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2e952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9.png)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总结五年级上册数学共有13个单元,分别是1.数的拆分与合并,2.加法与减法,3.乘法与除法,4.长度、容量与质量,5.四边形,6.分数,7.三角形,8.小数与分数的互换,9.地图与方位,10.图形的平移、翻转和旋转,11.面积,12.量角器的使用,13.周长与面积。
1.数的拆分与合并-数的拆分和合并拆分是将一个数分成几个部分,合并是将几个数加在一起得到新的数。
-数的估算通过拆分和合并的方式进行数的估算,适当调整数的大小使计算变得简单。
2.加法与减法-加法加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求和的过程。
-减法减法是指从一个数中减去另一个数,求差的过程。
-进位与退位进位就是把个位数中的一份进到十位或其他位;退位就是把十位数或更高位中的一份退到个位。
3.乘法与除法-乘法乘法是指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积的过程。
-乘法的性质乘法有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性质。
-除法除法是指将被除数分成若干份,每份多少呢?正好是除数。
-除法的性质除法有除法的基本定义和整数除法的简便除法原则等性质。
4.长度、容量与质量-长度长度是指物体的长短程度,常用单位有米、分米、厘米、千米等。
-容量容量是指物体能够容纳或储存其他物体的量,常用单位有升、毫升、立方米等。
-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常用单位有千克、克等。
5.四边形-正方形正方形是指四条边相等、四个角均为90度的四边形。
-长方形长方形是指四条边两两相等、四个角均为90度的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是指两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双曲线形双曲线形是指两组相邻边不平行的四边形。
6.分数-分数的表示分数是表示一个数与一个数的比值关系的运算式。
-真分数、假分数与整数真分数是指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假分数是指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整数是不带分数的整数。
7.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指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指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d2bdc973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e4.png)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一、第1单元:小数乘法1. 小数乘以整数2. 小数乘以小数3. 小数乘法竖式计算4. 小数乘法应用题二、第2单元:小数除法1. 小数除以整数2. 小数除以小数3. 小数除法竖式计算4. 小数除法应用题三、第3单元:观察物体1. 观察物体的形状2. 观察物体的位置3. 观察物体的运动4. 观察物体的特征四、第4单元:简易方程1. 方程的概念2. 方程的解法3. 方程的应用4. 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五、第5单元:观察物体(二)1. 观察物体的角度2. 观察物体的方向3. 观察物体的距离4. 观察物体的速度六、第6单元:简易方程(二)1. 方程的变形2. 方程的简化3. 方程的解法4. 方程的应用七、第7单元:观察物体(三)1. 观察物体的颜色2. 观察物体的纹理3. 观察物体的光线4. 观察物体的空间关系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一、第1单元:小数乘法1. 小数乘以整数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概念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小数乘以小数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理解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概念掌握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小数乘法应用题理解小数乘法应用题的概念掌握小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二、第2单元:小数除法1. 小数除以整数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概念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小数除以小数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理解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的概念掌握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小数除法应用题理解小数除法应用题的概念掌握小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第3单元:观察物体1. 观察物体的形状理解观察物体形状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形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观察物体的位置理解观察物体位置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位置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观察物体的运动理解观察物体运动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观察物体的特征理解观察物体特征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四、第4单元:简易方程1. 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表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方程的解法理解方程的解法掌握方程的求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方程的应用理解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掌握方程与不等式的转换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五、第5单元:观察物体(二)1. 观察物体的角度理解观察物体角度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角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观察物体的方向理解观察物体方向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方向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观察物体的距离理解观察物体距离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距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观察物体的速度理解观察物体速度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速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六、第6单元:简易方程(二)1. 方程的变形理解方程的变形掌握方程变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方程的简化理解方程的简化掌握方程简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方程的解法理解方程的解法掌握方程的求解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方程的应用理解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第7单元:观察物体(三)1. 观察物体的颜色理解观察物体颜色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颜色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观察物体的纹理理解观察物体纹理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纹理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3. 观察物体的光线理解观察物体光线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光线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 观察物体的空间关系理解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概念掌握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7单元知识点汇总思维导图一、第1单元:小数乘法1. 小数乘以整数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应用小数乘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2. 小数乘以小数掌握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意义应用小数乘以小数解决实际问题3. 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掌握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的步骤应用小数乘法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4. 小数乘法应用题掌握小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理解小数乘法应用题的背景应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二、第2单元:小数除法1. 