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的风骨与格调 (诗词班[上课讲稿])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

初中语文教案分析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艺术特点独具魅力,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分析古代诗词的艺术特点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有助于学生发展审美情趣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古代诗词的韵律、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韵律的艺术特点古代诗词注重韵律的运用,通过合理的韵律配合,使诗词具备朗朗上口的感觉,增加了诗词的美感和音乐感。

古代诗词的韵律主要包括平仄、韵脚和词牌。

1. 平仄:平仄是诗词的基本音韵规律,古代汉语音节的长短和声调变化使得每个字都有平仄之分。

平仄的运用能够使诗词的节奏感更加明显,也更易于吟诵。

2. 韵脚:韵脚是指一句诗的末尾的音节,韵脚的搭配决定了诗词的韵律效果。

古代诗词根据韵脚的种类和搭配可以分为平水韵、仄变韵、押韵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韵脚搭配产生了不同的音韵美感。

3. 词牌:词牌是特定形式的古代韵文的名称,每个词牌都有其独特的韵律模式和规范。

词牌的使用使得古代诗词具备了一种确定的结构框架,有助于诗词的学习和欣赏。

二、意境的艺术特点古代诗词以意境的塑造为重要特点,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意象的构建,表达出丰富的感情和深度的思考。

1. 描写技巧:古代诗词中广泛使用的描写技巧包括比喻、拟人、象征等,这些技巧能够使得描写更加细腻、深入。

比喻能够通过对物象之间的近似关系进行类比,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意义;拟人则通过对自然界事物的人性化描绘,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趣;象征则借助具体事物之象征意义,表达出深远的思考。

2. 意象构建:古代诗词以意象的构建为主要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社会现象和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形成独特的意境。

意象的构建不仅是为了表达形象的美感,更是为了将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引起读者共鸣。

三、修辞手法的艺术特点古代诗词以修辞手法的运用为重要特点,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1. 比喻:比喻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通过类比的方式传递出更深层次的意义,增强了诗词的形象感和感染力。

浅谈诗的风骨与格调

浅谈诗的风骨与格调

浅谈诗的风骨与格调浅谈诗的风骨与格调通常我们读到一首好诗都会说:这首诗很好,有风骨,有情趣,格调高雅 ......,但何谓诗的风骨与格调呢?所谓诗的风骨就是诗人的风骨与作品的格调.其实诗的风骨与格调具体反应在诗的"气""势""韵""味"四种可感而不可触的既抽象而又具体的层面上.风,即风怀之意,格,即是骨格文辞.他有俊爽朗健者,有忧柔淡雅者,并非专指一格也.他有优卑之分,高下之分......因人因材而异.我们来看看<落花诗>大宋和小宋的两联:大宋的:"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危楼倒地香."小宋的:"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大宋北宋人,名宋庠,小宋名宋祁,上面诗句是他们兄弟还是布衣时所作只用十四个字就把落花写活了,写全了,既写了花之将落,也写了已落成泥,落之过程.风骨显露,格调高雅,活灵活现,用事有来处,且精确非常 .咏落花而不言落,亦不言花,只将美女喩之,高手也.(说明:汉皋佩冷:汉郑交甫,出游于江汉之湄,逢二女,见面悦之,交甫不知其为神人也.对其仆说:"我欲下请其佩......"二女遂手解玉佩交与甫,交甫悦而受佩,怀揣于当心中,趋去数十步,视玉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而不见,白居易诗云:心摇汉皋佩,泪堕岘亭碑.汉皋,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金谷楼句指西晋绿珠堕楼报石崇的故事.杜牧诗云:落花尤似堕楼人.半面妆,写南史梁元帝妃子徐氏无容质,不见礼.以元帝少一目,(独眼龙)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回风舞,出自李贺诗:花台将暮春辞去,落花犹作回风舞.又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这首诗写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首联以登楼偿宿愿为喜,颔联赞颂洞庭湖波澜壮阔浩荡,气势磅礴.颈联慨叹亲朋音信杳然,自已老病无依,末联北望秦陇乃兵乱未息为忧.诗人在诗中把自已的命运和国家忧患相联系,把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观相映衬,意境雄大浑厚,情调悲壮,风骨格调尽露也.再如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大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全诗运用比兴手法,表露了急于求荐的迫切心情,但又不露痕迹.构思新頴,艺术上颇具特色,格调高雅 .又再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此诗上半首言将士们英勇卫国,视死如归,下半首用"可怜"二字宕开,揭示作诗旨意,明显对统治者长期征战不息,不惜民命的控诉.表达了对死亡之将士及其妻子的同情.其意境高雅,且又蒙茏曲折,妙到好处,令人读来韵味无穷.上面这些是大概之论述.下面我们来谈谈"气势韵味".先说"气".所谓"气"指诗之气格风骨.她有高雅雄浑之分,有清有浊之别,有短有长,有扬有抑,有蓄有发之势.只能用心去体会,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它关乎诗的立意高远,雄浑低卑之旨.诗之气势如何靠作者的修为及内涵来决定.非徒为壮语也.李太白,妙于神行,信手拈来,韵高而气清,意境开阔,气若呑云.如他的<荆门送别>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本诗描写长江闯出三峡流入平原地带的壮阔形胜,和奇丽优美的景色风光,反映诗人的宽阔胸怀,气势磅礴.又如<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诗借用明月秋风捣衣声来传达玉关情,抒发了征人妻子对开边夫婿的无限思念,渴望战争早日结束,夫妻家人团聚的愿望早日实现.情深意切,格调高雅,再如<下江陵>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气呵成,气象万千,畅快淋漓,令人心旷神怡.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瀟瀟雨竭,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虜肉,笑谈喝饮匈奴血,......何等的气势磅礴,壮志凌云,裂石断金.又如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摘要: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与创作影响了有唐一代。

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代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风骨”的提倡,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诗歌终于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走上以“风骨”为核心的南北文学的正确道路。

