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甘肃旅游业发展分析报告
甘肃旅游业发展的经济效应分析

1 甘肃旅游业 发展概况
旅 游业是 一个 朝 阳产业 , 年来 发展 迅速 , 近 中国
来, 总体上来看甘肃旅游业发展 比较快 , 对全省的经 济社会发展、 扶贫开发和增加就业等方面起到了非 常重要的作用 , 已经成为了甘肃国民经济新的增 长
也正在 向旅游大国迈进 。甘肃作 为我国古远文明的 重要发祥地和中西文化交 流交 汇要道 , 旅游资源非
常丰富, 其历史文化积淀深厚 , 民族 民间文化特色鲜
一
点。旅游业加快 了甘肃对外开放 的步伐 , 促进了甘 肃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 带动了餐饮业、 交通运输业
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入境旅游者人次、 甘肃旅 游 业总收入等指标来反映甘肃省旅游业 的发展状况 , 见表 1 。
明, 革命文化星光闪耀 , 现代 文化亮点频 出, 形成 了 道神秘而独特 的西部文化风景长廊。改革开放 以
( 兰州大学 资源环境学院, 甘肃 兰州 700 30 )
要: 甘肃的旅游资源丰 富 , 近年来 , 游业 发展迅速 。 目 , 旅 前 甘肃旅游业 已成为甘 肃国 民经济新 的增 长点。通过
对 甘肃旅游业 的收入效应 、 创汇效应 、 就业效 应等进行 分析 , 进一 步证 明了甘肃 旅游业 的发展对甘 肃带来 的巨大社 会经济效应 。同时指出 , 在旅游 开发 的过程中 , 注意经济 与环境协调 , 要 促进旅游业 的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 甘肃旅游业 ; 社会经济效益 ; 回归分析
年的2 1%增加 到了 2 0 .7 08年的 43 %, .3 则从理 论 上来讲旅游业的隐性 收入与显性收人之和就更大 , 表明了旅游业收入是甘肃省 G P构成 中的重要 组 D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O 引言 31景点分散 、 . 空间联系不畅 , 旅游资源总体开发程度 不高 甘 旅 游 业 作 为 全 球 的 朝 阳 产 业 取 得 了突 飞 猛 进 的发 展 , 国 正 在 肃 呈东 西 长 南 北 窄 的 狭 长 地 带 , 东 南 到 西 北 1 5 k , j最 宽 处 中 从 65m 南 E 向旅游大国悄然迈进。西部是 2 世纪 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 , 5 0 m, 窄处 2 k 旅游资源丰度较低 , 1 3k 最 5 m, 居全国第 1 7位 。景点之 而位于西部地区的甘肃省有着 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 的民俗风情。 间距离较远 , 例如兰州黄河风情线距敦煌莫高窟约 1 0 k 2 0 m。旅游发 近几 年甘 肃 省 旅 游 业 发展 趋 势 迅 猛 , 其 发展 总体 水 平 仍 然较 低 。 但 展缺乏统一规 划, 景点之 间各 自为政, 难以形成统一的有规模 的旅游 1甘肃省旅游资源概述 品 牌 。 外 线旅 游 设 施 建 设 较差 , 务 设施 还 不 配套 , 观资 源 的 开 发 服 景 甘肃 是中华文化 的发祥地之一 , 其古迹与建筑类资源特 色最 为 较 单 一 , 如甘 南 大 草原 等 旅 游 资 源开 发 仅 以 人 文景 观 为 主 。 自然 、 例 具 代 表性 的 为世 界 现 存 规 模 最 大 的 艺 术宝 库 — — 敦 煌 莫 高 窟 , 中国 32旅 游产品 结构单调 , 乏特色 旅游 业涉 及行 、 、 、 . 缺 游 住 食、 最 大 的 室 内泥 态 卧 佛 — — 张 掖 大 佛 寺 卧 佛 , 国 旅 游 标 志— — 武威 购 、 等 多 个 方 面 , 一 个综 合 性 很 强 的产 业 。 但 甘肃 省 旅 游 业 发展 中 娱 是 雷 台 汉 墓 的铜 奔 马 , 州 白塔 山 、 兰 黄河 水 车 , 教 第 一 名 山— — 崆 峒 的 各 个 环 节 失调 , 交 通 、 宿 、 饮 等 虽 然 基 本 能 满 足 旅 游 市 场 的 道 如 住 餐 山 , 传 佛 教 格 鲁 派 六 大 宗 主 寺 之 一— — 夏 河 拉 卜 寺 , 文 始 祖 需 要 , 问题 多 , 别是 饭 店 结 构 不 合 理 , 藏 楞 人 但 特 能适 应 国 内 一般 游客 群 消 “ 伏羲庙” 等。甘肃地域辽阔 , 自然风光优 美, 独具魅力的甘 南藏族风 费水平而价格适 中又具 有令 人满意的服务水准的宾馆饭店非常少。 情、 苏南裕 固风情 , 让许多人新奇不 已。 截止 2 0 0 8年甘 肃省拥有旅游星级饭店只有 2 0家。旅游商品中具 8 2 甘 肃 旅 游业 发 展 现 状 有特 色 的且 便 于携 带 、 既具 有纪 念 意 义 又 物有 所 值 的产 品很 少 , 有 仅 21基 础 设 施 较差 , . 整体 发展 水 平 仍 然 较低 旅 游 业 分 发 展 与 其 夜 光 杯 、 包 等 工 艺 品 , 价格 不菲 , 香 且 品种 单 一 。 配套 服 务 的基 础 设 施 , 游 环境 休 戚 相 关 , 甘 肃 省 旅游 业 的基 础 设 旅 而 33生态环境脆弱、保护意识差 甘肃地处西北内陆,水资源不 . 施 却 相 对 比较 落后 。甘 肃 主 要 有 一 条 东 西 交通 大动 脉 , 季 时 交通 足 , 旺 生态环境脆弱, 景点及旅游设施 的开发建设、 大量游客 的到来会消 运输能力不足。