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类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式
新高考地理复习: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生态问题 含答案解析
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A.产生的原因:
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④从平原向高原过渡坡面物质不稳定⑤黄河水的侵
蚀
人为原因:①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②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
③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
B.主要危害:
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
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
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
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
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
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
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农村生活燃料短缺,乱砍滥伐森林,强取耕地与薪柴。
治理措施: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②大力推广生活用煤,开发小水电;
③推广省柴灶,节省燃料;④大办沼气、营造速生薪炭林。
南方低山丘陵发展“立体农业”有哪些效益?(土地潜力、农民收入、生态)
①低山丘陵面积大——有利于充分发挥低山丘陵土地资源的潜力;
高考地理考点:十类简单题的答题模式
高考地理考点:十类简单题的答题模式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选修)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a.(黄土高原为例)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典例:甘肃南小河沟)。 b.(南方丘陵山区)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①发展立体农业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2、荒漠化问题(选修)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等。(典例:宁夏沙坡头) 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选修)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春汛) 4、土壤次生盐碱化(选修)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形低洼。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一、生态问题1、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治理的措施: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治理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3、干旱缺水问题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地区: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4、土壤次生盐碱化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5、地面下沉、
吐血整理,高中地理最全答题模板,不看后悔系列!
吐⾎整理,⾼中地理最全答题模板,不看后悔系列!
⼀、综合题分析⽅法和技巧
(1)细审“题⼲”。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描
述
详细描写;先总体⼤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
述
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
出
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要有结果和观点;语⾔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
析
“实例+分析”;⼀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
价
“有利+不利”;语⾔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导致)..2..
⽐
较
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格式:因为A..,以A⽐B...
意
义
正⾯意义+负⾯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正⾯影响+负⾯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态环境影响
措
施
⼯程措施(技术措施)+⽣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
断
理由+结论。语⾔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
化
体现“提⾼、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
系
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
所占⽐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构
(2)列出“模板”。(见下⾯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提供的材料筛选。
高考地理综合题常见类型
高考地理综合题常见类型
(一)描述和阐释事物
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
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
(二)论证和探讨问题
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
答题思路:①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②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③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
2.比较问题
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
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
3.措施问题
回答思路:四套系统
①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照找出对策);②(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③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④层面结构式回答:法律层面,意识层面,管理层面(如应急预案、预警系统的建立等),结构层面(如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工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等),措施层面[(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 常见问题例如:
高考地理各大题型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各大题型答题模板
一、“原因、措施类”设问
原因类设问常以区域图为信息载体,就区域内典型地理现象或地理事物进行设问,常见的设问形式有“说明××形成的原因”“试分析××地理现象发生的(自然或人为)原因”“简述××地区发展××的理由”等。
➤在分析该类试题时,要注意把握两点:
(1)要清楚重要地理事象的组成因子,并理解因子与地理事象之间的因果联系。
(2)明确要分析的原因类型。地理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种。自然原因一般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矿产、洋流等方面来分析;人为原因一般从人口、工农业、城市、交通、市场、政策、科技等方面来分析。措施类设问常见设问词有“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呈现形式有“具体措施有哪些”“可采取哪些主要举措”“应采取哪些应对措施”等。该类设问最基本的解答思路是根据问题的特点和产生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要有的放矢。对于措施类设问,即使题中没有对原因进行考查,在解答时也应该先找出问题产生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再针对原因,提出合理的措施。
➤答题时应注意:
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从改变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方面来寻找措施;
二是治理措施是多方面的、综合性的,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要点应尽量全面,而且要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二、“分析、评价类”设问
