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合集下载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

湘教版教材编委-湖南师范大学周跃云教授在西安市举办的“湘教版教材回访会”上的讲稿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Ⅱ教材分析及教法建议一、教材的内容分析及处理1.“地理Ⅱ”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地理二共分四章: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1)从内容的比重来看,“地理Ⅱ”主要是侧重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在高中地理课程的地位体现在:①人地关系的教育必须要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和社会现象进行。

②人文地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的关系,便于开展生动活泼的地理教学活动。

但是,地理Ⅱ提倡“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联系与融合”,不主张自然和人文地理的截然分离和割裂,也不拘泥于讲授纯粹的人文地理。

2)与地理一、三和选修的关系。

与地理Ⅰ的关系:“地理Ⅰ”是以自然地理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块。

学生要做到比较好地理解、掌握人文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特别是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应该有自然地理学习做基础。

所以,“地理Ⅰ”是“地理Ⅱ”的基础。

与地理Ⅲ的关系:“地理Ⅲ”有两部分内容,一是从区域的角度认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二是学习初步的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Ⅲ”是在前两个模块学习基础上的一个高层次综合和提升,是以案例的形式剖析具体地理现象和问题的综合体。

人文地理学习中获得的地理原理、思想和方法都可以在此模块中得到应用。

同时,“地理Ⅲ”的学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应用“地理Ⅱ”的学习成果。

与选修模块的关系:在七个选修模块中,有三个模块与人文地理有直接关系。

它们是:选修3“旅游地理”、选修4“城乡规划”、选修6“环境保护”。

但是“地理Ⅱ”与选修模块的关系不一定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因为选修模块可以在必修模块之前开设,因此二者是互为基础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开课情况,调整必修模块或选修模块的教学内容,既避免重复,又能使学生有所提高。

2.各章的具体分析1)人口与环境。

《地理Ⅱ》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人文地理部分。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一地理下册必修第二册2

2021-2022学年湘教版(2019)高一地理下册必修第二册2

2.1 城乡空间结构一、单选题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焦点,建养老院是解决养老问题的有效办法。

读2019年我国城市养老院数量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城市养老院数量的总体分布特点是()A.东部少,西部多B.西南多,东北少C.北方多,南方少D.沿海多,内陆少2.不同城市的养老院数量多少,取决于()A.人口迁入数量B.人口老龄化程度C.社会经济条件D.公园绿地面积3.若在城市新建一所养老院,最适宜选址在()A.人口聚集的住宅小区B.交通便利的市区干道旁C.设施齐全的商业区内D.环境优美的高新区附近利物浦是英国传统工业城市,为改善卫生环境和营造公共空间,19世纪该城市陆续在城区分散布局多座城市公园。

到20世纪,为提高公园之间的连通性,该城市将部分濒临废弃的建设用地置换成绿地,打造了一条与河岸带大致平行的“公园丝带”(如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4.与集中连片布局相比,分散布局城市公园最突出的优势是()A.扩大休闲空间B.利于营造不同特色C.改善河岸环境D.便于市民就近抵达5.20世纪,该城市置换成绿地的用地类型最可能是()A.交通用地B.工业用地C.住宅用地D.河滩荒地共享单车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下图是广州市区部分共享单车某一周骑行次数的时间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6.获取共享单车空间位置信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B.卫星遥感技术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D.数字地球技术7.该区域使用共享单车骑行人次最多的是()A.亲友聚餐B.上下班(学)C.景点游览D.超市购物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贯穿安徽、江苏、上海和浙江三省一市。

自2018年正式启动建设以来,上海、杭州、合肥等9个城市在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上呈现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成为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下图为G60科创走廊9个城市位置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8.上海市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核心的区位优势是()①交通位置最佳①生态环境最优①人力资源最足①科技实力最强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9.G60科创走廊的发展有利于长三角地区()A.减轻交通运输压力B.降低基础设施投入C.提高城市等级水平D.增强技术竞争能力10.制约“成渝实验区”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是()A.交通不便B.自然资源C.耕地资源少D.人口众多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城市城区图。

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1]