公路损坏严重 , 交通工具老化、 交通秩序 混乱 , 没 耗 不 足 的水 资 源 , 剧 恶 化 脆 弱 的 生 态 环 境 , 些景 点 ( 威 沙 漠 公 还 加 有 武 有 为 国 外 游客 服 务 的 出租 车 业 务 。 兰 州 、 煌 机 场 较 小 、 线 较 少 、 园、 敦 航 敦煌 月牙 泉 ) 为缺水 面 临 危险 境地 。 不 少地 方只 关注 眼 前经 济 因 而 航 班 密度 低 。 旅 游商 品品 种 单 一 、 乏 特 色 , 缺 销量 约 占旅 游 收 入 的 十 利益 , 忽视 对旅 游 资源 及 环境 的保 护。 分 之一 。旅 游城 市 和 宾馆 缺 乏高 品 位 、 方 特 色 。 外 旅 游业 从 业 者 地 另 34 缺乏旅游人 才 截 止 2 0 . 0 7年甘肃省全省旅游业从业人数为 专业素质较低, 管理人才及管理体制缺 乏, 旅游市场缺乏规范等原 因 3 9 3人 , 全 国 倒 数 第 四位 。 旅 游 人 才缺 口大 , 游 人 力 资 源 总量 81 居 旅 都导致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仍处于一个较低 的程度。 和后备力量都明显不足 , 而且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 专业服务 能力 不够 , 使整 个 甘 肃 旅 游服 务体 系存 在着 服 务 质 量 偏 低 、 管理 不善 致 且 等 问题 , 以适 应 旅 游 业发 展 的需 要 。 难 35旅 游形 象不佳 ,宣传力度不够 甘肃省 处于 西部落后地区 , . 气候地理条件特殊 , 容易让人联想到荒凉、 穷 , 很 贫 直接导致游客们 对甘肃望而却步。 由于观念及资金 因素, 甘肃省对外宣传的力度严重 从 表 1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各项旅 游产业 实力在 全国 3 1个 省、 不足 , 与其他省份 有很 大差距 。2 0 0 6年甘肃宣传经 费 1 0万 元, 5 而 自治 区 、 直辖 市 中 都 处于 倒 数 行 列 , 数 据 中 直 观 的反 映 出 了甘肃 省 周 边 宁 夏 1 0 从 4 0万 元 , 海 16 青 8 0万 元 , 疆 2 0 新 0 0万 元 , 直 观 的 体 这 旅 游业 的发 展 水平 在 全 国 范 围 内还 处于 较 低 水 平。 现 出甘 肃 省 对 旅 游 宣传 投 入 力度 不 足 , 低 了 对外 的市 场 吸 引 力。 降 22 旅 游产 业 形 象 日趋 明显 , 游 品牌 具 有 一定 影 响力 经 过 2 . 旅 O 4 推 动 甘 肃 省 旅 游 业发 展 的 对 策 建 议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 甘肃省相继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品位高、 潜力大、 受 41 加 强旅 游软 硬 环 境 的 建设 旅 游 业 发 展 的 基 础是 环 境 设 施 , . 广大游客欢迎的景区和景点。 并依托甘肃 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形成 甘肃省应扩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旅游景点和周围环境的改 了具有 影 响 力的 覆 盖全 省 的旅 游景 区 网络 和 沿丝 绸 之 路 、 以城 市 为依 造。大力培养旅游业 方面 的人才 , 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 , 提高管 托、 布局 合 理 、 主题 突 出 的旅 游线 路 。截 止 目前 , 肃 省 已拥 有 各 类旅 理 与 服 务 水平 , 善 关 规章 制 度 , 范 旅 游业 市 场 。 甘 完 规 游 各 类 旅 游 景 区 、 点 3 0个 , 景 6 已有 中 国优 秀 旅 游 城 市 4座 ; 家 级 国 42创立精品, . 注重包装 , 塑造特色鲜 明的旅游形象 旅游部门应 历 史文 化 名城 4座 ; 国家 级 风景 名 胜 区 3个 ; 家 级 生林 公 园 1 国 : 根 据消 费 者 的经 济 实力 , 5个 进行 多层 次 、 元化 的市 场定 位 与开 发 , 强 多 加 国家级 自然保护区 7个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 3个。总体而言 , 甘 旅 游资 源开 发 , 丰富 旅游 产 品。 针对 甘肃 不 同地 区旅 游资 源 的特点 , 对 肃 品牌旅游资源数量还是比较丰富, 开发空间仍很大。 不同景点、 景区进行包装 , 塑造个性鲜明的旅游形象; 把甘肃主要几条 23 甘肃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总体呈上 升趋 势 甘肃 游客人数 旅 游路 线本 身所 具 有 的 文化 内涵 进~ 步 外 化 为各 路 线 “ . 包装 ”注 重 旅 , 从 19 9 9年 6 63 4 .9万 人 次 到 2 0 0 7年 的 2 2 .5 万 人 次 ,增 长 了 游产 品 营销 , 大产 品营 销投 资 : 发 具有 甘肃 特 色 的旅 游纪 念 品。 4 30 加 开 27 .5倍 i 游 收入 从 1 9 旅 9 9年 的 1 .2亿 元 到 2 0 年 的 1 59 91 07 .1亿 1 43 多 方筹 集 资 金 , 大 投 资 力 度 改 变 目前单 靠 政 府 单 方 面 的 . 加 元, 增长 了 5O .6倍。 0 3年 由于“ 20 非典” 影响导致甘肃旅游人数和旅 投入现状 , 加大对外开 放和招商 引资力度 , 争取社会资金 , 同时采取 游 收入 全 面 萎 缩 。但 总体 而 言 ,O年 代 以来 甘 肃 省 旅 游 人 数和 旅游 各 种 鼓 励和 优 惠政 策 , 力开 山投 资 环境 , 宽 政策 , 9 着 放 鼓励 社 会 投 资 , 收入一直保持着较 高的增长势头。 加快甘肃旅游业 的发展。 24 政府 对 旅 游 业 的投 入 逐 步 加 强 , 发 展 资 金 仍 不 足 近 年 来 . 但 44 提 高 服 务 质量 , 大 宣传 力度 旅 游 业 最 关键 的 一环 就 是 服 . 加 甘 肃 省 政 府 对 ��
武胜县旅游业分析2015

武胜县旅游业分析2015第一篇:武胜县旅游业分析20152015年武胜县旅游业发展分析2015年,武胜县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战略部署,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做好“古塞、江水、乡村”三篇文章,做靓“江湾休闲”城市名片,着力建设川渝旅游度假基地和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全县旅游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式不断优化。
一、2015年旅游业发展现状和特点(一)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2015年,武胜县旅游业呈现持续快速发展态势,游客规模与旅游收入均呈快速增长态势。
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39.4万人次,同比增24.52%,实现旅游收入39.2亿元,同比增长33.38%。
(二)旅游品牌效应更加强劲。
随着宝箴塞旅游区和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4A级景区的命名,印山公园3A级景区的创建成功,以及龙女湖旅游区、沿口古镇文化旅游区等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功能的不断完善,极大地丰富了武胜的旅游元素。
各旅游景区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自驾游、自助游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旅游产业对武胜经济发展的贡献值日趋增多。
(三)景区主题活动日益丰富。
围绕节假日、景区特色等主题,武胜各旅游景区策划推出一系列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活动。
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以“游乡村、觅年味”为主题,组织举办书画展,让游客漫步于景区景点,在农家小院、乡村客栈中品尝一道道地道的传统农家美食;宝箴塞旅游区举办的以“逛庙会吃庖汤游古塞”为主题的春节大团圆--庙会活动,推出品台湾美食、摘牛奶草莓、体验亲子兔乐园,参与探秘宝箴塞之旅等活动。
游客们参与多彩的旅游活动,观乡村风光、摘武胜甜橙、品农家饭菜、购麻辣牛肉、豆腐干等乡村特产,旅游活动的丰富多彩更加增强了景区吸引力。
(四)旅游基础建设更加扎实。
2015年,全县重点旅游项目共完成投资1.6亿元,同比增长4.4%。
龙女湖旅游度假区完成了滨江路、入口广场、翡翠湾度假酒店会议中心建设;宝箴塞旅游区新增了桃花岛、亲子休闲体验园等项目建设,荷塘垂钓区、木栈道建成、段家大院三期维修工程即将完工,景区旅游功能更加完善;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建成樱花园基地和牡丹园基地1000亩,完成礼俗文化大院的打造,运动中心、农业嘉年华、节气文化院落建设加快,剪纸文化院落文化氛围逐渐形成。
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4.1加强旅游软硬环境的建设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是环境设施,甘肃省应扩大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景点和周围环境的改造。大力培养旅游业方面的人才,加强对旅游从业者的培训,提高管理与服务水平,完善关规章制度,规范旅游业市场。
3.5旅游形象不佳,宣传力度不够甘肃省处于西部落后地区,气候地理条件特殊,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荒凉、贫穷,直接导致游客们对甘肃望而却步。由于观念及资金因素,甘肃省对外宣传的力度严重不足,与其他省份有很大差距。2006年甘肃宣传经费150万元,而周边宁夏1400万元,青海1860万元,新疆2000万元,这直观的体现出甘肃省对旅游宣传投入力度不足,降低了对外的市场吸引力。
3.2旅游产品结构单调,缺乏特色旅游业涉及行、游、住、食、购、娱等多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但甘肃省旅游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失调,如交通、住宿、餐饮等虽然基本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要,但问题多,特别是饭店结构不合理,能适应国内一般游客群消费水平而价格适中又具有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准的宾馆饭店非常少。截止2008年甘肃省拥有旅游星级饭店只有280家。旅游商品中具有特色的且便于携带、既具有纪念意义又物有所值的产品很少,仅有夜光杯、香包等工艺品,且价格不菲,品种单一。