分析、评价类设问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以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或区域可持续发展、大型工程建设(如水库建设、跨流域调水、能源跨区域调配等)为切入点,要求分析或评价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的优劣,工农业生产、城市形成与发展、交通运输建设的区位条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大型工程建设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影响等。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_地理答题技巧整理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_地理答题技巧整理
高考地理选择题答题技巧
(1)直选法
直选法主要是针对一些考查识记性知识的试题而言的,这类高考地理试题往往考查考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解题时根据自身对知识的记忆情况,高考地理选择出正确选项即可。虽然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不少试卷中还是会出现一些需用直选法来解答的选择题。
(2)图文转换法
图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教材中的不少知识点都是以图的形式呈现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教材中的图表,认真分析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学会分析各种类型图的一般方法。对于教材中一些以文字描述的结论、原理,可试着将它们转绘成图形,以便记忆和理解,如转绘出某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图、某日全球各地昼长的分布图等。在答题时,要
注意适时地进行图文转换,使题中所给的图(或文)信息朝我们比较熟悉的文(或图)去转换,这将极大地提高高考地理答题效率。
(3)排除法
大多数同学在解答高考地理选择题时多采用排除法。所谓排除法,就是在认真阅读、分析题干所给条件的基础上,对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逐一分析排除。高考地理解题时可先从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选项开始,然后把比较有把握的选项排除,直至最后剩下唯一的选项。找准解题的关键点,根据这个关键点进行排除,不仅可以正确解题,也可大大节约宝贵的考试时间。
例题1:我国西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重要的限制条件是( )
A.土地资源不足
B.化肥、农药不足
C.劳动力不足
D.水资源不足
拿到此题第一步细读题干,找出“西北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限制条件”四个限定词,第二部联想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农业生产类型是绿洲农业和灌溉农业为主,这两种农业发展的前提都是有灌溉水源。第三步进行综合分析虽然西北地区沙漠为主,土地资源比重低;另一方面劳力也不充裕,经济条件差,购买农药化肥的能力有限,但其“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限制条件”应该为水资源的不足,故正确答案为D。
地理这个背下来_高考80分没问题
地理这个背下来,高考80分没问题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高考地理综合题30种题型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综合题30种题型答题模板
一、高考地理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常见“词语”的把握和答题要求
2、列出“模板”。(见常见模板,陆续更新~)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
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特别提示:
1.在不特殊指明的情况下,回答意义影响类问题时,应当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作答。
2.在回答某些条件分析类问题时,注意应答出有利条件以及不利条件。
3.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有序性:学会采用分点作答;作答特征描述问题时,学会分阶段描述特征。
4.作答地理综合题,应注意回答的逻辑性:弄清各点作答的先后顺序;不出现答案中自相矛盾的地方。
温馨提醒:
高考综合题答题要实现“四化”
(1)段落化:在一个题目中若有几个问题,回答问题要分层次分段落。
(2)序号化:要分点答题。高考改卷:“踩点给分|”分点答题十分重要!
(3)规范化:答题语言用书面语,不要用方言答题。答题模板最大的缺点就是:答题空洞。同学们在答题时,一定要结合模板,联系材料和信息,调动课本知识,规范答题语言。
(4)清晰化:书写要整洁,字迹要清晰。
二、高考地理综合题题型答题模板汇编
2023届高三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和分析技巧汇编(精华版)
2023届高三地理总复习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和
分析技巧汇编(精华版)
一、常见答题模板
(一)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三江平原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
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青藏高原 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
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长江中下游平原 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二)气候
1.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最全总结-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及套路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最全总结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形地势
1、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①海陆位置;②经纬度位置;③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④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⑤经济和军事位置;⑥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2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
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
②地势起伏(大、小)
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3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
哪里高,哪里低。
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4某地地形分布特点:
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5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
①等高线的分布
②河流流向
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6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
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
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
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7、沼泽湿地的成因分析:
三江平原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河流较多,植被茂密;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青藏高原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②冰川积雪融水较多;③低洼地易积水,土壤
中水分积聚多;④地下冻土层,形成不透水层
长江中下游平原①降水丰富;②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③地势低平,排泄不畅,土壤中水分积聚过多
各专题常见答题模板
气候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高考地理综合题万能答题模版汇总
高考地理综合题万能答题模版汇总
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描述详细描写;先总体大概描述、后具体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简述概要描写;从各个具体要素大概描述;不必细化描写;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说出相当于“罗列”要素;各要点之间是并列关系;不必解释原因和理由
阐述“分析+叙述”;既要有原因,又要有结果和观点;
语言格式:因为…所以(导致)..
例析“实例+分析”;一定要结合具体实例,从这个例子分析其具体做法
评价“有利+不利”;语言格式:有利:1、2、3..。不利:1、2、3..
分析“有利及其原因+不利及其原因”;
语言格式:有利:1、因为..所以(导致)..2..。不利:1、因为..所以
(导致)..2..
比较两个地理事物都要回答。语言格式:因为A..,以A比B...
意义正面意义+负面意义;本地区(事物)意义+其它地区(事物)意义
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本地区(事物)影响+其它地区(事物)影响;现在的影响+将来的可能影响;自然环境影响+社会经济影响+生态环境影响
措施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当地措施+合作措施
判断理由+结论。语言格式:正确(合理)或错误(不合理)、因为..所以..