湘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城乡空间结构[1]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成都属于团块状的城市空间结构,这跟当地的地形有关。 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 的阻隔,使之可以成片分布。
第三,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人流、物流汇聚之处往往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一部分乡村聚落拥有地方特色显著的历史文化。 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
乡村——耕地
城镇——居住用地
原因: 乡村——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镇——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 最基本的职能,是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2. 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呈点状或条状。
3. 想一想,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原因有哪 些?试举例说明。
中心商务区(CBD)的特征
①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③建筑物高大密集 ④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纽约曼哈顿
东京银座
上海陆家嘴
北京王府井
二、城乡空间结构
1、城市功能区:
居住区、 工业区、 商业区、 市政与公共服务区、 交通与仓储区、 生态功能区等
特点:城市各功能区之间没有绝对的界线, 各种功能区相互联系、相互组合。
1. 读图 2-1、图 2-2、图 2-3,说一说城市、镇和乡村的景观 各有什么特点。
2. 你家乡所在的地方,是城市、镇,还是乡村?根据你的观察, 描述其空间布局特点。
3. 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 生什么样的变化?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二是高中地理教材中的一本,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中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点。

下面是对湘教版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第一单元中国自然地理第一章中国的地理环境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中国地形北高南低,西北高而东南低,整体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特点。

2.中国的气候特点-中国气候主要受到亚洲季风的影响,东部地区多为暖温带季风气候,西部地区多为高原干旱气候和寒温带大陆性气候。

3.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区划分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西南山地、青藏高原、北方沙漠和南方丘陵等九大自然区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资源1.中国的水域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河流水资源,主要有长江、黄河、淮河和珠江等。

-中国还拥有丰富的湖泊资源,如洞庭湖、太湖、鄱阳湖等。

2.中国的能源资源-中国的煤炭储量丰富,占世界总量的1/3以上。

-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南等地。

3.中国的矿产资源-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铁矿石、锰矿石、铜矿石等金属矿产,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灾害1.水旱灾害-中国是世界上水旱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主要包括洪水、干旱和水土流失等。

2.地震灾害-中国地处地震带,地震灾害频发,如唐山大地震、汶川大地震等。

3.风暴灾害-中国沿海地区常受台风影响,台风风暴灾害严重。

第二单元中国人口与城市第四章中国的人口发展1.人口问题与人口调控-中国的人口增长过快,严重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人口调控。

2.人口分布的地区差异-中国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人口密集,西部人口稀少。

3.人口的流动与聚集-中国人口流动主要有农民工流动、城市人口流动和人口城镇化等。

农民工主要从农村向城市流动。

第五章中国的城市发展1.城市化进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加。

2.城市空间结构-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核心-辐射型结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成为主导。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2.1 城乡空间结构 课件(共55页)

2020-2021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2.1 城乡空间结构  课件(共55页)

探究问题: (1)(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指出高密度居住区的分布特点及其好处。 提示:特点:沿快速交通线呈带状分布。好处:方便居民出行。 (2)(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指出城市绿地自然保护区的布局特点及其环境效益。 提示:特点:分布广泛;镶嵌在各居住区之间。环境效益: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 气候;降低噪音。 (3)(综合思维)新加坡成为世界级宜居城市,原因是什么? 提示:环境优美;房屋质量和结构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社会治安 好。
点 样性
住的地方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组 包括公共建筑、街巷、 由房屋和院 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
成 水井、池塘和广场等 落组成
农田水利设施及田间道路等
2.乡村空间形态:
类型 集聚型乡村
特点
多数房屋和院落集聚在一起,其规模可能相差很大,但内部空 间结构相对清晰。集聚型乡村可划分为团块状村、带状村和 环状村
D.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文教区
(2)该市计划在图中甲、乙、丙、丁四地选择其中一处建设钢铁厂,最佳的地
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核心素养·情境探究
情境 城市岛国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附近。该国不仅重视教育,发展科技, 还大力建设公共住房,解决了大部分国民的居住问题。如今该国的金融、旅游 等服务产业辐射六大洲,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也广受欢迎。在城市建设过程 中,新加坡非常重视城市的总体规划。下图为新加坡城市总体空间布局示意图。
5.乡村空间结构特点: (1)土地利用方式简单,村镇驻地以建设用地为主,外围以_农__用__地__为主。 (2)空间形态主要有密集型、_分__散__型__和半聚集型等。 (3)集市流通和_地__方__服__务__功能相对突出。

