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判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人类的生存、发展和进步,是在不断认识世界、不断沟通交流、不断学习进取中取得的成果。阅读是人类谋求发展的第一需要,是人们终生学习必须掌握的技能,是素质教育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阅读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增加知识的积累还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在阅读

过程中的快乐。

一、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那就是在阅读时如果有了动机的驱动就容易读下去,钻进去。张志公先生也说过:“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和他人的知识,它还影响到人类社会现状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中、高年级学生对童话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递减,转为对战争题材、英雄模范人物、惊险神秘之类的故事产生兴趣,且随年龄升高兴趣递增。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喜欢读一些文学和自然知识内容的文章,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停留在低层次的童话故事和侦探内容方面的文章。

因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课外阅读,及时检查阅读效果,以保持学生阅读兴趣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要坚持天天阅读,一天也不停,

固定时间,雷打不动;而且每天要有一定的阅读目标,可按年级不同适当提出要求,可做知识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教师要经常检查,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及时鼓励,不要批评,要鼓励、鼓励、再鼓励。那么让现代的中学生主动、自觉地去读书,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1、悬念调动法。在读书时,留下悬念给学生。听老师读了精彩的文章,却缺少结尾,悬而未决的情节催促学生自己急切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慢慢他会挣脱老师的扶持,自己自由地畅游于书海,寻求他的精神家园。

2、故事梗概法。老师先把故事的大意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引导学生阅读高尔基著的《海燕》。事先,老师将故事的大致内容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学生听了有趣,就会自己去阅读此书了。

3、电视辅助法。社会上流行的电视剧往往会对学生的阅读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老师如能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趁机向学生介绍相应的读物,学生阅读的兴趣会比较大。例如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的《水浒传》,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对学生们也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他们常常讨论剧情的发展。针对这种现象,老师和学生一起读《水浒》,谈谈书中的一百零八将,说说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你喜欢他们中的谁,为什么喜欢。大家一起说说你看的故事情节,交流一下对这部分情节的认识和想法。有交流就有不同的看法,看法不同学生们必然会再看

再议。这样他们的记忆也就会更牢固,更形象,具体。学生们这种边读边思,边读边议,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再比如不同版本的《西游记》,一直陪伴学生们的成长,对学生们影响颇深,可以分析不同版本的内容更贴近原著,可以边看电视边看原著,这样学生们的兴趣自然高涨。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去读,收到的效果也是不错的。而且在谈.

论中还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从中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便会轻松面对语文学习,助益也是颇大的。这样,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主动扩大阅读面,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了自身的语文能力。学生由于感到阅读卓有成效,意识到课外阅读在他们学习中的推动作用,是他们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的强求责难,从而逐渐增强求知欲,激发兴趣,使阅读技能得到发展。有了阅读的技巧再读起书来便会游刃有余,把阅读当成一种乐趣。

二、培养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

第一,是文章的题目。要读懂一篇文章要先审文题。文章题目在读懂文章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现,或者是一条线索,或者点明了特定的环境、时间、地点、人物等等。明白文题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顺藤摸瓜,读懂文章。如《济南的冬天》题目就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个特定环境的冬天,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冬天,一看题目便明白文章的中心,一目了然。再如《丑小鸭》题目就清晰的显示了这篇文章围绕丑小鸭来叙述。

第二,理清文章的层次可帮助我们掌握文章的脉络。阅读一篇文章,

先明白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对象,再看围绕这一对象分几个方面来写,即文章层次。如《看云识天气》一文,作者主要围绕“云和天气”的关系来说,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就出现了不同的天气情况,“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带着这个问题再去阅读,学生就容易把握作者思路,沿着思路读下去,就会发现云的种类,以及出现什么样的云就会发生

什么样的天气变化。这样既能加快阅读速度,又能提高阅读质量。

第三,明确文章的中心以及中心和内容之间存在哪些方面的关系。读一篇文章总要明白文章说了些什么,哪些是对文章内容的精练概括即文章中心。可以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主要描写的是谁,干了什么事情来概括文章中心。抓主笔阅读,能产生认识上的飞跃。主笔一般是主旨的体现,抓住主笔,可由点到面的体现文章内容。如《济南的冬天》一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多种自然景象:有静卧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绿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后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里的“正影”,红黄蓝白黑色彩斑驳;山木水草天,多态多姿。真是曲尽散文那个“散”字的妙处。但是它神不散。如许错综复杂的描写都环绕一个主旨,即冬天的济南那温晴的天气。“温晴”二字总领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楚,杂而不乱,多而不繁。作者从三个角度具体写出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一是从地理环境方面直接说明(“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二是从人们的表现、感觉、幻想去描写(“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三是以景衬托济南冬天的暖和安适。文中没有直接写冬

天的精神,而是通过人、日、山、水的描写来衬托济南冬天的温晴。这样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睛”“温晴”,从而突出了“暖和安适”的主旨。

第四,阅读时要注重阅读速度。阅读分浏览式的快速阅读和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快速阅读要求能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在对内容的把握上要求能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概括了解。字斟句酌的研究式阅读要求对课文内容理解比较透彻,包括对一些小问题的探.

究。这两种阅读各有针对性。“在语文课堂的自我学习中,往往可采取快速阅读的方式,一目十行,把握文章大意,然后是字斟句酌的研究性阅读,深入到关键词、关键句子的理解,这样可以详细掌握课文内容。这种方法可以在组中进行,分成两组,一组进行内容的概括,另一组进行文章的精细阅读细致分析文章内容,然后组中交流心得体会,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同时还能给同学们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更有成就感。

除以上这些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外,还有带疑难阅读、对比阅读等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划出精彩片段、句子、词语、修辞手法等,通过边读边评,把读、想、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这样能把书读活,能积累很丰富的知识。对写作也有一定的帮助。对学生来说评点别人文章的长处也是对别人文章的学习借鉴,但也要鼓励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从中提升自己的水平,让他们更有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