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历史优秀教学设计三篇
初中历史八上教案设计
初中历史八上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罗马帝国的创建、繁荣和衰落过程;
2. 理解罗马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 掌握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教学重点:
1.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繁荣;
2. 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
3. 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教学难点:
1. 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的复杂性;
2. 理解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罗马帝国地图、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罗马帝国的位置、规模和辉煌历史。
二、讲授(15分钟)
1.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繁荣:讲解罗马城的建立、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的发展。
2. 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介绍罗马帝国内外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导致帝国衰落。
三、讨论(15分钟)
让学生分组讨论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罗马帝国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五、练习(10分钟)
1. 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2. 根据教材和课外资料,撰写一篇关于罗马帝国兴衰的短文。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阅读课外资料,了解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
2. 预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深入了解罗马帝国的兴衰历史,加深对世界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讨论,培养其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初中历史教案优秀10篇
初中历史教案优秀10篇初中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2、了解唐太宗李世民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的治国方法,了解他对唐朝的贡献,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皇帝。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进行简单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2、了解“贞观之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的个人政治才干。
3、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科举制度教学难点对唐太宗的评价教学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从教科书提供的材料中,有针对性地提取有效信息。
采用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掌握唐太宗的统治方式等基本知识。
采用自学讨论,老师归纳的方式,让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本课的主题是唐朝初步繁荣的“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难点是评价唐太宗。
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了解唐太宗的治世方针、一系列统治政策和出现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局面。
通过预习能说出“贞观之治”的含义及内容,能够准确的表达,及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既突出了重点,从而也了解决难点。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篇二1、知道中国历史朝代名称。
2、识记历史朝代更替顺序。
3、探讨朝代更替原因和规律。
一、知识与能力1、记住朝代名称,重点朝代建立年份、开国者。
2、记住朝代顺序,理解记忆朝代更替歌诀,锻炼学生的速记能力。
3、理解朝代更替的规律及原因,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多媒体展示《中国历史朝代更替一览表》(以下简称“一览表”),培养学生对朝代及更替的整体认知能力。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7篇)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7篇)初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精选篇1)【教材分析】本课是从经济方面纵向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及特征,并介绍了晚清时代的状元实业家──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兴衰。
内容较为空洞抽象,事件跨度大,跳跃性强。
【学生分析】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但对当代的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了解。
通过对近代政治史的学习,已经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八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分析史料和历史图片的能力。
【设计理念】1.关注学生的知识现状,引导学生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从而做到温故而知新。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通过分析大量的史料得出历史结论。
3.注重以历史知识为载体,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4.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目标】1.应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开端、初步发展、黄金时期、凋敝破产的情况。
2.应培养的史料分析能力: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中的困难是什么?应培养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总结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呈现的特征。
3.应认识到近代中国的落后是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所导致的,具体说是帝国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结果。
应认识到以张謇为代表的一些实业家具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爱国精神,他们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能深刻体会到没有独立的国家主权,没有和平稳定的环境,经济就不会发展。
【教学流程】一、导入设计教师活动:出示课件:1.老年人口中所说的洋火、洋灰、洋油、洋钉其实就是什么?为什么要加“洋”字?这表明了什么?2.今天我国的有些民族工业品牌也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什么?学生活动:探讨、回答。
(1)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很多东西都需要进口。
(2)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像海尔集团、康佳、TcL等都走向世界市场。
教师活动(引导):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初二历史教案
初二历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王朝的建立和更迭过程;2.理解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基本特征;3.掌握使用史料进行历史事实的推测和分析;4.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历程;2.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和影响。
难点:1.使用史料进行历史事实的推测和分析;2.掌握古代历史文化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三、教学方法和学时安排本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搭配使用,包括讲解、讨论、展示等。
预计授课时间为2节课。
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一节课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历程讲解、讨论第二节课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和影响讲解、展示、讨论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课: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历程1.导入(10分钟)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谈论和总结中国古代历史在政治和文化上的重大事件和变革。
2.教学主体(30分钟)•讲解: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概述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历程,包括夏、商、周、秦、汉、唐、宋、明等重要王朝。
•讨论:教师带领学生讨论每个王朝的兴衰原因,以及王朝更迭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影响。
•梳理:教师帮助学生整理每个王朝的代表人物、重要事件和文化成就。
3.拓展(10分钟)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关系,并了解到不同王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对古代文化和文明的影响。
