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复习: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生态问题 含答案解析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10分)环境保护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下图为切沟景观指出切沟对坡耕地的危害,并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危害:切沟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2分)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2分)防治措施: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在水流集中区域)设置障碍(如草地、灌丛等);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谷坊);切沟填埋。
(答对1项措施得2分。
答对其中3项即可得6分。
)【解析】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切沟会分割土地,损坏耕地,妨碍耕作,严重时可阻断交通。
切沟会加大土壤侵蚀量,切沟形成后,水流集中,冲刷能力增强,水土流失加剧。
导致耕地土壤肥力下降,作物减产。
对切沟危害的防治措施,可以调整耕作方式,防止水流集中。
如等高耕作、间作、修地梗等。
修建引水排水设施,如修建排水沟等。
在水流集中区域,可以设置障碍,如种植草地、灌丛等。
在切沟中修建拦水坝,减少水土的流失,对切沟填埋。
都是减少切沟危害的措施。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及治理措施。
2.B【环境保护】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失去原有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
下图为中国土地退化类型分区图。
(10分)⑴I2区最主要的土地退化类型是,其自然原因是、。
(3分)⑵我国南、北方都比较突出的土地退化类型是,对中下游地区的危害主要有。
(3分)⑶南方亚区土地污染严重,其中重要污染源之一是重金属,简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根本措施。
(2分)⑷为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土地环境管理方面应当采取措施有、。
(2分)【答案】(1)冻融侵蚀(1分)海拔高(1分)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气温低)(1分)(2)水土流失(1分)河湖淤积;旱涝加剧;形成地上河(2分)(3)挖去受污染的土层,换上新土,以根除污染物(2分)(4)加强土地退化监测与预报;加强土地保护执法力度;加强环保宣传(2分)【解析】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气温多在0℃上下波动。
答题模板10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备战2022高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
备战2022高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答题模板10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命题角度】角度一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角度二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模板构建】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答题模板 问题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水土流失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生物多样性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减少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模板分析角度答题模板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加大资金、劳动力投入,城市规划或发展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等【高考经典】[例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知识点总结
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知识点总结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 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④从平原向高原过渡坡面物质不稳定⑤黄河水的侵蚀人为原因:①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②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③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B.主要危害:① 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治理措施: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② 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开发小水电;③推广省柴灶,节省燃料;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低山丘陵面积大一一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人多地少一一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生态环境脆弱一一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特点及治理措施: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适当掺入砂子。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少,地表覆盖着疏松沙质沉积物;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③鼠害,蝗害。
高考地理重点复习:生态问题
2019 高考地理要点复习:生态问题2019 高考地理要点复习: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域: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域产生的原由:(1)自然原由:季民风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罕 ;黄土土质松散黄土高原 )。
(2)人为原由:植被的损坏;不合理的耕种制度 ;开矿。
治理的举措: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栽种面积 ;植树造林 ;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益于就地取材地进行家产构造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能够增添农民收入,促使当地经济发展,改良农民生活条件,提升生活质量;有益于改良当地的生态环境,成立良性生态系统 ;成立生态农业模式,有益于促使生态和经济可连续发展。
2、沙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域:西北地域(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由:(1)自然原由:全世界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地地域,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由:过分放牧 ;过分樵采 ;过分开垦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妥。