小数除以整数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应用小数除以整数解决实际问题2. 小数除以小数掌握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除以小数的意义应用小数除以小数解决实际问题3. 小数除法竖式计算掌握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理解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的步骤应用小数除法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4. 小数除法应用题掌握小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理解小数除法应用题的背景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三、第3单元:观察物体1. 观察物体的形状掌握观察物体形状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形状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形状解决实际问题2. 观察物体的位置掌握观察物体位置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位置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位置解决实际问题3. 观察物体的运动掌握观察物体运动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运动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运动解决实际问题4. 观察物体的特征掌握观察物体特征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特征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四、第4单元:简易方程1. 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概念理解方程的意义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 方程的解法掌握方程的解法理解方程求解的步骤应用方程求解解决实际问题3. 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的应用理解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 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掌握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理解方程与不等式的转换方法应用方程与不等式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五、第5单元:观察物体(二)1. 观察物体的角度掌握观察物体角度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角度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角度解决实际问题2. 观察物体的方向掌握观察物体方向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方向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方向解决实际问题3. 观察物体的距离掌握观察物体距离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距离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距离解决实际问题4. 观察物体的速度掌握观察物体速度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速度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速度解决实际问题六、第6单元:简易方程(二)1. 方程的变形掌握方程的变形方法理解方程变形的意义应用方程变形解决实际问题2. 方程的简化掌握方程的简化方法理解方程简化的意义应用方程简化解决实际问题3. 方程的解法掌握方程的解法理解方程求解的步骤应用方程求解解决实际问题4. 方程的应用掌握方程的应用理解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七、第7单元:观察物体(三)1. 观察物体的颜色掌握观察物体颜色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颜色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颜色解决实际问题2. 观察物体的纹理掌握观察物体纹理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纹理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纹理解决实际问题3. 观察物体的光线掌握观察物体光线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光线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光线解决实际问题4. 观察物体的空间关系掌握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方法理解观察物体空间关系的意义应用观察物体空间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学霸笔记第四单元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学霸笔记第四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c04fe77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6f.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
第四单元可能性(理解、熟读就行,不用背诵)
1、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即一定发生或不可能发生,具有确定性,用“一定”或“不可能”来描述。
2、在一定条件下,一些事件的结果是无法预知的,即可能会发生,也可能不会发生,具有不确定性,用“可能”来描述。
3、生活中许多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也有小。
可能性的大小与事物出现的次数有关,事件出现的次数多,发生的可能性就大;事件出现的次数少,发生的可能性就小。
4、判断可能性的大小及游戏的公平性,要利用排列、组合的思想进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全面查找,在根据出现次数的多少来进行判断。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学霸笔记第六单元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学霸笔记第六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db3c6f3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4.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一、平行四边形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2、通过割补平移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a表示底,用h表示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平行四边形的底=面积÷高a=S÷h平行四边形的高=面积÷底h=S÷a3、运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时,先要找到底和它对应的高,再把数值代入公式计算。
4、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二、三角形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组成。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底。
三角形有三条高。
2、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高等于三角形的高,一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三角形的底=面积×2÷高a=2S÷h三角形的高=面积×2÷底h=2S÷a1、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不但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不但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两倍。
3、如果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底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高的两倍,平行四边形的高是三角形高的一半;如果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的两倍,平行四边形的底是三角形底的一半。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1到4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1到4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cc7a4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14.png)