从表1中可以看出甘肃省各项旅游产业实力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都处于倒数行列,从数据中直观的反映出了甘肃省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还处于较低水平。
2.2旅游产业形象日趋明显,旅游品牌具有一定影响力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甘肃省相继开发建设了一大批品位高、潜力大、受广大游客欢迎的景区和景点。并依托甘肃自身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覆盖全省的旅游景区网络和沿丝绸之路、以城市为依托、布局合理、主题突出的旅游线路。截止目前,甘肃省已拥有各类旅游各类旅游景区、景点360个,已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4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级生林公园1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个。总体而言,甘肃品牌旅游资源数量还是比较丰富,开发空间仍很大。
2015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5旅游行业分析报告1. 引言旅游行业是全球经济中一支重要的支柱产业,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行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机遇。
本文将对2015年的旅游行业进行分析,探讨该行业的发展趋势、影响因素以及前景展望。
2. 2015年旅游行业发展概况2015年是旅游行业持续发展的一年。
根据数据统计,全球旅游业的总产值达到X万亿美元,较上一年度增长X%。
各国旅游收入的增长主要受益于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旅游业内各种创新技术的应用。
3. 2015年旅游行业的主要趋势3.1 移动互联网的兴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越来越依赖于互联网。
预订机票、酒店、以及旅行社的服务都可以通过手机应用轻松完成。
这一趋势大大提升了旅游行业的效率,并为旅游从业者和游客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3.2 新兴市场的崛起除了传统的旅游目的地,一些新兴市场也开始崭露头角。
2015年,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旅游业蓬勃发展,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这些新兴市场的崛起为旅游行业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3 个性化定制服务的兴起随着人们需求的多样化,旅游行业也在不断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服务。
根据游客的兴趣和需求,旅行社和酒店开始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这种定制化的服务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为旅游行业带来更高的满意度和利润。
4. 影响旅游行业发展的因素4.1 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旅游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的增长水平和人们的消费能力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在2015年,全球经济步入复苏期,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旅游支出也相应增加,推动了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
4.2 政策因素政策也是影响旅游行业的重要因素。
各国政府对旅游业的政策和支持程度不同,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发展。
一些国家通过减少签证限制、提供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外国游客,促进了旅游业的繁荣。
4.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对旅游行业产生着重要影响。
2015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