高棅说:“子昂......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绝开元之正派。

”(《唐诗品汇。

五言古诗叙目》)自陈子昂后,诗风雄健,为盛唐气象的形成拉开了序幕。

关键字:陈子昂、诗歌理论、风骨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出身富豪之家,豪家弟子任侠使气的性格与政治热情贯穿了他的一生。

“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后杜门谢客,研读经史。

年青时向往仗义勇为抱打不平的侠义之气,而且为人能申张正义,常常义气用事。

后来自己闭门谢客,交了很多朋友,在家研读经史。

二十四岁中进士,授鳞台正字,三十五岁擢为右拾遗。

陈子昂不光是诗人,而且是位政论家,很有政治见解,而且在政治生活中敢于直言,敢于犯上直谏,很有勇气。

他曾多次上书,指陈时弊,言多直切;曾两次从军出塞,但始终不得施展才能。

三十八岁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因前锋大败,请为前驱,因言事而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最后死于冤狱,年仅42岁。

著有《陈伯玉集》。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晋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一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集中体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唐宋诗词的风骨气韵个人总结

唐宋诗词的风骨气韵个人总结

唐宋诗词的风骨气韵个人总结
唐宋诗词的风骨气韵是一个复杂而深远的话题,它涉及到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艺术技巧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我对唐宋诗词风骨气韵的个人总结:
首先,唐宋诗词的风骨主要体现在诗人的人格魅力和作品的精神内涵上。

唐代诗人如杜甫、李白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时代变迁,更展现了他们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他们的风骨,体现在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自我价值的追求等方面。

同样,宋代的诗人如苏轼、陆游等,也在诗词中表现出了坚韧不屈、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社会弊病的深刻反思。

其次,唐宋诗词的气韵则更侧重于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

无论是唐诗的平仄韵律,还是宋词的婉约豪放,都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感官享受和情感共鸣。

唐诗的雄浑壮阔,宋词的细腻柔美,都在字里行间流淌出独特的气韵,让读者在品味中感受到美的力量。

总的来说,唐宋诗词的风骨气韵是相辅相成的。

风骨是诗词的精神内涵,是诗人的人格魅力的体现;气韵则是诗词的艺术魅力,是作品的审美体验的体现。

两者共同构成了唐宋诗词独特的魅力,让人们在欣赏中不仅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也能领略到艺术的优美。

谈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价值与魅力的认识

谈谈对中国古典诗词价值与魅力的认识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然具有极高的价值与魅力。

在我看来,中国古典诗词的价值和魅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它们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也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精神瑰宝。

中国古典诗词之所以能够在人们心目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与其蕴含的思想、文化、历史等方面密不可分。

这些诗词通过表达作者对自然、生命、爱情、人生等方面的感悟,既体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底蕴,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其次,中国古典诗词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这种美学价值主要表现在诗歌形式、意境、音乐性等方面。

中国古典诗词往往采用押韵、平仄等修辞手法,使得诗词的语言更加优美、动人,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展现出中国文学的特点。

此外,中国古典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情感表达等方面的描绘,营造出独特的意境,让人们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深刻的情感和内心的震撼。

同时,中国古典诗词的音乐性也是其独特的美学价值之一。

许多古诗词都有自己独特的曲调,这种音乐性既能够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也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第三,中国古典诗词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中国古典诗词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符号、历史事件、传统礼仪等元素,这些元素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历史渊源、价值观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

例如,杜甫的《登高》以“凌云壮志”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关切;而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则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对于友情和人生的思考。

这些诗词中的文化内涵既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同时也能够让人们深入思考人生、社会、政治等方面的问题。

最后,中国古典诗词还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上的满足。

在人们快节奏的生活中,阅读古典诗词可以让人们暂时摆脱现实的压力,享受到一份纯粹的美感和内心的宁静。

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可以触动人们的心灵,启迪人们的思维,让人们在阅读中得到愉悦和满足。

高中古诗鉴赏题演讲稿范文

高中古诗鉴赏题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关于高中古诗鉴赏的感悟。

高中古诗鉴赏是我们学习古诗词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还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高中古诗鉴赏的理解。

一、古诗鉴赏的重要性1. 培养审美情趣古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它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

通过鉴赏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华,从而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2. 提高文学素养古诗鉴赏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学的特点,掌握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 拓宽知识面古诗涉及历史、地理、文化、哲学等多个领域,鉴赏古诗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如何进行古诗鉴赏1. 理解诗歌背景了解诗歌的背景是鉴赏古诗的基础。

我们需要关注诗歌的作者、创作年代、社会环境等因素,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 把握诗歌形象诗歌形象是诗歌的骨架,它包括意象、意境、修辞手法等。

鉴赏古诗时,我们要关注诗歌中的形象,体会其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 品味诗歌语言诗歌语言具有独特的美感,鉴赏古诗时,我们要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韵味和意境。

4. 探究诗歌主题诗歌主题是诗歌的核心,它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鉴赏古诗时,我们要探究诗歌的主题,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三、高中古诗鉴赏的实践1. 课堂学习在课堂上,老师会带领我们分析古诗的背景、形象、语言和主题,帮助我们掌握鉴赏古诗的方法。

2.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提高古诗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阅读更多的古诗,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鉴赏水平。

3. 参加竞赛参加古诗鉴赏竞赛可以检验我们的鉴赏能力,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4. 交流分享与同学、老师交流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四、结语总之,高中古诗鉴赏是我们提高文学素养、拓宽知识面的重要途径。

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会鉴赏古诗,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才华,让古诗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感受古人情怀,体悟古典诗词美——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感受古人情怀,体悟古典诗词美——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感受古人情怀,体悟古典诗词美——浅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前言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诗歌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诗歌是丰富多彩的,展现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感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它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学生的知识和人格塑造。

本文将探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意义、方法和效果。

诗歌教学的意义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诗歌,可以培养学生对美的感觉和欣赏能力。

通过诗歌教学,可以追随先贤的足迹,感受古人的情怀和思想,了解古代时代的文化与社会背景。

诗歌是用文字创造的艺术,它运用了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巧妙的构思,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灵素质,培养美好的情操和人生态度。