治理举措:拟订草场保护的法律、法例,增强管理;控制载畜量 ;创造“三北防备林”建设 ;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 ;推行轮牧 ;严禁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益于就地取材地进行家产构造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能够增添农民收入,促使当地经济发展,改良农民生活条件,提升生活质量 ;有益于保护土地资源改良当地的生态环境;有益于促使生态和经济可连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域:华北地域、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域产生原由:(1)自然原由:温带季民风候,整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 ;春天蒸发旺盛。
(2)人为原由:人口浓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 ;浪费多,利用率低 ;春天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举措:南水北调 ;修筑水库 ;控制人口数目,提升素质;减少水污染 ;减少浪费,提升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 ;采纳滴灌、喷灌农业浇灌技术,提升利用率;推行水价调理,建立节水意识 ;海水淡化等。
地理环境保护生态问题答题模板
地理环境保护生态问题答题模板地理帝编辑一轮复习之区域地理复习后,进入选修生态环境保护专题学习。
虽然高考不在突出模板,但模板依然是考验一个学生地理逻辑思维的重要方法。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三类?①环境污染: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废热、放射性污染、土壤污染、海洋污染等;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和臭氧的破坏等;③资源短缺: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等。
2.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哪些?(按必修2教材:理论+具体实际)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②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③人口压力;④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按选修6教材) 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原因)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③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④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当代环境问题具有哪些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环境变化是一个规模极大、时间很长的过程,难以在实验室中模拟。
②过程的不可逆性:如地面下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已经灭绝的物种等等。
③规模的全球性:如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问题等。
4.为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唯一必然的选择?我国面临着:①庞大的人口压力、②严重的资源短缺、③深刻的环境危机。
5.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基本思想、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概念】既满足当代人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内涵】包括三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①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②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③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全面进步。
【原则】①公平性原则;②共同性原则;③持续性原则。
【途径】发展循环经济。
6. 循环经济的概念、内涵、原则和实施途径分别是什么?【概念】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知识点及答题规范:生态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高考地理知识点及答题规范:生态环境问题
整理了高考地理知识点,答题规范。
包括高线地形图;海洋资源;盐度和洋流;河流及交通;地质地形等专题,对提高高考地理分数极为重要,建议考生认真阅读。
>>>
高考
标准化答案和地理知识<<<
10.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
(1)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2)火地岛(新西兰北部和南部岛屿)面临的环境问题:
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
(3)赤潮: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温暖的春夏,梅花节,晴朗的风;洋流缓慢,水温高;关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
人为原因: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工业废水和农业生产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无机盐;生活污水和未经处理的水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导致近海水中氮磷含量过高,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赤潮发生时间:赤潮发生时间为5月至10月。
带来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
② 危害人类健康,,③ 影响海洋旅游。
(4)全球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① 导致海平面上升,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直接威胁;
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23下一页结束。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答题技巧:生态问题
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答题技巧:生态问题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答题技巧:生态问题“地理”这门文科中的理科,可着实让同学们头疼了。
其实呀,在巩固地理书本知识的基础,也要学会掌握组恶习方法、技巧。
不妨跟随查字典地理网小编一起,看看下文的地理基础知识答题技巧,说不定能将同学们脑袋瓜中的疑云一扫而尽呢!(1)水土流失问题(2)荒漠化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分析:(1)自然原因:①地势起伏大,坡度陡。
②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③降水量大并集中夏季,多暴雨。
④植被覆盖率低。
(2)人为原因:破坏了植被。
①过度垦殖、过度放牧、过度樵采。
②开矿。
③土地利用不合理。
水土流失的后果(危害):①使土地贫瘠,农作物减产。
②下游河床抬高,降低泄洪能力。
③湖泊淤积,库容减少,降低蓄洪标准。
(3)干旱缺水问题因深居大陆内部,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变式:南美洲南部巴塔哥尼亚沙漠的成因:地处温带,盛行西风,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处于背风坡,降水稀少。
⑵ 热带沙漠-----撒哈拉(维多利亚)沙漠沙漠形成的原因: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或信风控制,终年炎热干燥。
变式:南亚塔尔沙漠的成因:西南季风不易到达,原始植被遭到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