(完整版)8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完整版)8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目录

(湘教版)一般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目录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结构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互换.第一节地壳的物质构成和物质循环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第三节大气环境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别.第一节自然地理因素变化与环境变.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三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性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散布.第二节全世界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第四节自然灾祸对人类的危害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加模式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第三节人口迁徙第四节地区文化与人口第二章城市与环境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三章地区家产活动第一节家产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区.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区类.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区联.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地区发.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人类面对的主要环境问题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三节可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涵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门路必修三第一章地区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地区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地区发展阶段第三节地区发展差别第四节地区经济联系第二章地区可连续发展第一节沙漠化的危害与治理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第四节地区农业的可连续发展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地区可连续发展第六节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度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节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技术及其应用第三节全世界定位系统及其应用第四节数字地球选修一第一章宇宙第二章太阳系和地月系第三章地球的演化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二第一章大海和海岸带第二章大海开发第三章大海环境问题与保护第四章大海权益选修三第一章旅行和旅行资源第一节旅行概括第二节旅行资源第三节旅行资源的形成和散布第二章旅行景观的赏识第一节旅行景观赏识方法第二节中国名景赏识第三节外国名景赏识第三章旅行规划第一节旅行规划概括第二节旅行资源评论第三节旅行规划第四章文明旅行第一节做合格的旅行者第二节出游前的准备第三节旅行知识和导游基础知识第四节旅行安全选修四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二章城乡散布第三章城乡规划第四章城乡建设与生活环境选修五第一章自然灾祸概括第一节自然灾祸的观点与特点第二节自然灾祸的种类与散布第三节人类活动与自然灾祸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祸第一节我国自然灾祸的特点与散布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第四节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三章自然灾祸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祸损失的地区差别第二节我国自然灾祸多发的环境特.第四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第二节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第三节自然灾祸与我们选修六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括第二节环境问题概括第三节人类与环境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节可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均衡第二节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第一节水污染及其防治第二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固体荒弃物污染及其防治第四节噪声污染及其防治第五章环境管理第一节环境管理概括第二节中国环境管理政策系统第三节中国环境法例系统第四节环境保护任重道远选修七第一章地理信息技术的进展第二章地图与遥感(RS)第三章全世界定位系统(GPS)第四章地理信息系统(GIS)第五章 3S(RS 、 GPS、 GIS) 技术综合应用览( 新课标 ) 人教版高中教材目录——地理必修 1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三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冷热不均惹起大气运动第一节创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第二节气压带微风带第二节山岳的形成第三节常有天气系统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性必修 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种类第一节人口的数目变化第四章工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第二节工业地区的形成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二节不一样样级城市的服务功能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的布局第三节城市化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第三章农业地区的形成与发展第六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第二节以栽种业为主的农业地区种类第二节中国的可连续发展实践必修 3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沙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区为例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地区地理环境研第二节丛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究中的应用热带林为例第二章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第三章地区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第二节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省为例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地区协调发展西河流域为例第一节资源的跨地区分配──以我国西第四章地区经济发展气东输为例第一节地区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第二节家产转移──以东亚为例区为例选修 1 宇宙与地球第一章宇宙第二节月球和地月系第一节天体和星空第三节月相和潮汐变化第二节探究宇宙第三章地球的演化和地表形态的变化第三节恒星的一世和宇宙的演化第一节地球的初期演化和地质年月第二章太阳系与地月系第二节板块结构学说第一节太阳和太阳系第三节地表形态的变化选修 2大海地理第一章大海概括第二节海底地形的散布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第二节人类对大海的探究与认识第三章大海水体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一节海水的温度和盐度第一节海岸第二节海水的运动第四章海-气作用第三节大海能的开发利用第一节海-气互相作用及其影响第四节大海空间的开发利用第二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第六章人类与大海协调发展第五章大海开发第一节大海自然灾祸与防备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第二节大海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第二节大海资源的开发利用第三节保护大海权益增强国际合作选修 3 旅行地理第一章现代旅行及其作用第二节旅行景观赏识的方法第一节现代旅行第三节中外有名旅行景观赏识第二节现代旅行对地区发展的意义第四章旅行开发与保护第二章旅行资源第一节旅行规则第一节旅行资源的分类与特征第二节旅行开发中的环境保护第二节旅行资源开发条件的评论第五章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旅客第三节我国的旅行资源第一节设计旅行活动第三章旅行景观的赏识第二节参加旅行环境保护第一节旅行景观的审美特征选修 4 城乡规划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第三章城乡规划第一节聚落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城乡规划的内容及意义第二节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第二节城乡土地利用与功能分区第二章城乡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三节城乡规划中的主要布局第一节城市空间形态及变化第四章城乡建设与人居环境第二节城镇布局与协调发展第一节城村夫居环境第三节城乡特点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第二节城乡商业与生活环境第三节城乡公共服务设备与生活环境选修 5 自然灾祸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祸与人类活动第四节中国的气象灾祸第一节自然灾祸及其影响第五节中国的生物灾祸第三节人类活动对自然灾祸的影响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祸第一节自然灾祸的监测与防守第一节中国自然灾祸的特点第二节自然灾祸的求助与求助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祸第三节自然灾祸中的自救与互救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祸选修 6 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水污染及其成因第一节我们四周的环境第二节固体荒弃物污染及其危害第二节今世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其特点第三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第三节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第三章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第一节人类面对的主要资源问题第二节非可重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策门路第三节可重生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五章环境管理及民众参加第四章生态环境保护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第一节丛林及其保护第二节环境管理的国际合作第二节草地退化及其防治第三节民众参加第三节湿地干枯及其恢复第五节中国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选修 7 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一章数字时代与地理信息技术第四章精准定位的现代工具——全世界第一节席卷全世界的数字化浪潮定位系统( GPS)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第一节什么是 GPS第二章记录和传达地理信息的工具第二节GPS的应用与发展——地图第五章数字时代的产物——地理信息第一节地图和地图投影系统( GIS)第二节不一样地图的特点和用途第一节什么是 GIS第三章人眼的延长——遥感( RS)第二节GIS 的基本功能第一节什么是遥感第三节GIS 的数据库及其应用第二节遥感信息的获得和办理第四节GIS 的发展第三节遥感图像的目视判读及其在地图第六章地理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与中编制中的应用国数字地球建社第一节3S 技术的集成及其应用第二节中国数字地球的建设。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坐落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捷,通信繁盛,人流量小;付租能力弱。