五年级上册人教版1到4单元知识点一、数学1. 数1.1 整数1.2 1的乘法1.3 除法的基本概念1.4 小数的认识2. 分数2.1 分数的认识2.2 分数的加法2.3 分数的减法2.4 分数的乘法2.5 分数的除法3. 空间与图形3.1 点、线、线段和射线3.2 角的认识3.3 三角形3.4 平行四边形4. 数据的收集与呈现4.1 统计调查4.2 数据的收集4.3 数据的呈现4.4 图形的认识5. 计算5.1 含括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5.2 带括号的计算5.3 整数的加减法5.4 乘法的计算方法二、语文1. 识字1.1 书写规范1.2 认字练习1.3 词语搭配2. 识词2.1 同义词2.2 反义词2.3 词义辨析3. 造句3.1 基础句型3.2 句子成分3.3 句子的连接4. 朗读4.1 词语的正确发音4.2 语句的语调4.3 文章的朗读技巧5. 写话5.1 书写规范5.2 行文表达5.3 写作技巧三、英语1. 听力1.1 听懂简短的英语对话1.2 听懂简短的英语故事1.3 听懂简单英文歌曲2. 语音2.1 正确发音26个字母2.2 熟练掌握元音和辅音的发音规律3. 词汇3.1 熟练掌握常用的英文单词3.2 掌握一定数量的英文词汇4. 语法4.1 能灵活运用一般现在时4.2 熟练掌握动词的变化规则4.3 熟练掌握英语句子的基本结构5. 书写5.1 正确书写26个字母5.2 熟练书写常用的英文单词5.3 书写简短的英语句子四、科学1. 动物世界1.1 动物的分类1.2 动物的生活习性1.3 动物的保护2. 植物世界2.1 植物的结构2.2 植物的生长2.3 植物的繁殖3. 物质3.1 物质的性质3.2 物质的状态3.3 物质的变化4. 科学探究4.1 科学实验4.2 科学的方法4.3 科学的意义5. 生活中的科学5.1 生活中的物质5.2 生活中的能量5.3 生活中的电路五、思品1. 爱与情感1.1 珍惜亲情1.2 尊重友情1.3 勇敢面对挫折2. 社会生活2.1 学会与他人合作2.2 培养团队意识2.3 关心身边的环境3. 志向与理想3.1 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3.2 勇敢追求梦想3.3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4. 人生观4.1 尊重人的个性4.2 欣赏不同的人生观4.3 培养积极的心态5. 人与自然5.1 爱惜大自然资源5.2 保护环境5.3 认识与保护动植物以上是五年级上册人教版1到4单元的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1-7单元必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1-7单元必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15256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58.png)
五年级数学上册1-7单元必背知识点总结班级: 姓名: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ab= ba②乘法结合律: (a×b)×c=a×(b×c)③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2.常用算式;0.2×5=10 0.4×5=2 0.5×6=3 0.5×8 =4 0.25×4 =1 0.125×8=13.常用数量关系式:重难点①(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速度和)×(相遇时间)=(两地路程)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总路程)②(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原价)-(优惠价)=(现价) (付出钱数)-(用去钱数)=(找回钱数)③(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能量)÷(工作较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两人工作效率之和)x(工作时间)=(两人工作总量之和)(甲工作总量)+(乙工作总量)=(两人工作总量之和)4.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①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②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O)补足,再点小数点)。
积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的,一般要把0(去掉)。
5.积与因数的关系:①一个数(O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如:3.5 ×(1.2)>3.5②一个数(O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如:8.2_×(0.9)< 8.26.倍数问题: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直接用这个数乘(倍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b3c2d798e9951e79b89275b.png)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重、难点:小数乘以整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近似数:计算后如需保留几位小数的,先看需保留的后一位,如果≥5,则向前进一位,如果<5,则要舍去。
最后用“≈”连乘、乘加、乘减:在小数混合运算中,运算方法和整数乘法一样,乘法的运算规律也适用于小数中。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以一个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必考点: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积保留几位小数)小数乘法混合运算易错点:在列竖式计算的过程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第2单元小数除法重、难点: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有余数,应在被除数的末尾添上0再除)除数为小数,要把除数转换成整数(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形式商的近似数:方法和积的近似数一样无限小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循环节的确定和标注)小数乘除混合运算:在小数混合运算中,运算方法和整数混合一样,运算规律也适用于小数中。
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大于0的数,商大于被除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一个小于0的数,商小于被除数必考点:列竖式计算小数除法(商的近似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从一列数中挑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无限小数易错点:列竖式计算除法中小数点位置的确定、无限循环小数也是无限小数第3单元观察物体能从不同的位置认定物体。
给出从一个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想象从其相对位置看到的形状。
第4单元简易方程重、难点:用字母表示数、方程的定义、解方程(根据等式的性质)必考点: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解方程易错点:在解方程过程中未知数移项中容易出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00d81d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6c.png)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知识点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1)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2)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3)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4)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因数末尾对齐。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3、求积的近似数:先求出积,再根据需要求近似数。
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 (常用) ;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后两种多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求近似数中。
4、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5、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只有同级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都有,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
)6、运算定律和性质:方法1、看(观察算式)2、想(思考能否简便计算)3、做(确定定律按运算律简便计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
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和最后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a×b)×c=a×(b×c)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或者差)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或者被减数与减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相加(或者再相减)。
(a+b)×c=a×c+b×c或 (a-b)×c=a×c-b×c减法性质: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我们可以减去两个减数的和,或者交换两个减数的位置。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0b3600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df.png)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1、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5、数量关系式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练习题一、填空。
1、某厂计划每月用煤a吨,实际用煤b吨,每月节约用煤( )吨。
2、一本书1页,平均每页有a行,每行有b个字,那么,这本书一共有( )个字。