4.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节课: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和影响1.导入(10分钟)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中国古代王朝的兴衰历程,回答一些问题,检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2.教学主体(30分钟)•讲解:教师通过幻灯片或多媒体展示,讲解古代历史文化的特点,包括思想文化的繁荣、科技发展、艺术成就等。
•展示:教师展示一些古代文物和艺术品,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并发表个人见解。
•讨论:学生们分组讨论,就古代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展开讨论,并互相交流观点。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下面是整理的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5篇(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欢迎参阅。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1为了更好的抓好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
“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的总体水平偏低,历史不是主科,不是中考内容,所以学生都不愿意学。
二、教材简介本学期七、八年级上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阅读性强,图文并茂,增添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三、教学资源开发1、教材、教学参考书2、专业书籍、历史笔记本、历史资料卡3、媒体信息(互联网、影视中的历史知识)4、课程基础训练、单元测试卷四、教学措施和目标(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的:1、目标统一准确2、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依据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答题、小组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潜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内容。
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
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索历史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听好每一节公开课,做好课后互评,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七、八年级历史课本上册都是22课(人教版)。
其中新课讲授22课时(每册),单元复习4课时,期中复习2课时,期末总复习4课时:9月份1——4课10月份4——13课11月份14——20课12月中旬结束课程初中历史教学设计教学2一、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5篇)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5篇)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篇一一、教材分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叙述了我国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
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五课,由21课文化课和4课活动课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课程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学情分析:我教八年级1至3班三个教学班的历史学习,学生共一三9人,整体学习状态良好,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能依据《同步探究》自主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
但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
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
③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各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
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外交成就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新中国的建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以及新中国的曲折的外交历程。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八年级历史基础知识,包括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过程和结果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历史,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培养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历史,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八年级历史的基本知识点,以及历史事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和历史趋势。
难点: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历史事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三、教学内容1.第一课时: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1)时间:1840年至1842年(2)地点:江苏南京、浙江宁波等地(3)主要人物:英国军官、商人;中国清政府官员(4)过程和结果:英国为获取更多的利益向中国走私鸦片,导致中国白银外流。
清政府派林则徐前往广州禁烟,引发了战争。
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课时: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至1860年(2)地点:除广州外,还涉及到北京等地(3)主要人物:英法联军为主,美俄两国为帮凶(4)过程和结果:英法联军借口修约,进入中国境内烧杀抢掠,火烧圆明园。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3.单元总结通过学习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屈辱历程。
两次战争不仅使中国失去了大量的主权,也使中国陷入了更深的半殖民地化,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落后。
这一时期的历史也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步,才能避免被历史淘汰。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设计、课堂组织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今后我将继续加强自身素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八年级历史知识。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7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选7篇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夏朝和商朝的历法、战国的24节气;知道扁鹊的成就;了解屈原和编钟。
2、过程与能力:通过分析史料和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运用资料的能力,培养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操教育。
[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是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
本课难点是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故事法)我们同学每天都在读书、写字,要接触大量的文字,文字帮助我们记事、传达信息、获取信息,文字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同学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祖先在文字没产生之前是如何记事、传达信息的呢?(学生能说出结绳记事、刻符号等等)一、文字的演变1、先展示各种文字—--陶器刻符、甲骨文、金文、竹简、帛书(让学生有一个感性认识)2、关于这些文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你对哪种文字最感兴趣呢?(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3、甲骨文:商朝的文字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称为甲骨文。
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来的,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4、小结:随着书写工具的变化,字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示(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书法条幅,学生感受书法艺术美,陶冶了情操,同时对文字字体演变有了简要的了解)。
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字体在进行不断的演变,向着简明、快捷的方向发展。
汉字形声表意,历经千年而不衰,成为维持和联结我们中华民族的根。
希望同学们热爱我们的汉字,并写好汉字好吗?(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能发挥多种教育功能,既可以使学生清晰掌握我国汉字的早期演化过程,也可以通过了解造字方法增强学生准确运用汉字的本领,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更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2022年历史八年级教案10篇
2022年历史八年级教案10篇2022年历史八年级教案篇1一、学生分析1、初二年段是课改的年段,学生的知识面较广,个性普遍突出。