(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就是城市最广为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构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1)城市规模:大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2)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显著,提供更多的服务种类太少、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小(热带地区的城市原产在高原上是因为气候更炎热)。

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温带、沿海地区)。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同意城市区位(两江交汇处,过河点,河口)。

(二)社会经济方面1、资源:克拉玛依(石油)、伯明翰(煤)、攀枝花(铁)、约翰内斯堡(黄金)。

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

3、政治(例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御、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够推动城市的构成和发展壮大。

三、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减少。

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

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

——大城市化趋势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1)特点:①起步早,②水平高,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逆城市化的原因:①对城市环境质量的建议提升。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章 人口与环境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课 件【全册】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电子课本 课件【全册】目录
0002页 0100页 0189页 0191页 0246页 0310页 0352页 0422页 0519页 0555页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三节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四节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中心地理论课件

中心地理论课件

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
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一.教材分析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中心地理论; 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并能够运用中心地理论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文资料分析案例,掌握不同规
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地理的情感。
一.教材分析
欢迎到南阳市一中参观指导!
南阳一中
名称 距离 枣强镇 0km 衡水市 25km 石家庄市 90km
表1
城镇 非农人口 (2006 年,万) 前往该地 的频率 寻求的 服务功能
图1
11 29 231
每周 一两次
两三个月 信息,思考: (1)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种类与城市级别有什么关系? (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与城市级别有什么关系?
2.较高级别的中心地与较低级别的中心地的关系?
3.服务范围与门槛之间的关系?
环节三:自主探究,探究理论
自主探究1 1.结合表1和图1,你认为枣强镇附近的居民在寻求 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时,会选择哪个城市?为什么?
(1)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疼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 (2)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 (3)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病症,上大学或听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
环节四:合作探究,应用理论
读图思考:
1.有一位企业的总裁,打算在南阳市市中心附 近建一个较高等级商场。联系中心地理论,你认为 他建在什么地方最合理?为什么?
2.对比2004年、2014年南阳市市中心附近较高 等级商场的变化,联系中心地理论,试分析世纪百 货、红都百货(注:原为金汉丰,后搬迁)、红都 时代广场可能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020-2021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模块知识回顾