3、用字母表示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4、根据运算定律写出:9n+5n=( + )n= a×0.8×0.125=( ×)ab=ba运用( )定律。
5、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订阅《希望报》186份,比五年级少订a份。
186+a表示( )6、一块长方形试验田有4.2公顷,它的长是420米,它的宽是( )米。
7、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3厘米,底是19厘米,它的腰是( )。
8、甲乙两数的和是171.6,乙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甲数。
甲数是( );乙数是( )。
二、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含有未知数的算式叫做方程。
( )2、5x表示5个x相乘。
( )3、有三个连续自然数,如果中间一个是a,那么另外两个分别是a+1和a-1.( )4、一个三角形,底a缩小5倍,高h扩大5倍,面积就缩小10倍。
( )三、解以下方程。
3.5x=140 2x+5=40 15x+6x=1685x+1.5=4.5 13.7—x=5.29 4.2×3—3x=5.1(写出检验过程)四、列出方程并求方程的解。
(1)、一个数的5倍加上3.2,和是38.2,求这个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3647a57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3.png)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复习资料1. 单位换算- 了解重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千克、克、斤、吨)- 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认识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升、毫升、立方米)2. 数的读法和写法- 能够正确读写五位数、六位数和七位数- 理解数字的位数和对应的单位- 掌握有效位数和零位数的概念3. 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学会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来比较数的大小- 掌握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 理解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关系4. 使用算术符号- 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了解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性质- 运用算术符号解决实际问题5. 数据统计- 能够收集和整理简单的数据统计- 学会用表格和图形来表示数据- 分析和归纳数据统计的结果6. 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 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理解乘法的意义和性质-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7. 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 学会用整除法计算两位数除一位数- 掌握两位数除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Note: This document provides a review of the key knowledge points covered in the second unit of the fifth grade mathematics textbookof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It includes topics such as unit conversion, number reading and writing, number relationships, arithmetic operations, data statistics, and multiplication and division of two-digit numbers.。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知识全面整理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知识全面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4b326713169a4517623a343.png)
五年级第三单元《小数除法》整理和复习知识框架:小数除以整数一、基础操练知识点一: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 )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0.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知识点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1、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按整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 2、一个数除以小数 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一位一位落数,不够商1就用0占位。
)空间与图形3、商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结合生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限小数4、循环小数: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无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 5、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6、解决问题小数除法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整数部分不够除,商写上0,点上小数点。
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练习】58.89÷13 96÷15 0.465÷15 16.32÷51二、感悟与实践例题1:学校买了13盒白粉笔和10盒彩色粉笔,共付64.5元。
每盒白粉笔2.5元,每盒彩色粉笔多少元?变式练习:一支钢笔的价钱是一支圆珠笔价钱的4倍。
王小东买了一支钢笔和3支圆珠笔,一共花了17.5元。
钢笔和圆珠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例题2:服装厂做校服。
原来每套服装用布2.2米,现在每套用布节省0.2米。
原来做800套这种服装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变式练习:工程队要铺设一条长4.8千米的地下管道,计划用15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铺设3.2千米,实际多少天完成任务?变式练习:西平乡修一条长2.1千米的河堤,前15天平均每天修0.086千米。
余下的要9天完成,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三、巩固练习练习1一、口算。
23.6÷10=10÷4=0.36÷3=8.4÷2=40÷50= 6.6÷33 =二、填空。
最新人教版上册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上册五年级数学第四单元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57526c10661ed9ad51f3d1.png)
第四单元可能性
1、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
可能
(不能确定)
可能性不可能
一定
2、事件发生的机会(或概率)有大小。
大数量多
小数量少
--------------------------------------------------
每日名言
励志名言: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这句话出自杰克·霍吉的《习惯的力量》。
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
”习惯是一个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
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我们更有效率;也会让我们封闭,保守,自以为是,墨守成规。
(确定)
在我们的身上,好习惯与坏习惯并存,而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取决于好习惯的多少。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学霸笔记第三单元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学霸笔记第三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09f950e9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c.png)
五年级上册数学笔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1)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2)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要在余数后面添“0”继续除。
(3)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除,要先在个位上商0,点上小数点后再继续除。
2、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同整数除法的验算方法相同,即: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积是否等于被除数。
3、判断除法算式的商与1的大小关系,关键是看被除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被除数大于除数,则商大于1;被除数小于除数,则商小于1;被除数等于除数,则商等于1.4、商的变化规律:(1)商不变的性质:在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商不变的性质。