变化体现“提高、上升、增加、下降、先降后升、先升后降”思路
关系思路:A导致B导致C..。体现“因果关系、前后关系、时间关系、主次关系”
结构所占比例;主要组成;适当评价其合理性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高三地理综合题
06广东高考33(4) 珠江三角洲地区 已发展成为城市 密集区,其国土 整治的重点 是 。(填写 正确项的字母) A.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B.建立城市绿地系统,构建城市绿化隔离带 C.大量移种山区古树绿化城市 注意不定项选择 D.鼓励新建“花园式”工厂 E.改善交通体系,减缓交通拥挤 A,B,E(每项1分,共3分)
同学们已经有了长足 的进步,但部分同学还 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答题策略:
一.明确问题,有效答题; 二.深入材料,提取信息 三.条理清晰;具体分析 四.规范用语,回归教材 五.书写整洁;作图美观
1.审题不慎,答非所问 2.材料利用不充分 3.条理不清;言之无物 4.白话语言,缺乏术语 5.书写与作图欠缺等
(一)特征问题: ①地形(地貌)特征 主要从地形种类(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山 谷或河谷.冲积扇.三角洲),地面起伏状况(坡度 陡缓.相对高差),海拔高度等方面概括.
06广东高考31.读图10,回答下列问题。(共14分) ,气候类型为
(1)此地区地势总体特征为
。
南高北低,温带大陆性气候
一.明确问题类型,有效答题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河流(湖泊)
•城市区位
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 宗教、科教、旅游
交通线 (京九 为例)
.合理布局交通网: .促进沿线经济发展: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障: .维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政治意义:少数民 族、外向型经济、缩小东西差距) .同时要考虑自然条件:地形、地质、河 流、自然灾害、 生态环境 .水域条件 .陆域条件 .经济腹地 .城市依托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高考地理答题模板
01
地形特征描述类
答题模板☝真题体验
1.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描述图中区域的地形特征。
解答示例:
【答案】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分布在西南(南)部和东北(北)部,山地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势起伏大,西南(南)高,东北(北)
低。
02
气候特征描述类
答题模板☝真题体验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沤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
原料。图Ⅰ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图Ⅱ为甲城市的气候
资料。
图Ⅰ图Ⅱ
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解答示例:
【答案】全年高温(各月均温都高于20℃);全年降水量大(达1 600毫米以上),5—10月(6—9月)降水较丰富(为雨
季),11月至次年4月(10月至次年5月)降水较少(为旱季)。
03
河流水文特征描述类
答题模板☝案例训练
[2017北京文综,36(3),10分]读图,回答下题。
与甲河段相比,说明乙河段的水文特征及形成原因。
【答案】流经平原地区,落差小,流速慢;有较多支流汇入,流量大;纬度较低,结冰期短。
04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描述类
答题模板☝案例训练
盐地碱蓬染红了半个中国。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盐地碱蓬,一年生草木,夏秋季节呈火红色,有很强的抗盐性、耐寒性、耐涝性和耐旱性,是典型的盐碱地指示植物。
简述我国盐地碱蓬主要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解答示例:
【答案】降水少,蒸发量大;年均温较低;地形排水不畅;多盐碱荒地;植被较少;生态环境脆弱。
05
农业区位条件分析与评价类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高考地理综合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
高考地理综合题常见设问方式及答题思路
题型一特征描述类
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特点”,“描述……状况”,“简述……特征”,“从……等方面归纳……主要特征”等。
1.描述地理位置特征
1)纬度位置(界于什么纬度范围;处于什么热量带或气候带;低中高纬)2)海陆位置(哪一面临什么海;或位于大陆的东、西或中部)
3)相邻位置
4)交通位置(联系什么地方或沟通什么地方;处于什么重要通道等)
2.对地形特征的描述:
1)地形类型
2)地形类型的分布
3)地势情况(起伏大小,若起伏大何处高何处低)
4)海岸线情况
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喀斯特地貌广布,多山间小盆地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起伏小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黄土分布广。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3.对气候特征的描述(或对气温、降水特征的描述)
4.描述天气及天气变化:温度、湿度、风力和风向,阴晴气压等。
5.描述河流水文特征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
2).含沙量:大小
3).结冰期:有无、长短
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
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6.描述河流水系特征
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对称与否;扇形、放射状、向心状等)
7.等值线特征
1)等值线数值高低的变化情况
2)延伸方向
3)弯曲趋势
4)疏密变化
5)极值情况
8.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人口、城市、交通线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备考:十类综合题答题模式
ﻭ一、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ﻭ(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ﻭ(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ﻭ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ﻭ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ﻭ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ﻭ(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ﻭ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ﻭ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ﻭ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ﻭ3、干旱缺水问题ﻭ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ﻭ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ﻭ(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平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平原)ﻭ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ﻭ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ﻭ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ﻭ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ﻭ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ﻭ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ﻭ(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ﻭ(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1、洪涝灾害
二、自然灾害ﻭ
我国典型地区:
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ﻭ产生的原因:ﻭ(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
(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ﻭ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ﻭ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ﻭ(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数多;地表植被稀少等ﻭ(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ﻭ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ﻭ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ﻭ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ﻭ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
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
害等ﻭ减轻灾害的措施:
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ﻭ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ﻭ形成原因:
(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