因此,在课堂上,应当顺应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
对学生的积极思维给予充分肯定,巧妙引导,从而激发学生敢想、敢说、爱说的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刚进入初二的学生对自主学习还不大习惯,缺乏相应的主动性;另外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出发,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本课要提供大量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甲午战争是中华民族历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它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但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以后中国更为全方位地被迫开放,并且相继受到大规模的军事侵略,是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期。
清王朝腐朽不堪、积贫积弱现象彻底暴露,亡国之祸迫在眉睫。
也正是这场战争,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危机也是转机。
因此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让初中生深入认识甲午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是非常必要的。
2、教材重难点重点: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及《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难点:为什么说《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永和中学的校情和学情,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纬度,本课的目标如下:1、基础知识:甲午中日战争的起因和经过;邓世昌与黄海海战;《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瓜分狂潮。
2、能力培养:(1)引导学生分析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资料分析历史问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深入探讨甲午战争的影响,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体验:(1)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优质教案(全套)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优质教案(全套)教案一:中国史目标:掌握中国古代的重要朝代和历史事件第一节:唐朝- 知识点:介绍唐朝的建立、盛世和衰落-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小组讨论- 教学内容:- 唐朝的开国和发展- 唐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成就- 唐朝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要点:- 唐朝的疆域变化与民族融合-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措施- 唐朝的科技和文化繁荣- 吐蕃入侵和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的衰落-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清楚掌握唐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轨迹第二节:宋朝- 知识点:介绍宋朝的建立、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绘图展示- 教学内容:- 宋朝的建立和对外政策-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改革措施- 宋朝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教学要点:- 宋朝的北方和南方政权的建立和统一- 宋朝的政治制度和官员选拔制度- 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宋朝的科技和文化繁荣-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理解宋朝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并能回答相关问题教案二:世界史目标:了解世界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文明古国的兴衰第一节:罗马帝国- 知识点:介绍罗马帝国的建立、疆域和衰落- 教学方法:课件讲解、视频观看- 教学内容:- 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发展- 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展和边界防御- 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原因- 教学要点:- 罗马帝国的文化和法律制度- 罗马帝国的军事力量和政治体制- 赫拉克勒斯和教的兴起对罗马帝国的影响-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罗马帝国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并能从中提取关键信息第二节:埃及文明- 知识点:介绍埃及文明的发展和衰落-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幻灯片展示- 教学内容:- 埃及文明的起源和社会组织- 埃及文明的政治制度和宗教- 埃及文明的农业和建筑成就- 教学要点:- 尼罗河的地理环境和对埃及文明发展的影响- 古埃及的法老和宗教- 金字塔和神庙的建造技术- 教学评价:学生能够了解埃及文明的重要特点和发展历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优质教案的部分内容,更多内容请参考完整教案。
初中八年级历史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初中八年级历史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历史的组织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按时间顺序,按文化,按地区和按主题排列。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优秀3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中八年级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难点:正确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教法:以导学式为主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过程激趣导入:师:同学们听说过老年人把铁钉、火柴分别叫什么吗?为什么那时的中国人要在这些日用品前加一个“洋”字?这表明了什么?今天我国的民族工业品牌已走向国际市场,你能举个例子吗?这又说明了什么?生:老年人叫铁钉为洋钉,叫火柴为洋火。
说明近代中国技术水平十分低下。
走向世界市场的民族工业品牌有海尔、康佳、TCL等。
这说明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工业品出口大大增加。
师:民族工业的过去和现在形成强烈反差,这其中的历史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华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板书题目)体验新知:师: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展示课件)生:读出课件内容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又是怎样起步的呢?(展示课件)生:读出课件内容师:张謇为什么要舍本逐末创办实业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状元实业家张謇”一目,并圈点你所获得的信息,稍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初中历史教案(8篇)
初中历史教案(8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唐朝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知道莫高窟的艺术地位。
2、过程与方法掌握学习艺术类人物的基本方法,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归类与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艺术来源于现实这一基本道理,理解创新和继承的关系,知道艺德对艺术家的重要意义。
认识莫高窟是世界上的艺术宝库之一,以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隋唐文化辉煌灿烂,成果丰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文化在科技以及文学方面的的成果,现在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复习一下: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当时世界上的城市?唐都长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千金方》是谁写的?药王孙思邈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各有什么特点?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过渡——除了科技和文学,隋唐文化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就是隋唐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石窟艺术以及歌舞艺术的成就。
首先来看书法。
二、讲授新课:(一)灿烂夺目的书法与绘画1、书法导入——说到书法,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大书法家王羲之,他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序》。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峰,隋唐的书法家继承前人的成果,再加以创新,创造出了很多新书体,把我国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
那么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有那几位呢?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1)欧阳询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大书法家,被称为唐朝楷书第一人。