诗歌教学的方法1.理解诗歌在开始诗歌教学之前,首先要帮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学生需要理解诗歌的概念和特点,同时也需掌握基本的韵律和格律,这些都是为了更好的理解和鉴赏诗歌。

2.朗诵诗歌朗诵是学习诗歌的重要环节。

通过朗诵,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要注意掌握正确的朗诵技巧和方法,可以从声音与意境上锻炼自己,增强表达能力。

3.鉴赏诗歌鉴赏诗歌是学习诗歌的核心环节。

鉴赏诗歌要通过精炼的思维,分析和评价诗歌的风格、主题、语言和意境等方面。

这个过程要围绕的主题进行展开,在探讨中,让学生了解诗中作者借着对自然、社会情境和人生体验的表现,所传达出特定的文化价值和思想精髓。

4.创作诗歌创作诗歌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考能力,让他们掌握诗歌的构思方式和语言表达技巧。

同时,创作也是对学生理解和领悟诗歌的一种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实践过程。

诗歌教学效果的评价诗歌教学的效果往往是难以量化的,但它却是非常宝贵的。

首先,通过诗歌教学,学生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增强对文学的理解和欣赏。

其次,诗歌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文化、历史和人生的思考,促进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生命意识。

更重要的是,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程度。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阅读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阅读

格调作为诗论术语阅读
格调(Tone)是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诗歌通过语言、词汇和表达方式所展现出来的情感气氛和语调。

格调能够帮助诗人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同时也影响着读者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格调在诗歌中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

有些诗歌可能展现出欢快、轻快的格调,带给读者愉悦和活力的感受。

这种格调通常使用明快的词汇、流畅的语言和节奏感强的韵律。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就展现出一种恬静、安详的欢快格调:“床前明
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相反,诗歌也可以展现出忧郁、沉重的格调。

这类诗歌常常使用阴暗、压抑的词汇和形象来传达悲伤和绝望的情绪。

例如,约翰·济慈的《赋格》中展现出一种深沉、忧郁的格调:“夜晚
以蜡点燃了火炬,黑夜/供人告别,观看他在峭壁前叩首送饯。


除了欢快和忧郁的格调,诗歌中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的情感气氛,如奇特、调皮、戏谑、庄重等等。

每种格调都能够给人不同的情感体验和阅读感受。

在阅读诗歌时,读者需要敏感地捕捉诗歌中的格调,并通过诗人运用的词汇、韵律、语言等来理解和感受这种格调。

格调是诗歌中的一种情感语言,能够从情感角度上丰富诗歌的内涵,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浅析杜甫诗歌的“风骨”美

浅析杜甫诗歌的“风骨”美

浅析杜甫诗歌的“风骨”美把宋代文学家杜甫诗歌和中国古代文学一起称之为“风骨美”已经成为一种共识。

杜甫被誉为“诗圣”,他一生创作了近3000首诗作,深受人们的喜爱,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所创作的诗歌里充分表现了他那独特的“风骨美”,这一美得和中国古代文学很是相似。

首先,风骨美是中国古代文学最重要的特色之一,其特点是以山水和风物为主题,表现出一种淳朴的高尚情调。

杜甫的诗歌也以山水风景为创作主题,由此可见他也具有一定的“风骨美”。

比如杜甫的《岳阳楼》,以宏儒的笔调描绘了山水风光,把岳阳楼楼高楼大的气势与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及积极向上的精神融为一体,完美表达了他对自然的思想感受。

此外,杜甫诗歌还表现出一种豪放淳朴的情态,把热情、忧伤、气魄、挣扎和睿智等多重情感融于一体,使诗歌显得充满生机,把他的思想感受完美地表达出来。

其次,中国古代文学的风骨美特点是结构严谨,章法严整。

杜甫也有着同样的特点,他的诗歌里大量使用重韵体,使诗歌结构紧凑而富有节奏感,有着严谨的法度。

比如《春夜喜雨》,它采用的是抑扬顿挫的节奏,由多难度的好韵贯穿全篇,使诗的中心思想更加清晰。

他的诗歌也大量使用对偶,熟练使用押韵、比兴、设计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结构更严谨。

最后,中国古代文学的风骨美有着深厚的哲理思想,读者可以从中感受到深刻而淳朴的哲学思想。

杜甫也有相似的特点,他的诗歌里充满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比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在诗歌中表达了他对家国的深深牵挂,表现出一种豪放的爱国精神,并唤醒了人们对现实的反思,使诗歌富有深意。

此外,他的诗歌里还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把天人合一、和谐社会的渴望结合在一起,激发人们的理想之情,表达了他的哲理思维。

以上就是杜甫诗歌的“风骨”美的简要分析。

杜甫创作的诗歌,不但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调,还融入了深厚的哲理思想,充分表现出他对自然和社会的真挚感受。

诗歌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从而深深影响了后人的文学创作,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力。

古诗词中的人文风骨

古诗词中的人文风骨

古诗词中的人文风骨古诗词中的人文风骨是一种体现个人品格和价值观的重要表现。

通过品读古诗词,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所崇尚的人文精神和风骨。

古诗词中的人文风骨体现在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通过描绘明月和清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也展现出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和珍视。

古诗词中的人文风骨还体现在对自由和独立的追求。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通过描绘溪亭、日暮、藕花等自然景观,展现出作者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

古诗词中的人文风骨还体现在对友情和爱情的珍视。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描绘壮观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珍视。

同时,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首词则表达了对亡妻深深的怀念和爱情。

古诗词中的人文风骨还体现在对国家和民族的忧患意识。

例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乱后的破败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忧虑和关注。

古诗词中的人文风骨是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的表现。

通过对古诗词的品读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人文精神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

浅谈陈子昂诗歌风骨摘要: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与创作影响了有唐一代。

他对风骨的追求,他提出的诗美理想,对于唐代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风骨”的提倡,给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是诗歌终于摆脱了齐梁诗风的影响,走上以“风骨”为核心的南北文学的正确道路。

