范 区 7 。 个
一
、
成 县 农 家 乐旅 游 发 展 现 状
1 成 县 旅 游 发 展 概 况 .
成 县 位 于 甘 肃 省 南 部 的 陇 南 市 , 季 分 明 , 林 覆 盖 四 森 率 4 . 。县 域 生 态 环 境 良 好 , 光 秀 丽 。是 处 于 麦 积 85 风
人 ( ) 省 外 游 客 1万 余 人 次 , 源 遍 及 北 京 、 川 陕 西 、 次 , 客 四 1、 青 海 等 省 市 ; 内 游 客 约 5 5 余 人 次 , 源 主要 来 自省 内 省 .万 客 的 兰州 、 水 及 本 市 辖 区 内 的 武都 、 和 、 县 、 县 等 。 目 天 西 徽 康
第 1 卷 第 3期 1
21 0 2年 6月
淮 北 职 业技 术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UAI ROF S ONAL AND OF H BEIP ES I TECH NI CAL COLL EGE
Vo . l No 3 11 .
J n 2 1 u.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