2015年旅游行业分析报告2015年6月目录一、旅游市场基本面:稳健增长,出境游是亮点 (4)1.国内游:平稳增长 (4)2.入境游:逐渐恢复 (5)3.出境游:持续高增长 (6)二、旅游市场新变革:黄金十年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8)1.旅游大趋势:黄金十年趋势未变 (8)2.需求层面:散客化、休闲化、网络化 (12)3.政策层面:政策红利不断 (14)三、旅游细分领域:关注出境游、景区和免税 (16)1.景区:客流持续增长,关注交通改善 (16)(1)景区客流持续增长 (16)(2)关注景区交通改善 (17)2.酒店:压力大,关注国企改革和并购 (18)(1)新增供给增加,高端酒店竞争白热化 (18)(2)经济型酒店品牌精致分层 (20)(3)中端酒店市场战火四起 (20)(4)重点关注并购和国企改革 (21)3.旅行社:出境游市场是亮点 (22)(1)传统旅行社:掌控上游资源,扩宽下游渠道 (22)(2)出境游市场是亮点 (23)4.免税:政策进一步放宽 (24)(1)全球免税业处于快速发展期 (24)(2)我国免税市场规模不断增大 (25)(3)免税政策进一步放宽 (25)5.在线旅游:行业整合加快,出境游市场是热点 (26)(1)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26)(2)资本驱动,行业整合加快 (27)(3)出境游市场是争抢热点 (28)四、重点公司简况 (28)1.众信旅游:打造出境游综合服务平台 (28)2.宋城演艺:旅游演艺龙头打造O2O互动娱乐生态圈 (29)3.中青旅:景区模式受追捧,遨游网开拓空间 (30)4.中国国旅:免税+旅游+电商 (31)五、风险因素 (33)三大旅游市场:稳健增长,出境游是亮点。
2015 年,国内游市场进入稳定增长期,出境游快速发展。
预计2015 年出境游市场将保持25%以上的增长。
旅游业发展大趋势未变:关注需求层面的散客化、休闲化和网络化;政策红利不断。
居民收入和闲暇时间增加、便捷的交通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保障了旅游业的持续繁荣,我们认为旅游业还有十年的黄金机遇期。
甘肃旅游论文结论报告

甘肃旅游论文结论报告甘肃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论文通过对甘肃旅游资源的调研和分析,总结出以下结论:首先,甘肃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峡谷、雪山、高原湖泊、丹霞地貌等自然景观,以及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等历史文化遗址。
这些独特的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为甘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甘肃的旅游业在过去几年中实现了快速增长。
据统计,2019年甘肃接待游客超过1亿人次,旅游收入达到800亿元人民币。
这一数据显示了甘肃旅游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
然而,甘肃旅游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交通不便的问题。
甘肃地处西北边陲,交通条件相对欠发达,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其次是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虽然甘肃各地的旅游景点不断改善和建设,但在旅游服务质量和标准化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最后是旅游业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问题。
甘肃的旅游资源宝藏丰富,但过度开发和滥觞发展可能对环境造成破坏,这需要旅游业与环境保护部门的密切合作。
为了进一步促进甘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提出以下建议:首先,加大对甘肃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特别是交通运输方面。
加快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甘肃旅游的便捷性和可访问性。
其次,提升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提供更加便利、贴心的旅游服务。
再次,注重保护和利用好甘肃的旅游资源。
加强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推进旅游业的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积极拓展甘肃旅游业的市场,加强与其他省份和国外的合作与交流,提高甘肃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综上所述,甘肃旅游业在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基础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但仍需要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提升服务质量,以及注重资源保护和市场拓展。