高棅说:“子昂......继往开来,中流砥柱,上遏贞观之微波,下绝开元之正派。

”(《唐诗品汇。

五言古诗叙目》)自陈子昂后,诗风雄健,为盛唐气象的形成拉开了序幕。

关键字:陈子昂、诗歌理论、风骨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出身富豪之家,豪家弟子任侠使气的性格与政治热情贯穿了他的一生。

“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后杜门谢客,研读经史。

年青时向往仗义勇为抱打不平的侠义之气,而且为人能申张正义,常常义气用事。

后来自己闭门谢客,交了很多朋友,在家研读经史。

二十四岁中进士,授鳞台正字,三十五岁擢为右拾遗。

陈子昂不光是诗人,而且是位政论家,很有政治见解,而且在政治生活中敢于直言,敢于犯上直谏,很有勇气。

他曾多次上书,指陈时弊,言多直切;曾两次从军出塞,但始终不得施展才能。

三十八岁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因前锋大败,请为前驱,因言事而被降职,愤而解职还乡,最后死于冤狱,年仅42岁。

著有《陈伯玉集》。

作为在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与沈、宋等人同属于受重视的新晋庶族士人,有着相同的被起用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然而,当馆阁诗人醉心于应制咏物、寻求诗律的新变时,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却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这使他的诗呈现出与当时朝中流行的馆阁体完全不同的精神风貌。

一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主张集中体现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东方公足下:文章道弊五百年矣! 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

诗歌创作和鉴赏:谈诗歌的风格和诗人的人格

诗歌创作和鉴赏:谈诗歌的风格和诗人的人格

诗歌创作和鉴赏:谈诗歌的风格和诗人的人格谈诗歌的风格和诗人的人格一.风格即人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引用布封的话说:“风格即人”。

是说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家人格的显现,诗的风格,就是诗人的人格,文如其人,人是什么样子,呈现在作品里的基本特征,或者风格就是什么样子。

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中所论述的: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繁縟、壮丽、新奇、清靡。

司空图在《诗品》中所描绘的: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豪放、含蓄等等,都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风格。

而且刘勰还认识到风格与人的一致性。

并且从艺术风格上评价艺术作品。

他说:“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是以贾生俊发,故文洁而体清;长卿傲诞,故理侈而辞溢;子云沈寂,故志隐而味深;子政简易,故趣昭而事博;”这就是说,由于人的“情性”不一样,贾谊、司马相如等人的作品,也就显现出不同的风格。

刘勰还认识到风格与人的一致性。

并且从艺术风格上评价艺术作品。

他说:“吐纳英华,莫非情性白居易说得更明确,在《读张籍古乐府》中说:“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我国古代薛雪在《一瓢诗话》中阐述的更具体,他说:“鬯快人诗必潇洒,敦厚人诗必庄重,倜傥人诗必飘逸,疏爽人诗必流丽,寒涩人诗必枯瘠,丰腴人诗必毕赡,拂郁人诗必凄怨,磊落人诗必悲壮,豪迈人诗必不羁,清修人诗必峻洁,谨敕人诗必严整,猥鄙人诗必委靡;此天之所赋,气之所禀,非学之所至也。

”薛雪这段话里的一些例子指出了风格与人的一致性是很对的。

但是他最后这句:“此天之所赋,气之所禀,非学之所我以为:薛雪这段话里的一些例子指出了风格与人的一致性是很对的。

但是他最后这句:“此天之所赋,气之所禀,非学之所至”恐怕就值得商榷了:把风格看成是人的先天的禀赋决定的,是不受后天影响,不能变化的,这就是片面的了,是唯心的了。

先天的禀赋对诗的风格的形成固然有一定作用,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后天的生活经历,后天的学与识。

并非薛雪所说的“非学之所至也”。

品诗词魅力,悟当代价值发言稿

品诗词魅力,悟当代价值发言稿

品诗词魅力,悟当代价值发言稿一、诗词如星,照亮心灵诗词啊,就像夜空中的星星。

在我心烦意乱的时候,读上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那种超脱尘世的宁静,就像一阵清风,吹散我心头的烦躁。

每一首诗词都像是一颗独特的星,有着自己的光芒。

当我们迷失在生活的忙碌中时,诗词能给我们指引方向,这就是它的魅力,这种魅力在当代就如同灯塔,给我们这些在茫茫生活之海中航行的人,点明心中的航向。

二、诗词是历史的画卷诗词里藏着历史的点点滴滴。

李白的诗就像一部大唐的风华录。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从这句诗里,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意气风发、充满自信的李白,也看到了大唐盛世给予文人的那种胸怀天下的气度。

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这些诗词就是历史的一扇窗。

如果我们想了解过去,诗词可比那些干巴巴的史书有趣多了。

我们就像穿越者,透过诗词这扇窗,看到古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从而更好地理解我们民族的根。

三、诗词中的情感共鸣有时候,我觉得诗词就像一个知心好友。

像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当我和朋友分别,思念之情涌上心头时,这句诗就像从我心里冒出来一样。

我和朋友相互吟诵着,感觉距离都拉近了。

这种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是诗词独有的魔力。

在当代,大家都忙忙碌碌,很多时候内心的情感都被压抑着。

诗词就像一把钥匙,打开我们情感的匣子,让我们知道,不管古今,人的情感是相通的。

四、诗词是智慧的宝库诗词里面充满了智慧。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当我遇到挫折,觉得自己陷入困境的时候,刘禹锡的这句诗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我耳边低语。

它告诉我,失败只是暂时的,新的希望总会到来。

在当代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诗词中的智慧就像一把宝剑,能帮助我们斩断生活中的荆棘,勇往直前。