⑶ 智利沙漠南北狭长的原因①安第斯山直逼西海岸,使热带沙漠气候难以向东扩展;②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沙漠气候向北延伸;(4)土壤盐碱化①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春秋)、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夏季)等②华北平原盐碱化原因:自然原因:a地形低洼;b春秋季节干旱,蒸发量旺盛 c 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积聚 ;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只灌不排、大水漫灌)(5)温室效应问题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产生原理:CO2能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而使大气温度增高,全球气候有变暖的趋势。
更多地理知识复习指导,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这个背下来_高考80分没问题
地理这个背下来,高考80分没问题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冲刺阶段复习
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二、自然灾害(既有天灾,又有人祸)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四、工业区位分析
1、辽中南重工业基地
区位分析:(1)地理位置:濒临渤海、黄海;靠近俄罗斯、朝鲜、韩国;地理位置优越。(2)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以辽河为水源。(3)社会经济因素: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农业资源支持;国家政策支持;国防安全,土地租金不高等。
高考地理复习之生态问题
高考地理复习之生态问题如果你静心去听,你现在就可以听到高考的敲门声,高考不是在你的隔壁,而是到我们的门前了。
如何在高考倒计时的时候快速高效地复习,是每一个学子都十分关心的问题。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高考地理复习之生态问题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高考地理复习之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理生态问题综合题答题模式
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地理生态问题综合题答题模式地理生态问题综合题答题模式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理生态问题综合题答题模式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理生态问题综合题答题模式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高中地理高考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答题指导
答题指导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在高考中的考察常选择生态脆弱区域,并以此为载体围绕某一主题(区域生态问题)探究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近年来,也有小切口考察的趋势,需要着重关注各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具体措施,如淤地坝、鱼鳞坑等。
一、常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
危害
三、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四、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分析思路
地形、气候及土壤特点等自然因素;破坏植被;不合理土地利用等人为因素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修梯田、打坝淤地等
荒漠化
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害,沙尘暴
气候变暖、降水减少、风沙侵蚀;过度垦荒、放牧,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工程建设
严禁乱砍滥伐、禁止随意开垦、防止过度放牧、合理利用水源
二、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原因
主要防治措施
生物多样性破坏
影响生物资源的利用,影响生态平衡
不合理的资源开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休渔期制度
湿地减少
影响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恶化
自然原因: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气候变化,降水减少。
人为原因:对湿地不合理的开发,如围湖造田等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保护野生动物;建立湿地保护区
森林破坏
造成经济损失;引发水土流失,使生态恶化
自然灾害(地震、冻 害);自然或人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
草原退化
影响畜牧业发展、加重荒漠化、生态恶化
降水减少、大风天气增多;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退耕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殖
水土流失
耕地退化,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诱发灾害
高中地理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给你整理全了,一文总结到位!
高中地理生态问题答题模板给你整理全了,一文总结到位!考情分析年份试卷命题情景 命题规律 2019 Ⅲ卷 考查我国北方大棚造成土壤盐碱化的治理措施主要考查植被的生态功能、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破坏的原因、危害及生态保护措施等 2018 Ⅰ卷 考查种子的保存条件及面临的安全威胁Ⅱ卷考查芦苇的生态功能 Ⅲ卷 考查洞庭湖区的“堑秋湖”活动对候鸟的影响 2017 Ⅰ卷 考查东北地区引入怪柳绿化造成的生态破坏Ⅱ卷 考查不同植被恢复措施治理水土流失的功能差异Ⅲ卷 考查不同森林植被类型对湿度造成差异的原因2016 Ⅲ卷考查渔业资源枯竭的原因与保护 微专题知识体系必备知识一、森林1.生态功能(1)调节气候(蒸腾作用强,空气中水汽充足,云量多,湿度大,气候湿润,降水量多,降水季节变化小;气温年较差小)。
(2)美化环境。
(3)稳定大气成分。
(4)涵养水源(截留雨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雨水下渗和地下径流)。
(5)保持水土(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截留大气降水)。
(6)调节径流[雨季,下渗增强,地下水增多,雨季汇入河流的地表径流减少;旱季,地下水补给河流水量增大,使河流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
(7)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吸附大气的烟尘、吸收污染物质、释放出氧气)。
(8)繁衍物种,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9)防风固沙(森林的垂直结构越复杂,越有利于降低风速),保护农田——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记忆口诀——水气净美物尘沙。
2.破坏原因(1)自然原因:森林火灾等。
(2)人为原因: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如原始植被改成经济型植被。
3.影响危害使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气候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水土流失加剧;旱涝灾害加剧;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湿地减少等。
4.治理措施(1)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加强监测。
(3)严禁过度采伐森林和过度开垦。