他先学王羲之,后学北朝碑刻,融会贯通,创造出方圆兼济、严谨匀称的新书体,世称“欧体”。
代表作《九成宫碑》(2)颜真卿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导读:本文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四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3篇)
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3篇)八年级历史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1)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就业制度的变化,认识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
(3)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为例,说明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以及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变化。
(2)培养学生用数字、图片等资料分析对比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4)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安排学生采访或社会调查,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为第一手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制度,数据。
用数字有力说服,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3)采用“举办小型展览会”、“编写历史小报”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观和进步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人们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化,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改革开放的胜利。
(2)认识到国家关于就业制度的改革,打破"铁饭碗"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人才竞争的需要。
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重点]改革开放后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
[难点]改革开放后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把握。
[教学设计思路]教师组织学生有“节奏性”的活动,对比观察民国时期、近代的系列照片、社会调查、实物展示等,引导学生主动进入角色,深入理解变化现象及其内涵。
[教学过程]导入:一、衣、食、住、行的变迁学生分为四组分别通过调查、采访了解改革开放前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1、衣[家庭照片展示讲解][服装表演][小品表演]《抢购》[数据展示]1990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275、6元2022年城市居民衣着人均消费537、5元2、食[年夜饭调查](地点、内容、花钱数、原因等)[实物展示和解说]学生搜集的各类票据[小故事]伤心往事3、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学生(或小区)家庭住房情况调查。
初中历史实践课教学设计(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掌握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典型技术和社会组织形式。
(3)理解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对历史的敬畏之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典型技术和社会组织形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幅图反映了我国哪个时期的农业文明?有哪些农业文明的特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学习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
(二)讲授新课1.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1)教师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如:土地制度、耕作方式、农业技术、社会组织形式等。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分析各个时期农业文明的特点。
2.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典型技术和社会组织形式(1)教师介绍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典型技术,如:耦犁、耧车、曲辕犁等。
(2)教师讲解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组织形式,如:井田制、均田制等。
3. 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总结。
(三)实践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选取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一个方面进行研究,如:农业技术、社会组织形式等。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完成探究任务。
3. 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探究成果,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
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三篇
【导语】历史,简称“史”,指对⼈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篇⼀】⼋年级下册历史教案:钢铁长城 教学⽬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中国⼈民解放军第⼀⽀海军的建⽴;我国⾃⾏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我国⾃⼰制造的核潜艇;现代化海军的多兵种;⼈民空军的诞⽣;飞机的国产化;空军的现代化;导弹部队的组建;导弹部队的装备;导弹的战⽃⼒。
通过指导学⽣利⽤教材中的图⽚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影像资料等,说明⼈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过程的历史,培养学⽣获得有效信息的能⼒。
引导学⽣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的形成原因,认识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综合分析、⽐较能⼒。
通过对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较,感受中国⼈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会国防⼒量的⽇益增强;认识到国防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与民族的⽇益强⼤,提⾼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增强民族⾃豪感;认识到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和全⾯建设⼩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国防观念,从⽽使学⽣树⽴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量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了国防建设的巨⼤成就,即钢铁长城的形成。
讲述了⼈民海军的建⽴和发展,⼈民空军的建⽴和发展,导弹部队的建⽴和发展。
本课重点是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
新中国成⽴后,加强了国防建设,尤其是改⾰开放以来,⾛科技强军之路,成效显著。
⼈民海军已由⽔⾯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现代化⽔平明显提⾼;⼈民空军的现代化建设也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
本课难点是国防⼒量的强⼤与国家综合国⼒增强的联系,理解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明确建⽴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把国防现代化建设放在中国改⾰开放这⼀特定历史环境与历史背景中理解,有⼀定难度。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品实用】
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精品实用】目标本教案旨在帮助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以达到以下目标:1. 熟悉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内容。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单元一:古代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文明1. 研究目标:- 了解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基本地理和气候特点。
- 了解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历史文明。
- 理解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
- 掌握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情况。
2. 教学内容:- 导入:通过展示地图和图片,引起学生对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兴趣。
- 研究地理:介绍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河流和土地特征。
- 研究历史:分析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历史文明,如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和巴比伦帝国的兴起和衰落。
- 研究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了解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社会等级制度、国王统治和官僚制度。