2020-2021学年新教材湘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教师用书:模块知识回顾

模块知识回顾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在各大洲、各国和城乡之间的分布均表现出不平衡性。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3.人口迁移受经济、自然、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是推力和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4.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受不同因素影响,表现出不同特点。

5.人口迁移改变了人口的空间分布状态,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6.世界人口增长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7.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和经济的支持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超越这一限度,就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

8.人口合理容量受到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第二章城镇和乡村1.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城镇以建设用地为主,乡村以农用地为主。

2.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等的布局与组合,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3.影响城镇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地理因素和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和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

4.地域文化对城乡建设的影响集中体现在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和建筑风格等方面。

5.城乡建设时刻改变着城乡景观,影响着地域文化。

6.城镇化把乡村变为城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表现出不同特点。

7.城镇化对地理环境带来巨大影响,因此要走健康、持续、绿色、高效的城镇化道路,彰显景观、文化、生态的特色。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1.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基本要素。

2.农业布局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3.不同的地区,利用当地的优势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地域类型。

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 中心地理论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第1课时城市区位分析 中心地理论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学习目标思维导图1.明确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掌握其分布特征。

3.了解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并理解经济发展水平、交通状况在城市功能分区形成中的重要性。

4.了解中心地的概念,掌握其数量与城镇规模的关系,并理解中心地理论。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 中心地理论知识点一 城市区位分析[学生用书P 27]一、城市概述1.概念: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特点⎩⎪⎨⎪⎧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温馨提示]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的含义: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含义特点理想区位自然地理区位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对城市的影响相对稳定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水源条件较好的山理事物的空间关系前平原,荒漠地区的绿洲;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大河入海处,优良的海港和河港附近经济地理区位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如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的空间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邻近矿产资源地形成工矿城市;邻近港口或边境形成口岸城市;邻近铁路,尤其是交会处形成铁路枢纽城市1.《管子·乘马》中有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

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这说明了古代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条件是怎样的?提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适宜。

2.上海市能够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有哪些?提示:上海市位于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有非常便捷的海陆交通运输;工业基础雄厚,周围有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经济腹地广阔;劳动力充足,且素质较高;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程目录与教学计划表
教材课本目录是一本书的纲领,是教与学的路线图。

不管是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活动,还是做复习安排、工作总结,都离不开目录。

目录是一本书的知识框架,要做到心中有书、胸有成竹,就从目录开始吧!
课程目录教学计划、进度、课时安排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第三节人口迁移
第四节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
第三节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
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三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第四节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总复习。

ppt.1 城乡空间结构(知识梳理+问题探究)同步课堂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0张)优质PPT

ppt.1 城乡空间结构(知识梳理+问题探究)同步课堂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50张)优质PPT