只有全面提升甘肃旅游的品质和竞争力,才能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甘肃旅游调研报告

甘肃旅游调研报告甘肃旅游调研报告【引言】近年来,旅游业一直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为了进一步了解甘肃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为当地政府和企业提供相关数据和建议,我们进行了一次甘肃旅游的调研。
本报告将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需求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旅游资源】甘肃省位于中国的西北部,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和人文资源的省份。
甘肃以其壮丽的自然风景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拥有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如敦煌莫高窟、马蹄寺、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等。
此外,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也为甘肃的旅游业增添了特色。
【二、旅游市场】甘肃旅游市场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甘肃省各景区的入境游客和国内游客数量持续增加。
其中,来自国内的游客数量占比最高,其次是国际游客,尤其是来自亚洲的游客。
另外,旅游消费也有显著增加,甘肃省的旅游收入正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三、旅游需求】甘肃省的旅游需求主要集中在文化和自然旅游方面。
游客们对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和自然景观的追求越来越高。
此外,更多的游客希望参与到当地的民俗活动中,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
因此,开发和推广具有特色的文化和民俗体验项目,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游客。
【四、发展前景】甘肃旅游的发展前景较为乐观。
目前,甘肃省正在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并积极推进旅游业的创新与发展。
例如,甘肃省正在大力发展旅游交通,提升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
此外,还将加强旅游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旅游经济的质量和效益。
【结论】甘肃旅游市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
政府和相关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加大投资力度,推动旅游业的创新与发展。
同时,将重点关注文化和民俗旅游,开发有特色的旅游项目,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提升游客的体验,进一步促进甘肃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甘肃旅游业发展分析报告
一、甘肃旅游概述
甘肃古属雍州,省会兰州。
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
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内蒙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
甘肃建省约有700多年的历史。
省名的命名,系西魏、唐代曾置甘州(今张掖市)、肃州(今酒泉市)的第一个字合成,简称甘。
因省境的大部分在陇山之西,故亦称陇西、陇右,或简称陇。
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有敦煌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甘南、嘉峪关、张掖等,无不让人叹为观止。
最佳季节:5月-10月是甘肃旅游的最佳时间。
因为甘肃省跨纬度很大,所以南北气候有明显差别。
兰州以北地区夏天炎热,冬季严寒,日夜温差大,干燥少雨。
甘南地区以天然草场为重要旅游资源,而夏季是草木生长最丰茂的时节,所以每年的夏季是游甘南的最佳时间。
二、甘肃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截止2016年11月15日,甘肃省拥有5A级景区4个,4A级景区29个,3A级景区9个,2A级景区15个。
甘肃省旅发委发布数据,截至2016年5月底,甘肃省大景区在
建项目达到183个,累计完成投资超过200亿元。