(4)建立自然保护区;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计划开采,采育结合、调整林区经济结构;植树造林,建设人工林;建立缓冲区;鼓励保护性开发。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试题答案及解析1.环境保护(10分)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有”海岸卫士、鱼虾粮仓、鸟类天堂”之称。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红树林面积正在日益减少,生态系统正遭到破坏。
红树林湿地保护问题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请观察下面两幅图,总结该区域原生态红树林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答案】特点:由1959年至2012年原生态红树林面积减少(2分),由片状分布到斑点状分布(2分)。
原因:城市用地面积及建筑用地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的扩大(2分);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放(2分);农业的围滩养殖和码头、道路的建设等(2分)。
【解析】读图,结合图例分析,该区域由1959年至2012年,原生态红树林面积减少,由片状分布到斑点状分布。
主要原因是城市用地面积及建筑用地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的扩大,破坏了原生态红树木区。
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排放,农业的围滩养殖和码头、道路的建设等,占据了红树林生长区,破坏了原生态环境。
【考点】读图能力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
2.读“我国南方地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和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M地成为某环境问题重点区的主要原因是A.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废气排放量大B.沿江工业发展较快,废水排放量大C.大水漫灌抬升地下水水位D.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荒,破坏植被【答案】D【解析】图示M地属于我国南方山区,降水多,地势起伏大,其环境问题主要为水土流失,原因主要是由于人们过度开荒,破坏植被而引起;而该区域的不是工业发达区,所以不是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重点区域应;该地区为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农业一般不需要大水漫灌,不属于土壤次生盐碱化区。
故选D。
【2】N生态工程建设对下列问题改善作用较明显的是A.珠江流域水污染B.珠三角酸雨危害C.洞庭湖湿地萎缩D.长三角海水入侵【答案】C【解析】N生态工程主要实施于东南丘陵地区,其主要作用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可减缓洞庭湖的泥沙淤积速度,有利于洞庭湖湿地的恢复;而对水污染、酸性气体的排放、海水入侵等没有影响。
高考地理知识及答题宝典:生态环境问题
高考地理知识及答题宝典:生态环境问题高考地理知识及答题宝典: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小专题:⑴ 马尔代夫(瑙鲁)面临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有被淹没的危险 .⑵ 火地岛(新西兰南北二岛)面临的环境问题: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空洞扩大,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加.⑶ 赤潮问题: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李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
(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带来危害:① 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 危害人体健康,③ 影响海洋旅游业。
⑷ 全球变暖对畜质量;④ 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 小流域综合治理。
⑻ 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 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② 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③ 鼠害,蝗害。
人为原因:① 过度开采; ② 过度放牧;③ 过度开垦;④ 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⑤ 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采取措施:①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② 干旱地带沙漠边缘的绿洲: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⑼ 土壤次生盐碱化: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变化(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⑽ 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治理措施:① 控制抽取地下水; ② 实行雨季回灌。
高考地理-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①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②农 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 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 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 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 政策措施
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 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 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思考方向 工程措施
生物措施 技术措施
必背术语
①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抽引水 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 ②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 等;③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 建筑物等;④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 汽车站、港口等
第十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二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规范答题能力】
生态环境问题类题目的答题模板
问题 水土 流失
荒漠 化
思考方向
必背术语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 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坡地开垦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 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 人为原因 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
(完整word版)地理答题模板格式
一、生态与环保4.酸雨成因分析思路:(1)酸性气体(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排放→有色金属冶炼;含硫煤炭;(2)降水丰富,酸性气体溶于水;(3)地势起伏大,风力弱,不利于扩散;(4)酸性土壤.5.土壤(次生)盐碱化(1)地下水位上升:降水→下渗多→地下水位上升;不合理的灌溉(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调水。
.。
(2)蒸发旺盛;→(3)盐分在地表积聚.6。