(2)在除法中,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0除外),商就除以几;反之相反,除数除以几,商就乘以几。
(相反)(3)在除法中,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商也要乘几或除以几。
(相同)5、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转化为整数,除数扩大多少倍,被除数也要扩大相同的倍数。
当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6、商与被除数的大小比较:(1)一个数除以1,仍的原数。
(2)一个非0的数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数小。
(3)一个非0的数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数大。
7、商的近似数:小数除法取商的近似数时有两种情况,(1)除不尽的时候;(2)除得尽,但是商的位数比较多,根据实际情况保留小数位数,如价钱、人数、个数等。
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先看需要保留几位小数,计算到比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将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近似数末尾有“0”的,0不能去掉)8、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像5.3333…和7.14545…都是循环小数。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单元知识点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ac6dac54b35eefdc8d333f2.png)
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班级:姓名: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具体内容重点知识小数乘整数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小数乘小数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1)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点小数点时,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3)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
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积的近似数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首先明确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再看保留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若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一,若小于5舍去。
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角。
连乘、乘加乘减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的一样。
1.小数连乘的运算顺序: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运算。
2.乘加、乘减运算顺序: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c=a×c-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具体内容重点知识位置1.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三单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0e55b62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49.png)
第一单元读读背背1、图形的变换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
2、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它的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
有一条对称轴的图形有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线段、角。
有两条对称轴的图形有长方形、菱形。
有三条对称轴的图形有正三角形。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4、轴对称图形的特征:(1)、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对应点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5、轴对称图形的画法:(1)、找出已知图形的关键点。
(2)、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3)、按顺序连接各对应点。
6、旋转:图形或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条轴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图形旋转后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形状和大小。
第二单元读读背背1、倍数和因数:例如4×5=20,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要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2、找倍数的方法:从1倍、2倍、3倍…有序的找。
3、一个数倍数的特点:①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②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③没有最大的倍数。
4、找因数的方法:找一个数的因数,看哪两个数相乘得这个数,一对一对有序的找比较好。
5、一个数因数的特点:①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②最小的因数是1;③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6、1是任何非0自然数的因数。
7、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8、奇数和偶数: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9、按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来分,自然数能够分成两类:奇数和偶数。
10、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11、3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12、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是0的数。
13、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是0、2、4、6、8的数;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14、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是0或5的数;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15、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的特征:①个位是0的数;②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16、 9的倍数的特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是9的倍数,这个数就是9的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班级:姓名: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二单元《位置》
第三单元《小数除法》
第四单元《可能性》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
方程的意义1.方程与等式的区别。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两个数相加,如果和都相同,一个加数越小,另一个加数就越大。
两个数相减,如果差都相同,减数越大,被减数也越大。
两个数相乘,如果积都相同,一个因数越小,另一个因数就越大。
两个数相除,如果商都相同,除数越大,被除数就越大。
解方程1.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解形如±a=b和a=b÷a=b的方程。
依据等式性质来解此类方程。
解方程时要注意写清步骤,等号对齐。
3.验算。
检验是不是方程的解,把解代入原方程的左边算出得数,再算出右边的得数,如果左右两边的得数相等,那么这个解就是原方程的解。
4、解方程原理:
(1)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在列方程解决问题时,我们应统一单位,在方程求出解的后面不写单位名称。
6、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1)找出未知数,用字母表示;
(2)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列议程;
(3)解方程并检验作答。
“三看两原则”
三看:一看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前面是否有“- ”(减号),若有,先处理;
二看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前面是否有“÷”(除号),若有,先处理;
三看是否含有小括号“( )”,若有优先选择整体法;
两原则: 1、未知数前面的符合要为“ + ”(加号);
2、未知数前面的数字(系数)要为“ 1 ”。
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