大景区建设正在持续快速推进,已成为甘肃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甘肃省通过大景区建设工程扩大旅游投资消费规模,去年旅游投资达到380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9%,拉动全省经济增长0.78个百分点,对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达到20%。
此外,甘肃省从拓展大景区游览空间、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开发高品质复合型旅游产品入手,不断提升景区品质,打造大景区品牌形象。
目前,嘉峪关、崆峒山大景区已创建为国家标准化示范单位,鸣沙山—月牙泉景区新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敦煌莫高窟、敦煌阳关—玉门关、黄河三峡、张掖丹霞4个大景区全面启动了创建国家5A 级景区工作,大景区品质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吸引力明显增强。
三、甘肃省旅游业发展规划
《甘肃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通过建成全省“11361”空间布局,打造“绚丽甘肃、养生甘肃、人文甘肃、如意甘肃”四大主题旅游品牌,将甘肃建成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
力争到2020年,全省接待游客达到4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00亿元,两项指标分别年均增长20%以上和23%以上。
按照《规划》,甘肃省将建成“11361”空间布局,即“一带一城三区六廊道百景区”的开放式空间布局。
主要包括打造甘肃丝绸之路黄金旅游带;将敦煌建设成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打造河西走廊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黄河都市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陇东南文化旅游传
承创新区三大特色旅游区;建设精品丝路旅游廊道、黄河风情旅游廊道、民族风情旅游廊道、寻根访祖旅游廊道、长城边关旅游廊道、红色征程旅游廊道六条主题旅游廊道;建设20个大景区,以省带市、以市带县、以大带小,建设30个精品景区、50个特色景区,在全省形成“235”布局的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体系。
“十三五”时期,甘肃省将在推进全域旅游、做强重点景区、深化产业融合、打造特色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着力。
同时,为适应“大众旅游”时代到来,“十三五”时期,旅游公共服务、智慧旅游建设也将有大幅提升。
除在省级层面构建甘肃旅游数据中心外,还将建设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营销和智慧旅游管理体系于一体的全省智慧旅游平台。
到2020年,全省4A级景区、四星级以上饭店和主要旅行社建成智慧旅游景区和智慧旅游企业,3A级以上景区实现免费无线网络、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等功能全覆盖。
同时,全省还将统一规划布局120个自驾车营地,形成覆盖全省、辐射周边的自驾车营地体系。
四、甘肃旅游产业规模和发展趋势
表1:甘肃旅游业统计数据
项目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年份
旅行社数量352 381 427 431 423 445 旅游总人次(万)4291 5830 7834 10080 12548 15633 旅游总收入(亿元)237 330 471 620 780 975
数据来源:甘肃统计局网站截止2015年,甘肃有旅行社445家,较2014年的423家增加了22家。
图1:甘肃2010年至2015年期间旅行社数量
2015年,甘肃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56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75亿元,相较于2010年甘肃全年接待游客4291万人,旅游收入237亿元,5年间,全省旅游收入翻了两番,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均增幅分别为29.6%、32.7%。
图2:甘肃2010年至2015年期间旅游总人次及增长率
图3:甘肃2010年至2015年期间旅游总收入及增长率
表2:甘肃省重点景区排名及接单人次
序号景区名称接待人数(万人次)
1 平凉崆峒山277.05
2 天水麦积山风景名胜区194.00
3 嘉峪关关城景区150.68
4 敦煌鸣沙山·月牙泉130.42
5 兰州五泉山721.30
6 水车博览园196.37
7 兰州白塔山166.00
8 皋兰什川景区135.42
9 兰州兴隆山108.00
10 会宁会师旧址190.16
11 伏羲庙/南郭寺/玉泉观105.70
12 武威凉州植物园124.62
13 张掖丹霞地质公园(七彩丹霞)109.15
14 敦煌莫高窟105.25
15 华池南梁革命纪念馆111.98
16 贵清山/遮阳山景区113.50
17 永靖黄河三峡320.34
18 和政松鸣岩14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