水污染(1)污染物的排放量: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生活排放量(2)水体的自净能力:降水量;水体流动速度;植被状况;湿地。
.7.石油污染(1)污染物排放多:①石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泄漏多;②石油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石油泄漏多;(2)不易扩散,自净能力弱:①海域封闭导致海水流动性小;②洋流;③风向8.重金属污染的危害大原因分析(1)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和生态的危害大;(2)污染物的浓度:①本身的浓度;②该季节河流稀释能力;(3)受灾体:①人口密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②二、地理信息技术“3S"技术的区分(1)“点”与“面"区分GPS和RS、GIS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2)“想”与“看”区分RS和GISGI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和图片分析和处理。
它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的,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常用关键词:分析、计算、预测、统计、管理、规划等);RS技术是人的视力的延伸,它是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接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其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常用关键词:监测、获取、观测等)三、河流、湖泊与海洋1。
水能资源开发条件分析(1)水能资源开发主要从河流水量大小、落差大小方面来分析,一般来说,河流水量大,落差大的地方,水能资源就丰富.2.河流的开发利用方式注:有时同一河流开发利用方式不唯一(1)灌溉:特别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缺水的地方,农业发展需要灌溉。
地理十大类型题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答题模板10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备战2022高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
备战2022高考地理常见答题模板及对点训练答题模板10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类【命题角度】角度一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角度二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模板构建】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答题模板 问题分析角度 答题模板水土流失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化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湿地萎缩自然原因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森林破坏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生物演化人为原因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生物多样性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减少人为原因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2.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答题模板分析角度答题模板工程措施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主要有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主要有开发性移民,加大资金、劳动力投入,城市规划或发展旅游等环保措施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等【高考经典】[例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A.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④从平原向高原过渡坡面物质不稳定⑤黄河水的侵蚀人为原因:①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②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③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B.主要危害: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治理措施: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②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开发小水电;③推广省柴灶,节省燃料;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②人多地少——有利于减少耕地的压力、安置闲暇劳力,增加农民收入;③生态环境脆弱——有利于改善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
南方低山丘陵的红壤特点及治理措施:特点:有机质少、酸性强、土质黏重治理:增施有机肥、补充石灰、适当掺入砂子。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地表植被稀少,地表覆盖着疏松沙质沉积物;②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③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挖药材破坏植被;人口激增;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加大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治理措施:控制人口增长;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严禁乱砍滥伐、滥挖、滥牧、滥垦;多途径解决农牧民的能源问题;采用草方格沙障工程固沙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1)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产生原因: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⑵华北春旱自然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⑶东北无春旱的原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⑷江淮:伏秋连旱(受副高控制,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燥)⑸西南、华南:冬春连旱(降水少,喀斯特地貌地表水渗漏严重)⑹西南干旱原因及解决措施原因:(自然和人为角度分析)自然原因:①当西南季风来得晚,去得早,或者风力较小时,我国西南各省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今年尤为严重。
②我国西南地区以流水侵蚀的喀斯特地貌为主,降雨之后,在地表无法积水,积水会很快渗入地下流走。
③在厄尔尼诺的影响下,南海、中南半岛到西印度洋的对流活动受到抑制,不利于孟加拉湾和中南半岛以及云南地区的暖湿气团活动,导致降水偏少。
④在地形封闭的局部河谷地段,水分受干热影响而过渡损耗,这里的森林植被难以恢复,缺水使大面积的土地荒芜,河谷坡面的表土大面积丧失,露出大片裸土和裸岩地。
这样就形成了干热河谷,这往往会伴随着一种自然现象——焚风。
一旦有焚风过境,气候将变得炎热而干燥,强大的焚风亦可造成干旱。
人为原因:1、森林植被严重不足,直接导致水雾蒸发量不足,因而严重影响降水,这是形成干旱的根本原因; 2、已有的水利设施在前几十年的开发中被严重破坏,这些年基本没新建、也很少维修,库容量由于淤积在急剧减少,形成涝时,分洪量不行,旱时,储水量不足,这是大面积干旱来了束手无策,形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防治措施:①尽可能的情况下增加人工降雨,遏制旱情恶化;②暂时性跨区域调水等,以解决受灾群众的生活生产用水;长远措施:①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土蓄水;②新建或修葺储水工程,调节降雨量季节性分配不均问题;③修造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问题;④提高人民节水意识,在干旱年代或季节期间尽可能地减少用水量。