我们要是把这些智慧都挖掘出来,就像拥有了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

五、诗词提升审美素养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常常会说起诗词。

我们发现诗词就像一位优雅的艺术大师。

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它的美就像一幅绝美的画卷在眼前展开。

语文高二年级第四节课优质课古代诗词的审美特点与文化价值

语文高二年级第四节课优质课古代诗词的审美特点与文化价值

语文高二年级第四节课优质课古代诗词的审美特点与文化价值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华民族千年文明的精髓。

在语文高二年级的第四节课中,我们将深入探讨古代诗词的审美特点与文化价值。

一、古代诗词的审美特点1.音韵之美:古代诗词追求音韵的和谐,通过对字音的优美运用来增强诗词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等使诗词更富韵律感。

2.意境之美:古代诗词追求意境的深远和超越,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情感和思想。

古代名家如李白、苏轼等都以其巧妙的意境描写打动了无数读者。

3.语言之美:古代诗词的语言表达简练、精确,用字用词间接地抒发情感和思想。

这种精炼的表达方式既凝练又深入人心,让读者在简短的句子中领悟到丰富的意蕴。

二、古代诗词的文化价值1.传承中华文化: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思想。

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2.熔铸美好情感:古代诗词融汇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和哲思,通过对爱情、友谊、人生等主题的抒发,能够激发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引发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培养审美情趣:古代诗词注重审美意境的培养,通过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一段段动人的文字,培养读者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三、如何欣赏古代诗词1.学习背诵:背诵古代诗词是欣赏和理解其美的重要途径。

透过背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体会古代诗词的表达方式、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的艺术。

2.注重鉴赏:在欣赏古代诗词时,需要注意细节之处。

例如,在欣赏诗词的音韵之美时,可以注意字音的押韵和平仄的运用;在欣赏诗词的意境之美时,可以关注诗词中所描绘的景物或人物等。

3.开展课堂分享:通过组织课堂分享的活动,可以促进学生们对古代诗词的共同探讨与欣赏。

学生们可以从不同视角出发,分享他们对古代诗词的理解和感受,从而丰富彼此的文化视野。

唐诗诗词的风骨气韵个人总结

唐诗诗词的风骨气韵个人总结

唐诗诗词的风骨气韵个人总结
唐诗的风骨气韵,是唐代诗人所追求的一种诗歌境界。

它既包括诗歌的内容,也涵盖了诗歌的形式和表现手法。

唐诗的风骨,指的是诗歌所表现出的刚健、雄浑、豪放、壮丽、峭拔等风格,以及诗人所具有的阳刚之气、高尚情操和崇高品格。

唐诗的气韵,则是指诗歌所散发出的气息和韵味,它涉及到诗歌的音韵、节奏、声调、情感等方面。

在唐诗中,风骨和气韵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风骨是诗歌内在的精神和情感,而气韵则是诗歌外在的表现形式。

风骨是诗歌的灵魂,气韵则是诗歌的载体。

只有当诗歌的风骨和气韵相互协调、相互呼应时,才能真正体现出唐诗的精髓和魅力。

唐诗的风骨和气韵,也与唐代社会的文化背景和时代精神密切相关。

在唐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唐诗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和风格。

例如,唐诗中的边塞诗、山水诗、田园诗等不同题材的诗歌,都表现出了不同的风骨和气韵。

总之,唐诗的风骨气韵是唐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反映了唐代社会的时代精神,也体现了唐代诗人崇高的文化追求和艺术造诣。

通过欣赏唐诗的
风骨气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也可以更好地领略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古诗词鉴赏——学习古代诗词的意境与修养

古诗词鉴赏——学习古代诗词的意境与修养

古诗词鉴赏——学习古代诗词的意境与修养导语: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修养。

学习古代诗词不仅可以提升语文素养,还可以培养情感、审美和思维能力。

本课程将带领同学们一起走进古代诗词的世界,感受其中的美妙与深度。

一、古代诗词的意境1. 诗词的音韵之美古代诗词注重音韵的和谐,通过韵律的运用,使诗词更加动人。

同学们可以尝试朗读古代诗词,感受其中的韵味。

例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有“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之句,通过“行”与“声”的押韵,使整个诗句更加流畅,给人以愉悦的感觉。

2. 诗词的意象之美古代诗词以意象丰富著称,通过形象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词,分析其中的意象,感受其中的美妙。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有“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之句,通过“明月光”和“地上霜”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寒冷而宁静的夜晚。

3. 诗词的情感之美古代诗词表达了诗人的情感,通过诗人的感悟和思考,让读者共鸣。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首表达情感的古代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力量。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之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自身的感慨。

二、古代诗词的修养1. 修养心境学习古代诗词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情感和心境。

通过欣赏古代诗词,同学们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深度和美好,进而提升自己的情感修养。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首喜欢的古代诗词,反复品味其中的意境,让自己的心境得到净化和升华。

2. 培养审美能力古代诗词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涵,培养了人们的审美能力。

同学们可以通过学习古代诗词,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

可以尝试分析古代诗词中的意象、音韵和情感,理解其中的美学原理,培养自己的审美眼光。

3. 拓展思维视野学习古代诗词可以拓展同学们的思维视野,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世界。

古代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智慧,可以引导同学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首富有哲理的古代诗词,通过分析和讨论,拓展自己的思维视野。

品诗词魅力,悟当代价值发言稿

品诗词魅力,悟当代价值发言稿

品诗词魅力,悟当代价值发言稿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聊聊诗词的魅力以及它在当代的价值。

先来说说诗词的魅力吧。

诗词就像是一个个精致的小盒子,每打开一个,都能蹦出意想不到的惊喜。

就拿李白的诗来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你看啊,他就那么轻轻一写,就把庐山瀑布那磅礴的气势给写活了。

三千尺啊,这数字一听就特别夸张,可放在诗里一点都不觉得突兀,反而让我们觉得这瀑布真的超级壮观,好像是天上的银河一下子掉到了人间。

这就是诗词的魅力之一,能用几个字就勾勒出一幅让人惊叹的画面。

再看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杜甫这人啊,自己过得不咋地,住的房子可能还漏雨呢,可心里想的却是全天下没房子住的可怜人。