(3)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 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 中 OA、AB、BC 分别最有可能成为 哪一类功能区?标注在图上,并说明 理由。
提示: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 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 中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BC 为工业区,因为在OA段,商业区的 付租能力最高,AB段住宅区的付租 能力最高,BC段工业区的付租能力 最高。
(2)结合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和集 聚功能,分析沈阳市的空间结构特点。
提示:沈阳以组团式的松散布局结构 建设,沿三环高速公路向沈山、沈大、 沈哈、沈抚、沈丹、沈盘等交通干线 放射方向发展。
答案提示:一般而言, 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 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 是耕地和居住用地,因 为乡村的人口数量少, 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 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 最基本的职能,是城镇 中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 用方式。
2. 在城镇中,商业 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 特点?
答案提示:商业用地 一般分布在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 路口,呈点状或条状。
1. 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 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 ,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 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只有付出租 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读图 2-6,完成相关任务。
(1)想一想,影响城区地租的 因素主要有哪些?
提示:影响城区地租的主要因 素是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 达度。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什么?说出其原因。
纽约位于哈得孙河注入大西洋的河口处,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读图 2-13,从地理区位的角度,分析纽约成为世界著名大都市的主要原因。
根据我国有关规定,城市是指经国务院批准设市建制的城市市区,镇是指经批准设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第二章区域发展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第二章区域发展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 - 1 - 第二节产业转型地区的结构优化——以美国休斯敦为例....................................... - 3 - 第三节资源枯竭型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 5 - 第四节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以我国荒漠化地区为例................................... - 9 -第一节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以我国上海为例一、大都市的集聚与辐射作用1.大都市的概念:规模庞大、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备强大辐射带动功能的现代化城市区域,是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世界大都市的发展历程(1)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集聚作用,其次是辐射带动作用。

(2)现代大都市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空间集聚企业、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在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区集聚第二阶段:辐射功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与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之间产生的产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的流动,以及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传播1.上海的位置: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缘,我国海岸带与长江的交会处。

2.上海大都市的发展目标: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3.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1)上海拥有世界级中心城市的必备条件:优越的地理区位、庞大的城市规模、雄厚的综合实力、发达的教育科技、深厚的文化底蕴、便捷的交通运输、广阔的经济腹地等。

(2)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产业带动功能、都市核心功能、交通运输枢纽功能、金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创新功能等。

三、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1.“一核五圈四带”城市网络化空间格局的形成(1)联系: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湘教版《地理Ⅱ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一、城市区位分析
二、城市土地利用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四、中心地理论
一、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 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 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是一定区域的社会、经济、 文化中心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一、同心圆学说
1:中心商务区 3:工人住宅区 5:通勤居民区
2:过渡区 4:高级住宅区
1.城市可分为五个圈 层:过渡区先为高级 住宅区,回来因为商 业、工业等的不断入 侵,环境质量显著下 降
本课件由 唐有祥 执行制作
返回
海口地理位置
返回
武汉地理位置
返回
为枣强镇居民生活提供服务的城市
返回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1:中心商务区 3:低级住宅区 5:高级住宅区
2: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 4:中等住宅区
2.城市土地利用功 能分区:是由中心 商务区向外放射形 成不同职能的楔形 地带,交通干线两 侧地租地价较高, 楔形外部为低收入 住宅区。
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三、多核心学说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活动:图中城市分别是
区位因素。
,说出它们布局的主要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三)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是指从政治文化角度来分析某一城市与其 他行政单元的空间关系。比如深圳、珠海等经济 特区的跨越式发展,就是得益于它们毗邻香港、 澳门的优越地理区位和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
一、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二)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是指城市与周围经济事物的空间关系。这些经济事
物包括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 基地等等。
A.邻近矿产资源地,有利于形成工矿城市 (如大庆) B.邻近港口或边境,有利于形成口岸城市 (如丹东) C.邻近多条铁路,有利于形成铁路枢纽城市(如株洲)
一、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A.在邻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在水源条件 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 形成城市
B.在河流干支流会合处,在大河入海处,在优 良的海港和河港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 市(如海口、武汉)
(点击图片 看大图)
工 业
1.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协作 和竞争性强,集聚成片;
市区外缘
2.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近河流、铁路、