等等☆总结: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以及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原因:自然原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时空分布不均匀人为原因:①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需水增多,用水量增大②人对水体的污染和浪费严重,造成水质性缺水③植被破坏严重,陆地蓄水能力减小解决措施:开源:①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②植树造林,涵养水源③海水淡化,人工增雨节流:①节约用水,减少水的浪费②防止和治理水的污染③加强水资源的管理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不足,夏季多暴雨);地形低洼,地下水位高;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我国典型地区: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产生的原因:过度抽取地下水治理措施: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6、赤潮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气温高,水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以及生活污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根本原因)。
)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月~10月。
带来危害:①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②危害人体健康;③影响海洋旅游业。
7、咸潮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成因:自然:①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河流)②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气候)③地势地平,河汊纵横;(地形)④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
(天文)人为原因: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②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危害:①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②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③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农业减产。
防治咸潮的措施:①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②采取调水以淡压咸;③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提高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制定骨干水库枯季调度管理办法;④节约用水8、湿地锐减问题湿地的形成:(气候、地形、水文)例:我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西伯利亚、加拿大北部)形成沼泽地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高,气温低,水分蒸发弱;②地处湿润地区,降水量丰富,河流众多,在河流交汇处,水量丰富;③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土壤含水量大;④气温低,结冰期长,地下有冻土层,地表水不易下渗,容易形成沼泽。
例: 解释在青藏高原的东部地区形成沼泽地的原因:①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富;②地势高,蒸发小,高原环境有高原冻土的形成,水分下渗受阻,在相对平坦和低洼的地区形成沼泽地。
湿地的功能和效益:1)生态效益:①调节气候,涵养水源;②保持水土,净化污染(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净化水质);③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
2)经济效益: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动植物产品;提供水资源;提供矿物资源;能源)和水运便利。
3)社会效益:观光与旅游。
湿地具有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美学方面的功能;教育与科研价值。
我国湿地面临的主要问题①对湿地的盲目开垦和改造,造成中国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②湿地污染加剧,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危害,也使水质变坏;③生物资源过度利用,严重影响着这些湿地的生态平衡;④水土流失和泥沙淤积日益严重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小,功能衰退,洪涝灾害加剧;⑤湿地保护投入不够,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完善采取措施①加强该区域湿地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示范区,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②通过退耕还湖、还泽、还滩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恢复、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状况;③通过实施宣教和培训工程,提高湿地资源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公众意识。
绿色植被的生态环境效益: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降低噪音等。
9、全球变暖(温室效应)问题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
人为原因:①燃烧矿物燃料,释放大量的CO2②森林被大量砍伐,植物吸收的CO2减少,使大气中CO2的含量增多对全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1)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
2)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国家、地区被淹:①海面因温度升高而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②极地增温强烈,部分极冰融化;3)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导致各国农业经济结构的变化(高纬度地区增产、低纬度地区减产)①干旱地区将变得更干旱②温带耕作业发达的地区,因气温升高,蒸发加强,气候会变得更干旱、退化成草原③亚寒带某些地区,因气温升高,热量条件有所改善,适应温带作物生长4)对工业的影响;5)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的灾害事件的增加;6)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增加。
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措施:①减少燃烧化石燃料,降低CO2的排放量;②植树造林,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CO2浓度;③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推广使用绿色能源;④发展技术,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⑤加强国际合作,全球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