他的诗就像一把温暖的火,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的伟大胸怀。

从这两句诗里,我们能感受到他对社会底层人民深深的同情,这也是诗词的魅力,它能传达出诗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让几百年后的我们读起来还能被深深触动。

那诗词在当代有啥价值呢?价值可太多了。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诗词就像是一片宁静的港湾。

当你累了的时候,读一首诗,就像给自己的心灵做了一次按摩。

比如说王维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你能想象那种画面吗?走到溪水的尽头,没路了,那就坐下来看天上的云卷云舒。

这多惬意啊,现代生活中我们总是在赶路,却很少停下来欣赏身边的风景,而诗词能提醒我们,生活中还有这样一种闲适的状态。

而且啊,诗词对我们的文化传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诗词就是历史长河里闪闪发光的珍珠。

每一首诗、每一首词都承载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风俗、思想。

通过学习诗词,我们就像是穿越时空,和古人对话,了解他们是怎么生活的,怎么思考的。

这就好比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接力赛,我们这一代人接过了古人手中的接力棒,要把这些美好的文化传承下去。

另外,诗词还能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你看那些会背很多诗词的人,说起话来都文绉绉的,特别有韵味。

古风诗韵演讲稿题目

古风诗韵演讲稿题目

古风诗韵演讲稿题目古风诗韵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向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古风诗韵的知识和感悟。

古风诗韵,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风格,它以古代的文学风貌和情感为主题,通过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古人对生活、人情和自然的感悟。

在今天的演讲中,我将从古风诗韵的特点、代表作品和意义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

首先,我们来谈谈古风诗韵的特点。

古风诗韵以婉约、清丽、含蓄为主要特点,它注重情感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通过对自然、人情、历史的描绘,展现出古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古风诗韵的语言优美、含蓄,常常运用比喻、典故等修辞手法,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同时,古风诗韵的节奏感和音韵感也非常强烈,它往往能够通过韵律的变化和声调的对仗,带给人们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古风诗韵的代表作品。

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有很多著名的古风诗人和作品,比如《离骚》、《长恨歌》、《水调歌头》等。

这些作品不仅在语言和意境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是对当时社会和人文精神的生动写照,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生活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最后,让我们来谈谈古风诗韵的意义。

古风诗韵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文化传统的精粹,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风诗韵,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也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和人文精神的特点。

同时,古风诗韵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审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滋养,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现代生活中,能够找到一种心灵的净土和情感的抒发。

总而言之,古风诗韵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重要风格,它以其特有的语言韵律和深刻的意境,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和精神滋养。

通过学习和欣赏古风诗韵,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们的文化传统,也可以找到一种心灵的净土和情感的抒发。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品味古风诗韵的魅力,让我们一起感受古人的情感和智慧,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谢谢大家!。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形象及表达技巧每首古诗都有自己的语言艺术的风格和表达技巧,要懂得怎么去鉴赏一首古诗就要了解这首诗的信息和运用技巧,下面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希望大家可以帮助到大家!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鉴赏(一)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要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分析、判断它们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2、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

高考题目对诗歌语言考查的形式是多样的。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从理解关键词语和品味语言风格两个角度入手。

3、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高考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

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思想感情来考查的。

一直以来,对表达技巧的界定比较模糊。

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一切可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我们在这里从抒情方法、表现手法和修辞方法三个角度来展开。

诗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的鉴赏(二)方法回顾:1、分析形象型答题模式:第一步,回答塑造什么样的形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形象的特征;第三步,分析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或蕴涵的哲理等)。

2、炼字型答题模式:第一步,指出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分析该字的表层意义与深层意义;第二步,分析好的原因或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及妙处;第三步,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3、表达技巧:答题模式: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举例《苏小小墓》李贺幽兰露,如啼痕。

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

冷翠烛,劳光彩。

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格调”浅析

“格调”浅析

“格调”浅析明、清人的诗话著作中,有不少名家在论诗时都曾提到过某某诗的“格”或某某诗的“调”如何如何。

起初,我对“格”与“调”这两个字并未注目,后来发现他们说的各有差异,即使在一家之言中也有不同,这便引起我的兴趣,想把这两个字弄清楚,看它在诗的领域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概念。

于是我就从这茫如瀚海的名家言论中翻查、筛选出较有代表色彩的三家说法进行分析,以求能正确理解“格调”之说的真正含义。

王世贞之说王世贞是明代著名文学家,诗坛“后七子”领军人物。

他在《艺苑卮言·卷四》论及唐人七言绝句时说:“王维、李颀虽风雅之致,而调不甚响。

”(见齐鲁书社出版当今学者周维德集校的《全明诗话》1919页)这句话的意思是:“王、李二人的诗虽然风雅极好,然而调音却响度不够。

”细析此处之“调”字,应是重急指字词声韵的抑扬顿挫效果。

在论及唐人七言律时他又说王维“自《应制》《早朝》诸篇外,往往不拘常调。

”见(《全明诗话》1922页)意思是:“在王维的七言诗中除了《应制》《早朝》等篇外,其余的多不合乎常规写法。

”此处之“调”字,指的应是诗的句式或体式。

在论及本朝徐祯卿的诗时他说:“韵本清华,调复古秀。

”(见《全明诗话》2003页)意思是:“徐祯卿的诗,既清婉又华美,这是他用韵的本能所使,既古雅又秀丽,这是他诗中曾经多次呈现出来的风貌。

”细细品味此处“调复古秀”之“调”字,所指不仅含有诗的体式,而且还应含有诗的内容及表现手法在内,因为“古秀”一词不是形容体式的专用词,在形容诗文的本色“特性”时常常用到它。