3.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公路干线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中心商务区(简称CBD):是整个城市的商业核
心地区,商业、服务、金融、贸易、信息等活动高度 集中,建筑物以高层为主,交通运输便捷,零售商业 十分发达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放大
中心地理论示意
一级中心地 二级中心地 三级中心地 四级中心地
四、中心地理论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1.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
2.相同等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3.各级中心地的数量分布特点是金字塔形 4.六边形面积的定量关系: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 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四、中心地理论
活动:读P.35“中心地理论示意”回答
1. 大小不同的六边形代表什么? 2. 图示中心地一共有几个级别? 3. 补画完图中没有画完的中心地服务范围。 4. 每一个级别的中心地的个数分别有多少?有什
么规律? 5. 同等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关系是怎样的? 6. 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与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
5.居住区应布置在有污染的工业区的上风向或者城区河 流的上游
6.城市周围要有良好的植被,最好还应有大面积的水面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二、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用地通常可以划分为商业用地、工
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 用地以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用 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 区位是指某一事物和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二)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 (三)城市的政治文化地理区位 (四)城市空间布局特点 (五)城市区位的选择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一、城市区位分析
(一)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山脉、河流、湖 泊海洋等自然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
名称 距离 人口规模
前往该地的频率
枣强镇 0km
衡水市 25km
石家庄市 90km
37 000
415 000
875 000
每周一两次 两三个月一次 每年一两次
寻求的服务功能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四、中心地理论
在理想的均质平原上,同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围 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分布的趋势,中心地位于正六边形 的正中间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四、中心地理论
单击图片放大
结合下表和图,你认为枣强镇附近的居民在寻求下列 几组不同的服务时,会选择哪个城市?为什么?
⑴ 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 常见病,上小学等
⑵ 购买彩电、冰箱等电器,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 ⑶ 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杂症,上大学或听音 乐会,参观博物馆等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活动:
看下图,说 出商业用地、居 住用地、工业用 地、市政用地的 分布各有什么特 点;归纳出城市 土地利用的基本 特征
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 按城市功能对城市进行分区,可以划分为商 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 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 区等等。
范围的关系是怎样的?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四、中心地理论
1.图中的城镇共有几个等级? 2.不同等级的城镇的数目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3.不同等级城镇的分布与城镇级别有什么关系? 4.试解释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关系?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德国南部及周边地区城市体系图
制作群 陈林森 孙冬荣 佘树平 唐有祥 孙明友 黄晓红 刘勇
☆ 建成区:指在城市范围内已经建成或正在建 设的、相对集中分布的各种城市用地。
☆ 郊区:指在城市行政界限以内、建成区外围 的地区。又分为近郊区和远郊区。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活动:列表比较三种最基本城市功能区
城市功 能分区
特征

空间分布 (位置)
1.占地面积小,主要为点状或条
一、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五)城市的区位选择
1.城市选址应避开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崩塌、泥 石流)频繁的地区
2.港口和码头应建在河流凹岸处(因为水深、泥沙少)
3.城市建设要考虑地基的承载力
4.就地形因素而言,平原最有利,丘陵困难多,山区则 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工程措施
深圳
一、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四)城镇空间布局特点
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多,并在人流、 物流集聚部位形成较大的城市
2.沿河沿湖沿海地区城镇较多,河流会合 处和入海处往往形成较大的城市
3.交通枢纽出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4.历史文化胜地、著名旅游地、大规模商 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
2.城市土地利用的价 值分带规律:中心商 务区土地利用层次最 高;越靠近中心商务 区,土地利用的集约 化程度越高,地租也 就越高;越往城市外 围,地租地价就越低。
西方城市结构学说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二、扇形学说
1.在同心圆学说的 基础上,重点考虑 了联结中心商务区 的辐射状交通干线 的影响。
1.大城市并非依托单一 核心发展,而是围绕着 几个核心形成中心商务 区、批发商业区、住宅 区、工业区和郊区,以 及相对独立的卫星城镇 等多种功能区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中心地理论
1:中心商务区 3:低级住宅区 5:商业住宅区 7:公共设施
2.城市的多核心构成城
市众多的生长点,交通
区位最好的地域可形成 2:批发商业区、轻工业区 中心商务区
主要职能是提供货物和服务;较高级别的中心地辐射 影响较低级别的中心地;其等级主要是根据中心地所 提供的职能种类和服务范围来划分的
服务范围 中心地提供货物和服务的作用范围
门 槛 某一中心地正常存在所必需的服务范围
或服务人数。服务人数低于门槛,中心地难以正常运 行;高于门槛,中心地就能获得一定的经营利润。

状分布 2.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

3.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4.建筑物高大稠密
市中心,交通干 线的两侧或街角 路口
1.城市最基本的职能

2.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 方式,面积占40%~60%
高级:市区外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