- 研究经济发展:讨论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如灌溉农业和纺织业的兴起。
3. 教学活动:-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详细了解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某个方面,然后分享给全班。
-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动画视频,加深学生对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了解。
- 项目制作:学生选择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某个主题,完成相关的项目制作,如地图、海报或模型。
- 辩论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辩论活动,就巴比伦和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重要性进行争论。
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 口头问答:随堂进行口头问答,测试学生对研究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书面作业:布置书面作业,要求学生回答相关的问题或完成相关的练。
3. 小组展示: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对某个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和分析。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优秀5篇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归纳和总结康、梁维新变法的主要活动;(2)通过讨论“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通过本节课,使学生认识到戊戌变法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发动的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活动,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从而对戊戌变法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梁为代表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奔走呼号,宣传变法,投身改革,要求维新变法。
应该学习他们“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们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处理方法:运用多媒体投影、图片等直观手段,从康、梁的活动入手,讲清公车上书的情况。
通过分析、理解、归纳等方法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
法的内容:哪些触及顽固派利益,哪些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分析支持维新变法的人有哪些,搞清维新变法运动的社会基础,引导学生从力量对比、策略得失等方面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理解变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组学导,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渗透点:(1)用不同形式总结本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训练学生根据史实,掌握论从史出的分析方法。
教学设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卫星接收的教学资源,中央电教资源库资源。
(3)光盘。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学:(1)小组内学生分工收集,处理有关资料。
(2)学生预习本课,做小报、结构图,分角色表演来总结本课。
(3)结合本课内容进行自我教育。
二、新课讲授:出示图片《黄海激战》,出示视频《马关条约》。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全
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优秀教案(全册完整版)
目的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优秀教案,方便教师备课和教学。
教案一:《探索古代文明之旅》
目标
- 了解古代文明的发展与差异
- 探索古代文明的遗址和遗迹
教学内容
1. 概述古代文明的定义和特点
2. 分组调查古代文明的遗址和遗迹
3. 分享并展示调查结果
4. 回顾总结,复学到的知识
教学重点
- 分辨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差异
- 理解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教学资源
- PPT幻灯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和信息- 地图:标注古代文明的遗址和遗迹
教案二:《古代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目标
- 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影响
- 分析古代文明融合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教学内容
1. 回顾古代文明的特点和差异
2. 探究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 分析古代文明融合的影响和意义
4. 分组讨论古代文明融合对世界历史的意义
教学重点
- 理解古代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 分析古代文明融合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资源
- PPT幻灯片:展示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 图表:用于分析古代文明融合的影响
...
(继续编写其他教案)
结论
本文档提供了一份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优秀教案,涵盖了全册的教学内容。
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并使用其中的教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6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优秀6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教堂,学生要知道西域的地理位置;了解张骞通西域、班超经营西域;丝绸之路对中外交往的作用;汉与日本朝鲜交往的史实。
通过观察书中的《张骞通西域路线示意图》、《丝绸之路示意图》,2.在看图中引导学生注意图例的运用、识别地理方位、线路走向等,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通过学生设计汉武帝招聘勇赴西域人才的诏书、结合《张骞出使西域图》设计情景对话、比较张骞班超共同点等活动锻炼学生对历史材料的分析、整理、归纳技能和运用材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张骞、班超的经历可以看出有作为的人都具有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精神,面对困难锲而不舍的顽强斗志。
教育学生只有有信心、恒心才能取得成功。
通过秦汉中外交往的史实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我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我们应该为辉煌的中华文明骄傲自豪。
教学建议在本课中反映出的张骞、班固等人的勇于开拓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对外来物质文明、文化的渴望、兼容并收的气度,反过来,积极的对外交往又促使汉王朝更加强大。
通过西域,世界东方的古老中国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区域,正是由于与其他文明区域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东西方文化进行了广泛地交流,使中华民族不仅吸收了其他区域文明的许多精华,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华夏文明的灿烂辉煌。
两汉对西域的长期经营扩大了汉朝的疆域和统一。
辽阔的疆域首先有利于先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传播,如第18课中佛教的传播就是经过西域地区;其次有利于地区的开发;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民族融合的因素。
这为后边教材的北方民族内迁及民族融合的出现埋下伏笔。
重点分析:张骞通西域、班固经营西域从汉朝的初衷来讲主要是对抗匈奴。
汉对西域的开发和统治始终和匈奴斗争的成败紧密联系。
不过,从历史影响看,对西域开发和经营其历史功绩远远超出了当时人们的想象。
张骞通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汉与西域和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随丝绸之路的扩大这种联系越来越密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八年级历史优秀教学设计三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八年级历史优秀教学设计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工作计划要点为指导,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转变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坚持教育创新。
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扎实开展教与学的实践活动,争当名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
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期继续任教八年级2班历史,八年级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虽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①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②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③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④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⑤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