除这些外,王世贞又在《艺苑卮言·卷一》说:“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

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

”(见《全明诗话》1888页)这段话的前三句意思是:“作者由他的诗才而生发出了诗思,有了诗思而后又生发出用什么句式或体式来表达。

”此之处“调”字当指句式,“格”字当指体式。

这段话后三句的意思是:“诗思是诗才的展现,但诗思应在句式的境限之内来展现,而句式也不得超越体式的约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诗的风骨与格调(诗词班[上课讲稿])通常我们读到一首好诗都会说:这首诗很好,有风骨,有情趣,格调高雅 ......,但何谓诗的风骨与格调呢?所谓诗的风骨就是诗人的风骨与作品的格调. 其实诗的风骨与格调具体反应在诗的"气""势""韵""味"四种可感而不触的既抽象而又具体的层面上. 风,即风怀之意,格,即是骨格文辞.他有俊爽朗健者,有忧柔淡雅者,并非专指一格也.他有优卑之分,高下之分......因人因材而异. 我们来看看&lt;落花诗&gt;大宋和小宋的两联:大宋的:"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危楼倒地香."小宋的:"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只用十四个字就把落花写活了,写全了,既写了花之将落,也写了已落成泥,落之过程.风骨显露,格调高雅,活灵活现,用事有来处,且精确非常 .咏落花而不言落,亦不言花,只将美女喩之,高手也.((说明:汉皋佩冷:汉郑交甫,出游于江汉之湄,逢二女,见面悦之,交甫不知其为神人也.对其仆说:"我欲下请其佩......"二女遂手解玉佩交与甫,交甫悦而受佩,怀揣于当心中,趋去数十步,视玉佩,空怀无佩,顾二女忽而不见,白居易诗云:心摇汉皋佩,泪堕岘亭碑.汉皋,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 金谷楼句指西晋绿珠堕楼报石崇的故事.杜牧诗云:落花尤似堕楼人. 半面妆,写南史梁元帝妃子徐氏无容质,不见礼.以元帝少一目,(独眼龙)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 回风舞,出自李贺诗:花台将暮春辞去,落花犹作回风舞.大宋北宋人,名宋庠,小宋名宋祁,上面诗句是他们兄弟还是布衣时所作.)) 又如杜甫的&lt;登岳阳楼&gt;: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写登岳阳楼的所见所感.首联以登楼偿宿愿为喜,颔联赞颂洞庭湖波澜壮阔浩荡,气势磅礴.颈联慨叹亲朋音信杳然,自已老病无依,末联北望秦陇乃兵乱未息为忧.诗人在诗中把自已的命运和国家忧患相联系,把寂寞的身世感慨和壮阔的自然景观相映衬,意境雄大浑厚,情调悲壮,风骨格调尽露也. 再如孟浩然的&lt;临洞庭上张丞相&gt;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大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表露了急于求荐的迫切心情,但又不露痕迹.构思新頴,艺术上颇具特色,格调高雅 . 又再如陈陶的&lt;陇西行&gt;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此诗上半首言将士们英勇卫国,视死如归,下半首用"可怜"二字宕开,揭示作诗旨意,明显对统治者长期征战不息,不惜民命的控诉.表达了对死亡之将士及其妻子的同情.其意境高雅,且又蒙茏曲折,妙到好处,令人读来韵味无穷.上面这些是大概之论述.下面我们来谈谈"气势韵味".先说"气".所谓"气"指诗之气格风骨.她有高雅雄浑之分,有清有浊之别,有短有长,有扬有抑,有蓄有发之势.只能用心去体会,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它关乎诗的立意高远,雄浑低卑之旨.诗之气势如何靠作者的修为及内涵来决定.非徒为壮语也. 李大白,妙于神行,信手拈来,韵高而气清,意境开阔,气若呑云.如他的&lt;荆门送别&gt; 远渡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本诗描写长江闯出三峡流入平原地带的壮阔形胜,和奇丽优美的景色风光,反映诗人的宽阔胸怀,气势磅礴. 又如&lt;子夜吴歌&gt;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诗借用明月秋风捣衣声来传达玉关情,抒发了征人妻子对开边夫婿的无限思念,渴望战争早日结束,夫妻家人团聚的愿望早日实现.情深意切,格调高雅,再如&lt;下江陵&gt;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一气呵成,气象万千,畅快淋漓,令人心旷神怡. 民族英雄岳飞的&lt;满江红&gt; 怒发冲冠,凭栏处,瀟瀟雨竭,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虜肉,笑谈喝饮匈奴血,......何等的气势磅礴,壮志凌云,裂石断金. 又如毛主席的&lt;长征&gt;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何等的英雄气慨,高昂的激情奔涌,一往无前,排除万难的战斗豪情.跃然纸上. 这就是"气".下面来谈谈"势". 如上所叙,格调欲高则必须善于蓄气,欲蓄气则词意物境不能说尽,弯弓射的引而不发,就是气势. 所谓"势",指诗势,气势氛围也.说穿了就是一种能量.物理学中说的能量分为动能和势能,同样一块石头,放在平地上其势能为零.将它放在高高的危崖上,它便蓄有待发的千钧之势.写诗也是一样,选词用字也是在造势.用得好,它有万钧之势,用得不好便没有势.或失势之举也.如滕元发的&lt;月波楼&gt;诗,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连.一个"直"字便为力道处. 如若改为天光自与水相连.虽也通.但到底没有"直"来得有势.大家不妨仔细品味一下,是不是这样. 诗势即是神理,神理即是诗势,是使人读后给人一种势所必然的趋势.比如说某人想以死明志,这样写就可以了:那怕楼高三百尺,一跃清白在人间.多余的话就不必说了,势所必然也. 如毛主席的&lt;咏蛙&gt;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阴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其势喷涌而出也.我仿毛主席这个诗势,临屏作了一首&lt;咏梅&gt;送博友咏梅:帝君派我报春端,千里冰封不怯寒,侬若春前不绽笑,百花焉敢露娇妍.让大家见笑了. 鲁迅先生诗: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字字着力"肥"字"发"字更着力. 白居易的诗:蓠蓠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风吹又生"字字着力."又"字更有势. 诗有一字着力者,一句着力者,一联着力者,句句着力者,不胜枚举也.上面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呑吴."句句着力也. 下面再来谈谈"韵". 韵,指韵味,情调,不是指韵脚叶韵的韵.二者是有区别的.说一首诗有韵味,是说其神韵绵绵,铁中铮铮,庸中姣姣者也.若能做到有意如无,隐然不见,造无为有,化有为无,非神力不能够也.