三、教学目标1、教学任务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比上学期有所上升。
2、长远目标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引领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的辩证认识,倡导学生向伟人学习,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3、课标要求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并分析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客观地论证历史事物;知道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四、教材简介(一)教材体系八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在内容、体系、结构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因而达到较高的综合教学效应。
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
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二)教学内容本教材涉及的时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至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止,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前后共53年,属于《中国历史》第三板块,即中国现代历史。
中国现代史同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史一样,仍按主题与时序结合、主题下分课的体例。
根据《课标》要求,教科书将教学内容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科技教育与文化”、“社会生活”等七个学习主题。
其中前三个学习主题是按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分三个阶段各设一个主题。
第一学习主题叙述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的历史,反映新中国的建立和政权的巩固;第二学习主题叙述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76年*结束的历史,反映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三学习主题叙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反映我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第四至七学习主题,以专题形式呈现,分别叙述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这些领域的代表性成就,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包括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成就,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
在这四个学习主题里,又按时序反映这些领域的历史发展概况。
全书在七个学习主题下共安排21课和三次综合性、实践性较强的主题活动。
(三)教学要点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是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努力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改革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和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恢复了遭受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有计划地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并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到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此后,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取得了经济文化建设等重大成就。
但是,也发生了“大跃进”的严重失误和“*”的内乱。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祖国统一大业、对外交往等都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四)教材特点第一,中国现代史教科书严格以《课标》规定的主题内容为基本依据。
第二,教科书根据实际需要,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相应的拓展。
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实际各不同,一些学生在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要求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获得更大的发展,因而教科书对部分知识内容作了相应的拓展。
第三,为了及时反映《课标》未来得及反映的最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加强教科书内容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充分体现现代史教科书的时代性特点,教科书把一些新近发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写进教科书,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共十六大召开、“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等;第四,《课标》的某些内容跳跃性较大,为了突出历史学科的特点,反映历史发展的时序性和历史内容的内在联系,教科书对部分内容作了补充或拓展,既方便了学生学习,又减轻了学生负担。
对于《课标》“内容标准”以外增加的内容,教科书均用※号标明。
五、教学重难点:第二学习主题叙述从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76年*结束的历史,反映我国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进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三学习主题叙述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反映我国进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实践。
六、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
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4、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
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七、教学进度略一、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及补充、增删、改进意见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
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
本册共五个单元,共二十五课。
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
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
其中正文紧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
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二、学生双基、能力、学习方法及非智力因素分析:八年级现有学生104人,2个教学班。
2个班综合情况是130班、131班2班均有优秀生,并且他们的成绩比较高,如131班宋平、汤铭辉。
130班的晏强等,但是后进层也很多,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部分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3有些学生有偏科现象4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5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方面提高三、教学目标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
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
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岳阳市平均水平四、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课程标准认真备课,耐心辅导2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突出每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3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4通过课上小测验、提问,早自习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和巩固5继续实行少讲多练当堂掌握的这种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动手和动口的能力,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重点讲解6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让学生系统掌握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想一想、议一仪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课上讲到、练到,课下辅导到、检查到不丢掉一个环节以提高成绩。
另外,本学期对于历史学科将开展讲历史故事、讲历史评人物讲演、抗日救亡歌曲演唱会等活动,以达到增强学习兴趣的目的。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广播、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
六、教学时间安排:见附表教学进度表周次教学内容备注1第一课2第二、三课3第四、五课4单元复习测验5第六、七课6第八、九课7第十、十一课8第十二、十三课9期中复习10期中考试11第十四、十五课12第十六、十七课13单元总结测验14第十八、十九课15第二十、二十一课16第二十二、二十三课17单元复习测验18期末复习19期末复习20期末考试七、教学总结及反思的要求:及时写好教后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