如柳宗元的&lt;渔翁&gt;一诗: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晴湘燃楚竹,烟消日出不见人,欵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苏东坡对此诗评论道:"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谓此诗有奇趣."但又云"后两句不必亦可."此诗神韵天然,实不可多得也. 又如李白诗&lt;登金陵凤凰台&gt;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诗人借古喩今,对当朝权贵极端蔑视,前三联讽剌,末一联揭示创作之意旨__浮云蔽日是不会长久的.......情韵悠然不尽,耐人品味. 如杜甫诗&lt;闻官军收获河南河北&gt;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碟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gt;此诗写诗人听说旷日持久的安史之乱得到平息,河南河北皆平定,惊喜欲狂,顿时写下了这一首震烁千古的七言律诗,前半首写安史之乱平定,后半首写还乡有日,八句一气奔驰,如山洪飞流直下.前人评之为"神来之笔",是诗人平生第一快诗也.忽传,初闻,却看,漫卷,须纵酒,好还乡,即从,便下,照应自然,极为传神.诗人当时的狂喜情状,跃然纸上,历历如绘也.读来令人同喜有加,心情舒畅,爱不撒手,韵味无穷,口齿留香.真乃千古第一快诗也. 如毛主席的&lt;为女民兵题照&gt;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此诗读来令人神清气爽,精神溢溢,神彩飞扬.韵味无穷. 如禹锡的&lt;乌衣巷&gt;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牧的"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当磨洗认前朝","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读来都是韵味无穷,余音缭绕,这就是"韵".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味".味即诗味,其有酸甜苦辣咸,五味之分,浓淡之别. 如柳宗元的&lt;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gt;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点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苈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望断九廻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方. 本诗写作者与刘禹锡,韩泰,韩华,陈諌五人参加"永真革新"变法而同遭贬谪外地做司马的思念之情,读后使人留下酸甜苦辣的浓厚韵味,真是五味俱全也.白居易的"时难年荒事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于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此诗之味亦是五味俱全也. 还有韩愈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本为圣明除蔽政,敢将衰杇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涌兰关马不前,知尔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障江边."也是五味俱全也. 袁枚之妹嫁韩氏,生一子年方十四拨入县学,未一年暴夭.目将瞑时忽坐起问阿母:"唐诗举头望明月,下句若何?"母答"低头思故乡."儿答曰:"果然".遂点头而扑.袁妹哭之曰:"伤心直拍灵床问,儿往何乡是故乡?"悲痛之情难于言表.这就是诗味. 唐司空图教人学诗,须识味外味,苏东坡亦常举此言以为名言.我们说诗味,要学会在平淡中求真味,初看未见,过久不忘.此言是也.此谓"余味尽在不言中".如王昌龄的&lt;闺怨&gt;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此诗写少妇闺怨,但全诗无一个愁字怨字,起句还说不知愁,更浓妆登楼观赏春景.第三句豁然开朗,以忽见二字转出正言,袅袅春柳触动情怀,结句不说丈夫忘情久别不归,却反责自已"悔教夫婿觅封候".怨恨之意尽在言外.这种写法是欲抑先扬,欲扬先抑,欲摛故纵,耐人寻味. 又如张继的&lt;枫桥夜泊&gt;: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为何不寐,为何发愁,愁又是什么愁,是离愁,是乡愁,还是穷愁,诗中只字未提,诗外之味,诗外之情,只有通过落月,啼乌,江枫,渔火,满天霜,夜半钟声来传递,让读者自已去寻觅体会.(原来是诗人的不弟之愁.) 再如上面提到的"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诗外之意是何等的深长,可以用此二句为题写一篇洋洋数万言的好文章阿.再如朱庆余的&lt;近试呈张水部&gt;: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壮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一句画眉深浅入时无,委婉曲折地把向张水部呈诗的原因说得明白无余.又不露痕迹,真是余意尽在不言中也.还有二句大家非常熟悉的唐诗:"还君明珠双垂泪,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诗人张藉向想拉自已入伙的李师道婉言谢绝的诗,名叫&lt;节妇吟&gt;.可是诗没一个"不"字,更没有"不肯","不愿"之词.但不入伙之态度那是再明白不过了. 下面再来给大家讲二个故事: 元好问先生有一位美貌多才的妹妹,年青张相爷想与结成莲理,就问元好问.好问回答他,此事要由我妹妹自已作主,她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待我去与舍妹说说看.过了一些时日,张相爷到好问家探信,刚进门便见好问在亲自补天花板,见面寒喧以后,张就问好问最近有什么新作.好问就随口答道:补天手段暂施张,不许纤尘落画堂,寄意新来双燕子,移巢别处觅雕樑.张相爷听后黙然无语,匆匆借故离去.诗中没有一言半语说妹妹不同意.但又把不同意之态度表示得明白无误,且坚决没有回旋余地.余意尽在不言中也.另一个故事是说从前有一个地主,为自已的13 岁儿子娶了一个童奍媳,媳妇年令有十八九岁了,人高马大.心里总想抱孙子(忘了儿子才13 岁).有一天早上在扫院子,把扫来的垃圾倒月月红花作肥料,此时正好媳妇担水进来,他便口中念道:门前一株月月红,朝朝扫堆说一雍,(说:方言,意指扫的垃圾)再过三年无籽结,你莫把坏我门风.媳妇听到后,知道家公的意思,随口答道:门前大坵任你耕,黄牛拐子驶不行,犁头难吃三寸土,叫我禾根怎么生.地主一听才慌然大悮,自已的儿子还那么小.这就是言外意味外味也. 诗之风骨格调历来论者不多,而指实者犹少,在下在这里也只是初学浅见,班门弄斧,贻笑大方也.请多多原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